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水溶性多酚类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文档序号:1806271 发布日期:2021-11-09 浏览:1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低水溶性多酚类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ow-water-solubility polyphenol drug carrier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 是由 王仲妮 刘玮 于 2021-08-0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药剂制备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药物载体缓释时间短,无法实现前期快速释放,后期缓慢释放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低水溶性多酚类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利用甘油酸单油酯(GMO)、山梨醇酐油酸酯(Span80)、油酸乙酯、水制备了能够缓释低水溶性多酚类药物的药物载体,该药物载体是一种基于表面活性剂的聚集体,可以使低水溶性多酚类药物持续释放。就整体释放周期而言,药物释放时间至少可达38h,具有缓释效应,可以减少药物二氢杨梅素的服用次数。且载体对低水溶性多酚类药物的累积释放率可达92%以上。(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dicament preparation, and provides a low water-solubility polyphenol medicament carrier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at the medicament carrier in the prior art is short in slow release time, cannot realize early-stage quick release and later-stage slow release. The drug carrier capable of slowly releasing the polyphenol drugs with low water solubility is prepared by using monooleyl Glycerate (GMO), sorbitan oleate (Span80), ethyl oleate and water, and is an aggregate based on a surfactant, so that the polyphenol drugs with low water solubility can be continuously released. In terms of the whole release period, the release time of the medicine can reach at least 38h, the sustained release effect is realized, and the taking frequency of the medicine dihydromyricetin can be reduced. And the accumulative release rate of the carrier to the polyphenol drugs with low water solubility can reach more than 92 percent.)

一种低水溶性多酚类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剂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水溶性多酚类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公开该

背景技术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二氢杨梅素(DMY),多提取自葡萄科蛇葡萄属的一种木质藤本植物,也有用拐枣提取,其中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此类物质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血栓、抗肿瘤、消炎等多种奇特功效;而二氢杨梅素是较为特殊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除具有黄酮类化合物的一般特性外,还具有解除醇中毒、预防酒精肝、脂肪肝、抑制肝细胞恶化、降低肝癌的发病率等作用。是保肝护肝,解酒醒酒的良品。

二氢杨梅素是一种低水溶性的多酚类药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生物活性,比如等,但它在水溶液中溶解性较差,导致它被口服时很难被小肠吸收利用,这严重限制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为了克服二氢杨梅素这类低水溶性多酚类药物的缺陷,近年来许多制剂以及载体被研究来改善此类药物存在的缺陷,比如脂质体、微乳液、溶致液晶、水凝胶等。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具有亲水头部和疏水尾部的两亲性化合物,分子的疏水尾部相互缔合形成胶束,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超过一定值,即超过临界胶束浓度时,在水溶液中会自发形成基于表面活性剂的聚集体。这种聚集体内部具有包载低水溶性药物的亲油性区域,可以实现对疏水性药物的增溶。且聚集体结构本身具有粘弹性,可以对药物起到保护作用,并且能够实现对药物的缓释。

但是发明人研究发现,含有表面活性剂的载体药物持续释放时间短,累积释放率低。而且现有低水溶性多酚类药物载体在前500min药物释放率仅为20-30%,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一些药物需要在前期具有较高的释放速率,后期作为巩固加强需要持续缓慢释放,现有一些药物载体无法满足这种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药物载体缓释时间短,无法实现前期快速释放,后期缓慢释放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低水溶性多酚类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利用甘油酸单油酯(GMO)、山梨醇酐油酸酯(Span80)、油酸乙酯、水制备了能够缓释低水溶性多酚类药物的药物载体,该药物载体是一种基于表面活性剂的聚集体,可以使低水溶性多酚类药物持续释放。此外,该载体在500min内的释放率达到50-70%,有助于快速发挥作用,后期缓慢释放,用于巩固加强作用效果。就整体释放周期而言,药物释放时间至少可达38h,具有缓释效应,可以减少药物二氢杨梅素的服用次数。且载体对低水溶性多酚类药物的累积释放率可达92%以上。

具体地,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低水溶性多酚类药物载体,所述载体以甘油酸单油酯聚集体为基体,所述聚集体包括表面活性剂、油酸乙酯和水,所述表面活性剂为甘油酸单油酯和山梨醇酐油酸酯。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低水溶性多酚类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甘油酸单油酯、山梨醇酐油酸酯、油酸乙酯和水混合即可。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低水溶性多酚类药物载体在制备抗氧化药物、抗菌药物、抗癌药物、保护肝脏药物、调节血脂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载体药物,包括低水溶性多酚类药物载体。

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载体药物,包括低水溶性多酚类药物载体和低水溶性多酚类药物。

本发明第六方面,提供一种抗氧化药物,包括低水溶性多酚类药物载体。

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利用GMO、Span80、油酸乙酯、水制备了能够缓释低水溶性多酚类药物的药物载体,该药物载体是一种基于表面活性剂的聚集体,可以使低水溶性多酚类药物尤其是二氢杨梅素持续释放。

2)制备的药物载体在释放效果上对二氢杨梅素的释放时间至少可达38h,具有缓释效应。可以减少药物二氢杨梅素的服用次数。且载体对二氢杨梅素的累积释放率可达92%以上。

3)药物载体在500min内的释放率达到50-70%,有助于快速发挥作用,后期缓慢释放,用于巩固加强作用效果。此外制备的载体可通过调节温度改变药物的体外释放速率。实验数据表明在室温下载体对二氢杨梅素的释放可达53h,在模拟人体温度下释放可达38h。

4)本发明技术方案制备的载药载体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其中:

图1是25℃下,GMO-Span80(1:1)/EtOL/H2O体系的拟三元相图。

图2(a)25℃下,载药样品A1,A2,A3的储能模量G'(实心)和损耗模量G"(空心)作为剪切应力的函数。(b)25℃下,载药样品A1,A2,A3的频率扫描曲线(G"为空心,G'为实心)。(c)25℃下,载药样品A1,A2,A3的剪切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变化关系。

图3是二氢杨梅素的标准曲线,插图为二氢杨梅素的吸收波谱。

图4是37℃下,二氢杨梅素在样品(a)A1,A2,A3,(b)B1,B2,B3,(c)C1,C2,C3中的体外释放曲线。

图5是25℃下,二氢杨梅素在样品(a)A1,A2,A3,(b)B1,B2,B3,(c)C1,C2,C3,(d)A1,A5,C5,E1中的体外释放曲线。

图6是载药样品A1,A2,A3对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曲线,插图为二氢杨梅素乙醇溶液对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药物载体缓释时间短,无法实现前期快速释放,后期缓慢释放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低水溶性多酚类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利用甘油酸单油酯(GMO)、山梨醇酐油酸酯(Span80)、油酸乙酯、水制备了能够缓释低水溶性多酚类药物的药物载体,该药物载体是一种基于表面活性剂的聚集体,可以使低水溶性多酚类药物持续释放。此外,该载体在500min内的释放率达到50-60%,有助于快速发挥作用,后期缓慢释放,用于巩固加强作用效果。就整体释放周期而言,药物释放时间至少可达38h,具有缓释效应,可以减少药物二氢杨梅素的服用次数。且载体对低水溶性多酚类药物的累积释放率可达92%以上。

具体地,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低水溶性多酚类药物载体,所述载体以甘油酸单油酯聚集体为基体,所述聚集体包括表面活性剂、油酸乙酯(EtOL)和水,所述表面活性剂为甘油酸单油酯和山梨醇酐油酸酯。

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制备了GMO-Span80/EtOL/H2O体系构成的聚集体载体。基于表面活性剂的聚集体作为载体时需要选用绿色低毒对生物体无害的原料,甘油酸单油酯是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由于其生物相容性较好,被广泛的应用于医药、化妆品以及纺织工业等行业中。且甘油酸单油酯具有生物可降解的特点,常常用作药物递送体系的辅料。

司盘80(Span80)化学名为山梨醇酐油酸酯,是一种黄色的粘稠状液体,属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一种良好的乳化剂,在食品、化妆品、医药、纺织等生产中被广泛应用。油酸乙酯是一种具有良好食品安全性的物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中,常常用作制备药物载体的原料。

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二氢杨梅素载体质量组成为表面活性剂占2.8-68份,油酸乙酯占0-25.2份,水占32-78份,油酸乙酯的质量不为零。

为了进一步提升载体的缓释效果,实现前期快速释放,后期缓慢释放的效果,表面活性剂与油酸乙酯的质量之比为4-6:4-6,优选为6:4、5:5、4:6。

甘油酸单油酯与山梨醇酐油酸酯的比例影响载体的稳定性和缓释效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甘油酸单油酯与山梨醇酐油酸酯的质量比为1:0.5-1.5,优选为1:1。

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水为双重蒸馏水;

优选地,所述低水溶性多酚类药物载体还包括低水溶性多酚类药物。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低水溶性多酚类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甘油酸单油酯、山梨醇酐油酸酯、油酸乙酯和水混合即可。

由于还原包括多种酯类,为了提高混合效果,避免团聚或者混合不均对载体的不良影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低水溶性多酚类药物将甘油酸单油酯、山梨醇酐油酸酯和油酸乙酯在温度I进行混合,加入水,在温度II进行混合;

优选的,所述温度Ⅰ为60-70℃;

优选的,所述温度Ⅱ为25℃。

所述混合都在水浴条件下进行保温;

优选地,逐滴加入水;

优选地,水分多次加入;

优选地,每次加水量为1-3质量份数,加水间隔为5min。

在该载体体系中,如果一次性加入所有水,容易不利于甘油酸单油酯、甘油酸单油酯、油酸乙酯进行混合。而且由于加入水前后为两个温度,一次加入足量水,从混合、温度均匀变化以及反应均匀性上对载体体系产生影响,进而降低载体缓释效果或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加入低水溶性多酚类药物的步骤,将低水溶性多酚类药物与山梨醇酐油酸酯混合,再加入甘油酸单油酯、油酸乙酯和水混合即可。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低水溶性多酚类药物载体在制备抗氧化药物、抗菌药物、抗癌药物、保护肝脏药物、调节血脂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载体药物,包括低水溶性多酚类药物载体。

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载体药物,包括低水溶性多酚类药物载体和低水溶性多酚类药物。

优选地,所述低水溶性多酚类药物为二氢杨梅素;

优选地,所述低水溶性多酚类药物质量为0.26mg/g,以载体药物总质量计。

本发明第六方面,提供一种抗氧化药物,包括低水溶性多酚类药物载体。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该指出,所述具体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仪器与试剂

表1 本发明实施方式部分所用试剂

表2 本发明实施方式部分所用仪器

相图的绘制

以甘油酸单油酯与Span80的质量比为1:1的混合相为表面活性剂相,油酸乙酯为油相,将表面活性剂与油相的质量比按照10:0到0:10的变化称取并置于比色管中,将比色管置于65℃的水浴中充分搅拌混合,然后以水含量增加2wt%的梯度逐滴加入双蒸水并充分混匀。混匀后的混合物置于25℃的恒温水浴中平衡,平衡结束后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接近相边界时适当延长平衡时间。通过观察样品的颜色、透明度、粘度等初步判断相边界。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表面活性剂与油之比为6:4,甘油酸单油酯和山梨醇酐油酸酯质量比为1:1,水含量为80%,称量GMO和Span80(作为表面活性剂)放置在比色管中,向其中加入油酸乙酯,在65℃水浴下搅拌混匀。最后,逐滴向比色管中滴加双重蒸馏水,水含量以2%的间隔增加,使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均匀,然后置于25℃的水浴中平衡,观察并记录聚集体的相态以及外观的变化,在接近相边界时适当延长平衡时间。通过观察聚集体的颜色、透明度、粘度等初步判断相边界。记为A1。

实施例2

表面活性剂与油之比为6:4,甘油酸单油酯和山梨醇酐油酸酯质量比为1:1,水含量为68%,称量GMO和Span80(作为表面活性剂)放置在比色管中,向其中加入油酸乙酯,在65℃水浴下搅拌混匀。最后,逐滴向比色管中滴加双重蒸馏水,水含量以2%的间隔增加,使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均匀,然后置于25℃的水浴中平衡,观察并记录聚集体的相态以及外观的变化,在接近相边界时适当延长平衡时间。通过观察聚集体的颜色、透明度、粘度等初步判断相边界。记为B1。

实施例3

表面活性剂与油之比为6:4,甘油酸单油酯和山梨醇酐油酸酯质量比为1:1,水含量为56%,称量GMO和Span80(作为表面活性剂)放置在比色管中,向其中加入油酸乙酯,在65℃水浴下搅拌混匀。最后,逐滴向比色管中滴加双重蒸馏水,水含量以2%的间隔增加,使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均匀,然后置于25℃的水浴中平衡,观察并记录聚集体的相态以及外观的变化,在接近相边界时适当延长平衡时间。通过观察聚集体的颜色、透明度、粘度等初步判断相边界。记为C1。

实施例4

表面活性剂与油之比为5:5,甘油酸单油酯和山梨醇酐油酸酯质量比为1:1,水含量为80%,称量GMO和Span80(作为表面活性剂)放置在比色管中,向其中加入油酸乙酯,在65℃水浴下搅拌混匀。最后,逐滴向比色管中滴加双重蒸馏水,水含量以2%的间隔增加,使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均匀,然后置于25℃的水浴中平衡,观察并记录聚集体的相态以及外观的变化,在接近相边界时适当延长平衡时间。通过观察聚集体的颜色、透明度、粘度等初步判断相边界。记为A2。

实施例5

表面活性剂与油之比为4:6,甘油酸单油酯和山梨醇酐油酸酯质量比为1:1,水含量为80%,称量GMO和Span80(作为表面活性剂)放置在比色管中,向其中加入油酸乙酯,在65℃水浴下搅拌混匀。最后,逐滴向比色管中滴加双重蒸馏水,水含量以2%的间隔增加,使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均匀,然后置于25℃的水浴中平衡,观察并记录聚集体的相态以及外观的变化,在接近相边界时适当延长平衡时间。通过观察聚集体的颜色、透明度、粘度等初步判断相边界。记为A3。

实施例6

表面活性剂与油之比为6:4,甘油酸单油酯和山梨醇酐油酸酯质量比为1:1,水含量为45%,称量GMO和Span80(作为表面活性剂)放置在比色管中,向其中加入油酸乙酯,在65℃水浴下搅拌混匀。最后,逐滴向比色管中滴加双重蒸馏水,水含量以2%的间隔增加,使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均匀,然后置于25℃的水浴中平衡,观察并记录聚集体的相态以及外观的变化,在接近相边界时适当延长平衡时间。通过观察聚集体的颜色、透明度、粘度等初步判断相边界。记为C5。

载药样品的制备

准确称取0.3g二氢杨梅素加入到盛有3.0g Span80的具塞比色管中,旋涡混合20分钟。密封好后置于60℃水浴锅中避光搅拌12小时,使二氢杨梅素充分溶解。将含有二氢杨梅素的Span80与GMO混合,按比例加入油酸乙酯,65℃下混合均匀,分批次加入所需量的双蒸水,磁力搅拌混合均匀,25℃下水浴中平衡。

流变实验

样品流变性质的测量使用的仪器是Discovery HR-2流变仪,测量夹具选择的是直径为2cm的测量板,锥角为2°。测量设置的水浴温度为25℃。测量时,将流变仪的机头升至指定位置,在传感器中央放置待测样品。调节仪器,将机头下降至指定位置,控制传感器中央样品的厚度为0.053mm,设置仪器参数,将样品平衡5min开始测量。

固定频率,选择应力值的范围为0.1-10000Pa,对所有样品点进行应力扫描,确定线性粘弹区。在线性粘弹区内选择合适的应力值,重新加样,对样品进行频率扫描,扫描频率范围为0.03-500rad/s。接着对样品进行稳态扫描,设置剪切速率为0.1-100s-1。在测量时温度偏差应小于0.1℃。

药物的体外释放研究

采用透析的方法在室温25℃和生理温度37℃下分别进行DMY在聚集体中的体外释放实验。以磷酸盐缓冲液(pH=6.8)模拟小肠环境。取1.0g载药的样品放入透析袋(1000Da)中,将透析袋浸没在盛有60.0ml PBS缓冲液的烧杯中,使用磁子在100rpm条件下以恒定速度进行搅拌。每隔一定时间,取出3.0ml释放介质,同时向烧杯中加入相同体积的新鲜释放介质。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X-3,上海元析仪器有限公司)在293nm的波长下测得二氢杨梅素的吸光度,进而计算得到药物的释放量进而计算药物的累积释放率。

药物累积释放率=药物累积释放量/载体中药物的总量×100%

抗氧化研究

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方法,用乙醇将样品稀释成8个不同浓度,将DPPH乙醇溶液的浓度配制成6×10-5mol/L。将2.0ml不同稀释浓度的样品溶液加入到1.0ml DPPH乙醇溶液中,旋涡混合仪混匀,避光反应30min。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450-650nm波长范围下的吸光度,确定测量波长,在该波长下测样品的吸光度,记作A1,等量DPPH乙醇溶液作空白对照组,其吸光度记作A0

RSA%=(1-A1/A0)×100%

结果与讨论

(1)相行为

研究了25℃下GMO-Span80/EtOL/H2O体系的拟三元相图。如图1所示,体系的相图中一共出现了六个区域,包括一个金黄色粘稠流动的区域(Ⅰ),浅乳黄色半流动粘稠的区域(Ⅱ),浅乳黄色不流动粘度较大无弹性的区域(Ⅲ),浅乳黄色不流动粘度大有弹性的区域(Ⅳ),随水含量的增多,出现一个浅乳黄色不流动有弹性粘度小的区域(Ⅴ),在表面活性剂占比大的样品中随水含量的增多,还会出现一个浅乳黄色流动的区域(Ⅵ)。

(2)载药样品的流变

固定频率对载药样品进行应力扫描,可获得弹性模量G',粘性模量G"和剪切应力的关系图。从图2(a)中可以看出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外界剪切应力的大小,聚集体的弹性模量和粘性模量基本保持不变,这一区域成为线性粘弹区,在线性粘弹区内,样品的弹性模量高于粘性模量,表明弹性性质占主导。当应力增加到某个值时,样品的弹性模量随应力值的增加而迅速降低,本研究把弹性模量开始降低的应力值称为临界应力(σc),一般来说,在临界应力值处,弹性模量越大,样品抵抗外力的能力越强。

为了进一步探究震荡对样品内部结构的影响,在25℃条件下,固定剪切应力,对样品进行频率扫描。弹性模量与粘性模量随频率的变化曲线如图2(b)所示,在整个振动频率范围内三个样品的弹性模量都大于粘性模量,表明弹性性质占主导。其中12/8/80样品(代表表面活性剂/油酸乙酯/水=12/8/80)在振动频率为0.03-100rad/s范围内的弹性模量基本不变,当频率大于100rad/s时,样品的弹性模量呈现增大的趋势。10/10/80样品在振动频率为0.03-40rad/s范围内的弹性模量基本不变,当频率大于44rad/s时,样品的弹性模量呈现减小的趋势。8/12/80样品在振动频率为0.03-100rad/s范围内的弹性模量基本不变,当频率大于100rad/s时,样品的弹性模量呈现减小的趋势。三个样品的粘性模量在频率为0.03-40rad/s范围内基本不变,当频率大于44rad/s时,样品的粘性模量增大。通过将动态粘弹性结果转化成弛豫图谱,得到弛豫模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从弛豫图谱中可以看出,在前期弛豫时间,12/8/80样品的弛豫模量高于10/10/80样品,在后期弛豫时间,10/10/80样品的弛豫模量高于12/8/80样品。

稳态流变性质可以说明聚集体抵抗外界剪切力能力的大小,剪切粘度越大说明样品抵抗外界剪切力的能力越强。所有样品点的剪切粘度随剪切速率变化的曲线在图2(c)中给出,三个样品的剪切粘度均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降低,表现出剪切变稀的非牛顿流体性质。且随着表面活性剂占比越大,样品的粘度越大,这可能是由于表面活性剂含量越多,样品中二氢杨梅素的含量越大,导致样品的粘度增大。

(3)体外释放实验

图3为二氢杨梅素的标准曲线,插图为二氢杨梅素的吸收波谱。从二氢杨梅素的紫外吸收波谱中可以看出,二氢杨梅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93nm,测量不同浓度的二氢杨梅素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通过拟合得到二氢杨梅素的标准曲线为:Abs=0.01505+35.99C(mg/mL)R2=0.9961

其中Abs为二氢杨梅素在293nm处的吸光度,C为二氢杨梅素的浓度

表3为各样品的命名和组成

图5(a)是25℃下Ⅴ区表面活性剂与油之比不同、含水80%的样品的释放曲线。从图中各样品的释放时间可以看出,四个样品均可以实现对二氢杨梅素的缓释(释放时间可持续58h)。在释放前期(8h之前),二氢杨梅素的释放速率较快,累积释放率达到了60%,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部分粘附在样品表面的药物分子溶出,释放速率较快;随着释放时间的增加,溶解在表面活性剂和油相中的二氢杨梅素通过表面膜物质逸出,溶出变得相对困难,释放速率减慢,累积释放率上升速率减慢,最终到达释放平台。从释放曲线中还可以发现,样品中表面活性剂含量越多,二氢杨梅素的累积释放率越小,这可以用样品的稳定性来解释,表面活性剂含量越大的样品其稳定性越强,二氢杨梅素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强,故累积释放率越小。

图4(a)是37℃下Ⅴ区表面活性剂与油之比不同、含水80%样品的释放曲线。从释放曲线中可以看出,四个样品在模拟生理温度下仍可以实现对二氢杨梅素的缓释(释放时间可持续38h)。与25℃条件下的释放曲线相比,37℃下的释放速率更快,这可能是由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加剧,药物扩散速度加快,从而导致释放速率加快,累积释放率增大。本申请采用了不同的释放动力学模型对释放曲线进行拟合,拟合结果如表2所示,通过拟合结果发现,在25℃条件下,8/12/80样品的释放曲线符合Korsmeyer-Peppas方程,样品前期的释放指数大于0.89,表明此时期的释放类型属于超CaseⅡ运送,表明此阶段的释放主要受聚合物链侵蚀作用的控制;而释放的中后期,样品的释放指数小于0.5,说明二氢杨梅素在此阶段的释放属于Fickian扩散,表明此样品的释放受聚合物侵蚀溶胀作用控制。6/14/80样品的释放前期和中期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表明此时期的释放过程几乎不受浓度扩散的控制,一直以恒定的速率释放;而释放中后期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释放受浓度扩散控制。10/10/80样品的释放前期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释放中期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释放后期符合Korsmeyer-Peppas方程,表明此样品的释放受浓度扩散与聚合物溶胀侵蚀作用的共同控制。12/8/80样品的释放前期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表明前期释放几乎不受浓度扩散的控制;释放中后期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说明此阶段样品的释放属于浓度扩散控制的释放。37℃条件下的拟合结果与25℃的相比,前者温度下12/8/80、10/10/80和8/12/80样品的释放中期都符合Korsmeyer-Peppas方程,其中12/8/80样品的释放指数大于0.45小于0.89,说明此阶段的释放属于non-Fickian扩散,即此阶段的释放受扩散与侵蚀作用的共同控制;而10/10/80和8/12/80样品的释放指数均小于0.45,说明它属于Fickian扩散。而后者温度下,只有8/12/80样品的释放中期符合Korsmeyer-Peppas方程,且释放类型为超CaseⅡ运送,说明温度升高使释放由聚合物链的侵蚀作用控制变成扩散与侵蚀共同控制,这再一次解释了温度升高导致累积释放率与释放速率增加的现象。图5(b)是25℃下Ⅳ区表面活性剂与油之比不同、含水68%样品的释放曲线。从释放曲线中可以看出,样品中表面活性剂含量越少,二氢杨梅素的累积释放率越大。通过释放动力学分析发现,19/13/68样品的释放前期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这表明此阶段的释放不太受浓度扩散控制;样品的释放中期符合Korsmeyer-Peppas方程,释放指数小于0.45,表明此阶段属于Fickian扩散;释放后期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说明释放后期受浓度扩散控制。样品16/16/68和13/19/68的释放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表明它们的释放都属于浓度扩散控制。而9.6/22.4/68样品的释放前期与中期符合Korsmeyer-Peppas方程,前期释放指数大于0.89,说明此时期的释放类型属于超CaseⅡ运送,表明此阶段的释放主要受聚合物链侵蚀作用的控制;而释放中期的释放指数小于0.45,说明此阶段的释放属于Fickian扩散;而释放后期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表明此阶段的释放受浓度扩散控制。

图4(b)是37℃下Ⅳ区表面活性剂与油之比不同、含水68%样品的释放曲线。从释放曲线中可以发现,与25℃条件下相似,表面活性剂含量越多的样品,其累积释放率越小,这可能是由于二氢杨梅素含量越多,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越强,导致累积释放率减小。释放动力学分析发现,四个样品的释放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且拟合指数都大于0.92,这表明37℃条件下此相区样品的释放都受浓度扩散控制。

此外,图4显示,该载体在500min内的释放率达到50-70%,有助于快速发挥作用,后期缓慢释放,用于巩固加强作用效果。

图5(c)是25℃下Ⅲ区表面活性剂与油之比不同、含水56%样品的释放曲线,可以看出,四个样品均可以实现对二氢杨梅素的缓释。在释放前期(10h之前),二氢杨梅素的释放速率较快,累积释放率达到了70%,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部分粘附在样品表面的药物分子溶出,释放速率较快;随着释放时间的增加,溶解在表面活性剂和油相中的二氢杨梅素通过表面膜物质逸出,溶出变得相对困难,释放速率减慢,累积释放率上升速率减慢,最终到达释放平台。通过释放动力学分析发现,26.4/17.6/56样品的释放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说明它主要受浓度扩散控制。22/22/56样品的释放前期符合Korsmeyer-Peppas方程,释放指数大于0.89,说明此时期的释放类型属于超CaseⅡ运送,表明此阶段的释放主要受聚合物链侵蚀作用的控制;释放中期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受浓度扩散控制;释放后期符合Korsmeyer-Peppas方程,其释放指数小于0.45,说明此阶段的释放属于Fickian扩散。17.6/26.4/56样品的释放曲线前期和后期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说明受浓度扩散控制;而释放曲线中期符合Korsmeyer-Peppas方程,释放指数小于0.45,说明此阶段的释放类型Fickian扩散。13.2/30.8/56样品的释放曲线前期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表明此阶段的释放主要受浓度扩散控制;释放中期和后期都符合Korsmeyer-Peppas方程,其释放指数都小于0.45,说明此阶段的释放类型为Fickian释放。

图4(c)是37℃下Ⅲ区表面活性剂与油之比不同、含水56%样品的释放曲线,从释放曲线中可以看出,四个样品都可以实现对二氢杨梅素的缓释。26.4/17.6/56、17.6/26.4/56、13.2/30.8/56三个样品的释放曲线都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它们的拟合指数都大于0.96,表明它们的释放主要受浓度扩散控制;而22/22/56样品的释放曲线前期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说明前期不太受浓度扩散的控制,一直以恒定的速率释放;释放中期和后期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表明中后期受浓度扩散控制。

由于载体中的组分与组成对药物的释放行为有明显的影响。本研究探究了水含量不同的样品对二氢杨梅素释放行为的影响,图5(d)展示了25℃下水含量不同的样品对二氢杨梅素的释放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除了54/36/10样品表现为突释,其余样品中水含量越多,释放速率越快,累积释放率越大,这可能是由于水含量增加,载体溶胀作用增强,二氢杨梅素更容易从表面活性剂和油相中逸出到达水相,故释放速率增加,累积释放率增大。

表4为37℃下,包载二氢杨梅素样品在不同时期的释放动力学

表5为25℃下,包载二氢杨梅素样品的释放动力学模型和拟合参数

K-P方程全称为Korsmeyer-Peppas方程

(4)抗氧化实验

抗氧化实验采取的方法是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图6是载药样品的抗氧化曲线,插图是二氢杨梅素乙醇溶液的抗氧化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样品中二氢杨梅素含量的增加,对自由基的清除效率升高。与二氢杨梅素乙醇溶液相比,所有样品的IC50值比二氢杨梅素乙醇溶液的低两个数量级,说明包载二氢杨梅素的聚集体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甲苯咪唑脂质复合物、制备方法和应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