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向离心风机的蜗壳结构

文档序号:1934097 发布日期:2021-12-07 浏览:1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后向离心风机的蜗壳结构 (Volute structure of backward centrifugal fan ) 是由 陈猛 陈德强 霍彦强 郑军妹 于 2020-06-05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后向离心风机的蜗壳结构,包括前盖板、后盖板及连接于前盖板与后盖板之间的蜗壳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板的上开有进风口,所述前盖板、后盖板与蜗壳围板的顶部共同围合成出风口;所述蜗壳围板在靠近其第一端处向内凹陷形成第一蜗舌,所述蜗壳围板在靠近其第二端处向内凹陷形成第二蜗舌。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专用于后向离心风机的蜗壳结构,该蜗壳的蜗壳围板在靠近其第一端处向内凹陷形成第一蜗舌、在靠近其第二端处向内凹陷形成第二蜗舌,第一蜗舌、第二蜗舌分别起到对后向离心风机进行增压的效果,且增压后经第一蜗舌、第二蜗舌上段之间的扩风结构对风的流向进行引导,使风速更加稳定、出风量更加均匀,从而提高出风效果。(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volute structure of a backward centrifugal fan, which comprises a front cover plate, a rear cover plate and a volute coaming plate connected between the front cover plate and the rear cover plate, and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top of the front cover plate, the rear cover plate and the top of the volute enclosure plate jointly enclose to form an air outlet; the volute enclosing plate is inwards sunken near the first end of the volute enclosing plate to form a first volute tongue, and the volute enclosing plate is inwards sunken near the second end of the volute enclosing plate to form a second volute tongu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volute structure special for a backward centrifugal fan, wherein a volute enclosing plate of the volute is inwards recessed near a first end of the volute to form a first volute tongue, and is inwards recessed near a second end of the volute to form a second volute tongue, the first volute tongue and the second volute tongue respectively play a role in pressurizing the backward centrifugal fan, and the pressurized air is guided to the flow direction of the air through an air expanding structure between the upper sections of the first volute tongue and the second volute tongue, so that the air speed is more stable, the air output is more uniform, and the air outlet effect is improved.)

一种后向离心风机的蜗壳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离心风机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后向离心风机的蜗壳结构。

背景技术

离心风机以其吸力大、噪声低、结构紧凑等优点而得到了广泛引用。现有技术中,后向离心风机被广泛用于对声学品质要求较高的领域,例如空气净化器中。

授权公告号为CN20716285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新风换气机》(申请号:CN201721200269.X)披露了一种结构,其包括机箱、风机装置、空气净化装置、安装挂架,机壳用挂钩与安装挂架活动连接,机壳壁上设有新风口和送风口,新风口内设有电动阀门装置,风机装置为带有蜗壳的前向型叶片或无蜗壳的后向型叶片的离心风机,空气净化装置包括高效空气过滤器和中效空气过滤器。高效空气过滤器为双“人”型或“U”型,风机装置可以包容在“U”型高效空气过滤器内。

目前,随着空气动力学的不断进步,各种风机的研发都在采用更新颖的设计以获得更高的效率、更低的噪声、更高的声学品质。然而,后向离心风机用于空气净化器中时,一般不配备蜗壳,而是直接将后向离心风机至于空气净化器的壳体中,对于后向离心风机而言,效率和噪音往往是相斥的,高效率往往将带来较高的噪音,难以满足更高要求的产品需要。另外,后向离心风机出风不够均匀,导致空气净化器出风口各处的出风量不稳定,影响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通过能对出风进行增压从而提高风机效率的后向离心风机的蜗壳结构。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对出风方向进行引导从而提高出风均匀性的后向离心风机的蜗壳结构。

本发明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后向离心风机的蜗壳结构,包括前盖板、后盖板及连接于前盖板与后盖板之间的蜗壳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板的上开有进风口,所述前盖板、后盖板与蜗壳围板的顶部共同围合成出风口;所述蜗壳围板在靠近其第一端处向内凹陷形成第一蜗舌,所述蜗壳围板在靠近其第二端处向内凹陷形成第二蜗舌。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蜗壳的蜗壳型线包括对应第一蜗舌部位的第一螺旋线IH、对应第二蜗舌部位的第二螺旋线KJ以及连接于第一螺旋线IH与第二螺旋线KJ之间的第三螺旋线HJ。上述第一螺旋线IH的中下段与第二螺旋线KJ的中下段共同构成能对蜗壳内的风进行增压的增压段,有利于增大风压,提高风机效率;上述第一螺旋线IH的中上段与第二螺旋线KJ的中上段壳对风向进行引导,且使出风面增大,有利于提高出风均匀性及稳定性,进而提高出风效果。

优选地,所述后向离心风机设于蜗壳中且偏向第二蜗舌侧布置。将后向离心风机偏心设于蜗壳中,配合后向离心风机顺时针转动的运行方式,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增大风压的效果,提高风机效率。

为了使蜗壳结构与后向离心风机更加匹配、获得更好的出风效果,所述后向离心风机的中心为O,水平穿过O的直线为第一中心线L1,竖直穿过中心O的直线为第二中心线L2,所述第一中心线L1与第三螺旋线HJ的两交点A、C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螺旋线HJ的最大宽度。

具体的,所述后向离心风机的半径为R,以所述O点为原点,以第一中心线L1为X轴,以第二中心线L2为Y轴,所述A点坐标为(-1.5R~-2.0R,0),所述C点坐标为(-1.29R~-1.35R,0)。进一步优选,所述A点坐标为(-1.8R,0),所述C点坐标为(1.32R,0)。

优选地,所述第一中心线L1与第三螺旋线HJ最低点B之间的间距为BD,其中,所述B点坐标为(-0.21R~-0.28R,-1.1R~-1.9R),所述D点坐标为(-0.21R~-0.28R,0)。进一步优选,所述B点坐标为(-0.24R,-1.5R),所述D点坐标为(-0.24R,0)。

优选地,所述第一螺旋线KJ与第二螺旋线IH之间最近的距离为EF,其中,所述第一螺旋线KJ上E点的坐标为(1.1R~1.9R,0.85R~1.35R),所述第二螺旋线IH上F点的坐标为(0.7R~1.2R,0.85R~1.35R)。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螺旋线KJ上E点的坐标为(1.5R,1.15R),所述第二螺旋线IH上F点的坐标为(0.9R,1.15R)。

在本发明中,所述蜗壳型线还包括自第一螺旋线IH的I点竖向向上延伸的第一直线段IL及自第二螺旋线KJ的K点向上延伸的第二直线段MK,所述第一螺旋线IH的中下段与第二螺旋线KJ的中下段共同构成能对蜗壳内的风进行增压的增压段,所述第一螺旋线IH的中上段与第二螺旋线KJ的中上段、第一直线段IL、第二直线段MK共同构成能对风向进行引导的扩风段。设置上述第一直线段IL、第二直线段MK可在扩风之后进一步引导风的流向,提高风流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专用于后向离心风机的蜗壳结构,该蜗壳的蜗壳围板在靠近其第一端处向内凹陷形成第一蜗舌、在靠近其第二端处向内凹陷形成第二蜗舌,第一蜗舌、第二蜗舌分别起到对后向离心风机进行增压的效果,且增压后经第一蜗舌、第二蜗舌上段之间的扩风结构对风的流向进行引导,使风速更加稳定、出风量更加均匀,从而提高出风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蜗壳型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后向离心风机的蜗壳结构包括前盖板1、后盖板2及连接于前盖板1与后盖板2之间的蜗壳围板3,前盖板1的上开有进风口11,前盖板1、后盖板2与蜗壳围板3的顶部共同围合成出风口10。

在本实施例中,蜗壳围板3在靠近其第一端处向内凹陷形成第一蜗舌31,蜗壳围板3在靠近其第二端处向内凹陷形成第二蜗舌32。第一蜗舌31、第二蜗舌32分别起到对后向离心风机进行增压的效果,且增压后经第一蜗舌31、第二蜗舌32上段之间的扩风结构对风的流向进行引导,使风速更加稳定、出风量更加均匀,从而提高出风效果。

具体的,本实施例蜗壳的蜗壳型线包括对应第一蜗舌31部位的第一螺旋线IH、对应第二蜗舌32部位的第二螺旋线KJ以及连接于第一螺旋线IH与第二螺旋线KJ之间的第三螺旋线HJ。上述第一螺旋线IH的中下段与第二螺旋线KJ的中下段共同构成能对蜗壳内的风进行增压的增压段,有利于增大风压,提高风机效率;上述第一螺旋线IH的中上段与第二螺旋线KJ的中上段壳对风向进行引导,且使出风面增大,有利于提高出风均匀性及稳定性,进而提高出风效果。

本实施例的后向离心风机a设于蜗壳中且偏向第二蜗舌32侧布置,后向离心风机a锁紧在后盖板2上,后向离心风机a的进风端口朝向进风口11布置。将后向离心风机a偏心设于蜗壳中,配合后向离心风机a顺时针转动的运行方式,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增大风压的效果,提高风机效率。为了使蜗壳结构与后向离心风机更加匹配、获得更好的出风效果,后向离心风机a的中心为O,水平穿过O的直线为第一中心线L1,竖直穿过中心O的直线为第二中心线L2,第一中心线L1与第三螺旋线HJ的两交点A、C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螺旋线HJ的最大宽度。

具体的,后向离心风机a的半径为R,以O点为原点,以第一中心线L1为X轴,以第二中心线L2为Y轴,A点坐标为(-1.5R~-2.0R,0),C点坐标为(-1.29R~-1.35R,0)。本实施选取最佳参数为:A点坐标(-1.8R,0),C点坐标(1.32R,0)。第一中心线L1与第三螺旋线HJ最低点B之间的间距为BD,其中,B点坐标为(-0.21R~-0.28R,-1.1R~-1.9R),D点坐标为(-0.21R~-0.28R,0)。本实施选取最佳参数为:B点坐标(-0.24R,-1.5R),D点坐标(-0.24R,0)。第一螺旋线KJ与第二螺旋线IH之间最近的距离为EF,其中,第一螺旋线KJ上E点的坐标为(1.1R~1.9R,0.85R~1.35R),第二螺旋线IH上F点的坐标为(0.7R~1.2R,0.85R~1.35R)。本实施选取最佳参数为:第一螺旋线KJ上E点的坐标(1.5R,1.15R),第二螺旋线IH上F点的坐标(0.9R,1.15R)。

在本实施例中,蜗壳型线还包括自第一螺旋线IH的I点竖向向上延伸的第一直线段IL及自第二螺旋线KJ的K点向上延伸的第二直线段MK,第一螺旋线IH的中下段与第二螺旋线KJ的中下段共同构成能对蜗壳内的风进行增压的增压段,第一螺旋线IH的中上段与第二螺旋线KJ的中上段、第一直线段IL、第二直线段MK共同构成能对风向进行引导的扩风段。设置上述第一直线段IL、第二直线段MK可在扩风之后进一步引导风的流向,提高风流稳定性。

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具有高包容性的增压壳体结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