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茶黄螨的新型化学药剂

文档序号:367702 发布日期:2021-12-10 浏览:1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防治茶黄螨的新型化学药剂 (Novel chemical agent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tea yellow mites ) 是由 杨祥燕 蔡元保 于 2021-09-1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茶黄螨的新型化学药剂。所述新型化学药剂的有效成分由乙唑螨腈、丁氟螨酯或乙螨唑与滨蒿内酯二元复配而成。本发明新型化学药剂中成有效成分在进行复配时,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与单剂相比,可以提高对茶黄螨的防治效果,从而可以降低农药的施用量,降低防治成本和农药残留。另外,本发明新型化学药剂可以延缓害螨抗药性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其防治效果,进而可以延长化合物的使用寿命。(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esticides, and particularly relates to a novel chemical agent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tea yellow mites. 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of the novel chemical agent are formed by binary combination of pyrazotocast ethyl, cyflumetofen or etoxazole and scoparone. 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in the novel chemical agent show synergistic effect when being compounded, and compared with a single agent, the novel chemical agent can improve the control effect on tea yellow mites, thereby reducing the application amount of pesticides and reducing the control cost and pesticide residues. In addition, the novel chemical agent can delay the generation of drug resistance of harmful mites, can ensure the control effect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further can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compound.)

一种防治茶黄螨的新型化学药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茶黄螨的新型化学药剂。

背景技术

茶黄螨属蜱螨目跗线螨科,是一种多食性害虫。茶黄螨危害澳洲坚果比较普遍,其通常以成虫、若虫寄存在澳洲坚果植株的叶片背面和嫩梢等处,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澳洲坚果叶片及嫩梢的汁液,造成澳洲坚果植株叶片发黄、脱落、长势减弱和落花落果,降低澳洲坚果的产量及果实品质,故在澳洲坚果种植过程中通常将茶黄螨作为重点防治对象之一。现有通常选用2.5%联苯菊酯乳油、25%溴螨酯乳油或20%三氯杀螨醇乳油等化学药剂来防治澳洲坚果茶黄螨。但随着茶黄螨抗药性的产生,现有的化学药剂对其的防治效果也逐渐降低,因此开发新型化学药剂对其进行防治很有必要。

滨蒿内酯(scoparone)化学名称6,7-二甲氧基香豆素,是一种香豆素类化合物,有研究表明滨蒿内酯有较好的杀螨活性。申请号CN201510777356.0,就公开了滨蒿内酯作为杀螨剂的用途,可用于杀灭朱砂叶螨、二斑叶螨、柑橘全爪螨、苹果全爪螨、茶黄螨和山楂叶螨等害螨。

将单一成分的化学药剂进行复配,筛选具有增效作用的复配组合可以用于开发新型药剂,具有增效作用的复配组合与单一药剂相比,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施用量,同时还有利于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发明人通过大量室内活性试验发现滨蒿内酯与乙唑螨腈、丁氟螨酯或乙螨唑在一定质量比范围内进行复配时,表现出显著的增效作用,可以用于开发新型化学药剂。目前还未见过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茶黄螨的新型化学药剂,以解决随着澳洲坚果茶黄螨抗药性的产生,现有化学药剂对其的防治效果逐渐降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治茶黄螨的新型化学药剂,所述新型化学药剂有效成分由乙唑螨腈、丁氟螨酯或乙螨唑与滨蒿内酯二元复配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乙唑螨腈和滨蒿内酯的质量比为1-40:40-1。

作为优选,所述丁氟螨酯和滨蒿内酯的质量比为1-15:60-1。

作为优选,所述乙螨唑和滨蒿内酯的质量比为1-20:5-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新型化学药剂中成有效成分在进行复配时,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与单剂相比,可以提高对茶黄螨的防治效果,从而可以降低农药的施用量,降低防治成本和农药残留。

(2)本发明新型化学药剂可以延缓害螨抗药性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其防治效果,进而可以延长化合物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实施例:滨蒿内酯复配后的室内生物活性试验

供试药剂:98%滨蒿内酯原药、98%乙唑螨腈原药、97%丁氟螨酯原药和96%乙螨唑原药。

供试螨虫:采自澳洲坚果植株上的茶黄螨,在实验室内用澳洲坚果嫩叶饲养,选择生理状态一致的雌成螨作为试虫。

试验方法:(参考《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第12部分:叶螨玻片浸渍法》)

1.将双面胶剪成2cm长,贴于载玻片的一端,将试虫的背部粘于双面胶上,每个载玻片粘30头,放入垫有湿海绵的容器中并盖上盖子,置于(25±1)℃条件下。2h后进行镜检,剔除死亡和受伤的个体并补足每个载玻片30头。

2.将原药用丙酮溶解,用0.1%吐温-80稀释分别配制单剂母液,设置多组配比,各单剂及每组配比混剂均按等差方法设置6个梯度质量浓度,备用;

3.将载玻片浸于药液中轻轻震荡5S后取出,用吸水纸吸去多余药液并置于垫有湿海绵的白磁盘中,使用透光性好的塑料薄膜覆盖。每个处理重复4次,并设不含有药剂的处理作空白对照。

4.将盛有处理试虫的容器置于温度为(25±1)℃、光周期为L:D=(16:8)h条件下饲养。48h后调查试虫死亡情况,分别记录各处理的总虫数和死虫数,并以此计算出各处理的校正死亡率,用DPS软件对各处理药剂浓度对数值和各处理的校正死亡率机率值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各处理药剂的LC50,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

P=(K/N)×100,其中P为死亡率(%),K为死亡虫数,N为处理总虫数;

P1=(Pt-P0)/(1-P0),其中P1为校正死亡率(%),Pt为处理死亡率(%),P0为空白对照死亡率(%);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LC50/供试药剂L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按照联合作用划分标准: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实验结果见表1-3。

表1乙唑螨腈和滨蒿内酯复配对澳洲坚果茶黄螨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药剂名称及配比 LC<sub>50</sub>(mg/L) ATI TTI CTC
乙唑螨腈 1.32 100.00 -- --
滨蒿内酯 283.12 0.47 -- --
乙唑螨腈1:滨蒿内酯40 28.61 4.61 2.89 159.43
乙唑螨腈1:滨蒿内酯30 15.18 8.70 3.68 236.49
乙唑螨腈1:滨蒿内酯20 13.95 9.46 5.21 181.76
乙唑螨腈1:滨蒿内酯15 6.48 20.37 6.69 304.62
乙唑螨腈1:滨蒿内酯10 1.74 75.86 9.51 797.31
乙唑螨腈1:滨蒿内酯5 4.72 27.97 17.06 163.97
乙唑螨腈1:滨蒿内酯1 1.13 116.81 50.23 232.54
乙唑螨腈5:滨蒿内酯1 0.54 244.44 83.41 293.06
乙唑螨腈10:滨蒿内酯1 0.41 321.95 90.95 353.98
乙唑螨腈15:滨蒿内酯1 0.66 20.00 93.78 213.27
乙唑螨腈20:滨蒿内酯1 0.38 347.37 95.26 364.65
乙唑螨腈30:滨蒿内酯1 0.21 628.57 96.79 649.42
乙唑螨腈40:滨蒿内酯1 0.78 169.3 97.57 173.44

由表1可以看出,乙唑螨腈和滨蒿内酯在质量比为1-40:40-1范围内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即乙唑螨腈和滨蒿内酯复配后对澳洲坚果茶黄螨的生物活性表现为增效作用。尤其是当质量比为1:10时,共毒系数达到了797.31,增效作用尤其显著。

表2丁氟螨酯和滨蒿内酯复配对澳洲坚果茶黄螨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由表2可以看出,丁氟螨酯和滨蒿内酯在质量比为1-15:60-1范围内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即丁氟螨酯和滨蒿内酯复配后对澳洲坚果茶黄螨的生物活性表现为增效作用。尤其是当质量比为7:1时,共毒系数达到了846.44,增效作用尤其显著。

表3乙螨唑和滨蒿内酯复配对澳洲坚果茶黄螨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由表3可以看出,乙螨唑和滨蒿内酯在质量比为1-20:5-1范围内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即乙螨唑和滨蒿内酯复配后对澳洲坚果茶黄螨的生物活性表现为增效作用。

综上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乙唑螨腈、丁氟螨酯或乙螨唑与滨蒿内酯在一定质量比范围内进行复配时,其共毒系数均高于120,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可以提高对澳洲坚果茶黄螨的防除效果,可有助于开发新型化学药剂。

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异噁唑类化合物在杀虫剂中的应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