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文档序号:1880536 发布日期:2021-11-26 浏览:1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sition for treating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 是由 孟杰 梁楚力 葛一蒙 于 2021-09-3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其组合物的原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半枝莲9-16份、延胡索3-9份、连翘3-9份、白术3-9份、枳壳3-9份和白及1-8份;制备方法为将半枝莲、延胡索、连翘、白术、枳壳和白及混合,加水煎煮两次,得水煎液即得。该组合物处方简单,便于调配,用于脾虚气滞,以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致的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慢性胃炎见上述症候者效果显著。(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and particularly relates to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sition for treating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The raw materials of the composition comprise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 in parts by weight: 9-16 parts of barbed skullcap herb, 3-9 parts of corydalis tuber, 3-9 parts of weeping forsythia capsule, 3-9 parts of largehead atractylodes rhizome, 3-9 parts of bitter orange and 1-8 parts of common bletilla pseudobulb; the preparation method comprises mixing herba Scutellariae Barbatae, rhizoma corydalis, fructus forsythiae, Atractylodis rhizoma, fructus Aurantii and rhizoma Bletillae, and decocting in water twice to obtain water decoction. The composition has simple prescription and convenient preparation, and has remarkable effect for patients with spleen deficiency and qi stagnation, gastric ulcer, duodenal bulbar ulcer and chronic gastritis caused by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一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消化性溃疡主要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现代研究表明,消化系统中损伤因子作用加强或保护因子作用削弱均能造成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其中主要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过多以及某些药物的使用等。

西医治疗消化性溃疡根据其作用机制不同可分为抑制胃酸药、保护胃黏膜药、抗幽门螺杆菌药等,临床上根据患者的发病原因选用相应的治疗药物,具体为(1)抑制胃酸药通过抑制胃酸治疗胃溃疡,代表性药物有碱性抗酸药碳酸氢钠、碳酸钙、铝碳酸镁,H2受体阻滞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2)保护胃黏膜药:硫糖铝、枸橼酸铋钾、胶体铋剂;(3)抗幽门螺杆菌药: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一般需要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根除率,需要采用医学上公认的三联疗法或四联法,三联治疗方案为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连续治疗1-2周,之后单独服用奥美拉唑两周。

但是,化学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副反应多,头痛和胃肠道症状如腹泻、恶心、便秘是服用奥美拉唑最常见的副反应,口服克拉霉素后,会出现胃灼热、腹痛、腹泻和皮疹等症状,还可能发生过敏反应,短暂性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包括焦虑、头晕、失眠或意识模糊。奥美拉唑与克拉霉素联合用药可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及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中药主张辨证论治,治疗消化性溃疡多成分多靶点,作用温和,不良反应少,相比化药具有一定的优势。消化性溃疡多与脾胃有关,可分为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胃络瘀阻等。

中国发明专利CN102764406B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由黄连、炒白术、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蒲公英、佩兰、紫苏梗、延胡索、徐长卿、郁金、炒蒲黄、高良姜等原料药制成。具有清热燥湿、行气活血、和胃止痛的功效,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症属脾胃湿热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中国发明专利CN 104225492 A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制剂,是由以下组分制成的:柴胡、白术、黄芪、枳壳、延胡索、半枝莲各10~20份,砂仁、藿香、佛手、赤芍、白芍、香橼、绿萼梅、瓦楞子、吴茱萸、天花粉、牡丹皮、白及、地榆、五灵脂各8~18份,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各20~40份,黄连、莪术、全蝎、甘草各2~12份。该发明具有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清肝养胃,消痰化瘀之功效。但是以上发明药味均很多,对调配、制剂均比较麻烦,且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处方简单,便于调配,制剂工艺简单,又以水为溶剂,临床适应性强,疗效确切。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中药组合物,其原料由以下组分组成:半枝莲、延胡索、连翘、白术、枳壳和白及。

优选地,其组合物的原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半枝莲9-16份、延胡索3-9份、连翘3-9份、白术3-9份、枳壳3-9份和白及1-8份。

优选地,组合物的原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半枝莲9-14份、延胡索3-7份、连翘3-7份、白术3-7份、枳壳3-7份和白及1-6份。

优选地,组合物的原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半枝莲9-12份、延胡索3-5份、连翘3-5份、白术3-5份、枳壳3-5份和白及1-4份。

优选地,半枝莲、连翘与白及的质量比为9-12:3-5:1-3。

优选地,延胡索为醋延胡索,白术为麸炒白术,枳壳为麸炒枳壳。

优选地,所述连翘份数为3-8份;

优选地,所述白及的份数为2-4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半枝莲、延胡索、连翘、白术、枳壳和白及混合,加水煎煮两次,得水煎液即得。

优选地,所述煎煮两次为第一次加8-10倍量水,煎煮0.5-2小时,滤过,第二次加8-10倍量水,煎煮0.5-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得水煎液。

优选地,所述步骤还包括将水煎液浓缩,干燥,制粒。

优选地,所述浓缩为减压浓缩至浓缩液在60℃下相对密度为1.05~1.10,所述干燥为喷雾干燥;优选地,所述喷雾干燥前,将浓缩液中加入第一辅料,所述制粒加入第二辅料;优选地,所述第一辅料和第二辅料选自糊精、麦芽糊精、倍他环糊精、乳糖或可溶性淀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脾虚气滞证或消化系统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优选地,所述消化系统疾病为胃痛泛酸,纳差食呆,口臭,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或慢性胃炎中的一种或多种。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方中以健脾益气、燥湿的白术为君药,臣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延胡索和清热解毒的半枝莲、连翘,佐以理气宽胸、行滞消胀的枳壳和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白及,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和胃,清热止痛之功,用于脾虚气滞,郁而化热导致的胃痛泛酸、纳差食呆,口臭等症。以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致的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慢性胃炎见上述症候者效果显著。

(2)本发明通过对药材配比的筛选,发现臣药半枝莲、连翘与佐药白及的质量比控制在9-12:3-5:1-3下,对健脾和胃,改善脾虚气滞的功效效果显著增强,对方剂配伍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一种中药组合物,其原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半枝莲16份、延胡索9份、连翘8份、麸炒白术3份、麸炒枳壳9份和白及4份。

制备方法为:

(1)将半枝莲、延胡索、连翘、白术、枳壳和白及混合,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0.5小时,滤过,第二次加10倍量水,煎煮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

(2)将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0(60℃),加入生药材总重量5%的可溶性淀粉,混匀,喷雾干燥,再加入生药材总重量3%的可溶性淀粉,混匀,制粒,即得。

实施例2

一种中药组合物,其原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半枝莲12份、延胡索3份、连翘3份、麸炒白术9份、麸炒枳壳3份和白及3份。

制备方法为:

(1)将半枝莲、延胡索、连翘、白术、枳壳和白及混合,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1小时,滤过,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0.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

(2)将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05(60℃),加入生药材重量的10%的麦芽糊精,混匀,喷雾干燥,再加入生药材重量的2%的麦芽糊精,混匀,制粒,即得。

实施例3

一种中药组合物,其原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半枝莲10份、延胡索5份、连翘5份、麸炒白术5份、麸炒枳壳5份和白及2份。

制备方法为:

(1)将半枝莲、延胡索、连翘、白术、枳壳和白及混合,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滤过,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

(2)将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05(60℃),加入生药材重量的8%的糊精,混匀,喷雾干燥,再加入生药材重量的2%的糊精,混匀,制粒,即得。

对比例1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半枝莲、连翘和白及的质量份数比不同,具体如下:

一种中药组合物,其原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半枝莲3份、延胡索5份、连翘2份、白术5份、枳壳5份和白及12份。

制备方法为:

(1)将半枝莲、延胡索、连翘、白术、枳壳和白及混合,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滤过,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

(2)将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05(60℃),加入生药材重量的8%的糊精,混匀,喷雾干燥,再加入生药材重量的2%的糊精,混匀,制粒,即得。

对比例2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原料配比不同,具体如下:

一种中药组合物,其原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半枝莲5份、延胡索1份、连翘10份、白术10份、枳壳1份和白及5份。

制备方法为:

(1)将半枝莲、延胡索、连翘、白术、枳壳和白及混合,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滤过,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

(2)将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05(60℃),加入生药材重量的8%的糊精,混匀,喷雾干燥,再加入生药材重量的2%的糊精,混匀,制粒,即得。

对比例3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将连翘调整为功效较为类似的柴胡,将延胡索调整为白芷,将枳壳调整为吴茱萸,具体如下:

一种中药组合物,其原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半枝莲10份、白芷5份、柴胡5份、白术5份、吴茱萸5份和白及2份。

制备方法为:

(1)将半枝莲、白芷、柴胡、白术、吴茱萸和白及混合,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滤过,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

(2)将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05(60℃),加入生药材重量的8%的糊精,混匀,喷雾干燥,再加入生药材重量的2%的糊精,混匀,制粒,即得。

试验例1临床试验

100例门诊患者,均符合西医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诊断标准。经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21-66岁。治疗组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37-6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

对照组给予西药四联疗法治疗:泮托拉唑钠40mg/d,每日晨起口服;胶体果胶铋150mg/d,分三次每日三餐后口服;阿莫西林500mg/d,分两次每日早晚餐后口服;克拉霉素500mg/d,分两次早晚餐后口服。治疗组在四联疗法基础上再给予本发明实施例3样品,每次口服2g,1日2次。所有患者均持续治疗14d后停药28d,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

诊断标准:采用全国第一届幽门螺杆菌科研协作单位共识会制订的Hp科研诊断标准。尿素酶依赖试验(14C—UST)阳性者入选。

疗效判定标准:抗Hp治疗后至少4周后复查,尿素酶依赖性试验(14C—UBT)阴性。

统计学方法:资料用SPSS21.0软件处理,计数(卡方检验)、计量(t检验),以P<O.05表示对比数据有很大差别。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HP根除率为43%,对照组根除率为38%。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1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 n 根除率(%)
治疗组 50 43*
对照组 50 38

注:*表示两组疗效比较,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试验例2药效学实验

选取出生3d的SD幼鼠87只及母鼠8只(为幼鼠提供母乳),幼鼠体质量3~8g,随机抽取10只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动物建立脾虚气滞证动物模型。在幼鼠10~16日龄时,每天给予含0.1%碘乙酰胺的蔗糖(浓度2%)溶液0.2mL灌胃1次(记为造模起点);空白组给予1mL/100g生理盐水灌胃1次/d;幼鼠16d至6周龄期间由常规鼠饲料喂养;在大鼠6周龄时,空白组给予正常鼠饲料喂养,不进行任何运动及饮食干预;其余各组采用水环境小平台站立法联合隔日禁食进行脾虚气滞证造模,即每天下午6点至次日上午8点将大鼠置于高15cm、直径3cm的圆柱形小平台上站立,平台下水面深约10cm,水温约25℃,共14d。造模成功后大鼠随机抽取70只分为7组,模型组、实施例1、2、3组、对比例1、2、3组,每组10只。于大鼠8周龄时开始给药,除空白组外,各组给予相应的药物0.5g/kg,连续14d。

1.小肠炭末推进试验:实验前禁食不禁水8小时,末次给药30分钟后按1ml/100g灌胃给予活性炭溶液(含5%活性炭,10%阿拉伯胶),30分钟后10%水合氯醛麻醉(0.35ml/100g),固定在绑鼠板上,腹主动脉采血后,将幽门到回肠部肠管取下,将肠管拉直,测量幽门处到回肠处长度为“小肠总长度”,测量幽门到炭末前沿长度为“炭末推进长度”,计算小肠炭末推进率。炭末推进率=(炭末推进长度/小肠总长度)*100%。结果见表2。

表2本发明对脾虚气滞模型大鼠小肠推进率的影响(n=10)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5;a为与实施例3组比较,P<0.05。

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实施例组可使小肠推进率显著提高。对比例1-3组与实施例1-3组比较,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

2.胃动素水平的测定:将腹主动脉血,室温放置2h后,15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20℃保存待测。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操作步骤,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胃动素水平。结果见表3。

表3本发明对脾虚气滞模型大鼠胃动素的影响(n=10)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5;;a为与实施例3组比较,P<0.05。

胃动素具有促进胃肠运动的作用,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胃动素明显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实施例组可显著提高胃动素水平。

上述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发明其中之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治疗烫伤的中药材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