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瓶体自动上料装置

文档序号:1825821 发布日期:2021-11-12 浏览:1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瓶体自动上料装置 (Automatic bottle feeding device ) 是由 张仲华 于 2021-08-1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瓶体自动上料装置,本发明提出的瓶体自动上料装置,能够自动对瓶体进行转移上料,不再需要人工将瓶体转移运输至罐装流水线上,更加省时省力,效率更高;且对瓶体的转运更加平稳,不容易出现瓶体打碎的现象,将瓶体放置于第一输送带上,先通过液压缸将升降板运行至与第一输送带位于同一水平面,然后将多个瓶体从第一输送带转移至升降板上,然后伸长液压缸,以驱动升降板上升,使得升降板与第二输送带位于同一水平面,然后将转移罩罩设升降板上所有的瓶体,然后水平移动转移罩,以带动升降板上所有的瓶体水平移动,并全部转移至第二输送带上,然后启动第二输送带,以将瓶体输送至后续的生产流水线上。(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utomatic bottle body feeding device which can automatically transfer and feed bottles, does not need manual transfer and transportation of the bottles to a canning production line, and is time-saving, labor-saving and high in efficiency; and more steady to the transportation of bottle,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bottle was smashed is difficult to appear, place the bottle on first conveyer belt, move the lifter plate to being located same horizontal plane with first conveyer belt through the pneumatic cylinder earlier, then shift a plurality of bottles from first conveyer belt to the lifter plate on, then extend the pneumatic cylinder, rise with the drive lifter plate, make lifter plate and second conveyer belt be located same horizontal plane, then will shift the cover and establish all bottles on the lifter plate, then horizontal migration shifts the cover, in order to drive all bottle horizontal migration on the lifter plate, and all shift to on the second conveyer belt, then start the second conveyer belt, in order to carry the bottle to subsequent production assembly line on.)

一种瓶体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罐头食品生产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瓶体自动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罐头食品是指将符合要求的原料经过处理、调配、装罐、密封、杀菌、冷却,或无菌灌装,以达到商业无菌要求,并在常温下能够长期保存的食品。现有的水果罐头种类繁多,包括黄桃、苹果、荔枝、山楂、橘子等;在罐头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步骤是将处理完成后的果肉装入罐头瓶体中,以形成罐头。

在上述步骤进行前,需要将罐头瓶体转移至灌装流水线,现有技术中多采用人工搬运的方式对罐头瓶体进行转移上料,费时费力,且人工搬运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导致罐头瓶体打碎,以造成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瓶体自动上料装置,旨在解决采用人工搬运的方式对罐头瓶体进行转移上料,费时费力,且人工搬运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导致罐头瓶体打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瓶体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支撑架、升降板、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和转移组件;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柱、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支撑柱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彼此相对,且均水平设置;

所述第一输送带水平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靠下部;所述升降板靠近所述第一输送带设置;所述转移组件包括转移罩;所述转移罩水平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之间;所述第二输送带水平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之间,且所述第二输送带高于所述第一输送带;

所述升降板能竖直升降至与所述第一输送带位于同一高度,且所述升降板还能竖直升降至与所述第二输送带位于同一高度;所述升降板用于承接来自所述第一输送带的瓶体;所述转移罩用于罩设所述升降板上的瓶体,并驱动瓶体水平移动,以将瓶体转移至所述第二输送带。

优选的,所述转移组件包括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所述第一导杆水平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臂;所述第二导杆水平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导杆和所述第二导杆彼此平行且正相对;所述转移罩水平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杆和所述第二导杆。

优选的,所述转移罩包括第一杆、第二杆、第三杆和第四杆;所述第一杆、所述第二杆、所述第三杆和所述第四杆均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彼此平行,且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长度一致;所述第一杆与所述第二杆正相对;所述第三杆和所述第四杆彼此平行,且所述第三杆和所述第四杆长度一致;所述第三杆与所述第四杆正相对;

所述第一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三杆和所述第四杆;所述第二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三杆和所述第四杆;所述第三杆和所述第四杆均垂直于所述第一导杆;所述第三杆的两端分别滑动套设于所述第一导杆和所述第二导杆;所述第四杆的两端分别滑动套设于所述第一导杆和所述第二导杆。

优选的,所述转移组件还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链轮、第二链轮、第三链轮、第四链轮、第一链条、第二链条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均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之间,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之间;

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第二链轮均同轴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三链轮和所述第四链轮均同轴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第三链轮均靠近所述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二链轮和所述第四链轮均靠近所述第一支撑臂;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所述第一链条绕设于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第三链轮;所述第二链条绕设于所述第二链轮和所述第四链轮;所述第三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链条和所述第二链条。

优选的,还包括承接板和中间板;所述承接板用于支撑最下层的瓶体;所述中间板的数量为多个;所述中间板设置于上下相邻的两层瓶体之间,以用于支撑瓶体。

优选的,所述转移罩还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平行连接于所述第一杆;所述第二侧板平行连接于所述第二杆;所述第三侧板平行连接于所述第三杆;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均用于约束升降板上待转移的瓶体;所述第三杆位于所述第四杆的远离所述第二输送带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转移罩还包括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和第三电动推杆;所述转移罩的中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底座铰接于所述支撑板,且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转动面为竖直面;所述第一侧板通过2个第一连接杆铰接于所述第一杆,且所述第一侧板的转动面为竖直面;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伸缩端铰接于所述第一侧板;

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底座铰接于所述支撑板,且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转动面为竖直面;所述第二侧板通过2个第二连接杆铰接于所述第二杆,且所述第二侧板的转动面为竖直面;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伸缩端铰接于所述第二侧板;

所述第三电动推杆的底座铰接于所述支撑板,且所述第三电动推杆的转动面为竖直面;所述第三侧板通过2个第三连接杆铰接于所述第三杆,且所述第三侧板的转动面为竖直面;所述第三电动推杆的伸缩端铰接于所述第三侧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均能转动至竖直;当所述第一侧板竖直时,所述第一侧板的底部低于所述第一杆;当所述第二侧板竖直时,所述第二侧板的底部低于所述第二杆;当所述第三侧板竖直时,所述第三侧板的底部低于所述第三杆。

优选的,还包括进料组件;所述进料组件包括第一转辊、第二转辊和驱动部件;所述升降板开设有缺口;所述第一转辊和所述第二转管均转动设置于所述升降板;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辊及所述第二转辊转动;所述第一转辊和所述第二转辊彼此平行,且所述第一转辊和所述第二转辊的顶部均向上伸出于所述缺口;所述第一转辊和所述第二转辊均为橡胶转辊。

优选的,所述第二输送带低于所述转移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瓶体自动上料装置,能够自动对瓶体进行转移上料,不再需要人工将瓶体转移运输至罐装流水线上,更加省时省力,效率更高;且对瓶体的转运更加平稳,不容易出现瓶体打碎的现象。

具体工作原理为:将瓶体放置于第一输送带上,先通过液压缸将升降板运行至与第一输送带位于同一水平面,然后将多个瓶体从第一输送带转移至升降板上,然后伸长液压缸,以驱动升降板上升,使得升降板与第二输送带位于同一水平面,然后将转移罩罩设升降板上所有的瓶体,然后水平移动转移罩,以带动升降板上所有的瓶体水平移动,并全部转移至第二输送带上,然后启动第二输送带,以将瓶体输送至后续的生产流水线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瓶体自动上料装置一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瓶体自动上料装置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未示出第一输送带和进料组件);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瓶体自动上料装置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1);

图4为图1中A处细节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瓶体自动上料装置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2)。

附图标记说明:

110-支撑柱、120-第一支撑臂、130-第一输送带、140-升降板、150-液压缸、160-第二输送带、170-第一转轴、180-第三齿轮、190-第四齿轮、210-第一电机、220-第二支撑臂、230-第二转轴、240-第一链轮、250-第二链轮、260-第三链轮、270-第四链轮、280-第一链条、290-第二链条、310-第一导杆、320-第二导杆、330-第一杆、340-第二杆、350-第三杆、360-第四杆、370-支撑板、380-第三电动推杆、390-第三侧板、410-第三连接杆、420-第三连接板、430-第一电动推杆、440-第二电动推杆、450-第一侧板、460-第二侧板、470-第一连接杆、480-第二连接杆、490-第一连接板、510-第二连接板、520-缺口、530-第三转轴、540-第四转轴、550-皮带、560-第一转辊、570-第二转辊、580-第一齿轮、590-第二齿轮、610-第二电机。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瓶体自动上料装置。

请参考附图1-附图5,在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瓶体自动上料装置,本瓶体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支撑架、升降板140、液压缸150、第一输送带130、第二输送带160和转移组件;支撑架包括支撑柱110、第一支撑臂120和第二支撑臂220;支撑柱110用于支撑第一支撑臂120和第二支撑臂220,本实施例中,支撑柱110的数量为6个,其中3个支撑柱110用于支撑第一支撑臂120,另外3个支撑柱110用于支撑第二支撑臂220;第一支撑臂120和第二支撑臂220彼此相对,且均水平设置;液压缸150竖直设置于地面,液压缸150的数量为2个;升降板140的下侧面分别连接于2个液压缸150的伸缩端,2个液压缸150同步伸缩,以用于驱动升降板140竖直升降。

第一输送带130水平设置于支撑架的靠下部;升降板140靠近第一输送带130设置;转移组件包括转移罩(未标号);转移罩水平滑动设置于第一支撑臂120和第二支撑臂220之间,即转移罩能够水平移动;第二输送带160水平设置于第一支撑臂120和第二支撑臂220之间,且第二输送带160高于第一输送带130,第二输送带160低于转移罩。第二输送带160用于将瓶体转移至后续的罐装流水线。

升降板140能竖直升降至与第一输送带130位于同一高度,且升降板140还能竖直升降至与第二输送带160位于同一高度,当升降板140与第一输送带130位于同一水平面时,升降板140与第一输送带130之间的间隙小于瓶体的宽度,以保证瓶体能够顺利从第一输送带130转移至升降板140;当升降板140与第二输送带160位于同一水平面时,升降板140与第二输送带160之间的间隙小于瓶体的宽度,以保证瓶体能够顺利从第一输送带130转移至升降板140;升降板140用于承接来自第一输送带130的瓶体;转移罩用于罩设升降板140上的瓶体,并驱动瓶体水平移动,以将瓶体转移至第二输送带160。

本发明提出的瓶体自动上料装置,能够自动对瓶体进行转移上料,不再需要人工将瓶体转移运输至罐装流水线上,更加省时省力,效率更高;且对瓶体的转运更加平稳,不容易出现瓶体打碎的现象。

具体工作原理为:将瓶体放置于第一输送带130上,先通过液压缸150将升降板140运行至与第一输送带130位于同一水平面,然后将多个瓶体从第一输送带130转移至升降板140上,然后伸长液压缸150,以驱动升降板140上升,使得升降板140与第二输送带160位于同一水平面,然后将转移罩罩设升降板140上所有的瓶体,然后水平移动转移罩,以带动升降板140上所有的瓶体水平移动,并全部转移至第二输送带160上,然后启动第二输送带160,以将瓶体输送至后续的生产流水线上。

此外,如附图2所示,上述转移组件包括第一导杆310和第二导杆320;第一导杆310水平连接于第一支撑臂120;第二导杆320水平连接于第二支撑臂220;第一导杆310和第二导杆320彼此平行且正相对;转移罩水平滑动连接于第一导杆310和第二导杆320,以使得转移罩能水平移动。

同时,转移罩包括第一杆330、第二杆340、第三杆350和第四杆360;第一杆330、第二杆340、第三杆350和第四杆360均水平设置;第一杆330和第二杆340彼此平行,且第一杆330和第二杆340长度一致;第一杆330与第二杆340正相对;第三杆350和第四杆360彼此平行,且第三杆350和第四杆360长度一致;第三杆350与第四杆360正相对。

第一杆33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三杆350和第四杆360;第二杆34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三杆350和第四杆360;第三杆350和第四杆360均垂直于第一导杆310;第三杆350的两端分别滑动套设于第一导杆310和第二导杆320;第四杆360的两端分别滑动套设于第一导杆310和第二导杆3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完善了转移罩的结构和功能。

同时,上述转移组件还包括第一转轴170、第二转轴230、第一链轮240、第二链轮250、第三链轮260、第四链轮270、第一链条280、第二链条290、第一电机210、第三齿轮180和第四齿轮190;第一转轴170和第二转轴230均水平设置;第一转轴170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撑臂120和第二支撑臂220之间,第二转轴230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撑臂120和第二支撑臂220之间;第一转轴170穿设于第一支撑臂120。

第一链轮240和第二链轮250均同轴连接于第一转轴170;第三链轮260和第四链轮270均同轴连接于第二转轴230;第一链轮240和第三链轮260均靠近第二支撑臂220;第二链轮250和第四链轮270均靠近第一支撑臂120;第一电机210用于驱动第一转轴170转动(具体为:第三齿轮180同轴连接于第一转轴170的远离第二支撑臂220的一端,第一电机210固定于第一支撑臂120的远离第二支撑臂220的一侧,第四齿轮190同轴连接于第一电机210的输出轴,第三齿轮180与第四齿轮190啮合);第一链条280绕设于第一链轮240和第三链轮260;第二链条290绕设于第二链轮250和第四链轮270,第一链条280所在的平面平行于第二链条290所在的平面;第三杆35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链条280和第二链条290。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完善了如何驱动转移罩水平移动的技术方案,具体方案为:第一电机210驱动第一转轴170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链轮240和第二链轮250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链条280和第二链条290同步同向运转,从而带动第三杆350水平移动,从而带动转移罩水平移动,从而带动瓶体从升降板140转移至第二输送带160。

此外,本瓶体自动上料装置还包括承接板(未示出)和中间板(未示出);承接板用于支撑最下层的瓶体;中间板的数量为多个;中间板设置于上下相邻的两层瓶体之间,以用于支撑瓶体。

具体的,使用本上料装置对瓶体进行上料时,将瓶体堆码成多层,最下层的瓶体放置于承接板上,然后于瓶体上防止一个中间板,然后再于中间板的上表面放置第二层瓶体,然后于第二层瓶体上放置第二个中间板,依次堆积瓶体,以实现瓶体多层堆码,从而一次运输更多数量的瓶体。

对多层瓶体进行上料时,将承接板放置于第一输送带130进行运输,然后第一输送带130将承接板转运至升降板140上,以使得多层瓶体转运至升降板140上,然后启动液压缸150,使得升降板140上升,当升降板140上升至最上层的中间板与第二输送带160位于同一水平面时,升降板140停止,然后转移罩罩设于最上层的瓶体,转移罩水平移动,然后带动最上层的瓶体转移至第二输送带160,第二输送带160将这些瓶体转移至后续的流水线,然后操作人员取下最上层的中间板,然后升降板140继续上升,使得下一个中间板与第二输送带160位于同一水平面后停止升降板140,然后重复转移罩对瓶体的转移动作,如此即可实现从上至下依次对多层瓶体的每一层瓶体进行上料转移。

同时,如附图1-3所示,上述转移罩还包括第一侧板450、第二侧板460和第三侧板390;第一侧板450平行连接于第一杆330;第二侧板460平行连接于第二杆340;第三侧板390平行连接于第三杆350;第一侧板450、第二侧板460和第三侧板390均用于约束升降板140上待转移的瓶体;第三杆350位于第四杆360的远离第二输送带160的一侧,通过设置第一侧板450、第二侧板460和第三侧板390,能够驱动升降板140上同一层所有瓶体同时移动,防止瓶体从升降板140上滑落。

此外,上述转移罩还包括第一电动推杆430、第二电动推杆440和第三电动推杆380;转移罩的中部设置有水平设置支撑板370,支撑板370连接于第一杆330和第二杆340之间;第一电动推杆430的底座铰接于支撑板370,且第一电动推杆430的转动面为竖直面;第一侧板450通过2个第一连接杆470铰接于第一杆330,第一连接杆470垂直连接于第一侧板450;且第一侧板450的转动面为竖直面;第一电动推杆430的伸缩端铰接于第一侧板450,具体的,第一侧板450的顶部连接有第一连接板490,第一电动推杆430的伸缩端铰接于第一连接板490。

第二电动推杆440的底座铰接于支撑板370,且第二电动推杆440的转动面为竖直面;第二侧板460通过2个第二连接杆480铰接于第二杆340,第二连接杆480垂直连接于第一侧板450;且第二侧板460的转动面为竖直面;第二电动推杆440的伸缩端铰接于第二侧板460,具体的,第二侧板460的顶部连接有第二连接板510,第二电动推杆440的伸缩端铰接于第二连接板510。

第三电动推杆380的底座铰接于支撑板370,且第三电动推杆380的转动面为竖直面;第三侧板390通过2个第三连接杆410铰接于第三杆350,第三连接杆410垂直连接于第三侧板390;且第三侧板390的转动面为竖直面;第三电动推杆380的伸缩端铰接于第三侧板390,具体的,第三侧板390的顶部连接有第三连接板420,第三电动推杆380的伸缩端铰接于第三连接板420。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调节第一侧板450、第二侧板460和第三侧板390的角度,当第一侧板450、第二侧板460和第三侧板390均转动至竖直状态时,转移罩罩设于升降板140上的瓶体,即第一侧板450、第二侧板460和第三侧板390分别于瓶体的外边缘接触,并起到在水平方向上围住位于同一层的所有的瓶体的作用。

同时,第一侧板450、第二侧板460和第三侧板390均能转动至竖直;当第一侧板450竖直时,第一侧板450的底部低于第一杆330;当第二侧板460竖直时,第二侧板460的底部低于第二杆340;当第三侧板390竖直时,第三侧板390的底部低于第三杆350,以起到在水平方向上围住位于同一层的所有的瓶体的作用。

此外,如附图1、附图4-5所示,本瓶体自动上料装置还包括进料组件;进料组件包括第一转辊560、第二转辊570和驱动部件;升降板140开设有缺口520;第一转辊560和第二转管均转动设置于升降板140;驱动部件用于驱动第一转辊560及第二转辊570转动;第一转辊560和第二转辊570彼此平行,且第一转辊560和第二转辊570的顶部均向上伸出于缺口520;第一转辊560和第二转辊570均为橡胶转辊,第一转辊560和第二转辊570均平行于第一输送带130的驱动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完善了进料组件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促进承接板从第一输送带130转移至升降板140,即带动瓶体从第一输送带130转移至升降板140。

同时,上述驱动部件包括第二电机610、第三转轴530、第四转轴540、第一齿轮580和第二齿轮590;第一转辊560同轴连接于第三转轴530,第三转轴530转动穿设于升降板140;第二转辊570同轴连接于第四转轴540,第四转轴540转动穿设于升降板140;第三转轴530通过皮带550驱动第四转轴540同步同向转动;第一齿轮580同轴连接于第三转轴530;第二齿轮590同轴连接于第二电机610的输出轴;第二电机610设置于升降板140的底部;第一齿轮580与第二齿轮590啮合。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完善了驱动部件的结构和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1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建筑安装使用的玻璃转运系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