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心桩基础

文档序号:1811890 发布日期:2021-11-09 浏览:2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空心桩基础 (Hollow pile foundation ) 是由 汪洋 于 2021-08-1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申请属于基坑施工领域,涉及一种空心桩基础,包括若干单元桩体,单元桩体的两端为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相邻单元桩体之间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端内壁上设置的第一套筒和第二连接端内壁上设置的用于与第一套筒插接配合的第二套筒,第一套筒伸出第一连接端,第一套筒的外壁与第一连接端的内壁留有供第二套筒插接的空隙,第二套筒伸出第二连接端,相邻单元桩体插接时,相邻单元桩体之间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抵接。本申请将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隐藏在单元桩体的内部,减小单元桩体在打入地基后土壤中的氧气和水进入单元桩体内部侵蚀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可能性,从而提升单元桩体连接稳固度。(The applica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foundation pit construction, and relates to a hollow pile foundation which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unit pile bodies, wherein two ends of each unit pile body are a first connecting end and a second connecting end, and a connecting assembly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connecting end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end between the adjacent unit pile bodies; the connecting assembly comprises a first sleeve arrang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end and a second sleeve arrang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second connecting end and used for being in splicing fit with the first sleeve, the first sleeve stretches out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end, a gap for splicing the second sleeve is reserved between the outer wall of the first sleeve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end, the second sleeve stretches out of the second connecting end, and when adjacent unit pile bodies are spliced, the first connecting end between the adjacent unit pile bodies is abutted to the second connecting end. The first sleeve and the second sleeve are hidden inside the unit pile body, the possibility that oxygen and water in soil enter the unit pile body to corrode the first sleeve and the second sleeve after the unit pile body is driven into a foundation is reduced, and therefore the connection stability of the unit pile body is improved.)

一种空心桩基础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基坑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心桩基础。

背景技术

桩基础作为一种地基处理手段对于加固地基具有良好的效果。当施工的地质条件不佳、地基承载力较小时,通常采用将空心桩打入地下,将上面建筑物的重量通过管桩传到下层承载力更高的土层上,以此来加固地基,提升地基对上部建筑物的支撑。

空心桩通常呈管道状,一般都是预先制作好,再运往施工处进行使用。在打桩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需要将选择不同长度的空心桩,这就需要将预制好的空心桩进行连接以得到合适长度的单元桩体。

普通的空心桩一般在两端都设置有钢板,通过钢板之间的相互连接。连接后再将单元桩体打入地下,而地下土壤中含有的水和氧气等容易侵蚀相邻空心桩的钢板连接处,使钢板的连接处生锈腐蚀,严重时可导致单元桩体之间连接处断裂,使单元桩体对地基的加固能力和对上层建筑的支撑力减弱,不利于地基的稳定。

发明内容

为了提升空心桩连接处的稳固度,本申请提供一种空心桩基础。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空心桩基础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空心桩基础,包括若干单元桩体,所述单元桩体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相邻单元桩体之间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端内壁上设置的第一套筒和第二连接端内壁上设置的用于与第一套筒插接配合的第二套筒,相邻单元桩体之间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抵接。

与传统外置钢板的连接方式不同,本申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连接端内壁上设置第一套筒,在第二连接端内壁上设置第二套筒,通过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的插接,使相邻单元桩体之间可插接在一起。插接后,单元桩体的第一连接端与相邻单元桩体的第二连接端的段相抵接,使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被包含于单元桩体内部,混凝土单元桩体能够对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进行有效的保护,由此减小单元桩体打入地基后土壤中的水与氧气共同侵蚀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可能性,减轻单元桩体连接处生锈的程度,进而使单元桩体在连接后不易断裂,增强单元桩体对地基的加固能力和上层建筑支撑力。

此外,相邻单元桩体之间插接的连接方式简单方便,便于施工人员进行操作,能减少相邻单元桩体之间连接所使用的人力与物力,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符合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

可选的,所述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之间设置有锁紧件,锁紧件为第二套筒上水平设置的卡柱,第一套筒上对应设置有供卡柱卡入的卡槽,卡槽包括竖直设置供卡柱沿插接方向进入的竖向部和水平设置的横向部,横向部与竖向部相连通,卡柱与卡槽相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插接时,第二套筒上的卡柱能沿插接方向进入卡槽的竖向部中,并通过旋转第一套筒或第二套筒,可将卡柱进入卡槽的横向部中,使得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的连接更加稳固,进而进一步加固相邻单元桩体之间的连接稳固性,且卡柱与卡槽的锁定方式简单,能提升施工过程的便捷性。

可选的,所述卡柱的两端横跨第二套筒,卡柱的两端与第二套筒的侧壁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柱横跨于第二套筒的内壁上,在充当锁紧件的同时,能起到支撑第二套筒的内壁的作用,以加固第二套筒的结构强度,进而加强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的稳定性,从而提升相邻单元桩体连接后的结构稳固性。

可选的,所述卡槽内设置有用于固定卡柱的固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卡柱与卡槽的卡接更加稳固,增强卡柱与卡槽的稳定性,以减小单元桩体在埋入地基中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相互位移的可能性。

可选的,所述固定件采用设置于卡槽横向部的自锁卡簧,自锁卡簧的开口处朝向卡槽横向部与竖向部的连通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自锁卡簧的结构特点,使得卡柱在卡入自锁卡簧后不易与自锁卡簧分离;自锁卡簧在日常生活中易于获取,能减小本申请在生产加工时的生产难度。

可选的,所述单元桩体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的接触面为连接面;沿单元桩体的外部向内部的方向,连接面呈弯折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的连接面设置为弯折状,不仅能够延长相邻单元桩体内外之间的连通通道的长度,而且,还能提高相邻单元桩体内外之间的连通通道的曲折度,由此增大介质流经相邻单元桩体内外之间的连通通道的难度,如此一来,相邻单元桩体的连接处的密封性较高,土壤中的氧气和水不易经过上述连接面由单元桩体外部进入单元桩体内部,由此减小连接处受土壤中水分和氧气侵蚀的可能性,进而提升相邻单元桩体连接后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连接面弯折处的拐点称为弯折点,弯折点设置有若干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个弯折点的设置使得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之间的连接面更加曲折,由此进一步延长单元桩体内外之间通道的长度和曲折度,由此进一步提高相邻单元桩体之间的密封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套筒为钢材质的第一套筒,第二套筒为钢材质的第二套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材质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能增强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结构强度,从而提升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连接后的整体结构强度,使得单元桩体在连接后更加稳固。

可选的,所述第一套筒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水涂层;所述第二套筒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水涂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涂层进一步减小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受土壤中水分侵蚀的可能性,提升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耐用性。

可选的,所述防水涂层为防水漆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漆的防水性能优秀,且在日常生活中易于获取,成本相对较低,再者,也施工方便,便于本申请的空心桩基础的生产预制。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单元桩体的第一连接端与相邻单元桩体的第二连接端的端面相抵接,使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被包含于单元桩体内部,减小单元桩体打入地基后土壤中的水与氧气共同侵蚀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可能性,减轻单元桩体连接处生锈的程度,进而使单元桩体在连接后不易断裂,增强单元桩体对地基的加固能力和上层建筑支撑力;

2、通过旋转第一套筒或第二套筒,可将卡柱进入卡槽的横向部中,使得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的连接更加稳固,进而加固相邻状体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同时,卡柱与卡槽的锁定方式简单,能提升施工过程的便捷性;

3、锯齿状的第一连接端的端面和第二连接端的端面啮合时能增长土壤中的氧气和水渗入连接处的渗入路径,使得氧气和水分不易渗入,同时,锯齿状的第一连接端的端面和第二连接端的端面能阻挡水分和氧气的进入,以减小连接处收土壤中水分和氧气侵蚀的可能性,进而提升相邻单元桩体连接后的稳定性;

4、相邻单元桩体之间插接的连接方式简单方便,便于施工人员进行操作,能减少相邻单元桩体之间连接所使用的人力与物力,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符合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空心桩基础的单根单元桩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空心桩基础的第一连接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空心桩基础的第二连接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空心桩基础的应用时的竖直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单元桩体;11、第一连接端;12、第一套筒;121、卡槽;1211、竖向部;1212、横向部;1213、自锁卡簧;13、连接环;14、第二连接端;15、第二套筒;151、卡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空心桩基础,包括若干单元桩体1,参照图1,单元桩体1的两端为第一连接端11与第二连接端14,相邻单元桩体1之间的第一连接端11与第二连接端14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套筒12和第二套筒15,第一套筒12连接于第一连接端11的内壁,第二套筒15连接于第二连接端14的内壁。

如图2所示,单元桩体1呈长管状,沿轴线方向竖直设置。单元桩体1的底端为第一连接端11。沿单元桩体1的外部向内部的方向,第一连接端11的端面呈弯折状,即,第一连接端11远离内壁的外圈向内圈凹陷或凸起,凹陷与凸起相互间隔,使弯折后的第一连接端11的端面的竖直截面呈波浪状。

第一连接端1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套筒12。第一套筒12为钢材质的第一套筒12。第一套筒12呈圆管状,轴线与单元桩体1的轴线重合。

结合图4,第一套筒12的外侧壁的顶部与第一连接端1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连接环13。连接环13呈圆环状,套设于第一套筒12的外壁,轴线方向与第一套筒12的轴线相重合,连接环13的内壁与第一套筒12的外侧壁固定连接,连接环13的外壁与第一连接端11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套筒12通过连接环13与第一连接端11的内壁固定连接。如图2所示,第一套筒12的底端伸出第一连接端11外露于外部。第一套筒12与第一连接端11的内壁之间留有用于插接配合的空隙。

第一套筒12的下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四个卡槽121,四个卡槽121沿第一套筒12的圆周侧壁间隔均匀设置。卡槽121贯穿第一套筒12的侧壁。卡槽121包括竖向部1211和横向部1212。竖向部1211呈长条形凹槽状,长度方向与第一套筒12的轴线方向平行,竖向部1211的底端与外部相连通。横向部1212位于竖向部1211的顶端。横向部1212同样呈长条形凹槽状,水平设置,横向部1212长度方向的一端与竖向部1211的顶端相连通。

横向部1212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固定件,固定件采用自锁卡簧1213。自锁卡簧1213与横向部1212的内壁固定连接,且自锁卡簧1213的开口处朝向横向部1212与竖向部1211的连通处。

单元桩体1的顶端为第二连接端14。沿单元桩体1的外部向内部的方向,第二连接端14的端面同样弯折,即,第二连接端14由远离第二连接端的内壁的外圈向内圈凹陷或凸起,凹陷与凸起相互间隔,使弯折后的第二连接端14的端面的竖直截面呈波浪状。相邻单元桩体1连接时,第一连接端11的端面与第二连接端14的端面配合抵接,由此得以减小土壤中的水分和氧气由该处进入单元桩体1内部的可能性。

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端14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套筒15。第二套筒15为钢材质的第二套筒15。第二套筒15同样呈圆管状,轴线与单元桩体1的轴线重合。第二套筒15的底端与第二连接端14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套筒15的顶端同样伸出第二连接端14的端部。

第二套筒15侧壁的中上部设置有锁紧件,锁紧件采用两根卡柱151。卡柱151呈长圆柱状,两根卡柱151相互垂直并在长度方向的中部固定连接,两根卡柱151之间的连接处位于第二套筒15的轴线处。卡柱151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套筒15的内壁固定连接。

如图4所示,相邻单元桩体1连接时,第一套筒12和第二套筒15插接配合,第二套筒15上的卡柱151能沿插接方向垂直进入卡槽121的竖向部1211中,并通过旋转第一套筒12或第二套筒15,可使卡柱151进入卡槽121的横向部1212中,并且卡入自锁卡簧1213中,通过自锁卡簧1213的结构特点,卡柱151在卡入自锁卡簧1213后不易与自锁卡簧1213分离,使得第一套筒12与第二套筒15的连接更加稳固,进而增强相邻状体之间的连接稳固性。

第一套筒12与第二套筒15的外表面都包覆有防水涂层。防水涂层采用防水漆。防水漆具有优秀的防水性能,即使土壤中的水分和氧气仍有小部分渗入与第一套筒12和第二套筒15相接触,防水漆也能对第一套筒12和第二套筒15起到保护作用,进而减小第一套筒12和第二套筒15受土壤中水分侵蚀的可能性,提升第一套筒12和第二套筒15耐用性。

若干单元桩体1连接时,位于底部的单元桩体1的第一连接端11上无需设置第一套筒12,相应的,位于顶端的单元桩体1的第二连接端14上也无需设置第二套筒15,以节省生产时所用的材料。

本实施例的一种空心桩基础的实施原理为:将相邻单元桩体1的第一连接端11与第二连接端14相互对准,然后将第一套筒12与第二套筒15插接配合,插接时,第二套筒15的卡柱151将进入第一套筒12的卡槽121的竖向部1211;插接后,旋转单元桩体1,使卡柱151转移至卡槽121的横向部1212处,卡柱151与卡槽121处设置的自锁卡簧1213紧密卡接,使得第一套筒12与第二套筒15能紧密插接。并且在第一套筒12和第二套筒15插接后,第一连接端11的端面与第二连接端14的端面相互啮合,将第一套筒12与第二套筒15的连接处包含于单元桩体1内,以减小单元桩体1在打入地基后,地基中的水分和氧气侵蚀单元桩体1第一套筒12和第二套筒15的可能性,减轻单元桩体1连接处生锈的程度,进而使单元桩体1在连接后不易断裂,增强单元桩体1对地基的加固能力和上层建筑支撑力。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1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装配式地螺丝基础桩施工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