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器

文档序号:471038 发布日期:2021-12-31 浏览:2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接触器 (Contactor ) 是由 于强 李新叶 郑天云 蔡洪洲 吴金琼 吴思佩 李克家 于 2021-11-1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一种接触器,包括线圈和静触头部件,还包括感温元件和温控部,所述感温元件能够检测所述静触头部件的温度并传递温度信号至所述温控部,所述温控部能够和所述线圈串联,所述感温元件检测的温度超过预设值时,所述温控部断开与所述线圈的串联。本方案中在产品电路过载后,接触器的静触头部件持续升温并将热量传递给感温元件,当感温元件检测的温度达到预设值后,温控部会断开接触器的线圈线路,从而断开接触器的主回路,避免电路、元件、电机因过载而损坏,以及避免其中可能存在的火灾风险,即本方案的接触器可实现过热自动断开功能,无需配设其他电气部件即可实现过载保护。(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ntactor, which comprises a coil, a static contact component, a temperature sensing element and a temperature control part, wherein the temperature sensing element can detect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tatic contact component and transmit a temperature signal to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part,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part can be connected with the coil in series, and when the temperature detected by the temperature sensing element exceeds a preset value,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part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coil in series. After the product circuit transships in this scheme, the static contact part of contactor lasts and heaies up and give the temperature sensing element with heat transfer, and after the temperature that the temperature sensing element detected reached the default, temperature control portion can break off the coil circuit of contactor to the major loop of disconnection contactor avoids circuit, component, motor to damage because of overloading, and avoids the conflagration risk that wherein probably exists, and the contactor of this scheme can realize overheated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function promptly, need not to set other electrical components and can realize overload protection.)

一种接触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触器。

背景技术

当产品电流过载后,产品线路中设置的接触器的静触头会持续升温,静触头持续升温会导致触点位移、脱落、接触器缺相烧损电机,或触点粘连,导致工作电路无法断开,引发其他事故。

为此,产品一般会配合其他电器元件,比如设置热继电器,以完成过载断开功能,但由于成本原因,很多客户并不会同时安装热继电器,这就导致电路过载后,产生上述的严重后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触器,包括线圈和静触头部件,还包括感温元件和温控部,所述感温元件用于检测所述静触头部件的温度并传递温度信号至所述温控部,所述温控部和所述线圈串联,所述感温元件检测的温度超过预设值时,所述温控部断开与所述线圈的串联。

在一种具体方式中,所述接触器还设有绝缘导热部,所述绝缘导热部同时接触所述静触头部件和所述感温元件,能够传递所述静触头部件的热量至所述感温元件。

在一种具体方式中,所述接触器的壳体设有对应于所述静触头部件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绝缘导热部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绝缘导热部部分或全部包裹于所述绝缘导热部内。

在一种具体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分隔所述静触头部件和所述绝缘导热部的壁,所述壁设有通孔,所述绝缘导热部的一部分穿过所述通孔以接触所述静触头部件。

在一种具体方式中,所述壳体设有安装所述静触头部件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共用所述壁作为底壁,所述通孔设于所述底壁。

在一种具体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分隔所述静触头部件和所述感温元件的壁,所述感温元件直接接触所述壁,所述壁传递所述静触头部件的热量至所述感温元件。

在一种具体方式中,所述接触器设有用于外接的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子,所述温控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所述温控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线圈的另一端连接。

在一种具体方式中,所述接触器还设有串联连接端子,所述温控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线圈的另一端均连接到所述串联连接端子。

在一种具体方式中,所述接触器设有多个所述静触头部件以及一一对应的所述感温元件,任一所述感温元件检测的温度超过所述预设值,所述温控部断开与所述线圈的串联。

在一种具体方式中,全部的所述感温元件检测的温度不超过所述预设值,所述温控部与所述线圈串联。

本方案中在产品电路过载后,接触器的静触头部件持续升温并将热量传递给感温元件,当感温元件检测的温度达到预设值后,温控部会断开接触器的线圈线路,从而断开接触器的主回路,避免电路、元件、电机因过载而损坏,以及避免其中可能存在的火灾风险,即本方案的接触器可实现过热自动断开功能,无需配设其他电气部件即可实现过载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接触器中设置感温元件、绝缘导热部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俯视视角下与接触器的线圈连接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接触器中设置感温元件的示意图。

图1-3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壳体;1a-通孔;1b-第一安装槽;1c-第二安装槽;1d-底壁;

2-静触头部件;

3-绝缘导热部;31-凸出段;

4-感温元件;

5-温度信号传递线路;

61-第一连接端子;62-第二连接端子;63-串联连接端子;

7-线圈;

8-动触头部件;

9-温控部;

10-第一连接线路;

11-第二连接线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方案中的接触器,包括线圈7和静触头部件2,线圈7通电后,产生磁场,动触头部件8和静触头部件2相靠近,以合闸,线圈7断电后,动触头部件8和静触头部件2相远离,而断开。本方案中的接触器还包括感温元件4、温控部9,温控部9和线圈7串联,静触头部件2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热,静触头部件2能够将热量传递至感温元件4,而感温元件4可以检测静触头部件2的温度,并且将温度信号传递给温控部9,当感温元件4检测的温度超过预设值时断开和线圈7的串联,则线圈7的回路断开,无法产生磁场,触头部件2和动触头部件8无法相靠近,接触器相应地断开。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接触器中设置感温元件4、绝缘导热部3的示意图;图2为图1俯视视角下与接触器的线圈7连接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感温元件4即温度传感器,静触头部件2能够传递热量给感温元件4,以检测温度并传递给温控部9,如图2所示,感温元件4可以通过温度信号传递线路5将温度信号传递至温控部9,即有线传输,可知,感温元件4也可以是无线器件,即可以无线传递信号至温控部9,感温元件4设置无线信号发射单元,温控部9设置无线信号接收单元,具体有线传输还是无线传输,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中,接触器还进一步包括绝缘导热部3,绝缘导热部3同时接触静触头部件2和感温元件4,以传递静触头部件2的热量至感温元件4,绝缘导热部3即采用导热材质制成的部件,导热材质应当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比如可以采用陶瓷导热材料,更具体地,可以是99氧化铝陶瓷材质。通过调整绝缘导热部3的材质、厚度等参数可调节热传导效率。

图1中,接触器的壳体1设有与静触头部件2位置对应的第一安装槽1b,每个静触头部件2可配设一个第一安装槽1b,此时,绝缘导热部3可以设于第一安装槽1b内,感温元件4部分或全部包裹在绝缘导热部3内。如此设置,一方面第一安装槽1b为感温元件4、绝缘导热部3提供安装的空间,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另外,绝缘导热部3包裹感温元件4,可更好地将静触头部件2的热量更多地传递给感温元件4,以准确地反应静触头部件2的温升情况,确保感温元件4可以及时感测温度变化从而便于温控部9及时起到安全防护作用。当然,一个或多个感温元件4、绝缘导热部3也可以设置在一个第一安装槽1b内,图1中分别设置第一安装槽1b的方式使得组装更为方便,也有利于分别对每个静触头部件2进行针对性的温度反馈。

图1中,接触器的壳体1包括分隔静触头部件2和感温元件4的壁,该壁设有通孔1a,绝缘导热部3的一部分穿过通孔1a以接触静触头部件2,绝缘导热部3如此设置可以直接接触到静触头部件2,从而更好地传递热量至感温元件4,图1中具体是在绝缘导热部3的一端突出形成凸出段31,以插入通孔1a。接触器的壳体1可以设置放置静触头部件2和动触头部件8的第二安装槽1c,第二安装槽1c具有槽口和与槽口相对的底壁1d,则壁可以是第二安装槽1c的底壁1d,该底壁1d也是第一安装槽1b的底壁,二者共用一个底壁,即第一安装槽1b和第二安装槽1c沿同一长度方向分布,这样安装感温元件4的同时,易于实现开设通孔1a并通过绝缘导热部3和静触头部件2实现接触。图1中,底壁1d与静触头部件2的端部接触,底壁1d可以是支撑静触头部件2的壁,实际可以按图1反向视角使用,则底壁1d支撑静触头部件2。

上述开设通孔1a的壁可以是与静触头部件2接触的壁,当然,不限于在接触静触头部件2的壁上开设通孔1a,只要绝缘导热部3穿过该通孔1a后能够与静触头部件2直接接触即可,可以根据是否易于开设通孔1a、静触头部件2热量集中位置、便于设置绝缘导热部3和感温元件4等因素选取合适的壳体1的壁以开设通孔1a。图1中,第二安装槽1c的底壁1d易于开设通孔1a,且可在第二安装槽1c的相对侧开设供绝缘导热部3、感温元件4安装的第一安装槽1b。

再请参考图2,图2的左侧部分为图1的俯视视角,本实施例中接触器具体设置有六个静触头部件2,可知,静触头部件2数量不限,根据接触器的类型结构确定。此时,与每个静触头部件2对应的感温元件4分别通过各自对应的温度信号传递线路5连接到温控部9的信号接入端。

图2中,接触器设有用于外接的第一连接端子61和第二连接端子62,线圈7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端子61,接触器还设有串联连接端子63,图2中显示出三个连接端子。温控部9内部线路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线路10连接第二连接端子62,内部线路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线路11和线圈7的一端均连接到串联连接端子63,线圈7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一连接端子61。

此时,从图2可以看出,第二连接端子62、温控部9、串联连接端子63、线圈7、第一连接端子61依次串接形成串联线路。即,本实施例中在接触器上专门设置一串联连接端子63,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线圈7的两端分别和两个连接端子连接的方案,本方案中线圈7仅一端和第二连接端子62连接,另一端和温控部9的一端同时连接到串联连接端子63,以实现温控部9和线圈7的串联,简单地实现了将温控部9串联到线圈7的线路中,以实现对线圈7线路的通断控制。

当然,感温元件4和线圈7的串联实现方式也不限于此,比如,除第一连接端子61和第二连接端子62之外,设置两个相互连通的串联连接端子63,线圈7的一端和温控部9的一端分别连接到不同的串联连接端子63也可以。再比如,线圈7本身可以连接到温控部9,当然,设置串联连接端子63、第一连接线路10和第二连接线路11实现感温元件4和线圈7的串联的方式更易于实现,无需对线圈7做出改动,第一连接线路10和第二连接线路11可以根据温控部9的设置位置任意调整,设计更为灵活。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温控部9为电路板,其包括处理模块,温控部9的内部线路设置MOS管。处理模块根据接收的温度信号控制MOS管,温度超过预设值时,控制MOS管断开,当温度不高于预设值时,处理模块又可以控制MOS管接通,从而恢复接触器的工作。

实施例2

请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接触器中设置感温元件4的示意图。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结构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实施例1中静触头部件2和感温元件4通过穿过壁的绝缘导热部3间接接触,而实施例2中,静触头部件2和感温元件4通过分隔二者的壁间接接触。此时,壁依然可以是安装静触头部件2的第二安装槽1c的底壁1d,底壁1d可以选取传热效果较好的材质制成,或者通过控制底壁1d的壁厚等方式提高传热效果,也是可行的方案,相较于实施例1,则该种方式结构布置上更为简单。

本方案中在产品电路过载后,接触器的静触头部件2持续升温并将热量传递给感温元件4,当感温元件4检测的温度达到预设值后,温控部9会断开接触器的线圈7线路,从而断开接触器的主回路,避免电路、元件、电机因过载而损坏,以及避免其中可能存在的火灾风险,即本方案的接触器可实现过热自动断开功能,无需配设其他电气部件即可实现过载保护。另外,在温度不高于预设值后,温控部9还可以控制与线圈7重新接通串联,从而恢复接触器的工作,即具备过热断开保护和温度降低后的自愈功能。

上述实施例中提到的感温元件4检测的温度达到预设值后温控部9控制与线圈7断开,该预设值可以根据具体的产品进行设定,对应于静触头部件2在该产品中所承受的温度。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用于制作智能断路器线圈的多功能夹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