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膜层与显示设备

文档序号:434921 发布日期:2021-12-24 浏览:1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光学膜层与显示设备 (Optical film layer and display device ) 是由 严建斌 周艺端 林顺龙 于 2020-06-2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揭示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光学膜层,包含第一透光盖层、第二透光盖层、油墨层、以及接合层。第二透光盖层设于所述第一透光盖层之上。油墨层设于所述第二透光盖层之一表面之周缘区。接合层设于所述油墨层及所述第二透光盖层之所述表面与所述第一透光盖层之间,以接合所述第一透光盖层与所述第二透光盖层。藉由将油墨层设置在第一透光盖层与第二透光盖层之间,可有效解决可视区边缘漏光问题,薄化显示设备,进而可提升显示设备的显示质量。(The disclosure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display technology, and provides an optical film layer, which includes a first light-transmitting cover layer, a second light-transmitting cover layer, an ink layer, and a bonding layer. The second light-transmitting cover layer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light-transmitting cover layer. The ink layer is disposed on a peripheral region of a surface of the second light-transmitting cover layer. The bonding laye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surfaces of the ink layer and the second light-transmitting cover layer and the first light-transmitting cover layer so as to bond the first light-transmitting cover layer and the second light-transmitting cover layer. By arranging the ink layer between the first light-transmitting cover layer and the second light-transmitting cover layer, the problem of light leakage at the edge of the visible area can be effectively solved, the display equipment is thinned, and the display quality of the display equipment can be improved.)

光学膜层与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光学膜层与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可携式电子产品的显示屏幕的盖层一般采用多层塑料复合材料,以增加屏幕盖层的耐冲击力,提升产品可靠度,并降低成本。屏幕盖层的底面通常于对应显示屏幕的可视区以外的边框区印刷有油墨层,以遮挡住下方的组件或结构。

由于黑色油墨有利于遮挡来自底下显示模块的光源,因此屏幕盖层的边框区所印刷的油墨层目前普遍为黑色,而使得显示屏幕具有黑色边框。随着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设计多样化,电子装置的边框颜色也更多元。然,由于其他颜色的油墨的遮光效果没有黑色油墨好,因此制作具非黑色边框区的屏幕盖层时,除了所需边框区颜色的油墨外还需额外印刷一层黑色或灰色油墨。举例而言,制作具白色边框区的屏幕盖层时,需先于盖层底面的边框区印刷一层白色油墨,再于此白色油墨层上印刷一层黑色油墨或灰色油墨,以确实遮挡显示模块射向边框区的光。

至少二层油墨的印刷会使油墨更靠近下方光源,如此使用者从盖层上方可看到射向可视区边缘之光线的角度更大,而导致可视区边缘漏光(edge glow)问题。此外,油墨层系印刷于盖层底面的边框区,盖层底面的边框区因油墨层的存在而与盖层底面的可视区之间有高度段差。由于在制作上需克服油墨段差,因而导致产能下降。而为克服油墨段差,通常需采用厚度较大的固态光学透明胶,如此会导致电子装置的厚度增加且成本提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可视区边缘漏光的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揭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膜层及显示设备,其可有效解决可视区边缘漏光问题,而可提升显示设备的显示质量。

本揭示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膜层及显示设备,其可解决接合层接合二透光盖层时所面临的油墨段差问题,因此不仅显示设备的边缘区的颜色选择多元,更可进一步薄型化显示设备,并可降低制作成本,提高人均时产能 (UPPH)。

本揭示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光学膜层,包含第一透光盖层、第二透光盖层、油墨层、以及接合层。第二透光盖层设于所述第一透光盖层之上。油墨层设于所述第二透光盖层之一表面之周缘区。接合层设于所述油墨层及所述第二透光盖层之所述表面与所述第一透光盖层之间,以接合所述第一透光盖层与所述第二透光盖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光盖层包含一聚碳酸酯(PC)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光盖层包含抗眩(AG)层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光盖层为紫外线截止(UV cut)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墨层包含第一油墨层以及第二油墨层。第一油墨层设于所述第二透光盖层之所述表面。第二油墨层设于所述第一油墨层与所述接合层之间,其中所述第二油墨层与所述第一油墨层具有不同颜色。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合层包含水胶或固态光学透明胶(OCA)。

一种显示设备,包含光学膜层以及显示模块。光学膜层包含第一透光盖层、第二透光盖层、油墨层、以及接合层。第二透光盖层设于所述第一透光盖层之上。油墨层,设于所述第二透光盖层之一表面之周缘区。接合层设于所述油墨层及所述第二透光盖层之所述表面与所述第一透光盖层之间,以接合所述第一透光盖层与所述第二透光盖层。显示模块设于所述光学膜层之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块包含显示面板以及光源模块。光源模块设于所述显示面板之一侧,且配置以提供所述显示面板光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源模块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光学膜层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设备还包一触控感测模块位于所述光源模块与所述光学膜层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光盖层包含聚碳酸酯层,所述第二透光盖层包含抗眩层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光盖层为紫外线截止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墨层包含第一油墨层以及第二油墨层。第一油墨层设于所述第二透光盖层之所述表面。第二油墨层设于所述第一油墨层与所述接合层之间,其中所述第二油墨层与所述第一油墨层具有不同颜色。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合层包含水胶或固态光学透明胶。

本揭示的技术方案将油墨层设置在二透光盖层之间,藉此射向可视区边缘的光可先经下层之透光盖层与接合层的吸收与折射,而于上层透光盖板前才被油墨层所遮挡。而且,由于油墨层较接近光学膜层的出光面,因此油墨层可更有效地遮挡住射向可视区边缘的光,可大幅缩减使用者从盖层上方可看到射向可视区边缘的光线的角度,而可解决可视区边缘漏光的问题,进而可提升显示设备的光学特性和外观效果。此外,上层透光盖层可选用较软且薄的抗紫外光且抗眩膜,藉此可轻松克服可视区与边缘区之间的油墨段差,而可缩减光学膜层的整体厚度,并可降低制作成本,提高人均时产能。由于可在不增加光学膜层的厚度下,解决可视区边缘漏光的问题,因此可根据产品设计,而于边框区涂布所需色彩的油墨层。

附图说明

本揭示内容的各方面,可由以下的详细描述,并与所附图式一起阅读,而得到最佳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产业界的普遍惯例,各个特征并未按比例绘制。事实上,为了清楚地说明和讨论,各个特征的尺寸可能任意地增加或减小。

图1是绘示根据本揭示的一些实施方式的一种光学膜层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绘示根据本揭示的一些实施方式的一种光学膜层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3是绘示根据本揭示的一些实施方式的一种显示设备的装置示意图。

图4是绘示根据本揭示的一些实施方式的一种显示设备的装置示意图。

图5是绘示根据本揭示的一些实施方式的一种显示设备的装置示意图。

图6是绘示根据本揭示的一些实施方式的一种显示设备的装置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0:光学膜层

110:第一透光盖层

112:表面

114:表面

120:第二透光盖层

122:表面

124:表面

124e:周缘区

124v:可视区

130:油墨层

132:第一油墨层

134:第二油墨层

140:接合层

150:光源

152:光

160:眼睛

200:显示模块

200a:显示模块

210:光源模块

220:显示面板

300:显示设备

300a:显示设备

300b:显示设备

300c:显示设备

400:触控感测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揭示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本揭示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本文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揭示,并不用于限定权利要求的范围。

请参照图1,图1是绘示根据本揭示的一些实施方式的一种光学膜层的剖面示意图。光学膜层100主要包含第一透光盖层110、第二透光盖层120、油墨层 130、以及接合层140。第一透光盖层110为可透光且具有一定的结构韧性的板体。第一透光盖层110具有彼此相对的表面112与114。第一透光盖层110可为光学功能层,例如具有紫外线截止和/或抗反射等光学功能的透光层。第一透光盖层110的材料可为高分子聚合物,例如聚碳酸酯。

第二透光盖层120设于第一透光盖层110的表面112的上方。第二透光盖层120同样为可透光且具有一定的结构韧性的板体。如此,光学膜层100应用来作为显示屏幕的盖板时,第一透光盖层110与第二透光盖层120的组合可保护显示屏幕,使显示屏幕具有耐冲击力。第二透光盖层120具有彼此相对的表面122与124。第二透光盖层120的表面124与第一透光盖层110的表面112相面对。第二透光盖层120可具有光学功能,例如紫外线截止、抗反射、和/或抗眩等光学功能。举例而言,第二透光盖层120可为紫外线截止层、抗反射层、或抗眩层。在一些示范例子中,第二透光盖层120为具有紫外线截止功能的抗眩层。在第二透光盖层120为具有紫外线截止功能的抗眩层的例子中,第二透光盖层120的表面122可涂布有紫外线截止薄膜,或者第二透光盖层120中掺混有紫外光截止材料。第二透光盖层120的材料可为高分子聚合物,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光学膜层100应用于显示屏幕的例子中,第二透光盖层120的表面124 可分成可视区124v与周缘区124e,其中可视区124v与周缘区124e的位置和尺寸分别与显示屏幕的可视区与边框区对应。油墨层130设于第二透光盖层120 的表面124的周缘区124e,以遮住射向显示屏幕的边框区的光线。油墨层130 可为单层结构,例如单一黑色油墨层。油墨层130亦可为多层油墨堆栈结构,例如二层以上相同颜色油墨堆栈结构、或二层以上不同颜色油墨堆栈结构。在一些示范例子中,如图1所示,油墨层130包含第一油墨层132与第二油墨层134。第一油墨层132设于第二透光盖层120的表面124的周缘区124e,第二油墨层134迭设于第一油墨层132上。第一油墨层132与第二油墨层134具有不同颜色。举例而言,第一油墨层132的颜色为淡色系,第二油墨层134的颜色为深色系。第一油墨层132可例如为白色油墨层,第二油墨层134可例如为黑色油墨层或灰色油墨层,以确保油墨层130的遮光效果。第一油墨层132与第二油墨层134的厚度可均为10几微米,例如约16微米。

接合层140接合在第一透光盖层110的表面112与第二透光盖层120的表面124之间、以及油墨层130与第一透光盖层110的表面112之间,以将第一透光盖层110与第二透光盖层120接合在一起。如此,油墨层130的第二油墨层134介于第一油墨层132与接合层140之间。接合层140可例如为液状的水胶,或者可为固态的光学透明胶。在一些示范例子中,接合层140选用水胶,更有利于克服油墨层130在第二透光盖层120的表面124的周缘区124e与可视区124v之间所造成的段差,藉此可缩减接合层140的厚度,进而可缩减光学膜层100的厚度。举例而言,采用水胶的接合层140与油墨层130的组合在第一透光盖层110与第二透光盖层120之间的厚度可小于约50微米。

在接合层140选用固态的光学透明胶的例子中,第二透光盖层120可选用较软质的材料,例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所制成的抗眩膜,藉此有助于克服油墨段差,而可缩减接合层140的厚度。举例而言,采用固态光学透明胶的接合层140与油墨层130的组合在第一透光盖层110与第二透光盖层120之间的厚度可为约50微米。此外,由于本实施方式可轻易克服油墨段差的问题,因此可根据产品设计,而于第二透光盖层120的表面124的周缘区124e涂布所需色彩的油墨层130,使产品更为多样化。而且,可降低制程困难度,进而可提高人均时产能,并可降低制程成本。

由于第一透光盖层110或第二透光盖层120具有紫外光截止功能,因此可避免显示设备在户外使用时产生黄化现象。此外,接合层140的选择性也可不限于需具有紫外线截止功能的接着材料,因此接合层140材料的选择性更为广泛,而可降低产品成本。

请参照图2,图2是绘示根据本揭示的一些实施方式的一种光学膜层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在一些例子中,光学膜层100应用于显示屏幕时,光源150 可例如位于油墨层130的正下方,以侧向入光方式提供光。此例子之光源150 可采发光二极管(LED)。在另一些例子中,光源150可位于光学膜层100的正下方,以正向入光方式朝光学膜层100投射光。由于油墨层130是设置在第一透光盖层110的表面112与第二透光盖层120的表面124之间,比设于光学膜层100之底面(即第一透光盖层110的表面114)要远离光源150且更接近使用者的眼睛160,亦即更接近光学膜层100出光的表面122。因此,油墨层130可更有效地遮挡住光源150射向第二透光盖层120的表面124的可视区124v外围周缘区124e的光152,而可大幅缩减用户的眼睛160从光学膜层100上方可看到射向可视区124v边缘的光线的角度θ。藉此,可解决显示屏幕可视区边缘漏光的问题,进而可提升显示设备的光学特性和外观效果。

本揭示的光学膜层可应用于各式显示设备。请参照图3,图3是绘示根据本揭示的一些实施方式的一种显示设备的装置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备300主要包含光学膜层100以及显示模块200。光学膜层100的架构与各层的性质已于上描述,于此不再赘述。显示模块200设于光学膜层100的第一透光盖层110的表面114下。举例而言,显示模块200可透过接合层,例如固态光学透明胶,来与光学膜层100的第一透光盖层110的表面114结合。

在一些例子中,显示模块200可包含光源模块210与显示面板220。光源模块210设于显示面板220的一侧,以提供显示面板220光源。如图3所示,光源模块210是设于显示面板220之背面,为一背光模块。即,显示面板220位于光源模块210与光学膜层100之间。

光源模块210可例如包含发光二极管光源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光源。在发光二极管光源的例子中,光源模块210可为直下式光源配置或侧边入光式光源配置。直下式发光二极管光源配置的光源模块210可例如还包含扩散膜或增亮膜等光学膜片设于光源之上。侧边入光式发光二极管光源配置的光源模块 210可包含导光板位于显示面板220正下方,以将侧边的入光导引扩散而涵盖整个显示面板220。侧边入光式发光二极管光源配置的光源模块210可例如还包含扩散膜或增亮膜等光学膜片设于导光板之上。而在有机发光二极管光源的例子中,光源模块210为直下式光源配置。直下式有机发光二极管光源配置的光源模块210同样可例如包含扩散膜或增亮膜等光学膜片设于光源之上。

显示面板220可例如包含液晶显示模块(LCM)。液晶显示模块主要可包含液晶(LC)层与彩色滤光片(CF),其中彩色滤光片设于液晶层之上。

请参照图4,图4是绘示根据本揭示的一些实施方式的一种显示设备的装置示意图。此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300a的架构大致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300 的架构相同,二者之间的差异在于显示设备300a的显示模块200a的光源模块 210设于显示面板220上。因此,光源模块210位于显示面板220与光学膜层 100之间。显示设备300a为反射式显示设备。

请参照图5,图5是绘示根据本揭示的一些实施方式的一种显示设备的装置示意图。此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300b的架构大致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300 的架构相同,二者之间的差异在于显示设备300b还包含触控感测模块400。触控感测模块400位于显示模块200的显示面板200与光学膜层100之间。因此,显示设备300b为具有触控功能的触控显示设备。

请参照图6,图6是绘示根据本揭示的一些实施方式的一种显示设备的装置示意图。此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300c的架构大致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 300a的架构相同,二者之间的差异在于显示设备300c还包含触控感测模块400。触控感测模块400位于显示模块200a的光源模块210与光学膜层100之间。因此,显示设备300c为反射式触控显示设备。

综上,本揭示的技术方案将油墨层设置在二透光盖层之间,藉此射向可视区边缘的光可先经下层之透光盖层与接合层的吸收与折射,而于上层透光盖板前才被油墨层所遮挡。而且,由于油墨层较接近光学膜层的出光面,因此油墨层可更有效地遮挡住射向可视区边缘的光,可大幅缩减使用者从盖层上方可看到射向可视区边缘的光线的角度,而可解决可视区边缘漏光的问题,进而可提升显示设备的光学特性和外观效果。此外,上层透光盖层可选用较软且薄的抗紫外光且抗眩膜,藉此可轻松克服可视区与边缘区之间的油墨段差,而可缩减光学膜层的整体厚度,并可降低制作成本,提高人均时产能。由于可在不增加光学膜层的厚度下,解决可视区边缘漏光的问题,因此可根据产品设计,而于边框区涂布所需色彩的油墨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12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带防眩膜的基体、用于形成防眩膜的液态组合物和带防眩膜的基体的制造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