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1828899 发布日期:2021-11-12 浏览:1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ontrol method of air conditioner ) 是由 蔡艳芳 张铭 孙明明 于 2020-04-2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存在的在制热时直吹人体人们能快速感受到加热效果,而在空调器制冷时冷风直吹人体则会降低人的舒适度,甚至使人生病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基于空调器的实际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还是制冷模式、以及将室内实际温度与用户预设温度进行比较的结果,对空调器的上部导风板、上部摆叶、下部导风板和下部摆叶进行控制。从而,本发明的空调器可以根据空调器的实际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与制冷模式的不同,以及室内实际温度与用户预设温度的差异,自动并及时的调整空调的工作状态,以始终能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ir conditioners, and particularly relates to a control method of an air conditioner. The invention aims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at people can quickly feel the heating effect when directly blowing human bodies in the prior art during heating, and the comfort level of people is reduced and even people are ill when the cold air is directly blown to the human bodies during cooling of the air conditioner. For this purpose, the present invention controls the upper air deflector, the upper flap, the lower air deflector, and the lower flap of the air conditioner based on whether the actual operation mode of the air conditioner is the heating mode or the cooling mode and the result of comparing the indoor actual temperature with the user preset temperature. Therefore, the air conditioner can automatically and timely adjust the working state of the air conditioner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ctual working mode of the air conditioner and the heating mode and the refrigerating mode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ctual indoor temperature and the preset temperature of the user, so that the use experience of the user can be ensured all the time.)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用于放置在床边使用的空调器,在使用时该空调器的出风口一般朝向床所在的位置。该空调器产生的风由出风口吹出时直吹人体,在制热时直吹人体人们能快速感受到加热效果,而在空调器制冷时冷风直吹人体则会降低人的舒适度,甚至使人生病。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空调器存在的在制热时直吹人体人们能快速感受到加热效果,而在空调器制冷时冷风直吹人体则会降低人的舒适度,甚至使人生病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的外壳中设置有室内换热器和风机;所述外壳的前侧设置有上部出风口和下部出风口,所述上部出风口与所述风机之间设置有上部导风板和上部摆叶,所述下部出风口与所述风机之间设置有下部导风板和下部摆叶,所述上部导风板、所述下部导风板分别设置有多个沿其自身厚度方向延伸的风孔,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S1、获取室内实际温度;

S2、将所述室内实际温度与用户预设温度进行比较;

S3、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实际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还是制冷模式;

S4、基于所述实际工作模式以及比较结果对所述上部导风板、所述上部摆叶、所述下部导风板和所述下部摆叶进行控制。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上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基于所述实际工作模式以及比较结果对所述上部导风板、所述上部摆叶、所述下部导风板和所述下部摆叶进行控制的步骤包括:当所述实际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时,如果所述室内实际温度小于所述用户预设温度且与所述用户预设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温差阈值,则将所述上部导风板和所述下部导风板的开度调节至第一预设角度;如果所述室内实际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用户预设温度,则将所述上部导风板和所述下部导风板的开度调节至第二预设角度;并且/或者当所述实际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如果所述室内实际温度大于所述用户预设温度且与所述用户预设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温差阈值,则将所述上部导风板的开度调节至第三预设角度,同时将所述下部导风板的开度调节至第四预设角度;如果所述室内实际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用户预设温度时,则将所述上部导风板和所述下部导风板的开度均调节至第四预设角度;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角度,所述第三预设角度大于所述第四预设角度。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上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基于所述实际工作模式以及比较结果对所述上部导风板、所述上部摆叶、所述下部导风板和所述下部摆叶进行控制的步骤包括:当所述实际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时,如果所述室内实际温度小于所述用户预设温度且与所述用户预设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温差阈值,则控制所述上部摆叶与上部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一致、所述下部摆叶与下部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一致;并且/或者当所述实际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时,如果所述室内实际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用户预设温度时,则控制所述上部摆叶和所述下部摆叶周期性摆动。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上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基于所述实际工作模式以及比较结果对所述上部导风板、所述上部摆叶、所述下部导风板和所述下部摆叶进行控制的步骤包括:当所述实际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如果所述室内实际温度大于所述用户预设温度且与所述用户预设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温差阈值时,则控制所述上部摆叶和所述下部摆叶周期性摆动;并且/或者当所述实际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如果所述室内实际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用户预设温度时,则控制所述上部摆叶与上部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一致、所述下部摆叶与下部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一致。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上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室内换热器与设置于室外的压缩机之间形成冷媒循环回路,在基于所述实际工作模式以及比较结果对所述上部导风板、所述上部摆叶、所述下部导风板和所述下部摆叶进行控制时,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当所述实际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时,如果所述室内实际温度小于所述用户预设温度且与所述用户预设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温差阈值时,或者当所述实际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如果所述室内实际温度大于所述用户预设温度且与所述用户预设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温差阈值时,则控制所述压缩机以第一预设功率运行;并且/或者当所述实际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且所述室内实际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用户预设温度时,或者当所述实际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且所述室内实际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用户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压缩机以第二预设功率运行;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功率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功率。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上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基于所述实际工作模式以及比较结果对所述上部导风板、所述上部摆叶、所述下部导风板和所述下部摆叶进行控制之前,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计算所述室内实际温度与所述用户预设温度的温度差值;获取所述空调器初次制热时由所述温度差值等于第一温差阈值变化至所述室内实际温度等于所述用户预设温度所用的制热时间;根据所述上部导风板和/或所述下部导风板的第一预设角度、第二预设角度及所述制热时间,确定所述上部导风板和/或所述下部导风板的开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根据所述变化关系对之后制热时所述上部导风板和/或所述下部导风板的开度进行调节。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上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部导风板和/或所述下部导风板的开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线性关系或者为阶梯变化关系。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上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基于所述实际工作模式以及比较结果对所述上部导风板、所述上部摆叶、所述下部导风板和所述下部摆叶进行控制之前,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计算所述室内实际温度与所述用户预设温度的温度差值;根据预先设定的所述上部导风板和/或所述下部导风板的开度与所述温度差值的对应关系,对所述上部导风板或所述下部导风板的开度进行控制。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上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预设角度为所述上部导风板或所述下部导风板的最大开启角度;并且/或者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和/或所述第三预设角度为45°;并且/或者所述第四预设角度为将所述上部导风板或所述下部导风板关闭。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上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温差阈值和/或所述第二温差阈值为5℃;或者所述第一温差阈值和/或所述第二温差阈值为3℃至7℃中的任一值。

根据本发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基于空调器的实际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还是制冷模式、以及将室内实际温度与用户预设温度进行比较的结果,对空调器的上部导风板、上部摆叶、下部导风板和下部摆叶进行控制。从而,本发明的空调器可以根据空调器的实际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与制冷模式的不同,以及室内实际温度与用户预设温度的差异,自动并及时的调整空调的工作状态,以保证既能在制热时使人们能快速感受到制热效果,也能在制冷时避免冷风直吹人体,以始终能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在本发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中,还根据上部导风板和/或下部导风板的第一预设角度、第二预设角度及空调器初次制热时由温度差值等于第一温差阈值变化至室内实际温度等于用户预设温度所用的制热时间,确定上部导风板和/或下部导风板的开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并根据该变化关系对之后制热时上部导风板和/或下部导风板的开度进行调节。从而,空调在制热过程中实现了由制热初期的以制热效果为主逐步过渡到制热后期以用户体验为主,实现了制热效果和用户体验之间的优化配置。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床置式空调来描述本发明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附图中:

图1为本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在制热模式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在制冷模式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上部摆叶与第一连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的下部摆叶与第二连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的上部摆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的下部摆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的上部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施例的下部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施例的杀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外壳;11-上部进风口;12-下部进风口;13-侧部进风口;14-上部出风口;15-下部出风口;

2-室内换热器;

3-风机;

4-上部导风板;

5-上部摆叶;51-第二转轴;52-第一铰接端;53-第一连杆;

6-下部导风板;61-第三转轴;

7-下部摆叶;71-第四转轴;72-第二铰接端;73-第二连杆;

8-杀菌装置;81-安装座;82-紫外灯管;83-外罩;84-纳米催化板;

9-过滤网;

10-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在对本实施例的空调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时,上部导风板或下部导风板的第一预设角度、第二预设角度、第三预设角度和第四预设角度是以具体的数值进行说明的,但是这些具体数值并非一成不变的,在不偏离本发明原理的条件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上述空调器存在的只能在制热时直吹人体而使人们能快速感受到加热效果,而在空调器制冷时冷风直吹人体则会降低人的舒适度,甚至使人生病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的空调器,如图1至图3所示,该空调器包括外壳1以及设置于外壳1中的室内换热器2、风机3、上部导风板4(如图8所示)、上部摆叶5(如图6所示)、下部导风板6(如图9所示)和下部摆叶7(如图7所示);外壳1上设置有进风部、上部出风口14和下部出风口15,且上部出风口14和下部出风口15均设置于外壳1的前侧。

风机3与上部出风口14之间形成有上部排风段,风机3与下部出风口15之间形成有下部排风段;上部导风板4通过第一转轴(图中未示出)转动连接于上部排风段,上部导风板4绕第一转轴转动以调节上部排风段的开口大小;上部摆叶5设置于上部排风段中且位于风机3与上部导风板4之间,上部摆叶5的第二转轴51与外壳1内的骨架转动连接,且上部摆叶5的第一铰接端52铰接有第一连杆53(如图4所示),第一连杆53与第二转轴51垂直且第一连杆53作推拉运动时带动上部摆叶5绕第二转轴51摆动;如图5所示,下部导风板6通过第三转轴61转动连接于下部排风段,下部导风板6绕第三转轴61转动以调节下部排风段的开口大小;下部摆叶7设置于下部排风段中且位于下部导风板6与下部出风口15之间,如图5所示,下部摆叶7的第四转轴71与外壳1内的骨架转动连接,且下部摆叶7的第二铰接端72铰接有第二连杆73,第二连杆73与第四转轴71垂直且第二连杆73作推拉运动时带动下部摆叶7绕第四转轴71摆动;空调器还包括用于驱动上部导风板4转动的第一电机(图中未示出)、用于驱动第一连杆53作推拉运动的第二电机(图中未示出)、用于驱动下部导风板6转动的第三电机(图中未示出)、用于驱动第二连杆73作推拉运动的第四电机(图中未示出)。

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外壳1上设置的进风部包括设置于外壳1的前侧的上部进风口11和下部进风口12,以及设置于外壳1的侧面的侧部进风口13。由图2和图3中可看出,本实施例的下部进风口12和下部出风口15邻接且共用一个向室内送风的风栅,但在外壳1内部的下部排风段与进风段之间设置有隔板将二者进行隔离。此外,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在外壳1的后侧或顶部设置进风口。而只需要在外壳1上设置以上的任一个进风口,即可实现空调器的正常进风功能。

如图2和图3所示的空调器中,上部排风段中的风先经过上部摆叶5的摆动改变风向,再经过上部导风板4确定主要风向,上部导风板4还能通过调节打开角度的大小实现对出风量的调节,由于出风后经过上部导风板4,上部导风板4可以直接设置在上部出风口14处。

下部排风段中的风先经过下部导风板6的风量调节,再经过下部摆叶7的摆动改变风向,由于下部出风口15的出风是后经过下部摆叶7摆动进行调节的,相对于上部出风口14,下部出风口15吹出的风更柔和。设置有风孔10的上部摆叶5、下部摆叶7将出风分为沿其表面流动和沿其自身的风孔10流动两类从而实现改变风向的目的。同时,上部摆叶5、下部摆叶7一方面可以通过单纯的调节摆叶的角度改变风向,另一方面上部摆叶5、下部摆叶7也可以通过周期性摆动来不断的改变风向。

如图6至图9所示,通过在上部导风板4、上部摆叶5、下部导风板6和下部摆叶7上设置有多个沿其自身厚度方向延伸的风孔10,使得气流在空调上部排风段、下部排风段流动时,以及由上部出风口14和下部出风口15吹向室内时形成不同方向的气流,使得吹出的风更缓和,避免直吹人体。

如图2和图3所示,上部导风板4的第一转轴与上部摆叶5的第二转轴51垂直,使得上部导风板4的转动方向与上部摆叶5的摆动方向也是相交的,从而通过多次改变风向而使得上部出风口14的出风更缓和;下部导风板6的第三转轴61与下部摆叶7的第四转轴71垂直,使得下部导风板6的转动方向与下部摆叶7的摆动方向也是相交的,从而通过多次改变风向而使得下部出风口15的出风更缓和。

如图2和图3所示的空调器中,本实施例中的室内换热器2为翅片式换热器,室内换热器2设置于风机3的进风侧;本实施例的空调器还包括设置于外壳1内的过滤网9,且过滤网9位于进风部与室内换热器2之间,图2和图3中仅示出了安装过滤网9的固定架,用来对过滤网9进行示例性说明。空调器在工作时,室内风由进风部进入空调器内部后依次经过过滤网9、室内换热器2和风机3,然后分别进入上部排风段和下部排风段。

本实施例的空调器中的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第四电机可以与空调器中的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通信连接,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可以与用于监测室内实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通信连接。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反馈的室内实际温度与用户预设温度的比较结果以及空调器的工作模式可以对上部导风板4、上部摆叶5、下部导风板6和下部摆叶7实现自动控制,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在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下用户的使用体验。

图2为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在制热模式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在图2中上部导风板4和下部导风板6均呈打开状态,且上部摆叶5与上部出风口14的风向一致,下部摆叶7与下部出风口15的风向一致;图3为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在制冷模式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在图3中上部导风板4打开一定夹角,而下部导风板6呈关闭状态,上部摆叶5与下部摆叶7均周期性摆动。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中,外壳1的前侧设置有上部出风口14和下部出风口15,上部出风口14与风机3之间设置有上部导风板4和上部摆叶5,下部出风口15与风机3之间设置有下部导风板6和下部摆叶7。如此,空调器可以在制热初期将上部导风板4和下部导风板6的角度开启到最大,同时控制上部摆叶5与上部出风口14的出风方向一致、下部摆叶7与下部出风口15的出风方向一致,使人们能快速感受到制热效果;空调器还可以在制冷初期将上部导风板4开启到预设的角度(如45°)、将下部导风板6关闭,同时控制上部摆叶5与下部摆叶7周期性摆动,以避免冷风直吹人体。从而,该空调器在制热模式和制热模式下均可以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

一般的空调器中通过设置紫外光消毒装置对空气中的细菌进行灭杀,但是由于常规的空调器中的风一般直吹,紫外光消毒装置对风进行杀菌的时间较短,导致不能对吹向室内的风中的细菌进行充分的灭杀。并且,一般的紫外光消毒装置在利用C波紫外线杀菌时产生的臭氧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空调器中还在上部排风段、下部排风段中分别设置有杀菌装置8。示例性地,如图10所示,该杀菌装置8包括安装座81、以及连接在安装座81上的紫外灯管82和外罩83,外罩83罩设在紫外灯管82的外部;外罩83上设置有纳米催化板84。

本实施例的杀菌装置8自身的紫外灯管82发出的紫外光与纳米催化板84接触得到羟基自由基对空气中的细菌进行灭杀,通过上部摆叶5或下部摆叶7的周期摆动,可以使空气与羟基自由基充分混合以增强杀菌效果,羟基自由基会把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而无臭氧产生。羟基自由基除了杀灭微生物(细菌病毒等)外,其超强的氧化力还能分解有害气体及甲醛、苯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烟味及细致0.01微米的空气悬浮粒子。本实施例的杀菌装置8不仅可以对空调器内部的空气进行净化,它还把净化因子(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随风释放到室内各个角落,主动捕捉并净化细菌病毒和有害气体。

此外,本实施例的空调器中的还可以在上部导风板4、上部摆叶5、下部导风板6和下部摆叶7的外表面设置有氧化钛涂层;外罩83上设置有供紫外光出射并照向氧化钛涂层的透光孔(图中未示出)。如此,由透光孔发出的紫外光还可以与上部导风板4、上部摆叶5、下部导风板6和下部摆叶7的外表面设置的氧化钛涂层接触并产生羟基自由基,以进一步地增强杀菌效果。

当然,上述可以替换的实施方式之间、以及可以替换的实施方式和优选的实施方式之间还可以交叉配合使用,从而组合出新的实施方式以适用于更加具体的应用场景。

然后,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中,如图2和图3所示,空调器的外壳1中设置有室内换热器2和风机3;外壳1的前侧设置有上部出风口14和下部出风口15,上部出风口14与风机3之间设置有上部导风板4和上部摆叶5,下部出风口15与风机3之间设置有下部导风板6和下部摆叶7,上部导风板4、下部导风板6分别设置有多个沿其自身厚度方向延伸的风孔10,如图11所示,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S1、获取室内实际温度;

S2、将室内实际温度与用户预设温度进行比较;

S3、确定空调器的实际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还是制冷模式;

S4、基于实际工作模式以及比较结果对上部导风板4、上部摆叶5、下部导风板6和下部摆叶7进行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处对空调器的相关结构的必要描述均是为了对本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而进行。更为详细的空调器的结构说明请参照本实施例前述的说明内容,在此不再赘述。而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当理解的是,前述对空调器具体结构的说明不能作为对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适用范围的不当限定,除了前述的空调器之外,还可以适用于其他的与其相似或类似的空调器中,该空调器可以为床置式空调,也可以为柜式空调等其他空调器。

根据本实施例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基于空调器的实际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还是制冷模式、以及将室内实际温度与用户预设温度进行比较的结果,对空调器的上部导风板4、上部摆叶5、下部导风板6和下部摆叶7进行控制。从而,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实现了根据空调器的实际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与制冷模式的不同,以及室内实际温度与用户预设温度的差异,自动并及时的调整空调的工作状态,以保证既能在制热时使人们能快速感受到制热效果,也能在制冷时避免冷风直吹人体,以始终能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上文详细描述了本发明方法的详细步骤,但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步骤进行组合、拆分及调换顺序,如此修改后的技术方案并没有改变本发明的基本构思,因此也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例如,步骤S3除了可以在步骤S1、S2之后执行之外,还可以与步骤S1或S2同时执行,或在步骤S1、S2之前执行。

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S4中基于实际工作模式以及比较结果对上部导风板4、上部摆叶5、下部导风板6和下部摆叶7进行控制的步骤包括:

(一)当实际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时

1)如果室内实际温度小于用户预设温度且与用户预设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温差阈值,则将上部导风板4和下部导风板6的开度调节至第一预设角度。

示例性地,在此情况下,室内实际温度比用户预设温度小很多,急需将室内的温度升高,以满足用户对室内温度的要求。所以,可以将上部导风板4或下部导风板6调节至最大开启角度,第一预设角度可以设定为最大开启角度,或者为了快速制热而设置的其他角度。第一温差阈值可以设置为5℃,或者再具体实施时将第一温差阈值设置为3℃至7℃中的任一值。

进一步地,此时可以控制上部摆叶5与上部出风口14的出风方向一致、下部摆叶7与下部出风口15的出风方向一致。如此,上部摆叶5、下部摆叶7可以与上部导风板4和下部导风板6相互配合,共同保证制热时的最大风量。

2)如果室内实际温度大于或等于用户预设温度,则将上部导风板4和下部导风板6的开度调节至第二预设角度;其中,第一预设角度大于第二预设角度。

示例性地,在此情况下,空调的主要功能是对室内温度进行保温,同时以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为主,这时就需要将上部导风板4和下部导风板6的开度由第一预设角度减小至第二预设角度,第二预设角度为不会直吹人体、同时能对室内进行有效保温的角度,如第二预设角度可以为45°。

进一步地,此时可以控制上部摆叶5和下部摆叶7周期性摆动,以与上部导风板4和下部导风板6配合,并让上部出风口14和下部出风口15吹出的热风更缓和,以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

(二)当实际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

1)如果室内实际温度大于用户预设温度且与用户预设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温差阈值,则将上部导风板4的开度调节至第三预设角度,同时将下部导风板6的开度调节至第四预设角度;其中,第三预设角度大于第四预设角度。

示例性地,在此情况下,室内实际温度比用户预设温度大很多,需要快速将室内温度降低至用户预设温度。由于空调器的下部排风口在床(或用户)的高度范围内,而空调器的上部排风口的高度远高于床(或用户)所在的高度,为了尽快将室内温度降低至用户预设温度并减少或避免冷风直吹人体,要将第四预设角度设置的比第三预设角度小。例如,第四预设角度为将下部导风板6关闭,第三预设角度可以设置为45°,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或避免冷风直吹人体。此外,第二温差阈值均可以设置为5℃;或者再具体实施时可以将第二温差阈值设置为3℃至7℃中的任一值,第一温差阈值与第二温差阈值的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进一步地,此时可以控制上部摆叶5和下部摆叶7周期性摆动,以与上部导风板4和下部导风板6配合,从而可以更有效地缓和上部出风口14和下部出风口15吹出的冷风,以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2)如果室内实际温度小于或等于用户预设温度时,则将上部导风板4和下部导风板6的开度均调节至第四预设角度。第四预设角度可以设置为将上部导风板4或下部导风板6关闭。

示例性地,在此情况下,空调的主要功能是对室内温度进行保温,同时以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为主,由于本实施例中的上部导风板4、下部导风板6分别设置有多个沿其自身厚度方向延伸的风孔10,在上部导风板4、下部导风板6在关闭时,可以减小上部出风口14和下部出风口15的出风量以及让吹出的冷风更缓和。第四预设角度为将上部导风板4或下部导风板6关闭。

进一步地,此时可以控制上部摆叶5与上部出风口14的出风方向一致、下部摆叶7与下部出风口15的出风方向一致,以与上部导风板4和下部导风板6配合以保证有效的制冷效果并兼顾用户的使用体验。

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室内换热器2与设置于室外的压缩机(图中未示出)之间形成冷媒循环回路,在步骤S4中基于实际工作模式以及比较结果对上部导风板4、上部摆叶5、下部导风板6和下部摆叶7进行控制时,控制方法还包括:

1)当实际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时,如果室内实际温度小于用户预设温度且与用户预设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温差阈值时;或者当实际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如果室内实际温度大于用户预设温度且与用户预设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温差阈值时,则控制压缩机以第一预设功率运行。如此,以保证此时空调器的较高的制冷或制热效果。

2)当实际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且室内实际温度大于或等于用户预设温度时,或者当实际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且室内实际温度小于或等于用户预设温度时,控制压缩机以第二预设功率运行。此情况下,将压缩机由第一预设功率减小至第二预设功率,对室内温度进行保温的同时,还能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以及节约电能。其中,第一预设功率大于第二预设功率。

示例性地,根据本实施例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本实施例的空调器根据空调器的实际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与制冷模式的不同,以及室内实际温度与用户预设温度的差异,对空调器的上部导风板4、上部摆叶5、下部导风板6和下部摆叶7以及压缩机进行控制,自动并及时的调整空调的工作状态,以保证既能在制热时使人们能快速感受到制热效果,也能在制冷时避免冷风直吹人体,以始终能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使空调更省电。

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S4中基于实际工作模式以及比较结果对上部导风板4、上部摆叶5、下部导风板6和下部摆叶7进行控制之前,该控制方法还包括:计算室内实际温度与用户预设温度的温度差值;获取空调器初次制热时由温度差值等于第一温差阈值变化至室内实际温度等于用户预设温度所用的制热时间;根据上部导风板4和/或下部导风板6的第一预设角度、第二预设角度及该制热时间,确定上部导风板4和/或下部导风板6的开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根据变化关系对之后制热时上部导风板4和/或下部导风板6的开度进行调节。

示例性地,在室内空间大小一定的情况下,同一空调器将室内温度由某一温度调节至另一温度的时间基本不变,随着室内实际温度接近用户预设温度,上部导风板4和下部导风板6的开度由第一预设角度逐渐减小至第二预设角度。其中,上部导风板4和/或下部导风板6的开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可以为线性关系或者为阶梯变化关系。

在根据该变化关系对之后制热时上部导风板4和/或下部导风板6的开度进行调节时,空调在制热过程中实现了由制热初期时的以制热效果为主逐步过渡到制热后期以用户体验为主,实现了制热效果和用户体验之间的优化配置。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也可采用相同的方法对制冷模式下的空调的上部导风板4和/或下部导风板6的开度进行调节。

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S4中基于实际工作模式以及比较结果对上部导风板4、上部摆叶5、下部导风板6和下部摆叶7进行控制之前,控制方法还包括:计算室内实际温度与用户预设温度的温度差值;根据预先设定的上部导风板4和/或下部导风板6的开度与温度差值的对应关系,对上部导风板4或下部导风板6的开度进行控制。利用该方法同样可以实现空调在制热过程中由制热初期时的以制热效果为主逐步过渡到制热后期以用户体验为主,以实现制热效果和用户体验之间的优化配置。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可以将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作为程序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2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用于空调器控制的方法及装置、空调器、存储介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