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模架支撑系统风洞试验装置

文档序号:1950705 发布日期:2021-12-10 浏览:1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移动模架支撑系统风洞试验装置 (Wind tunnel test device for movable formwork support system ) 是由 孙镇梅 于 2021-11-1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发明涉及移动模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移动模架支撑系统风洞试验装置,包括防护壳体,所述防护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风力承受装置、调控装置、移动模架支撑组件和控制装置,所述风力承受装置包括固定架、限制框架、限制杆、第一弹簧和运动组件,所述防护壳体的底侧面上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内部上下侧壁上连接有限制框架。该移动模架支撑系统风洞试验装置,通过线圈、推动杆和承受架之间的配合作用,进而实现了可以调控对支撑架固定力的大小的目的,从而达到了可以通过变化风力的大小来测定不同风力下移动模架支撑系统所需要的固定力的效果,进而解决了无法在不同环境合理适配对移动模架支撑系统固定力的问题。(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ovable mould bases, and discloses a wind tunnel test device for a movable mould base supporting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protective shell, wherein a wind bearing device, a regulating device, a movable mould base supporting assembly and a control device are arranged in the protective shell, the wind bearing device comprises a fixed frame, a limiting rod, a first spring and a moving assembly, the bottom side surface of the protective shell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xed frame, and the upper side wall and the lower side wall in the fixed frame are connected with the limiting frame. This moving die carrier braced system wind-tunnel test device, through coil, catch bar and bear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frame, and then realized can regulating and control the purpose to the size of support frame fixed force to reach the effect that can come the required fixed force of survey moving die carrier braced system under the different wind-force through the size that changes wind-force, and then solved the problem that can&#39;t be at the reasonable adaptation of different environment to moving die carrier braced system fixed force.)

一种移动模架支撑系统风洞试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模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移动模架支撑系统风洞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模架造桥机是利用承台或墩柱作为支承,对桥梁进行现场浇筑的施工机械,而移动模架支撑系统为支腿机构和支承桁梁,移动模架在户外进行工作时,主要风力对支撑系统存在较大的影响力。

现有的移动模架支撑系统风洞试验装置主要存在如下技术缺陷:其一、传统风洞试验装置无法通过变化风力的大小来测定不同风力下移动模架支撑系统所需要的固定力,进而导致风洞试验装置所得到的试验数据不够全面,从而造成无法在不同环境合理适配对移动模架支撑系统固定力的问题;其二、在风力传导的过程中,无法对风力的走向进行引导,进而导致无法集中风力对移动模架支撑系统进行试验,从而造成需要加大风力、浪费能源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模架支撑系统风洞试验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模架支撑系统风洞试验装置,包括防护壳体,所述防护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风力承受装置、调控装置、移动模架支撑组件和控制装置,所述防护壳体的内部底侧面固定安装有风力承受装置,所述调控装置固定安装在风力承受装置上,所述防护壳体的内部底侧滑动连接有移动模架支撑组件,所述移动模架支撑组件位于风力承受装置的右侧,所述防护壳体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控制装置;

所述风力承受装置包括固定架、限制框架、限制杆、第一弹簧和运动组件,所述防护壳体的底侧面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内部上下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限制框架,所述限制框架的内侧滑动连接有限制杆,所述限制杆与限制框架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运动组件活动安装在固定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运动组件的结构包括运动筒、第二弹簧、运动杆、第三弹簧、承受架和检测组件,所述固定架的中心位置贯穿有运动筒,所述运动筒的轴向外侧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运动筒的中心位置贯穿有运动杆,所述运动筒的轴向外侧固定连接有承受架,所述运动杆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检测组件;

其中,所述运动杆上开设有与限制杆相对应的凸块,所述运动杆的轴向外侧且在凸块与固定架之间套接有第三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组件的结构包括拨块、滑动变阻器和保护块,所述运动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拨块,所述拨块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滑动变阻器,启动电机带动扇叶杆进行转动,使得扇叶杆产生由右侧向左侧的风力,然后风力沿防护壳体的内侧壁向左侧进行传导,使得风力作用在支撑架上,对支撑架有向左运动的推动力,通过逐渐加大扇叶杆的转动速率,使得风力逐渐加大,同理对支撑架产生的推动力也逐渐加大,然后支撑架带动卡座沿防护壳体上开设的滑槽向左滑动,同时与支撑架固定连接的主动杆推动运动筒向左运动,使得运动筒压缩第二弹簧与第三弹簧,由于运动杆上设置有凸块,当凸块突破限制杆对其所产生的限制力后,运动杆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拨块在第三弹簧、第二弹簧弹簧力的作用下快速向左运动,使得拨块在滑动变阻器上滑动,从而改变滑动变阻器内部的阻值,然后电脑系统检测到滑动变阻器内部的阻值变化的电信号,记录下此时的风力大小与对支撑架的固定力大小,这一结构达到了可以精确的测量出支撑架固定力所能承受的最大风力,所述固定架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保护块;

其中,所述滑动变阻器固定安装在保护块上,所述拨块在滑动变阻器上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模架支撑组件包括卡座、支撑架、连接框和主动杆,所述防护壳体的内部底侧壁上滑动连接有卡座,所述卡座的上侧卡接有支撑架,通过对线圈内部通入不同大小的电流,使得推动杆对于承受架的推动跟随电流进行正向变化,进而实现了可以调控对支撑架固定力的大小的目的,从而达到可以通过变化风力的大小来测定不同风力下移动模架支撑系统所需要的固定力的效果,所述支撑架的轴向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框,所述连接框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主动杆;

其中,所述防护壳体的底侧壁上开设有与卡座相对应的滑槽。

进一步的,所述调控装置包括轨道筒、线圈、第一磁块和推动杆,所述固定架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轨道筒,所述轨道筒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线圈,对线圈的内部通入电流,使得线圈产生与第一磁块相斥的磁力,从而推动第一磁块带动推动杆向右侧运动,由于推动杆上开设有矩形块,且轨道筒上开设有与矩形块相对应的开槽,使得推动杆在向右运动的同时不会发生转动,进而解决了因推动杆发生转动造成对承受架推动力发生变化的问题,所述线圈的右侧且在轨道筒的内侧设置有第一磁块,所述第一磁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推动杆;

其中,所述推动杆上开设有矩形块,且轨道筒上开设有与矩形块相对应的开槽,所述推动杆与承受架相紧贴。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固定座、引导板和第二磁块,所述防护壳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侧转动连接有引导板,在对线圈内部通入电流的同时,线圈产生与相对面第二磁块相吸的磁力,使得通过第二磁块的作用带动引导板围绕固定座向内进行转动,又由于引导板上开设有分布均匀的若干个矩形槽,使得扇叶杆所产生的风力可以通过引导板的引导作用,可以集中吹向支撑架,使得风力得以充分利用,同时引导板的转动角度大小随通入线圈内部电流呈正比关系,即风力的集中程度与对支撑架固定力大小呈正比关系,从而达到可以对支撑架固定力所能承受的风力极限值进行快速测量的效果,所述固定座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磁块;

其中,所述固定座与引导板的连接处设置有盘簧,所述引导板上开设有分布均匀的若干个矩形槽,所述第二磁块位于线圈相对应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壳体的右侧设置有风力装置,所述风力装置包括风力筒、扇叶杆和电机,所述风力筒贯穿防护壳体的右侧壁且伸入到外侧,所述风力筒的轴向内侧固定连接有环形块,所述环形块的轴向内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右侧转动连接有扇叶杆。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壳体的外形呈六角菱形,所述扇叶杆产生的风向由左侧向右侧吹动,所述风力筒在防护壳体的右侧壁上关于防护壳体一的右侧壁的中心旋转等距设置有三个。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装置关于防护壳体前后对称设置,所述风力承受装置也关于防护壳体前后对称设置,所述移动模架支撑组件位于防护壳体的内部中心位置,且调控装置靠近移动模架支撑组件,控制装置远离移动模架支撑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模架支撑系统风洞试验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移动模架支撑系统风洞试验装置,通过运动筒、第三弹簧、第二弹簧、拨块和滑动变阻器之间的配合作用,进而实现了拨块在滑动变阻器上滑动的目的,从而达到了可以精确的测量出支撑架固定力所能承受的最大风力的效果。

2、该移动模架支撑系统风洞试验装置,通过线圈、第一磁块和推动杆之间的配合作用,进而实现了推动杆在向右运动的同时不会发生转动,从而解决了因推动杆发生转动造成对承受架推动力发生变化的问题,进而保证了试验数据的精准度。

3、该移动模架支撑系统风洞试验装置,通过线圈、推动杆和承受架之间的配合作用,进而实现了可以调控对支撑架固定力的大小的目的,从而达到了可以通过变化风力的大小来测定不同风力下移动模架支撑系统所需要的固定力的效果,进而解决了无法在不同环境合理适配对移动模架支撑系统固定力的问题。

4、该移动模架支撑系统风洞试验装置,通过线圈、第二磁块和引导板之间的配合作用,进而实现了风力的集中程度与对支撑架固定力大小呈正比关系的目的,从而达到了以对支撑架固定力所能承受的风力极限值进行快速测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风力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风力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控制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移动模架支撑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运动组件与检测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防护壳体的剖切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护壳体;2、风力承受装置;21、固定架;22、限制框架;23、限制杆;24、第一弹簧;25、运动组件;251、运动筒;252、第二弹簧;253、运动杆;254、第三弹簧;255、承受架;256、检测组件;2561、拨块;2562、滑动变阻器;2563、保护块;3、调控装置;31、轨道筒;32、线圈;33、第一磁块;34、推动杆;4、移动模架支撑组件;41、卡座;42、支撑架;43、连接框;44、主动杆;5、风力装置;51、风力筒;52、扇叶杆;53、电机;6、控制装置;61、固定座;62、引导板;63、第二磁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7,一种移动模架支撑系统风洞试验装置,包括防护壳体1,防护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风力承受装置2、调控装置3、移动模架支撑组件4和控制装置6,防护壳体1的内部底侧面固定安装有风力承受装置2,调控装置3固定安装在风力承受装置2上,防护壳体1的内部底侧滑动连接有移动模架支撑组件4,移动模架支撑组件4位于风力承受装置2的右侧,防护壳体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控制装置6;

风力承受装置2包括固定架21、限制框架22、限制杆23、第一弹簧24和运动组件25,防护壳体1的底侧面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架21,固定架21内部上下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限制框架22,限制框架22的内侧滑动连接有限制杆23,限制杆23与限制框架22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4,运动组件25活动安装在固定架21上。

进一步的,运动组件25的结构包括运动筒251、第二弹簧252、运动杆253、第三弹簧254、承受架255和检测组件256,固定架21的中心位置贯穿有运动筒251,运动筒251的轴向外侧套接有第二弹簧252,运动筒251的中心位置贯穿有运动杆253,运动筒251的轴向外侧固定连接有承受架255,运动杆253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检测组件256;

其中,运动杆253上开设有与限制杆23相对应的凸块,运动杆253的轴向外侧且在凸块与固定架21之间套接有第三弹簧254。

进一步的,检测组件256的结构包括拨块2561、滑动变阻器2562和保护块2563,运动杆25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拨块2561,拨块2561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滑动变阻器2562,启动电机53带动扇叶杆52进行转动,使得扇叶杆52产生由右侧向左侧的风力,然后风力沿防护壳体1的内侧壁向左侧进行传导,使得风力作用在支撑架42上,对支撑架42有向左运动的推动力,通过逐渐加大扇叶杆52的转动速率,使得风力逐渐加大,同理对支撑架42产生的推动力也逐渐加大,然后支撑架42带动卡座41沿防护壳体1上开设的滑槽向左滑动,同时与支撑架42固定连接的主动杆44推动运动筒251向左运动,使得运动筒251压缩第二弹簧252与第三弹簧254,由于运动杆253上设置有凸块,当凸块突破限制杆23对其所产生的限制力后,运动杆253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拨块2561在第三弹簧254、第二弹簧252弹簧力的作用下快速向左运动,使得拨块2561在滑动变阻器2562上滑动,从而改变滑动变阻器2562内部的阻值,然后电脑系统检测到滑动变阻器2562内部的阻值变化的电信号,记录下此时的风力大小与对支撑架42的固定力大小,这一结构达到了可以精确的测量出支撑架42固定力所能承受的最大风力,固定架2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保护块2563;

其中,滑动变阻器2562固定安装在保护块2563上,拨块2561在滑动变阻器2562上滑动;

进一步的,移动模架支撑组件4包括卡座41、支撑架42、连接框43和主动杆44,防护壳体1的内部底侧壁上滑动连接有卡座41,卡座41的上侧卡接有支撑架42,通过对线圈32内部通入不同大小的电流,使得推动杆34对于承受架255的推动跟随电流进行正向变化,进而实现了可以调控对支撑架42固定力的大小的目的,从而达到可以通过变化风力的大小来测定不同风力下移动模架支撑系统所需要的固定力的效果,支撑架42的轴向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框43,连接框43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主动杆44;

其中,防护壳体1的底侧壁上开设有与卡座41相对应的滑槽。

进一步的,调控装置3包括轨道筒31、线圈32、第一磁块33和推动杆34,固定架2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轨道筒31,轨道筒3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线圈32,对线圈32的内部通入电流,使得线圈32产生与第一磁块33相斥的磁力,从而推动第一磁块33带动推动杆34向右侧运动,由于推动杆34上开设有矩形块,且轨道筒31上开设有与矩形块相对应的开槽,使得推动杆34在向右运动的同时不会发生转动,进而解决了因推动杆34发生转动造成对承受架255推动力发生变化的问题,线圈32的右侧且在轨道筒3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磁块33,第一磁块3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推动杆34;

其中,推动杆34上开设有矩形块,且轨道筒31上开设有与矩形块相对应的开槽,推动杆34与承受架255相紧贴。

进一步的,控制装置6包括固定座61、引导板62和第二磁块63,防护壳体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座61,固定座61的内侧转动连接有引导板62,在对线圈32内部通入电流的同时,线圈32产生与相对面第二磁块63相吸的磁力,使得通过第二磁块63的作用带动引导板62围绕固定座61向内进行转动,又由于引导板62上开设有分布均匀的若干个矩形槽,使得扇叶杆52所产生的风力可以通过引导板62的引导作用,可以集中吹向支撑架42,使得风力得以充分利用,同时引导板62的转动角度大小随通入线圈32内部电流呈正比关系,即风力的集中程度与对支撑架42固定力大小呈正比关系,从而达到可以对支撑架42固定力所能承受的风力极限值进行快速测量的效果,固定座61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磁块63;

其中,固定座61与引导板62的连接处设置有盘簧,引导板62上开设有分布均匀的若干个矩形槽,第二磁块63位于线圈32相对应的位置。

进一步的,防护壳体1的右侧设置有风力装置5,风力装置5包括风力筒51、扇叶杆52和电机53,风力筒51贯穿防护壳体1的右侧壁且伸入到外侧,风力筒51的轴向内侧固定连接有环形块,环形块的轴向内侧固定连接有电机53,电机53的右侧转动连接有扇叶杆52。

进一步的,防护壳体1的外形呈六角菱形,扇叶杆52产生的风向由左侧向右侧吹动,风力筒51在防护壳体1的右侧壁上关于防护壳体1一的右侧壁的中心旋转等距设置有三个。

进一步的,控制装置6关于防护壳体1前后对称设置,风力承受装置2也关于防护壳体1前后对称设置,移动模架支撑组件4位于防护壳体1的内部中心位置,且调控装置3靠近移动模架支撑组件4,控制装置6远离移动模架支撑组件4。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使用时,首先启动电机53带动扇叶杆52进行转动,使得扇叶杆52产生由右侧向左侧的风力,然后风力沿防护壳体1的内侧壁向左侧进行传导,使得风力作用在支撑架42上,对支撑架42有向左运动的推动力,通过逐渐加大扇叶杆52的转动速率,使得风力逐渐加大,同理对支撑架42产生的推动力也逐渐加大,然后支撑架42带动卡座41沿防护壳体1上开设的滑槽向左滑动,同时与支撑架42固定连接的主动杆44推动运动筒251向左运动,使得运动筒251压缩第二弹簧252与第三弹簧254,由于运动杆253上设置有凸块,当凸块突破限制杆23对其所产生的限制力后,运动杆253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拨块2561在第三弹簧254、第二弹簧252弹簧力的作用下快速向左运动,使得拨块2561在滑动变阻器2562上滑动,从而改变滑动变阻器2562内部的阻值,然后电脑系统检测到滑动变阻器2562内部的阻值变化的电信号,记录下此时的风力大小与对支撑架42的固定力大小,这一结构达到了可以精确的测量出支撑架42固定力所能承受的最大风力。

进一步的,与此同时,对线圈32的内部通入电流,使得线圈32产生与第一磁块33相斥的磁力,从而推动第一磁块33带动推动杆34向右侧运动,由于推动杆34上开设有矩形块,且轨道筒31上开设有与矩形块相对应的开槽,使得推动杆34在向右运动的同时不会发生转动,进而解决了因推动杆34发生转动造成对承受架255推动力发生变化的问题。

通过对线圈32内部通入不同大小的电流,使得推动杆34对于承受架255的推动跟随电流进行正向变化,进而实现了可以调控对支撑架42固定力的大小的目的,从而达到可以通过变化风力的大小来测定不同风力下移动模架支撑系统所需要的固定力的效果。

在对线圈32内部通入电流的同时,线圈32产生与相对面第二磁块63相吸的磁力,使得通过第二磁块63的作用带动引导板62围绕固定座61向内进行转动,又由于引导板62上开设有分布均匀的若干个矩形槽,使得扇叶杆52所产生的风力可以通过引导板62的引导作用,可以集中吹向支撑架42,使得风力得以充分利用,同时引导板62的转动角度大小随通入线圈32内部电流呈正比关系,即风力的集中程度与对支撑架42固定力大小呈正比关系,从而达到可以对支撑架42固定力所能承受的风力极限值进行快速测量的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1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桥梁间主梁静风三分力系数和表面风压的同步测量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