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工具

文档序号:1969262 发布日期:2021-12-17 浏览:1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电动工具 (Electric tool ) 是由 陶士春 刘来 于 2020-06-1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一种电动工具,包括:机身;动力组件,设置于所述机身内;输出件,由所述动力组件驱动以输出动力;夹持装置,连接至所述输出件,用于夹持工作附件;电池包,与所述机身连接并对所述动力组件供电;底板组件,与所述机身连接,所述底板组件包括与工件接触的底板;所述电池包包括第一支撑单元,所述底板包括第二支撑单元,所述第一支撑单元和所述第二支撑单元位于同一支撑平面内;所述第一支撑单元和所述第二支撑单元共同支撑所述工具使其站立,所述工具站立时,所述工作附件朝向所述支撑平面。(A power tool, comprising: a body; the power assembly is arranged in the machine body; an output member driven by the power assembly to output power; a clamping device connected to the output member for clamping a work attachment; the battery pack is connected with the machine body and supplies power to the power assembly; the bottom plate assembly is connected with the machine body and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which is contacted with a workpiece; the battery pack comprises a first supporting unit, the bottom plate comprises a second supporting unit, and the first supporting unit and the second supporting unit are positioned in the same supporting plane; the first supporting unit and the second supporting unit support the tool together to enable the tool to stand, and when the tool stands, the working accessory faces the supporting plane.)

电动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曲线锯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有着较为广泛的运用,曲线锯主要用于切割金属和木材,其中曲线锯常配备有工作附件,锯片作为曲线锯的工作锯片,在工作时,锯片被安装于输出头上,且伸出底板朝向工件安装,由此将底板抵接于工件表面并通过锯片的往复运动实现切割。曲线锯的锯齿被磨尖,具有切割锋利等特点,

因此在不使用时通常应将锯片从主机上拆下,避免因锯片外露而对用户造成安全隐患。

但在使用的短暂间隙,频繁拆卸锯片费时费力,同时由于锯片外露于底板设置,无法将曲线锯通过底板站立于工作台上,因此在使用的间隙用户通常会将曲线锯横卧于工作台上,此时的锯片仍然具有误伤用户的风险。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带附件站立的电动工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工具,包括:

机身;

动力组件,设置于所述机身内;

输出件,由所述动力组件驱动以输出动力;

夹持装置,连接至所述输出件,用于夹持工作附件;

电池包,与所述机身连接并对所述动力组件供电;

底板组件,与所述机身连接,所述底板组件包括与工件接触的底板;

所述电池包包括第一支撑单元,所述底板包括第二支撑单元,所述第一支撑单元和所述第二支撑单元位于同一支撑平面内;所述第一支撑单元和所述第二支撑单元共同支撑所述工具使其站立,所述工具站立时,所述工作附件朝向所述支撑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单元被设置为线支撑单元或面支撑单元;所述第二支撑单元被设置为线支撑单元或面支撑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包上的局部外壳构成为所述第一支撑单元,所述底板上背离所述输出件后侧边构成所述第二支撑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单元与所述第二支撑单元间隔设置,所述工具站立时,所述工具的重心向所述支撑平面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单元与所述第二支撑单元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工具站立时,所述底板表面与所述支撑平面的夹角为α,则35°≤α≤60°。

进一步地,所述机身包括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所述第一机身与所述底板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机身的后端与所述电池包连接,所述第一机身与所述第二机身互成角度设置;

所述动力组件通过轴承架支撑于所述机身内,所述轴承架包括支承部和加强部,其中所述支承部位于机身内,所述加强部伸出所述机身后与所述底板组件连接,所述加强部包括向远离所述第一机身方向延伸的平衡加强部。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包括连接部,所述平衡加强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加强部还包括辅助加强部,所述辅助加强部包括设于所述平衡加强部两侧的辐板。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架还包括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与机身内壳配合固定;

所述加固组件包括连接筋和连接柱,所述连接筋设于所述支承部与机身内壳配合的表面,所述连接柱设于所述加强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加固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支承部上的连接凸台,所述连接凸台内设有螺钉连接孔。

进一步地,所述工具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机身上的第一握持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机身上的第二握持部;所述第一握持部还包括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一弹性部覆盖所述第一机身外壳的面积比大于等于50%。

本发明的电动工具,通过设置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可将电动工具站立于支撑面,使得工具可以在使用间隙可以站立,避免直接将工具横卧于操作台面上,而带来安全隐患,也避免了在使用间隙中为确保安全反复地拆装工作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曲线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曲线锯去除工作附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曲线锯打开左机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曲线锯打开右机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轴承架与底板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曲线锯站立时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曲线锯的指挡部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的曲线锯的俯视图;

图9-10是本发明的照明单元的主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电机后轴承座与开关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开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调速旋钮与第一机身的关系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调速旋钮的分布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曲线锯;101-第一轴线;102-第一机身轴线;103-第二机身轴线;

110-机身;111-第一机身;1111-第一弹性部;112-第二机身; 1121-第二弹性部;1122-右极限外缘;1123-左极限外缘;

120-输出件;

130-夹持装置;

140-动力组件;141-电机;142-偏心齿轮组件;143-电机前轴承;144-电机后轴承;145-后轴承座;1451-开口;

150-轴承架;151-支承部;152-平衡加强部;153-辅助加强部;154-连接柱;155-连接筋;156-连接凸台;

160-上指挡部;

170-下指挡部;

200-电池包;210-第一支撑单元;

300-底板组件;

310-底板;311-第一边;312-第二边;

320-转动连接部;321-连接孔;

331-方螺母;332-夹紧压板;333-螺钉;

340-第二支撑单元;

400-工作附件;

500-开关组件;

510-推动键;520-拉杆;521-细颈部;522-连接部;523-触发部;5231-连接孔;

530-开关;531-拨钮;

600-调速组件;610-调速旋钮;611-旋转轴线;612-旋钮中心;

700-支撑平面;

800-照明单元;

900-安装区域;910-第一安装区域;920-第二安装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具体介绍。

如图1-2所示,为本发明的电动工具,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具体为一种曲线锯100。其中本发明的曲线锯用于切割金属、木材等,其可以根据具体安装的附件的不同以切割不同材质的工件。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动工具具体为一种曲线锯。

如图2所示,曲线锯100包括机身110、动力组件140、输出件120、夹持装置130、电池包200和底板组件300,底板组件300包括与工件接触的底板310。

其中参见附图2,机身11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机身111和第二机身112,第一机身111与第二机身112互成角度设置。第一机身111具有第一机身轴线102,第二机身112具有第二机身轴线103,第一机身轴线102垂直于底板310,第二机身轴线103平行于底板310。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机身111沿大致垂直于底板组件300的上下方向延伸,第二机身112沿大致平行于底板组件300的前后方向延伸,其中本发明中的上下方向指平行于第一轴线102的方向,远离底板组件300的一侧为上方,靠近底板组件300的一侧为下方,前后方向指平行于第二机身轴线103的方向,靠近工作附件的一侧为前方,靠近电池包的一侧为后方。

如图5所示,底板组件300设置于机身110外,并与第一机身111连接,底板组件300包括底板310和转动连接部320,其中底板310与工件接触,转动连接部320与第一机身111转动连接,其中转动连接部320与第一机身111构成为以第一轴线101为轴的转动连接,其中第一轴线101平行于底板310所在平面,从而可实现曲线锯100的斜切割。

参见附图5,底板130形成有用于与工件接触的底板平面,转动连接部320用于使底板130与机身110构成连接,转动连接部320具有自底板130朝向机身110的凸起,转动连接部320大致为拱形,转动连接部320基本沿平行于第一轴线101的方向延伸;转动连接部320通过连接组件与机身110连接。

参见图3-图4,动力组件140包括电机141以及传动组件,电机141经传动组件连接至输出件120,其中本实施方式中传动组件包括偏心齿轮组件142;本发明的输出件120为往复杆,往复杆沿平行于第一机身111的轴线方向延伸,往复杆由电机141驱动往复运动。

具体地,如图4所示,电机141设置于第二机身112中,电机输出端的电机齿轮与偏心齿轮啮合,电机141旋转带动偏心齿轮旋转,从而带动换向杆的上下往复运动。

其中夹持装置130与往复杆连接,夹持装置130用于夹持工作附件400,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工作附件400为锯刀;锯刀设置在机身110外,锯刀的一侧形成有锯齿,通过锯刀的往复运动以切割工件。夹持装置130设于往复杆的端部,工作附件400的部分插入并固定至夹持装置130。具体地,夹持装置130内形成有腔室,当操作附件400安装至夹持装置130时,操作附件400的一部分被容纳固定在腔室内。

如图4所示,其中电机141经电机前轴承143和电机后轴承144支承于第二机身112中,第二机身112的壳体内壁设置有后轴承座,电机后轴承144被支承于后轴承座145中,同时设置有轴承架150,参见附图5,轴承架150为一个类L型支架,其中包括支承部151和加强部152,其中支承部151设置于第一机身111内并沿第一机身111的轴线延伸,加强部152部分位于机身外并与底板组件300连接。

具体的,参见附图4,支承部151上设有电机轴承单元和偏心齿轮支承单元,电机轴承单元内设有电机前轴承143,偏心齿轮支承单元内设有偏心齿轮轴承,支承部151主要起支承作用;加强部沿平行于底板310方向延伸,同时加强部包括向远离第一机身111的方向延伸的平衡加强部152。

通过设置沿平行于底板310延伸的平衡加强部152,可提高轴承架150与底座组件300的连接强度,同时也提高了该机身整体的强度;另一方面,通过将平衡加强部152沿远离第一机身111的方向延伸,可提高整机的平衡性,避免因第一机身111的较重自重而引起的机身不平衡,从而避免用户使用时需对第二机身112施加较大的作用力以平衡整机,提升了用户的操作体验。

如图5所示,平衡加强部152伸出机第一机身111设置,且平衡加强部152伸出机身后与底板组件300的转动连接部320连接,由于转动连接部320具有一个突出的外圆周面,因此平衡加强部152的底部设置有与外圆周面配合的凹陷的内圆周面,外圆周面与内圆周面同轴设置,转动连接部320通过连接组件与平衡加强部152连接。

具体地,参见附图5,转动连接部320包括靠近底板310的内部区域以及远离底板310的外部区域,其中转动连接部320的顶部中心设有连接孔321,连接组件包括方螺母331、夹紧压板332和螺钉333,其中夹紧压板332与连接孔321对应地设置于内部区域中,方螺母331与连接孔321对应地设置于外部区域中,螺钉333依次穿过夹紧压板332、连接孔321后与方螺母331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孔321为设于转动连接部320其外周面上的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弧形连接孔,通过连接组件可调节轴承架150与转动连接部320的固定位置,由此允许底板组件300的转动连接部320与第一机身111构成为以第一轴线101为轴的转动连接,从而可实现曲线锯100的斜切割。

当然,加强部还包括辅助加强部153,其中辅助加强部153包括设于平衡加强部两侧的辐板,辅助加强部153用于提高轴承架150和整机的支撑强度。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轴承架还包括加固组件,其中加固组件与机身内壳配合加强固定;加固组件包括连接筋155和连接柱154,连接筋155设于支承部151与机身内壳配合的表面,连接柱154设于加强部上,具体为设置于辅助加强部153的辐板外侧。其中连接筋155可与第一机身内壁的凹槽配合,以加强轴承架的支承部与机身的连接稳定性;同样地,连接柱154可与第一机身内壁的孔配合用于增强轴承架的加强部与机身的连接稳定性。

当然,为了进一步提高轴承架与机身的连接强度,所述加固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支承部上的连接凸台156,连接凸台156内设有螺钉连接孔。与之对应的,在机身内壁处也设有螺钉孔,采用螺钉可将连接凸台156与机身固定,由此进一步提高了轴承架与机身的连接强度,使得连接更可靠稳定。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的轴承架150为一体式结构,其可以为铝轴承架,当然也可以设置为其他金属轴承架,在此不作限制。

电池包200与第二机身112的后端连接并对动力组件供电,具体地,电池包200与第二机身112的展脚处连接,在第二机身112的展脚处还设置有控制组件,控制组件主要包括控制电路板。

其中参见附图6,电池包200包括第一支撑单元210,底板组件300包括第二支撑单元340,其中第一支撑单元210和第二支撑单元340位于同一支撑平面700内;第一支撑单元210和第二支撑单元340共同支撑曲线锯100使其站立,使得工具站立时,工作附件400朝向支撑平面700。

通过在工具上设置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使得工具在使用的间隙可站立于工作台面,避免因工具无法站立,而将工具横卧于台面时导致的工作附件外漏,或者因工具的滑动或者掉落而带来的安全隐患。

其中第一支撑单元210被设置为线支撑单元或面支撑单元,第二支撑单元340也可被设置为线支撑单元或面支撑单元。本实施方式中电池包200上的局部外壳构成为第一支撑单元210,其中电池包200外壳与工作台面接触部分可以是的面接触或者线接触,例如可以是电池包200的整个底面作为第一支撑单元210,其中底面指电池包上与插接端相背的一面;本实施方式中底板310上背离输出件的后侧边构成所述第二支撑单元340,其中后侧边指位于底板310后方的一侧边。

通过将底板310的后侧板和电池包200的部分外壳共同支撑工具,一方面使得工具可以在使用间隙可以站立,避免直接将工具横卧于操作台面上,而带来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在确保工具站立的基础上,使得工作附件朝向支撑平面700,也避免了在使用间隙中为确保安全反复地拆装工作附件。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支撑单元210与第二支撑单元340间隔设置,且当工具站立时,工具的重心向支撑平面700的投影位于第一支撑单元210与第二支撑单元340之间。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工具的站立更稳定,避免因站立不稳而产生的工具倾倒。其中,当工具站立时,底板310的表面与支撑平面700的夹角为α,则35°≤α≤60°,进一步优选为45°≤α≤50°。

上述角度设置,在确保工具站立的基础上,进一步确保了站立时工具上的工作附件会尽可能的接近操作台面,由此进一步提高了工具站立时的安全性,避免了工具站立时工作附件误伤操作者。

本实施方式中的曲线锯100包括两个握持部,其中包括位于第一机身111上的第一握持部,以及位于第二机身112上的第二握持部。当用户操作曲线锯100时,既可以握持于第一握持部,也可以握持于第二握持部,或者可以双手分别握持于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机身111的前端构成第一握持部,用户可将手掌握持于第一机身111的前端,拇指环绕至第一机身111的顶部后侧,第二机身112的外周壁构成为第二握持部。

其中如图2所示,在第一握持部还包括第一弹性部1111,同样地在第二握持部也包括第二弹性部1121,其中第二弹性部1121几乎完全覆盖第二机身112的外周壁。

第一弹性部1111至少覆盖第一机身111的前壁,其中第一弹性部1111覆盖于第一机身111外壳的面积比例大于等于50%,及第一机身111外壳上超过50%的区域覆盖有第一弹性部。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部1111覆盖第一机身111的前壁,并从前壁延伸至侧壁和顶壁,覆盖部分侧壁和顶壁。通过设置有第一弹性部1111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手感,减缓在切割过程中因震动而引起的操作疲劳。

参见附图7,本发明的第一机身111包括位于其后侧壁上的上指挡部160和下指挡部170,其中上指挡部160被设置为位于第二机身112的上方;下指挡部170被设置为位于第二机身112的下方;其中上指挡部160和下指挡部170之间的前后距离的差值△L,则-15mm≤△L≤30mm,其中△L小于0指下指挡部170位于上指挡部160的后方,△L大于0指上指挡部160位于下指挡部170的前方。同时若第二机身112的外径为D,则35mm≤D≤65mm 。本实施方式中包括两种握持位置的设置,其中第一种握持位置为上指挡部160位于下指挡部170的前方,此时将上指挡部160与下指挡部170的前后距离差△L为3mm<△L≤15mm。

现有技术中为了使得整机结构紧凑,通常在握持机身的部位无法允许三指环绕握持,通常是用户的拇指和食指环绕于握持部,其余手指贴于机身侧壁,因此抓握机器时,只能依靠拇指和食指之间虎口的夹持力握持,此类握持费力且不可靠,用户长时间操作极容易不舒适。

本发明实施方式通过设置上指挡部160与下指挡部170的前后距离关系在上述范围内,可实现用户的至少三指握持,即至少允许三指环绕于第二机身的下方,此时第二机身112下方的手指贴近于下指挡部170,用户手部虎口贴近于上指挡部160,此种握持方式可靠且舒适度较高,便于用户轻松拿放机器。

当然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也可设置下指挡部170与上指挡部160的前后距离差△L为-10mm≤△L ≤3mm。

将上指挡部160和下指挡部170的前后距离设置在上述范围内,可实现用户的至少四指握持,即至少允许四指环绕握持于第二机身的下方,此种握持方式也具有利于提高用户的握持舒适度和握持可靠性。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通过将上述第二机身112设置在上述尺寸范围内,有利于用户单手握持,且提高了用户手部握持面积占第二机身外周面的比例,提高了握持的可靠性;同时配合前后指挡的相对位置设置,使得用户的握持更加舒适,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且允许用户三指甚至四指握持,由此以提升用户的握持舒适度,也提高了用户对机器的操控性。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底板310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一边311以及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二边312,其中第一边垂直于第二边312,第一边311相交于第二边312较短,其中参见附图8,第二机身112向底板130的投影包括左极限外缘1123和右极限外缘1122,其中左极限外缘1123和右极限外缘1122均位于一对第一边311之间;其中左极限外缘1123与与其相邻的第一边311间隔设置,且右极限外缘1122与与其相邻的另一第一边311’间隔设置。

左极限外缘1123与与其相邻的第一边311的左右方向的间距H1大于等于5mm,且小于等于15mm;同样地右极限外缘与与其相邻的另一第一边的左右方向的间距H2大于等于5mm,且小于等于15mm。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的左极限外缘指第二机身112外壳的最左端边缘,即距离左侧第一边311最近的轮廓线或者点;右极限外缘指第二机身112外壳的最右端边缘,即距离右侧的第一边311最近的轮廓线或者点。

参见附图8,图中上方为右极限外缘1122,下方边缘为左极限外缘1123,其中通过将第二机身的左右极限外缘设置于底板的一对第一边内,使得第二机身112在竖直使用过程中与底板的第一边边缘存在间隙,从而有利于工具在狭小空间操作,例如当底板第一边311紧贴墙壁或者物体外壁操作时,第二机身112的外壁与墙壁或物体外壁之间存在间隙,因此有允许用户手握持的空间。

参见附图8-图10,其中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曲线锯100还包括设于输出端的照明单元800;照明单元800通过导线与控制机构连接。其中照明单元800环绕或者部分环绕输出件120设置,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的照明单元800为圆环形照明单元,照明单元800与输出件偏心设置。当然其也可以为不封闭的环形,或者是马蹄形照明单元,在此不作限制。

其中参见附图10,圆环形照明单元800的中心轴线与输出件120的中心轴线的距离a大于0且小于等于5mm。

具体地,参见附图8和图10,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夹持装置130大致为圆柱形,其中的照明单元800的外径大于夹持装置130的外径,且照明单元800的外径d1与夹持装置130的外径d2之比大于1且小于3,即1<d1/d2<3。

将照明单元800与夹持装置130偏心设置,有利于照明单元800更加清晰的照射于工作附件的切割位置,从而避免了工作附件切割位置位于照明单元800的盲区,使得照射更加清晰。同时将照明单元800的外径与夹持装置130的外径限定在如上范围内,避免了照射单元800因尺寸过小而导致的照射范围过小,又避免了照射单元800因尺寸过大而导致的光线强度不够,因此上述设置既确保了照明单元800能够照射覆盖工作附件周边一定范围,也确保了其能够对工作附件进行清晰照射。

本发明的曲线锯100还包括开关组件,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的开关组件500包括推动键510、拉杆520和开关530,其中开关530设置于第二机身112中,推动键510与拉杆520连接,推动键510设置于第二机身112外,拉杆520设置于第二机身112内并沿第二机身112的轴线方向延伸,通过拨动推动键510可带动拉杆520沿第二机身112的轴线方向移动。

如图11-图11所示,推动键510设于拉杆520上,拉杆520包括触发部523、细颈部521和连接部522,其中触发部523用于触发开关530,连接部522连接细颈部521和推动键510。

具体地,如图11所示,第二机身112内的后轴承座145内设置有贯穿的开口1451,细颈部521穿过开口1451并在开口1451中滑动移动。触发部523上设置有连接孔5231,连接孔5231与开关530的触发单元连接,其中开关530的触发单元具体为一种拨钮531,连接孔5231套设于拨钮531上,通过推动键510带动拉杆520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拨钮531打开或者关闭。其中开关530通过导线与控制组件电连接,开关530可通过控制组件控制电机141的启停。

其中在连接部522上还设有引导推杆520与第二机身112的内壁滑动连接的导向件,具体地,导向件包括设于所述连接部522上的滑槽,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机身112内壁的导向筋。当然,也可在连接部522上设置有导向筋,在第二机身112内壁挖设有导向凹槽,对此不作限制。

通常根据握持习惯,用户握持时手指通常靠机身前端,因此将推动键设置于前端更有利于用户操作,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包括细颈部的开关拉杆,使得细颈部穿过电机后轴承座145设置,在此基础上,既实现了推动键510在第二机身上靠前设置,同时又满足了拉杆520与位于第二机身后侧的开关530的电连接;另外,也无需在第二机身内预留用于布置拉杆的额外空间,缩小了第二机身的尺寸,尤其是第二机身的外部径向尺寸。

参见附图13,本发明的曲线锯100还包括调速组件600,其中调速组件600包括调速旋钮610、调速电路板和调速导线,其中调速组件600通过导线与电池包200电连接,调速电路板通过导线与控制机构的电路板连接,用于实现对电机141的调速控制。调速旋钮610设置于所述第一机身111的顶部,且调速旋钮610具有可围绕其旋转的旋转轴线611,其中旋转轴线611与底板310垂直设置,或者旋转轴线611与底板310平行设置。其中将调速旋钮610设置于第一机身111的顶部,使得用户在握持的同时可便捷地进行调速操作。

其中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调速旋钮610的旋转轴线611与底板垂直设置,且旋转轴线611与第一机身轴线102的距离L大于等于10mm且小于等于25mm。

具体地,参见附图14,调速旋钮610设置于第一机身111后侧的安装区域900,具体地,指调速旋钮610的旋钮中心612位于安装区域900中。其中安装区域900包括第一安装区域910和第二安装区域920,其中第一安装区域910指第二机身轴线103围绕第一机身轴线102顺时针大致旋转90°所扫过的区域,第二安装区域920指第二机身轴线103围绕第一机身轴线102逆时针大致旋转90°所扫过的区域。通过将调速旋钮610按照上述方式设置,更有利于用户的调速操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22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新型金属带锯床及其控制系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