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著微生物生态修复方法

文档序号:1897681 发布日期:2021-11-30 浏览:2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土著微生物生态修复方法 (Indigenous microorganism ecological restoration method ) 是由 封金福 王俊 王冰 张娟娟 邱莹莹 于 2021-09-2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发明涉及一种土著微生物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土著微生物、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酵母菌、乳酸菌分别接种于不同的扩大培养基,得土著微生物培养物、硝化菌培养物、反硝化菌培养物、聚磷菌培养物、酵母菌培养物、乳酸菌培养物;将上述得到的各菌种培养物均匀混合,采用混合培养基培养得到混合培养物;将上述得的混合培养物置于无菌发酵室内进行曲盘培养发酵,经干燥、粉碎制成微生物菌剂;将上述制备的微生物菌剂与甲壳素、螯合铁、凹凸棒土充分混合制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后加入到土壤中即可。本发明采集土著微生物通过更严格的培养过程完成复合微生物制剂,取得丰富多样性菌种类在土壤环境生存率和适应性优越的土著微生物效果。(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indigenous microorganism ecological restoration method,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respectively inoculating indigenous microorganisms, nitrifying bacteria, denitrifying bacteria, phosphorus accumulating bacteria, saccharomycetes and lactic acid bacteria to different expanded culture media to obtain indigenous microorganism cultures, nitrifying bacteria cultures, denitrifying bacteria cultures, phosphorus accumulating bacteria cultures, saccharomycetes cultures and lactic acid bacteria cultures; uniformly mixing the obtained strain cultures, and culturing by adopting a mixed culture medium to obtain a mixed culture; placing the mixed culture in a sterile fermentation chamber, performing koji culture fermentation, drying, and pulverizing to obtain microbial agent; and (3) fully mixing the prepared microbial agent with chitin, chelated iron and attapulgite to prepare a composite microbial preparation, and adding the composite microbial preparation into soil. The invention collects indigenous microorganisms to complete the compound microbial preparation through a stricter culture process, and obtains the indigenous microbial effect of abundant and diverse strains with excellent survival rate and adaptability in the soil environment.)

一种土著微生物生态修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著微生物生态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3,4-苯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不管是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还是异位修复,从本质上来讲,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原理为:(1)改变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或同土壤的结合方式,降低其在环境中的可迁移性与生物可利用性;(2)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浓度。现有的用于土壤修复的方法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土著微生物生态修复方法,按照先后顺序包括以下步骤:

(1):将土著微生物、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酵母菌、乳酸菌分别接种于不同的扩大培养基,培养湿度为30~35%,培养温度为35~38℃下扩大培养5~7天得土著微生物培养物、硝化菌培养物、反硝化菌培养物、聚磷菌培养物、酵母菌培养物、乳酸菌培养物;

(2)混合培养:将步骤(1)中所得到的各菌种培养物均匀混合,采用混合培养基,按步骤(1)中的扩大培养的湿度和温度条件,培养24小时,得到混合培养物;

(3)发酵培养:将步骤(2)中所得的混合培养物置于无菌发酵室内进行曲盘培养发酵,发酵完成后,再将所得到的培养物经干燥、粉碎制成微生物菌剂;

(4)将步骤(3)制备的微生物菌剂与甲壳素、螯合铁、凹凸棒土充分混合制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后加入到土壤中即可。

优选的是,所述土著微生物、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酵母菌、乳酸菌的比例为:1-2:2-3:2-3:1-2:2-3:1-2。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微生物菌剂与甲壳素、螯合铁、凹凸棒土的比例为:15-20:1-5:1-5:1-5。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步骤(1)中制成的微生物菌剂的粒径小于3mm。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步骤(3)中曲盘培养发酵的条件为:自然pH;发酵培养96小时;发酵初期曲房温度设在30-32℃,发酵后期提高曲房环境温度至33~35℃;湿度分段控制,其中,0~36小时相对湿度80%;36~60小时相对湿度60%;60~72小时相对湿度40%;72~96小时相对湿度30%。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发酵阶段的0~60小时为发酵初期阶段;发酵阶段的60-96小时为发酵后期阶段。

土著微生物是自然农业五种基本材料之一,是以土壤为自己的栖息地,是千百年来生长在当地土壤里的微生物群体,坚守着自己生活领域的微生物。土著微生物是由固定碳素的光合细菌、抑制病害的放线菌、分解糖类的酵母菌、在嫌气状态下有效分解的乳酸菌等几十种微生物组成的群落,自然农业不使用外地引进的微生物,同时也不使用运用机械化方式人工培养出来的微生物或加以提取分离出来的微生物,因为再也没有比长期生长在当地的土著微生物更能适应当地的环境。

本发明采集土著微生物通过更严格的培养过程完成复合微生物制剂,取得丰富多样性菌种类在土壤环境生存率和适应性优越的土著微生物效果,使用多样性种类丰富并且对土壤环境生存率和适应能力优越土著微生物进行土壤改良,迅速恢复土壤微生物生态平衡并且解决早期各种植物生长过程发生问题的效果,包含土著微生物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利用这些农地改良,通过廉价的亲环境方法体现作物增产和农民增收和人民健康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一

(1):将土著微生物、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酵母菌、乳酸菌分别接种于不同的扩大培养基,培养湿度为30%,培养温度为35℃下扩大培养5天得土著微生物培养物、硝化菌培养物、反硝化菌培养物、聚磷菌培养物、酵母菌培养物、乳酸菌培养物;

(2)混合培养:将步骤(1)中所得到的各菌种培养物均匀混合,采用混合培养基,按步骤(1)中的扩大培养的湿度和温度条件,培养24小时,得到混合培养物;

(3)发酵培养:将步骤(2)中所得的混合培养物置于无菌发酵室内进行曲盘培养发酵,发酵完成后,再将所得到的培养物经干燥、粉碎制成微生物菌剂;

(4)将步骤(3)制备的微生物菌剂与甲壳素、螯合铁、凹凸棒土充分混合制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后加入到土壤中即可。

其中,所述土著微生物、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酵母菌、乳酸菌的比例为:1:2:2:1:2:1,微生物菌剂与甲壳素、螯合铁、凹凸棒土的比例为:15:1:1:1,步骤(1)中制成的微生物菌剂的粒径小于3mm,所述步骤(3)中曲盘培养发酵的条件为:自然pH;发酵培养96小时;发酵初期曲房温度设在30℃,发酵后期提高曲房环境温度至33℃;湿度分段控制,其中,0~36小时相对湿度80%;36~60小时相对湿度60%;60~72小时相对湿度40%;72~96小时相对湿度30%,所述发酵阶段的0~60小时为发酵初期阶段;发酵阶段的60-96小时为发酵后期阶段。

实施例二

(1):将土著微生物、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酵母菌、乳酸菌分别接种于不同的扩大培养基,培养湿度为31%,培养温度为36℃下扩大培养6天得土著微生物培养物、硝化菌培养物、反硝化菌培养物、聚磷菌培养物、酵母菌培养物、乳酸菌培养物;

(2)混合培养:将步骤(1)中所得到的各菌种培养物均匀混合,采用混合培养基,按步骤(1)中的扩大培养的湿度和温度条件,培养24小时,得到混合培养物;

(3)发酵培养:将步骤(2)中所得的混合培养物置于无菌发酵室内进行曲盘培养发酵,发酵完成后,再将所得到的培养物经干燥、粉碎制成微生物菌剂;

(4)将步骤(3)制备的微生物菌剂与甲壳素、螯合铁、凹凸棒土充分混合制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后加入到土壤中即可。

其中,所述土著微生物、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酵母菌、乳酸菌的比例为:1:2:2:2:2:1,微生物菌剂与甲壳素、螯合铁、凹凸棒土的比例为:16:2:2:2,步骤(1)中制成的微生物菌剂的粒径小于3mm,所述步骤(3)中曲盘培养发酵的条件为:自然pH;发酵培养96小时;发酵初期曲房温度设在31℃,发酵后期提高曲房环境温度至34℃;湿度分段控制,其中,0~36小时相对湿度80%;36~60小时相对湿度60%;60~72小时相对湿度40%;72~96小时相对湿度30%,所述发酵阶段的0~60小时为发酵初期阶段;发酵阶段的60-96小时为发酵后期阶段。

实施例三

(1):将土著微生物、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酵母菌、乳酸菌分别接种于不同的扩大培养基,培养湿度为33%,培养温度为37℃下扩大培养6天得土著微生物培养物、硝化菌培养物、反硝化菌培养物、聚磷菌培养物、酵母菌培养物、乳酸菌培养物;

(2)混合培养:将步骤(1)中所得到的各菌种培养物均匀混合,采用混合培养基,按步骤(1)中的扩大培养的湿度和温度条件,培养24小时,得到混合培养物;

(3)发酵培养:将步骤(2)中所得的混合培养物置于无菌发酵室内进行曲盘培养发酵,发酵完成后,再将所得到的培养物经干燥、粉碎制成微生物菌剂;

(4)将步骤(3)制备的微生物菌剂与甲壳素、螯合铁、凹凸棒土充分混合制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后加入到土壤中即可。

其中,所述土著微生物、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酵母菌、乳酸菌的比例为:2:2:2:2:2:2,微生物菌剂与甲壳素、螯合铁、凹凸棒土的比例为:17:3:3:3,步骤(1)中制成的微生物菌剂的粒径小于3mm,所述步骤(3)中曲盘培养发酵的条件为:自然pH;发酵培养96小时;发酵初期曲房温度设在31℃,发酵后期提高曲房环境温度至34℃;湿度分段控制,其中,0~36小时相对湿度80%;36~60小时相对湿度60%;60~72小时相对湿度40%;72~96小时相对湿度30%,所述发酵阶段的0~60小时为发酵初期阶段;发酵阶段的60-96小时为发酵后期阶段。

实施例四

(1):将土著微生物、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酵母菌、乳酸菌分别接种于不同的扩大培养基,培养湿度为34%,培养温度为38℃下扩大培养7天得土著微生物培养物、硝化菌培养物、反硝化菌培养物、聚磷菌培养物、酵母菌培养物、乳酸菌培养物;

(2)混合培养:将步骤(1)中所得到的各菌种培养物均匀混合,采用混合培养基,按步骤(1)中的扩大培养的湿度和温度条件,培养24小时,得到混合培养物;

(3)发酵培养:将步骤(2)中所得的混合培养物置于无菌发酵室内进行曲盘培养发酵,发酵完成后,再将所得到的培养物经干燥、粉碎制成微生物菌剂;

(4)将步骤(3)制备的微生物菌剂与甲壳素、螯合铁、凹凸棒土充分混合制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后加入到土壤中即可。

其中,所述土著微生物、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酵母菌、乳酸菌的比例为:2:3:2:2:3:2,微生物菌剂与甲壳素、螯合铁、凹凸棒土的比例为:20:4:4:4,步骤(1)中制成的微生物菌剂的粒径小于3mm,所述步骤(3)中曲盘培养发酵的条件为:自然pH;发酵培养96小时;发酵初期曲房温度设在32℃,发酵后期提高曲房环境温度至35℃;湿度分段控制,其中,0~36小时相对湿度80%;36~60小时相对湿度60%;60~72小时相对湿度40%;72~96小时相对湿度30%,所述发酵阶段的0~60小时为发酵初期阶段;发酵阶段的60-96小时为发酵后期阶段。

实施例五

(1):将土著微生物、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酵母菌、乳酸菌分别接种于不同的扩大培养基,培养湿度为35%,培养温度为38℃下扩大培养5~7天得土著微生物培养物、硝化菌培养物、反硝化菌培养物、聚磷菌培养物、酵母菌培养物、乳酸菌培养物;

(2)混合培养:将步骤(1)中所得到的各菌种培养物均匀混合,采用混合培养基,按步骤(1)中的扩大培养的湿度和温度条件,培养24小时,得到混合培养物;

(3)发酵培养:将步骤(2)中所得的混合培养物置于无菌发酵室内进行曲盘培养发酵,发酵完成后,再将所得到的培养物经干燥、粉碎制成微生物菌剂;

(4)将步骤(3)制备的微生物菌剂与甲壳素、螯合铁、凹凸棒土充分混合制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后加入到土壤中即可。

其中,所述土著微生物、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酵母菌、乳酸菌的比例为:2:3:3:2:3:2,微生物菌剂与甲壳素、螯合铁、凹凸棒土的比例为:20:5:5:5,步骤(1)中制成的微生物菌剂的粒径小于3mm,所述步骤(3)中曲盘培养发酵的条件为:自然pH;发酵培养96小时;发酵初期曲房温度设在32℃,发酵后期提高曲房环境温度至35℃;湿度分段控制,其中,0~36小时相对湿度80%;36~60小时相对湿度60%;60~72小时相对湿度40%;72~96小时相对湿度30%,所述发酵阶段的0~60小时为发酵初期阶段;发酵阶段的60-96小时为发酵后期阶段。

本发明采集土著微生物通过更严格的培养过程完成复合微生物制剂,取得丰富多样性菌种类在土壤环境生存率和适应性优越的土著微生物效果,使用多样性种类丰富并且对土壤环境生存率和适应能力优越土著微生物进行土壤改良,迅速恢复土壤微生物生态平衡并且解决早期各种植物生长过程发生问题的效果,包含土著微生物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利用这些农地改良,通过廉价的亲环境方法体现作物增产和农民增收和人民健康的效果。

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难理解,本发明的一种土著微生物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上述本发明说明书的发明内容和具体实施方式部分所示出的各部分的任意组合,限于篇幅并为使说明书简明而没有将这些组合构成的各方案一一描述。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Ф12mm线材高效生产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