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小井道内的电梯井道框架倒装方法

文档序号:1931155 发布日期:2021-12-07 浏览:1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狭小井道内的电梯井道框架倒装方法 (Method for inversely installing elevator shaft frame in narrow shaft ) 是由 李源新 钟兴朝 郑丽丽 赵凡 谢正全 于 2021-08-2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狭小井道内的电梯井道框架倒装方法,通过对电梯井道框架分段划分,电梯井道框架场外加工厂加工和安装,再在电梯井内先安装底部框架单元,利用底部框架单元与楼板形成平台,后续为框架单元转运提供快捷运送走道,另一方面,对于其余框架单元,采用倒序安装。本发明解决了提升机主体框架,在狭小且无支撑点的井道内,采用传统的装配方法存在安装慢、效率低的问题。(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levator shaft frame inverted installation method in a narrow shaft, which comprises the steps of segmenting and dividing an elevator shaft frame, processing and installing the elevator shaft frame outside a processing plant, installing a bottom frame unit in the elevator shaft, forming a platform by using the bottom frame unit and a floor slab, and providing a quick conveying passage for transferring the frame unit subsequently, wherein on the other hand, the other frame units are installed in a reverse order. The invention solves the problems of slow installation and low efficiency of a main body frame of the elevator in a narrow hoistway without a supporting point by adopting a traditional assembly method.)

狭小井道内的电梯井道框架倒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狭小井道内的电梯井道框架倒装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手机等智能电子产品的制造工厂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甚至出现了无人工厂,生产物料从请求、取货、分配、仓储等环节都已经实现了自动化,在这些环节中往返式智能物料提升机作为厂房各楼层之间物料垂直搬运的重要工具,必不可少。往返式智能物料提升机含了主体框架、导轨、轿厢厅门、曳引机、安全附件等。提升机主体框架,在狭小且无支撑点的井道内,采用传统的装配方法存在安装慢、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狭小井道内的电梯井道框架倒装方法,以解决提升机主体框架,在狭小且无支撑点的井道内,采用传统的装配方法存在安装慢、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狭小井道内的电梯井道框架倒装方法,a、将电梯井道框架划分为底部框架单元、顶部框架单元和多节中部框架单元,所述底部框架单元的高度适配于所述电梯井的地坑的高度;

b、将所述底部框架单元经由所述电梯井的门洞转运至所述地坑中并安装于所述地坑中;

c、将所述顶部框架单元经由所述电梯井的门洞转运至所述底部框架单元的上部;

d、提升所述顶部框架单元,使得所述顶部框架单元与所述底部框架单元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的高度大于所述中部框架单元的高度;

e、将一所述中部框架单元转运至所述间隙中并安装于所述顶部框架单元的底部以形成上部框架;

f、重复步骤d和e,将其余的所述中部框架单元依次安装于所述上部框架的底部;

g、在所有的所述中部框架单元依次安装于所述上部框架的底部后,将所述上部框架的底部的所述中部框架单元安装于所述底部框架单元的上部以形成电梯井道框架。

进一步的,在实施步骤b之前,于屋面架设支承架并于所述屋面开设连通于所述电梯井的穿孔;

于所述支承架上安装提升装置,将所述提升装置的牵引索穿设于所述穿孔中并伸至所述电梯井中;

将伸至所述电梯井中的所述牵引索连接于所述顶部框架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支承架为龙门架。

进一步的,所述将所述底部框架单元经由所述电梯井的门洞转运至所述地坑中的步骤包括:

于所述门洞的楼板铺设多根滚轴,多根所述滚轴沿所述门洞的轴向方向设置;

将所述底部框架单元搁置于多根滚轴,并将所述牵引索连接于所述底部框架单元;

将所述底部框架单元经由所述门洞推至所述电梯井的内部,同时所述提升装置收缩所述牵引索以吊起所述底部框架单元;

所述提升装置下放所述牵引索,使得所述底部框架单元容置于所述地坑中;

将所述底部框架单元安装于所述地坑中。

进一步的,在将所述底部框架单元安装于所述地坑中后,于所述底部框架单元的上部铺设承载板,使得所述承载板与所述楼板齐平。

进一步的,还包括:

在所述电梯井中形成电梯井道框架后,于所述电梯井道框架安装导轨;

于所述导轨上安装轿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狭小井道内的电梯井道框架倒装方法,适用于往返式智能物料提升机装配式框架的装配,通过对电梯井道框架分段划分,电梯井道框架场外加工厂加工和安装,再在电梯井内先安装底部框架单元,利用底部框架单元与楼板形成平台,一方面后续框架单元转运提供快捷运送走道,另一方面,对于其余框架单元,采用倒序安装,有效解决了井道内狭小、无支撑点、电梯井高度高、工期紧、作业安全系数大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至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狭小井道内的电梯井道框架倒装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6和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底部框架单元的安装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梯井的门洞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参照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狭小井道内的电梯井道框架倒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电梯井道框架1划分为底部框架单元31、顶部框架单元33和多节中部框架单元32,所述底部框架单元31的高度适配于所述电梯井1的地坑100的高度。

参阅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物料提升机(或电梯)包括电梯井道框架、轨道、轿厢、对重及拽引机构等。其中,电梯井道框架包括多节框架单元。多节框架单元竖向叠合安装形成电梯井道框架。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电梯井空间狭小,将电梯井道框架的多节框架单元划分为底部框架单元31、顶部框架单元33和多节中部框架单元32。

根据物料提升机(或电梯)所在的建筑结构的各楼层层高不同,功能部位不同,将电梯井道框架通过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划分为安装于电梯井的地坑中的底部框架单元、多节中部框架单元和用于支撑对重及拽引机构的顶部框架单元等部分组成。其中,各层层高不同,多节中部框架单元的高度也不同。电梯井道框架按照BIM深化图纸进行焊接预制。

参阅图1,在电梯井中安装电梯井道框架之前,步骤a还包括:

a1于屋面4架设支承架5并于屋面4开设连通于电梯井1的穿孔。支承架5为龙门架。

a2于支承架5上安装提升装置6,将提升装置6的牵引索61穿设于穿孔中并伸至电梯井中。

提升装置6为额定起重量为5T、额定起重高度为25m的手动葫芦。牵引索为手动葫芦的链条。

支承架采用方通管焊接制作一个龙门架,并在屋面的楼板上采用爆螺丝固定龙门架,将手动葫芦安装在龙门架上。

在电梯井的正上方的屋面开一个穿孔(200mm圆孔),从穿孔的上方将手动葫芦的5T钢链条及2条3T吊带放置电梯井内,进行电梯井道框架吊装。

b、将底部框架单元31经由电梯井1的门洞10转运至地坑100中并安装于地坑100中。

具体的,步骤b包括:

b1、参阅图6和图7所示,于门洞10的楼板2铺设多根滚轴,多根滚轴沿门洞10的轴向方向设置。

b2、将底部框架单元31搁置于多根滚轴,并将所述牵引索61连接于底部框架单元31。

b3、将底部框架单元31经由门洞10推至电梯井的内部,同时提升装置6收缩牵引索61以吊起底部框架单元31。

b4、提升装置6下放牵引索61,使得底部框架单元31容置于地坑100中。

b5、将底部框架单元31固定安装于地坑100中。

b6、于底部框架单元31的上部铺设承载板,使承载板与楼板2齐平。在本实施例中,底部框架单元上的承载板与一楼的楼板2齐平,使得一楼的楼板2与电梯井形成一平台,顶部框架单元以及中部框架单元可以通过楼板2直接运送至承载板上。

c、将顶部框架单元33经由电梯井1的门洞10转运至底部框架单元31的上部。

将顶部框架单元33运送至楼板上,并将伸至电梯井中的所述牵引索61连接于顶部框架单元33。

一边启动提升装置,通过牵引索斜向上牵引顶部框架单元,另一方面,将顶部框架单元朝向电梯井的方向推动,进而将顶部框架单元33经由电梯井1的门洞10转运至底部框架单元31的上部,使得顶部框架单元临时搁置于底部框架单元上。

d、提升顶部框架单元33,使得顶部框架单元33与底部框架单元31之间形成间隙,间隙的高度大于中部框架单元32的高度。

参阅图2所示,在顶部框架单元搁置于底部框架单元上后,继续提升顶部框架单元33,使得顶部框架单元33与底部框架单元31之间形成间隙,间隙的高度大于中部框架单元32的高度。

e、将一中部框架单元32转运至间隙中并安装于顶部框架单元33的底部以形成上部框架。

在顶部框架单元33与底部框架单元31之间形成间隙后,如图2所示,将一中部框架单元32转运至间隙中并安装于顶部框架单元33的底部以形成上部框架。

f、如图4所示,重复步骤d和e,将其余的多节中部框架单元32依次安装于上部框架的底部。

g、如图5所示,在所有的中部框架单元32依次安装于上部框架的底部后,将上部框架的底部的中部框架单元32安装于底部框架单元31的上部以形成电梯井道框架1。

按照以上方法依次把所有的框架单元进行吊装放置电梯井内,将吊装在电梯井内的框架单元根据垂直线依次固定。

h、在电梯井中形成电梯井道框架1后,于电梯井道框架1安装导轨。

h1、将导轨接头板与导轨连接板的一端,预先固定在一根导轨上,将所有导轨压道板用螺丝预先挂在导轨支架的螺孔上。

h2、采用手动葫芦将导轨由地坑向上逐根竖立;每竖立一根导轨时,应将导轨压导板及导轨接头连接板螺丝略拧紧;最下端的一根导轨应装好导轨座,并直接撑在地坑地面上。

h3、导轨竖立后,根据导轨铅垂线,按导轨垂直标准要求,进行导轨校正。

h4、导轨校正后,应将导轨接头连接板上的螺丝及压导板螺丝拧紧。

i、于导轨上安装轿厢。

i1、用手动葫芦吊钩将轿厢上横梁吊起,并与两侧直梁连接略锁紧,装好拆除的上导靴,并校正直梁垂直度,然后下横梁与立柱进行组装,用角尺对轿厢框架进行校正,然后将所有螺栓紧固。

i2、将轿厢底放入轿厢框架中装好,轿厢拉杆及轿厢底与下横梁用螺丝固定;拉尺测量轿厢前端左右与立柱间尺寸,到尺寸一致后将轿厢底的4个固定螺丝拧紧;用角尺、水平尺,利用轿厢拉杆,对轿厢底进行校平。

本发明的狭小井道内的电梯井道框架倒装方法,大幅提高了施工速度,确保工程的焊接质量,减少施工安全隐患,降低施工成本。为将来类似项目提供可靠的参考经验。

本发明的狭小井道内的电梯井道框架倒装方法,适用于往返式智能物料提升机装配式框架的装配,通过对电梯井道框架分段划分,电梯井道框架场外加工厂加工和安装,再在电梯井内先安装底部框架单元,利用底部框架单元与楼板形成平台,一方面后续框架单元转运提供快捷运送走道,另一方面,对于其余框架单元,采用倒序安装,有效解决了井道内狭小、无支撑点、电梯井高度高、工期紧、作业安全系数大问题。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1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可调式电梯导轨底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