烧结金属制连杆

文档序号:1803286 发布日期:2021-11-05 浏览:32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烧结金属制连杆 (Connecting rod made of sintered metal ) 是由 山下智典 于 2020-02-2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烧结金属制连杆(10)一体地具有大端部(11)、小端部(12)以及杆部(13)。在该烧结金属制连杆(10)中,在贯通孔(11a、12a)开口的正反一方的表面(11c~13c)中的大端部(11)与杆部(13)之间以及小端部(12)与杆部(13)之间分别形成有通过压缩成型而形成的成型模分割痕迹(14a、14b),大端部(11)与杆部(13)的密度差以及小端部(12)与杆部(13)的密度差均为4%以下。(A sintered metal connecting rod (10) integrally has a large end portion (11), a small end portion (12), and a rod portion (13). In the sintered metal connecting rod (10), mold split marks (14a, 14b) formed by compression molding are formed between the large end portion (11) and the rod portion (13) and between the small end portion (12) and the rod portion (13) on the front and back surfaces (11 c-13 c) of the openings of the through holes (11a, 12a), respectively, and the densit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arge end portion (11) and the rod portion (13) and the densit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mall end portion (12) and the rod portion (13) are both 4% or less.)

烧结金属制连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发动机的曲轴和活塞连结起来的连接杆(以下,称为连杆),尤其涉及烧结金属制连杆。

背景技术

连杆一体地具有:大端部,其例如经由轴承等而与汽车用发动机的曲轴连结;小端部,其与活塞连结;以及杆部,其连结大端部和小端部。作为这样的连杆,公知有与其他加工方法相比能够廉价地制造的烧结金属制的连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这种连杆例如经过对金属粉末进行压缩成型而得到压粉体的压缩成型工序、对压粉体进行烧结而得到烧结体的烧结工序、以及对烧结体实施整形处理的整形工序来制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8476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620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如上所述由烧结金属形成连杆的情况下,存在由于因烧结产生的应变而大端部和小端部的形状精度降低的问题。具体而言,在结束压缩成型的时刻,工件(压粉体)沿着其长度方向产生拱状的翘曲。该翘曲(变形)通过烧结而变得更加显著。这里,也可以认为如果利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烧结后的整形工序,则能够消除上述的变形,但在现实中,不容易完全或者充分地消除上述的翘曲。如果在连杆上残留有无法忽视的程度的翘曲,则位于连杆的长度方向两端的大端部的贯通孔与小端部的贯通孔的平行度变大,有可能导致由安装于贯通孔而使用的轴承的一端接触引起的早期磨损、或者由活塞的倾斜引起的异响的产生。

鉴于以上的实际情况,在本说明书中,要解决的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连杆,该连杆能够得到由烧结金属制带来的低成本化的好处,并且能够通过消除或抑制沿着杆部的长度方向的朝向的翘曲来抑制磨损或异响的产生。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上述课题的解决通过本发明的烧结金属制连杆来实现。即,该连杆是将金属粉末压缩成型并烧结而成的连杆,其特征在于,该烧结金属制连杆一体地具有:大端部和小端部,它们均呈环状且在内周具有贯通孔;以及杆部,其连结大端部和小端部,在贯通孔开口的正反一方的表面中的大端部与杆部之间以及小端部与杆部之间分别形成有通过压缩成型而形成的成型模分割痕迹,大端部与杆部的密度差以及小端部与杆部的密度差均为4%以下。

这样,在本发明的连杆中,在贯通孔开口的正反一方的表面中的大端部与杆部之间以及小端部与杆部之间分别形成有通过压缩成型而形成的成型模分割痕迹。如果是这样的形成有分割痕迹的烧结金属制连杆,则可知在上述的位置使用分割出的成型模进行了压缩成型。烧结金属的密度能够通过压缩成型时的原料粉末的相对的压缩量来进行控制,因此例如通过在杆部、大端部以及小端部分别独立地调整原料粉末的压缩量,能够得到大端部与杆部的密度差以及小端部与杆部的密度差均为4%以下的连杆。如果上述的密度差为4%以下,则能够抑制压缩成型体(压粉体)的翘曲,由此能够抑制烧结体的翘曲。因此,能够减小大端部的贯通孔与小端部的贯通孔的平行度,从而能够尽可能地防止由安装于这些贯通孔的轴承的一端接触引起的早期磨损、由活塞的倾斜引起的异响的产生。

另外,在本发明的烧结金属制连杆中,也可以为,大端部的贯通孔与小端部的贯通孔的平行度为φ0.5/100以下。

另外,这里所说的平行度是根据以下所述的基准而规定的。即,根据在大端部的贯通孔和小端部的贯通孔的内周面的多个点测量的坐标,取得各贯通孔的中心线。而且,假定与一方的中心线平行的假想中心线,将该假想中心线从在贯通孔的内周与另一方的中心线重合的状态起延长Xmm(例如100mm),在Xmm处的假想中心线上的点附近规定直径Ymm(例如0.5mm)的假想圆,如果在该假想圆内包含将另一方的中心线延长了Xmm的假想圆,则规定为大端部的贯通孔与小端部的贯通孔的平行度在φY/X以内。

这样,通过使大端部的贯通孔与小端部的贯通孔的平行度为φ0.5/100以下,能够保证安装于这些贯通孔的部件(轴承、活塞等)的组装精度。因此,能够保证将这些部件安装于连杆而成的连杆模块的性能,从而能够更可靠地防止轴承的早期磨损、异响的产生。

另外,以上的说明的烧结金属制连杆得到由烧结金属制带来的低成本化的好处,并且减小大端部的贯通孔与小端部的贯通孔的平行度,从而能够抑制磨损、异响的产生,因此例如能够作为连杆模块适当地提供,该连杆模块具有上述的烧结金属制连杆、以及伴随着过盈量而嵌合于该连杆的大端部的贯通孔和小端部的贯通孔中的至少一方的轴承轨道圈。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连杆,该连杆能够得到由烧结金属制带来的低成本化的好处,并且能够通过减小大端部的贯通孔与小端部的贯通孔的平行度来抑制磨损或异响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连杆模块的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连杆的俯视图。

图3是沿着图2所示的连杆的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将图3所示的连杆的B部放大后的图。

图5是在压缩成型工序中使用的成型模的剖视图,是与沿着图2所示的连杆的C-C线的部分对应的剖视图,是示出填充了原料粉末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在压缩成型工序中使用的成型模的剖视图,是与沿着图2所示的连杆的C-C线的部分对应的剖视图,是示出压缩成型完成时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连杆模块1组装于发动机,例如组装在设置于割灌机、鼓风机等的排气量100cc以下(特别是排气量50cc以下)的小型发动机(通用发动机)中。如图1所示,连杆模块1由连杆10和轴承20、30构成。

如图2和图3所示,连杆10一体地具有大端部11、小端部12以及将它们连结起来的杆部13。大端部11和小端部12均呈环状,在大端部11和小端部12的内周形成有贯通孔11a、12a。在杆部13上形成有在杆部13的延伸方向(图1~图3的左右方向)上长大的细长形状的贯通孔13a。另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连杆10的杆部13的延伸方向(图1~图3的左右方向)称为长度方向,将大端部11和小端部12的贯通孔11a和小端部12的贯通孔12a的中心线方向(图1和图3的上下方向)称为厚度方向,将与长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图2的上下方向)称为宽度方向。

上述结构的连杆10由烧结金属形成,详细而言,由以铁为主成分(例如包含80质量%以上、优选90质量%以上的铁)的铁系烧结金属形成。铁系烧结金属例如由镍-钼钢构成,具体而言,例如能够举出镍0.1~5质量%(优选为0.5~4质量%)、钼0.1~3质量%(优选为0.3~2.5质量%)、碳0.05~1质量%(优选为0.1~0.5质量%)、剩余部分为铁的组成作为一例。另外,也可以以连杆10的杨氏模量为120GPa以上且180GPa以下的方式设定烧结金属的组成。

另外,连杆10的密度例如设定为7.0g/cm3以上,优选设定为7.2g/cm3以上。另一方面,连杆10的密度例如设定为理想的熔炼材料的密度即7.8g/cm3以下,实质上考虑到压缩成型时的粉末按压性等,连杆10的密度优选设定为7.6g/cm3以下。

这里,大端部11与杆部13的密度差以及小端部12与杆部13的密度差均设定为4%以下,优选均设定为3%以下。在该情况下,优选将大端部11的密度和小端部12的密度设定为尽可能相等,例如优选将大端部11的密度设定为7.2g/cm3以上且7.5g/cm3以下,将小端部12的密度设定为7.2g/cm3以上且7.5g/cm3以下。另外,如上所述,杆部13的密度只要与大端部11和小端部12的密度差为4%以下,则优选设定为7.1g/cm3以上且7.5g/cm3以下。

另外,通过将大端部与杆部的密度差以及小端部与杆部的密度差均抑制为3%以下,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连杆的翘曲,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减小大端部的贯通孔与小端部的贯通孔的平行度。因此,能够抑制每个产品的偏差,从而能够稳定地提供高品质的连杆。此外,如果是上述以残留有分割痕迹的方式形成的连杆,则由于分割出的成型模的压缩量,大端部和小端部以及杆部的密度的控制也比较容易,因此即使使密度差为3%以下,也能够确保生产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杆部13的厚度方向尺寸D3比大端部11的厚度方向尺寸D1和小端部12的厚度方向尺寸D2中的任意一方小(参照图3)。在图3中,杆部13的上侧表面13b位于比大端部11的上侧表面11b和小端部12的上侧表面12b中的任意一方靠连杆10的厚度方向中央侧(在图3中为下侧)的位置,并且杆部13的下侧表面13c位于比大端部11的下侧表面11c和小端部12的下侧表面12c中的任意一方靠厚度方向中央侧(在图3中为上侧)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大端部11的上侧表面11b或者小端部12的上侧表面12b与杆部13的上侧表面13b的阶差、以及大端部11的下侧表面11c或者小端部12的下侧表面12c与杆部13的下侧表面13c的阶差分别为1mm以下,例如为0.5mm左右。

另外,如图3所示,在贯通孔11a开口的大端部11的下侧表面11c与杆部13的下侧表面13c之间、以及贯通孔12a开口的小端部12的下侧表面12c与杆部13的下侧表面13c之间分别形成有后述的通过压缩成型形成的成型模40(参照图5)的分割痕迹14a、14b。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放大示出的那样,与大端部11的下侧表面11c的杆部13侧端部连续地设置有下侧倾斜面15b,并且与下侧倾斜面15b的杆部13侧端部连续地设置有平直面16。该平直面16沿着厚度方向呈直线状延伸,并且沿着大端部11的周缘呈圆弧状延伸,在其上端与杆部13的下侧表面13c相连。由该平直面16构成分割痕迹14a。因此,在该情况下,大端部11的下侧表面11c经由下侧倾斜面15b和平直面16而与杆部13的下侧表面13c相连。另外,由下侧倾斜面15b和平直面16构成大端部11和杆部13的台阶(参照图3)。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小端部12侧的下侧倾斜面17b与杆部13的下侧表面13c之间也设置有构成分割痕迹14b的平直面。虽然该平直面也省略了图示,但呈与大端部11侧的平直面16相同的形状,在其上端与杆部13的下侧表面13c相连。因此,在该情况下,小端部12的下侧表面12c经由下侧倾斜面17b和平直面而与杆部13的下侧表面13c相连。另外,由下侧倾斜面17b和平直面构成小端部12和杆部13的台阶(参照图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割痕迹14a、14b仅形成于连杆10的下侧表面,未形成于连杆10的上侧表面。因此,大端部11的上侧表面11b与杆部13的上侧表面13b经由上侧倾斜面15a相连。因此,在该情况下,仅由上侧倾斜面15a构成大端部11和杆部13的台阶。另外,小端部12的上侧表面12b与杆部13的上侧表面13b经由上侧倾斜面17a相连。因此,在该情况下,仅由上侧倾斜面17a构成小端部12和杆部13的台阶。

大端部11的贯通孔11a与小端部12的贯通孔12a的平行度设定为φ0.5/100以下,优选设定为φ0.3/100以下。另一方面,根据烧结金属制连杆10的制造工序上的制造能力等的关系,大端部11的贯通孔11a与小端部12的贯通孔12a的平行度设定为φ0.1/100以上,优选设定为φ0.2/100以上。

例如如图1所示,轴承20具有:作为轴承轨道圈的外圈21,其在内周面上具有圆筒面状的轨道面21a;多个滚子22(滚针),它们收纳于外圈21的内周;以及保持器23,其沿周向等间隔地保持多个滚子22。轴承30具有与轴承20相同的结构,轴承30具有:作为轴承轨道圈的外圈31,其在内周面上具有圆筒面状的轨道面31a;多个滚子32(滚针),它们收纳于外圈31的内周;以及保持器33,其沿周向等间隔地保持多个滚子32。

外圈21、31例如形成为圆筒状,分别伴随着规定的过盈量而嵌合(即压入)固定于连杆10的大端部11的贯通孔11a和小端部12的贯通孔12a。外圈21、31由杨氏模量比连杆10高的材料形成,具体而言,由杨氏模量超过180Gpa的材料形成。另一方面,如果外圈21、31的杨氏模量过高,则加工变得困难,因此外圈21、31的杨氏模量优选为240GPa以下。

上述的连杆10经过压缩成型工序S1、烧结工序S2以及整形工序S3而制造。以下,对各工序进行详细说明。

(S1)压缩成型工序

在压缩成型工序S1中,将包含金属粉末作为主成分的原料粉末M填充于成型模40(均参照图5)并进行压缩成型,由此成型出与连杆10大致相同形状的压粉体110(参照图6)。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铁、镍以及钼的合金粉中添加有碳粉末(例如石墨粉末)和润滑剂(例如金属皂)的粉末用作原料粉末M。这里,如图5所示,成型模40具有模头41、侧芯42a、42b、中央芯(省略图示)、下冲头43以及上冲头44。其中,侧芯42a、42b分别与大端部11的贯通孔11a和小端部12的贯通孔12a对应,中央芯与杆部13的贯通孔13a对应。

在上冲头44的下表面设置有与连杆10的杆部13的上侧表面13b对应的第一成型面44a、与大端部11的上侧表面11b对应的第二成型面44b以及与小端部12的上侧表面12b对应的第三成型面44c。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成型面44a与第二成型面44b之间、以及第一成型面44a与第三成型面44c之间设置有分别与上侧倾斜面15a、17a对应的第四成型面44d和第五成型面44e。上冲头44的第一成型面44a位于比第二成型面44b和第三成型面44c靠下方的位置,并且这些第一至第五成型面44a~44e一体地设置于一个上冲头44。

在下冲头43的上表面设置有与连杆10的杆部13的下侧表面13c对应的第一成型面43a、与大端部11的下侧表面11c对应的第二成型面43b以及与小端部12的下侧表面12c对应的第三成型面43c。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成型面43a与第二成型面43b之间、以及第一成型面43a与第三成型面43c之间设置有分别与下侧倾斜面15b、17b对应的第四成型面43d和第五成型面43e,并且在第四成型面43d与第一成型面43a之间、以及第五成型面43e与第一成型面43a之间设置有与大端部11侧的平直面16和小端部12侧的平直面(省略图示)对应的第六成型面和第七成型面(省略图示)。

这里,下冲头43由具有第一成型面43a的第一分割冲头45、具有第二成型面43b和第四成型面43d的第二分割冲头46、以及具有第三成型面43c和第五成型面43e的第三分割冲头47构成。这些第一至第三分割冲头45~47能够分别独立地进行驱动,由此,能够独立地控制升降的时机和上下方向位置。在图5中,示出了在第一成型面43a位于比成型完成时的相对于第二成型面43b和第三成型面43c的上下方向位置靠上方的位置的状态下填充有原料粉末M的情形。另外,如上所述,在下冲头43由三个分割冲头45~47构成的情况下,第六成型面由第一分割冲头45的第二分割冲头46侧的侧面45a构成,第七成型面由第一分割冲头45的第三分割冲头47侧的侧面45b构成。

在模头41上设置有与连杆10的外周(具体而言大端部11的外周面)对应的第一成型面41a、与小端部12的外周面对应的第二成型面41b以及与杆部13的外侧面对应的第三成型面(省略图示)。在该情况下,模头41的上表面41c成为填充原料粉末M时的磨平面。

接着,对使用了上述结构的成型模40的压缩成型工序S1的一例进行说明。首先,如图5所示,向由模头41、侧芯42a、42b、中央芯(省略图示)以及作为下冲头43的第一至第三分割冲头45~47划分出的腔室填充原料粉末M。此时,作为第一分割冲头45的上表面的第一成型面43a设定于比模头41的上表面41c低的位置,另一方面,设定于比作为第二分割冲头46的上表面的第二成型面43b和作为第三分割冲头47的上表面的第三成型面43c高的位置。更准确而言,第一成型面43a相对于第二成型面43b设定于比大端部11与杆部13的阶差量高的位置,并且相对于第三成型面43c设定于比小端部12与杆部13的阶差量高的位置。在该状态下,通过以使模头41的上表面41c成为磨平面的方式填充原料粉末M,在由模头41、侧芯42a、42b以及下冲头43的第一至第五成型面43a~43e夹着的区域(腔室)中充满原料粉末M。

此时,例如设定各分割冲头45、46的高度位置,以使第一成型面43a上的原料粉末M的填充高度相对于应通过第一成型面43a成型的杆部13的厚度方向尺寸D3的比(即杆部13的压缩比)小于第二成型面43b上的原料粉末M的填充高度相对于应通过第二成型面43b成型的大端部11的厚度方向尺寸D1的比(即大端部11的压缩比)。同样地,设定各分割冲头45、47的高度位置,以使上述杆部13的压缩比小于第三成型面43c上的原料粉末M的填充高度相对于应通过第三成型面43c成型的小端部12的厚度方向尺寸D2的比(即小端部12的压缩比)。

然后,从图5所示的状态起使上冲头44下降,从上方压入填充在腔室中的原料粉末M。由此,如图6所示,第一成型面43a上的原料粉末M被上下冲头43、44的第一成型面43a、44a压缩,成型出压粉体110的与杆部13对应的部分。另外,第二成型面43b和第四成型面43d上的原料粉末M被上下冲头43、44的第二成型面43b、44b和第四成型面43d、44d压缩,成型出压粉体110的与大端部11对应的部分,并且第三成型面43c和第五成型面43e上的原料粉末M被上下冲头43、44的第三成型面43c、44c和第五成型面43e、44e压缩,成型出压粉体110的与小端部12对应的部分。由此,完成呈以连杆10为基准的形状的压粉体110的成型。

然而,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待成型的杆部13的厚度方向尺寸D3比待成型的大端部11的厚度方向尺寸D1和小端部12的厚度方向尺寸D2小的情况下,存在压粉体110的与杆部13对应的部分的密度比与大端部11和小端部12对应的部分的密度高的倾向。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成型模40的下冲头43进行分割并分别调整各分割冲头45~47的高度位置,将与大端部11对应的部分的压缩比、与小端部12对应的部分的压缩比以及与杆部13对应的部分的压缩比分别调整为规定的大小。具体而言,调整各成型面43a~43c的填充时和压缩时的高度位置,以使与杆部13对应的部分的压缩比小于与大端部11对应的部分和与小端部12对应的部分的压缩比。由此,能够将压粉体110的与大端部11对应的部分和与杆部13对应的部分的密度差、以及与小端部12对应的部分和与杆部13对应的部分的密度差均抑制为规定的比率以下,具体而言抑制为作为允许范围上限的4%以下(优选为3%以下)。另外,与大端部11对应的部分的密度、与小端部12对应的部分的密度以及与杆部13对应的部分的密度例如能够通过分别测量在图2的虚线所示的位置切断而得到的分割片的密度而得到。

另外,在使用图5所示的结构的成型模40进行了压粉体110的成型的情况下,在得到的压粉体110的与大端部11的下侧表面11c对应的部分和与杆部13的下侧表面13c对应的部分之间形成有成为第一分割冲头45和第二分割冲头46的模具对准部的分割痕迹14a。同样地,在压粉体110的与小端部12的下侧表面12c对应的部分和与杆部13的下侧表面13c对应的部分之间形成有成为第一分割冲头45和第三分割冲头47的模具对准部的分割痕迹14b。这些分割痕迹14a、14b均形成在与下侧倾斜面15b、17b对应的部分和与杆部13的下侧表面13c对应的部分之间(参照图4)。

(S2)烧结工序

接着,通过将上述的压粉体110在规定温度下加热规定时间,得到与压粉体110呈大致相同形状的烧结体。此时,压粉体110的与大端部11对应的部分和与杆部13对应的部分的密度差、以及与小端部12对应的部分和与杆部13对应的部分的密度差均为4%以下,因此能够尽可能地防止该压粉体110所具有的翘曲等变形因烧结而助长的情况。另外,在烧结时,有时为了使成为工件的压粉体110整齐排列而使用托盘,但如果该托盘为平坦的面形状,则在将成为工件的压粉体110载置在托盘上时,有可能由于在与杆部13对应的部分和托盘之间产生的间隙而因自重助长翘曲等变形。关于这一点,例如虽然省略了图示,但通过使用能够与压粉体110的与杆部13对应的部分抵接的带台阶的托盘,更优选在利用一对带台阶的托盘夹着压粉体110的状态下整齐排列,实施烧结处理,从而能够减少烧结体的应变。

(S3)整形工序

接着,通过对烧结体实施再压缩处理(整形处理),矫正烧结体而加工成规定的形状精度。这里,虽然省略了具体的整形用模具及其使用方式的说明,但在整形工序中,通过使模头和上下冲头在上下方向上接近,对烧结体进行再压缩而矫正整体形状,并且竖立设置与贯通孔11a、12a对应的两根铁芯,通过如上所述进行再压缩而对与贯通孔11a、12a对应的部分进行再成型。由此,将贯通孔11a、12a的形状精度、例如圆度加工成规定的精度。此时,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将各铁芯的基端侧(下侧)固定于治具,与以往相比牢固地保持铁芯的姿势,从而抑制整形时的铁芯的倾斜。由此,能够提高烧结体的矫正力,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烧结体的变形。经过以上的工序,完成图2和图3所示的连杆10。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烧结金属制连杆10,能够使大端部11与杆部13的密度差以及小端部12与杆部13的密度差均为4%以下。如果上述密度差为4%以下,则能够抑制压粉体110的翘曲,因此能够抑制烧结体的翘曲。因此,能够减小大端部11的贯通孔11a与小端部12的贯通孔12a的平行度,从而能够尽可能地防止由安装于这些贯通孔11a、12a的轴承20、30的一端接触引起的早期磨损、由活塞的倾斜引起的异响的产生。

另外,如本实施方式所示那样,除了在压缩成型工序S1中将成型模40设为上述结构以外,还能够通过在烧结工序S2中使用上述那样的托盘,或者/以及在整形工序S3中使用上述那样的结构的再压缩用模具,得到大端部11的贯通孔11a与小端部12的贯通孔12a的平行度为φ0.5/100以下的、优选为φ0.3/100以下的烧结金属制连杆10。这样,通过使大端部11的贯通孔11a与小端部12的贯通孔12a的平行度为φ0.5/100以下,能够保证安装于这些贯通孔11a、12a的部件、具体而言图1所示的轴承20、30以及与这些轴承20、30连结的活塞、曲轴(省略图示)等的定位精度。因此,能够保证将这些部件安装于连杆10而成的连杆模块1的性能,从而能够更可靠地防止轴承20、30的早期磨损、异响的产生。

另外,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作为分割痕迹14a(14b),通过设置沿着厚度方向呈直线状延伸并在其上端与杆部13的下侧表面13c相连的平直面16,能够保护与大端部11对应的第二分割冲头46的上表面角部(用于成型下侧倾斜面15b的第四成型面43d的端部)。因此,能够延长模具寿命并且量产稳定的品质的压粉体110,进而能够量产烧结金属制连杆10。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烧结金属制连杆并不限定于上述方式。当然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采取任意的结构。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通过压缩成型形成的成型模40的分割痕迹14a、14b,例示了沿着厚度方向呈直线状延伸并在其上端与杆部13的下侧表面13c相连的平直面16,但当然并不限定于此。只要作为模具对准部出现在作为完成品的烧结金属制连杆10的正反一方的表面上,则分割痕迹14a、14b能够采取任意的形态。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填充原料粉末M时(图5)和压缩成型完成时(图6)使第一分割冲头45的高度位置不变的情况,但当然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与填充原料粉末M时相比,也可以使压缩成型时的第一分割冲头45的高度位置在上下任意方向上移动。总之,只要在第一成型面43a位于比成型完成时的比第一成型面43a相对于第二成型面43b和第三成型面43c的上下方向位置靠上方的位置的状态下填充原料粉末M,则能够任意地设定各成型面43a~43c的上下方向位置。

标号说明

1:连杆模块;10:烧结金属制连杆;11:大端部;12:小端部;11a、12a:贯通孔;11b、12b:上侧表面;11c、12c:下侧表面;13:杆部;13a:贯通孔;13b:上侧表面;13c:下侧表面;14a、14b:分割痕迹;15a、17a:上侧倾斜面;15b、17b:下侧倾斜面;16:平直面;20、30:轴承;21、31:外圈;21a、31a:轨道面;22、32:滚子;23、33:保持器;40:成型模;41:模头;42a、42b:侧芯;43:下冲头;43a:第一成型面(杆部的下侧表面);43b:第二成型面(大端部的下侧表面);43c:第三成型面(小端部的下侧表面);43d:第四成型面(大端部侧的下侧倾斜面);43e:第五成型面(小端部侧的下侧倾斜面);44:上冲头;44a:第一成型面(杆部的上侧表面);44b:第二成型面(大端部的上侧表面);44c:第三成型面(小端部的上侧表面);44d:第四成型面(大端部侧的上侧倾斜面);44e:第五成型面(小端部侧的上侧倾斜面);45:第一分割冲头;46:第二分割冲头;47:第三分割冲头;110:压粉体;M:原料粉末。

1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基于热模型和传感器数据在增材制造过程中校正构建参数的系统和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