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加工方法及中药加热装置和中药加工装置

文档序号:455343 发布日期:2021-12-31 浏览:2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中药加工方法及中药加热装置和中药加工装置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metho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ting devic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device ) 是由 黎立 马慧军 于 2020-06-3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一种中药加工方法及中药加热装置和中药加工装置,中药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中药原材料粉碎处理,以形成中药粉末;步骤2,将粉碎后的中药粉末或中药颗粒剂置于密闭空间内,通过蒸汽对中药粉末加热处理。通过密闭空间内的蒸汽对中药粉末进行加热处理,以替代现有的传统煎中药的加热方法,不但不会产生废弃药渣,而且不会因为煎中药过程中挥发的热蒸汽从而带走药材中的药效成分。上述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的中药药材加热处理过程中会造成药材原料浪费的问题。(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method,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ting device and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device are provided, an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step 1, crush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aw materials to for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owder; and 2, placing the crushed Chinese medicinal powder or Chinese medicinal granules in a closed space, and heating the Chinese medicinal powder by steam. Carry out heat treatment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owder through the steam in the confined space to replace the current traditional heating method of decocting medicinal herbs, not only can not produce the abandonment dregs of a decoction, thereby can not take away the pharmacodynamic ingredient in the medicinal material because of the volatile steam of decocting medicinal herbs in-process moreover. The above mode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waste of medicinal materials in the exis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ting treatment process.)

中药加工方法及中药加热装置和中药加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加工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中药加工方法及中药加热装置和中药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人体机能的药物,多为植物药也有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

传统中药药材在使用时一般不能直接服用,传统技术对中药药材的加工方法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把中药药材和水一起熬制成药水后服用的家用传统煎中药方式。上述传统煎中药的方式不仅会在加工完成后产生大量的废弃药渣,而且在熬制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热蒸汽。上述废弃药渣和热蒸汽中均富含药效成分。热蒸汽和药渣造成严重的中药药材浪费,导致一份中药药材中只能够产出少量的药水。另一种是不会产生废弃药渣和热蒸汽的湿法制粒法,湿法造粒法是指在中药粉末中加入黏合剂,靠黏合剂的桥架或黏结作用使粉末聚结在一起而制备成大小不同的药丸的湿法造粒方法,称为丸剂。还有一种是中药药材粉末化后直接少量服用,称为散剂。但是,上述丸剂和散剂均没有加热处理,导致一些需要加热才能够发挥药效的中药无法充分发挥其功效。故上述制药方法其适用的中药种类有限,无法广泛使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找到一种既可以有效地对中药药材加热处理以充分发挥药材的药效,同时也能避免药材原料在加热处理中产生大量的药渣和热蒸汽从而造成药材原料浪费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中药加工方法及中药加热装置和中药加工装置,以解决现有的中药药材加热处理过程中会造成药材原料浪费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中药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中药原材料粉碎处理,以形成粉末状的中药原料;

步骤2,将粉碎后的中药原料置于密闭空间内,通过蒸汽对中药原料加热处理。上述中药原料为被粉碎机构粉碎的中药粉末、碎块状中药或者还可以为中药颗粒剂;当中药原料为中药颗粒剂时加热时间较短。

所述步骤2为将中药原料置于溶液中,对中药原料在小于或等于一个大气压条件下进行蒸馏处理。

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密闭空间内的溶液高度小于所述中药原料的高度。

在所述步骤2中,对所述蒸馏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蒸汽冷凝处理,并将该蒸汽冷凝从而形成溶液,再将所述溶液回流至所述密闭空间内反复循环。

一种加热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为封闭结构;

蒸汽发生机构,用于在所述壳体内产生蒸汽。

所述蒸汽发生机构包括:

第一加热机构,所述第一加热机构用于对所述壳体内的溶液加热以在所述壳体内形成蒸汽。

中药加工装置,还包括:

冷凝机构,所述冷凝机构的入口端通过进气管路与所述壳体的内腔相连通以收集所述壳体内的蒸汽,所述冷凝机构的出口端通过排液管路与所述壳体的内腔相连通以将所述蒸汽转换成的溶液通入所述壳体内。

所述冷凝机构包括:

环形冷凝管,所述环形冷凝管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与所述进气管路和所述排液管路相连通;

制冷部件,用于给所述环形冷凝管降温,以使所述环形冷凝管内的气态蒸汽转换为液态溶液;

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排液管路其出口端的压力值;

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制冷部件相连,用于控制所述制冷部件其制冷强度。

中药加热装置,还包括:

搅拌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腔中,用于将不同中药搅拌均匀。

中药加工装置,还包括:药丸成型机构,其包括

搅拌腔,与所述壳体相连通,用于容置经加热处理的中药原料;

搅拌轴,设置在所述搅拌腔内,用于搅拌所述搅拌腔内的中药原料;

型腔管,为管状结构,其一端与所述搅拌腔相连通,另一端设置有表面布置有若干出药孔的端盖;

挤压杆,受驱动地转动设置在所述型腔管内,所述挤压杆上设置有用于将中药原料挤压成条状的螺纹。

中药加工装置,所述药丸成型机构,还包括:

第二加热机构,与所述搅拌腔相连,用于加热所述搅拌腔内的中药原料。

所述搅拌腔上设置有用于向所述搅拌腔内添加辅料的加料口。

所述搅拌腔与所述壳体共用一个腔体。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中药原材料粉碎处理,以形成中药原料;步骤2,将粉碎后的中药原料置于密闭空间内,通过蒸汽对中药原料加热处理。

通过需要先将中药原材料粉碎处理可以有效地保证中药原材料在通过蒸汽加热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被蒸汽加热,避免出现中药原材各个部分加热不均匀影响药效甚至因为加热不均匀产生毒性的问题。为了避免在传统煎煮中药过程中产生药渣造成药材原料浪费,以及在传统煎煮中药过程中产生热蒸汽导致上述热蒸汽带走药效成分的问题。本发明将中药原材料置于密闭空间内并通过蒸汽对中药原料加热处理,从而使中药原材料在蒸汽加热过程中上述蒸汽不会外泄以避免中药原材料的药效成分丢失。而且,现有的煎煮中药方式会使中药原材料中的药效成分进入水溶液中,导致煎好的中药会产生大量的药渣,而本发明通过蒸汽加热中药原材料不存在大量的水溶液,药效成分还存在于加热后的中药原材料中,不会产生药渣,患者服用蒸汽加热后的中药原材料即可。本发明不但可以完成对中药原材料的加热还可以有效地减少中药原材料的浪费,从而使用较少的中药原材料即可达到目的药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中药药材加热处理过程中会造成药材原料浪费的问题,并有效地提高了中药药效。

2.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加工方法,所述步骤2为将中药原料置于溶液中,对中药原料在小于或等于一个大气压条件下进行蒸馏处理。

通过将粉碎处理后的中药原料置于溶液中,在小于或等于一个大气压条件下对中药原料蒸馏处理,可以有效地对中药原料加热处理。将蒸馏环境设置为小于或等于一个大气压环境可以有效地降低溶液的沸腾温度,从而避免较高温度破坏中药原材料的药性。

3.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加工方法,所述密闭空间内的溶液高度小于所述中药原料的高度。

通过较少的溶液对中药原材料蒸馏处理,可以有效地避免中药原材料中的药效进入溶液中,从而使中药原材料加热处理之后只有非常少量的溶液或者无溶液,进而保证加热后的中药原材料其药效不会丢失。

4.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加工方法,在所述步骤2中,对所述蒸馏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蒸汽冷凝处理,并将该蒸汽冷凝从而形成溶液,再将所述溶液回流至所述密闭空间内反复循环。

因为在低压蒸发的过程中比较容易产生蒸气,如果蒸气跑掉之后也会随之带走中药原材料中的药效成分。但是,如果不有效地将蒸汽排出又会使中药加热的密闭空间中的压力增高,从而影响中药原材料的药效甚至造成安全隐患。故本发明通过将该蒸汽冷凝从而形成溶液,再将所述溶液回流至所述密闭空间内反复循环,从而达到避免蒸汽排出造成中药原材料浪费的问题。

5.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加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封闭结构;第一加热机构,用于对所述壳体内的溶液加热以在所述壳体内形成蒸汽。

通过将中药原材料置于封闭结构的壳体内,再通过第一加热机构对所述壳体内的溶液加热,从而对中药原材料加热处理。可以有效地避免在传统煎中药过程中产生药渣造成药材原料浪费,以及在传统煎中药过程中产生热蒸汽导致上述热蒸汽带走药材中药效成分的问题。

6.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加热装置,还包括:冷凝机构,所述冷凝机构的入口端通过进气管路与所述壳体的内腔相连通以收集所述壳体内的蒸汽,所述冷凝机构的出口端通过排液管路与所述壳体的内腔相连通以将所述蒸汽转换成的溶液通入所述壳体内。

本发明通过设置冷凝机构,该冷凝机构将富含药效成分的蒸气冷却成液态后重新回流至壳体的内腔中,从而使富含药效成分的蒸气在密闭的壳体中反复循环,从而达到避免蒸汽排出造成中药原材料浪费的问题。

7.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加热装置,所述冷凝机构包括:环形冷凝管,所述环形冷凝管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与所述进气管路和所述排液管路相连通;制冷部件,用于给所述环形冷凝管降温,以使所述环形冷凝管内的气态蒸汽转换为液态溶液;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排液管路其出口端的压力值;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制冷部件相连,用于控制所述制冷部件其制冷强度。

通过上述压力传感器可以实时检测排液管路其出口端的压力值,如果压力值大于预设值则证明还有大量的气态蒸汽存在于排液管路中,需要提高制冷部件的制冷效果从而有效地将气态蒸汽转换为液态溶液,再将该液态溶液回流至壳体中。

8.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加热装置,还包括:搅拌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腔中,用于将不同中药搅拌均匀。

上述搅拌机构可以在蒸汽发生机构加热壳体内的中药原材料的同时,将壳体内的不同种类中药原材料搅拌均匀,使不同的药材充分发生化学反应。而且,上述搅拌机构还可以使中药原材料在蒸汽作用下加热的更加均匀。

9.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加工装置,还包括:药丸成型机构,其包括:搅拌腔,与所述壳体相连通,用于容置经加热处理的中药原料;搅拌轴,设置在所述搅拌腔内,用于搅拌所述搅拌腔内的中药原料;型腔管,为管状结构,其一端与所述搅拌腔相连通,另一端设置有表面布置有若干出药孔的端盖;挤压杆,受驱动地转动设置在所述型腔管内,所述挤压杆上设置有用于将中药原料挤压成条状的螺纹。

通过上述药丸成型机构可以有效地将粉碎并加热处理后的药材原材料加工成型为条状,从而在下一工序中将条状的药材加工成丸形结构。

10.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加工装置,所述搅拌腔上设置有用于向所述搅拌腔内添加辅料的加料口。

通过设置上述加料口可以简单方便地将味道添加剂等添加至加热处理后的药材原材料中,且该状态下的药材原材料已经完成,添加剂不会与药材原材料发生化学反应,不会影响药材的药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壳体与药丸成型机构一体结构的中药加工装置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2中采用水冷回流的中药加工装置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5中采用风冷回流的中药加工装置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具有搅拌机构的中药加工装置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冷凝机构其各个部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不具备回流功能的中药加工装置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独立设置药丸成型机构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壳体与药丸成型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端盖其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2-第一加热机构;3-冷凝机构;4-进气管路;5-排液管路;6-环形冷凝管;7-制冷部件;8-压力传感器;9-控制器;10-加料口;11-搅拌机构;12-搅拌腔;13-搅拌轴;14-型腔管;15-挤压杆;16-第二加热机构;17-端盖;18-出药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一种中药加热装置,如图1所示,其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为封闭结构;另外,所述壳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向所述壳体1内添加辅料的加料口10;

蒸汽发生机构,用于在所述壳体1内产生蒸汽;该蒸汽发生机构为设置在所述壳体1底部的第一加热机构2,用于对所述壳体1内的溶液加热以在所述壳体1内形成蒸汽;

冷凝机构3,如图1所示,冷凝机构3设置在所述壳体1侧部;所述冷凝机构3的入口端通过进气管路4与所述壳体1的内腔相连通以收集所述壳体1内的蒸汽,所述冷凝机构3的出口端通过排液管路5与所述壳体1的内腔相连通以将所述蒸汽转换成的溶液通入所述壳体1内。

通过需要先将中药原材料粉碎处理可以有效地保证中药原材料在通过蒸汽加热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被蒸汽加热,避免出现中药原材各个部分加热不均匀影响药效甚至因为加热不均匀产生毒性的问题。为了避免在传统煎中药过程中产生药渣造成药材原料浪费,以及在传统煎中药过程中产生热蒸汽导致上述热蒸汽带走中药中药效成分的问题。本发明将中药原材料置于密闭空间内并通过蒸汽对中药原料加热处理,从而使中药原材料在蒸汽加热过程中上述蒸汽不会外泄以避免中药原材料的药效成分丢失。而且,现有的煎中药方式会使中药原材料中的药效成分进入水溶液中,导致煎好的中药会产生大量的药渣,而本发明通过蒸汽加热中药原材料不存在大量的水溶液,药效成分还存在于加热后的中药原材料中,不会产生药渣,患者服用蒸汽加热后中药原材料的即可。本发明不但可以完成了对中药原材料的加热还可以有效地减少中药原材料的浪费,从而使用较少的中药原材料即可达到目的药效,有效地解决现有的中药药材加热处理过程中会造成药材原料浪费的问题,并有效地提高了中药药效。

在本实施例中的中药加工装置,包括:中药加热装置以及药丸成型机构,药丸成型机构包括:

搅拌轴13,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用于搅拌所述壳体1内的中药原料;上述第一加热机构2对壳体1内的中药原料加热处理;

型腔管14,为管状结构,其一端与所述壳体1相连通,另一端设置有端盖17;如图9所示的端盖17其外轮廓上设置有出药孔18;且该出药孔18为一个;

挤压杆15,受驱动地转动设置在所述型腔管14内,所述挤压杆15上设置有用于将中药原料挤压成条状的螺纹。

所述搅拌腔12与所述壳体1共用一个腔体,可以有效地减少中药加工装置的体积,使其小型化。

中药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中药原材料粉碎处理;

步骤2,将粉碎后的中药原料置于密闭空间内,通过蒸汽对中药原料加热处理;同时,对所述蒸馏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蒸汽冷凝处理,并将该蒸汽冷凝从而形成溶液,再将所述溶液回流至所述密闭空间内反复循环;

步骤3,通过药丸成型机构将加热处理后的中药原料制成药丸状结构。

在上述步骤2中,将中药原料置于溶液中,对中药原料在小于一个大气压条件下进行蒸馏处理。且上述密闭空间内的溶液高度小于所述中药原料的高度。

当然,本发明申请对蒸汽发生机构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在其它实施例中,蒸汽发生机构可以直接对壳体1外侧的水溶液加热从而产生蒸汽,再将上述蒸汽通入壳体1内,对壳体1内的中药原料加热处理。

当然,本发明申请对步骤2中壳体1内的大气压大小不做具体限制,在其它实施例中,在步骤2中,将中药原料置于溶液中,对中药原料在一个大气压条件下进行蒸馏处理。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中药加工装置,如图2所示,其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为封闭结构;在加热中药原材料时,将粉碎处理后的中药原材料置于该壳体1内,并在上述壳体1内添加少量的水;

蒸汽发生机构,用于在所述壳体1内产生蒸汽,其包括:第一加热机构2,上述第一加热机构2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底部,用于对所述壳体1内的溶液加热以在所述壳体1内形成蒸汽;

冷凝机构3,所述冷凝机构3的入口端通过进气管路4与所述壳体1的内腔相连通以收集所述壳体1内的蒸汽,所述冷凝机构3的出口端通过排液管路5与所述壳体1的内腔相连通以将所述蒸汽转换成的溶液通入所述壳体1内;

上述冷凝机构3如图2和5所示,其包括:

环形冷凝管6,所述环形冷凝管6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与所述进气管路4和所述排液管路5相连通;

制冷部件7,用于给所述环形冷凝管6降温,以使所述环形冷凝管6内的气态蒸汽转换为液态溶液;制冷部件7包括容置上述环形冷凝管6的水冷腔,以及设置在该水冷腔上且与水龙头相连的进水管和用于排出水冷腔内的自来水的排水管,上述排水管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该排水管打开和关闭的阀门;

压力传感器8,用于检测所述排液管路5其出口端的压力值;

控制器9,分别与所述压力传感器8和所述制冷部件7相连,用于控制所述制冷部件7其制冷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的中药加工装置,如图7所示,其还包括:药丸成型机构,包括:

搅拌腔12,与所述壳体1相连通,用于容置经加热处理的中药原料;

搅拌轴13,设置在所述搅拌腔12内,用于搅拌所述搅拌腔12内的中药原料;该搅拌轴13上设置有三个朝向型腔管14错位设置的搅拌板;

型腔管14,为管状结构,其一端与所述搅拌腔12相连通,另一端设置有端盖17;该端盖17外轮廓上设置有出药孔18;

挤压杆15,受驱动地转动设置在所述型腔管14内,所述挤压杆15上设置有用于将中药原料挤压成条状的螺纹;该挤压杆15沿其朝向端盖17的方向直径逐渐增大;

所述搅拌腔12上设置有用于向所述搅拌腔12内添加辅料的加料口10。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4和图6所示,中药加工装置,还包括:

搅拌机构11,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腔中,用于将不同中药搅拌均匀。

上述搅拌机构11包括受电机驱动转动的转轴,以及设置在转轴其长度方向上的多个搅拌叶片。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8所示,所述药丸成型机构,还包括:

第二加热机构16,与所述搅拌腔12相连,用于加热所述搅拌腔12内的中药原料。上述第二加热机构16为设置在搅拌腔12的腔壁上的加热丝。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3所示,冷凝机构3包括:

环形冷凝管6,所述环形冷凝管6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与所述进气管路4和所述排液管路5相连通;

制冷部件7,用于给所述环形冷凝管6降温,以使所述环形冷凝管6内的气态蒸汽转换为液态溶液;制冷部件7包括容置上述环形冷凝管6的制冷腔,以及设置在该制冷腔内且朝向环形冷凝管6方向设置的至少一个风扇;制冷腔其朝向风扇的一侧设置有进风通道,制冷腔其朝向环形冷凝管6的一侧设置有出风风道;上述进风通道和出风风道相连通以形成将制冷腔与外界大气相连通的通风通道。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1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微丸加工生产线用的中药挤出机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