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模带网转移方法

文档序号:337353 发布日期:2021-12-03 浏览:5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纸模带网转移方法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paper mould belt net ) 是由 李学文 于 2021-07-2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一种纸模带网转移方法,包括步骤有:(1)XZ轴移载模组驱使Y轴移载模组平移至与湿坯成型机对齐的位置;(2)Y轴移载模组同步地驱使网框上下料机构伸入湿坯成型机中;(3)第二真空吸头将捞桨下模上的带有湿坯的网框吸走;(4)XZ轴移载模组驱使Y轴移载模组移至与干坯成型机对齐的位置;(5)第二真空吸头将带湿坯的网框转移至干坯成型机中,第一真空吸头将带干坯的网框吸走;以及(6)XZ轴移载模组驱使Y轴移载模组连同网框上下料机构一起移至干坯下料位置处,以将第一真空吸头所吸取的带干坯的网框中的干坯全部取走,从而完成网框转移的一个周期;以在减少气源浪费的情况下确保网框于狭空间中更顺畅的转移。(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aper mould belt net transfer method,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the XZ-axis transfer module drives the Y-axis transfer module to be horizontally transferred to a position aligned with the wet blank forming machine; (2) the Y-axis transfer module synchronously drives the screen frame feeding and discharging mechanism to extend into the wet blank forming machine; (3) the second vacuum suction head sucks away the screen frame with the wet blank on the lower drag-out die; (4) the XZ-axis transfer module drives the Y-axis transfer module to move to a position aligned with the dry blank forming machine; (5) the second vacuum suction head transfers the net frame with the wet blank into a dry blank forming machine, and the first vacuum suction head sucks the net frame with the dry blank away; and (6) the XZ-axis transfer module drives the Y-axis transfer module to move to a dry blank discharging position together with the screen frame loading and unloading mechanism so as to take all the dry blanks in the screen frame with the dry blanks sucked by the first vacuum suction head, thereby completing one cycle of screen frame transfer; so as to ensure smoother transfer of the screen frame in the narrow spac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reducing air source waste.)

纸模带网转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纸模(例如但不限于此的一次性餐具及一次性工包)成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纸模带网转移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极其丰富的物质消费品,而由生态植物纤维纸浆制成的纸模就是诸多的物质消费品中的一种。

众所周知,纸模可分为餐具(例如但不限于此的一次性快餐盒)、饮具(例如但不限于此的一次性杯子)及工包(例如但不限于此的一次性包装容器),无论是餐具、饮具还是工包,它们的生产过程都离不开湿坯成型步骤、对湿坯进行烘干以形成干坯步骤、对干坯切边以形成产品的步骤及负责湿坯和干坯转移的步骤。

其中,在湿坯和干坯的转移过程中,离不开转移机械手的使用,通过转移机械手之末端设有的与湿坯形状配合的湿坯仿形治具对湿坯的真空吸附及与干坯形状配合的干坯仿形治具对干坯的真空吸附,实现将湿坯从湿坯成型机处取走并放入干坯成型机处,同时,还将干坯成型机处的干坯取走并往后续(例如码垛接料台或切边机)处转移。由于湿坯的转移需要借助湿坯仿形治具对湿坯的真空吸附,以及干坯的转移需要借助干坯仿形治具对干坯的真空吸附,不管是湿坯还是干坯,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缝隙,这样会造成湿坯仿形治具和干坯仿形治具处的气源浪费。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在减少气源浪费情况下以确保网框于狭窄空间中更顺畅转移的纸模带网转移方法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在减少气源浪费情况下以确保网框于狭窄空间中更顺畅转移的纸模带网转移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纸模带网转移方法,包括步骤有:(1)XZ轴移载模组驱使左右两侧的Y轴移载模组连同网框上下料机构一起在龙门架上做XZ轴的平移,直到网框上下料机构沿Y轴方向与湿坯成型机对齐的位置;(2)左右两侧的Y轴移载模组同步地驱使网框上下料机构伸入开模后的湿坯成型机中,由湿坯成型机中的处于承托位置的网框承托机构从下方承托网框上下料机构中的第一真空吸头所吸取的空的网框;(3)XZ轴移载模组驱使左右两侧的Y轴移载模组连同网框上下料机构一起沿Z轴方向向下平移,使网框上下料机构中的第二真空吸头将捞桨下模上的带有湿坯的网框吸走,同时,还使网框上下料机构中的第一真空吸头移离网框承托机构所承托的空的网框;(4)左右两侧的Y轴移载模组同步地驱使网框上下料机构移离开模后的湿坯成型机,由XZ轴移载模组驱使左右两侧的Y轴移载模组连同网框上下料机构一起移至与开模后的干坯成型机相对齐的位置;(5)左右两侧的Y轴移载模组同步地驱使网框上下料机构沿Y轴方向伸入开模后的干坯成型机中,由XZ轴移载模组驱使网框上下料机构沿Z轴方向平移,使得网框上下料机构中的第二真空吸头将带湿坯的网框转移至开模后的干坯成型机中,还使得网框上下料机构中的第一真空吸头将该干坯成型机处的带干坯的网框吸走;以及(6)左右两侧的Y轴移载模组同步地驱使网框上下料机构移离开模后的干坯成型机,由XZ轴移载模组驱使左右两侧的Y轴移载模组连同网框上下料机构一起移至干坯下料位置处,以将第一真空吸头所吸取的带干坯的网框中的干坯全部取走,从而完成网框转移的一个周期。

较佳地,第一真空吸头和第二真空吸头各从网框的四周吸取网框,且第一真空吸头用于朝上吸取网框,第二真空吸头用于朝下吸取网框。

较佳地,XZ轴移载模组通过电机、齿轮及直线齿条的配合方式去驱使左右两侧的Y轴移载模组连同网框上下料机构一起于龙门架上做XZ轴的平移。

较佳地,左右两侧的Y轴移载模组通过一同步轴的约束而驱使网框上下料机构的左右两侧做同步的伸缩平移。

较佳地,在步骤(3)前,捞浆下模在湿坯成型机中的升降机构的驱使下先做与湿坯成型机中的湿坯上模合模配合,以使得捞浆下模上的带湿坯的网框中的湿坯被捞浆下模和湿坯上模共同成型并挤掉多余的浆液,接着,升降机构再驱使捞浆下模连同该捞浆下模上的带湿坯的网框一起向下下降至供第二真空吸头吸取带湿坯的网框的位置。

较佳地,在步骤(3)中,当第二真空吸头吸取带湿坯的网框及第一真空吸头移离网框承托机构所承托的空的网框时,XZ轴移载模组和Y轴移载模组共同驱使网框上下料机构朝干坯成型机处平移,而在朝干坯成型机处平移的过程中,湿坯成型机中的升降机构先驱使捞浆下模升起至与网框承托机构所承托的空的网框相接触位置,由网框承托机构将所承托的空的网框放置于捞浆下模上;接着,升降机构再驱使捞浆下模连同该捞浆下模上的空的网框一起向下运动而沉入湿坯成型机的浆池内。

较佳地,在步骤(5)中,干坯上模在干坯成型机的开模过程中通过真空吸附作用使带干坯的网框留于干坯上模上,对应地,伸入开模后的干坯成型机内的网框上下料机构在XZ轴移载模组的驱使下做先降后升的平移,使得第二真空吸头将所吸取的带有湿坯的网框转移至开模后的干坯成型机中的干坯下模处,还使得第一真空吸头吸走开模后留于干坯上模上的带有干坯的网框。

与现有技术相比,借助步骤(1)至(6)的配合,使得本发明的纸模带网转移方法通过吸取网框方式进行网框上下料转移,不需要仿形治具对湿坯或干坯进行真空吸附,减少气源浪费;再结合网框上下料机构沿Y轴方向的伸缩平移是由左右两侧旁的Y轴移载模组所同步驱使,一方面避免网框上下料机构的左右两侧滑移不同步而造成卡顿,另一方面增加Y轴移载模组对网框上下料机构的承载能力,因此,能在减少气源浪费的情况下确保网框上下料转移的顺畅可靠性。另,通过龙门机械手分别与湿坯成型机和干坯成型机的配合,以适应于狭窄空间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纸模带网转移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纸模带网转移方法的纸模带网转移式生产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纸模带网转移式生产设备中装配在一起时的龙门机械手和网框上下机构在移离网框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纸模带网转移式生产设备中的XZ轴移载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的纸模带网转移式生产设备中的Y轴移载模组、网框上下料机构及Z轴升降架之部分框型结构三者装配在一起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在网框被移离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7是图2所示的纸模带网转移式生产设备中的湿坯成型机在网框承托机构切换至承托位置并承托有空的网框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湿坯成型机在升降机构驱使捞桨下模向上升至与网框承托机构所承托的网框相接触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9是图7所示的湿坯成型机在网框承托机构切换至避让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0是图8所示的湿坯成型机在升降机构驱使捞桨下模向下沉入桨池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请参阅图2、图3、图5及图7,用于实施本发明纸模带网转方法的纸模带网转移生产设备100包括龙门机械手10、网框上下料机构20、湿坯成型机30及干坯成型机40。湿坯成型机30和干坯成型机40沿X轴方向排列,较优的是,湿坯成型机30和干坯成型机40排成一行,以使得两者占用空间更小,但不以此为限。龙门机械手10包含龙门架11、XZ轴移载模组12及Y轴移载模组13;龙门架11沿Y轴方向位于湿坯成型机30和干坯成型机40两者前方的侧旁,以使得龙门架11沿Y轴方向分别与湿坯成型机30和干坯成型机40三者之间的空间留得更小,龙门架11还沿X轴方向延伸;XZ轴移载模组12安装于龙门架11,由龙门架11为XZ轴移载模组12提供支撑作用及装配的场所,XZ轴移载模组12的输出端与Y轴移载模组13装配连接,Y轴移载模组13的输出端与网框上下料机构20装配连接,XZ轴移载模组12驱使Y轴移载模组13连同网框上下料机构20一起在龙门架11上做XZ轴的移动,以满足网框上下料机构20于湿坯成型机30与干坯成型机40之间切换的需要。Y轴移载模组13沿X轴方向分别布置于机构框架21相对的左右两侧旁,左右两侧的Y轴移载模组13同步地驱使网框上下料机构20沿Y轴方向做伸缩的平移。网框上下料机构20包含装配于Y轴移载模组13之输出端(可见标号32所指)上的机构框架21及在机构框架21之外边框211上彼此朝向相反的各用于真空吸附网框200的第一真空吸头22和第二真空吸头23,较优的是,第一真空吸头22和第二真空吸头23各为多个且沿着机构框架21的外边框211排列,以使得第一真空吸头22和第二真空吸头23各布置于外边框211的各个位置处,从而使得第一真空吸头22和第二真空吸头23各在外边框211上呈“囗”字形排列,这样设计的目的能增加第一真空吸头22和第二真空吸头23各对网框200吸取的可靠性,但不以此为限。而湿坯成型机30包含湿坯机架31、装配于湿坯机架31处的湿坯上模32、装配于湿坯机架31并位于湿坯上模32之侧旁的网框承托机构33、装配于湿坯机架31并位于湿坯上模32正下方的浆池34、沿湿坯机架31的上下方向呈对齐地位于湿坯上模32和浆池34之间的捞浆下模35及装配于湿坯机架31并选择性地驱使捞桨下模35沉入浆池34中或驱使捞桨下模35移离浆池34再与湿坯上模32合模的升降机构36;网框承托机构33可于如图7所示的承托位置和如图9所示的避让位置之间切换;XZ轴移载模组12和Y轴移载模组13共同驱使第一真空吸头22将该第一真空吸头22所吸附的空的网框200放置于处于承托位置的网框承托机构33上(状态见图7所示),XZ轴移载模组12和Y轴移载模组13还共同驱使第二真空吸头23将由升降机构36所驱使来的捞桨下模35上的带有湿坯的网框200吸走,网框承托机构33在切换至避让位置时将该网框承托机构33所承托的空的网框200从上方放置于由升降机构36所驱使来的捞浆下模35处,状态见图9所示。更具体地,如下:

如图3、图5及图6所示,Y轴移载模组13包含Y轴电机131、用于形成Y轴移载模组13之输出端的绕设回转件132及沿Y轴方向呈一前一后隔开且对齐布置的第一转轮133和第二转轮134;绕设回传件132绕设于第一转轮133和第二转轮134,并绕第一转轮133和第二转轮134做回转运动;Y轴电机131驱使绕设回转件132做回转运动,为绕设回转件132的回转运动提供动力;左右两侧的第一转轮133之间通过一同步轴135固定在一起,以借助同步轴135使得左右两侧的第一转轮133同步转动,避免左右两侧的绕设回传件132的回转运动存在一慢一快的缺陷;机构框架21的左右两侧各与同一侧中的绕设回转件132固定连接,以使得左右两侧的绕设回转件132各带动同侧中的机构框架21运动。具体地,在图3、图5及图6中,同步轴135及Y轴电机131各位于机构框架21的前方,这样设计避免同步轴135及Y轴电机131因位于后方而对沿Y轴做伸缩滑移的网框上下料机构20造成障碍,从而使得网框上下料机构20的网框200转移操作更简单,同时,通过同步轴135及Y轴电机131的前置,对伸出的网框上下料机构20起配重作用,确保网框上下料机构20上下料的稳定可靠性。更具体地,在图3、图5及图6中,Y轴移载模组13还包含涨紧轮136,Y轴电机131的输出轴固定地套装有一位于第一转轮133对应下方的驱动轮137,这样设计使得Y轴电机131在上下方向与同步轴135彼此错开,绕设回转件132还绕设于驱动轮137,涨紧轮136从后方抵压于绕设回转件132的外部,以使绕设回转件132夹于涨紧轮136与第一转轮133之间,有效地增加绕设回转件132做回转运动的可靠性。举例而言,在图3、图5及图6中,第一转轮133、第二转轮134、驱动轮137及涨紧轮136各为带轮,绕设回转件132为皮带;当然,根据实际需要,第一转轮133、第二转轮134、驱动轮137及涨紧轮136还可为链轮,对应地,绕设回转件132为链条,故不以上述说明为限。可理解的是,根据实际需要,驱动轮137还可位于第一转轮133对应的上方,以使得Y轴电机131位于同步轴135的上方,故不以上述说明为限。

如图2至图4所示,XZ轴移载模组12包含X轴移载模组121和Z轴移载模组122。X轴移载模组121装配于龙门架11,由龙门架11对X轴移载模组121提供支撑作用及装配的场所;Z轴移载模组122装配于X轴移载模组121的输出端(见标号1212所指),Y轴移载模组13装配于Z轴移载模组122的输出端(见标号1222所指)。具体地,在图4中,X轴移载模组121包含X轴电机1211及用于形成X轴移载模组121之输出端的X轴滑座1212,X轴电机1211通过齿轮传动去驱使X轴滑座1212,以提高X轴滑座1212沿X轴方向滑移的精准可靠性。更具体地,在图4中,X轴电机1211固定于X轴滑座1212,X轴电机1211的输出轴固定地套装有一X轴齿轮1213,一X轴直线齿条1214固定于龙门架11并与X轴齿轮1213啮合传动,这样设计使得X轴电机1211跟随X轴滑座1212一起于龙门架11上行走,故简化X轴移载模组121的结构。可理解的是,根据实际需要,X轴电机1211还可通过带传动、链传动或丝杆丝母传动去驱使X轴滑座1212滑移,故不以上述说明为限。其中,带传动常用结构是采用两个带轮及套设于带轮上的皮带构成,链传动常用结构是采用两个链轮及套设于链轮上的链条构成,丝杆丝母传动常用结构是采用丝杆和滑设于丝杆上的丝母构成。

如图4所示,Z轴移载模组122包含Z轴电机1221及用于形成Z轴移载模组122之输出端的Z轴升降架1222。Z轴升降架1222沿Z轴方向滑设于X轴滑座1212,使得Z轴升降架1222于X轴滑座1212上升降;Z轴电机1221通过齿轮传动去驱使Z轴升降架1222滑移,以提高Z轴升降架1222沿Z轴方向滑移的精准可靠性。具体地,在图4中,Z轴电机1221固定于X轴滑座1212,Z轴电机1221还与X轴电机1211在X轴滑座1212上呈相对的异侧布置,例如Z轴电机1221位于X轴滑座1212的后方而X轴电机1211位于X轴滑座1212的前方,这样设计使得Z轴电机1221和X轴电机1211于X轴滑座1212处起平衡配重作用;Z轴电机1221的输出轴固定地套装有一Z轴齿轮1223,一Z轴直线齿条1224固定于Z轴升降架1222并与Z轴齿轮1223啮合传动,这样简化Z轴移载模组122的结构;Z轴升降架1222的下端具有一框型结构1222a,Y轴电机1221、第一转轮133及第二转轮134各装配于框型结构1222a内,机构框架21位于框型结构1222a内并与框型结构1222a滑动连接,以增加机构框架21与框型结构1222a之间的滑动连接强度,以及框型结构1222a对机构框架21的承载能力。可理解的是,根据实际需要,Z轴电机1221还可通过带传动、链传动或丝杆丝母传动去驱使Z升降架1222滑移,故不以上述说明为限。其中,带传动常用结构是采用两个带轮及套设于带轮上的皮带构成,链传动常用结构是采用两个链轮及套设于链轮上的链条构成,丝杆丝母传动常用结构是采用丝杆和滑设于丝杆上的丝母构成。

如图6所示,每个第一真空吸头22与对应的一个第二真空吸头23彼此对齐,这样使得网框200被真空吸取的位置的尺寸做得更小。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网框200中的过滤成型单元210是用于沉积生态植物纤维并最终使沉积的生态植物纤维在过滤成型单元210中成型出湿坯,且过滤成型单元210中的湿坯处理后变成干坯,网框200又要被第一真空吸头22和第二真空吸头23所真空吸取,对应地,网框200的被吸取的位置较优呈平整且不漏气的结构。

如图7至图10所示,升降机构36包含升降架361及用于驱使升降架361沿湿坯机架31上下方向做升降的升降电机362。升降电机362装配于湿坯机架31,由湿坯机架31对升降电机362提供支撑作用及装配的场所;捞浆下模35装配于升降架361,由升降架361对捞浆下模35提供支撑作用及装配的场所,还使得捞浆下模35跟随升降架361一起升降;故在升降电机362对升降架361的驱使下,由升降架361带动捞浆下模35升降至任一位置,以使得捞浆下模35能依次向上升至被第二真空吸头23吸走带湿坯的网框200的位置及接触由网框承托机构33所承托的空的网框200的位置,还使得捞浆下模35在承接有空的网框200后能向下下降而沉入浆池34内的位置。具体地,升降架361包含位于湿坯上模32正下方的底板3611、位于湿坯上模32之侧旁的上下杆3612及位于湿坯上模32上方的横向架3613;上下杆3612分别布置于湿坯上模32相对的两侧的旁边,上下杆3612沿湿坯机架31的上下方向穿置于湿坯机架31,底板3611与上下杆3612固定连接;横向架3613位于升降电机362的正上方,横向架3613与上下杆3612固定连接,以使得升降架361呈“囗”字形而从四周包围升降电机362及湿坯上模32,故布置更紧凑;升降电机362的输出端与一上下丝杆363固定连接,横向架3613上固定有一上下丝母364,上下丝母364滑套于上下丝杆363,上下丝杆363位于升降电机362的正上方。借助上下杆3612、底板3611及横向架3613,使得升降架361分别与湿坯上模32和捞浆下模35之间的布置更紧凑和更合理,还使得升降电机362对升降架361的施力处更合理,再者,借助上下丝杆363和上下丝母364的配合,使得升降电机362更精准地控制升降架361及升降架361上的捞浆下模35做更精准的升降运动。可理解的是,根据实际需要,升降电机3612除采用上下丝杆363和上下丝母364的配合去驱使升降架361升降外,还可以采用带传动、链传动或齿轮传动去驱使升降架361升降,其中,对于带传动来说,在湿坯机架21上设有两个位于湿坯上模32之侧旁且彼此呈一上一下对布置的带轮及套装于两带轮上的皮带,再将皮带的一侧与升降架361固定连接即可;对于链传动来说,在湿坯机架21上设有两个位于湿坯上模32之侧旁且彼此呈一上一下对布置的链轮及套装于两链轮上的链条,再将链条的一侧与升降架361固定连接即可;对于齿轮传动来说,可在上下杆363上固定有位于湿坯上模32之侧旁的上下直齿条及在升降电机362的输出端固定有与上下直齿条啮合传动的齿轮;上述方式都可以实现升降电机362驱使升降架361升降至任一位置的目的。

如图7至图10所示,网框承托机构33分别布置于湿坯上模32相对的两侧的旁边,这样设计增加网框200承托的可靠性;网框承托机构33包含旋转驱动器331及装配于旋转驱动器331之输出端的承托块332,旋转驱动器331通过驱使承托块332旋转至湿坯上模32的正下方而切换至承托位置,旋转驱动器331通过驱使承托块332旋离湿坯上模32的正下方而切换至避让位置;以借助旋转驱动器331和承托块332,以使得网框承托机构33与湿坯上模32之间的间隙做得更紧凑。举例而言,旋转驱动器331可为旋转气缸、旋转油缸或旋转电机,但不以此为限。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需要,网框承托机构33的一变形方式是:网框承托机构包含沿水平方向做伸缩运动的伸缩驱动器,伸缩驱动器通过伸至湿坯上模32的正下方而切换至承托位置,伸缩驱动器通过缩离湿坯上模32的正下方而切换至避让位置,一样达到网框承托机构对网框200承托或释放的目的;而伸缩驱动器可为伸缩气缸或伸缩油缸等,但不以此为限。

综上并结合图1,本发明的纸模带网转移方法包括步骤有:

S001、XZ轴移载模组12驱使左右两侧的Y轴移载模组13连同网框上下料机构20一起在龙门架11上做XZ轴的平移,直到网框上下料机构20沿Y轴方向与湿坯成型机30对齐的位置,为网框上下料机构20沿Y轴方向伸入开模后的湿坯成型机30中做准备。

S002、左右两侧的Y轴移载模组13同步地驱使网框上下料机构20伸入开模后的湿坯成型机30中,由湿坯成型机30中的处于承托位置的网框承托机构33从下方承托网框上下料机构20中的第一真空吸头22所吸取的空的网框200,状态见图7所示。

S003、XZ轴移载模组12驱使左右两侧的Y轴移载模组连13连同网框上下料机构20一起沿Z轴方向向下平移,使网框上下料机构20中的第二真空吸头23将捞桨下模35上的带有湿坯的网框200吸走,同时,还使网框上下料机构20中的第一真空吸头22移离网框承托机构33所承托的空的网框200;具体地,在步骤S003前,捞浆下模35在湿坯成型机30中的升降机构36的驱使下先做与湿坯成型机30中的湿坯上模32合模配合,以使得捞浆下模35上的带湿坯的网框200中的湿坯被捞浆下模35和湿坯上模32共同成型并挤掉多余的浆液,为后续的湿坯转干坯创造良好的条件;接着,升降机构36再驱使捞浆下模35连同该捞浆下模35上的带湿坯的网框200一起向下下降至供第二真空吸头23吸取带湿坯的网框200的位置,但不以此为限。

S004、左右两侧的Y轴移载模组13同步地驱使网框上下料机构20移离开模后的湿坯成型机30,由XZ轴移载模组12驱使左右两侧的Y轴移载模组13连同网框上下料机构20一起移至与开模后的干坯成型机40相对齐的位置。

S005、左右两侧的Y轴移载模组13同步地驱使网框上下料机构20沿Y轴方向伸入开模后的干坯成型机40中,由XZ轴移载模组12驱使网框上下料机构20沿Z轴方向平移,使得网框上下料机构20中的第二真空吸头23将带湿坯的网框200转移至开模后的干坯成型机40中,还使得网框上下料机构20中的第一真空吸头22将该干坯成型机40处的带干坯的网框200吸走;具体地,在步骤S005中,干坯上模41在干坯成型机40的开模过程中通过真空吸附作用使带干坯的网框200留于干坯上模41上,对应地,伸入开模后的干坯成型机40内的网框上下料机构20在XZ轴移载模组12的驱使下做先降后升的平移,使得第二真空吸头23将所吸取的带有湿坯的网框200转移至开模后的干坯成型机40中的干坯下模42处,还使得第一真空吸头22吸走开模后留于干坯上模41上的带有干坯的网框200,这样提高网框上下料机构20于干坯成型机40处的网框200上下料速度及效率。以及

S006、左右两侧的Y轴移载模组12同步地驱使网框上下料机构20移离开模后的干坯成型机40,由XZ轴移载模组12驱使左右两侧的Y轴移载模组13连同网框上下料机构20一起移至干坯下料位置处,以将第一真空吸头22所吸取的带干坯的网框200中的干坯全部取走,从而完成网框200转移的一个周期。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真空吸头22所吸取的网框200中的干坯可以由外界的取料机器人或取料机械人所取走。更具体地,如下:

在步骤S003中,当第二真空吸头23吸取带湿坯的网框200及第一真空吸头22移离网框承托机构33所承托的空的网框200时,XZ轴移载模组12和Y轴移载模组13共同驱使网框上下料机构20朝干坯成型机40处平移,而在朝干坯成型机40处平移的过程中,湿坯成型机30中的升降机构36先驱使捞浆下模35升起至与网框承托机构33所承托的空的网框200相接触位置,由网框承托机构33将所承托的空的网框200放置于捞浆下模35上;接着,升降机构36再驱使捞浆下模35连同该捞浆下模35上的空的网框200一起向下运动而沉入湿坯成型机30的浆池34内,以满足捞浆下模35上的空的网框200再沉积出湿坯的要求,但不以此说明为限。

在步骤S002、S004、S005及S006中,左侧的Y轴移载模组13中的Y轴电机131在驱使左侧的绕设回传件132绕左侧的第一转轮133和左侧的第二转轮134做回转运动的同时,右侧的Y轴移载模组13中的Y轴电机131驱使右侧的绕设回传件132绕右侧的第一转轮133和右侧的第二转轮134做回转运动,且在将左右两侧的第一转轮133固定在一起的同步轴135的作用下,使得左右两侧的绕设回传件132同步地带动网框上下料机构20沿Y轴方向平移,有效地确保网框上下料机构20沿Y轴方向伸缩平移的顺畅性,避免网框上下料机构20因左右伸滑不同步而出现卡顿等问题。具体地,在左右两侧的第一转轮133转动的过程中,快的一者通过同步轴135带动慢的一者,从而实现左右两侧的第一转轮133转动的同步。

其中,第一真空吸头22和第二真空吸头23各从网框200的四周吸取网框200,且第一真空吸头22用于朝上吸取网框200,第二真空吸头23用于朝下吸取网框200,这样布置的目的是提高网框200上下料转移的速度及效率。同时,XZ轴移载模组12通过电机、齿轮及直线齿条的配合方式去驱使左右两侧的Y轴移载模组13连同网框上下料机构20一起于龙门架11上做XZ轴的平移,以确保网框200转移的精准可靠性;另,左右两侧的Y轴移载模组13通过一同步轴135的约束而驱使网框上下料机构20的左右两侧做同步的伸缩平移。

与现有技术相比,借助步骤S001至S006的配合,使得本发明的纸模带网转移方法通过吸取网框200方式进行网框200上下料转移,不需要仿形治具对湿坯或干坯进行真空吸附,减少气源浪费;再结合网框上下料机构20沿Y轴方向的伸缩平移是由左右两侧旁的Y轴移载模组13所同步驱使,一方面避免网框上下料机构20的左右两侧滑移不同步而造成卡顿,另一方面增加Y轴移载模组13对网框上下料机构20的承载能力,因此,能在减少气源浪费的情况下确保网框20上下料转移的顺畅可靠性。另,通过龙门机械手10分别与湿坯成型机30和干坯成型机40的配合,以适应于狭窄空间中。

值得注意者,在图2和图3中,X轴的正向即为龙门架11由左至右的方向,Y轴的正向即为龙门架11由前至后的方向,Z轴的正向即为龙门架11由下至上的方向。另,干坯成型机40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为本领域所熟知,龙门机械手10、湿坯成型机30及干坯成型机40各安装于外界如地面上,故在此不再赘述。

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2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无砟轨道板端减震卡槽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