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容器及衣物处理设备

文档序号:1917399 发布日期:2021-12-03 浏览:1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冷凝容器及衣物处理设备 (Condensation container and clothes treatment equipment ) 是由 颜灵智 谢红伟 王翠莲 于 2021-09-1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属于冷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凝容器及衣物处理设备。本发明旨在解决冷凝容器及其内的冷凝介质的温度波动大的问题。本发明的冷凝容器内形成有用于储存冷凝介质的介质腔,冷凝容器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连通介质腔的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介质腔内设置有用于控制介质进口通断的液位控制阀;液位控制阀在介质腔内的液位达到预设液位时关闭并在介质腔内的液位低于预设液位时开启,介质出口处设置有用于控制介质出口通断的压力控制阀,压力控制阀在受到的压力不小于预设压力时开启并在受到的压力小于预设压力时关闭。通过上述设置,冷凝时,介质腔一直处于对其内的冷凝介质进行少量动态更替的状态,冷凝容器的温度波动小,冷凝效果更为均衡。(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ondensation, and particularly relates to a condensation container and clothes treatment equipment. The invention aims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temperature fluctuation of a condensation container and a condensation medium in the condensation container is large. A medium cavity for storing a condensing medium is formed in a condensing container, a medium inlet and a medium outlet which are communicated with the medium cavity are respectively formed in the upper part and the lower part of the condensing container, and a liquid level control valve for controlling the connection and disconnection of the medium inlet is arranged in the medium cavity; the liquid level control valve is closed when the liquid level in the medium cavity reaches a preset liquid level and is opened when the liquid level in the medium cavity is lower than the preset liquid level, a pressure control valve used for controlling the on-off of the medium outlet is arranged at the medium outlet, and the pressure control valve is opened when the pressure received by the pressure control valve is not less than the preset pressure and is closed when the pressure received by the pressure control valve is less than the preset pressure. Through the arrangement, during condensation, the medium cavity is always in a state of carrying out small-amount dynamic replacement on the condensing medium in the medium cavity, the temperature fluctuation of the condensing container is small, and the condensing effect is more balanced.)

冷凝容器及衣物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冷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凝容器及衣物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冷凝是指气体或液体遇冷而发生的凝结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常采用冷凝的方式去除气体中的水分。冷凝容器是用于装入水或者其他吸热的冷凝介质,使流经冷凝容器表面的湿热空气发生冷凝,进而析出气体中的水分的装置。

现有技术中,冷凝容器上设有与其内的介质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和出液口处分别设置进液阀和出液阀,介质腔内的冷凝介质吸热之后,温度会上升,待冷凝介质的温度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无法再对冷凝容器表面的湿热空气进行冷凝,此时,需要开启出液阀,将介质腔内高温的冷凝介质排出,并开启进液阀,重新向介质腔内加入低温的冷凝介质,以便能继续进行冷凝。

现有的冷凝容器,进液阀和出液阀开关的时机不易控制,常将介质腔排空后再重新加入低温的冷凝介质,冷凝容器及其内的冷凝介质的温度波动大,影响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冷凝容器及其内的冷凝介质的温度波动大,影响使用效果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凝容器,该冷凝容器内形成有用于储存冷凝介质的介质腔,冷凝容器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连通介质腔的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

介质腔内设置有用于控制介质进口通断的液位控制阀;液位控制阀在介质腔内的液位达到预设液位时关闭并在介质腔内的液位低于预设液位时开启。

介质出口处设置有用于控制介质出口通断的压力控制阀;压力控制阀在受到的压力不小于预设压力时开启并在受到的压力小于预设压力时关闭。

其中,预设压力等于液位控制阀和压力控制阀均关闭、并且介质腔内的温度等于预设温度时,压力控制阀受到的压力;液位控制阀由开启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时压力控制阀受到的压力小于预设压力。

在上述冷凝容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液位控制阀包括浮子、导向套和第一封堵件,导向套紧固连接于介质腔的内壁上,浮子与导向套滑动连接,浮子可沿导向套上下滑动,浮子的顶部紧固连接有第一封堵件,第一封堵件设于介质进口的正下方,浮子用于带动第一封堵件在封堵介质进口和远离介质进口之间运动。

在上述冷凝容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浮子的顶面中心处紧固连接有刚性直杆,导向套套于刚性直杆外且二者滑动连接,刚性直杆可沿导向套上下滑动,浮子通过刚性直杆与导向套滑动连接。

第一封堵件与刚性直杆紧固连接,且第一封堵件设于导向套的上方。

在上述冷凝容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液位控制阀还包括第二封堵件,第二封堵件设于刚性直杆的顶端,浮子还用于带动第二封堵件在封堵注液口和远离注液口之间运动,其中,注液口设置于冷凝容器外且位于介质进口的正上方。

第一封堵件为弹性封套,弹性封套套于刚性直杆的外壁上,且弹性封套的下端与刚性直杆的外壁紧固连接,弹性封套设于第二封堵件的下方,弹性封套的上端用于封堵介质进口。

在上述冷凝容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二封堵件为小端朝上的弹性锥堵。

在上述冷凝容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介质腔的顶壁包括水平面区域,介质进口设于水平面区域。

在上述冷凝容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浮子的底端紧固连接有撞针,撞针位于介质出口的正上方。

撞针响应于浮子的下降增加压力控制阀受到的压力,以驱动压力控制阀打开介质出口;撞针还响应于浮子的上浮减小压力控制阀受到的压力,以驱动压力控制阀关闭介质出口,压力控制阀开启时的开度小于液位控制阀开启时的开度,介质腔内的液位低于预设液位时压力控制阀受到的压力大于预设压力。

在上述冷凝容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压力控制阀包括沿介质出口周向设置的多个可开闭的弹性瓣膜。

在受到的压力不小于预设压力时,多个弹性瓣膜开启;在受到的压力小于预设压力时,多个弹性瓣膜关闭。

撞针包括杆部和球头,杆部的上端与浮子的底端紧固连接,杆部的下端与球头紧固连接,球头用于在浮子下降时,挤压一个或者多个弹性瓣膜,以使多个弹性瓣膜开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包括上述的冷凝容器。

衣物处理设备内配置有补水管和烘干系统,衣物处理设备的侧壁上设有连通衣物烘干腔的衣物取放口,衣物取放口处配置有密封门,冷凝容器设于密封门上,且冷凝容器设于密封门朝向衣物烘干腔的一侧,烘干系统用于对衣物烘干腔内的衣物进行烘干。

介质进口与补水管连通,介质出口与衣物处理设备的排水管连通。

在上述衣物处理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密封门包括门圈、外罩和内壳,门圈可开合的安装在衣物取放口处,外罩设于门圈朝向衣物处理设备外侧的表面,外罩为防烫罩,内壳为盆状并伸入衣物取放口内,内壳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内壳的盆口与门圈朝向衣物烘干腔的表面固定连接,门圈、外罩与内壳限定出介质腔,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均设于内壳的周壁上。

和/或,补水管的出水端设于衣物取放口的内壁上,且间隔设置于介质进口的正上方,补水管的出水端作为向介质进口注水的注液口,介质进口的开度大于注液口的开度,介质腔内的液位达到预设液位时,液位控制阀的弹性封套封堵介质进口,液位控制阀的弹性锥堵封堵补水管的出水端。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冷凝容器包括设置在其介质腔内并用于控制介质进口通断的液位控制阀和设置在介质出口处并用于控制介质出口通断的压力控制阀,液位控制阀在介质腔内的液位达到预设液位时关闭并在介质腔内的液位低于预设液位时开启,压力控制阀在受到的压力不小于预设压力时开启并在受到的压力小于预设压力时关闭,预设压力等于液位控制阀和压力控制阀均关闭、并且介质腔内的温度等于预设温度时,压力控制阀受到的压力。

通过上述设置,进行冷凝时,通过介质进口向介质腔内加入冷凝介质,介质腔内加入的冷凝介质的液位达到预设液位,液位控制阀关闭,压力控制阀受到的压力小于预设压力,压力控制阀也关闭,通过介质腔内存储的冷凝介质吸热,对冷凝容器表面的气体或者液体进行冷凝,介质腔内的冷凝介质吸热,密闭的介质腔内的温度和压力同步升高,在介质腔内的温度升高到预设温度时,介质腔内的压力等于预设压力,使压力控制阀开启,介质腔内的冷凝介质通过介质出口排出,介质腔内的冷凝介质在通过介质出口排出的同时,介质腔内的液位由预设液位下降,使液位控制阀开启,外部温度较低的冷凝介质由介质进口注入介质腔内,液位控制阀开启的同时介质腔泄压,外部温度较低的冷凝介质流入介质腔内后,一方面与介质腔内原有的冷凝介质混合,降低介质腔内的温度,另一方面使介质腔内的液位上升,待液位达到预设液位后,液位控制阀再次关闭,此时,压力控制阀受到的压力小于预设压力,也处于关闭状态,介质腔再次成为密闭腔室,直到介质腔内的温度升高到预设温度,使压力控制阀再次开启,并重复上述步骤。在更替介质腔内的冷凝介质时,压力控制阀和液位控制阀短时间同步开启。介质腔内排出少量的高温的冷凝介质并补充对应的少量的低温的冷凝介质后,压力控制阀和液位控制阀又再次关闭。每次更替的介质腔内的冷凝介质的量少,介质腔内的温度波动小,在整个冷凝的过程中,介质腔内的冷凝介质一直处于少量动态更替的状态,介质腔内的温度在预设温度的附近小范围波动,冷凝效果更为均衡,也不会造成冷凝中断,且在一些需要对冷凝容器外部的气体或者液体的热量进行回收的设备中,可减少冷凝造成的冷凝容器外部的气体或者液体的热量损失。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设备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为:

图1是本发明提出的冷凝容器的实施例中,介质腔内的液位低于预设液位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出的冷凝容器的实施例中,介质腔内的液位达到预设液位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出的冷凝容器的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与介质出口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出的冷凝容器的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提出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实施例中,介质腔内的液位低于预设液位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出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实施例中,介质腔内的液位达到预设液位时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出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实施例的分水器的示意图。

附图中:100、冷凝容器;110、介质腔;120、介质进口;130、介质出口;140、水平面区域;150、注液口;200、液位控制阀;210、浮子;220、刚性直杆;230、导向套;240、第一封堵件;250、第二封堵件;300、压力控制阀;310、弹性瓣膜;400、撞针;410、杆部;420、球头;510、补水管;520、烘干系统;521、冷凝器;522、风道;523、风机加热模块;524、进水管;530、衣物取放口;540、衣物烘干腔;541、内腔;542、外腔;550、密封门;551、门圈;552、内壳;560、排水管;561、排水泵;571、内筒;572、外筒;580、密封圈;600、分水器;610、储水腔;620、进水口;630、分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现有的冷凝容器,在更换介质腔内的高温的冷凝介质时,常采用全部更换的方式,即将介质腔内的高温的冷凝介质全部排出,再重新向介质腔内注入低温的冷凝介质。如此,介质腔内的温度波动大,影响使用效果。另外,采用冷凝介质全部更换的方式时,在介质腔内的冷凝介质全部排出之后,若注入的冷凝介质补充不及时,还可能造成冷凝中断。此外,对于一些需要对冷凝容器外部的气体或者液体的热量进行回收的设备,全部更换冷凝介质后,冷凝容器温度低,会造成冷凝容器外部的气体或者液体的热量大量损失。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案发明人通过在冷凝容器的介质腔内设置用于控制介质进口通断的液位控制阀,以及在冷凝容器的介质出口处设置用于控制介质出口通断的压力控制阀,使液位控制阀在介质腔内的液位达到预设液位时关闭并在介质腔内的液位低于预设液位时开启,压力控制阀在受到的压力不小于预设压力时开启并在受到的压力小于预设压力时关闭。

进行冷凝时,通过介质进口向介质腔内加入冷凝介质,介质腔内加入的冷凝介质的液位达到预设液位,液位控制阀关闭,压力控制阀受到的压力小于预设压力,压力控制阀也关闭,介质腔处于密闭状态。介质腔内介质吸热后,密闭的介质腔内的温度和压力同步升高,在介质腔内的温度升高到预设温度时,介质腔内的压力等于预设压力,使压力控制阀开启,介质腔内的冷凝介质通过介质出口排出,介质腔内的冷凝介质在通过介质出口排出的同时,介质腔内的液位由预设液位下降,使液位控制阀开启,外部温度较低的冷凝介质由介质进口注入介质腔内,液位控制阀开启的同时介质腔泄压,外部温度较低的冷凝介质流入介质腔内后,一方面与介质腔内原有的冷凝介质混合,降低介质腔内的温度,另一方面使介质腔内的液位上升,待液位达到预设液位后,液位控制阀再次关闭,此时,压力控制阀受到的压力小于预设压力,也处于关闭状态,介质腔再次成为密闭腔室,直到介质腔内的温度升高到预设温度,使压力控制阀再次开启,并重复上述步骤。

在更替介质腔内的冷凝介质时,压力控制阀和液位控制阀短时间同步开启,在介质腔内排出少量的高温的冷凝介质并补充对应的少量的低温的冷凝介质后,压力控制阀和液位控制阀又再次关闭。每次更替的介质腔内的冷凝介质的量少,介质腔内的温度波动小,在整个冷凝的过程中,介质腔内的冷凝介质一直处于少量动态更替的状态,介质腔内的温度在预设温度的附近小范围波动,冷凝效果更为均衡,也不会造成冷凝中断,且可减少冷凝造成的冷凝容器外部的气体或者液体的热量损失。

下面结合附图阐述本发明的冷凝容器和衣物处理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

图1为提出的冷凝容器的实施例中介质腔内的液位低于预设液位时的示意图,图2为提出的冷凝容器的实施例中介质腔内的液位达到预设液位时的示意图。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冷凝容器的实施例,该冷凝容器100内形成有用于储存冷凝介质的介质腔110,冷凝容器100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连通介质腔110的介质进口120和介质出口130。

介质腔110内设置有用于控制介质进口120通断的液位控制阀200;液位控制阀200在介质腔110内的液位达到预设液位时关闭并在介质腔110内的液位低于预设液位时开启。

介质出口130处设置有用于控制介质出口130通断的压力控制阀300;压力控制阀300在受到的压力不小于预设压力时开启并在受到的压力小于预设压力时关闭。

其中,预设压力等于液位控制阀200和压力控制阀300均关闭、并且介质腔110内的温度等于预设温度时,压力控制阀300受到的压力;液位控制阀200由开启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时压力控制阀300受到的压力小于预设压力。

可以理解的是,预设温度大于向介质腔110内加注的冷凝介质的温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冷凝介质注入介质腔110内之前,液位控制阀200开启,通过介质进口120向介质腔110内注入冷凝介质,随着冷凝介质的注入,介质腔110内的液位逐渐上升,直到介质腔110内的液位达到预设液位,液位控制阀200由开启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此时,压力控制阀300关闭,介质腔110形成密闭腔室。随着介质腔110内的冷凝介质吸热,介质腔110内的温度和压力同步上升,介质腔110内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压力同步达到预设压力,此时,压力控制阀300开启,介质腔110内的冷凝介质从介质出口130排出,导致介质腔110内液位下降,使液位控制阀200开启,泄去密闭的介质腔110内的高压,同时,外部补充的温度较低的冷凝介质从介质进口120注入介质腔110内,新注入介质腔110内的冷凝介质使介质腔110内的温度降低、液位上升,达到预设液位之后,液位控制阀200再次关闭,完成一次冷凝介质的更替。

如此,每次更替的介质腔110内的冷凝介质的量少,介质腔110内的温度波动小,在整个冷凝的过程中,介质腔110内的冷凝介质一直处于少量动态更替的状态,介质腔110内的温度在预设温度的附近小范围波动,冷凝效果更为均衡,也不会造成冷凝中断,且可减少冷凝造成的冷凝容器100外部的气体或者液体的热量损失。

在一些示例中,介质进口120设于介质腔110的顶部,如此,可增大介质腔110内冷凝介质的存储量,使冷凝介质更替时温度波动更小,冷凝效果更加稳定。

在一些示例中,介质出口130设于介质腔110的底部。如此,在冷凝结束之后,便于排尽介质腔110内的冷凝介质。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液位控制阀200包括浮子210、导向套230和第一封堵件240,导向套230紧固连接于介质腔110的内壁上,浮子210与导向套230滑动连接,浮子210可沿导向套230上下滑动,浮子210的顶部紧固连接有第一封堵件240,第一封堵件240设于介质进口120的正下方,浮子210用于带动第一封堵件240在封堵介质进口120和远离介质进口120之间运动。

可以理解的是,浮子210采用低密度材料制成,浮子210的密度远小于注入介质腔110内的冷凝介质的密度,浮子210可带动第一封堵件240随介质腔110内液位的变动上下浮动。

如此设置,随着介质腔110内液位的上升,浮子210带动第一封堵件240上升,介质腔110内的液位达到预设液位之后,第一封堵件240完成对其正上方的介质进口120的封堵;在介质腔110内的液位下降之后,浮子210带动第一封堵件240下降,使第一封堵件240远离介质进口120,使介质进口120连通,导向套230可确保浮子210和第一封堵件240沿上下方向移动,保证第一封堵件240能够准确的封堵介质进口120。

在一些示例中,导向套230通过连接架与介质腔110的内壁紧固连接。如此,可将浮子210、第一封堵件240、介质进口120等布置在更加靠近介质腔110中部的位置,布置更加灵活,且可避免介质腔110内壁对浮子210浮动造成的影响。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浮子210的顶面中心处紧固连接有刚性直杆220,导向套230套于刚性直杆220外且二者滑动连接,刚性直杆220可沿导向套230上下滑动,浮子210通过刚性直杆220与导向套230滑动连接,第一封堵件240与刚性直杆220紧固连接,且第一封堵件240设于导向套230的上方。

如此设置,可使介质腔110内的液位与第一封堵件240内保持一定的距离,在第一封堵件240封堵介质进口120后,介质腔110内留有一定空间,空间内的气体升温后产生的压力大,利于使压力控制阀300的开启。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液位控制阀200还包括第二封堵件250,第二封堵件250设于刚性直杆220的顶端,浮子210还用于带动第二封堵件250在封堵注液口150和远离注液口150之间运动,其中,注液口150设置于冷凝容器100外且位于介质进口120的正上方。

可以理解的是,浮子210带动第一封堵件240和第二封堵件250同步移动,第一封堵件240封堵介质进口120的同时第二封堵件250封堵注液口150。

如此设置,利于在冷凝容器100外设置用于向介质腔110内加注冷凝介质的注液口150时下,使介质进口120和注液口150同步连通或者断开,可避免介质进口120断开后,注液口150再流出冷凝介质。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封堵件240为弹性封套,弹性封套套于刚性直杆220的外壁上,且弹性封套的下端与刚性直杆220的外壁紧固连接,弹性封套设于第二封堵件250的下方,弹性封套的上端用于封堵介质进口120。

举例来说,弹性封套可为橡胶套。

如此设置,利于第一封堵件240封堵介质进口120的同时第二封堵件250封堵注液口150,可降低第一封堵件240和第二封堵件250的距离精度,便于生产,且可提高对介质进口120和注液口150的封堵效果。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封堵件250为小端朝上的弹性锥堵。

如此设置,对注液口150的封堵效果好,也利于在浮子210下降时使注液口150连通。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介质腔110的顶壁包括水平面区域140,介质进口120设于水平面区域140。如此设置,利于第一封堵件240与水平面区域140配合,使介质进口120断开,可提高对介质进口120的封堵效果。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浮子210的底端紧固连接有撞针400,撞针400位于介质出口130的正上方,撞针400响应于浮子210的下降增加压力控制阀300受到的压力,以驱动压力控制阀300打开介质出口130;撞针400还响应于浮子210的上浮减小压力控制阀300受到的压力,以驱动压力控制阀300关闭介质出口130,压力控制阀300开启时的开度小于液位控制阀200开启时的开度,介质腔110内的液位低于预设液位时压力控制阀300受到的压力大于预设压力。

如此设置,在须要排出介质腔110内的冷凝介质时,撞针400可使压力控制阀300开启,利于介质出口130排出冷凝介质,压力控制阀300开启时的开度小于液位控制阀200开启时的开度,保证了压力控制阀300和液位控制阀200同时开启时,通过介质进口120注入的冷凝介质能够使介质腔110内的液位上升。

例如,可在冷凝快要结束时,停止向介质进口120加注冷凝介质,密闭的介质腔110内的压力大于预设压力后,压力控制阀300开启,介质腔110内的冷凝介质开始外排,介质腔110内液位降低,撞针400使压力控制阀300保持开启,由于无新的冷凝介质注入,浮子210不会再次上浮,撞针400始终处于使压力控制阀300保持开启的状态,可在冷凝结束后将介质腔110内的冷凝介质排尽。

当然,在其他的一些示例中,浮子210的底部也可不设置撞针400,在需要排水时,通过其他的结构或者外部的压力对压力控制阀300施压,使压力控制阀300开启。例如,在冷凝结束后,从介质出口130处对压力控制阀300施力,使压力控制阀300开启。

图3为提出的冷凝容器的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与介质出口的示意图,图4为提出的冷凝容器的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的俯视图。

如图3、图4所示,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压力控制阀300包括沿介质出口130周向设置的多个可开闭的弹性瓣膜310。在受到的压力不小于预设压力时,多个弹性瓣膜310开启;在受到的压力小于预设压力时,多个弹性瓣膜310关闭。

如此设置,弹性瓣膜310受到的压力小于预设压力时,可保证密封性能,弹性瓣膜310受到的压力大于预设压力后,弹性瓣膜310被挤压发生形变,各弹性瓣膜310之间产生间隙,可使介质出口130连通,利于根据介质腔110内的压力开关介质出口130,且结构简单。

举例来说,弹性瓣膜310可为橡胶瓣膜,压力控制阀300可为中间切出“十”字型切口的橡胶膜片,“十”字型切口的四侧形成4个弹性瓣膜310。

在设有撞针400的实施方式中,撞针400包括杆部410和球头420,杆部410的上端与浮子210的底端紧固连接,杆部410的下端与球头420紧固连接,球头420用于在浮子210下降时,挤压一个或者多个弹性瓣膜310,以使多个弹性瓣膜310开启。

如此设置,可增大多个弹性瓣膜310之间的间隙的开度,利于提高排出介质腔110内的冷凝介质的效率。

图5为提出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实施例中介质腔内的液位低于预设液位时的示意图,图6为提出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实施例中介质腔内的液位达到预设液位时的示意图。如图5、图6,并结合图1~图4所示,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实施例,具体包括冷凝容器100,其中,冷凝容器100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冷凝容器100。

衣物处理设备内配置有补水管510和烘干系统520,衣物处理设备的侧壁上设有连通衣物烘干腔540的衣物取放口530,衣物取放口530处配置有密封门550,冷凝容器100设于密封门550上,且冷凝容器100设于密封门550朝向衣物烘干腔540的一侧,烘干系统520用于对衣物烘干腔540内的衣物进行烘干。

介质进口120与补水管510连通,介质出口130与衣物处理设备的排水管560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可以为烘干机,也可以为洗干一体机等各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设备。

在上述实施例中,每次更替的介质腔110内的冷凝介质的量少,介质腔110内的温度波动小,在整个冷凝的过程中,介质腔110内的冷凝介质一直处于少量动态更替的状态,介质腔110内的温度在预设温度的附近小范围波动,冷凝效果更为均衡,也不会造成冷凝中断,且可减少冷凝造成的衣物烘干腔540内的气体的热量损失,降低烘干系统520的负担。

可以理解的是,烘干系统520的送风端和进风端均与衣物烘干腔540连通。烘干系统520包括风道522以及设置于风道522内的风机加热模块523,风机加热模块523包括风机和加热器,风道522的送风端和进风端均与衣物烘干腔540连通。烘干系统520可以为冷凝式烘干系统,也可为热风式烘干系统,烘干系统520为冷凝式烘干系统时,烘干系统520还包括了冷凝器521,冷凝器521的进风端作为烘干系统520的进风端与衣物烘干腔540连通,冷凝器521的出风端与风道522的进风端连通,冷凝器521的出水端与衣物处理设备的排水管560连通,另外,为实现上排水,排水管560上可设置排水泵561。

另外,现有的烘干机、洗干一体机等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设备,由烘干系统520向衣物烘干腔540内送入热空气,热空气对衣物烘干腔540内的衣物进行烘干,衣物烘干腔540内的空气的湿度大,会导致烘干效率低、烘干时间长、能耗高等问题。且现有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密封门550直接与衣物烘干腔540内的热空气接触,密封门550在烘干的过程中温度高,易烫伤用户,也易造成环境温度大幅上升。若烘干系统520采用冷凝式烘干系统,冷凝式烘干系统通过持续供入的冷凝用水直接与潮湿空气进行接触,对潮湿的空气进行冷凝,析出潮湿空气中的水分,然后再将冷凝后的空气加热,并送回衣物烘干腔540内与衣物进行热交换,蒸发衣物上的水分。在烘干的过程中,为保证对吸入的空气的冷凝效果,冷凝式烘干系统需要持续、大量的供入冷凝用水,冷凝用水与潮湿空气接触后,直接流入衣物处理设备的排水管560进行排放,烘干过程中耗水量大,水资源浪费严重,且由于空气冷凝时与冷凝用水直接接触,冷凝式烘干系统送入衣物烘干腔540内的空气的湿度依然很大。此外,冷凝式烘干系统吸入的空气经过大量冷凝用水冷凝后再进行加热,吸入的空气的热量损失大,冷凝式烘干系统的加热器须长期持续在1.8kW以上运行,能耗高。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密封门550上设置有冷凝容器100,并在衣物处理设备内配置补水管510,在进行烘干时,密封门550关闭,由补水管510通过介质进口120向介质腔110内供入冷水,存蓄有冷水的冷凝容器100可对衣物烘干腔540内流经冷凝容器100表面的空气进行冷凝,以析出空气中的水分。当介质腔110内水吸热使介质腔110内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后,介质腔110内的水进行自动更替,冷凝容器100的温度始终保持在预设温度附近。

如此,密封门550上设置的冷凝容器100可对衣物烘干腔540内的空气进行冷凝,降低进入衣物烘干腔540内空气的湿度,提高烘干效率、缩短烘干时间,降低能耗。在烘干系统520采用冷凝式烘干系统时,由于冷凝式烘干系统内供入的冷凝用水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冷凝后直接排走,而介质腔110内供入的冷水会保留在介质腔110内吸热,待升温到一定温度后再进行更替,供入介质腔110的水的利用率更高,可减少冷凝式烘干系统内供入的冷凝用水的量,更加节水。另外,通过冷凝容器100中的冷水吸收密封门550处的热量后,可避免密封门550温度过高,造成用户烫伤或者使环境温度显著升高。

在烘干系统520采用冷凝式烘干系统的实施方式中,由于供入冷凝式烘干系统内的冷凝用水减少,流走的冷凝用水带走的空气中的热量减少,进入冷凝式烘干系统内的空气回收的热量多,可减小冷凝式烘干系统中的加热器的负荷和/或提高送入衣物烘干腔540的空气的温度,可起到节能和/或提高烘干效率的作用。此外,空气经过冷凝式烘干系统和密封门550上的冷凝容器100两段冷凝,延长了空气的冷凝路径,空气的冷凝效果更好。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密封门550包括门圈551、外罩和内壳552,门圈551可开合的安装在衣物取放口530处,外罩设于门圈551朝向衣物处理设备外侧的表面,内壳552为盆状并伸入衣物取放口530内,内壳552的盆口与门圈551朝向衣物烘干腔540的表面固定连接,门圈551、外罩与内壳552限定出介质腔110,介质进口120和介质出口130均设于内壳552的周壁上。

如此设置,直接在密封门550上形成冷凝容器100,无须在设置其他结构,制造方便,成本低廉。

举例来说,内壳552为口大底小的竖立盆状结构,盆底朝向衣物烘干腔540。

在一些示例中,外罩为防烫罩。如此,可最大限度降低密封门550外侧的温度。

在一些示例中,内壳552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如此,可提高内壳552表面的冷凝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门圈551的一侧可与衣物取放口530对应的位置铰接。如此,便于密封门550的开关。

在一些示例中,如滚筒式的烘干机或者洗干一体机,衣物处理设备内设置有外筒572和内筒571,内筒571可旋转的安装于外筒572内,内筒571上设有多个过水孔,衣物烘干腔540包括位于内筒571内的内腔541以及位于外筒572与内筒571之间的外腔542,衣物取放口530与内腔541和外腔542均连通,待烘干的衣物容纳于内筒571内,外腔542的底部具有与排水管560连通的排水口,介质出口130与外腔542连通。

如此设置,在烘干的过程中,内筒571可带动待烘干的衣物转动,与热空气接触更加充分,烘干效率更高。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冷凝容器100的下沿在内腔541外。

举例来说,在由内壳552、外罩和门圈551限定出介质腔110的实施例中,内壳552的下沿在内腔541外。

如此设置,冷凝容器100的表面上冷凝出的冷凝水通过内筒571与外筒572之间的外腔542流入排水管560,利于冷凝容器100的表面上冷凝出的冷凝水排出,同时,可避免冷凝水进入内腔541降低烘干效率。

在一些示例中,冷凝式烘干系统的冷凝器521的出水端设置于内筒571和外筒572之间的外腔542内,并通过外腔542与排水管560连通。如此设置,排水方便,且不会影响衣物的烘干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补水管510的出水端设于衣物取放口530的内壁上,且间隔设置于介质进口120的正上方,补水管510的出水端作为向介质进口120注水的注液口150,介质进口120的开度大于注液口150的开度,介质腔110内的液位达到预设液位时,液位控制阀200的弹性封套封堵介质进口120,液位控制阀200的弹性锥堵封堵补水管510的出水端。

可以理解的是,注液口150朝向其正下方的介质进口120。

如此设置,方便密封门550的设置和开关,注液口150向介质进口120注水方便、效率高、防洒溅,且液位控制阀200在介质腔110内的液位达到预设液位时,可同步封堵介质进口120和补水管510的出水端,避免补水管510在介质进口120被封堵后继续供水,造成水的浪费以及衣物烘干腔540内的含水量增加。

在一些示例中,衣物取放口530处设有连接衣物处理设备的外壁和衣物烘干腔540的腔壁的密封圈580,密封圈580作为衣物取放口530的内壁,补水管510的出水端由上向下穿过密封圈580。在具有内筒571和外筒572的实施例中,密封圈580设于外筒572与衣物处理设备的外壁之间,密封圈580连接外筒572与衣物处理设备的外壁。如此设置,衣物取放口530处的水可随密封圈580表面流入外腔542。

图7为提出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实施例的分水器的示意图。如图7,并结合图5、图6所示,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分水器600,烘干系统520为冷凝式烘干系统,分水器600内形成有储水腔610,储水腔610的上部设有进水口620,进水口620用于与供水设备连通,储水腔610的侧壁上设有分水口630,分水口630与补水管510的进水端连通,冷凝式烘干系统的进水管524的进水端伸入储水腔610内,冷凝式烘干系统的进水管524的进水端与储水腔610连通,冷凝式烘干系统的进水管524的进水端在分水口630的上方,进水口620的面积小于冷凝式烘干系统的进水管524的进水端的面积。

如此设置,通过进水口620供入的水先在储水腔610内进行泄压之后,再分别供入补水管510和冷凝式烘干系统的进水管524中,避免补水管510直接与自来水管连接时,供入的水的压力过大,造成补水管510的出水端喷溅或者无法被封堵的情况。储水腔610内的水位达到冷凝式烘干系统的进水管524的进水端处时,储水腔610内的水流入冷凝式烘干系统的进水管524的进水端,冷凝式烘干系统的进水管524的进水端可限制储水腔610内的水位,进而可限制进入补水管510内水的压力。在液位控制阀200包括浮子210和第二封堵件250的实施例中,可避免第二封堵件250在浮子210的浮力作用下无法封堵补水管510的出水端的情况出现,同时,可减小浮子210的尺寸。此外,进水口620的面积小于冷凝式烘干系统的进水管524的进水端的面积可确保多余的水均能流入冷凝式烘干系统的进水管524。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冷凝式烘干系统的进水管524的进水端朝上,进水口620向下的投影包括处于冷凝式烘干系统的进水管524的进水端的范围内的第一区域和处于冷凝式烘干系统的进水管524的进水端的范围外的第二区域,第一区域的面积大于第二区域的面积。

如此设置,通过进水口620流入的水大部分进入冷凝式烘干系统的进水管524,小部分储存在储水腔610内,并通过储水腔610流入补水管510,可在从进水口620供入水的压力特别大,单靠储水腔610泄压能力不足时,通过冷凝式烘干系统的进水管524的进水端进行泄压,泄压效果好,可保证流入补水管510的水压不大于冷凝式烘干系统的进水管524的进水端处的水位产生的压力。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烘干系统520的送风端设置于衣物烘干腔540设有衣物取放口530的一侧,烘干系统520的送风端设置于冷凝容器100的上方,烘干系统520的送风端的送风方向倾斜向下,且朝向衣物处理设备内,冷凝容器100在烘干系统520的送风端的送风路径上。

如此设置,由烘干系统520的送风端送出的热风先经过冷凝容器100的表面冷凝后再与衣物接触,可提高冷凝效率,衣物烘干腔540内的空气更加干燥,烘干效果更好。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烘干系统520的进风端设置于衣物烘干腔540与衣物取放口530相对的一侧,且烘干系统520的进风端设置于衣物烘干腔540的上部。如此,利于提高热空气的利用效率。

举例来说,冷凝式烘干系统的冷凝器521的进风端和出水端均通过一个开口与外筒572和内筒571之间的外腔542连通。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2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冷凝容器及衣物处理设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