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外科术后肺部呼吸训练装置

文档序号:1928377 发布日期:2021-12-07 浏览:1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胸外科术后肺部呼吸训练装置 (Chest surgery postoperative lung breathes trainer ) 是由 不公告发明人 于 2021-06-2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胸外科术后肺部呼吸训练装置,包括前腔座,所述前腔座的后端设有与之内腔前后相通的后腔座,所述后腔座前端设有位于所述前腔座内的套座,所述套座的内腔与所述后腔座相通,所述套座的顶端开设有上卡槽,所述套座的底端开设有与所述上卡槽上下互应的下卡槽,所述前腔座的顶面和底面开设有与所述前腔座内腔相通的收纳槽,根据患者术部的恢复情况,还可对其进行阶段性训练,将连接于后腔座与隔腔座之间的支管开启,使得患者呼气训练时,有一部分气体顺着支管先进入到隔腔座内的环形气囊中,令环形气囊充气动作,由此可令前后腔座之间气道变窄,由此令患者吹球训练时提高了难度,以此可令肺活力达到阶段性康复训练的目的。(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lung breathing training device after thoracic surgery, which comprises a front cavity seat, wherein the rear end of the front cavity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rear cavity seat which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front and the rear of an inner cavity, the front end of the rear cavity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sleeve seat positioned in the front cavity seat,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sleeve seat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rear cavity seat, the top end of the sleeve seat is provided with an upper clamping groove, the bottom end of the sleeve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lower clamping groove which is vertically corresponding to the upper clamping groove, the top surface and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front cavity seat are provided with accommodating grooves communicated with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front cavity seat, the device can be subjected to staged training according to the recovery condition of the operative part of a patient, a branch pipe connected between the rear cavity seat and a separation cavity seat is opened, so that when the patient exhales for training, a part of gas branch pipe firstly enters an annular air bag in the separation cavity seat to inflate the annular air bag, and an air passage between the front cavity seat and the rear cavity seat can be narrowed, therefore, the difficulty of the patient in the process of blowing the ball is improved, and the lung vitality can achieve the aim of stage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一种胸外科术后肺部呼吸训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胸外科术后肺部呼吸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肺部术后的患者需要在重症监护室内进行定期性的呼吸训练,通过此训练可以加快肺功能的康复速度,在一般情况下,都会给患者准备气球,供其训练,但是此种方式需要患者利用手握住气球,将其吹气嘴塞入口中,并且在吹气的过程中还需要患者长时间握住气球,由于患者术后身体比较虚弱,此种操作方式显然会给患者带来体力上的负担,并且此种训练方式并不规范,且不能根据康复情况进行阶段性的训练。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胸外科术后肺部呼吸训练装置,可令患者吹气训练时更加省力,且能根据自身的恢复情况进行阶段性康复训练。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胸外科术后肺部呼吸训练装置,包括前腔座,所述前腔座的后端设有与之内腔前后相通的后腔座,所述后腔座前端设有位于所述前腔座内的套座,所述套座的内腔与所述后腔座相通,所述套座的顶端开设有上卡槽,所述套座的底端开设有与所述上卡槽上下互应的下卡槽,所述前腔座的顶面和底面开设有与所述前腔座内腔相通的收纳槽,上下两收纳槽内通过转轴设有旋转至所述前腔座内并进入所述上卡槽和所述下卡槽中的上卡板和下卡板,所述前腔座底部贯穿有气管,所述套座内开设有与所述气管顶端气口相连接的液孔。

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波纹管式的固定座将本装置固定于重症监护室的病床上,可以方便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医护人员只需要把气球套设在套座上即可将其固定,患者只需要口含在后腔座上完成呼吸训练即可,令患者双手释放出来,减少因手部活动而造成胸位术部疼痛。患者呼气时所产生的唾液会进入到本装置的检测座内,由此可方便医护人员取样检测。并且根据患者术部的恢复情况,还可对其进行阶段性训练,将连接于后腔座与隔腔座之间的支管开启,使得患者呼气训练时,有一部分气体顺着支管先进入到隔腔座内的环形气囊中,令环形气囊充气动作,由此可令前后腔座之间气道变窄,由此令患者吹球训练时提高了难度,以此可令肺活力达到阶段性康复训练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胸外科术后肺部呼吸训练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胸外科术后肺部呼吸训练装置由图1引出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由图1引出的侧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由图1引出的另一旋转视角下观看其局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由图1引出的主视平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由图5A部剖开后观看其内部各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气囊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腔座;101、收纳槽;102、转轴;103、隔腔座;2、上卡板;3、下卡板;4、后腔座;401、套座;402、上卡槽;403、下卡槽;404、排液孔;5、支管;6、第一波纹管;7、环板;8、气囊;801、生料袋;9、气管;10、第二波纹管;11、固定座;1101、杀菌座;1102、检测口;1103、杀菌座;1104、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7所示。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胸外科术后肺部呼吸训练装置,包括前腔座1,前腔座1的后端设有与之内腔前后相通的后腔座4,后腔座4前端设有位于前腔座1内的套座401,套座401的内腔与后腔座4相通,套座401的顶端开设有上卡槽402,套座401的底端开设有与上卡槽402上下互应的下卡槽403,前腔座1的顶面和底面开设有与前腔座1内腔相通的收纳槽101,上下两收纳槽101内通过转轴102设有旋转至前腔座1内并进入上卡槽402和下卡槽403中的上卡板2和下卡板3,前腔座1底部贯穿有气管9,套座401内开设有与气管9顶端气口相连接的液孔404。

在本实施方式中,医护人员可把气球进气嘴套在套座401上,套设后利用上卡板2和下卡板3扣于上卡槽402和下卡槽403的方式,将气球进气嘴固定于套座401上,由此患者只需要口含后腔座4向气球吹气即可完成呼气训练,令患者双手释放出来,减少因手部活动而造成胸位术部疼痛,在呼气训练的过程中由于术后患者会有肺部呼出大量的唾液(也可以是肺液),这些唾液会经液孔404流到底部的气管9内,由此可防止唾液流到气球内,又由于还在气管9的底端连接有第二波纹管10,第二波纹管10的底端设有固定座11,固定座11内设有顶部开口与第二波纹管10管腔相通的检测座1101,因此唾液会顺着第二波纹管10流到检测座1101内,检测座1101相当于在固定座11内构成了一个用于对唾液取样的部件,并且为了减少病菌残留,因此还在固定座11内部设有位于检测座1101下方的杀菌座1103,检测座1101的底面设有与杀菌座1103气体相通用于对检测座1101进行杀菌消毒的细孔1104,杀菌座1103是紫外线杀菌座1103,当然了,在实际使用时还利用固定座11将本装置固定于病床上,只需要调节病床上的躺垫角度,即可令患者口腔到达可以口含后腔座4为止。

上卡槽402和下卡槽403在套座401的同一环形槽上,其中下卡槽403与套座401内腔相通,下卡板3进入下卡槽403内时并由下卡槽403进入套座401内并遮挡于排液孔404的前侧,由此可以看出,不但利用上下卡板将气球的进气嘴套设在套座401上,形成夹紧固定,而且下卡板3在夹紧动作时还会自下卡槽403进入到套座401内,由此可对呼气时流到套座401范围内的唾液阻挡于排液孔404内,以此迫使唾液只能由排液孔404流到气管9内,再由气管9流到检测座1101上,检测座1101与固定座11的上表面之间开设有向上倾斜的检测口1102,由此检测口1102可向检测座1101内投放医学类的取样器材,用于将流出的唾液收集。

上卡板2和下卡板3之间连接有用于使上卡板2和下卡板3向上旋转后再次旋转复位的弯簧12,收纳槽101是半圆形的环槽,弯簧12位于收纳槽101内形成合理收纳,即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单手即可像开启镊子一样捏在两个卡板的两端,先让它们向外旋转,将气球套在套座401上以后,再松开手指,受弯簧12拉力作用下,迫使两卡板回压于上卡槽402和下卡槽403内,以此将气球固定安装,便于操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7所示。

腔座1与后腔座4之间还设有与两者共腔的隔腔座103,且隔腔座103的内腔尺寸大于前腔座1与后腔座4的内腔尺寸,隔腔座103相当于在前腔座1与后腔座4之间形成了一个夹腔,隔腔座103的内腔中镶嵌有环板7,环板7的内圈上镶嵌有内孔与后腔座4和套座401相通的环形气囊8,后腔座4上贯穿有支管5,支管5上设有阀门,支管5的另一端贯穿在隔腔座103内并与隔腔座103内的气囊8贯穿连接,气囊8的内圈中胶连接有随气囊8充气时而进行充气膨胀的生料袋801。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术后患者想要对肺活量进行强度化训练,先把阀门打开,呼出的气体会由支管5进入到气囊8内,最终进入气囊8内的气体会令生料袋801膨胀,膨胀的大小程度由所呼出气量的多少来决定,而生料袋801的膨胀程度会直接影响其内圈孔大小,充气完毕后将阀门关闭,然后再通过后腔座4向气球吹气时,气道就会受到生料袋801的阻挡,以促使患者需要提高呼气量才能将气球吹胀,以此来根据患者的肺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加强训练。

如图3所示,后腔座4内设有连接于支管5的第一波纹管6,对气囊8吹气作业时,把第一波纹管6从后腔座4中拉出,患者先口含第一波纹管6吹气的方式,令气囊8完成充气,而在非强化性吹气训练时,把第一波纹管6缩回后腔座4内利用波纹弯曲原理,将其放在后腔座4内腔侧壁即可。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特别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2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呼吸协调训练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