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印花机

文档序号:333538 发布日期:2021-12-03 浏览: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双面印花机 (Double-sided printing machine ) 是由 卢重亮 朱鹏峰 黄学刚 张剑峰 金强 孟凡胜 潘金 沈宝均 孙伟芳 于 2021-09-0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面印花机,属于印花机领域,包括沿布料前进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打印单元、第二打印单元以及烘干机构,所述第一打印单元和第二打印单元分别用于对布料的正面和反面进行喷印,所述烘干机构包括加热板,所述加热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烘干面和第二烘干面,所述加热板内部具有供热媒流动的流道,通过流道内的热媒使第一烘干面和第二烘干面发热;所述印花机还包括导布单元,布料经第一打印单元和第二打印单元喷印后,在导布单元的导向下,布料的正面朝向第一烘干面,布料的反面朝向第二烘干面。较之传统的热风烘干方式,本方案无需借助于风机进行烘干,如此便可避免风机将灰尘吹向布料表面造成印花瑕疵的问题。(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double-sided printing machine,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printing machines and comprises a first printing unit, a second printing unit and a drying mechanism, wherein the first printing unit, the second printing unit and the drying mechanism are sequentially arranged along the advancing direction of cloth; the printing machine further comprises a cloth guide unit, after the cloth is sprayed and printed by the first printing unit and the second printing unit, the front surface of the cloth faces the first drying surface and the back surface of the cloth faces the second drying surfa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loth guide unit. Compare traditional hot air drying mode, this scheme need not to dry with the help of the fan, so alright avoid the fan to blow the dust to the problem that the cloth surface caused the stamp flaw.)

一种双面印花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面印花机,属于印花机领域。

背景技术

布料在制造过程中,为了提高布料的美观性,一般会在布料上进行印花,该步骤主要由印花机完成,现有的印花机一般包括单面印花机和双面印花,前者仅在布料的一面进行印花,而后者则可对布料的两面进行印花。

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布料在印花完成后,印花图案可以快速的干燥,通常会在印花机上设置烘干机构,以使构成印花图案的油墨快速的干燥成型,传统的干燥方式一般采用热风烘干的方式,即利用热风机向布料表面吹热风,以进行干燥,这种热风干燥的方式在使用时有一定的弊端,一来热风机的工作时,容易将空气中的灰尘直接吹向布料的表面,使灰尘附着在印花图案的油墨中,造成瑕疵;二来,这种热风烘干方式,对于双面印花的布料则应用起来较为困难,因为要对布料的两面进行烘干,故而需要至少2组热风机以分别对布料的双面进行吹风烘干。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双面印花机。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面印花机,包括沿布料前进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打印单元、第二打印单元以及烘干机构,所述第一打印单元和第二打印单元分别用于对布料的正面和反面进行喷印,所述烘干机构包括加热板,所述加热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烘干面和第二烘干面,所述加热板内部具有供热媒流动的流道,通过流道内的热媒使第一烘干面和第二烘干面发热;所述印花机还包括导布单元,所述导布单元用于对布料进行导向,布料经第一打印单元和第二打印单元喷印后,在导布单元的导向下,布料的正面朝向第一烘干面,布料的反面朝向第二烘干面,且布料从第一烘干面导出后,导向第二烘干面之前,所述布料仅正面与导布单元接触。

采用本方案的优点在于:

首先,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加热板,并在加热板内部设置流道,烘干时,向流道内注入热媒,如此加热板经热媒加热后便可对印花完成的布料进行烘干,较之传统的热风烘干方式,本方案无需借助于风机进行烘干,如此便可避免风机将灰尘吹向布料表面造成印花瑕疵的问题。

其次,本方案中内设流道的加热板结构可以使得加热板同时具备两个加热面,即第一烘干面和第二烘干面,如此便可同时对布料的正面和反面同时进行烘干,而且两烘干面是直接朝向布料的正反面的,较之热风烘干方式,无疑可以使得布料受热更为均匀,从而有更好的烘干效果。

而且,本方案中仅一个加热板便可实现双面烘干的目的,若采用传统的热风烘干方式,其至少需要两个热风机以分别朝向布料,即使只采用一个热风机,为了保证可以对布料进行双面烘干,必然需要对风路做特定的设计,一来可能增加设计成本,二来为了配合该风路,可能需要在烘干区域位置特殊排列导布辊,以对布料的走向进行改变,如此有可能使布料的印花面与某一个或几个导布辊发生接触,从而对布料的印花图案造成影响。

而且,本方案中依赖于导向单元的特殊导向方式,即所述在导布单元的导向下,布料经第一打印单元和第二打印单元喷印后,布料的正面朝向第一烘干面,布料的反面朝向第二烘干面,且布料从第一烘干面导出后,导向第二烘干面之前,所述布料仅正面与导布单元接触;如此,一来可以保证布料的正反面分别朝向第一烘干面和第二烘干面进行双面烘干,二来,布料的正面在经第一烘干面烘干时,布料的反面此时可能还未完全烘干,此时,若直接将布料的反面接触导布单元时,很容易磨损布料反面的印花图案,而在本方案中,通过导向单元的导向,可以保证其反面在未被第二烘干面进行烘干之前,布料的反面不会与导布单元相接触,如此以保护布料反面的印花图案。

进一步的,导布单元包括若干导布辊,其中至少部分导布辊位于加热板下方,部分导布辊位于加热板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烘干机构包括内部中空的烘箱,所述加热板竖直设置烘箱内。

进一步的,所述烘干机构还包括内盛热媒的容器和抽取容器内热媒的泵,所述容器包括用于排放热媒的出媒口和回收热媒的回媒口;所述泵通过出媒口抽取热媒至流道内,流道内的热媒最终经回媒口回流至容器内;所述烘干机构还包括加热容器内热媒的热源。

进一步的,还包括预热机构,所述预热机构用于布料在经第一打印单元和第二打印单元之前对布料进行预热。

进一步的,所述预热机构包括预热箱和设于预热箱内部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进口和出口,所述热媒经流道排出后通过进口进入换热器内,换热器内的热媒经出口回流进容器内。

进一步的,所述预热机构包括换热管、风机,以及风管;所述换热管设于容器内,且所述换热管一端与风机的出风端连通,另一端与风管连通,所述风管上设有若干朝向布料的喷头。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包括多个折弯段,且所述换热管至少部分浸没在容器内的热媒中;或者,所述热媒为液体,所述换热管悬置于热媒的液面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风管包括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分别位于布料的正面和反面;所述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上均设有喷头,其中第一支管上的喷头朝向布料的正面,第二支管上的喷头朝向布料的反面;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支管的另一端和第二支管的另一端,其中一个封闭,另一个与换热管远离风机的一端连通。

本发明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导布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加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下文描述中,出现诸如术语“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的,仅是为了方便描述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面印花机,包括沿布料前进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打印单元1、第二打印单元2以及烘干机构。

所述第一打印单元1和第二打印单元2分别用于对布料的正面和反面进行喷印,第一打印单元1和第二打印单元2均可采用现有的喷印式印花,打印时,布料由放卷架01对布料进行放卷,通过导辊将布料依次导向第一打印单元1、第二打印单元2、烘干机构,最终由收卷架02进行收卷。

所述烘干机构包括加热板3,所述加热板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烘干面和第二烘干面,所述加热板3内部具有供热媒流动的流道31,通过流道31内的热媒使第一烘干面和第二烘干面发热;加热板3呈矩形板状结构,其为导热材质,比如铜质等,加热板3两侧的侧壁构成第一烘干面和第二烘干面,当热媒在流道31内流动时,热媒自身的会与加热板3实现热交换,使加热板3受热,最终由加热板3的两烘干面将热量散发出来以对布料进行烘干。

这里的热媒指的是提供热量的媒介,其主要为流体介质,比如气体或热油等,优选采用热油;通过设置加热板3,并在加热板3内部设置流道31,烘干时,向流道31内注入热媒,如此加热板3经热媒加热后便可对印花完成的布料进行烘干,较之传统的热风烘干方式,本方案无需借助于风机74进行烘干,如此便可避免风机74将灰尘吹向布料表面造成印花瑕疵的问题。

所述印花机还包括导布单元,所述导布单元用于对布料进行导向,布料经第一打印单元1和第二打印单元2喷印后,在导布单元的导向下,布料的正面朝向第一烘干面,布料的反面朝向第二烘干面,且布料从第一烘干面导出后,导向第二烘干面之前,所述布料仅正面与导布单元接触。

本方案中内设流道31的加热板3结构可以使得加热板3同时具备两个加热面,即第一烘干面和第二烘干面,如此便可同时对布料的正面和反面同时进行烘干,而且两烘干面是直接朝向布料的正反面的,较之热风烘干方式,无疑可以使得布料受热更为均匀,从而有更好的烘干效果,因为热风烘干会因风力分布不均匀致使热量分布不均。

而且,本方案中仅一个加热板3便可实现双面烘干的目的,若采用传统的热风烘干方式,其至少需要两个热风机以分别朝向布料,即使只采用一个热风机,为了保证可以对布料进行双面烘干,必然需要对风路做特定的设计,一来可能增加设计成本,二来为了配合该风路,可能需要在烘干区域位置特殊排列导布辊,以对布料的走向进行改变,如此有可能使布料的印花面与某一个或几个导布辊发生接触,从而对布料的印花图案造成影响。

而且,本方案中依赖于导向单元的特殊导向方式,即所述在导布单元的导向下,布料经第一打印单元1和第二打印单元2喷印后,布料的正面朝向第一烘干面,布料的反面朝向第二烘干面,且布料从第一烘干面导出后,导向第二烘干面之前,所述布料仅正面与导布单元接触;如此,一来可以保证布料的正反面分别朝向第一烘干面和第二烘干面进行双面烘干,二来,布料的正面在经第一烘干面烘干时,布料的反面此时可能还未完全烘干,此时,若直接将布料的反面接触导布单元时,很容易磨损布料反面的印花图案,而在本方案中,通过导向单元的导向,可以保证其反面在未被第二烘干面进行烘干之前,布料的反面不会与导布单元相接触,如此以保护布料反面的印花图案

对于导布单元的具体结构为:结合图2所示,导布单元包括若干导布辊,其中至少部分导布辊位于加热板3下方,部分导布辊位于加热板3上方,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采用了5根导布辊,分别记为第一导布辊51、第二导布辊52、第三导布辊53、第四导布辊54以及第五导布辊55;加热板3竖直设置,第一导布辊51和第二导布辊52位于加热板3上方,第三导布辊53、第四导布辊54以及第五导布辊55则设于加热板3下方,且第一导布辊51、第二导布辊52、第四导布辊54以及第五导布辊55均位于加热板3左侧,第三导布辊53位于加热板3右侧。

布料导向时,布料从第二打印单元2竖直下拉置于第一烘干面右侧,此时布料的正面朝向第一烘干面;接着布料正面依次绕在第三导布辊53、第四导布辊54、第一导布辊51和第二导布辊52上,最终使得布料从加热板3的左侧下拉,然后经过第五导布辊55导向收卷架02。

通过将导布辊按照这种特定的方式对布料进行导向,可以保证布料的正面和反面分别位于加热板3两侧,以进行同时烘干,而且布料的正面在被第一烘干面烘干后,反面未被第二烘干面烘干之前,其反面不会与导布辊相接触,如此以保证布料反面的印花图案不至于被导布辊磨损。而且这种排列导布辊的方式,可以使得布料在经第一烘干面烘干后,在加热板3的左方充分展开,提高了布料的传输路径,使得布料在该传输路径上可以进行一次自然晾干。

为了提高烘干效率,本实施例中,所述烘干机构包括内部中空的烘箱30,所述加热板3竖直设置烘箱30内,通过加热板3将烘箱30分成左右两个空间,以供布料进出,通过设置烘箱30,可以使得加热板3散发的热量能够较为集中在烘箱30内部,使得布料可以更好的被烘干。

为了给流道31内不断提供高温热媒,本实施例中,所述烘干机构还包括内盛热媒的容器61和抽取容器61内热媒的泵62,指的说明的是,这里的泵62依据所选热媒的类型而确定,比如热媒选用的是气体,则采用气泵62,若采用的热媒是液体,则采用液泵62,本实施例中所展示的是采用热油作为热媒进行说明。

所述容器61包括用于排放热媒的出媒口和回收热媒的回媒口;所述泵62的进液端与出媒口连通以抽取热媒至流道31内,流道31一端与泵62的出液端连通,另一端与回媒口连通,如此通过泵62将热媒抽入流道31内,在流道31内流动,最终经回媒口回流至容器61内;所述烘干机构还包括加热容器61内热媒的热源,这里的热源可以是电热管等电热元件,当然也可采用锅炉加热的方式,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旋转。由此可见流道31内始终有不断流动的高温热媒,以与加热板3进行热交换。

当然,为了提高换热效果,本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示,流道31呈S形的蛇形管状,如此以增加流道31的流程,使加热板3内尽可能多的充斥热媒,使热媒与加热板3充分热交换,以提高热交换效果。

为了提高布料的打印效果,本实施例还包括预热机构,所述预热机构用于布料在经第一打印单元1和第二打印单元2之前对布料进行预热,通过预热机构的预热可以使布料在打印前具备一定的温度,使得后续在打印时,油墨可以更好的附着在布料上,而且还可以使得打印时油墨可以更快的干燥成型。

本实施例所采用的预热机构结构为:如图1所示,所述预热机构包括预热箱71和设于预热箱71内部的换热器72,所述换热器72包括进口和出口,所述热媒经流道31排出后通过进口进入换热器72内,换热器72内的热媒经出口回流进容器61内。

其中换热器72可以采用蛇形盘管,其两端分别为出口和进口,其进口通过管路与流道31远离泵62的一端相连通,出口通过管路与容器61的回媒口连通。

如此,流道31中流出的热媒不会一开始直接回流进容器61中,而是会顺着管路流入换热器72中,此时热媒还是具备一定的余热的,故而热媒在换热器72中流动时,会与换热器72进行热交换,通过换热器72将热量散发至预热箱71内,以对进入预热箱71内的布料进行预热。由此可见,本方案中预热采用的还是烘干用的热媒,换言之,本方案中,采用热媒作用有二,其一其可作为烘干使用,其二其余热可被再次利用以供预热使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采用的预热机构不相同,本实施例中,结合图4和图5所示,所述预热机构包括换热管73、风机74,以及风管75;所述换热管73设于容器61内,且所述换热管73一端与风机74的出风端连通,另一端与风管75连通,所述风管75上设有若干朝向布料的喷头76。

由于换热管73设于容器61内,故容器61内的热量可以传递至换热管73上,当风机74向换热管73内鼓风时,进入换热管73内的风会与换热管73进行热交换,通过换热管73对风进行升温形成热风,热风然后导向风管75,最终由喷头76喷向布料,此方案中,预热方式是热风烘干,通过热风对布料表面进行预热的同时,热风还可以对布料的表面进行吹扫,以吹去布料表面一些毛絮等杂质。而且本方案中形成热风的热能直接来源于容器61内,故而温度会更高,更有助于热风的形成。

为了使得换热管73可以充分受热,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73包括多个折弯段,比如讲换热管73设置成S型,如此换热管73在容器61内的行程增加,可以充分换热;所述换热管73至少部分浸没在容器61内的热媒中,比如热媒为液体时,换热管73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浸没在液体中,以与液体充分接触实现换热;或者,所述热媒为液体,所述换热管73悬置于热媒的液面上方,此时主要利用换热管73上方的热气与换热管73进行热交换。

为了可以使得风管75可以同时对布料的两面进行预热和吹扫,结合图5所示,所述风管75包括第一支管752和第二支管751,第一支管752和第二支管751分别位于布料的正面和反面;所述第一支管752和第二支管751上均设有喷头76,其中第一支管752上的喷头76朝向布料的正面,第二支管751上的喷头76朝向布料的反面;第一支管752和第二支管751一端相连通,形成一个U形管结构,所述第一支管752的另一端和第二支管751的另一端,其中一个封闭,另一个与换热管73远离风机74的一端连通,即该U形管一段封闭,另一端连接至换热管7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发明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1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定位打码设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