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贴合人体背部智能座椅

文档序号:1943579 发布日期:2021-12-10 浏览:1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全自动贴合人体背部智能座椅 (Full-automatic human back intelligence seat of laminating ) 是由 罗慧平 罗慧明 叶云青 于 2021-10-1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全自动贴合人体背部智能座椅,属于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包括座椅本体和靠背,座椅本体上安装有支撑板,靠背与支撑板相连接,靠背包括多个背部贴合机构和多个电动推杆,多个电动推杆均固定安装于支撑板上,且多个电动推杆和多个背部贴合机构一一对应设置;背部贴合机构包括移动板和背部贴合板,背部贴合板固定安装于移动板上,电动推杆的活塞杆与移动板固定连接,座椅本体上安装有用于控制多个电动推杆的控制器。当用户在使用座椅的过程中,针对不同身高体形和坐姿的用户,通过控制电动推杆的使用时长,均能够使得多个背部贴合板与用户的背部相贴合,从而起到增强用户使用座椅过程中舒适度的作用。(The application discloses a full-automatic human back fitting intelligent seat,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intelligent home furnishing and comprises a seat body and a backrest, wherein a supporting plate is installed on the seat body, the backrest is connected with the supporting plate, the backrest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back fitting mechanisms and a plurality of electric push rods, the plurality of electric push rods are all fixedly installed on the supporting plate, and the plurality of electric push rods and the plurality of back fitting mechanisms are arranged in a one-to-one correspondence manner; the back laminat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movable plate and a back laminating plate, the back laminating plate is fixedly installed on the movable plate, a piston rod of the electric push ro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movable plate, and a controller used for controlling the electric push rods is installed on the seat body. When the user is using the in-process of seat, to the user of different height bodily forms and position of sitting, long when using through control electric putter, the homoenergetic is enough so that a plurality of back rigging boards laminate with user&#39;s back mutually to play the effect that the reinforcing user used seat in-process comfort level.)

一种全自动贴合人体背部智能座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自动贴合人体背部智能座椅。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民群众的经济能力不断提高、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座椅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的一种生活用品,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也逐渐成为广大用户所追求目标之一。

相关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107898191A的中国发明申请专利,其中公开了一种智能多功能学生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和靠背,靠背与座椅本体可转动连接;靠背与人体背部的贴合面为弧形面,弧形面上设置有分隔带,分隔带将弧形面分为上部弧形面和下部弧形面。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由于调节靠背过程中需要人为手动的进行调节,而不同的用户的身高体形和坐姿习惯大多都不相同,从而使得不同的用户在使用座椅的过程中,需要反复调整靠背的倾斜角度,从而降低用时使用座椅过程中的体验感。

发明内容

为了便于增强用户使用座椅过程中舒适度,本申请提供一种全自动贴合人体背部智能座椅。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全自动贴合人体背部智能座椅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全自动贴合人体背部智能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和靠背,所述座椅本体上安装有支撑板,所述靠背与所述支撑板相连接,所述靠背包括背部贴合机构和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上;

所述背部贴合机构包括移动板和背部贴合板,所述背部贴合板固定安装于移动板上,所述电动推杆的活塞杆与所述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座椅本体上安装有用于控制电动推杆的控制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便于增强用户使用座椅过程中的舒适度,当用户在使用座椅的过程中,启动电动推杆,使得电动推杆推动背部贴合板移动,从而使得背部贴合板与用户的背部相贴合,同时针对不同身高体形和坐姿的用户,通过控制电动推杆的使用时长,使得背部贴合板与用户的背部相贴合,从而无需用户反复手动调节座椅,进而起到增强用户使用座椅过程中体验感。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开设有内腔,所述座椅本体上开设有驱动腔,所述内腔与所述驱动腔相连通;

所述内腔中设置有供电防护装置,所述供电防护装置包括导电端子,所述内腔的内侧壁上开设有插接槽,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插接槽插接配合;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有供电端和信号传输端,所述控制器的供电端与所述电动推杆的电源输入端通过所述导电端子的供电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电动推杆的信号输入端通过所述导电端子的信号传输端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便于增强电动推杆用电安全,在用户未使用座椅的过程中,移动导电端子脱离插接槽,导电端子脱离插接槽之后,导电端子的供电端不再与电动推杆的电源输入端电连接,导电端子的信号传输端不再与电动推杆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从而能够增强电动推杆的用电安全;当需要启动电动推杆时,移动导电端子插接于导电槽,当导电端子插接于插接槽之后,导电端子的供电端与电动推杆的电源输入端电连接,导电端子的信号传输端与电动推杆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从而便于控制电动推杆启动和停止移动。

优选的,所述供电防护装置还包括移动架,所述移动架滑动连接于内腔的内侧壁上,所述导电端子固定连接于所述移动架上;所述内腔中还设置有用于驱动移动架移动的驱动装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移动导电端子脱离插接槽的过程中,先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移动架移动,移动架移动带动多个导电端子移动,从而使得导电端子脱离插接槽;当需要移动导电端子插接于插接槽的过程中,先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移动架移动,移动架带动多个导电端子,从而使得导电端子插接于插接槽中;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连接杆和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与所述驱动腔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转动盘相铰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移动架相铰接;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转动盘转动的转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便于驱动移动架移动,先通过转动机构驱动转动盘转动,转动盘转动的过程中,转动盘带动连接杆其中一端的端部沿转动盘的轴心线转动,从而使得连接杆的另一端带动移动架移动,进而达到便于驱动移动架移动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螺纹套管、皮带以及驱动丝杠,所述螺纹套管转动连接于所述驱动腔的内侧壁,所述皮带用于将所述螺纹套管与所述转动盘联动;所述螺纹套管套设于所述驱动丝杠上,所述驱动丝杠与所述螺纹套管螺纹连接,且所述驱动丝杠沿螺纹套管的轴向移动;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有推动驱动丝杠移动的推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便于驱动转动盘转动,先通过推动组件推动驱动丝杠沿螺纹套管的轴向移动,在驱动丝杠移动驱动螺纹套管转动,螺纹套管转动的过程中,在皮带的作用下驱动转动盘转动,从而达到便于驱动转动盘转动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推动组件包括坐垫板、支撑杆以及第一弹簧,所述支撑杆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杆均与所述座椅本体滑动连接;所述坐垫板与多个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弹簧一一对应套设于多个所述支撑杆上,且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坐垫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座椅本体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用户使用座椅的过程中,在用户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使得用户能够推动坐垫板移动,坐垫板移动推动驱动丝杠沿螺纹套管的轴向移动,同时在多个支撑杆的作用下,降低驱动丝杠发生转动的可能性;当用户离开座椅时,坐垫板在多个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复位。

优选的,多个所述背部贴合板上均安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多个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多个信号输出端一一对应电连接,所述座椅本体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用户使用座椅的过程中,第二压力传感器能够检测到用户自身的重力作用,接着第二压力传感器将检测到的信号发送给控制器,与此同时驱动装置驱动移动架和多个导电端子移动;当导电端子插接于插接槽之后,控制多个电动推杆移动,并实时接收第一压力传感器反馈的信号;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能够检测到背部贴合板的受力情况,当背部贴合板与用户的背部相贴合时,背部贴合板受到来自于用户背部的推动力,此时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受力的信号,然后控制器根据第一压力传感器反馈的信号,控制第一压力传感器对应的电动推杆停止移动,从而便于调节多个背部贴合板的移动距离,使得背部贴合板与用户的背部相贴合,进而能够增强用户使用座椅过程中舒适度。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内对应每个所述电动推杆还开设有锁定槽,所述锁定槽内设置有用于固定移动架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转动扣、固定扣以及扭簧,所述转动扣转动连接于所述锁定槽的内侧壁上,所述固定扣与所述转动扣固定连接,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转动扣固定连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锁定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架上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扣与所述固定槽插接配合;

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用于推动转动扣转动的推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导电端子插接于插接槽的过程中,先通过推动件推动转动扣转动,转动扣转动带动固定扣转动,使得固定扣移动至锁定槽内,接着再移动移动架,使得移动架带动导电端子插接于插接槽中,接下来推动件不再对转动扣施加外力作用,此时在扭簧的弹力作用下,扭簧驱动转动扣转动,转动扣转动带动固定扣转动,从而使得固定扣与移动架上的固定槽插接配合,进而达到固定移动架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推动件为固定连接于移动板上的推动杆,所述推动杆远离所述背部贴合板的一端能够与所述转动扣远离固定扣的一端相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导电端子插接与插接槽之前,电动推杆处于复位状态,此时推动杆与转动扣远离固定扣的一端相抵触,固定扣位于锁定槽中;当导电端子插接于插接槽后,控制器控制电动推杆移动,电动推杆移动带动移动板和推动杆移动,从而使得推动杆不再对转动扣施加外力作用,此时转动扣在扭簧的弹力作用下带动固定扣转动,使得固定扣插接固定槽。

优选的,所述背部贴合板包括推动板、滑杆以及第二弹簧,所述滑杆与所述移动板滑动连接,所述推动板与所述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套设于所述滑杆上设置,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推动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弹簧,在推动板与用户接触的瞬间,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一方面能够增强用户使用座椅过程中舒适度,另一方面由于第二弹簧的作用下,能够使得对应于同一电动推杆下的多个推动板之间受力相对均匀。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为了便于增强用户使用座椅过程中的舒适度,当用户在使用座椅的过程中,启动电动推杆,使得电动推杆推动背部贴合板移动,从而使得背部贴合板与用户的背部相贴合,同时针对不同身高体形和坐姿的用户,通过控制电动推杆的使用时长,使得背部贴合板与用户的背部相贴合,从而无需用户反复手动调节座椅,进而起到增强用户使用座椅过程中体验感;

为了便于增强电动推杆用电安全,在用户未使用座椅的过程中,移动导电端子脱离插接槽,导电端子脱离插接槽之后,导电端子的供电端不再与电动推杆的电源输入端电连接,导电端子的信号传输端不再与电动推杆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从而能够增强电动推杆的用电安全;当需要启动电动推杆时,移动导电端子插接于导电槽,当导电端子插接于插接槽之后,导电端子的供电端与电动推杆的电源输入端电连接,导电端子的信号传输端与电动推杆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从而便于控制电动推杆启动和停止移动;

在导电端子插接于插接槽的过程中,先通过推动件推动转动扣转动,转动扣转动带动固定扣转动,使得固定扣移动至锁定槽内,接着再移动移动架,使得移动架带动导电端子插接于插接槽中,接下来推动件不再对转动扣施加外力作用,此时在扭簧的弹力作用下,扭簧驱动转动扣转动,转动扣转动带动固定扣转动,从而使得固定扣与移动架上的固定槽插接配合,进而达到固定移动架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板的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板和底板的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器、第一压力传感、第二压力传感器以及电动推杆的控制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凸显导向块和导向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凸显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座椅本体;11、底板;12、支架;13、控制器;14、驱动腔;15、第二压力传感器;2、靠背;21、电动推杆;3、背部贴合机构;31、背部贴合板;311、推动板;312、滑杆;313、第二弹簧;314、第一限位环;32、移动板;33、第一压力传感器;4、支撑板;41、内腔;42、插接槽;43、锁定槽;44、导向槽;5、供电防护装置;51、移动架;511、固定槽;512、导向块;52、导电端子;6、驱动装置;61、连接杆;62、转动盘;63、转动机构;631、螺纹套管;632、皮带;633、驱动丝杠;634、推动组件;6341、坐垫板;6342、支撑杆;6343、第一弹簧;6344、第二限位环;7、固定组件;71、转动扣;72、固定扣;73、转轴;74、扭簧;75、推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全自动贴合人体背部智能座椅。参照图1,全自动贴合人体背部智能座椅包括座椅本体1和靠背2,座椅本体1包括底板11和支架12,底板11固定安装于支架12的顶端。底板11的顶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靠背2包括背部贴合机构3和电动推杆21,背部贴合机构3和电动推杆21的数量相同,且均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增强用户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优选的背部贴合机构3和电动推杆31的数量均为三个;多个电动推杆21均固定安装于支撑板4上,多个背部贴合机构3一一对应固定安装于多个电动推杆21上。

如图1和图2所示,背部贴合机构3包括移动板32和背部贴合板31,移动板32与电动推杆21的活塞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此处的背部贴合板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优选的背部贴合板为两个,两个背部贴合板31均固定安装于移动板32上,且两个背部贴合板31沿移动板32竖向的轴心线对称设置。背部贴合板31包括推动板311、滑杆312、第二弹簧313以及第一限位环314,滑杆312贯穿移动板32设置,且滑杆312与移动板32滑动连接。推动板311固定连接于滑杆312远离支撑板4的一端,且推动板311上能够与用户的背部相接触。第二弹簧313套设于滑杆312上,第二弹簧313的一端与所述移动板32固定连接,第二弹簧313的另一端与所述推动板311固定连接。第一限位环314固定连接于滑杆312靠近支撑板4的一端上,利用第一限位环314,能够降低滑杆312脱离移动板32的可能性。

如图3和图4所示,座椅本体1的底板11上固定安装有控制器13,多个推动板311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33。支撑板4内开设有内腔41,底板11上开设有驱动腔14,驱动腔14与内腔41相连通。支撑板4内设置有供电防护装置5,供电放置装置包括移动架51和多个导电端子52,移动架51滑动连接于内腔41的内侧壁上。多个导电端子52均与移动架51固定连接,且多个导电端子52与多个电动推杆21一一对应设置。内腔41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插接槽42,多个导电端子52与多个插接槽42一一对应插接配合。驱动腔14内还设置有用于驱动移动架51移动的驱动装置6。

如图5所示,移动架51相对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向块512,对应两个导向块512在内腔41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导向槽44,导向块512与导向槽44的内侧壁滑动连接。利用导向块512和导向槽44相配合的方式,能够增强移动架51在内腔41中滑移的稳定性。

如图1、图3以及图4所示,导电端子52上设置有两个供电端和三个信号传输端,两个供电端分别为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三个信号传输端分别用于控制电动推杆21和传输两个第一压力传感器33采集的信号。导电端子52的供电端与控制器13的供电端电连接,导电端子52的三个信号传输端与控制器13的信号输出端一一对应电连接;电动推杆21的电源输入端与导电端子52的供电端电连接,电动推杆21的信号输入端与导电端子52的其中一个信号传输端电连接,第一压力传感器33的电源输入端与导电端子52的供电端电连接,第一压力传感器33的信号输出端与导电端子52的其中一个信号传输端电连接。

当用户使用座椅的过程中,先通过控制器13控制多个电动推杆21启动,使得电动推杆21推动多个移动板32和推动板311移动,当推动板311与用户的背部相接触时,第一压力传感器33能够采集到用户背部对推动板311产生推力的信号,接着控制器13接收第一压力传感器33的发送的信号,并根据第一压力传感器33的信号停止第一压力传感器33对应的电动推杆21继续移动,从而能够使得多个推动板311均与用户的背部相贴合,增强用户使用座椅过程中的舒适度。

如图2和图6所示,支撑板4内对应每个电动推杆21还开设有锁定槽43,每个锁定槽43中均设置有用于固定移动架51的固定组件7,固定组件7包括转动扣71、固定扣72、转轴73、扭簧74以及推动件75,转轴73转动连接于锁定槽43的内侧壁上,转动扣71套设于转轴73上,且转轴73与转动扣71固定连接。固定扣72固定连接于转动扣71的一端,固定扣72的横截面呈半月牙状,且固定扣72从靠近转动扣71的一端到远离转动扣71的一端宽度逐渐减小,移动架51上开设有固定槽511,固定扣72与固定槽511插接配合。扭簧74套设于转轴73上,扭簧74的一端与转动扣71固定连接,扭簧74的另一端与锁定槽4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推动件75为固定连接于移动板32上的推动杆,推动杆的远离推动板311的一端能够与转动扣71远离固定扣72的一端相抵触。

如图2和图6所示,当导电端子52插接于插接槽42之前,电动推杆21处于复位状态,此时推动杆与转动扣71远离固定扣72的一端相抵触,固定扣72位于锁定槽43中。当驱动装置6驱动移动架51移动至导电端子52插接于插接槽42之后,控制器13控制电动推杆21启动,使得电动推杆21带动移动板32和推动杆移动,从而推动杆不再对转动扣71施加外力作用,此时转动扣71在扭簧74的弹力作用下带动固定扣72转动,使得固定扣72插接固定槽511。

如图1、图3以及图7所示,驱动装置6包括连接杆61、转动盘62以及转动机构63,转动盘62转动连接于驱动腔14的内侧壁,连接杆61的一端与转动盘62相铰接,连接杆61的另一端于所述移动架51相铰接。在转动机构63驱动转动盘62转动的过程中,转动盘62带动连接杆61移动,连接杆61移动带动移动架51移动,从而达到便于驱动移动架51移动的目的。

如图1和图7所示,转动机构63包括螺纹套管631、皮带632、驱动丝杠633以及推动组件634,螺纹套管631转动连接于驱动腔14的内侧壁,螺纹套管631套设于驱动丝杠633上,驱动丝杠633为非自锁丝杠,且驱动丝杠633与螺纹套管631螺纹连接。皮带632用于将螺纹套管631与转动盘62联动。

如图1和图7所示,推动组件634包括坐垫板6341、支撑杆6342、第一弹簧6343以及第二限位环6344,支撑杆6342有多个,多个支撑杆6342均贯穿底板11设置,且多个支撑杆6342均与底板11滑动连接。坐垫板6341位于底板11的上方,坐垫板6341与多个支撑杆6342的顶端均固定连接,第一弹簧6343为多个,多个第一弹簧6343一一对应套设于多个支撑杆6342上,且第一弹簧6343的一端与坐垫板6341固定连接,第一弹簧6343的另一端与所述底板11固定连接。第二限位环6344为多个,多个第二限位环6344与多个支撑杆6342一一对应设置,且第二限位环6344固定连接于支撑杆6342远离坐垫板6341的一端。

如图1和图4所示,坐垫板6341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压力传感器15,第二压力传感器15的电源输入端与控制器13的供电端电连接,第二压力传感器15的信号输出端于控制器13的其中一个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如图1、图4以及图7所示,当用户使用座椅时,第二压力传感器15在用户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能够检测到用户使用座椅的信息,并将到信息发送给控制器13,与此同时坐垫板6341在用户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推动驱动丝杠633移动,驱动丝杠633移动驱动螺纹套管631转动,螺纹套管631转动的过程中在皮带632的作用下带动转动盘62转动,转动盘62转动带动连接杆61移动,连接杆61移动带动移动架51和导电端子52移动,从而使得导电端子52插接于插接槽42,接着控制器13控制电动推杆21启动,使得电动推杆21驱动推动板311移动,从而达到增强用户使用过程中舒适度的目的。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全自动贴合人体背部智能座椅的实施原理为:为了便于增强用户使用座椅过程中的舒适度,当用户在使用座椅的过程中,分别启动多个电动推杆21,使得多个电动推杆21推动多个移动板32以及推动板311移动,从而使得推动板311与用户的背部相贴合,同时针对不同身高体形和坐姿的用户,通过控制电动推杆21的使用时长,均能够使得多推动板311与用户的背部相贴合,进而起到增强用户使用座椅过程中舒适度的作用。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1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用于座椅面套开口处自闭合的结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