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与散热双功能热管理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221983 发布日期:2021-11-09 浏览: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保温与散热双功能热管理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Heat-preservation and heat-dissipation dual-function heat management fabric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 是由 李强 罗皓 朱屹凝 仇旻 于 2021-07-0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保温与散热双功能热管理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其中,热管理织物包括:纤维织物、设于纤维织物一侧的金属纳米颗粒层以及设于纤维织物另一侧的多孔聚合物涂层。制备方法包括在纤维织物的两侧分别沉积金属纳米颗粒层和多孔聚合物涂层,即得双功能热管理织物。本发明在传统布料一面引入金属纳米颗粒,利用局域表面等离激元谐振实现对热辐射的抑制与太阳光的高效吸收,即保温性能。并在传统布料另一面涂覆多孔聚合物膜,利用其内部空气孔实现对太阳光的高效散射,利用其自身在中红外的高辐射特性进行辐射散热。该保温功能和散热功能也可以单独使用。保温与散热双功能个人热管理织物还可结合转轴等机械结构应用在建筑物与车辆节能等领域。(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thermal management fabric with heat preservation and heat dissipation functions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Wherein the thermal management fabric comprises: the metal nanoparticle composite comprises a fiber fabric, a metal nanoparticle layer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fiber fabric and a porous polymer coating arrange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fiber fabric. The preparation method comprises the step of respectively depositing a metal nanoparticle layer and a porous polymer coating on two sides of the fiber fabric to obtain the bifunctional heat management fabric. According to the invention, metal nanoparticles are introduced into one surface of the traditional cloth, and the inhibition of thermal radiation and the efficient absorption of sunlight, namely the heat preservation performance, are realized by utilizing the local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And the other side of the traditional cloth is coated with a porous polymer film, the internal air holes of the porous polymer film are utilized to realize the high-efficiency scattering of sunlight, and the high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 of the porous polymer film in the middle infrared is utilized to radiate and dissipate heat. The heat preservation function and the heat dissipation function can be independently used. The heat preservation and heat dissipation double-function personal heat management fabric can be applied to the fields of energy conservation of buildings and vehicles and the like by combining with mechanical structures such as rotating shafts and the like.)

一种保温与散热双功能热管理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管理织物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温与散热双功能热管理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人体热耗散包含传导、对流、蒸发以及辐射散热,在环境温度为26℃时,辐射散热占据约65%的人体热耗散。传统织物主要通过改变材料(如棉服、羽绒服)的几何厚度实现对传导/对流散热的抑制,在特定厚度下仅能实现单一的保温/散热功能。

对于个人辐射热管理的研究大约于20世纪60年代被美国宇航局提出,其成果为基于沉积了铝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太空衣结构,但是由于太空衣采纳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密集无孔,该结构的透气与透水汽性能极差,且仅能实现保温。

在后续研究中,斯坦福大学基于复杂的多孔纳米结构实现保温/散热的双功能个人热管理织物,该织物通过复合纳孔聚乙烯薄膜、铜镀层、碳涂层与复合纳孔聚乙烯薄膜的方式实现了双功能的室内个人热管理。其保温功能通过铜镀层反射人体红外热辐射实现,散热功能通过高辐射率的碳浆实现,由于织物内外由纳孔聚乙烯薄膜构成,其两面的太阳光吸收率无法进行调控,仅适用于室内热管理。

传统的个人热管理方法着重于改变材料的热传导性能,但是对于热辐射散热的管控缺失,适用于人体辐射热管理的近期研究仅针对材料辐射特性进行调控,难以适用于室外开放环境。

在后续研究中,有研究者基于复杂的多孔纳米结构实现保温/散热的双功能个人热管理织物,该织物主要由五层材料组成(文献1: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nanolett.1c00400):用于辐射散热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涂层、聚四氟乙烯多微孔膜与铝纳孔结构,以及用于辐射保温的纳孔聚乙烯薄膜和沉积在电池隔膜纳孔聚乙烯上的铜锌混合纳米颗粒。该方案存在以下缺点:1.采用聚四氟乙烯和聚乙烯作为基底材质,其抗撕拉性能弱,可穿着性能弱;2.使用聚乙烯基底材质,透气性能差。3.需要采用铜锌铝三种金属结构,增加工艺复杂性;4保温层和散热层必须通过缝合或冷/热压等方式结合,存在易剥落、脆弱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基于非对称的微纳光学结构,提出了一种能够实现可切换保温与散热双功能、生物毒性低、穿着性能优良、基于一种金属形成的结构的个人热管理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保温与散热双功能热管理织物,包括:

纤维织物、设于所述纤维织物一侧的金属纳米颗粒层以及设于所述纤维织物另一侧的多孔聚合物涂层。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纤维织物作为基底层,可以选用化学纤维也可以选用天然纤维。金属纳米颗粒层作为保温层为热管理织物提供保温模式,多孔聚合物涂层作为散热层为热管理织物提供散热模式。热管理织物的保温模式和散热模式均可单独使用。

本发明的热管理织物具有优良的穿着性能,包括抗撕拉与透气性能,其透气性能等同与常见的化学纤维和天然纤维。

作为优选,所述纤维织物为聚酯纤维(涤纶)、聚酰胺纤维(尼龙)、聚氨基甲酸酯纤维(氨纶)、聚乙烯醇缩醛纤维(维纶)、聚丙烯纤维(丙纶)、醋酸纤维等常见化学纤维,或棉、蚕丝等天然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而涤纶布(聚酯纤维)作为成熟的材料,在沉积过程中耐热性好,安全性高,可穿着性能优良。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纳米颗粒层的中红外热辐射率为0~0.5;太阳光吸收率为0.4~1。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纳米颗粒层所用金属材料为锌、钛、铜、铝、银或金。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纳米颗粒层的厚度为50~1000nm。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金属纳米颗粒层的厚度为300~900nm。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纳米颗粒层由多种不同尺寸的金属纳米颗粒组成,多种不同尺寸的金属纳米颗粒随机分布形成所述金属纳米颗粒层;

所述金属纳米颗粒的尺寸范围为10~800nm。

上述技术方案中,金属纳米颗粒支持局域表面等离激元谐振,不同尺寸金属纳米颗粒支持的谐振波长不同,通过采用不同尺寸的金属纳米颗粒实现宽光谱的吸收;对于中红外热辐射波段,密集的金属纳米颗粒可以近似为一层金属薄膜,能够起到高效反射热辐射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多孔聚合物涂层的中红外热辐射率为0.5~1;太阳光反射率为0.4~1。

作为优选,所述多孔聚合物涂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二甲基硅氧烷或聚偏氟乙烯。

作为优选,所述多孔聚合物涂层的厚度为5~500μm。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多孔聚合物涂层的厚度为10~100μm。

作为优选,所述多孔聚合物涂层具有多种不同尺寸的空气孔,多种不同尺寸的空气孔在所述多孔聚合物涂层内随机分布;

所述空气孔的尺寸范围为100~3000nm。

上述技术方案中,多孔聚合物中含有不同尺寸的空气孔,这些空气孔对特定波长的太阳光有高效的背向散射效果,通过采用不同尺寸的空气孔能够实现宽光谱的反射;对于中红外热辐射波段,多孔聚合物涂层与作为基底的纤维织物具有很高的热辐射率,能够实现高效的辐射散热。

本发明的热管理织物的保温的原理在于:在太阳光谱(包括可见光与近红外光)波段,利用金属纳米结构实现对太阳光的高效吸收;在中红外热辐射波段,基于金属纳米结构对热辐射的高反射将人体热辐射反射回人体,实现保温。

其散热的原理在于:在太阳光谱(包括可见光与近红外光)波段,利用多孔聚合物涂层实现对太阳光的高效反射;在中红外热辐射波段,基于聚合物涂层本身的高热辐射率特性,实现辐射散热。

作为优选,所述热管理织物通过翻转应用面实现不同的热功能。

如图1所示,影响室外个人热管理的因素主要包括三点:(1)室外人体辐射损耗更高,室外个人辐射热耗散速率是室内辐射热耗散速率的4倍,室外保温难度相比室内更高;(2)室外太阳是5500℃的黑体辐射源,织物对太阳光的吸收会显著提高散热难度;(3)室外温度变化范围更大,且无法借助空调等手段调控个人热管理。

调控织物的室外保温/散热性能需要协同调控太阳光谱波段特性与中红外热辐射波段特性,而基于单一织物实现这两种功能意味了织物的两面承担截然不同的两种功能。本专利中设计的双功能材料通过翻转实现两种不同的热功能,散热模式下白色散热面朝向外侧,保温模式下黑色保温面朝向外侧。

本发明的双功能热管理织物可以结合不同热导率材料(如气凝胶、石墨等)作为增强其保温或散热效率的应用。

本发明的双功能热管理织物不仅能够应用于个人穿着,还能够应用于建筑物及车辆节能领域。

一种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保温与散热双功能热管理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在纤维织物的两侧分别沉积金属纳米颗粒层和多孔聚合物涂层,即得所述双功能热管理织物。

上述技术方案中,纤维织物可以是一层,也可以是两层。

金属纳米颗粒以锌纳米颗粒为例,所述保温与散热双功能热管理织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当纤维织物为一层时,如图2(a)所示,基于纤维织物为基底,通过磁控溅射或蒸镀或化学镀或电镀的手段在纤维织物的一侧沉积锌纳米颗粒,通过相分离方法喷涂或刮涂的方式在纤维织物的另一侧沉积多孔聚合物涂层,得所述双功能热管理织物。

当纤维织物为两层时,如图2(b)所示,将锌纳米颗粒和多孔聚合物涂层分别沉积于两片纤维织物的一侧,将该两片纤维织物的另一侧相对并通过缝合或热压的方式复合形成所述双功能热管理织物。

上述技术方案中,将多孔聚合物喷涂沉积于纤维织物表面形成多孔聚合物涂层时,需先将能够用相分离方法成膜的多孔聚合物材料制备成喷涂液,再进行喷涂。其中,喷涂液为多孔聚合物材料、丙酮、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三者的质量比为1:8:1)。

在喷涂过程中采用喷笔(气压范围为100~200kPa)将上述喷涂液均匀涂覆于棉布上,然后使其在常温通风橱中自然干燥。

本发明在传统布料一面引入金属纳米颗粒,利用局域表面等离激元谐振实现对热辐射的抑制与太阳光的高效吸收,即保温性能。本发明在传统布料另一面涂覆多孔聚合物膜,利用其内部空气孔实现对太阳光的高效散射,利用其自身在中红外的高辐射特性进行辐射散热。该保温功能和散热功能也可以单独使用。保温/散热双功能个人热管理织物还可结合转轴等机械结构应用在建筑物与车辆节能等领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针对个人热管理,通过优化微纳光学材料和结构协同调控其在太阳光波段和红外辐射波段的光学特性,实现具备保温和散热功能、机械性能(抗撕拉)与透气性能强、重金属含量低的个人热管理织物。

(2)将辐射热管理与太阳能集热、辐射散射结合,实现无源被动式的环保热管理。

(3)散热模式与保温模式皆可以单独使用且性能强于相近厚度传统织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保温与散热双功能个人热管理织物原理图;

图2中:(a)为单层纤维织物的热管理织物制备流程图;(b)为双层纤维织物的热管理织物制备流程图;

图3为实施例中保温与散热双功能个人热管理织物扫描电子显微镜图;

图4为实施例中保温与散热双功能个人热管理织物的光学成像与热成像;

图5为实施例中保温与散热双功能个人热管理织物的太阳波段反射率光谱和中红外辐射率光谱;

图6为实施例中保温与散热双功能个人热管理织物的抗撕拉性能测试结果;

图7为实施例中保温与散热双功能个人热管理织物的透水汽性能测试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取一层棉布,通过磁控溅射(设备为Denton Discovery 635,功率为90瓦,沉积时间为600秒)的方式将锌纳米颗粒沉积到该层棉布上,沉积厚度大约为700纳米,锌纳米颗粒的尺寸范围为10纳米-800纳米;另取一层棉布,将多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通过喷涂的方式涂覆于该层棉布上。喷涂之前,先将能够用相分离方法成膜的聚合物材料多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备成喷涂液,再进行喷涂。其中,喷涂液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酮、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质量比为1:8:1),喷涂过程中采用喷笔(气压为150kPa)将上述喷涂液均匀涂覆于棉布上,然后使其在常温通风橱中自然干燥,涂覆厚度约为20微米,多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内空气孔的尺寸范围为100纳米-3000纳米;将上述两层棉布未沉积物质的一侧相对,并通过热压的方式将二者复合,形成保温与散热双功能热管理织物。

上述制得的热管理织物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保温面主要由锌纳米颗粒构成,其尺寸分布范围较大,能够实现对太阳光的宽谱吸收。散热面由富含微孔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涂层构成,其空气孔尺寸分布范围较大,能够实现对太阳光的宽谱散射。

如图4所示,上述保温与散热双功能热管理织物在光学成像中,保温面呈现深灰色,对应高太阳光吸收率;散热面呈现亮白色,对应高太阳光反射率特性。在热成像中,保温面呈现冷色,对应高辐射保温;散热面呈现暖色,对应高辐射散热特性。

上述保温与散热双功能热管理织物的光谱特性如图5所示,在保温模式下该热管理织物有较低热辐射率、低太阳光反射率、高太阳光吸收率;在散热模式下该热管理织物有较高的热辐射率、高太阳光反射率、低太阳光吸收率。

抗撕拉性能测试

分别对上述保温与散热双功能热管理织物及文献1中提供的热管理织物进行抗撕拉性能测试(设备型号为Q800,撕拉速度为100毫米每秒),结果如图6所示。

由图6可知,本实施例的热管理织物(图中显示为本发明)的最大载荷(不发生明显撕裂与膜层脱落)为500牛,而文献1(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nanolett.1c00400)中提供的双功能织物最大载荷仅不到50牛,本实施例中的双功能热管理织物机械强度(抗撕拉性能)远强于文献1中所提供的织物,具有优良的抗撕拉性能。

透水汽性能测试

该测试参考美国材料实验协会ASTM E96,测试方法如下:用不同织物(本发明实施例的热管理织物、棉布、文献1中提供的热管理织物)覆盖盛有一定量水的塑料培养皿(直径为55毫米),放置于27摄氏度,10%湿度的恒温恒湿箱中经过6个小时后,进行测重得到失重。该失重重量为蒸发的水蒸汽重量,用于表征织物透水汽特性,测试结果如图7所示。

由图7可知,本实施例的保温与散热双功能热管理织物(图中显示为本发明)的透水汽性与棉布的透水汽性较为接近,且相较文献1有所提高,说明本实施例制得的热管理织物具有较好的透水汽性能。

1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家纺用色纱抗病菌染整工艺及其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