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着装置

文档序号:1957632 发布日期:2021-12-10 浏览:1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粘着装置 (Adhesive device ) 是由 斋藤政宏 舘直宏 出口智司 牛渡栄 八木胜 于 2020-04-1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抑制粘着体的端部卷起的粘着装置。该粘着装置一边使头部构件的突出方向顶端沿目标范围移动,一边从头部构件的突出方向顶端推出粘着体,将粘着体粘贴于目标范围。粘着装置构成为以下述方式进行控制:在从粘着体相对于目标范围的粘贴开始至第一时间点的期间,粘着体的推出速度小于头部构件的移动速度,在从第一时间点至第二时间点的期间,粘着体的推出速度大于头部构件的移动速度,在从第二时间点至粘着体相对于目标范围的粘贴完成的期间,粘着体的推出速度小于头部构件的移动速度。(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adhesive device capable of preventing the end of an adhesive body from rolling up. The adhesive device pushes out the adhesive body from the distal end of the head member in the protruding direction while moving the distal end of the head member in the protruding direction along the target range, and attaches the adhesive body to the target range. The adhesion device is configured to be controlled in the following manner: the pushing-out speed of the adherend is smaller than the moving speed of the head member during a period from the start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dherend to the target range to a first time point, the pushing-out speed of the adherend is larger than the moving speed of the head member during a period from the first time point to a second time point, and the pushing-out speed of the adherend is smaller than the moving speed of the head member during a period from the second time point to the comple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dherend to the target range.)

粘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粘着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构成为将面状的粘接片粘贴于被粘物的片粘贴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52922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发明者们开发了将以弹性体材料为基体材料的面状的粘着体粘贴于被粘着物的装置。但是,在刚将粘着体粘贴于被粘着物之后,即使看起来能适当地粘贴粘着体,但若经过了时间,则有时粘着体的端部会稍稍卷起,在这点上留有改良的余地。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理想的是提供一种能抑制粘着体的端部卷起的粘着装置。

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粘着装置是构成为将在至少一方的面具有粘着性的面状的粘着体粘贴于设定于被粘着物上的目标范围的粘着装置。该粘着装置具备:推出机构;支承部;输送机构;以及控制部。推出机构构成为突出设置有具有引导面的头部构件,将沿引导面向头部构件的突出方向顶端侧送出的粘着体从头部构件的突出方向顶端推出。支承部构成为支承被粘着物。输送机构构成为能通过使推出机构和支承部中至少一方移动来改变推出机构与支承部的相对位置。控制部一边通过输送机构使头部构件的突出方向顶端沿目标范围移动,一边通过推出机构将粘着体从头部构件的突出方向顶端被推出,将该粘着体粘贴于目标范围的方式控制推出机构和输送机构。此外,控制部构成为如下的方式控制所述推出机构和所述输送机构:在以在从粘着体相对于目标范围的粘贴开始至第一时间点的期间,粘着体的推出速度小于头部构件的移动速度,在从第一时间点至第二时间点的期间,粘着体的推出速度大于头部构件的移动速度,在从第二时间点至粘着体相对于目标范围的粘贴完成的期间,粘着体的推出速度小于头部构件的移动速度。

根据这样构成的粘着装置,推出机构和输送机构被控制部控制,推出机构和输送机构在从粘着体相对于目标范围的粘贴开始至第一时间点的期间,以粘着体的推出速度小于头部构件的移动速度的方式进行工作,接着,在从第一时间点至第二时间点的期间,以粘着体的推出速度大于头部构件的移动速度的方式进行工作,接着,在从第二时间点至粘着体相对于目标范围的粘贴完成的期间,以粘着体的推出速度小于头部构件的移动速度的方式进行工作。其结果是对于在从粘贴开始至第一时间点的期间被粘着的范围和从第二时间点至粘着体相对于目标范围的粘贴完成的期间被粘着的范围,在粘着体的内部产生拉伸应力,以存在拉力状态被粘着,因此与变为无拉力的状态的情况相比,能抑制在粘着体产生松弛而使粘着体从被粘着物剥离。

另一方面,对于在从第一时间点至第二时间点的期间被粘着的范围,在粘着体的内部产生压缩应力。因此,与遍及粘着体的内部整体地产生拉伸应力的情况不同,能抑制粘着体的端部的卷起。即在遍及粘着体的内部整体地产生拉伸应力的情况下,在与被粘着物的界面附近,通过使粘着体粘着于被粘着物来使粘着体被约束,另一方面,在与被粘着物相反侧,粘着体未被约束,因此在粘着体产生在表背侧反向地作用的剪切应力,粘着体的端部变得容易卷起。对此,如果在从第一时间点至第二时间点的期间被粘着的范围中,在粘着体的内部产生压缩应力,则即使在该处于两侧的部分产生了拉伸应力,也能抑制在粘着体整体两端间的拉伸,即使在粘着体的粘着后经过了时间的情况下,也能抑制粘着体的端部的卷起。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粘着装置可以还具备以下这样的构成。

(A)例如,所述粘着装置可以还具备:加压机构,构成为对被粘贴于目标范围的粘着体进行加压。在该情况下,通过由加压机构对粘着体进行加压,能效果极好地抑制粘着体的端部的卷起。

(B)例如所述粘着装置可以使推出机构具备:载带;第一卷盘;第二卷盘;以及带驱动部。载带粘贴有多个粘着体,该多个粘着体为排列为一列的状态,所述载带在粘着体被粘贴于被粘着物时从粘着体剥离。第一卷盘构成为卷绕有载带,在推出机构工作时放出载带。第二卷盘构成为在推出机构工作时卷取载带。带驱动部在从第一卷盘至第二卷盘的载带的移动路径的中途,用多个辊夹持载带,在至少一个辊被旋转驱动时将载带从移动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送出。载带构成为在通过带驱动部从移动方上游侧向下游侧送出时,沿引导面到达头部构件的突出方向顶端,然后向以头部构件的突出方向顶端为顶点折回的方向移动,所述载带构成为通过沿引导面向头部构件的突出方向顶端移动的部分将粘着体向头部构件的突出方向顶端侧送出,在向折回方向移动时从粘着体剥离。

(C)例如所述粘着装置可以构成为将与头部构件的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且与引导面平行的方向设为头部构件的宽度方向,在头部构件的突出方向顶端处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有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在处于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之间的范围中,使载带以头部构件的突出方向顶端为顶点折回。在该情况下,能在头部构件的突出方向顶端中抑制载带向宽度方向的偏移。

(D)例如所述粘着装置可以使输送机构由正交型机器人构成,该正交型机器人能通过使推出机构向x轴方向和z轴方向移动来改变推出机构与支承部的相对位置。在该情况下,即使不使支承部移动,也能使推出机构向x轴方向和z轴方向移动,将推出机构与支承部的相对位置向期望的位置改变。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粘着装置的构造的主视图。

图2是概略地表示粘着装置的构造的右视图。

图3是表示粘着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4的A是从图1中所示的IVA方向观察头部构件的向视图。图4的B是从与图4的A相同方向观察头部构件、载带以及粘着体的向视图。

图5的A是载带的一部分和粘着体的俯视图。图5的B是图5的A中VB-VB线所示的切断部位处的剖视图。

图6的A是用于对多个粘着体、载带以及第一卷盘的构造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6的B是表示夹在载带间的粘着体的说明图。

图7的A是表示推出机构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的说明图。图7的B是表示推出机构处于第二位置的状态的说明图。图7的C是表示推出机构处于第三位置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8的A是表示推出机构的移动速度与粘着体的推出速度的关系的曲线图。图8的B是表示在粘着体中拉伸应力产生的范围和压缩应力产生的范围的说明图。

图9的A是表示支承部处于被粘着位置的状态的说明图。图9的B是表示支承部处于被加压位置,加压体处于上升位置的状态的说明图。图9的C是表示支承部处于被加压位置,加压体处于下降位置的状态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粘着装置,2……基台,3……推出机构,5……支承部,7……输送机构,9……加压机构,10……控制部,11……基座部,13……输送辊,15……带驱动部,17……光电传感器,19……头部构件,19A……引导面,21……第一卷盘,22……第二卷盘,25……粘着体,27……载带,31……第一凸部,32……第二凸部,40……支柱,41……第一轨道,42……第二轨道,51……轨道部,53……加压体,61……粘着层,62……粘着抑制层,71……粘着区域,72……粘着抑制区域,251……第一面,252……第二面。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对于上述的粘着装置,举出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粘着装置1具备:基台2、推出机构3、支承部5、输送机构7以及加压机构9。此外,如图3所示,粘着装置1具备控制部10。

如图1所示,推出机构3具备:基座部11、输送辊13、带驱动部15、光电传感器17以及头部构件19等。推出机构3装配有第一卷盘21和第二卷盘22。在第一卷盘21卷绕有载带27,该载带27粘贴有多个粘着体25,该多个粘着体25为排列为一列的状态。第一卷盘21构成为在推出机构3工作时放出载带27。从第一卷盘21拉出的载带27以通过经过输送辊13、头部构件19以及带驱动部15等至第二卷盘22的移动路径的方式挂设于各部。第二卷盘22构成为在推出机构3工作时卷取载带27。

带驱动部15构成为在从第一卷盘21至第二卷盘22的载带27的移动路径的中途,用多个辊夹持载带27,在至少一个辊被旋转驱动时将载带27从移动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送出。光电传感器17构成为在使载带27从移动方上游侧向下游侧被送出时检测粘着体25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载带27由透明的膜构成,粘着体25由不透明的材料构成,处于相邻的位置的两个粘着体25相互之间隔开间隙地被粘贴于载带27。因此,在粘着体25和粘着体25间的间隙通过光电传感器17的前方时,基于对载带27和粘着体25分别照射光(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红外线)时的光的透过率的差异,能检测粘着体25的通过开始(即间隙的通过完成)和粘着体25的通过完成(即间隙的通过开始)。

头部构件19由金属板构成。如图4的A和图4的B所示,头部构件19的上表面侧成为用于向头部构件19的突出方向顶端侧引导载带27的引导面19A。载带27沿引导面19A到达头部构件19的突出方向顶端,然后向以头部构件19的突出方向顶端为顶点折回的方向移动。此时,如图4的B所示,载带27通过沿引导面19A向头部构件19的突出方向顶端移动的部分将粘着体25向头部构件19的突出方向顶端侧送出,在向上述折回的方向移动时从粘着体25剥离。由此,粘着体25从头部构件19的突出方向顶端被推出。

此外,当从图1中所示的箭头IVA方向观察时,如图4的A所示,头部构件19成为在头部构件19的突出方向顶端处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具有第一凸部31和第二凸部32的形状。在处于第一凸部31与第二凸部32之间的范围中,载带27以头部构件19的突出方向顶端为顶点折回的方式移动。因此,如果在头部构件19设有第一凸部31和第二凸部32,则在头部构件19的突出方向顶端处,能抑制载带27向宽度方向的偏移。

支承部5构成为能支承被粘着物91。支承部5构成为能向与图2中所示的y轴方向平行的方向往复移动。输送机构7具备:支柱40、第一轨道41以及第二轨道42等。第二轨道42构成为能沿第一轨道41向与图1中所示的x轴方向平行的方向往复移动。推出机构3构成为能沿第二轨道42向与图1和图2中所示的z轴方向平行的方向往复移动。即输送机构7能使推出机构3向沿zx平面的方向移动。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输送机构7由正交型机器人构成,所述正交型机器人能通过使推出机构3向x轴方向和z轴方向移动来改变推出机构3与支承部5的相对位置。

加压机构9具备:轨道部51以及加压体53。加压体53构成为能沿轨道部51向与图1和图2中所示的z轴方向平行的方向往复移动。在加压体53下降了时,能在加压体53的下端部对粘着体25进行加压。

如图5的A和图5的B所示,粘着体25构成为面状。粘着体25的第一面251和第二面252中的第一面251被设为能粘贴于被粘着物91的粘着面。粘着体25成为层叠有由具有粘着性的弹性体材料构成的粘着层61和抑制粘着层61的粘着性的粘着抑制层62的构造。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使用以丙烯酸树脂为基料,配合有热传导性填料和增塑剂的热传导性弹性体作为构成粘着层61的弹性体材料。更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粘着层61由热传导性弹性体构成,该热传导性弹性体构成以将包含丙烯酸酯的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为基料,配合有在该基料中进行了高级脂肪酸处理的氢氧化镁作为热传导性填料,还配合有其他热传导性填料和增塑剂等。

这些原料成分的配合比可以任意调整,但作为一个例子,例如也可以相对于聚合物100重量份配合氢氧化镁100~160重量份,配合其他热传导性填料250~330重量份。例如也可以使用氢氧化铝、碳化硅、氮化硼以及石墨或碳纳米管等炭素材料等作为其他热传导性填料。例如可以相对于聚合物100重量份配合6重量份以上的偏苯三酸酯作为增塑剂。粘着层61可以构成为用ASKER橡胶硬度计C型(高分子计器株式会社制)测定的硬度成为10以下。此外,粘着层61还可以构成为具有2W/m·K以上的热传导率。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粘着层61的厚度构成为厚度0.1mm-6.0mm左右。此外,粘着抑制层62由厚度5μm的聚酯膜构成。但是,这些粘着层61和粘着抑制层62的厚度不过是代表性的例子,不限定于例示的具体的尺寸。构成粘着抑制层62的聚酯膜具有在接触对象物接触了粘着体25的第二面252时,能变形为与粘着层61一并与接触对象物紧密接触的形状的程度的柔软性。

在粘着体25的第二面252中,构成为粘着层61比粘着抑制层62向外周侧伸出。由此,在粘着体25的第二面252设有具有粘着性的粘着区域71和粘着性受到抑制的粘着抑制区域72。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粘着体25形成为27mm见方。粘着区域71形成为长度27mm×宽度0.15mm,设于粘着体25的四边中的沿与载带27的长尺寸方向正交的两边的位置。构成为通过设置这样的粘着区域71,在粘着体25的第二面252产生比第一面251微弱的粘着性。

如上所述,如图6的A所示,在载带27粘贴有多个粘着体25,该多个粘着体25为排列为一列的状态,该载带27被卷绕于第一卷盘21。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粘着体25以3mm间隔粘贴于载带27。载带27由全长62m×宽度27mm×厚度0.05mm的聚酯膜构成。在载带27的两端各设有1m的未粘贴有粘着体25的区域。因此,粘贴有粘着体25的区域全长为60m。第一卷盘的外径为435mm。

当载带27被卷绕于第一卷盘21时,如图6的A和图6的B所示,各粘着体25成为被夹持在处于内周侧的载带27与处于外周侧的载带27之间的状态。此时,当在粘着体25的第二面252设有上述这样的粘着区域71时,粘着体25的第二面252以微小的粘着力粘着于处于内周侧的载带27。因此,能抑制在卷绕于第一卷盘21的载带27产生的松弛。

并且,在第二面252设有上述这样的粘着抑制区域72,因此与未设有粘着抑制区域72的第一面251的粘着力相比,第二面252的粘着力变得极弱。因此,在从第一卷盘21放出载带27时,能抑制由于第二面252的粘着力而妨碍载带27的放出。此外,在从第一卷盘21放出载带27时,能抑制在粘着体25粘着于内周侧的载带27的状态下,外周侧的载带27从该粘着体25剥离。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控制部10由PLC构成。PLC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 le Logic Controller)的简称。控制部10控制上述的推出机构3、支承部5、输送机构7以及加压机构9的动作。在将粘着体25粘贴于被支承部5支承的被粘着物91时,控制部10使输送机构7工作,使推出机构3从图7的A所示的第一位置向图7的B所示的第二位置移动。然后,使推出机构3从图7的B所示的第二位置向图7的C所示的第三位置移动,由此,使头部构件19的突出方向顶端沿设定于被粘着物91上的目标范围移动。在该从第二位置向第三位置移动时,控制部10使推出机构3工作。由此,从头部构件19的突出方向顶端将粘着体25推出,该粘着体25被粘贴于目标范围。

控制部10以使推出机构3和输送机构7各自的工作速度变为如图8的A所示的速度的方式进行控制。由此,在从粘着体25相对于目标范围的粘贴开始的时间点t0至第一时间点t1的期间,粘着体25的推出速度小于头部构件19的移动速度。此外,在从第一时间点t1至第二时间点t2的期间,粘着体25的推出速度大于头部构件19的移动速度。而且,在从第二时间点t2至粘着体25相对于目标范围的粘贴完成的时间点t3的期间,粘着体25的推出速度小于头部构件19的移动速度。

如图8的B所示,通过这样的控制,粘贴于目标范围的粘着体25在从粘贴开始时间点t0至第一时间点t1的期间粘贴的范围P1中,以稍微被拉伸的状态被粘贴于目标范围,成为在粘着体25的内部产生拉伸应力的状态。此外,在从第一时间点t1至第二时间点t2的期间被粘贴的范围P2中,粘着体25以稍微被按压的状态粘贴于目标范围,成为在粘着体25的内部产生压缩应力的状态。而且,在从第二时间点t2至粘着体25相对于目标范围的粘贴完成的时间点t3的期间粘贴的范围P3中,粘着体25以稍微被拉伸的状态粘贴于目标范围,成为在粘着体25的内部产生拉伸应力的状态。

因此,对于图8的B中所示的范围P1和范围P3,以存在拉力的状态进行粘着,因此与无拉力的状态的情况相比,能抑制在粘着体25产生松弛而使粘着体25从被粘着物91剥离。另一方面,对于范围P2,在粘着体25的内部产生压缩应力。因此,与遍及粘着体25的内部整体地产生了拉伸应力的情况不同,能抑制粘着体25的端部的卷起。

在遍及粘着体25的内部整体产生拉伸应力的情况下,在与被粘着物91的界面附近,粘着体25粘着于被粘着物91,由此对粘着体25进行约束,另一方面,在与被粘着物91相反侧,粘着体25未被约束。因此,在粘着体25产生在表面和背面相反方向作用的剪切应力,粘着体25的端部变得容易卷起。对此,在上述范围P2中,如果在粘着体25的内部产生压缩应力,则即使在该处于两侧的部分产生拉伸应力,也能抑制粘着体25整体在两端间拉伸。因此,即使在粘着体25的粘着后经过了时间的情况下,也能抑制粘着体25的端部的卷起。

粘着体25被粘贴于目标范围之后,控制部10使支承部5从图9的A所示的被粘着位置向图9的B所示的被加压位置移动。接着,控制部10控制加压机构9,使加压体53从图9的B所示的上升位置向图9的C所示的下降位置移动。由此,通过加压体53进行对粘着体25的加压,能使粘着体25紧贴于被粘着物91。

根据以上说明的这样的粘着装置1,即使在粘着体25的粘着后经过了时间的情况下,也能抑制粘着体25的端部的卷起。

以上,对于粘着装置1,举出示例性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的实施方式不过是作为本公开的一个方案而被举例示出。即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上述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以各种方案来实施。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通过输送机构7使推出机构3向沿zx平面的方向移动,但也可以固定推出机构3侧,以使推出机构3和支承部5向相同的相对位置位移的方式使支承部5侧移动。此外,也可以使推出机构3侧与支承部5侧双方移动,例如可以构成为使推出机构3侧能与x轴方向平行地往复移动,使支承部5侧能与z轴方向平行地往复移动。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粘着区域71的宽度被设为0.15mm,但粘着区域71的宽度也可以设为比0.15mm窄或比0.15mm宽。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粘着体25的四边中,在沿与载带27的长尺寸方向正交的两边的位置设有粘着区域71,但设置粘着区域71的位置、粘着区域71的形状不限定于上述的例子。例如也可以使粘着区域71设于沿粘着体25的全部四边的位置(即粘着抑制层62的周围全部)。此外,也可以是在粘着体25的四边中,在沿一边的位置设置粘着区域71,还可以在沿与上述的例子不同的两边的位置设置粘着区域71,也可以在沿三边的位置设置粘着区域71。或者,也可以通过在粘着抑制层62开孔,使与该孔对应的部位成为粘着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多个构成要素实现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一个构成要素具有的多个功能,或通过多个构成要素实现一个构成要素具有的一个功能。此外,可以通过一个构成要素实现多个构成要素具有的多个功能,或通过一个构成要素实现通过多个构成要素实现的一个功能。此外,也可以省略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的一部分。

1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具有包含聚硅氮烷的涂层的药物包装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