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镜头

文档序号:33675 发布日期:2021-09-24 浏览:20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光学成像镜头 (Optical imaging lens ) 是由 侯璟 张晓彬 闻人建科 戴付建 赵烈烽 于 2021-07-2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光学成像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和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TTL/ImgH&lt;1.2;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满足:45°&lt;Semi-FOV&lt;60°。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光学成像镜头存在体积大的问题。(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optical imaging lens. The optical imaging lens includes: the first lens has positive focal power, and the image side surface of the first lens is a convex surface; the object side surface of the second lens is a convex surface, and the image side surface of the second lens is a concave surface; a third lens; a fourth lens having a negative focal power; a fifth lens; the on-axis distance TTL from the object side surface of the first lens to the imaging surface of the optical imaging lens and the half ImgH of the diagonal length of the effective pixel area on the imaging surface satisfy the following condition: TTL/ImgH &lt; 1.2; the maximum half field angle Semi-FOV of the optical imaging lens meets the following requirements: 45 ° &lt; Semi-FOV &lt;60 °. The invention solves the problem of large volume of the optical imaging lens in the prior art.)

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电子设备在摄影摄像领域展现出多元的需求,涌现出超广角、大光圈、超薄、小头部等不同功能的摄影镜头,快速的更新换代速度也激励着摄影镜头向着更复杂、更优秀的方向发展。其中广角镜头因具有广阔的视场范围,被广泛应用于前置和后置摄影领域,可以捕获到大角度下的物体细节信息,深受厂商和消费者的青睐,但是广角镜头的体积一般都比较大,不利于光学成像镜头的小型化。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光学成像镜头存在体积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光学成像镜头存在体积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和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TTL/ImgH<1.2;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满足:45°<Semi-FOV<60°。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之间满足:0.7<f*tan(Semi-FOV)/TTL<1。

进一步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阑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距离SD之间满足:1<SD/f<1.2。

进一步地,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与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0.2<EPD/ImgH<0.4。

进一步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之间满足:0.4<f/(f1+f3+f4)<0.9。

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之间满足:0.8<f1/(R1+R2)<1.5。

进一步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1.3<(R5+R6)/(R5-R6)<2.5。

进一步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之间满足:-0.4<(R7-R8)/f4<-0.1。

进一步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BFL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TD之间满足:0.3<BFL/TD<0.6。

进一步地,第三透镜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厚度CT3与第五透镜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厚度CT5之间满足:0.9<CT3/CT5<1.2。

进一步地,第三透镜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厚度CT3与第四透镜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厚度CT4之间满足:2<CT3/CT4<3。

进一步地,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与第四透镜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厚度CT4之间满足:0.4≤(T34+T45)/CT4<0.8。

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22与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31之间满足:0.9<DT22/DT31<1。

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和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2与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31之间满足:0.7<SAG22/SAG31<1.3。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和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12、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和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2、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和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32、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和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的交点至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42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和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的交点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52之间满足:0.8<SAG32/(SAG12+SAG22+SAG42+SAG52)<1.1。

进一步地,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折射率Nmax与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2之间满足:Nmax=N2。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52之间满足:0.2<DT11/DT52<0.3。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之间满足:0.7<f*tan(Semi-FOV)/TTL<1;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满足:45°<Semi-FOV<60°。

进一步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阑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距离SD之间满足:1<SD/f<1.2。

进一步地,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与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0.2<EPD/ImgH<0.4。

进一步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之间满足:0.4<f/(f1+f3+f4)<0.9。

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之间满足:0.8<f1/(R1+R2)<1.5。

进一步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1.3<(R5+R6)/(R5-R6)<2.5。

进一步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之间满足:-0.4<(R7-R8)/f4<-0.1。

进一步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BFL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TD之间满足:0.3<BFL/TD<0.6。

进一步地,第三透镜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厚度CT3与第五透镜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厚度CT5之间满足:0.9<CT3/CT5<1.2。

进一步地,第三透镜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厚度CT3与第四透镜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厚度CT4之间满足:2<CT3/CT4<3。

进一步地,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与第四透镜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厚度CT4之间满足:0.4≤(T34+T45)/CT4<0.8。

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22与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31之间满足:0.9<DT22/DT31<1。

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和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2与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31之间满足:0.7<SAG22/SAG31<1.3。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和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12、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和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2、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和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32、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和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的交点至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42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和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的交点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52之间满足:0.8<SAG32/(SAG12+SAG22+SAG42+SAG52)<1.1。

进一步地,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折射率Nmax与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2之间满足:Nmax=N2。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52之间满足:0.2<DT11/DT52<0.3。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光学成像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和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TTL/ImgH<1.2;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满足:45°<Semi-FOV<60°。

通过合理的分配各个透镜的光焦度,有利于平衡光学成像镜头产生的像差,大大增加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通过将TTL/ImgH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限制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保证光学成像镜头具有较大的像面范围,保证光学成像镜头的小型化和轻薄化,小巧轻薄的结构有利于在手机等电子产品上装配,同时增加了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设计的自由度。通过将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限制在45°至60°的范围内,使得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在更大的角度范围内采集图像,使得光学成像镜头能够作为广角镜头使用。这样设置使得光学成像镜头实现小型化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广角拍摄。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一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至图5分别示出了图1中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倍率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二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至图10分别示出了图6中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倍率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三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至图15分别示出了图11中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倍率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图16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四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7至图20分别示出了图16中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倍率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图21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五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2至图25分别示出了图21中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倍率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图26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六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7至图30分别示出了图26中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倍率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STO、光阑;E1、第一透镜;S1、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2、第一透镜的像侧面;E2、第二透镜;S3、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4、第二透镜的像侧面;E3、第三透镜;S5、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6、第三透镜的像侧面;E4、第四透镜;S7、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8、第四透镜的像侧面;E5、第五透镜;S9、第五透镜的物侧面;S10、第五透镜的像侧面;E6、滤波片;S11、滤波片的物侧面;S12、滤波片的像侧面;S13、成像面;S14、滤波片的像侧面;S15、成像面。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实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靠近物侧的表面成为该透镜的物侧面,每个透镜靠近像侧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像侧面。在近轴区域的面形的判断可依据该领域中通常知识者的判断方式,以R值,(R指近轴区域的曲率半径,通常指光学软件中的透镜数据库(lens data)上的R值)正负判断凹凸。以物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为凸面,当R值为负时,判定为凹面;以像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为凹面,当R值为负时,判定为凸面。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光学成像镜头存在体积大的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0所示,光学成像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和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TTL/ImgH<1.2;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满足:45°<Semi-FOV<60°。

通过合理的分配各个透镜的光焦度,有利于平衡光学成像镜头产生的像差,大大增加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通过将TTL/ImgH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限制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保证光学成像镜头具有较大的像面范围,保证光学成像镜头的小型化和轻薄化,小巧轻薄的结构有利于在手机等电子产品上装配,同时增加了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设计的自由度。通过将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限制在45°至60°的范围内,使得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在更大的角度范围内采集图像,使得光学成像镜头能够作为广角镜头使用。这样设置使得光学成像镜头实现小型化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广角拍摄。

优选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和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0.5<TTL/ImgH<1.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之间满足:0.7<f*tan(Semi-FOV)/TTL<1。通过将f*tan(Semi-FOV)/TTL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通过系统总长和有效焦距的合理分配,既保证了光学成像镜头的小型化,又使得光学成像镜头拥有足够大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视场角,维持光学成像镜头的广角特性。优选地,0.72<f*tan(Semi-FOV)/TTL<0.96。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阑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距离SD之间满足:1<SD/f<1.2。通过将SD/f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有效保证了视场角的范围,通过限制光阑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距离可以保证光学成像镜头的长度,同时确定了孔径光阑的位置,进而保证了光圈的大小,使光学成像镜头有足够的光通量和辐射照度。优选地,1.05<SD/f<1.19。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与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0.2<EPD/ImgH<0.4。通过将EPD/ImgH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有效保证光学成像镜头的光通量,使得像面具有较高的照度,在黑暗环境下能保持优良的成像能力。像高的取值能够保证光学成像镜头的像面的大小,可以捕获到较大的画面和丰富的细节,使得光学成像镜头拍摄的更清晰。优选地,0.22<EPD/ImgH<0.39。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之间满足:0.4<f/(f1+f3+f4)<0.9。通过将f/(f1+f3+f4)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既能减小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焦距和比值,既能减小这三个透镜的敏感性,避免过严的公差要求,还能通过交错分布与整个光学系统配合,更好的互补消除不同视场下的正负球差和倍率色差等,从而提升整个光学成像镜头的解像力水平,保证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优选地,0.44<f/(f1+f3+f4)<0.85。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之间满足:0.8<f1/(R1+R2)<1.5。通过将f1/(R1+R2)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合理分配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使得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之间的差距不会太大,并能够合理控制第一透镜的矢高范围,减缓第一透镜的敏感性,同时有利于光线在入射端会聚,有利于光路的后续传播。优选地,0.8<f1/(R1+R2)<1.4。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1.3<(R5+R6)/(R5-R6)<2.5。通过将(R5+R6)/(R5-R6)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有效调节第三透镜的光焦度,可以避免由于张角过大带来的加工难度,避免了严格的公差限制和工艺水平,使得光学成像镜头的慧差和场曲等得到有效缓冲,有效地平衡光学成像镜头的球差和场曲。优选地,1.35<(R5+R6)/(R5-R6)<2.4。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之间满足:-0.4<(R7-R8)/f4<-0.1。通过将(R7-R8)/f4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合理分配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使得第四透镜的外形更有利于注塑和组立,减少第四透镜的面型感度,而且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配合有利于第四透镜的光焦度的分配以及光线的偏折走向。在现有的制程能力上,能够有效地平衡光学成像镜头的场曲、像散和畸变。优选地,-0.36<(R7-R8)/f4<-0.12。

在本实施例中,第五透镜的像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BFL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TD之间满足:0.3<BFL/TD<0.6。通过将BFL/TD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将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调整到合适的范围内,有效限制了光学成像镜头的长度,避免光学成像镜头较长,同时能够合理调整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之间的间隙和透镜的厚度,有利于光学成像镜头的小型化。足够的光学后焦有利于音圈马达的安装和驱动,还可以更好的平衡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和色差,还可以降低透镜之间以及芯片之间的鬼像能量,保证光学成像镜头获得较好的成像质量。优选地,0.35<BFL/TD<0.55。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厚度CT3与第五透镜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厚度CT5之间满足:0.9<CT3/CT5<1.2。通过将CT3/CT5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得第三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之间的差异不会太大,以使得第三透镜和第五透镜与第四透镜的厚度配合,使得光学成像镜头整体形态更加平衡,保证第三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不会太薄,有利于光学成像镜头的加工和组装工艺,避免透镜过薄导致的调试困难以及透镜变形等问题,增加了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同时可以更好地调节整个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和场曲,降低第三透镜和第五透镜的厚度感度,避免第三透镜和第五透镜因外观问题而导致鬼影和杂光风险。优选地,0.92<CT3/CT5<1.15。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厚度CT3与第四透镜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厚度CT4之间满足:2<CT3/CT4<3。通过将CT3/CT4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得光学成像镜头的整体形态更加平衡,从而增加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还可以更好地调节整个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和场曲,避免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因外观问题而导致鬼影和杂光风险。优选地,2.1<CT3/CT4<2.9。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与第四透镜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厚度CT4之间满足:0.4≤(T34+T45)/CT4<0.8。合理分配第四透镜的厚度,有利透镜的加工和组立,并能有效降低透镜的鬼像风险和敏感程度,通过平衡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隙和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隙,使其满足组立工艺,并可以减弱两组透镜间的光线偏折和能量分布,第四透镜的厚度和透镜间的空气间隙配合可以有效地降低第四透镜的感度和系统的慧差和像散,对于改善场曲的稳定性和MTF峰值也有很大的帮助。优选地,0.4≤(T34+T45)/CT4<0.75。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22与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31之间满足:0.9<DT22/DT31<1。通过将DT22/DT31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有效控制光学成像镜头的渐晕值,拦截成像质量差的部分光线,从而提升整个光学系统的解像力和相对照度。同时可以避免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的半径差异过大导致大段差的问题,使得光线从第二透镜平缓地过渡到第三透镜,避免光线方向突变可能造成的全反射,工艺上可以确保组装的稳定性。优选地,0.95<DT22/DT31<0.99。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和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2与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31之间满足:0.7<SAG22/SAG31<1.3。通过将SAG22/SAG31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避免各个透镜的曲率差距过大的问题,保证各个透镜的尺寸的均匀性和连续性,通过限制矢高比值,可以有效滤除杂光,增加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工程上有利于实际加工组立以及全反射的减弱和性能的提高。优选地,0.75<SAG22/SAG31<1.27。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和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12、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和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2、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和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32、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和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的交点至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42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和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的交点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52之间满足:0.8<SAG32/(SAG12+SAG22+SAG42+SAG52)<1.1。通过将SAG32/(SAG12+SAG22+SAG42+SAG52)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避免透镜之间半口径差距太大,还可以避免各个透镜张角差异大,保证光学成像镜头整体形状的统一连续,有利于透镜的边缘厚度的排布,对于杂光和鬼像有很好的规避作用,并有利于实际的注塑成型。优选地,0.85<SAG32/(SAG12+SAG22+SAG42+SAG52)<1.0。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折射率Nmax与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2之间满足:Nmax=N2。这样设置可以将第二透镜的厚度做的更为轻薄,在光学系统中起到缓冲调节的作用,通过与前后透镜的折射率的配合,能够有效减弱光线的偏折和全反射的产生,有效消除不同波长造成的色散,镜头CRA(chief ray angle)也可以和芯片实现更好地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52之间满足:0.2<DT11/DT52<0.3。通过将DT11/DT52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有效控制光学成像镜头的渐晕值,拦截光学成像质量差的部分光线,增加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第一透镜的口径较大可以保证光学成像镜头可以吸收充足的光通量,从而可以提升整个光学成像镜头的解像力和相对照度;同时可以避免第一透镜和第五透镜之间的口径差异过大导致大段差问题,使光学成像镜头整体结构更加对称平衡,确保组装的稳定性。优选地,0.2<DT11/DT52<0.26。

实施例二

如图1至图30所示,光学成像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之间满足:0.7<f*tan(Semi-FOV)/TTL<1。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满足:45°<Semi-FOV<60°。

通过合理的分配各个透镜的光焦度,有利于平衡光学成像镜头产生的像差,大大增加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通过将f*tan(Semi-FOV)/TTL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通过系统总长和有效焦距的合理分配,既保证了光学成像镜头的小型化,又使得光学成像镜头拥有足够大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视场角,维持光学成像镜头的广角特性。通过将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限制在45°至60°的范围内,使得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在更大的角度范围内采集图像,使得光学成像镜头能够作为广角镜头使用。这样设置使得光学成像镜头实现小型化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广角拍摄。

优选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之间满足:0.72<f*tan(Semi-FOV)/TTL<0.96。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阑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距离SD之间满足:1<SD/f<1.2。通过将SD/f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有效保证了视场角的范围,通过限制光阑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距离可以保证光学成像镜头的长度,同时确定了孔径光阑的位置,进而保证了光圈的大小,使光学成像镜头有足够的光通量和辐射照度。优选地,1.05<SD/f<1.19。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与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0.2<EPD/ImgH<0.4。通过将EPD/ImgH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有效保证光学成像镜头的光通量,使得像面具有较高的照度,在黑暗环境下能保持优良的成像能力。像高的取值能够保证光学成像镜头的像面的大小,可以捕获到较大的画面和丰富的细节,使得光学成像镜头拍摄的更清晰。优选地,0.22<EPD/ImgH<0.39。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之间满足:0.4<f/(f1+f3+f4)<0.9。通过将f/(f1+f3+f4)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既能减小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焦距和比值,既能减小这三个透镜的敏感性,避免过严的公差要求,还能通过交错分布与整个光学系统配合,更好的互补消除不同视场下的正负球差和倍率色差等,从而提升整个光学成像镜头的解像力水平,保证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优选地,0.44<f/(f1+f3+f4)<0.85。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之间满足:0.8<f1/(R1+R2)<1.5。通过将f1/(R1+R2)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合理分配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使得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之间的差距不会太大,并能够合理控制第一透镜的矢高范围,减缓第一透镜的敏感性,同时有利于光线在入射端会聚,有利于光路的后续传播。优选地,0.8<f1/(R1+R2)<1.4。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1.3<(R5+R6)/(R5-R6)<2.5。通过将(R5+R6)/(R5-R6)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有效调节第三透镜的光焦度,可以避免由于张角过大带来的加工难度,避免了严格的公差限制和工艺水平,使得光学成像镜头的慧差和场曲等得到有效缓冲,有效地平衡光学成像镜头的球差和场曲。优选地,1.35<(R5+R6)/(R5-R6)<2.4。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之间满足:-0.4<(R7-R8)/f4<-0.1。通过将(R7-R8)/f4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合理分配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使得第四透镜的外形更有利于注塑和组立,减少第四透镜的面型感度,而且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配合有利于第四透镜的光焦度的分配以及光线的偏折走向。在现有的制程能力上,能够有效地平衡光学成像镜头的场曲、像散和畸变。优选地,-0.36<(R7-R8)/f4<-0.12。

在本实施例中,第五透镜的像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BFL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TD之间满足:0.3<BFL/TD<0.6。通过将BFL/TD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将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调整到合适的范围内,有效限制了光学成像镜头的长度,避免光学成像镜头较长,同时能够合理调整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之间的间隙和透镜的厚度,有利于光学成像镜头的小型化。足够的光学后焦有利于音圈马达的安装和驱动,还可以更好的平衡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和色差,还可以降低透镜之间以及芯片之间的鬼像能量,保证光学成像镜头获得较好的成像质量。优选地,0.35<BFL/TD<0.55。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厚度CT3与第五透镜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厚度CT5之间满足:0.9<CT3/CT5<1.2。通过将CT3/CT5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得第三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之间的差异不会太大,以使得第三透镜和第五透镜与第四透镜的厚度配合,使得光学成像镜头整体形态更加平衡,保证第三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不会太薄,有利于光学成像镜头的加工和组装工艺,避免透镜过薄导致的调试困难以及透镜变形等问题,增加了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同时可以更好地调节整个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和场曲,降低第三透镜和第五透镜的厚度感度,避免第三透镜和第五透镜因外观问题而导致鬼影和杂光风险。优选地,0.92<CT3/CT5<1.15。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厚度CT3与第四透镜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厚度CT4之间满足:2<CT3/CT4<3。通过将CT3/CT4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得光学成像镜头的整体形态更加平衡,从而增加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还可以更好地调节整个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和场曲,避免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因外观问题而导致鬼影和杂光风险。优选地,2.1<CT3/CT4<2.9。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与第四透镜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厚度CT4之间满足:0.4≤(T34+T45)/CT4<0.8。合理分配第四透镜的厚度,有利透镜的加工和组立,并能有效降低透镜的鬼像风险和敏感程度,通过平衡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隙和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隙,使其满足组立工艺,并可以减弱两组透镜间的光线偏折和能量分布,第四透镜的厚度和透镜间的空气间隙配合可以有效地降低第四透镜的感度和系统的慧差和像散,对于改善场曲的稳定性和MTF峰值也有很大的帮助。优选地,0.4≤(T34+T45)/CT4<0.75。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22与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31之间满足:0.9<DT22/DT31<1。通过将DT22/DT31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有效控制光学成像镜头的渐晕值,拦截成像质量差的部分光线,从而提升整个光学系统的解像力和相对照度。同时可以避免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的半径差异过大导致大段差的问题,使得光线从第二透镜平缓地过渡到第三透镜,避免光线方向突变可能造成的全反射,工艺上可以确保组装的稳定性。优选地,0.95<DT22/DT31<0.99。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和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2与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31之间满足:0.7<SAG22/SAG31<1.3。通过将SAG22/SAG31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避免各个透镜的曲率差距过大的问题,保证各个透镜的尺寸的均匀性和连续性,通过限制矢高比值,可以有效滤除杂光,增加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工程上有利于实际加工组立以及全反射的减弱和性能的提高。优选地,0.75<SAG22/SAG31<1.27。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和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12、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和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2、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和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32、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和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的交点至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42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和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的交点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52之间满足:0.8<SAG32/(SAG12+SAG22+SAG42+SAG52)<1.1。通过将SAG32/(SAG12+SAG22+SAG42+SAG52)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避免透镜之间半口径差距太大,还可以避免各个透镜张角差异大,保证光学成像镜头整体形状的统一连续,有利于透镜的边缘厚度的排布,对于杂光和鬼像有很好的规避作用,并有利于实际的注塑成型。优选地,0.85<SAG32/(SAG12+SAG22+SAG42+SAG52)<1.0。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折射率Nmax与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2之间满足:Nmax=N2。这样设置可以将第二透镜的厚度做的更为轻薄,在光学系统中起到缓冲调节的作用,通过与前后透镜的折射率的配合,能够有效减弱光线的偏折和全反射的产生,有效消除不同波长造成的色散,镜头CRA(chief ray angle)也可以和芯片实现更好地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52之间满足:0.2<DT11/DT52<0.3。通过将DT11/DT52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有效控制光学成像镜头的渐晕值,拦截光学成像质量差的部分光线,增加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第一透镜的口径较大可以保证光学成像镜头可以吸收充足的光通量,从而可以提升整个光学成像镜头的解像力和相对照度;同时可以避免第一透镜和第五透镜之间的口径差异过大导致大段差问题,使光学成像镜头整体结构更加对称平衡,确保组装的稳定性。优选地,0.2<DT11/DT52<0.26。

可选地,上述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滤波片和/或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上的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

在本申请中的光学成像镜头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述的五片。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形、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距离等,可有效增大光学成像镜头的孔径、降低镜头的敏感度并提高镜头的可加工性,使得光学成像镜头更有利于生产加工并且可适用于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上述的光学成像镜头还具有孔径大、视场角大。超薄、成像质量佳的优点,能够满足智能电子产品微型化的需求。

在本申请中,各透镜的镜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具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

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五片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光学成像镜头不限于包括五片透镜。如需要,该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具体面型、参数的举例。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的例子一至例子六中的任何一个例子均适用于本申请的所有实施例。

例子一

如图1至图5所示,描述了本申请例子一的光学成像镜头。图1示出了例子一的光学成像镜头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滤波片E6和成像面S13。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负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5为凹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7为凹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的物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S10为凹面。滤波片E6具有滤波片的物侧面S11和滤波片的像侧面S12。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3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

在本例子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2.48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为49.99°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TTL为3.92mm以及像高ImgH为2.93mm。

表1示出了例子一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焦距和有效半径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1

在例子一中,第一透镜E1至第五透镜E5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给出了可用于例子一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0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A22、A24、A26、A28、A30。

表2

图2示出了例子一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3示出了例子一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像高的偏差。图4示出了例子一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5示出了例子一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根据图2至图5可知,例子一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例子二

如图6至图10所示,描述了本申请例子二的光学成像镜头。在本例子及以下例子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例子一相似的描述。图6示出了例子二的光学成像镜头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6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滤波片E6和成像面S13。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负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5为凹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7为凹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的物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S10为凹面。滤波片E6具有滤波片的物侧面S11和滤波片的像侧面S12。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3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

在本例子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2.21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为52.79°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TTL为3.61mm以及像高ImgH为3.00mm。

表3示出了例子二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焦距和有效半径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3

表4示出了可用于例子二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例子二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1.1553E-01 -6.9174E+00 2.9328E+02 -8.0279E+03 1.4367E+05 -1.7409E+06 1.4579E+07
S2 -6.2819E-01 4.4471E+00 -8.5727E+01 1.1659E+03 -1.0647E+04 6.6881E+04 -2.9433E+05
S3 -5.8407E-01 2.4920E+00 -2.8110E+01 2.4209E+02 -1.4830E+03 6.6138E+03 -2.1596E+04
S4 -3.5217E-01 2.0301E+00 -1.9296E+01 1.3033E+02 -6.1856E+02 2.1093E+03 -5.1948E+03
S5 -2.2319E-01 -2.0420E-01 4.9810E+00 -3.5498E+01 2.0704E+02 -8.5319E+02 2.3695E+03
S6 1.0191E-01 -4.9978E+00 3.2666E+01 -1.3126E+02 4.0792E+02 -1.0136E+03 1.9504E+03
S7 3.0475E+00 -1.6528E+01 6.3860E+01 -1.6228E+02 2.7474E+02 -3.0430E+02 1.9099E+02
S8 1.5882E+00 -6.8084E+00 2.0631E+01 -3.9181E+01 4.7321E+01 -3.6315E+01 1.6197E+01
S9 -1.1536E+00 1.8279E+00 -2.8622E+00 4.1195E+00 -4.8667E+00 4.3062E+00 -2.7651E+00
S10 -5.8038E-01 3.2337E-01 1.5822E-01 -5.9170E-01 6.8491E-01 -4.8855E-01 2.4058E-01
面号 A18 A20 A22 A24 A26 A28 A30
S1 -8.5000E+07 3.4271E+08 -9.3277E+08 1.6269E+09 -1.6309E+09 7.0842E+08 0.0000E+00
S2 9.1388E+05 -1.9901E+06 2.9708E+06 -2.8924E+06 1.6530E+06 -4.2028E+05 0.0000E+00
S3 5.1670E+04 -9.0087E+04 1.1276E+05 -9.8402E+04 5.6707E+04 -1.9358E+04 2.9595E+03
S4 9.2081E+03 -1.1601E+04 1.0115E+04 -5.7934E+03 1.9583E+03 -2.9568E+02 0.0000E+00
S5 -4.4370E+03 5.5953E+03 -4.6710E+03 2.4686E+03 -7.4649E+02 9.8255E+01 0.0000E+00
S6 -2.8052E+03 2.9314E+03 -2.1520E+03 1.0490E+03 -3.0381E+02 3.9406E+01 0.0000E+00
S7 -8.1841E+00 -1.0511E+02 1.0216E+02 -4.9142E+01 1.2578E+01 -1.3674E+00 0.0000E+00
S8 -2.1307E+00 -2.0463E+00 1.4374E+00 -4.4545E-01 7.3778E-02 -5.8237E-03 1.2436E-04
S9 1.2801E+00 -4.2562E-01 1.0052E-01 -1.6447E-02 1.7720E-03 -1.1310E-04 3.2411E-06
S10 -8.4786E-02 2.1567E-02 -3.9257E-03 4.9824E-04 -4.1840E-05 2.0876E-06 -4.6835E-08

表4

图7示出了例子二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8示出了例子二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像高的偏差。图9示出了例子二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0示出了例子二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根据图7至图10可知,例子二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例子三

如图11至图15所示,描述了本申请例子三的光学成像镜头。图11示出了例子三的光学成像镜头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11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滤波片E6和成像面S13。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正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5为凹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7为凹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的物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S10为凹面。滤波片E6具有滤波片的物侧面S11和滤波片的像侧面S12。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3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

在本例子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2.35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为54.23°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TTL为3.77mm以及像高ImgH为3.95mm。

表5示出了例子三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焦距和有效半径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5

表6示出了可用于例子三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例子三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9.5097E-02 -9.5500E+00 4.8641E+02 -1.5903E+04 3.4457E+05 -5.1527E+06 5.4594E+07
S2 -5.8136E-01 2.8221E+00 -5.5709E+01 8.4033E+02 -8.5794E+03 6.0370E+04 -2.9907E+05
S3 -5.0790E-01 1.7180E+00 -1.9047E+01 1.6128E+02 -9.6142E+02 4.1402E+03 -1.2963E+04
S4 -2.1640E-01 3.8070E-01 -4.3114E+00 4.2886E+01 -2.9957E+02 1.4609E+03 -5.0108E+03
S5 -9.7332E-02 -6.0212E-01 -6.6632E+00 1.2951E+02 -8.7768E+02 3.5463E+03 -9.6533E+03
S6 3.6780E+00 -3.5939E+01 1.9719E+02 -7.0767E+02 1.8064E+03 -3.4447E+03 5.0334E+03
S7 6.1411E+00 -4.5207E+01 2.2878E+02 -7.8619E+02 1.9191E+03 -3.4361E+03 4.5839E+03
S8 2.2642E+00 -9.9198E+00 3.1358E+01 -6.4479E+01 8.7203E+01 -7.8229E+01 4.4397E+01
S9 -3.0707E-01 -7.5381E-01 2.7292E+00 -4.9550E+00 5.9939E+00 -5.1103E+00 3.1147E+00
S10 -4.5246E-01 1.0654E-01 2.8834E-01 -5.6052E-01 5.9356E-01 -4.3748E-01 2.3478E-01
面号 A18 A20 A22 A24 A26 A28 A30
S1 -4.1563E+08 2.2796E+09 -8.9214E+09 2.4279E+10 -4.3618E+10 4.6465E+10 -2.2212E+10
S2 1.0570E+06 -2.6730E+06 4.7932E+06 -5.9437E+06 4.8413E+06 -2.3283E+06 5.0066E+05
S3 2.9585E+04 -4.9035E+04 5.8223E+04 -4.8142E+04 2.6269E+04 -8.4878E+03 1.2280E+03
S4 1.2246E+04 -2.1449E+04 2.6735E+04 -2.3153E+04 1.3240E+04 -4.4941E+03 6.8568E+02
S5 1.8537E+04 -2.5494E+04 2.4982E+04 -1.7014E+04 7.6396E+03 -2.0294E+03 2.4114E+02
S6 -5.6724E+03 4.8767E+03 -3.0997E+03 1.3711E+03 -3.7666E+02 4.9518E+01 -6.9866E-01
S7 -4.5733E+03 3.3914E+03 -1.8382E+03 7.0547E+02 -1.8110E+02 2.7815E+01 -1.9277E+00
S8 -1.2199E+01 -2.6066E+00 4.0574E+00 -1.8340E+00 4.5090E-01 -6.0483E-02 3.4821E-03
S9 -1.3637E+00 4.2858E-01 -9.5792E-02 1.4864E-02 -1.5229E-03 9.2691E-05 -2.5399E-06
S10 -9.2284E-02 2.6397E-02 -5.4095E-03 7.7168E-04 -7.2641E-05 4.0517E-06 -1.0134E-07

表6

图12示出了例子三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3示出了例子三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像高的偏差。图14示出了例子三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5示出了例子三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根据图12至图15可知,例子三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例子四

如图16至图20所示,描述了本申请例子四的光学成像镜头。图16示出了例子四的光学成像镜头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16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滤波片E6和成像面S13。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正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5为凹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7为凹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的物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S10为凹面。滤波片E6具有滤波片的物侧面S11和滤波片的像侧面S12。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3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

在本例子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2.27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为57.37°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TTL为3.76mm以及像高ImgH为3.03mm。

表7示出了例子四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焦距和有效半径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7

表8示出了可用于例子四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例子四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8

图17示出了例子四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8示出了例子四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像高的偏差。图19示出了例子四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0示出了例子四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根据图17至图20可知,例子四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例子五

如图21至图25所示,描述了本申请例子五的光学成像镜头。图21示出了例子五的光学成像镜头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21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滤波片E6和成像面S13。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正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5为凹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7为凹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的物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S10为凹面。滤波片E6具有滤波片的物侧面S11和滤波片的像侧面S12。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3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

在本例子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2.45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为51.69°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TTL为3.93mm以及像高ImgH为2.90mm。

表9示出了例子五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焦距和有效半径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9

表10示出了可用于例子五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例子五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1.0634E-01 -6.1251E+00 2.4489E+02 -6.2418E+03 1.0458E+05 -1.1999E+06 9.6594E+06
S2 -5.2330E-01 2.9200E+00 -4.8143E+01 5.6530E+02 -4.5159E+03 2.5044E+04 -9.7894E+04
S3 -5.0263E-01 2.6062E+00 -3.1095E+01 2.7644E+02 -1.7532E+03 7.9845E+03 -2.6255E+04
S4 -1.4688E-01 -6.9096E-01 6.6816E+00 -3.6328E+01 1.3336E+02 -3.4959E+02 6.7970E+02
S5 1.4334E-01 -3.4373E+00 2.1792E+01 -9.6030E+01 3.4465E+02 -9.7092E+02 2.0293E+03
S6 6.4539E+00 -5.3268E+01 2.4088E+02 -6.8319E+02 1.2697E+03 -1.5401E+03 1.1536E+03
S7 7.9989E+00 -5.7385E+01 2.6638E+02 -8.3024E+02 1.8217E+03 -2.8985E+03 3.3899E+03
S8 1.9613E+00 -7.3029E+00 2.2763E+01 -5.0562E+01 7.8786E+01 -8.7895E+01 7.1095E+01
S9 -1.9731E-01 -8.8223E-01 2.9475E+00 -5.4016E+00 6.5932E+00 -5.6202E+00 3.4051E+00
S10 -4.7277E-01 1.5003E-01 2.6565E-01 -6.0375E-01 6.7665E-01 -5.0712E-01 2.7095E-01
面号 A18 A20 A22 A24 A26 A28 A30
S1 -5.5095E+07 2.2166E+08 -6.1527E+08 1.1212E+09 -1.2067E+09 5.8112E+08 0.0000E+00
S2 2.7132E+05 -5.2994E+05 7.1311E+05 -6.2927E+05 3.2774E+05 -7.6339E+04 0.0000E+00
S3 6.2582E+04 -1.0785E+05 1.3267E+05 -1.1332E+05 6.3724E+04 -2.1172E+04 3.1434E+03
S4 -9.9472E+02 1.0874E+03 -8.6280E+02 4.6969E+02 -1.5686E+02 2.4179E+01 0.0000E+00
S5 -3.0335E+03 3.1583E+03 -2.2193E+03 9.9817E+02 -2.5838E+02 2.9167E+01 0.0000E+00
S6 -4.5630E+02 7.3942E+01 -7.4762E+01 1.1095E+02 -5.8222E+01 1.0620E+01 0.0000E+00
S7 -2.9168E+03 1.8250E+03 -8.0768E+02 2.3953E+02 -4.2676E+01 3.4503E+00 0.0000E+00
S8 -4.1700E+01 1.7517E+01 -5.1241E+00 9.8927E-01 -1.1312E-01 5.7956E-03 0.0000E+00
S9 -1.4781E+00 4.6025E-01 -1.0191E-01 1.5668E-02 -1.5910E-03 9.6005E-05 -2.6089E-06
S10 -1.0505E-01 2.9564E-02 -5.9645E-03 8.3921E-04 -7.8092E-05 4.3150E-06 -1.0712E-07

表10

图22示出了例子五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3示出了例子五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像高的偏差。图24示出了例子五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5示出了例子五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根据图22至图25可知,例子五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例子六

如图26至图30所示,描述了本申请例子六的光学成像镜头。图26示出了例子六的光学成像镜头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26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滤波片E6和成像面S13。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负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5为凹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7为凹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的物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S10为凹面。滤波片E6具有滤波片的物侧面S11和滤波片的像侧面S12。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3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

在本例子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2.47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为52.97°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TTL为3.89mm以及像高ImgH为2.93mm。

表11示出了例子六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焦距和有效半径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11

表12示出了可用于例子六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例子六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12

图27示出了例子六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8示出了例子六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像高的偏差。图29示出了例子六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30示出了例子六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根据图27至图30可知,例子六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综上,例子一至例子六分别满足表13中所示的关系。

表13

表14给出了例子一至例子六的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

实施例参数 1 2 3 4 5 6
f1(mm) 4.19 4.21 4.93 4.85 4.67 4.06
f2(mm) -109.89 -539.71 117.03 120.82 852.47 -18.42
f3(mm) 3.62 3.66 1.79 1.78 1.44 1.22
f4(mm) -2.91 -3.00 -2.55 -2.54 -2.30 -2.27
f5(mm) 3.49 3.10 11.52 10.09 -377.68 -10.50
f(mm) 2.48 2.21 2.35 2.27 2.45 2.47
TTL(mm) 3.92 3.61 3.77 3.76 3.93 3.89
ImgH(mm) 2.93 3.00 3.95 3.03 2.90 2.93
Semi-FOV 49.99 52.79 54.23 57.37 51.69 52.97

表14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电子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成像装置可以是诸如数码相机的独立成像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上的成像模块。该成像装置装配有以上描述的光学成像镜头。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4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