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工具

文档序号:862516 发布日期:2021-03-16 浏览:2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动力工具 (Power tool ) 是由 仲野领祐 横山仁一 于 2019-04-1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防尘性高的动力工具。该动力工具具有:外壳(2);马达(3),其支撑于外壳(2)内;推杆(7),其支撑于外壳(2)内且受到马达(3)的驱动力而驱动;环状部件(923)及O型圈(924),其包围推杆(7)的外周面且将推杆(7)的外周面密封;以及保持部,其支撑于外壳(2),将环状部件(923)及O型圈(924)包围并以使环状部件(923)及O型圈(924)与推杆(7)的外周面接触的方式支撑,并且容纳润滑油,随着推杆(7)的驱动,O型圈(924)按压保持部的至少一部分,从而向O型圈(924)与推杆(7)的外周面之间供给润滑油。(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ower tool with high dust resistance. The power tool has: a housing (2); a motor (3) supported within the housing (2); a push rod (7) which is supported in the housing (2) and is driven by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motor (3); an annular member (923) and an O-ring (924) that surround the outer peripheral surface of the plunger (7) and seal the outer peripheral surface of the plunger (7); and a holding portion that is supported by the housing (2), surrounds the annular member (923) and the O-ring (924), supports the annular member (923) and the O-ring (924) so as to be in contact with the outer peripheral surface of the push rod (7), contains lubricating oil, and, when the push rod (7) is driven, the O-ring (924) presses at least a part of the holding portion, thereby supplying the lubricating oil between the O-ring (924) and the outer peripheral surface of the push rod (7).)

动力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工具。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切割木材、钢材、金属管等(被切割材料)的动力工具,广泛使用前端工具采用锯刀的往复移动工具。作为这样的前端工具采用锯刀的往复移动工具,已知一种刀锯,其具备:马达;运动转换单元,其将马达的旋转力转换为往复移动;以及推杆,其能够往复移动地支撑于外壳,并且,一端部从形成于外壳的开口部伸出且可以在前端安装锯刀(参照专利文献1)。

在现有的刀锯中,通常在外壳的开口部周边设有具有防尘功能的密封部,以使在切割作业中产生的粉尘(切粉)不会侵入到外壳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143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现有的刀锯的密封部中,不能充分地抑制作业时产生的粉尘侵入外壳内,存在产生因粉尘而引起的动作不良、耐久性的降低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尘性高的动力工具。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具有:外壳;驱动源,其在上述外壳内进行旋转驱动;驱动体,其支撑于上述外壳内,且通过上述驱动源的驱动力动作;以及保持部,其配置于上述驱动体的周围,内包至少包括空气或润滑剂的流体,且利用因上述驱动源的驱动而引起的外力将上述流体向外部排出。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利用排出的流体提高防尘性。

另外,优选的是,具有密封上述驱动体的外周面的密封部,上述保持部支撑上述密封部,并且通过上述外力向上述密封部供给上述润滑剂。

根据上述结构,随着驱动部的驱动向密封部供给润滑剂,因此能够抑制密封部的劣化(磨损)。由此,能够适当地抑制作业时产生的粉尘侵入外壳内。

另外,优选的是,上述外力经由上述密封部传递到上述保持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缩短从保持部到密封部的距离来适当地进行随着驱动部的驱动的向密封部的润滑剂供给。

另外,优选的是,上述驱动部能够相对于上述外壳移动,上述保持部相对于上述外壳的至少一部分被定位,上述密封部与上述驱动部一体移动,由此对上述保持部的至少一部分施力,从而向上述密封部与上述驱动部之间供给上述润滑剂。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产生对密封部的润滑剂的不足的时机随着驱动部的驱动向密封部周边供给润滑剂,因此能够在适当的时期将适当的量的润滑剂供给至密封部,能够抑制进一步的密封部的劣化(磨损)。由此,能够适当地抑制作业时产生的粉尘侵入外壳内。

另外,优选的是,上述保持部是弹性体,且形成有填充有上述润滑剂的润滑剂容纳部及向预定方向凹陷并容纳上述密封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容纳部,上述保持部的至少一部分被上述密封部按压而弹性变形,从而上述润滑剂容纳部和上述容纳部连通。

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向密封部供给润滑剂。

另外,优选的是,在上述保持部设有朝向驱动部突出的弯曲面。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来自密封部的按压使保持部适当地变形。

另外,优选的是,上述密封部具有O型圈。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由于O型圈的劣化等而O型圈与驱动部一体移动的情况下,随着驱动部的驱动,O型圈按压保持部的一部分,从而向密封部与驱动部之间供给润滑剂,因此能够抑制进一步的O型圈的劣化(磨损)。由此,能够适当地抑制作业时产生的粉尘侵入外壳内。

另外,优选构成为,在上述外壳设有供驱动体的一部分插通且与外部连通的开口部,上述保持部通过上述外力朝向开口部排出上述流体。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粉尘从与外部连通的开口部侵入内部。

另外,优选的是,在上述保持部设有单向阀部,该单向阀部容许上述流体从上述外壳内部向上述外壳外部流动,且抑制上述流体从上述外壳外部向上述外壳内部流动。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适当地抑制粉尘等从外壳的外部侵入内部。

另外,优选的是,上述驱动体是沿预定方向延伸的驱动轴,上述单向阀部具有朝向上述驱动轴的轴线伸出且相对于与上述驱动部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倾斜的伸出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适当地抑制沿驱动轴延伸的方向移动而接近的粉尘等的侵入。

另外,优选的是,上述保持部具有划分用于内包上述流体的空间的弹性部件,上述弹性部件根据上述外力而变形并使上述空间的容积减小,从而上述保持部向外部排出上述空间内的上述流体。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适当地进行流体的排出。

另外,优选的是,在上述弹性部件形成有供上述驱动轴插通的贯通孔,上述弹性部件根据上述驱动轴的驱动而变形并使上述空间的容积减小,从而上述流体经由上述贯通孔向上述外壳外部排出。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处于驱动轴周边的粉尘向外部排出。

另外,优选的是,具有支撑上述弹性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的支撑部,在上述支撑部与上述弹性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之间设有容许上述流体向上述空间内的流入的吸气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反复进行流体的排出。

另外,根据方案12记载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轴沿预定方向延伸,在上述弹性部件形成有与上述贯通孔连通的槽,上述润滑剂填充于上述槽。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槽中填充有润滑剂,因此能够长时间进行润滑剂的排出,能够适当地抑制向外壳内部的粉尘侵入。

另外,优选的是,上述驱动部构成为能够相对于上述外壳往复移动,还具有齿轮部和运动转换机构部,上述齿轮部在上述驱动源的驱动力的传递路径上介于上述驱动源与上述驱动部之间,且受到上述驱动源的驱动力而旋转,上述运动转换机构部在上述驱动源的驱动力的传递路径上介于上述齿轮部与上述驱动部之间,且将上述齿轮部的旋转运动转换成上述驱动部的往复移动,上述密封部与上述驱动部一体移动,由此按压上述保持部的至少一部分,从而向上述密封部供给润滑剂。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由于密封部的劣化等而密封部与驱动部一体往复移动的情况下,随着驱动部的往复移动,密封部按压保持部的一部分,由此向密封部与驱动部之间供给润滑剂,因此能够抑制进一步的密封部的劣化(磨损)。由此,能够适当地抑制作业时产生的粉尘侵入外壳内。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动力工具,能够适当地抑制作业时产生的粉尘侵入动力工具主体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刀锯的内部结构的剖视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刀锯的推杆、防尘机构部、主体壳体以及推杆罩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刀锯的推杆的前部、刀片安装部、防尘机构部以及其周边的剖视详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刀锯的第一防尘机构的弹性体的图,(a)是后视图,(b)是右侧视图,(c)是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刀锯的第一防尘机构的弹性体的剖视侧视图,(A)是图4(a)的VA-VA线剖视图,(B)是图4(a)的VB-VB线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刀锯的推杆的前部、刀片安装部、防尘机构部以及其周边的剖视详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刀锯的作业时的内部结构的剖视侧视图,示出了切换部为按压姿势且刀片安装部位于前方位置的状态。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刀锯的作业时的内部结构的剖视侧视图,示出了切换部是按压姿势且刀片安装部位于后方位置的状态。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刀锯的作业时的内部结构的剖视侧视图,示出了切换部是解除姿势且刀片安装部位于前方位置的状态。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刀锯的作业时的内部结构的剖视侧视图,示出了切换部是解除姿势且刀片安装部位于后方位置的状态。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切换部是解除姿势的情况下的作业时的刀锯的推杆的前端部分相对于齿轮外壳的主体壳体的举动的图。

图12是对应于图11的(i)点表示推杆的前部、刀片安装部、防尘机构部以及其周边的剖视详细图。

图13是对应于图11的(ii)点表示推杆的前部、刀片安装部、防尘机构部以及其周边的剖视详细图。

图14是对应于图11的(iii)点表示推杆的前部、刀片安装部、防尘机构部以及其周边的剖视详细图。

图15是对应于图11的(iv)点表示推杆的前部、刀片安装部、防尘机构部以及其周边的剖视详细图。

图16是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刀锯的防尘机构部的第二防尘机构的效果进行说明的图,示出了刀片安装部位于前方位置的状态。

图17是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刀锯的防尘机构部的第二防尘机构的效果进行说明的图,示出了刀片安装部从前方位置向后方移动的状态。

图18是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刀锯的防尘机构部的第二防尘机构的效果进行说明的图,示出了刀片安装部位于后方位置的状态。

图19是图18的XVIII部分的放大图。

图20是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刀锯的防尘机构部的第二防尘机构的效果进行说明的图,示出了刀片安装部从后方位置恢复到前方位置的状态。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刀锯的推杆的前部、刀片安装部、防尘机构部以及其周边的剖视详细图。

图22是图21的XXII部分的放大图。

图23是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刀锯的效果进行说明的图,是表示防尘机构部及其周边的剖视详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工具的一例的刀锯1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1所示的“上”定义为上方向,将“下”定义为下方向,将“前”定义为前方向,将“后”定义为后方向。另外,将从后观察刀锯1时的“右”定义为右方向,将“左”定义为左方向。在本说明书中,在提及尺寸、数值等的情况下,不仅包括与该尺寸及数值等完全一致的尺寸及数值,也包括大致一致的尺寸及数值等(例如,处于制造误差的范围内的情况)。对于“相同”、“正交”、“平行”、“一致”、“齐平”、“恒定”、“对称”等,也同样地包括“大致相同”、“大致正交”、“大致平行”、“大致一致”、“大致齐平”,“大致恒定”、“大致对称”等。

刀锯1是用于切割木材、钢材、管等(被切割材料)的电动式的往复移动工具。如图1所示,刀锯1具有:可装卸电池组P的外壳2、马达3、控制基板4、控制器部5、齿轮部6、推杆7、能够安装刀片Q(参照图2)的刀片安装部8、以及防尘机构部9。

外壳2形成刀锯1的外廓,且具有马达外壳21、把手外壳22、齿轮外壳23以及前罩24。

马达外壳21及把手外壳22构成为被穿过外壳2的中央部分且与左右方向正交的分割面(假想面)分割的分割外壳,各自的分割出的右侧部分和左侧部分构成为关于分割面对称。

如图1所示,马达外壳21具有圆筒部211和伸出部212。圆筒部211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容纳马达3和控制基板4。伸出部212形成从圆筒部211的后部的下端向后下方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

如图1所示,把手外壳22形成侧视大致コ字状,位于马达外壳21的后方。把手外壳22具有把持部221、第一连接部222以及第二连接部223。

把持部221是作业时由操作员把持的部分,沿上下方向延伸。在把持部的前部上部设有用于控制马达3的启动及停止的能够手动操作的触发器22A。

第一连接部222从把持部221的上端部向前方伸出。第一连接部222的前端部与马达外壳21的圆筒部211的后部的上端部连接。

第二连接部223形成把手外壳22的下部,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二连接部223的前端部与马达外壳21的伸出部212的后端部连接。

另外,在第二连接部223的下端部设有能够连接电池组P的电池连接部223A。在电池连接部223A设有与电池组P的未图示的端子部连接的电池连接端子部223B。

如图1所示,齿轮外壳23从马达外壳21的圆筒部211向前方延伸。齿轮外壳23容纳齿轮部6、推杆7。在齿轮外壳23的前端部设有切割作业时与被切割材料抵接的基底23D。齿轮外壳23主要具有主体壳体230、推杆罩231、一对滑动金属232A、232B、轴承233,罩234以及切换部235。

如图2所示,主体壳体230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主体壳体230支撑齿轮外壳23内的结构要素。主体壳体230构成为被穿过主体壳体230的上下方向的中央且与上下方向正交的分割面(假想面)分割的分割外壳。另外,如图3所示,主体壳体230具有开口部23A、第一伸出部23B以及第二伸出部23C。

开口部23A具有从主体壳体230的内周面向主体壳体230的内方伸出的壁。该壁遍及主体壳体230的内周面的周向全域设置,且由其伸出端面形成开口23a。通过开口23a,外壳2(齿轮外壳23)和外部连通。在开口部23A(开口23a)插通有推杆7。开口部23A是本发明的“开口部”的一例。

第一伸出部23B位于比开口23a靠后方,从主体壳体230的上部的内周面向主体壳体230的内方伸出。

第二伸出部23C位于比第一伸出部23B靠后方,从主体壳体230的下部的内周面向主体壳体230的内方伸出。

图1及图2所示的推杆罩231是沿前后方向伸出的金属制部件。在推杆罩231的前部形成有设置滑动金属232A的滑动金属配设部231a,在后部形成有设置滑动金属232B的滑动金属配设部231b。滑动金属配设部231a、231b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向上方以矩形状凹陷。另外,推杆罩231具有摆动轴231A和防尘机构容纳部231B(参照图3)。

摆动轴231A设于推杆罩231的前部的下部,且沿左右方向延伸。摆动轴231A的左端部及右端部支撑于主体壳体230。推杆罩231构成为能够以摆动轴231A的轴线为中心,相对于主体壳体230在上下方向上摆动。

如图3所示,防尘机构容纳部231B在推杆罩231的前部形成,且沿前后方向延伸。防尘机构容纳部231B具有筒部231C和底部231D。

筒部231C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中空的筒状。底部231D设为与筒部231C的后端部连接,且朝向筒部231C的内方延伸。在底部231D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贯通孔,在该贯通孔插通有推杆7。在由筒部231C的内周面和底部231D的前表面划分出的空间容纳有防尘机构部9的后部。

另外,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主体壳体230与推杆罩231之间设有弹簧231E。弹簧231E对推杆罩231的后部向下方施力。

滑动金属232A固定于推杆罩231的滑动金属配设部231a,滑动金属232B固定于推杆罩231的滑动金属配设部231b。在滑动金属232A、232B分别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贯通孔232a、232b,在该贯通孔232a、232b插通有推杆7。由此,推杆罩231经由滑动金属232A及232B可沿前后方向往复滑动地支撑推杆7。另外,如图2所示,滑动金属232B具有圆筒部232C。

圆筒部232C形成滑动金属232B的前端部,且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圆筒部232C的外径构成为与轴承233的内圈部的直径大致相同。

图1及图2所示的轴承233设于圆筒部232C。详细来说,轴承233的内圈部固定于圆筒部232C的外表面,且轴承233的外圈部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圆筒部232C旋转。

图1所示的罩234形成齿轮外壳23的下部,且形成为剖视大致梯形状,并且以向下方突出的方式设置。罩234以覆盖齿轮部6的下部的方式配置,并支撑齿轮部6的下部。

切换部235能够以未图示的沿左右方向伸出的轴为中心旋转地设于主体壳体230。切换部235的垂直于左右方向的截面形成为大致半月状。切换部235构成为能够在将推杆罩231及滑动金属232B向上方按压的按压姿势和解除按压的解除姿势之间改变姿势。在本实施方式中,大致半月状的截面大致朝向前方的切换部235的姿势是按压姿势(参照图7、图8),大致半月状的截面大致朝向上方的切换部235的姿势是解除姿势(参照图9、图10)。换句话说,侧视下切换部235形成的半月形状中的弦的部分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状态是按压姿势,侧视下切换部235形成的半月形状中的弦的部分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状态是解除姿势。

图1所示的前罩24从马达外壳21的前端向前方延伸,形成随着朝向前方而缩径的大致圆筒形状,并且覆盖齿轮外壳23的外周面大致全域。前罩24由例如摩擦系数大的树脂等绝缘性及隔热性高的弹性部件构成。

图1所示的马达3是DC无刷马达,具有旋转轴31、小齿轮32、转子33、定子34、风扇35以及弹性体36。马达3是本发明中的“驱动源”的一例。

旋转轴31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以能够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轴线A为中心旋转且能够相对于外壳2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撑于外壳2。轴线A是沿左右方向延伸并穿过旋转轴31的轴心的线。

小齿轮32与旋转轴31一体地设于旋转轴31的前端部,且与旋转轴31一体地同轴旋转。

转子33具有永磁体,且以与旋转轴31同轴一体旋转的方式固定于旋转轴31。

定子34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且具有星形连接的三个定子线圈。定子34在容纳于马达外壳21的圆筒部211内的状态下相对于外壳2固定。

风扇35在小齿轮32的后方能够与旋转轴31一体旋转地固定于旋转轴31。

弹性体36是能够弹性变形的橡胶制的部件,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作用于旋转轴31的推力变得非常大时,旋转轴31及与旋转轴31一体构成的部件向后方移动,从而弹性体36向后方被压缩,因此,能够缓和施加于旋转轴31及齿轮部6的冲击。也就是,能够提高旋转轴31及齿轮部6对冲击的耐久性,能够抑制旋转轴31及齿轮部6的破损及变形。

控制基板4主视下形成大致环形状,设于马达3的后方。在控制基板4上设有用于马达3的旋转轴31的位置检测的霍尔元件及用于控制马达3的六个FET等。

控制器部5具有控制盒51和面板52。

控制盒51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配置于把手外壳22的第二连接部223内。控制盒51容纳控制基板部(控制部),该控制基板部根据用户对触发器22A的操作及从霍尔元件41输出的信号向六个FET选择性地输出驱动信号,控制马达3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速度等。控制基板部例如由微型计算机及驱动信号输出电路等构成。

面板52嵌入马达外壳21的伸出部212的周壁,且与控制盒51电连接。在面板52的伸出方向的端面设有操作员能够视觉确认的显示部,操作员能够一边确认显示于显示部的电池余量显示、切割速度显示等,一边进行作业。

如图1所示,齿轮部6具有中间轴60、传递齿轮部61以及配重部62。

中间轴60形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形状。中间轴60由大径的滚珠轴承和小径的滚针轴承能够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B为中心旋转地支撑于齿轮外壳23。轴线B是与马达3的旋转轴31正交、沿上下方向延伸且穿过中间轴60的轴心的线。

传递齿轮部61具有锥齿轮610、轨道导向件611、销612、滚针轴承613、以及连接件614。锥齿轮610具有平衡块610A。

锥齿轮610俯视形成大致圆形状,且与马达3的小齿轮32啮合。锥齿轮610接受马达3的驱动力而旋转。锥齿轮610通过螺纹件固定于中间轴60,且能够以轴线B为中心与中间轴60一体旋转。锥齿轮610俯视下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此外,锥齿轮610是通过钢材的切出加工而形成并进行了切齿的齿轮。锥齿轮610具有平衡块610A。锥齿轮610是本发明中的“齿轮部”的一例。

平衡块610A构成为在锥齿轮610中关于轴线B位于销612的相反侧。平衡块610A是与锥齿轮610的其它部分一体形成的重物,形成锥齿轮610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平衡块610A设于锥齿轮610,能够与锥齿轮610一体旋转。平衡块610A具有比锥齿轮610中的平衡块610A以外的部分的总质量更大的质量。

轨道导向件611设为能够以轴线B为中心与锥齿轮610一体旋转。在俯视下,轨道导向件611形成以轴线B为中心的大致圆形状,且具有与锥齿轮610相同的外径。另外,轨道导向件611的上端形成为被沿相对于中间轴60斜着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平面切断。换句话说,轨道导向件611的上端形成为相对于与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假想的平面具有倾斜度。

另外,轨道导向件611的上端构成为能够与齿轮外壳23的轴承233抵接。详细来说,在切换部235为解除姿势时,轨道导向件611的上端与轴承233抵接,经由轴承233支撑推杆罩231的后部。在锥齿轮610旋转时,轴承233一边旋转一边沿着轨道导向件611的上端的形状与轨道导向件611的高度相应地在上下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通过该轴承233的上下方向的往复移动,齿轮外壳23的推杆罩231以摆动轴231A的轴心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摆动。另外,设于主体壳体230与推杆罩231之间的弹簧231E对推杆罩231的后部向下方施力,因此,在切换部235为解除姿势的情况下,轴承233和轨道导向件611的上端面适当地抵接,能够使安装于刀片安装部8的刀片Q适当地进行轨道运动。另外,在切换部235为按压姿势时,轨道导向件611的上端与轴承233分离。因此,即使锥齿轮610旋转,轴承233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也保持恒定。另外,在轨道导向件611形成有在关于轴线B偏心的位置将轨道导向件611沿上下方向贯通的贯通孔。

销612形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形状。销612的下部通过压入固定于锥齿轮610的关于轴线B偏心的位置。销612的上部从锥齿轮610的上表面经由轨道导向件611的贯通孔沿轴线B方向突出。

滚针轴承613设于销612的上部。换句话说,滚针轴承613设于销612的突出端。滚针轴承613能够相对于销612旋转。

连接件614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滚针轴承613能够旋转地设于连接件614的内周面。由此,连接件614能够相对于销612旋转。

配重部62配置为在锥齿轮610的下方关于马达3的旋转轴31的轴线A与锥齿轮610上下对置。配重部62具有锥齿轮620和平衡块620A。

锥齿轮620在其后部与小齿轮32啮合,且构成为经由轴承相对于中间轴60能够以轴线B为中心旋转。在俯视下,锥齿轮620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也就是,与锥齿轮610沿相反的方向旋转。锥齿轮620具有的齿的数量与锥齿轮610具有的齿的数量相等。

平衡块620A是与配重部62的其它部分一体形成的重物,形成配重部62的一部分。平衡块620A具有比配重部62的平衡块620A以外的部分的总质量更大的质量。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作为传递齿轮部61、也就是俯视下沿逆时针方向一体旋转的锥齿轮610、轨道导向件611、销612、滚针轴承613以及连接件614的组合体的重心(在以下的说明中称为“传递齿轮部61的重心”)和该重心(传递齿轮部61的重心)与轴线B之间的距离的积大致等于作为配重部62、也就是俯视下沿顺时针方向一体旋转的配重部62的组合体的重心(在以下的说明中称为“配重部62的重心”)和该重心(配重部62的重心)与轴线B之间的距离的积。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传递齿轮部61及配重部62以相同大小的角速度沿彼此相反的方向旋转时,使在传递齿轮部61产生的离心力的大小和在配重部62产生的离心力的大小大致相等。由此,能够适当地抑制往复移动工具产生与推杆7的往复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振动。

推杆7在马达3的驱动力的传递路径上介于锥齿轮610与刀片安装部8之间。推杆7沿前后方向延伸,且经由配置于推杆罩231的前部及后部的一对滑动金属232A、232B被支撑为能够相对于推杆罩231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具体来说,推杆7沿轴线C往复移动。在此,轴线C是穿过推杆7的轴心的线。推杆7的前端部从开口23a伸出到齿轮外壳23外部。另外,推杆7能够随着推杆罩231的以摆动轴231A为中心的摆动而上下摆动。另外,在推杆7设有销导向件71。推杆7是本发明中的“驱动部”、“驱动体”、“驱动轴”的一例。

销导向件71在马达3的旋转力的传递路径上介于锥齿轮610与推杆之间,将锥齿轮610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推杆7的往复移动。销导向件71在推杆7的前后方向上的比中间部靠后部且比后端部靠前部与推杆7一体设置。在销导向件71的下部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向上方凹陷的导向槽71a。导向槽71a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形成为比销612的直径稍大。连接件614连接于导向槽71a,销612的上部与滚针轴承613及连接件614一起以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的方式容纳于导向槽71a。也就是,销612相对于销导向件71的前后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左右方向的移动被容许。更详细来说,连接件614相对于销612的上部旋转,由此销612、滚针轴承613以及连接件614在导向槽71a沿左右方向移动。另外,销导向件71能够相对于销612沿上下方向移动。销导向件71是本发明中的“运动转换机构部”的一例。

刀片安装部8设于推杆7的前端部,构成为能够安装用于切割材料的刀片Q。刀片安装部8能够沿轴线C往复移动。

接下来,参照图2~图6,对防尘机构部9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防尘机构部9具有第一防尘机构91和第二防尘机构92。

如图3所示,第一防尘机构91配置为设于齿轮外壳23的开口部23A,且包围推杆7的外周面。具体来说,第一防尘机构91与开口23a相邻设置。如图2及图3所示,第一防尘机构91具有第一夹持部件911、第二夹持部件912以及弹性体913。第一防尘机构91是本发明中的“排出机构部”及“保持部”的一例。第一夹持部件911及第二夹持部件912是本发明中的“支撑部”的一例。

图2及图3所示的第一夹持部件911是金属制的部件,以前表面与齿轮外壳23的形成开口23a的壁的后表面抵接的方式配置于齿轮外壳23内。第一夹持部件911具有圆板部911A和缘部911B。

圆板部911A在后视视角下形成大致圆形状。圆板部911A的内周面911a的直径构成为大于推杆7的直径,在内周面911a插通有推杆7。

缘部911B形成第一夹持部件911的外缘部,且从圆板部911A的径向外方的端部向后方以筒状伸出。

第二夹持部件912是金属制的部件,具有圆筒部912A和抵接部912B。

圆筒部912A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在圆筒部912A的径向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贯通孔912a。贯通孔912a的内径构成为与推杆7的外径相同,在贯通孔912a插通有推杆7。推杆7能够相对于圆筒部912A(第二夹持部件912)往复滑动。

抵接部912B形成第二夹持部件912的后部,在后视视角下形成大致圆环状。如图3所示,在侧视下,抵接部912B形成为在以预定的曲率从圆筒部912A的后端随着朝向后方而向圆筒部912A的径向外方延伸后,直线地向圆筒部912A的径向外方延伸。抵接部912B的后表面与推杆罩231的防尘机构容纳部231B的筒部231C的前表面及第二防尘机构92的前表面抵接。

图4及图5所示的弹性体913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厚度,且由橡胶或树脂等弹性部件构成。在主视及后视下,弹性体913形成为下方上圆状。换句话说,弹性体913的下部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上部形成为具有预定的曲率的半圆状。另外,在弹性体913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贯通孔913b。在贯通孔913b插通有第二夹持部件912的圆筒部912A及插通于圆筒部912A的推杆7。弹性体913具有主体部9130、第一缘部913A、第二缘部913B、单向阀部913C、第一环状突起913D、第二环状突起913E以及第三环状突起913F。弹性体913是本发明中的“弹性部件”的一例。

主体部9130形成弹性体913的主体部分。如图4(c)、图5(A)、(B)所示,在主体部9130的前部形成有在主视下形成圆形状且从主体部9130的前表面向后方凹陷的环状凹部9130a。另外,如图4(a)、图5(A)、(B)所示,在主体部9130的后部形成有在后视下形成圆形状且从主体部9130的后表面向前方凹陷的环状凹部9130b。

如图4(b)所示,第一缘部913A及第二缘部913B从弹性体913的主体部9130向贯通孔913b的径向外方稍微突出。另外,如图4(b)所示,由主体部9130的侧面、第一缘部913A以及第二缘部913B形成了向贯通孔913b的径向内方凹陷的保持槽913a。

单向阀部913C构成为容许流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空气或油)从齿轮外壳23内部向齿轮外壳23外部流动,且抑制流体从齿轮外壳23内部向齿轮外壳23内部流动。如图5(A)所示,单向阀部913C具有壁部913G和伸出部913H。壁部913G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是形成贯通孔913b的部分。

伸出部913H设于壁部913G的前部。伸出部913H朝向贯通孔913b的径向内方向前方倾斜地伸出。换句话说,伸出部913H朝向推杆7的轴线C伸出且相对于与推杆7的轴线C方向正交的方向倾斜。此外,在对伸出部913H不作用外力的状态下,如图5(A)所示,伸出部913H向前方倾斜的角度是角度α。

如图5所示,第一环状突起913D在主视下形成大致环状,且从形成环状凹部9130a的底面向前方突出。第二环状突起913E在主视下形成大致环状,且从形成环状凹部9130a的底面向前方突出。在主视下,第二环状突起913E位于比第一环状突起913D靠贯通孔913b的径向内方。

另外,第一环状突起913D及第二环状突起913E从形成环状凹部9130a的底面突出,由此形成了第一环状槽913c及第二环状槽913d。在主视下,第一环状槽913c及第二环状槽913d分别形成大致环形状。在主视下,第二环状槽913d形成于比第一环状槽913c靠贯通孔913b的径向内方。另外,在第二环状槽913d填充有油。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油是具有粘性的润滑脂。即,本实施方式中的油具有非牛顿流体的性质,流动性根据赋予的应力的大小而变化。第二环状槽913d是本发明中的“槽”的一例。油是本发明中的“流体”的一例。

另外,如图4(a)及(c)所示,在弹性体913形成有沿前后方向贯通主体部9130的多个贯通孔913e。在本实施方式中,贯通孔913e形成有四个。如图4(c)所示,多个贯通孔913e形成于与第二环状槽913d重叠的位置。由此,如图5(B)所示,多个贯通孔913e和第二环状槽913d连通。由此,填充于第二环状槽913d的油能够流入多个贯通孔913e。

如图4(a)所示,第三环状突起913F在后视下形成大致环状,且从主体部9130的后表面向后方突出(参照图5)。

在此,对第一防尘机构91的各结构要素的齿轮外壳23内的配置关系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弹性体913被第一夹持部件911及第二夹持部件912夹着配置于齿轮外壳23内。换句话说,第一夹持部件911及第二夹持部件912支撑弹性体913。

详细来说,弹性体913以齿轮外壳23的第一伸出部23B位于弹性体913的保持槽913a内的方式容纳于齿轮外壳23内。另外,第一环状突起913D及第二环状突起913E的突出端部与第一夹持部件911的圆板部911A的后表面抵接。另外,第三环状突起913F的突出端部与第二夹持部件912的抵接部912B的前表面抵接。另外,弹性体913的下部嵌入齿轮外壳23的开口部23A的壁及第二伸出部23C之间。由此,弹性体913的前后方向的位置被定位。

另外,如图6所示,第一夹持部件911的缘部911B的外周面与形成环状凹部9130a的内周面抵接。由此,弹性体913的上下方向的位置被定位。

另外,在弹性体913配置于齿轮外壳23内的状态下,单向阀部913C的伸出部913H紧贴第二夹持部件912的圆筒部912A的内周面。在该状态下,伸出部913H向前方倾斜的角度大于角度α(参照图5(A))。

另外,伸出部913H紧贴圆筒部912A的外周面,第一环状突起913D及第二环状突起913E与圆板部911A的后表面抵接,第三环状突起913F与抵接部912B的前表面抵接,由此,划分出包括第二环状槽913d及多个贯通孔913e,且至少在不作用外力的状态下,与第一防尘机构91外部的连通被切断的空间91a。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第二夹持部件912的抵接部912B和第三环状突起913F形成了在对第一防尘机构91作用预定的外力的情况下,容许空气(流体)向空间91a内的流入的吸气部91A。吸气部91A和单向阀部913C分离。空间91a是本发明中的“空间”的一例。吸气部91A是本发明中的“吸气部”及“吸入部”的一例。空气是本发明中的“流体”的一例。

如图2所示,第二防尘机构92具有第一保持部件921、第二保持部件922、环状部件923以及O型圈924。第二防尘机构92以及第一保持部件921及第二保持部件922是本发明中的“保持部”的一例。环状部件923及O型圈924是本发明中的“密封部”的一例。

第一保持部件921由橡胶或树脂等弹性部件构成,且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如图6所示,在第一保持部件921设有环状突起921A。

环状突起921A在主视下形成大致环状的突起。在本实施方式中,环状突起921A在第一保持部件921的外周面设有多个,且在第一保持部件921的前表面也设有多个。第一保持部件921压入推杆罩231的防尘机构容纳部231B。详细来说,通过第一保持部件921的位于外周面的环状突起921A与防尘机构容纳部231B的筒部231C的内周面抵接而产生按压力,通过第一保持部件921的位于前表面的环状突起921A与第二夹持部件912的抵接部912B的后表面抵接而产生按压力,通过第一保持部件921的后表面与第二保持部件922的前表面抵接而第一保持部件921相对推杆罩231固定。也就是,第一保持部件921相对于作为齿轮外壳23的一部分的推杆罩231被定位。

另外,在第一保持部件921的径向上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第一保持部件921的贯通孔921c。贯通孔921c的直径构成为大于推杆7的直径,在贯通孔921c插通有推杆7。

另外,在第一保持部件921的前部形成有从第一保持部件921的内周面向第一保持部件921的径向外方凹陷且容纳环状部件923的环状部件容纳部921a。另外,在第一保持部件921的后部形成有从第一保持部件921的内周面向第一保持部件921的径向外方凹陷且容纳O型圈924的O型圈容纳部921b。贯通孔921c、环状部件容纳部921a以及O型圈容纳部921b在前后方向上连通。

第二保持部件922由橡胶或树脂等弹性部件构成,且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在第二保持部件922设有环状突起922A。

环状突起922A在后视下形成大致环状的突起。在本实施方式中,环状突起922A在第二保持部件922的外周面及后表面各设有一个。第二保持部件922压入推杆罩231的防尘机构容纳部231B。详细来说,通过第二保持部件922的位于外周面的环状突起922A与防尘机构容纳部231B的筒部231C的内周面抵接而产生按压力,通过第二保持部件922的位于后表面的环状突起922A与防尘机构容纳部231B的底部231D的前表面抵接而产生按压力,通过第二保持部件922的前表面与第一保持部件921的后表面抵接而第二保持部件922相对于推杆罩231固定。也就是,第二保持部件922相对于作为齿轮外壳23的一部分的推杆罩231被定位。

另外,第二保持部件922具有弯曲面922B。弯曲面922B具有预定的曲率,与推杆7的外周面对置且朝向该外周面突出。通过这样第二保持部件922的与推杆7的外周面对置的面弯曲,在第二保持部件922被从O型圈924向后方被按压而变形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地抑制第二保持部件922和推杆7接触,第二保持部件922能够适当地变形。另外,通过弯曲面922B预定了沿前后方向贯通第二保持部件922的贯通孔922b。第二保持部件922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部的贯通孔922b的直径构成为大于推杆7的直径,在贯通孔922b插通有推杆7。弯曲面922B是本发明中的“弯曲面”的一例。

另外,在第二保持部件922形成有润滑油容纳部922a。润滑油容纳部922a从第二保持部件922的前表面向后方凹陷,且在主视下形成大致环状。在对第二防尘机构不作用外力或者外力小的状态下,润滑油容纳部922a和第一保持部件921的O型圈容纳部921b不连通。即,在对第二防尘机构的外力充分小时,润滑油容纳部922a形成封闭的空间,在该空间中保持有润滑油。此外,润滑油容纳部922a无需一定完全封闭,可以是可抑制润滑油的流出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润滑油是润滑脂。润滑油是本发明中的“润滑剂”及“流体”的一例。润滑油容纳部922a是本发明中的“润滑剂容纳部”的一例。

此外,第一保持部件921及第二保持部件922构成包围环状部件923及O型圈924且将环状部件923及O型圈924以与推杆7的外周面接触的方式支撑并且容纳润滑油的保持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环状部件923由含浸油的毡构成。环状部件923形成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厚度的环状,且容纳于在第一保持部件921所形成的环状部件容纳部921a。环状部件923由第一保持部件921保持为与推杆7的外周面接触。环状部件923包围推杆7的外周面并密封推杆7的外周面。环状部件923的前表面与第一防尘机构91的第二夹持部件912的抵接部912B的后表面抵接。另外,在环状部件923的径向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环状部件923的贯通孔923a。贯通孔923a形成为内径与推杆7的外形相同,在贯通孔923a插通有推杆7。这样,通过配设毡作为环状部件923,在万一高温的铁粉或液体等从齿轮外壳23的开口23a侵入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O型圈924的变形等,能够抑制防尘性及防水性的下降。另外,在环状部件923的毡含浸有油,因此能够提高O型圈924和推杆7的滑动性。

O型圈924由橡胶或树脂等弹性部件构成。O型圈924容纳于在第一保持部件921所形成的O型圈容纳部921b。O型圈924包围推杆7的外周面并密封推杆7的外周面。O型圈924形成环状。O型圈924的内周面924a形成为内径稍小于推杆7的外形。通过使O型圈924弹性变形,推杆7插通于内周面924a。此时,O型圈924通过其弹性而紧贴推杆7的外周面。由此,与推杆7的外周的密封性提高。此外,在O型圈924和推杆7的接触面预先涂布有润滑脂,直至该润滑脂干为止,推杆7能够相对于O型圈924适当地往复滑动。

接下来,参照图7~图10,对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刀锯1的被切割材料(例如金属管)的切割作业及切割作业时的刀锯1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进行切割作业的情况下,操作员在刀片安装部8安装刀片Q,将基底23D按到被切割材料。在该状态下,当对触发器22A进行拨动操作时,容纳于控制盒51的控制部控制六个FET,向马达3供给电池组P的电力,马达3开始驱动。当马达3开始驱动时,旋转轴31及小齿轮32旋转,与小齿轮32啮合的锥齿轮610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B为中心开始旋转。通过该锥齿轮610的旋转,销612进行以轴线B为中心的环绕运动。该销612的环绕运动中的仅前后方向的分量传递至销导向件71,推杆7、销导向件71、刀片安装部8以及安装于刀片安装部8的刀片Q在分别位于最前方的状态(在以下的说明中称为前方位置,参照图7及图9)与分别位于最后方的状态(在以下的说明中称为后方位置,参照图8及图10)之间一体地沿轴线C方向往复移动。

与此同时,锥齿轮610由啮合的小齿轮32驱动。由于锥齿轮610和配重部62的齿的数量相等,因此配重部62沿与锥齿轮610相反方向以相同大小的角速度旋转。随着锥齿轮610及配重部62各自的旋转,传递齿轮部61的重心及配重部62的重心以轴线B为中心沿彼此相反的方向且以相同大小的角速度旋转,进行圆运动。

在此,在切换部235为按压姿势的情况下,切换部235将推杆罩231的后部向上方按压,轨道导向件611的上端和轴承233维持分离的状态。由此,推杆罩231及推杆7不会以摆动轴231A为中心摆动。换句话说,在切换部235为按压姿势的情况下,穿过推杆7的轴心的轴线C维持相对于前后方向(水平轴O)倾斜预定角度的状态,推杆7沿轴线C在前后方向上往复移动。

另一方面,在切换部235为解除姿势的情况下,轴承233的外圈部在轨道导向件611的上端一边旋转一边抵接,随着轨道导向件611的上端的形状在上下方向上往复移动。通过该轴承233的上下方向的往复移动,齿轮外壳23的推杆罩231及推杆7以摆动轴231A的轴心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摆动。因此,在左右侧视下,切割作业时的刀片Q一边进行椭圆运动、所谓的轨道运动(参照图11),一边切割被切割材料。由此,刀片Q在向后方移动时强势地侵入被切割材料,作业效率提高。此外,为了确保推杆7摆动的空间,开口23a的内周面与推杆7分离。

接下来,参照图11~图15,对在本实施方式的刀锯1中设置第一防尘机构91实现的效果进行说明。在此,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切换部235为解除姿势的情况下的作业时的推杆7前端(在图11中用黑点表示)相对于齿轮外壳23的主体壳体230的举动的图,水平轴O是相对于前后方向平行的线。

在推杆7前端位于图11所示的(i)时,如图12所示,轴线C与水平轴O平行。从该状态起,推杆7前端如图11的从(i)朝向(ii)的箭头所示地随着朝向前方,上升后下降。

图13是对应于图11的(ii)的图,表示推杆7前端相对于主体壳体230下降的情况下的防尘机构部9及其周边部的状态。在此,推杆7前端随着推杆7以推杆罩231的摆动轴231A为中心摆动而上下移动。在如图12所示地推杆7前端下降的情况下,推杆7后部向上方升起,穿过推杆7的轴线的轴线C相对于水平轴O倾斜。此时,插通有推杆7的第二夹持部件912及推杆罩231也与推杆7一体摆动。在从图12到图13的过程(图11的从(i)到(ii)的过程)中,推杆7、推杆罩231以及第二夹持部件912相对于主体壳体230沿图12及图13的顺时针方向摆动。

在该状态下,在第一防尘机构91的上部,第二夹持部件912的圆筒部912A从推杆7的外周受到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按压,从而将弹性体913的单向阀部913C的壁部913G的后部向上方按压。另外,第二夹持部件912的抵接部912B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被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推杆罩231的防尘机构容纳部231B的前端面朝向前方按压,从而一边与弹性体913的第三环状突起913F抵接一边将弹性体913的后部向前方按压。由此,弹性体913弹性变形,空间91a的容积减小。随着空间91a的容积减小,空间91a内的压力开始上升。

另外,在第一防尘机构91的下部,第二夹持部件912的圆筒部912A从推杆7的外周接受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按压,从而将弹性体913的单向阀部913C的壁部913G的前部向下方按压。由此,弹性体913弹性变形,空间91a的容积减小。随着空间91a的容积减小,空间91a内的压力开始上升。

从该状态起,当如图14(图11的(iii))所示地推杆7前端相对于主体壳体230进一步下降时,在第一防尘机构91的上部,第二夹持部件912的圆筒部912A将弹性体913的单向阀部913C的壁部913G的后部进一步向上方按压,抵接部912B将弹性体913的后部进一步向前方按压。另外,在第一防尘机构91的下部,圆筒部912A将壁部913G的前部进一步向下方按压。由此,弹性体913进一步弹性变形,空间91a的容积进一步减小。随着空间91a的容积减小,空间91a内的压力进一步上升。

此时,空间91a内的压力比预定值高,空间91a内的空气及填充于第二环状槽913d的油经由贯通孔913e从单向阀部913C排出。详细来说,当压力比预定值高时,单向阀部913C的伸出部913H向前方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在伸出部913H与圆筒部912A的外周面之间产生间隙。空气或油(或者该双方)从该间隙排出。此外,排出空气或油后,伸出部913H立即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再次与圆筒部912A的外周面紧贴。由此,可抑制粉尘侵入空间91a内。

这样,第一防尘机构91根据由推杆7的驱动引起的外力而变形,从而向外壳2的外部排出空气及油。由此,在作业时(推杆7的驱动时),即使粉尘想要从开口23a进入外壳2内,从开口23a排出到外部的空气及油(润滑脂)也有效地抑制粉尘的侵入,因此,能够适当地抑制作业时产生的粉尘向外壳2内的侵入。特别是为了确保基于轨道机构的推杆7的摆动范围而使开口23a开得稍大,因此存在粉尘从该开口23a侵入的担忧,但由于向开口23a输送油(润滑脂),因此在开口23a的内部及其周围的空间贮存有油(润滑脂),如同在开口23a盖上盖子(密封)的样子。从而,由于粘性高的油(润滑脂)对应于推杆7的摆动而流动,将开口23a堵塞,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粉尘侵入外壳2内。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将油(润滑脂)用作与为了轨道机构而开设的开口23a对应的密封材料,因此能够抑制粉尘侵入外壳2内。

另外,如上所述,单向阀部913C容许空气从外壳2内部向外壳外部流动,且抑制空气从外壳2外部向外壳2内部流动。由此,能够适当地抑制作业时产生的粉尘向外壳2内的侵入。

另外,单向阀部913C随着弹性体913根据外力变形而使空间91a的容积减小,将空间91a内的空气及油向外壳2外部排出,因此能够适当地抑制作业时产生的粉尘向外壳2内的侵入。

如图15(图11的(iv))所示,当推杆7前端从下方上升时,推杆7、推杆罩231以及第二夹持部件912一体地沿图14的逆时针方向摆动。此时,在第一防尘机构91的上部,第二夹持部件912的圆筒部912A对弹性体913的单向阀部913C的壁部913G的后部的向上方的按压及抵接部912B对弹性体913的后部的按压缓和。另外,在第一防尘机构91的下部,圆筒部912A对弹性体913的单向阀部913C的壁部913G的前部的向下方的按压缓和。由此,弹性体913以复原的方式弹性变形,空间91a的容积增大。随着空间91a的容积增大,空间91a内的压力变小。

此时,当空间91a内的压力小于预定值时,空气从吸气部91A流入。详细来说,第二夹持部件912的抵接部912B的前表面与弹性体913的第三环状突起913F的抵接解除,主体壳体230内的空气从由此产生的间隙流入第一防尘机构91内。此外,此时,因为单向阀部913C的伸出部913H与圆筒部912A的外周面紧贴,因此可抑制粉尘经由单向阀部913C向主体壳体230内的侵入。

接下来,参照图16~图20,对在本实施方式的刀锯1中设置第二防尘机构92实现的效果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第二防尘机构92因推杆7的前后方向的往复移动而产生效果,因此在图16~图20中省略了作业中的推杆7的轴线C相对于水平轴O的倾斜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即使假设在推杆7以推杆罩231的摆动轴231A为中心沿上下方向摆动的情况下,也可获得与本实施方式中的以下说明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O型圈924和推杆7的接触面预先涂布有润滑脂,因此推杆7基本上能够相对于容纳于第一保持部件921的O型圈容纳部921b的O型圈924适当地往复滑动。

然而,由于持续的作业等,在预先涂布的油(润滑脂)减少或者没有了的情况下,有可能导致O型圈924与推杆7之间的摩擦增大,该O型圈924容易磨损。由于放任这样的状态,从而有可能导致O型圈924提前损坏,防尘性降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图16所示的推杆7及刀片安装部8位于前方位置的状态起,推杆7及刀片安装部8如图17所示地朝向后方移动的情况下,由于在推杆7的外周面与O型圈924之间产生的摩擦力,O型圈924与推杆7一体地向后方移动。即,O型圈924从推杆7受到动力而在推杆罩231内移动。

在该状态下,第二保持部件922相对于推杆罩231被定位,因此O型圈924以预定的按压力向后方按压第二保持部件922的径向内方的前表面。此时,第二保持部件922弹性变形。

从该状态起,当如图18及图19所示地推杆7及刀片安装部8进一步向后方移动而成为位于后方位置的状态时,第二保持部件922从图17所示的状态进一步弹性变形。此外,在作为放大图的图19中,更详细地表示第二保持部件922的弹性变形的样子。此时,第二保持部件922的润滑油容纳部922a和第一保持部件921的O型圈容纳部921b、贯通孔921c以及环状部件容纳部921a连通。换句话说,形成了将润滑油容纳部922a和推杆7的外周连通的通路。另外,由于O型圈924的移动,保持润滑油的润滑油容纳部922a的一部分弹性变形。由此,对保持于润滑油容纳部922a的润滑油施加力,因此能够使具有高粘性的润滑油向推杆7的外周移动。这样,通过O型圈924利用推杆7移动,从而形成了将润滑油容纳部922a和推杆7的外周连通的通路,且保持润滑油的润滑油容纳部922a的一部分弹性变形,因此,润滑油向移动(流动)供给至O型圈容纳部921b及环状部件容纳部921a。然后,供给至O型圈容纳部921b的润滑油附着于O型圈924与推杆7的接触面。由此,推杆7能够相对于O型圈924适当地往复滑动。另外,向容纳于环状部件容纳部921a的环状部件923也供给润滑油,能够有效地提高O型圈924与推杆7的滑动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通过组合形成将润滑油容纳部922a和推杆7的外周连通的通路的点和保持润滑油的润滑油容纳部922a的一部分弹性变形的点这两点来使润滑油适宜地移动,但即使仅任意一点的特征也能够实现效果。即,也可以是通过来自作为驱动轴的推杆7的外力来形成或者扩大将润滑油容纳部922a和推杆7的外周连通的通路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即使在润滑油容纳部922a不弹性变形的情况下,只要是粘性小的润滑油,就能够利用其流动性向推杆7的外周移动。另外,也可以是通过来自推杆7的外力而使容纳润滑油的润滑油容纳部922a的至少一部分弹性变形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即使将润滑油容纳部922a和推杆7的外周连通的通路没有变化,也能够利用通过弹性变形而传递的力使润滑油向推杆7的外周移动。

之后,如图20所示,在推杆7及刀片安装部8向前方移动的情况下,通过第二保持部件922的想要恢复原来的形状的弹力,O型圈924被向前方按压,恢复到位于第一保持部件921的O型圈容纳部921b的状态。

如上所述,随着推杆7的驱动,O型圈924按压第二保持部件922,从而向O型圈924与推杆7的外周面之间供给润滑剂,因为能够抑制O型圈924的劣化(磨损)。由此,能够适当地抑制作业时产生的粉尘侵入外壳2内。特别是能够构成为在O型圈924周边的润滑剂不足的时机供给润滑剂,因此能够在适当的时期向O型圈924周边供给适当的量的润滑剂。

接下来,参照图21~图23,对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动力工具的一例的刀锯100进行说明。刀锯100具有基本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刀锯1相同的结构,对与刀锯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参照编号并适当地省略说明,主要对不同的结构及应更详细地说明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与刀锯1相同的结构实现与在上述中说明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如图21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刀锯100中,取代第二防尘机构92而设有第二防尘机构192。第二防尘机构192具有第一保持部件1921和第二保持部件1922。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刀锯1的第二保持部件922不同,在第二保持部件1922未设置润滑油容纳部922a。对于除此之外的结构,第二保持部件1922具有与第二保持部件1922相同的结构,因此对第二保持部件1922省略进一步的说明。

在第一保持部件1921形成有润滑油容纳部1921d。此外,除了形成有润滑油容纳部1921d以外,第一保持部件1921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刀锯1的第一保持部件921相同的结构,因此对第一保持部件的结构省略进一步的说明。

根据上述的结构,如图22及图23所示,在推杆7及刀片安装部8朝向前方移动的情况下,由于在推杆7的外周面与O型圈924之间产生的摩擦力,O型圈924与推杆7一体地向后方移动。

在该状态下,第一保持部件1921相对于推杆罩231被定位,因此O型圈924以预定的按压力向前方按压第一保持部件1921的径向内方的后表面。此时,第一保持部件1921弹性变形,第一保持部件1921的润滑油容纳部1921d和O型圈容纳部921b、贯通孔1921c以及环状部件容纳部1921a连通。由此,容纳于润滑油容纳部1921d的润滑油供给至O型圈容纳部1921b及环状部件容纳部1921a。详细来说,向O型圈924与推杆7的接触面供给润滑油,从而推杆7能够相对于O型圈924适当地往复滑动。另外,也向容纳于环状部件容纳部1921a的环状部件923供给润滑油,能够有效地提高O型圈924与推杆7的滑动性。

如上所述,随着推杆7的驱动,O型圈924按压第一保持部件1921,从而向O型圈924与推杆7的外周面之间供给润滑油,因此,能够抑制O型圈的劣化(磨损)。由此,能够适当地抑制作业时产生的粉尘侵入外壳2内。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本实施方式为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些各结构要素的组合等可以具有各种变形例,另外,这样的变形例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往复驱动的推杆7作为驱动轴,但也可以将旋转驱动的旋转轴作为驱动轴。即,也可以构成为,通过旋转轴将外力传递到内包流体(空气或润滑油)的保持部而使流体排出到该保持部的外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动力工具,与刀锯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刀锯以外的由马达驱动的动力工具,例如线锯、往复锯或锤、冲击钻等动力工具。

符号说明

1—刀锯,2—外壳,3—马达,4—控制基板,5—控制器部,6—齿轮部,7—推杆,8—刀片安装部,9—防尘机构部。

4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螺纹铣削工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