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孔机

文档序号:1882351 发布日期:2021-11-26 浏览:1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打孔机 (Perforating machine ) 是由 贺淑华 黄才德 于 2021-08-3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触发线圈生产技术领域,一种打孔机,包括机架、夹料机构、支撑机构、推动机构和打孔机构,将待打孔的线圈外壳放置在夹料机构之间,支撑机构位于线圈外壳底端支撑住线圈外壳,启动夹料机构使得夹料机构夹紧线圈外壳,然后启动推动机构使其推动打孔机构移动到夹料机构正上方,启动打孔机构对夹料机构夹紧线圈外壳进行打孔加工。(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rigger coil production, in particular to a punch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rack, a material clamping mechanism, a supporting mechanism, a pushing mechanism and a punching mechanism.)

一种打孔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发线圈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打孔机。

背景技术

在目前触发线圈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线圈外壳进行打孔加工,现有技术中对于线圈外壳这样的小型塑料件通常使用钻孔和冲孔,现有技术的打孔机中,钻孔效率较低且钻出的孔的孔壁表面质量不好,而导致后期密封性能和配合精度的降低,而冲孔容易对线圈外壳造成冲击变形,而使得产品的报废率增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孔机,使用冲孔加工,且能保护线圈外壳免受冲击变形。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打孔机,包括:

机架;

夹料机构,所述机架一侧设置有所述夹料机构,所述夹料机构用于夹紧线圈外壳;

支撑机构,所述夹料机构下方设置有所述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用于支撑线圈外壳;

推动机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所述推动机构;

打孔机构,所述推动机构靠近所述夹料机构的一侧上设置有所述打孔机构,所述推动机构用于推动所述打孔机构,所述打孔机构用于给线圈外壳打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有第一导料部和第二导料部,所述第一导料部设置在所述夹料机构下方,所述第二导料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料部的下方,所述第一导料部和所述第二导料部配合对加工完毕的线圈外壳导向到下道加工工序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料部和所述第二导料部均为导料槽,所述第一导料部为固定式导料槽,所述第二导料部为角度可调式导料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有连接件,所述第二导料部包括导料槽本体和调整部,所述调整部为设置在所述导料槽本体侧边的凸起,所述第二导料部靠近所述第一导料部的一侧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调整部开设有弧形的调整槽,所述调整槽为通槽,所述机架上靠近所述第二导料部的一侧上开设有若干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均位于所述调整槽的弧形路径上,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调整槽于其中一个所述定位孔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料机构包括:

第一夹料部,所述第一夹料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第二夹料部,所述第一夹料部一侧配合有所述第二夹料部;

第一动力源,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动力源,所述第一动力源包括第一输出轴;

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夹料部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夹料部相连,所述第一输出轴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为滑动配合;

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夹料部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二夹料部一侧开设有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部的一端能够与所述导向孔配合;

夹料槽,所述第一夹料部靠近所述第二夹料部的一侧和所述第二夹料部靠近所述第一夹料部的一侧都均匀间隔设置有所述夹料槽,所述夹料槽槽底开设有避让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机构包括:

第二固定部,所述机架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固定部;

支撑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一侧设置有所述支撑部;

推动部,所述推动部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支撑部相连,所述推动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为滑动配合,所述推动部能推动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夹料槽正下方;

第三固定部,所述推动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固定部相连;

第二动力源,所述第二动力源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三固定部相连;

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与开设在所述支撑部上的通孔配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动机构包括:

滑轨,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所述滑轨;

滑动部,所述滑动部滑动设置在所述滑轨上;

第三动力源,所述滑动部一端与所述第三动力源的输出轴相连,所述打孔机构设置在所述滑动部另一端上;

第四固定部,所述滑动部一侧上设置有所述第四固定部;

第五固定部,所述第四固定部的移动路径上设置有所述第五固定部;

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五固定部靠近所述第四固定部的一侧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限位部;

感应部,所述第五固定部靠近所述第四固定部的一侧上设置有所述感应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打孔机构包括:

第四动力源;

第六固定部,所述第四动力源的输出轴上设置有所述第六固定部;

第七固定部,所述第六固定部下侧设置有所述第七固定部;

放置孔,所述第七固定部上均匀间隔开设有放置孔,所述放置孔的数量与所述夹料槽的数量相同;

打孔部,所述放置孔内均设置有所述打孔部,所述打孔部能够在所述第四动力源的推动作用下压入线圈外壳内,对线圈外壳进行打孔加工;

第二限位部,所述第四动力源与所述第六固定部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四动力源一侧上或所述第六固定部一侧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线圈外壳为方体形,第一夹料部夹料槽与线圈外壳相邻两侧壁相抵,第二夹料部的夹料槽与线圈外壳另外相邻两侧壁相抵,同时需要打的孔位于线圈外壳的一角处,且夹料槽槽底开设有避让槽,当冲击线圈外壳的一角处,线圈外壳的一角处膨胀进入避让槽内,使得打孔机构的压力得到释放,使得线圈外壳的一角处能顺利的打出孔而不至于打出的孔被挤坏或孔边缘处发生裂缝,同时,打孔在线圈外壳的一角处,线圈外壳的转角处强度较高而使其不易发生变形,进而提高成品的良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打孔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打孔机中支撑机构的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夹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推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打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打孔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机架,2、夹料机构,21、第一夹料部,22、第二夹料部,23、第一动力源,24、第一固定部,25、第一输出轴,26、第一导向部,27、导向孔,28、夹料槽,29、避让槽,3、支撑机构,31、第二固定部,32、推动部,33、支撑部,34、第三固定部,35、第二动力源,36、第二导向部,4、推动机构,41、滑轨,42、滑动部,43、第三动力源,44、第四固定部,45、第五固定部,46、第一限位部,47、感应部,5、打孔机构,51、第四动力源,52、第六固定部,53、第七固定部,5301、放置孔,54、打孔部,55、第二限位部,6、第一导料部,7、第二导料部,71、调整部,72、调整槽,73、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在下文中更全面地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当前优选的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所阐述的实施方式;而是为了透彻性和完整性而提供这些实施方式,并且这些实施方式将本发明的范围充分地传达给技术人员。

如图1-7所示,一种打孔机,包括机架、夹料机构2、支撑机构3、推动机构4和打孔机构5,机架1一侧设置有夹料机构2,夹料机构2用于夹紧线圈外壳,夹料机构2下方设置有支撑机构3,支撑机构3用于支撑线圈外壳,机架1上设置有推动机构4,推动机构4靠近夹料机构2的一侧上设置有打孔机构5,推动机构4用于推动打孔机构5,打孔机构5用于给线圈外壳打孔。

工作原理:将待打孔的线圈外壳放置在夹料机构2之间,支撑机构3位于线圈外壳底端支撑住线圈外壳,启动夹料机构2使得夹料机构2夹紧线圈外壳,然后启动推动机构4使其推动打孔机构5移动到夹料机构2正上方,启动打孔机构5对夹料机构2夹紧线圈外壳进行打孔加工。

本实施例中提到的机架1为带有适用的安装孔的安装板组成的,总体结构为一个方形盒子,结构紧凑。

本实施例中提到的夹料机构2的稳定夹持能够充分使得线圈外壳的薄壁抵挡打孔机构5的冲击使其免受冲击变形。

在本实施例中,夹料机构2为气动夹料机构2,且,为带有气压控制大小的气动夹料机构2,作为夹料机构2动力的气压根据线圈外壳的强度和打孔机构5的冲击力度选择一个适宜的气压大小(1.5-2个标准大气压),当线圈外壳受打孔机构5挤压而膨胀时,会撑开夹料机构2,当打孔机构5复位时,线圈外壳在夹料机构2的挤压下整形复原。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第一导料部6和第二导料部7,第一导料部6设置在夹料机构2下方,第二导料部7设置在第一导料部6的下方,第一导料部6和第二导料部7配合对加工完毕的线圈外壳导向到下道加工工序处。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料部7是可以根据实际加工情况加装在打孔机上的,以此来配合下道工序的加工情况,因为本实施例的打孔机不但可以加工线圈外壳,也可以加工类似形状的零件。

进一步地,第一导料部6和第二导料部7均为导料槽,第一导料部6为固定式导导料槽,第二导料部7为角度可调式导料槽。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料部7为角度可调式导料槽,能够根据下道工序设备的摆放位置而调整第二导料部7的位置和角度,以此来配合下道工序的加工情况。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连接件,第二导料部7包括导料槽本体和调整部71,调整部71为设置在导料槽本体侧边的凸起,第二导料部7靠近第一导料部6的一侧转动连接在机架1上,调整部71开设有弧形的调整槽72,调整槽72为通槽,机架1上靠近第二导料部7的一侧上开设有若干定位孔73,定位孔73均位于调整槽72的弧形路径上,连接件穿过调整槽72于其中一个定位孔73连接。

调整第二导料部7的工作原理:首先拧开连接件,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到的连接件为螺栓、销或键等,优选为螺栓,拧开后,即可调整第二导料部7的角度,然后螺栓插入调整槽72和定位孔73内,拧紧螺栓固定第二导料部7,调整角度完毕。

本实施例的第二导料部7的调整结构简单,调整方便。

进一步地,夹料机构2包括第一夹料部21、第二夹料部22、第一动力源23、第一固定部24、第一导向部26和夹料槽28,第一夹料部21设置在机架1上,第一夹料部21一侧配合有第二夹料部22,机架1上设置有第一动力源23,第一动力源23包括第一输出轴25,第一夹料部21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部24,第一输出轴25穿过第一固定部24与第二夹料部22相连,第一输出轴25与第一固定部24为滑动配合,第一夹料部21一侧设置有第一导向部26,第二夹料部22一侧开设有导向孔27,第一导向部26的一端能够与导向孔27配合,第一夹料部21靠近第二夹料部22的一侧和第二夹料部22靠近第一夹料部21的一侧都均匀间隔设置有夹料槽28,夹料槽28槽底开设有避让槽29。

夹料机构2的工作原理:首先,第一夹料部21和第二夹料部22为张开状态,支撑机构3位于其下方,将线圈外壳放入第一夹料部21和第二夹料部22之间,第一动力源23启动,使得第一夹料部21和第二夹料部22在1.5-2个标准大气压的启动压力下夹紧线圈外壳,然后进行打孔机构5打孔。

在本实施例中,线圈外壳为方体形,第一夹料部21夹料槽28与线圈外壳相邻两侧壁相抵,第二夹料部22的夹料槽28与线圈外壳另外相邻两侧壁相抵,同时需要打的孔位于线圈外壳的一角处,且夹料槽28槽底开设有避让槽29,当冲击线圈外壳的一角处,线圈外壳的一角处膨胀进入避让槽29内,使得打孔机构5的压力得到释放,使得线圈外壳的一角处能顺利的打出孔而不至于打出的孔被挤坏或孔边缘处发生裂缝,同时,打孔在线圈外壳的一角处,线圈外壳的转角处强度较高而使其不易发生变形,进而提高成品的良率。

在本实施例中,夹料槽28能在一定范围内适应不同尺寸的方体待加工零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部26的一端能够与导向孔27配合,进而提高第一夹料部21和第二夹料部22的配合精度。

进一步地,支撑机构3包括第二固定部31、支撑部33、推动部32、第三固定部34、第二动力源35和第二导向部36,机架1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部31,第二固定部31一侧设置有支撑部33,推动部32一端穿过第二固定部31与支撑部33相连,推动部32与第二固定部31为滑动配合,推动部32能推动支撑部33位于夹料槽28正下方,推动部32另一端与第三固定部34相连,第二动力源35的输出轴与第三固定部34相连,第二固定部31一侧设置有第二导向部36,第二导向部36与开设在支撑部33上的通孔配合。

支撑机构3的工作原理:当需要放置待加工的方体零件时,启动第二动力源35使其推动第三固定部34移动,进而推动推动部32带动支撑部33移动到打孔机构5的正下方,使得待加工的方体零件在放置过程中不至于脱落,和第一夹料部21及第二夹料部22配合而起到一个预定位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向部36与开设在支撑部33上的通孔配合,能够提高支撑部33受冲击的支撑力及移动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推动机构4包括滑轨41、滑动部42、第三动力源43、第四固定部44、第五固定部45、第一限位部46和感应部47,机架1上设置有滑轨41,滑动部42滑动设置在滑轨41上,滑动部42一端与第三动力源43的输出轴相连,打孔机构5设置在滑动部42另一端上,滑动部42一侧上设置有第四固定部44,第四固定部44的移动路径上设置有第五固定部45,第五固定部45靠近第四固定部44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46,第五固定部45靠近第四固定部44的一侧上设置有感应部47。

推动机构4工作原理:当需要打孔时,第三动力源43推动滑动部42滑动,进而使得滑动部42带动打孔机构5移动到待打孔零件的正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46用于限制滑动部42移动的距离,以此来实现打孔机构5能精准移动到打孔零件的正上方,同时第一限位部46为可调节的,能调整第一限位部46的位置,从而限定滑动部42移动的不同距离,以此来适用打孔位置的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感应部47能够感应滑动部42是否移动到位,且,感应部47的接触端部设置有接触式感应器,且接触式感应器为电流感应器,使得检测更加稳定,感应到的信号可以作为打孔机构5的启动信号,实现设备的自动化。

进一步地,打孔机构5包括第四动力源51、第六固定部52、第七固定部53、放置孔5301、打孔部54和第二限位部55,第四动力源51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六固定部52,第六固定部52下侧设置有第七固定部53,第七固定部53上均匀间隔开设有放置孔5301,放置孔5301的数量与夹料槽28的数量相同,放置孔5301内均设置有打孔部54,打孔部54能够在第四动力源51的推动作用下压入线圈外壳内,对线圈外壳进行打孔加工,第四动力源51与第六固定部52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部55,第二限位部55设置在第四动力源51一侧上或第六固定部52一侧上。

打孔机构5的工作原理:第四动力源51带动第六固定部52与第七固定部53之间的打孔部54往下冲击在待打孔零件上,复位后,打孔即完毕。

在本实施例中,打孔部54可以为钢钉,放置孔5301可以为沉头孔,钢钉的大头位于沉头孔内,第六固定部52固定在第七固定部53上侧用于抵住钢钉上侧,这样设置使得钢钉更换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动力源51采用适宜的气压大小作为动力,当下压距离过大时,在阻力的作用下第四动力源51会被挤压收缩,防止待打孔零件被挤压变形。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动力源都是气动动力源,均为单独控制,且每个动力源的气压大小都是根据不同的作用和使用情况调试而成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1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手摇型锟距可调节式多功能纸艺压花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