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用配线模块

文档序号:39044 发布日期:2021-09-24 浏览:29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车门用配线模块 (Wiring module for vehicle door ) 是由 山口晃司 水野芳正 黑田义敬 于 2020-01-3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技术,能够实现向车门板组装配线构件的作业和将形成于车门板的作业用开口堵塞的作业容易化。车门用配线模块具备:车门用面状构件,装入到车辆的车门而能够将形成于车门板的作业用开口堵塞;和配线构件,安装于所述车门用面状构件,所述车门用面状构件包括:组装于所述车门板中的第一区域的第一组装部;和组装于所述车门板中的与所述第一区域不同的第二区域的第二组装部,在所述第一组装部组装于所述车门板中的所述第一区域的状态下,所述第二组装部设置成能够向所述车门板中的从所述第二区域脱离的位置移动,从而能够将所述作业用开口中的形成于所述第二区域的部分敞开。(An object is to provide a technique for facilitating work of fitting a member to a door panel group and work of closing a work opening formed in a door panel. The wiring module for the vehicle door comprises: a planar member for a door, which is incorporated into a door of a vehicle and can close a working opening formed in a door panel; and a wiring member attached to the planar member for a door, the planar member for a door comprising: a first assembling portion assembled to a first region in the door panel; and a second assembly portion that is assembled to a second region of the door panel that is different from the first region, the second assembly portion being provided so as to be movable to a position of the door panel that is separated from the second region in a state where the first assembly portion is assembled to the first region of the door panel, and being capable of opening a portion of the working opening formed in the second region.)

车门用配线模块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门用配线模块。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向开设有称为作业窗的作业用的开口(也称为检修孔等)的车门主体组装线束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在向车门主体组装了线束之后,通过防水片将作业窗堵塞。由此,在向车门主体组装线束时,能够进行使用了作业窗的作业。作为使用了作业窗的作业,在专利文献1记载有将设置于线束的端部的连接器嵌合的作业。作为使用了作业窗的作业,除此之外,有时也进行使安装于线束中的在车身侧延伸的部分的索环插通于在车门主体上形成的孔的作业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7683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1987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希望向车门主体组装线束的作业和将作业窗堵塞的作业的容易化。

因此,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技术,能够实现向车门板组装配线构件的作业和将形成于车门板的作业用开口堵塞的作业的容易化。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车门用配线模块具备:车门用面状构件,在车辆的车门中装入到车门板与美观装饰件之间并能够将形成于所述车门板的作业用开口堵塞;及配线构件,安装于所述车门用面状构件,所述车门用面状构件包括:组装于所述车门板中的第一区域的第一组装部;和组装于所述车门板中的与所述第一区域不同的第二区域的第二组装部,在所述第一组装部组装于所述车门板中的所述第一区域的状态下,所述第二组装部设置成能够向所述车门板中的从所述第二区域脱离的位置移动,从而能够将所述作业用开口中的形成于所述第二区域的部分敞开。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实现向车门板组装配线构件的作业和将形成于车门板的作业用开口堵塞的作业的容易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装入有车门用配线模块的车门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装入有实施方式1的车门用配线模块的车门的概略侧视图。

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剖切后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作业用开口被开放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作业用开口被开放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作业用开口的变形例的概略侧视图。

图7是表示作业用开口的另一变形例的概略侧视图。

图8是表示铰链部设置的位置的变形例的概略侧视图。

图9是表示装入有实施方式2的车门用配线模块的车门的概略侧视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车门用配线模块中的车门用面状构件的概略侧视图。

图11是表示卡定部的变形例的概略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配线模块如下所述。

(1)一种车门用配线模块,具备:车门用面状构件,在车辆的车门中装入到车门板与美观装饰件之间并能够将形成于所述车门板的作业用开口堵塞;及配线构件,安装于所述车门用面状构件,所述车门用面状构件包括:组装于所述车门板中的第一区域的第一组装部;和组装于所述车门板中的与所述第一区域不同的第二区域的第二组装部,在所述第一组装部组装于所述车门板中的所述第一区域的状态下,所述第二组装部设置成能够向所述车门板中的从所述第二区域脱离的位置移动,从而能够将所述作业用开口中的形成于所述第二区域的部分敞开。

配线构件安装于车门用面状构件,因此在车门用面状构件向车门板的组装时,配线构件也能够一并组装。并且第二组装部以如下方式设置,在第一组装部组装于车门板中的第一区域的状态下,第二组装部能够从车门板中的第二区域移动,从而能够将作业用开口中的形成于第二区域的部分开放,因此,在该状态下,能够进行使用了作业用开口的作业。并且,在作业后通过将第二组装部组装于第二区域部而能够将形成于车门板的作业用开口堵塞,因此将形成于车门板的作业用开口堵塞的作业变得容易。由此,能够实现向车门组装配线构件的作业和将形成于车门的作业用开口堵塞的作业的容易化。

在此,车门用面状构件是厚度方向的尺寸比面方向的尺寸小的面状的构件。

(2)优选的是,所述车门用面状构件还包括铰链部,该铰链部将所述第一组装部及所述第二组装部以向正反方向能够相对弯曲的方式连结。这是因为,在第一组装部组装于车门板的状态下,通过由铰链部使第二组装部相对于第一组装部弯曲能够将形成于车门板的作业用开口开放。此外,在使用了作业用开口的作业后,将第二组装部向车门板组装时,通过由铰链部使第二组装部相对于第一组装部弯曲,成为组装姿势的情况变得容易。

(3)可以是,所述车门用面状构件还包括卡定部,该卡定部将所述第一组装部及所述第二组装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连结。这是因为,在第一组装部组装于车门板的状态下,在第二组装部未与第一组装部连结时,能够将形成于车门板的作业用开口开放。此外,在将第二组装部向车门板组装时,通过使用卡定部能够将第二组装部连结于第一组装部,由此向车门板的组装变得容易。能够减少将第二组装部向车门板直接固定的部位。

(4)可以是,所述配线构件仅固定于所述第一组装部和所述第二组装部中的任一方。这是因为,在第一组装部和第二组装部中的仅第一组装部组装于车门板而形成于车门板的作业用开口成为打开的状态时,抑制由弯曲等产生的载荷作用于配线构件的情况。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公开的车门用配线模块的具体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没有限定为这些例示,由权利要求书公开,并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实施方式1]

以下,说明实施方式1的车门用配线模块。图1是表示装入有车门用配线模块30的车门10的概要的说明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车门用配线模块30的概略侧视图。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剖切后的剖视图。

车门10整体形成为扁平的形状,是在车辆中以将车室内与车室外分隔的方式能够开闭地设置的部分。车门10设想驾驶位侧车门、副驾驶位侧车门、后排座位用车门的情况等。车门10具备车门板12、图案设计装饰20、车门用配线模块30。

车门板12具备外板13、内板14。外板13设置于车门10中的面向车辆外侧,是与车身一起构成车辆的外观的部分。内板14设置于外板13的车室侧。在内板14形成有作业用开口15。在该作业用开口15以将该作业用开口15封闭的方式安装车门用配线模块30。

图案设计装饰20设置于车门10中的面向车室内侧的部分,是构成车辆的内观的部分。在图案设计装饰20安装有例如车门把手22、车载设备的操作部24等。

车门用配线模块30具备车门用面状构件32、配线构件50。配线构件50固定于车门用面状构件32。因此,通过将车门用面状构件32装入于车门10而配线构件50也一起被装入于车门10。

车门用面状构件32是在车辆的车门10中装入于车门板12与图案设计装饰20之间的面状的构件。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所说的面状的构件是指厚度尺寸比面方向(与厚度方向正交的两个方向)的尺寸小的二维地扩展的构件,不必向正反方向(厚度方向)平坦,可以向正反方向产生凹凸。

车门用面状构件32是与作业用开口15为相同程度地、或者比作业用开口15大地扩展的扁平的构件。车门用面状构件32以在组装于车辆的车门10的规定位置的状态下能够将形成于车门板12的作业用开口15堵塞的方式设置。由此,车门用面状构件32能够将车辆的内侧与外侧分隔。车门用面状构件32在位于将内板14的作业用开口15堵塞的规定位置的状态下,通过螺纹紧固、卡定构造等组装于内板14。例如,如图3所示,如果通过螺钉B等使车门用面状构件32的周缘部中的与内板14重叠的部分螺纹紧固于内板14,则能够尽可能地将它们之间的间隙堵塞。

在车门用面状构件32组装于内板14的状态下,在外板13与内板14及车门用面状构件32之间形成空间S。在该空间S能够收纳车门10的窗26。在该空间S收容曝露于雨水环境下的窗26,而且,在该空间S的上方形成有供窗26出入的狭缝状的开口。因此,该空间S是水可能会侵入的空间。而且,该空间S是存在与外部空间相连的可能性的空间,因此也是来自外部的风噪音等可能会侵入的空间。因此,车门用面状构件32作为与内板14一起将车室空间与外部空间进一步地完全地分隔的构件而设置。

车门用面状构件32包括组装于车门板12中的互不相同的区域的多个组装部33、34。在此,组装部33作为组装于车门板12中的第一区域的第一组装部33,组装部34作为组装于车门板12中的与第一区域不同的第二区域的第二组装部34进行说明。第二组装部34以如下方式设置,在第一组装部33组装于车门板12中的第一区域的状态下,第二组装部34能够向从车门板12中的第二区域脱离的位置移动,从而能够将作业用开口15中的形成于第二区域的部分开放。

在作业用开口15被开放时,作业用开口15只要以在第一组装部33被组装之后作业者在车门板12内的空间S能够进行所需的作业的方式开放即可。可以将作业用开口15的全部开放,也可以仅将作业用开口15的一部分开放。优选的是,作业用开口15以作业者为了进行空间S内的作业而能够插入手的方式开放。从该观点来看,作业用开口15可以当作作业者为了进行空间S内的作业而能够插入手的开口。作业者进行的空间S内的作业可考虑例如在空间S内与气囊传感器等连接的连接器的嵌合作业、将配线构件50向空间S之外引出时的索环的安装作业、或者把持配置在空间S内的部件而取出的作业等。

第一组装部33及第二组装部34可以具有向正反方向难以弯曲的刚性。由此,在车门用面状构件32组装于车门板12时,缘部等难以弯曲,容易保持为扩展的形状,由此组装变得容易。例如,第一组装部33及第二组装部34形成为比配线构件50高的刚性。

在车门用面状构件32的主面上形成有收容配线构件50的保持槽35。保持槽35根据配线构件50的配线方式形成。通过使配线构件50收容保持于保持槽35,成为配线构件50被布线并保持于车门用面状构件32的状态。在此,在第一组装部33形成有保持槽35。

在此,设为将第一组装部33及第二组装部34连结的情况而进行说明。特别是在此,设为第一组装部33及第二组装部34由铰链部38连结的情况进行说明。因此,车门用面状构件32还包括将第一组装部33及第二组装部34连结的铰链部38。

铰链部38是将第一组装部33及第二组装部34以能够向正反方向相对弯曲的方式连结的部分。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铰链部38是形成为薄壁状而与第一组装部33及第二组装部34一体成形的部分。

当然,铰链部38可以是形成为薄壁状以外的结构。例如,铰链部38可以构成为具有与第一组装部33及第二组装部34中的一方一体成形的轴部、与第一组装部33及第二组装部34中的另一方一体成形而将轴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的轴承部。而且,铰链部38可以具有与第一组装部33及第二组装部34另行成形的部件。在该情况下,例如,铰链部38可考虑是具有包含轴部且安装于第一组装部33及第二组装部34中的一方的部件、包含轴承部且安装于第一组装部33及第二组装部34中的另一方的部件的结构。而且,例如,铰链部38可考虑是具有在第一组装部33及第二组装部34分别形成的轴承部和包含安装于在第一组装部33及第二组装部34分别形成的轴承部的轴部的部件的结构。

车门用面状构件32中的第一组装部33及第二组装部34是例如以树脂或金属为材料而被模具成型的部件。在此,车门用面状构件32以树脂或金属为材料而被模具成型为包含第一组装部33、第二组装部34及薄壁状的铰链部38的形状。车门用面状构件32可以是熔融材料流入模具内而成型的结构,也可以是对板材进行使用了模具的冲压成型而成型的结构。

配线构件50是设置于车门10并与设置于该车门10的电气部件17、18连接的电气配线。配线构件50中的沿延伸方向的一部分布线并保持于车门用面状构件32。在此所说的布线是指布线成与向车门10的组装时的配线状态对应的方式。因此,对于车门10,通过将车门用面状构件32组装于规定位置而配线构件50中的布线并保持于车门用面状构件32的部分向车门10的配线完成。

在此,配线构件50中的沿延伸方向的中间部布线并保持于车门用面状构件32。配线构件50仅固定于第一组装部33和第二组装部34中的任一方。

在此,在配线构件50形成分支。配线构件50中的该分支部分布线并保持于车门用面状构件32。因此,分支部分由车门用面状构件32维持其分支形状。

更具体而言,配线构件50包含多个电线51、52。作为电线51、52,可以使用在由导体构成的芯线的周围形成有被覆的包覆电线。芯线可以为单芯线,也可以为捻合线。多个电线51、52在车门用面状构件32上并列配线。

在此,多个电线51、52包含第一电线51及第二电线52。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通过三根第一电线51和两根第二电线52构成,但是第一电线51及第二电线52的数目并不局限于此,根据连接的设备等而适当设定。第一电线51及第二电线52在各自的一端侧集合成并列状态。第一电线51及第二电线52的一端部与车辆主体侧的配线构件50等连接。由此,设置于车门10的电气部件17、18从搭载于车辆主体的蓄电池接受电源供给,或者与搭载于车辆主体的ECU或网关等进行信号收发。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第一电线51及第二电线52的一端部向车门10外延伸。第一电线51及第二电线52的一端部例如以从车门10至车身的方式组装而与车辆主体侧的配线构件等连接。当然,第一电线51及第二电线52的一端部可以收纳于车门10内。

第一电线51及第二电线52在延伸方向中间部分支。该分支部分位于车门用面状构件32。在第一电线51及第二电线52的各自的另一端部安装有连接器54、55,经由该连接器54、55与电气部件17、18连接。第一电线51与向车门10的后部装入的电气部件17,例如,车门上锁及解锁用电动机连接。而且,例如,第二电线52与向车门10的中间部装入的电气部件18,例如,对用于开闭窗26的窗开闭夹具28进行驱动的电动机或各种开关等连接。

第一电线51及第二电线52保持于保持槽35内。在此,保持槽35以并列状态形成有与多个电线51、52对应的数目。多个电线51、52分别保持在多个保持槽35内。不过,也可以在一个保持槽35内收容多根电线51、52。

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配线构件50以防脱的状态收容于在车门用面状构件32形成的保持槽35,由此将车门用面状构件32和配线构件50固定。例如,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作为实现配线构件50的防脱的结构,在保持槽35的上部(与保持槽35的底部相反侧的部分)形成有防脱部36。配线构件50以收容于保持槽35的状态由防脱部36保持为防脱状,因此在保持槽35内能够沿配线构件50的长度方向移动。

防脱部36例如通过由熔化用头80压扁向保持槽35的侧壁部分的上方突出的突出部分37而形成。当然,实现配线构件50从保持槽35的防脱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采用与车门用面状构件32不同的构件按压保持槽35的上部的结构、或者在保持槽35内设置粘结剂等的结构等各种结构。防脱部36可以沿着配线构件50的延伸方向将保持槽35的全部堵塞。另外,防脱部36可以沿着配线构件50的延伸方向将保持槽35的一部分堵塞。在该情况下,防脱部36可以沿着配线构件50的延伸方向空出间隔地设置多个。

图4是表示作业用开口15开放的情形的说明图。如图4所示,在第一组装部33组装于第一区域的状态下第二组装部34向从第二区域脱离的位置移动,由此作业用开口15被开放。在此,第二组装部34绕着铰链部38的旋转轴旋转移动,由此作业用开口15被开放。在该状态下,作业者能够通过作业用开口15进行空间S内的作业。在使用了作业用开口15的作业结束之后将第二组装部34向车门板12组装时,通过使第二组装部34向第二区域移动,由此将作业用开口15堵塞。在此,通过铰链部38而第二组装部34相对于第一组装部33弯曲,由此第二组装部34向第二区域移动而成为组装姿势。

此时,如果配线构件50仅固定于第一组装部33和第二组装部34中的任一方,则在第一组装部33和第二组装部34中的仅第一组装部33组装于车门板12并且第二组装部34向从第二区域脱离的位置移动而形成于车门板12的作业用开口15成为打开的状态时,能抑制弯曲等产生的载荷作用于配线构件50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车门用配线模块30中,也可考虑多个组装部33、34的组装顺序任意的情况。具体而言,在上述例中,组装部33设为第一组装部33,组装部34设为第二组装部34,但是也可以考虑以相反的顺序组装的情况。即,可以在组装部34先组装之后对组装部33进行组装。在该情况下,组装部34设为第一组装部,组装部33设为第二组装部。供组装部34组装的部分是第一区域,供组装部33组装的部分是第二区域。并且,如图5所示,在组装部34组装后的状态下,组装部33绕着铰链部38的旋转轴旋转移动,由此作业用开口15开放。

在到目前为止所示的例子中,在内板14仅形成一个作业用开口15而通过第一组装部33及第二组装部34将该一个作业用开口15堵塞,但是形成于内板14的作业用开口15的数目、形状等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可以如图6所示的例子那样,以作业用开口115仅由第一组装部33及第二组装部34中的第二组装部34堵塞的方式形成。这样,在作业用开口115与内板14相比形成得小的情况下,有时在内板14中的主面形成与作业用开口115另外的开口16。作为另外的开口16,例如可以考虑用于将配线构件50的一部分从空间S的外部通向空间S的内部的开口等。该另外的开口16可以由车门用面状构件32堵塞,也可以不堵塞。

另外,也可考虑例如图7所示的例子那样在内板14形成有多个作业用开口215a、215b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例如,一个第二组装部34可以形成为能够将多个作业用开口215a、215b堵塞的大小。而且,例如,可以设置多个第二组装部34,以各自不同的第二组装部34将多个作业用开口215a、215b堵塞的方式形成。

在到此为止所示的例子中,铰链部38中的旋转轴以沿着车门10的长度方向(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但是该情况不是必须的结构。例如,可以如图8所示的例子中的车门用配线模块130那样,铰链部138中的旋转轴以沿着车门10的高度方向的方式延伸设置。在该情况下,车门用面状构件132中的多个组装部133、134沿车门10的长度方向(车辆的前后方向)分开配置。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可以将多个组装部133、134中的任一个设为第一组装部。

根据本公开,配线构件50安装于车门用面状构件32,因此在车门用面状构件32向车门板12的组装时,配线构件50也能够一并组装。在第一组装部33组装于车门板12中的第一区域的状态下,第二组装部34以能够从车门板12中的第二区域移动的方式设置,从而能够使形成于作业用开口15中的第二区域的部分开放,因此在该状态下,能够进行使用了作业用开口15的作业。并且,在作业后通过将第二组装部34组装于第二区域部而能够将形成于车门板12的作业用开口15堵塞,因此将形成于车门板12的作业用开口15堵塞的作业变得容易。由此,能够实现向车门10组装配线构件50的作业和将形成于车门10的作业用开口15堵塞的作业的容易化。

在第一组装部33组装于车门板12的状态下通过铰链部38而使第二组装部34相对于第一组装部33弯曲,由此能够将形成于车门板12的作业用开口15开放。在使用了作业用开口15的作业后将第二组装部34向车门板12组装时,通过铰链部38而使第二组装部34相对于第一组装部33弯曲,由此成为组装姿势变得容易。

如果配线构件50仅固定于第一组装部33和第二组装部34中的任一方,则在仅将第一组装部33和第二组装部34中的第一组装部33组装于车门板12而形成于车门板12的作业用开口15成为打开的状态时,能抑制弯曲等产生的载荷作用于配线构件50。

[实施方式2]

对实施方式2的车门用配线模块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车门用配线模块230的概略侧视图。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车门用配线模块230中的车门用面状构件232的概略侧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与到目前为止说明的构成要素同样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标号而省略其说明。

在本例中,车门用面状构件232的结构与上述车门用面状构件32的结构不同。车门用面状构件232包括第一组装部233及第二组装部234、将第一组装部233及第二组装部234连结成能够拆装的卡定部40。而且,在本例中,第一组装部233及第二组装部234的形状与上述第一组装部33及第二组装部34的形状不同。即,上述第一组装部33及第二组装部34形成为由一个边缘连结的形状,但是本例中的第一组装部233及第二组装部234形成为由多个(在此为两个)边缘连结的形状。卡定部40分别设置于多个边缘。

卡定部40包括相互嵌合的凸部41和凹部42。凸部41相对于组装部向面方向突出。凹部42以相对于组装部向面方向凹陷的方式形成。凸部41具有从突出方向基端部朝向前端部而逐渐成为宽幅的部分。凹部42具有从开口部至与开口部相反侧的底部而逐渐成为宽幅的部分。由此,在凸部41与凹部42相互嵌合的状态下,沿组装部的面方向难以脱落。

在第一组装部233和第二组装部234中的至少一方设置凸部41,在至少另一方设置凹部42。如图11所示,设置多个(在此为四个)卡定部40,多个(在此为四个)卡定部40中的凸部41和凹部42分散配置于第一组装部233和第二组装部234这两方。而且,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在一个边缘设置多个(在此为两个)卡定部40,在一个边缘中,多个(在此为两个)卡定部40中的凸部41和凹部42分散配置于第一组装部233和第二组装部234这两方。

不过,卡定部40的形状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形状。作为卡定部40,可以采用能够将第一组装部233及第二组装部234卡定的任意的形状。例如,如图11所示,可以采用包含相互卡定的卡定片43和卡定孔44的卡定部140。卡定片43形成为通过卡定片43中的翼部发生弹性变形能够插入于卡定孔44。并且,翼部在通过了卡定孔44之后通过弹性复原而成为卡挂于卡定孔44的周缘部的状态,成为相互卡定的状态。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卡定片43向卡定孔44的插入方向设定为组装部233、234的厚度方向。当然,卡定片43向卡定孔44的插入方向也可以设定为组装部233、234的面方向等。

根据本公开,在第一组装部233组装于车门板12的状态下,在第二组装部234未与第一组装部233连结时,能够将形成于车门板12的作业用开口15开放。在将第二组装部234向车门板12组装时,使用卡定部40能够将第二组装部234连结于第一组装部233,由此向车门板12的组装变得容易。能够减少将第二组装部234直接固定于车门板12的部位。

[附记]

在上述例中,将一个第二组装部连结于一个第一组装部,但是也可以将多个第二组装部连结于一个第一组装部。而且,还可以对第二组装部连结第三组装部。第三组装部是将作业用开口中的与第二组装部不同的部分以能够开放的方式形成的部分。

在第一组装部及第二组装部形成为由多个边缘连结的形状的情况下,可以是在一个边缘中通过卡定部40连结,其他的边缘通过铰链部38连结的结构。

在上述例中,配线构件50相对于车门用面状构件32而配设在图案设计装饰20侧。不过,配线构件50也可以相对于车门用面状构件32而配设在内板14侧,还可以配设在图案设计装饰20侧和内板14侧这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中说明的各结构只要相互不矛盾就可以适当组合。

标号说明

10 车门

12 车门板

13 外板

14 内板

15、115、215a、215b 作业用开口

16 开口

17、18 电气部件

20 图案设计装饰

22 车门把手

24 操作部

26 窗

28 窗开闭夹具

30、130、230 车门用配线模块

32、132、232 车门用面状构件

33、34、133、134、233、234 组装部

35 保持槽

36 防脱部

37 突出部分

38、138 铰链部

40、140 卡定部

41 凸部

42 凹部

43 卡定片

44 卡定孔

50 配线构件

51、52 电线

54、55 连接器

80 熔化用头

B 螺钉

S 空间。

2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车辆安全气囊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