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设备和电子设备组件

文档序号:194572 发布日期:2021-11-02 浏览:2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充电设备和电子设备组件 (Charg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assembly ) 是由 李伟 于 2021-07-2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充电设备和电子设备组件,充电设备包括壳体,壳体设有第一充电部和第二充电部;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均包括正电极及负电极;转动件,转动件转动安装在壳体内,转动件包括第一导体件和第二导体件,第一导体件与第一充电部电连接,第二导体件与第二充电部电连接;转动件可以转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下,第一导体件与第一电极组中的正电极电接触,第二导体件与第二电极组中的负电极电接触;在第二位置下,第一导体件与第一电极组中的负电极电接触,第二导体件与第二电极组中的正电极电接触。本申请提供的充电设备充电时无需确认被充电设备的放置方向,简化了充电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The application discloses a charging device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assembly, wherein the charging device comprises a shell, and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harging part and a second charging part; the first electrode group and the second electrode group comprise a positive electrode and a negative electrode; the rotating piece is rotatably arranged in the shell and comprises a first conductor piece and a second conductor piece, the first conductor piece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harging part, and the second conductor piece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charging part; the rotating piece can rotate to a first position or a second position; in the first position, the first conductor is in electrical contact with a positive electrode in the first electrode set and the second conductor is in electrical contact with a negative electrode in the second electrode set; in the second position, the first conductor is in electrical contact with the negative electrode in the first electrode set and the second conductor is in electrical contact with the positive electrode in the second electrode set. The charging equipment provided by the application does not need to confirm the placement direction of the charged equipment when charging, simplifies the charging operation and improves the user experience.)

充电设备和电子设备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设备和电子设备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存在一种充电设备,将配套的电子设备放置于充电设备上,充电设备的触头与电子设备的触点接触,从而为电子设备充电。但是,由于电子设备的触点具有极性,在放置电子设备时,需要确保正确的放置方向才能使触点与对应极性的触头接触,操作较为繁琐。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设备和电子设备组件,能够解决充电设备为电子设备充电时,需要用户确保电子设备的正确放置方向,操作存在不便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第一充电部和第二充电部;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所述第一电极组和所述第二电极组均包括正电极及负电极;转动件,所述转动件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转动件包括第一导体件和第二导体件,所述第一导体件与所述第一充电部电连接,所述第二导体件与所述第二充电部电连接;所述转动件可以相对所述壳体转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在所述转动件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导体件与所述第一电极组中的正电极电接触,所述第二导体件与所述第二电极组中的负电极电接触;在所述转动件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导体件与所述第一电极组中的负电极电接触,所述第二导体件与所述第二电极组中的正电极电接触。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包括穿戴设备和上述所述的充电设备,在所述穿戴设备沿第一方向放置于所述充电设备上的状态下,所述转动件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穿戴设备沿第二方向放置于所述充电设备上的状态下,所述转动件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方向相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和电子设备组件,转动件可转动安装在壳体内,充电设备的第一充电部和第二充电部通过转动件分别与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选择性接合,使用时,无论被充电设备正放还是反放,第一充电部和第二充电部的极性都与被充电设备的接口极性匹配,可以实现充电。因此充电时无需确认被充电设备的放置方向,简化了充电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的第一充电部和第二充电部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动件和磁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动件和磁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动件和磁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动件和磁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动件和磁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动件和磁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100:壳体;101:第一充电部;102:第二充电部;

110:第一电极组;111:第二电极组;

120:转动件;121:第一导体件;1211:第一支脚;122:第二导体件;1221:第二支脚;123:绝缘件;

130:磁性件;131:第一磁体;132:第二磁体;

140:第一区域;

150:弹性件;151:挡板;152:弹片;

200:外壳;201:第一接口;202:第二接口;210:设备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第一方面,如图1和图3-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设备,包括:壳体100,壳体100设有第一充电部101和第二充电部102;第一电极组110和第二电极组111,第一电极组110和第二电极组111均包括正电极及负电极,正电极均用于连接电源正极,负电极均用于连接电源负极;转动件120,转动件120转动安装在壳体100内,转动件120包括第一导体件121和第二导体件122,第一导体件121与第一充电部101电连接,第二导体件122与第二充电部102电连接;转动件120可以相对壳体100转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在转动件120转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导体件121与第一电极组110中的正电极电接触,第二导体件122与第二电极组111中的负电极电接触;在转动件转动至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一导体件121与第一电极组110中的负电极电接触,第二导体件122与第二电极组111中的正电极电接触。

其中,第一充电部101和第二充电部102可以为电极片或弹性露出壳体100的电极触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的充电形式为接触充电,即被充电设备放置于充电设备上,充电设备的第一充电部101和第二充电部102分别与被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接触而实现电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被充电设备的两个充电接口关于充电设备和被充电设备的接触区域的中心点中心对称,第一充电部101和第二充电部102关于充电设备和被充电设备的接触区域的中心点对应的中心对称。从而,被充电设备放置于充电设备上充电时,具有正放和反放两种放置方式。其中,正放为被充电设备设有充电接口的一面与充电设备设有第一充电部101和第二充电部102的一面相对,且第一充电部101与被充电设备的正极充电接口接触,第二充电部102与被充电设备的负极充电接口接触。反放为被充电设备在接触区域平面上旋转180°,从而第一充电部101与被充电设备的负极充电接口接触,第二充电部102与被充电设备的正极充电接口接触。

当被充电设备正放于充电设备时,在外界作用下,转动件120转动至第一位置,第一导体件121与第一电极组110中的正电极接触,第一充电部101通过第一导体件121与正电极连接。同时,第二导体件122与第二电极组111中的负电极接触,第二充电部102通过第二导体件122与负电极连接。因此第一充电部101和第二充电部102的极性与正放的被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极性匹配,可以实现充电。当被充电设备反放于充电设备时,在外界作用下,转动件120转动至第二位置,第一导体件121与第一电极组110中的负电极接触,第二导体件122与第二电极组111中的正电极接触,第一充电部101和第二充电部102的极性对调,与反放的被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极性仍然匹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使被充电设备放置于充电设备上充电时,无论正放还是反放,第一充电部101和第二充电部102的极性均与被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的极性匹配。从而用户进行充电操作时无需额外调整被充电设备的放置方向,简化了充电操作,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控制转动件120在被充电设备正放时转动至第一位置、在被充电设备反放时转动至第二位置的方式存在多种。

比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设备还包括磁性件130,磁性件130安装于转动件120,在外界磁力作用下,磁性件130驱动转动件120转动,以使转动件120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具体的,如图2所示,被充电设备内安装有一对磁极安装方向相反的磁体,被充电设备放置于充电设备上充电时,充电设备上与该对磁体相对的两处区域为第一区域140,两个第一区域140被该对磁体磁极化。在被充电设备正放和反放时,两个第一区域140的磁性对调。

并且,如图1所示,转动件120转动安装于壳体100,磁性件130连接于转动件120,磁性件130在外力作用下带动转动件120转动。磁性件130与第一区域140相对,且磁性件130、第一区域140以及磁性件130的转动轴心位于不同直线上。因此,当被充电设备放置于充电设备时,第一区域140被磁极化,对磁性件130产生吸引力或排斥力,且吸引力或排斥力的方向偏离磁性件130到转动轴心的径向方向,则磁性件130带动转动件120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从而转动件120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由此,可以理解的,第一充电部101、第二充电部102连接的电极极性取决于转动件120处于第一位置还是第二位置,转动件120处于第一位置还是第二位置取决于第一区域140的极性,第一区域140的极性取决于被充电设备的放置方向。通过相应的调整第一电极组110、第二电极组111相对于转动件120的位置和磁性件130的极性,可以使被充电设备正放时,第一充电部101和第二充电部102分别连接正电极和负电极,被充电设备反放时,第一充电部101和第二充电部102分别连接负电极和正电极。由此实现无论被充电设备正放还是反放,第一充电部101和第二充电部102的极性均与被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的极性匹配。

又比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内还安装有电机和控制器,电机与转动件120连接,控制器根据被充电设备的放置方向控制电机驱动转动件120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在又一些实施例中,转动件120与一个拨杆连接,拨杆部分外露于壳体100,用户根据被充电设备的放置方式手动拨动拨杆,控制转动件120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

下面以转动件120通过磁性件130驱动的实施例为基础,通过一些实施例来说明转动件120和磁性件130的具体设置方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充电设备的第一导体件121和第二导体件122分别转动安装在壳体100内;磁性件130包括第一磁体131和第二磁体132,第一磁体131安装于第一导体件121,第二磁体132安装于第二导体件122。

比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导体件121和第二导体件122的固定端靠近,转动端远离,第一磁体131和第二磁体132分别安装于第一导体件121和第二导体件122的转动端。第一导体件121和第一磁体131设于上方第一区域140左侧,第一磁体131的N极朝向第一区域140,第一电极组110的正电极安装于第一导体件121左侧,第一电极组110的负电极安装于第一导体件121右侧。第二导体件122和第二磁体132设于下方第一区域140左侧,第二磁体132的N极朝向第一区域140,第二电极组111的正电极安装于第二导体件122左侧,第二电极组111的负电极安装于第二导体件122右侧。从而被充电设备放置于充电设备上时,两个第一区域140极性相反,第一导体件121和第二导体件122同时顺时针转动或同时逆时针转动,抵接于不同极性的电极上。

又比如,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磁体132的S极朝向第一区域140,第二电极组111的正电极安装于第二导体件122右侧,第二电极组111的负电极安装于第二导体件122左侧。从而被充电设备放置于充电设备上时,两个第一区域140极性相反,第一导体件121和第二导体件122中的一个顺时针转动,另一个逆时针转动,抵接于不同极性的电极上。

又比如,在又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磁体131和第一导体件121设于上方第一区域140左侧,第一磁体131的N极朝向第一区域140,第一电极组110的正电极和负电极分别设于第一导体件121的左侧和右侧。第二磁体132和第二导体件122设于下方第一区域140右侧,第二磁体132的N极朝向第一区域140,第二电极组111的负电极和正电极分别设于第二导体件122的左侧和右侧。从而被充电设备放置于充电设备上时,两个第一区域140极性相反,第一导体件121和第二导体件122中的一个顺时针转动,另一个逆时针转动,抵接于不同极性的电极上。

可以理解,第一导体件121和第二导体件122相对于第一区域140的位置、正电极和负电极相对于第一导体件121和第二导体件122的左右方向以及第一磁体131和第二磁体132的极性还可以包括其它组合,只要满足转动件120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第一导体件121和第二导体件122均接触于不同极性的电极,且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切换时第一导体件121和第二导体件122的极性也切换即可,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由于第一导体件121和第二导体件122分别转动安装,磁极和电极布设方式灵活,正负极切换容易实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第一导体件121设有两个第一支脚1211,两个第一支脚1211分别安装有第一磁体131,两个第一磁体131的磁性相反;第二导体件122设有两个第二支脚1221,两个第二支脚1221分别安装有第二磁体132,两个第二磁体132的磁性相反;在转动件120转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一个第一支脚1211与第一电极组110中的正电极电接触,一个第二支脚1221与第二电极组111中的负电极电接触;在转动件120转动至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另一个第一支脚1211与第一电极组110中的负电极电接触,另一个第二支脚1221与第二电极组111中的正电极电接触。

比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体件121的中部转动安装于壳体100中,两个第一支脚1211从转动安装点向外延伸并位于同一直线上,两个第一支脚1211均与第一充电部101电连接。两个第一支脚1211末端各安装有一个第一磁体131,两个第一磁体131分别位于第一区域140两侧且极性相反。第一电极组110的正电极和负电极均安装于两个第一支脚1211的左侧或右侧,且正电极靠近第一个第一支脚1211,负电极靠近第二个第一支脚1211。当被充电设备放置于充电设备上时,在第一区域140的磁性作用下,两个第一支脚1211共同顺时针转动或共同逆时针转动,从而其中第一个接触正电极而第二个远离负电极,或第一个远离正电极而第二个接触负电极。相应的,第二导体件122的中部转动安装于壳体100中,两个第二支脚1221从转动安装点向外延伸并位于同一直线上,两个第二支脚1221均与第二充电部102电连接。两个第二支脚1221末端各安装有一个第二磁体132,两个第二磁体132分别位于第一区域140两侧且极性相反。第二电极组111的正电极和负电极均安装于两个第二支脚1221的左侧或右侧,且正电极靠近第一个第二支脚1221,负电极靠近第二个第二支脚1221。当被充电设备放置于充电设备上时,在第一区域140的磁性作用下,两个第二支脚1221共同顺时针转动或共同逆时针转动,从而其中第一个接触正电极而第二个远离负电极,或第一个远离正电极而第二个接触负电极。

通过在第一导体件121、第二导体件122两端分别设置支脚,使第一导体件121、第二导体件122两端受力,电接触更稳固。

又比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第一支脚1211和两个第二支脚1221均呈“V”字型。比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两个第一支脚1211固连于同一点,呈“V”字型的共同转动安装于壳体100内,两个第一磁体131分别安装于两个第一支脚1211的末端,两个第一磁体131分别位于第一区域140的两侧,两个第一磁体131朝向第一区域140的磁极极性不同。第一电极组110的正电极和负电极分别安装于“V”字夹角的外侧,一个靠近第一个第一支脚1211,另一个靠近第二个第一支脚1211。在被充电设备的磁体作用下,一个第一磁体131受第一区域140吸引,另一个第一磁体131受第一区域140排斥,从而共同带动“V”字型的第一导体件121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从而第一个第一支脚1211接触正电极且第二个第一支脚1211远离负电极,或第一个第一支脚1211远离正电极且第二个第一支脚1211接触负电极。相同的,两个第二支脚1221固连于同一点,呈“V”字型的共同转动安装于壳体100内,两个第二磁体132分别安装于两个第二支脚1221的末端,两个第二磁体132分别位于第一区域140的两侧,两个第二磁体132朝向第一区域140的磁极极性不同。第二电极组111的正电极和负电极分别安装于“V”字夹角的外侧,一个靠近第一个第二支脚1221,另一个靠近第二个第二支脚1221。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组110的正电极和负电极分别安装于第一支脚1211构成的“V”字夹角的内侧,一个靠近第一个第一支脚1211,另一个靠近第二个第一支脚1211。第二电极组111的正电极和负电极分别安装于第二支脚1221构成的“V”字夹角的内侧,一个靠近第一个第二支脚1221,另一个靠近第二个第二支脚1221。

通过使第一导体件121、第二导体件122呈“V”字型,其两点受力的同时,转动范围较小,因此第一磁体131和第二磁体132受到的磁力始终较大,电连接更稳固。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转动件120还包括绝缘件123,绝缘件123转动安装在壳体100内,绝缘件123的第一端与第一导体件121相连,绝缘件123的第二端与第二导体件122相连,磁性件130包括第一磁体131,第一磁体131安装于第一导体件121。

比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导体件121和第二导体件122安装于绝缘件123两端并位于同一直线上,随绝缘件123一同转动。其中第一导体件121末端安装有第一磁体131,第一磁体131位于第一区域140左侧。第一电极组110的正电极安装于第一导体件121左侧,负电极安装于第一导体件121右侧。第二电极组111的正电极安装于第二导体件122左侧,负电极安装于第二导体件122右侧。当被充电设备放置于充电设备,第一磁体131远离或靠近第一区域140,带动第一导体件121、第二导体件122和绝缘件123共同顺时针转动或共同逆时针转动,从而第一导体件121和第二导体件122一个接触正电极,一个接触负电极。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磁性件130只包括第二磁体132,第二导体件122末端安装有第二磁体132,第二磁体132带动第一导体件121、第二导体件122和绝缘件123共同顺时针转动或共同逆时针转动。

通过设置第一导体件121和第二导体件122一体转动,可以实现通过单个磁体驱动整个转动件120转动。并且,通过绝缘件123隔开第一导体件121和第二导体件122,可以在两者一体转动的同时有效避免短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磁性件130同时包括第一磁体131和第二磁体132。第一导体件121末端安装有第一磁体131,第二导体件122末端安装有第二磁体132,第一磁体131和第二磁体132共同驱动第一导体件121、第二导体件122和绝缘件123转动。

比如,如图8所示,第一导体件121和第二导体件122安装于绝缘件123两端并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磁体131和第二磁体132分别安装于第一导体件121和第二导体件122末端且均位于上方第一区域140和下方第一区域140的左侧,第一磁体131和第二磁体132朝向第一区域140的磁极极性相同,第一导体件121和第二导体件122的左侧均为正电极,右侧均为负电极。

在第一导体件121和第二导体件122一体转动的基础上,第一导体件121和第二导体件122两端均安装有磁体,可以保证受力平衡,加强电连接稳固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第一导体件121设有两个第一支脚1211,两个第一支脚1211分别安装有第一磁体131,两个第一磁体131的磁性相反。

比如,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第一支脚1211呈“V”字型,第二导体件122也设有两个第二支脚1221,两个第二支脚1221呈“V”字型。如图9所示,两个第一支脚1211和两个第二支脚1221均连接于绝缘件123,从而共同形成“X”字型的转动件120。两个第一支脚1211位于上方第一区域140两侧,两个第二支脚1221位于下方第一区域140两侧。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磁性件130包括一个第一磁体131,一个第一磁体131安装于一个第一支脚1211末端,可以带动整个转动件120转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磁性件130包括两个第一磁体131,两个第一磁体131安装于两个第一支脚1211末端且朝向第一区域140的极性相反,共同带动整个转动件120转动。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磁性件130包括两个第一磁体131和两个第一磁体131,两个第一磁体131安装于两个第一支脚1211末端且朝向上方第一区域140的极性相反,两个第二磁体132安装于两个第二支脚1221末端且朝向下方第一区域140的极性相反,共同带动整个转动件120转动。

通过设置两个第一支脚1211和两个第二支脚1221均呈“V”字型,使转动件120呈“X”字型,可以保证转动件120同步转动且转动范围较小。两个第一支脚1211和两个第二支脚1221提供四个磁体安装位,通过一个到四个磁体带动整个转动件120转动。

又比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体件121的两个第一支脚1211呈“V”字型,第一导体件121和第二导体件122共同形成“Y”字型的转动件120。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还包括弹性件150,弹性件150安装于壳体100内并抵接于转动件120。

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转动件120包括共同转动的第一导体件121、第二导体件122和绝缘件123。则两个弹性件150分别安装于转动件120两侧。弹性件150一端固定于壳体100,另一端抵接于转动件120,非充电状态下,当充电设备晃动,转动件120受到两侧弹性件150的阻力而抵消晃动,避免在正电极和负电极间来回振动冲击;在充电状态下,转动件120克服两侧弹性件150的阻力而转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转动件120包括分别转动的第一导体件121和第二导体件122,两个弹性件150分别设于第一导体件121两侧,另两个弹性件150分别设于第二导体件122两侧。

通过设置弹性件150,可以减少转动件120的损耗,延长充电设备使用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弹性件150包括挡板151和弹片152,挡板151固定安装于壳体100内,弹片152一侧抵接于挡板151,另一侧抵接于转动件120。比如,如图6所示,第一导体件121设有“V”字型的第一支脚1211,两组弹性件150分别设于第一导体件121两侧,其中弹片152为“V”型弹片,其一面抵接于挡板151,另一面抵接于第一支脚1211。两组弹性件150共同对第一导体形成防护。弹性件150可以具体设置为多种形式。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弹性件150为直线弹簧,其一端固定于壳体100,另一端抵接于转动件120。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包括穿戴设备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充电设备。在穿戴设备沿第一方向放置于充电设备上的状态下,转动件120转动至第一位置;在穿戴设备沿第二方向放置于充电设备上的状态下,转动件120转动至第二位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方向相反。

其中,穿戴设备沿第一方向放置即为上述所述的正放,穿戴设备沿第二方向放置即为上述所述的反放。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设备包括磁性件130,穿戴设备包括外壳200和设备磁体210,在充电设备为穿戴设备充电的状态下,设备磁体210驱动充电设备的磁性件130和转动件120转动,从而转动件120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以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为例,如图2所示,智能手表放置于充电设备上充电,其外壳200背面接触充电设备壳体100正面,外壳200背面设有中心对称的第一接口201和第二接口202,第一接口201和第二接口202的极性分别为正极和负极。正放时,第一接口201与第一充电部101电接触,反放时,第一接口201与第二充电部102电接触。智能手表内还安装有一对极性相反的设备磁体210,设备磁体210与充电设备上的一对第一区域140相对,使两个第一区域140分别呈相反的极性。在设备磁体210的磁力作用下,充电设备上设于第一区域140外的磁性件130转动,从而带动转动件120转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实现第一充电部101和第二充电部102的磁极切换。

另外,可选的,在穿戴设备和充电设备上分别设有固定磁体,固定磁体均避让第一磁体131、第二磁体132和设备磁体210的作用范围,当穿戴设备放置于充电设备上充电时,固定磁体的不同磁极相对,从而将穿戴设备吸附于充电设备,保持接触稳固。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1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自动化控制结构及其接线模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