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轴

文档序号:482959 发布日期:2022-01-04 浏览:2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驱动轴 (Drive shaft ) 是由 稻叶利洋 吉田论史 于 2021-06-25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轴。第二轴部(17b)及第四轴部(17d)各自的轴承部(19b、19d)用的供油结构具有:纵杯部孔,贯通分别用于第一轴部(17a)及第三轴部(17c)的杯部(20a、20c),并朝向该轴部(17a、17c)的轴端面开口,并且被供给润滑剂;轴部中继孔(36),分别设置于第一轴部(17a)及第三轴部(17c),并在该轴部(17a、17c)的轴端面开口;供给管(70),设置于纵杯部孔内和各轴部中继孔(36)内,并且被供给润滑剂;及轴部出口孔(38),分别设置于第二轴部(17b)及第四轴部(17d),与轴部中继孔(36)连接,并且在该轴部(17b、17d)的轴端面开口。(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drive shaft. The oil supply structure for the bearing parts (19b, 19d) of the second shaft part (17b) and the fourth shaft part (17d) comprises: a vertical cup hole that penetrates through the cups (20a, 20c) for the first shaft (17a) and the third shaft (17c), opens to the shaft end surfaces of the shafts (17a, 17c), and is supplied with lubricant; shaft relay holes (36) that are provided in the first shaft (17a) and the third shaft (17c), respectively, and that open at the shaft end surfaces of the shafts (17a, 17 c); a supply pipe (70) which is provided in the vertical cup portion hole and each shaft portion relay hole (36) and to which a lubricant is supplied; and shaft outlet holes (38) that are provided in the second shaft portion (17b) and the fourth shaft portion (17d), respectively, that are connected to the shaft relay holes (36), and that open at the shaft end surfaces of the shaft portions (17b, 17 d).)

驱动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驱动轴。

背景技术

传递转矩的驱动轴在各种各样的领域中被使用。作为一例,驱动轴被使用于钢铁轧制设备。在钢铁轧制设备中,通过使板坯等被轧制物通过上下配置的轧制辊之间来进行轧制。轧制辊由驱动电动机旋转驱动。如图10所示,轧制辊侧的旋转轴101和通过驱动电动机而旋转的输出轴102经由驱动轴90而连结。上下的旋转轴101的中心线C2之间的间隔和上下的输出轴102的中心线C0之间的间隔不同。

因而,驱动轴90具备连接于输出轴102的驱动侧轴部91、连接于旋转轴101的从动侧轴部93及设置于它们之间的中间轴部92,而且具备能够变更中间轴部92的倾斜角度的结构。作为该结构,在驱动侧轴部91与中间轴部92之间及中间轴部92与从动侧轴部93之间设置万向联轴节94(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9-173963)。

图11是万向联轴节94、中间轴部92及从动侧轴部93的分解立体图。万向联轴节94具有十字轴95。十字轴95具有胴部105和从该胴部105向四方突出的四个轴部106a、106b、106c、106d。在这些轴部106a、106b、106c、106d各自的外周设置有多个圆筒滚子97,这些圆筒滚子97收容于杯部99。

在中间轴部92所具有的叉部92a固定有用于第一轴部106a及第三轴部106c的杯部99、99,第一轴部106a与第三轴部106c分离180°。在从动侧轴部93所具有的叉部93a固定有用于第二轴部106b及第四轴部106d的杯部99、99,第二轴部106b与第四轴部106d分离180°。对包括多个圆筒滚子97的四处轴承部98分别定期地进行供油(供脂)。

十字轴95作为一个动作而以第一轴部106a和第三轴部106c的共同的中心线K1为中心相对于叉部92a摆动。由此,第二轴部106b及第四轴部106d的每一个与叉部92a(中间轴部92)的相对位置变化。因而,在通过例如从中间轴部92所具有的一个供油块延伸的配管等而向四处轴承部98分别进行供油的情况下,关于向用于第二轴部106b及第四轴部106d的轴承部98的供油路径,需要特别的结构。

因此,在日本特开2019-173963所公开的驱动轴的情况下,在中间轴部92与十字轴95之间设置连结配管(在图11中未图示)。该连结配管具有能够在所述中心线K1上的位置处进行摆头动作的接头部。通过使用这样的连结配管,向分别用于第二轴部106b及第四轴部106d的轴承部98的供油路径能够应对十字轴95相对于叉部92a的摆动,能够向各轴承部98进行供油。

发明内容

发明人进一步进行使用了如前所述的连结配管的结构以外的驱动轴的开发,得到了本发明。在本公开中,提供一种具备即使在十字轴以第一轴部及第三轴部的共同的中心线为中心相对于叉部摆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向分别用于四个轴部的轴承部进行供油的新的技术手段的驱动轴。

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驱动轴包括:第一轴,具有第一叉部;第二轴,具有第二叉部;及万向联轴节,连结所述第一叉部和所述第二叉部。所述万向联轴节具备:十字轴,具有胴部及从该胴部向四方突出的第一轴部、第二轴部、第三轴部及第四轴部;四个轴承部,包括设置于所述轴部各自的外周的多个滚动体;及四个杯部,分别收容所述轴承部。在所述第一叉部固定有用于所述第一轴部及所述第三轴部的所述杯部,所述第一轴部与所述第三轴部分离180°。在所述第二叉部固定有用于所述第二轴部及所述第四轴部的所述杯部,所述第二轴部与所述第四轴部分离180°。所述驱动轴具备用于向各个所述轴承部分别供给润滑剂的供油结构。所述第一轴部及所述第三轴部各自的所述轴承部用的所述供油结构具有:两个供油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叉部和所述杯部中的某一方,被供给润滑剂;及横杯部孔,与所述供油孔分别连通,并且分别贯通用于所述第一轴部及所述第三轴部的所述杯部,并朝向所述轴承部开口。所述第二轴部及所述第四轴部各自的所述轴承部用的所述供油结构具有:纵杯部孔,贯通分别用于所述第一轴部及所述第三轴部的所述杯部,并朝向该第一轴部及第三轴部的轴端面开口,并且被供给润滑剂;轴部中继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轴部及所述第三轴部,并在该第一轴部及第三轴部的轴端面开口;供给管,设置于所述纵杯部孔内和各所述轴部中继孔内,并且被供给润滑剂;及轴部出口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轴部及所述第四轴部,与所述轴部中继孔连接,并且在该第二轴部及第四轴部的轴端面开口。

根据本方案的驱动轴,润滑剂的供给对万向联轴节的各轴承部进行,能够维持驱动轴的润滑性能。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及技术上和工业上的意义将会在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在这些附图中,同样的标号表示同样的元件,其中:

图1是示出驱动轴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是万向联轴节、中间轴部及从动侧轴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2的III-III向视的第一驱动轴的剖视图。

图4是图2的IV-IV向视的第一驱动轴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轴部中继孔、连结管及其周围的放大剖视图。

图6A是示出轴部中继孔、连结管及其周围的放大剖视图。

图6B是示出轴部中继孔、连结管及其周围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图2的III-III向视的第二驱动轴的剖视图。

图8是图2的IV-IV向视的第二驱动轴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轴部中继孔、连结管及其周围的放大剖视图。

图10是驱动轴的说明图。

图11是万向联轴节、中间轴部及从动侧轴部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概要

以下,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概要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轴具备:第一轴,具有第一叉部;第二轴,具有第二叉部;及万向联轴节,连结所述第一叉部和所述第二叉部。所述万向联轴节具备:十字轴,具有胴部及从该胴部向四方突出的第一轴部、第二轴部、第三轴部及第四轴部;四个轴承部,包括设置于所述轴部各自的外周的多个滚动体;及四个杯部,分别收容所述轴承部。在所述第一叉部固定有用于所述第一轴部及所述第三轴部的所述杯部,所述第一轴部与所述第三轴部分离180°,在所述第二叉部固定有用于所述第二轴部及所述第四轴部的所述杯部,所述第二轴部与所述第四轴部分离180°。所述驱动轴还具备用于向各个所述轴承部分别供给润滑剂的供油结构。所述第一轴部及所述第三轴部各自的所述轴承部用的所述供油结构具有:两个供油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叉部和所述杯部中的某一方,被供给润滑剂;及横杯部孔,与所述供油孔分别连通,并且分别贯通用于所述第一轴部及所述第三轴部的所述杯部,并朝向所述轴承部开口。所述第二轴部及所述第四轴部各自的所述轴承部用的所述供油结构具有:纵杯部孔,贯通分别用于所述第一轴部及所述第三轴部的所述杯部,并朝向该第一轴部及第三轴部的轴端面开口,并且被供给润滑剂;轴部中继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轴部及所述第三轴部,并在该第一轴部及第三轴部的轴端面开口;供给管,设置于所述纵杯部孔内和各所述轴部中继孔内,并且被供给润滑剂;及轴部出口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轴部及所述第四轴部,与所述轴部中继孔连接,并且在该第二轴部及第四轴部的轴端面开口。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轴,分别供给到两个供油孔的润滑剂通过横杯部孔而向第一轴部用的轴承部及第三轴部用的轴承部分别供给。供给到在分别用于第一轴部及第三轴部的杯部设置的纵杯部孔的润滑脂经过供给管、轴部中继孔,从第二轴部及第四轴部各自的轴部出口孔流出。该润滑脂向第二轴部用的轴承部及第四轴部用的轴承部分别供给。如以上这样,即使在十字轴以第一轴部及第三轴部的共同的中心线为中心相对于叉部摆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向分别用于四个轴部的轴承部进行供油。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供给管是插入于各所述纵杯部孔并且在各所述轴部中继孔内开口的圆筒构件,还具有对所述供给管与所述轴部中继孔之间进行密封的密封件。在该情况下,供给到第一轴部用的轴承部的润滑剂不会通过第一轴部的轴部中继孔而向第二轴部的轴部出口孔侧供给。也就是说,能够使用于向第一轴部用的轴承部供油的流路和用于向第二轴部用的轴承部供油的流路独立。

另外,优选的是,还具有收容所述密封件的密封件容器,所述密封件以收容于所述密封件容器的状态设置于所述轴部中继孔。在该情况下,能够相对于轴部中继孔连同密封件容器而装卸密封件,所以密封件的更换作业变得容易。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供给管具有:连结管,与所述纵杯部孔连通,并且设置于各所述轴部中继孔内;及圆筒状的套筒,设置于所述轴部中继孔与所述连结管之间,并且该套筒的末端与该连结管的末端部一起位于该轴部中继孔的里侧,所述供给管还具有: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轴部中继孔的开口侧,对所述套筒与该轴部中继孔之间进行密封;及第二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套筒的末端侧,对该套筒与所述连结管之间进行密封。在该情况下,供给到第一轴部用的轴承部的润滑剂不会通过第一轴部的轴部中继孔而向第二轴部的轴部出口孔侧供给。也就是说,能够使用于向第一轴部用的轴承部供油的流路和用于向第二轴部用的轴承部供油的流路独立。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驱动轴还具备:第一供油流路,包括两个所述供油孔中的一个及与该一个供油孔连接的所述横杯部孔;第二供油流路,包括与所述第二轴部的所述轴部出口孔连接的所述纵杯部孔;第三供油流路,包括两个所述供油孔中的另一个及与该另一个供油孔连接的所述横杯部孔;第四供油流路,包括与所述第四轴部的所述轴部出口孔连接的所述纵杯部孔;及汇集部,汇集所述第一供油流路、所述第二供油流路、所述第三供油流路及所述第四供油流路。在该情况下,通过在所述汇集部处对四个所述供油流路进行润滑剂的供给,能够向四个所述轴承部供油。也就是说,只要在一个部位(汇集部)处进行润滑剂的供给,则能够向四个所述轴承部供油。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以下记载的实施方式的至少一部分任意组合。

关于驱动轴的整体结构

图1是示出驱动轴的一例的立体图。图1所示的驱动轴10例如被使用于钢铁轧制设备。在钢铁轧制设备中,虽然未图示,但通过使板坯等被轧制物通过上下的轧制辊间而进行轧制。轧制辊通过驱动电动机而旋转。在轧制辊侧的旋转轴8与驱动电动机的输出轴9之间设置驱动轴10。驱动电动机的转矩通过驱动轴10而向轧制辊传递。

驱动轴10具备连接于输出轴9的驱动侧轴部11、连接于旋转轴8的从动侧轴部13及设置于这些驱动侧轴部11与从动侧轴部13之间的中间轴部12。驱动侧轴部11和中间轴部12经由万向联轴节(万向节)14而连接,中间轴部12和从动侧轴部13经由万向联轴节(万向节)14而连接。即使在输出轴9的中心线C0和旋转轴8的中心线C2不在同一直线上一致的情况下,通过万向联轴节14,通过中间轴部12相对于这些中心线C2、C0倾斜,驱动电动机的转矩(旋转)也向轧制辊传递。

图2是万向联轴节14、中间轴部12及从动侧轴部13的分解立体图。在图2中示出了从动侧轴部13侧的万向联轴节14。驱动侧轴部11侧(参照图1)的万向联轴节14的结构也是同样的,在此,省略其说明。

中间轴部12具有第一叉部21,第一叉部21具有一对第一安装部23。这些第一安装部23以中间轴部12的中心线C1为基准分离180°而设置。从动侧轴部13具有第二叉部22,第二叉部22具有一对第二安装部24。这些第二安装部24以从动侧轴部13的中心线C2为基准分离180°而设置。中间轴部12的中心线C1与从动侧轴部13的中心线C2的交点与万向联轴节14所具有的十字轴15的中心(中心点)Q一致。如以上这样,驱动轴10具备具有第一叉部21的中间轴部(第一轴)12、具有第二叉部22的从动侧轴部(第二轴)13及连结第一叉部21和第二叉部22的万向联轴节14。

万向联轴节14具有十字轴15、四个轴承部19及四个杯部20。十字轴15具有胴部16和作为从胴部16向四方突出的四个轴部17的第一轴部17a、第二轴部17b、第三轴部17c及第四轴部17d。各轴承部19包括作为设置于四个轴部17各自的外周的多个滚动体的圆筒滚子18。四个杯部20分别为有底圆筒状,分别收容轴承部19。圆筒滚子18在各轴部17的外周面上滚动接触,在杯部20的内周面上滚动接触。万向联轴节14还具备设置于杯部20与轴部17之间的密封件60。对于由密封件60密封的四个轴承部19,分别由后述的供油结构供给润滑脂作为润滑剂。

在关于四个轴部17共通的说明中,将其标号设为“17”。在区分四个轴部17的情况下,将其标号设为“17a、17b、17c、17d”。与此同样,在关于四个杯部20及四个轴承部19区分各自的情况下,将其标号设为“20a、20b、20c、20d”及“19a、19b、19c、19d”。

另外,以下,将四个轴部17a、17b、17c、17d称作“A轴部17a”“B轴部17b”“C轴部17c”“D轴部17d”来说明。有时将A轴部17a用的轴承部19a称作“A轴承部19a”,将B轴部17b用的轴承部19b称作“B轴承部19b”,将C轴部17c用的轴承部19c称作“C轴承部19c”,将D轴部17d用的轴承部19d称作“D轴承部19d”。

A轴部17a、B轴部17b、C轴部17c及D轴部17d绕着十字轴15的中心Q等间隔地配置。A轴部17a和C轴部17c处于以中心Q为基准分离了180°的配置,具有共同的中心线K1。如图2所示,在设定了XYZ的正交坐标的情况下,所述中心线K1与Z轴一致。B轴部17b和D轴部17d处于以中心Q为基准分离了180°的配置,具有共同的中心线K2。所述中心线K2与X轴一致。十字轴15的中心Q与X轴(共同的中心线K2)与Z轴(共同的中心线K1)的交点一致。

在各杯部20设置有凸部25。凸部25向设置于第一安装部23或第二安装部24的凹部26嵌合。各杯部20使用螺栓27而向第一叉部21或第二叉部22紧固固定。在第一叉部21固定有A轴部17a用的杯部20a及C轴部17c用的杯部20c。在第二叉部22固定有B轴部17b用的杯部20b及D轴部17d用的杯部20d。通过以上的结构,在固定了十字轴15的情况下,中间轴部12能够绕着Z轴(共同的中心线K1)摆动,从动侧轴部13能够绕着X轴(共同的中心线K2)摆动。

关于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轴10的供油结构

在此,对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轴10的第一驱动轴10A中的供油结构进行说明。第一驱动轴10A具备用于向四个轴承部19a、19b、19c、19d分别供给润滑脂的供油结构。图3是图2的III-III向视的第一驱动轴10A的剖视图。图4是图2的IV-IV向视的第一驱动轴10A的剖视图。在第一驱动轴10A中,通过从中间轴部12所具有的一个供油块48(参照图1)延伸的配管34a、34b、34c、34d而分别向四处轴承部19a、19b、19c、19d进行供油。

A轴承部19a用的供油结构和C轴承部19c用的供油结构以中间轴部12的中心线C1为基准而对称,但相同。将该供油结构称作“第一供油结构R1A”。B轴承部19b用的供油结构和D轴承部19d用的供油结构以中间轴部12的中心线C1为基准而对称,但相同。将该供油结构称作“第二供油结构R2A”。第一供油结构R1A和第二供油结构R2A的结构不同。

对第一驱动轴10A中的第一供油结构R1A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A轴承部19a用的第一供油结构R1A具有设置于杯部20a的第一供油孔81和第一横杯部孔82。第一供油孔81及第一横杯部孔82是在中途交叉而连接的两个孔。第一供油孔81是形成于杯部20a所具有的筒部51的直线状的孔,向与中心线K1平行的方向延伸。第一供油孔81未贯通筒部51。第一供油孔81的一端朝向杯部20a的凸部25开口,第一供油孔81的另一端与第一横杯部孔82连接。在第一供油孔81的一端的开口81a连接有配管34a。从配管34a向第一供油孔81供给润滑脂。第一横杯部孔82是将杯部20a所具有的筒部51向与中心线C1平行的方向贯通的直线状的孔。第一横杯部孔82的一端朝向杯部20a的凸部25开口,该开口面对凹部26并且由栓83密封。第一横杯部孔82的另一端在筒部51的内周面开口。也就是说,第一横杯部孔82朝向A轴承部19a开口。通过以上的结构,若从配管34a向第一供油孔81供给润滑脂,则该润滑脂通过第一供油孔81及第一横杯部孔82而向A轴承部19a供给。

C轴承部19c用的第一供油结构R1A具有设置于杯部20c的第二供油孔81和第二横杯部孔82。第二供油孔81的一端朝向杯部20c的凸部25开口,第二供油孔81的另一端与第二横杯部孔82连接。在第二供油孔81的一端的开口81a连接有配管34c。第二横杯部孔82的一端朝向杯部20c的凸部25开口,该开口面对凹部26并且由栓83密封。第二横杯部孔82的另一端在筒部51的内周面开口。也就是说,第二横杯部孔82朝向C轴承部19c开口。如前所述,C轴承部19c用的第一供油结构R1A与A轴承部19a用的第一供油结构R1A以中心线C1为基准而对称,但为相同的结构,关于C轴承部19c用的第一供油结构R1A的详细的说明,在此省略。

对第一驱动轴10A中的第二供油结构R2A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B轴承部19b用的第二供油结构R2A具有贯通A轴部17a的杯部20a的纵杯部孔75、设置于A轴部17a的轴部中继孔36、与纵杯部孔75连通的供给管70及设置于B轴部17b的轴部出口孔38。图5是示出A轴部17a的轴部中继孔36、供给管70及其周围的放大剖视图。

在图3、图4及图5中,纵杯部孔75是贯通杯部20a所具有的圆板状的底部52的孔。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底部52在其一部分具有其他构件53,在该其他构件53形成有纵杯部孔75。纵杯部孔75的中心线(孔的中心线)与A轴部17a的中心线K1一致。纵杯部孔75朝向A轴部17a的轴端面55a开口。在纵杯部孔75的内周面形成有用于安装供给管70的内螺纹部76。

供给管70是具有喷嘴状的形态的圆筒构件,具有喷嘴部71、凸缘部72及外螺纹部73。供给管70在其轴心上具有贯通状的内部流路70a。供给管70将供给管70的外螺纹部73向内螺纹部76螺合而设置于纵杯部孔75的内侧。供给管70被向纵杯部孔75拧入至凸缘部72与其他构件53接触的位置。供给管70的一端连接于纵杯部孔75,内部流路70a与纵杯部孔35连通。供给管70的另一端设置于轴部中继孔36内。供给管70以使其末端部70b到达轴部中继孔36的内部的方式朝向中心Q延伸设置,喷嘴部71通入轴部中继孔36。由此,纵杯部孔75和轴部中继孔36由内部流路70a连通。也就是说,供给管70插入于各纵杯部孔75,并且在各轴部中继孔36内开口。在从纵杯部孔75的开口向外部露出的供给管70上连接有配管34b。向纵杯部孔75供给且通过供给管70的润滑脂在轴部中继孔36内被排出。

A轴部17a的轴部中继孔36的中心线与A轴部17a的中心线K1一致。轴部中继孔36在A轴部17a的轴端面55a开口。如图4所示,轴部中继孔36未贯通,其里部侧的端部36a位于十字轴15的中心Q的近前。

在图4中,B轴部17b的轴部出口孔38以在B轴部17b的轴端面55b开口的方式设置。为了将B轴部17b的轴部出口孔38和A轴部17a的轴部中继孔36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十字轴15的胴部16设置有第一连结用孔39a。如图3所示,第一连结用孔39a在其里部的一部分处与B轴部17b的轴部出口孔38连接,在其里部的其他部分处与A轴部17a的轴部中继孔36连接。第一连结用孔39a是不贯通胴部16的孔,在其开口安装有栓56。

通过供给管70而排出到A轴部17a的轴部中继孔36内的润滑脂通过第一连结用孔39a而向B轴部17b的轴部出口孔38流动。在图4中,通过了B轴部17b的轴部出口孔38的润滑脂通过杯部20b的底部52与B轴部17b的轴端面55b之间而向B轴承部19b供给。

在本实施方式中(参照图5),第二供油结构R2A还具有密封件77。密封件77是将供给管70与轴部中继孔36的间隙密封的圆环状的构件,是所谓油密封件。密封件77设置于供给管70与轴部中继孔36之间。密封件77具有第一密封件77a和第二密封件77b。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密封件77a及第二密封件77b使用了规格、形状及大小相同的油密封件。第一密封件77a设置成抑制A轴承部19a的润滑脂向轴部中继孔36(B轴承部19b)流出的朝向。第二密封件77b设置成抑制轴部中继孔36(B轴承部19b)的润滑脂向A轴承部19a流出的朝向。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从A轴承部19a侧向B轴承部19b侧流出的润滑脂和从B轴承部19b侧向A轴承部19a侧流出的润滑脂,由此,能够使用于向A轴承部19a供油的流路和用于向B轴承部19b供油的流路独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将2个密封件(第一密封件77a和第二密封件77b)在轴向上重叠而得到的密封件77,但构成密封件77的密封构件也可以是1个,还可以是3个以上。

轴部中继孔36在与其里部侧的端部36a相反一侧的端部具有扩径部36b。扩径部36b是将轴部中继孔36的一部分扩径成能够收容密封件77的直径的部位。在扩径部36b的内周面形成有槽部36c。密封件77收容于扩径部36b,配置于轴部中继孔36的与端部36a相反一侧的端部。收容于扩径部36b的密封件77通过在槽部36c安装止动圈36d而不能从轴部中继孔36脱落。

密封件77(第一密封件77a及第二密封件77b)是油密封件。在该情况下,需要降低轴部中继孔36中的密封件77所接触的部分的面粗糙度。通过机械加工来降低轴部中继孔36的里侧的面粗糙度是困难的。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密封件77位于轴部中继孔36的开口侧,所以将该开口侧通过机械加工而降低面粗糙度是比较容易的。

在其他构件53的外周面形成有周槽53a。在该周槽53a安装有O型圈53b。通过O型圈53b,润滑脂不能通过杯部20a与其他构件53之间。在喷嘴部71的外周面形成有周槽71a。在该周槽71a安装有O型圈71b。通过O型圈71b,润滑脂不能通过纵杯部孔75(其他构件53)与供给管70之间。

密封件77能够稍微弹性变形。由此,即使在杯部20a与A轴部17a之间产生小的倾斜,也能够避免供给管70与密封件77强烈接触而两者互相被束缚。

在图3中,为了向A轴承部19a供给润滑脂,从杯部20a的供油孔81及横杯部孔82供给到A轴承部19a的润滑脂除了沿着A轴部17a的外周流动之外,还能够沿着A轴部17a的轴端面55a流动。在该轴端面55a处,A轴部17a的轴部中继孔36开口。因此,根据供给管70及密封件77,能够避免供给到A轴承部19a的润滑脂通过A轴部17a的轴部中继孔36而向B轴部17b的轴部出口孔38侧供给。也就是说,根据供给管70及密封件77,能够使用于向A轴承部19a供油的流路和用于向B轴承部19b供油的流路独立。

这样的结构的万向联轴节14能够通过“对十字轴15预先安装密封件77,接着对十字轴15组装杯部20a,最后安装供给管70”这一工序来组装。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所示的万向联轴节14在其组装时,无需对十字轴15预先安装供给管70。因而,本实施方式所示的万向联轴节14的组装容易。

在图4中,如前所述,以上这样的B轴承部19b用的第二供油结构R2A与D轴承部19d用的第二供油结构R2A对称,但为相同的结构。即,D轴承部19d用的第二供油结构R2A具有贯通C轴部17c的杯部20c的纵杯部孔75、设置于C轴部17c的轴部中继孔36、具有与纵杯部孔75连通的内部流路的供给管70及设置于D轴部17d的轴部出口孔38。

在纵杯部孔75开口的杯部20c的外侧面上连接有配管34d。杯部20c的纵杯部孔75朝向C轴部17c的轴端面55c开口,并且从配管34d被供给润滑脂。该纵杯部孔35的中心线与C轴部17c的中心线K1一致。C轴部17c的轴部中继孔36在C轴部17c的轴端面55c开口。轴部中继孔36的中心线与C轴部17c的中心线K1一致(参照图3)。供给管70以使其末端部70b到达轴部中继孔36内的方式设置(参照图5)。供给管70能够在轴部中继孔36内排出润滑脂。

D轴部17d的轴部出口孔38与C轴部17c的轴部中继孔36连接并且在D轴部17d的轴端面55d开口。在十字轴15的胴部16设置有第二连结用孔39b。第二连结用孔39b在其里部的一部分处与D轴部17d的轴部出口孔38连接,在其里部的其他部分处与C轴部17c的轴部中继孔36连接。

关于D轴承部19d用的第二供油结构R2A,也与图5所示的形态同样,具有供给管70和密封件77。供给管70设置于C轴部17c的轴部中继孔36与纵杯部孔75之间。密封件77设置于轴部中继孔36的开口侧,对供给管70与轴部中继孔36之间进行密封。

如前所述,D轴承部19d用的第二供油结构R2A与B轴承部19b用的第二供油结构R2A以中心线C1为基准而对称,但为相同的结构,关于D轴承部19d用的第二供油结构R2A的详细的说明,在此省略。

如以上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驱动轴10A具备A轴部17a及C轴部17c各自的轴承部19用的第一供油结构R1A和B轴部17b及D轴部17d各自的轴承部19用的第二供油结构R2A。

关于第一驱动轴10A

如前所述,A轴承部19a用的第一供油结构R1A(参照图3)具有:第一供油孔81,设置于杯部20a,被供给润滑剂;及第一横杯部孔82,与该供油孔81连通,并且贯通第一轴部17a用的杯部20a,并朝向A轴承部19a开口。如前所述,C轴承部19c用的第一供油结构R1A具有:第二供油孔81,设置于杯部20c,被供给润滑剂;及第二横杯部孔82,与该供油孔81连通,并且贯通第三轴部17c用的杯部20c,并朝向C轴承部19c开口。

根据这样的第一供油结构R1A,供给到供油孔81及横杯部孔82的润滑脂通过该供油孔81及横杯部孔82而向A轴承部19a及C轴承部19c分别供给。

如前所述,B轴承部19b用的第二供油结构R2A(参照图4)具有杯部20a的纵杯部孔75、A轴部17a的轴部中继孔36、与纵杯部孔75连通且设置于轴部中继孔36的供给管70及B轴部17b的轴部出口孔38。D轴承部19d用的第二供油结构R2A具有杯部20c的纵杯部孔75、C轴部17c的轴部中继孔36、与纵杯部孔75连通且设置于轴部中继孔36的供给管70及D轴部17d的轴部出口孔38。

根据这样的第二供油结构R2A,供给到在杯部20a、20c分别设置的纵杯部孔75的润滑脂经过供给管70、轴部中继孔36,从B轴部17b及D轴部17d各自的轴部出口孔38流出。该润滑脂向B轴承部19b及D轴承部19d分别供给。

关于供油流路的整体

第一驱动轴10A(参照图3)具备:第一供油流路41A,包括用于向A轴承部19a进行供油的孔;第二供油流路42A,包括用于向B轴承部19b进行供油的孔;第三供油流路43A,包括用于向C轴承部19c进行供油的孔;及第四供油流路44A,包括用于向D轴承部19d进行供油的孔。

在第一供油流路41A中(参照图3),包括供油孔81及横杯部孔82,并且包括与该供油孔81及横杯部孔82连接的配管34a。在第二供油流路42A中(参照图3及图4),包括与B轴部17b的轴部出口孔38通过连结用孔39a、A轴部17a的轴部中继孔36、供给管70而连接的纵杯部孔75,并且包括与该纵杯部孔75连接的配管34b。在第三供油流路43A中(参照图3),包括供油孔81及横杯部孔82,并且包括与该供油孔81及横杯部孔82连接的配管34c。在第四供油流路44A中(参照图3及图4),包括与D轴部17d的轴部出口孔38通过连结用孔39b、C轴部17c的轴部中继孔36、供给管70而连接的纵杯部孔75,并且包括与该纵杯部孔75连接的配管34d。

如图1所示,四个配管34a、34b、34c、34d汇集于一个供油块48。供油块48具有四个供油口48a,各供油口48a与配管34a、34b、34c、34d分别一对一地连接。通过各供油口48a而供给润滑脂,从而分别通过配管34a、34b、34c、34d而向各轴承部19供给润滑脂。这样,第一驱动轴10A具备供油块48作为将第一供油流路41A的配管34a、第二供油流路42A的配管34b、第三供油流路43A的配管34c及第四供油流路44A的配管34d汇集的汇集部。

根据具备供油块48的结构,通过在该供油块48处对四个供油流路41A、42A、43A、44A依次进行润滑脂的供给,能够向四个轴承部19a、19b、19c、19d分别供油。也就是说,通过在中间轴部12的一个部位处进行润滑脂的供给,能够向四个轴承部19a、19b、19c、19d供油。

根据以上,在第一驱动轴10A中,虽然十字轴15A以轴部17a及C轴部17c的共同的中心线K1为中心相对于第一叉部21摆动,但能够从设置于中间轴部12的外周的一个供油块48分别向四个轴承部19a、19b、19c、19d进行供油。润滑脂的供给分别对万向联轴节14的轴承部19a、19b、19c、19d可靠地进行,能够长期维持第一驱动轴10A的润滑性能。

密封件的其他实施方式

在图6A及图6B中示出了密封件77的其他实施方式。如图6A及图6B所示,密封件77也可以以收容于密封件容器79的状态设置于轴部中继孔36。通过将密封件77收容于密封件容器79,能够将密封件77从十字轴15连同密封件容器79而(墨盒式地)装卸。需要说明的是,密封件容器79的材质能够设为树脂、金属。

图6A所示的密封件77收容于具有第一形态的密封件容器79。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具有第一形态的密封件容器79称作第一容器79X。第一容器79X是有底圆筒状的构件,具有圆筒部79a和底部79b。在底部79b形成有将供给管70穿过的孔79c。在圆筒部79a的内周面形成有槽部79d。通过在第一容器79X以在轴向上重叠的方式收容第1密封件77a及第2密封件77b,并且对槽部79d嵌入止动圈79e,密封件77不能从第一容器79X脱落。第一容器79X构成为能够收容于轴部中继孔36的扩径部36b。在圆筒部79a的外周面形成有周槽79f,在周槽79f设置有O型圈79g。通过O型圈79g,润滑脂不能通过第一容器79X与扩径部36b(轴部中继孔36)之间。通过将收容有密封件77的第一容器79X收容于轴部中继孔36的扩径部36b,对槽部36c嵌入止动圈36d,能够在轴部中继孔36配置密封件77。也就是说,在该情况下,密封件77以收容于密封件容器79的状态设置于轴部中继孔36。

图6B所示的密封件77收容于具有第二形态的密封件容器79。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具有第二形态的密封件容器79称作第二容器79Y。第二容器79Y是有底圆筒状的构件,具有圆筒部79a和底部79b。在底部79b形成有将供给管70穿过的孔79c。在圆筒部79a的内周面形成有槽部79d。通过在第二容器79Y收容密封件77,并且对槽部79d嵌入止动圈79e,密封件77不能从第二容器79Y脱落。第二容器79Y构成为能够收容于轴部中继孔36的扩径部36b。在使用第二容器79Y的情况下,将扩径部36b形成为圆锥状。在圆筒部79a的外周面形成有具有螺栓孔79k的凸缘部79h。在凸缘部79h与轴部17之间设置有垫片79m。通过垫片79m,润滑脂不能通过第二容器79Y与轴部中继孔36之间。通过将收容有密封件77的第二容器79Y收容于轴部中继孔36的扩径部36b,将插通于螺栓孔79k的螺栓79n向轴部17侧的螺纹孔17e螺合,能够在轴部中继孔36配置密封件77。

密封件77是需要定期地更换的构件。如图6A及图6B所示,在将密封件77收容于密封件容器79并配置于轴部中继孔36的情况下,与将密封件77(第一密封件77a及第二密封件77b)直接配置于扩径部36b的情况相比,密封件77的装卸变得容易,并且能够连同密封件容器79一体地更换,能够削减密封件77的更换作业所需的工夫。

关于第二实施方式的驱动轴10的供油结构

在此,对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驱动轴10的第二驱动轴10B中的供油结构进行说明。第二驱动轴10B具备用于向四个轴承部19a、19b、19c、19d分别供给润滑脂的供油结构。图7是图2的III-III向视的第二驱动轴10B的剖视图。图8是图2的IV-IV向视的第二驱动轴10B的剖视图。在第二驱动轴10B中,通过从中间轴部12所具有的一个供油块48(参照图1)延伸的配管34a、34b、34c、34d而分别向四处轴承部19a、19b、19c、19d进行供油。

A轴承部19a用的供油结构和C轴承部19c用的供油结构以中间轴部12的中心线C1为基准而对称,但相同。将该供油结构称作“第一供油结构R1B”。B轴承部19b用的供油结构和D轴承部19d用的供油结构以中间轴部12的中心线C1为基准而对称,但相同。将该供油结构称作“第二供油结构R2B”。第一供油结构R1B和第二供油结构R2B的结构不同。

对第二驱动轴10B中的第一供油结构R1B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A轴承部19a用的第一供油结构R1B具有:第一供油孔31,设置于第一叉部21;及横杯部孔32,贯通A轴部17a用的杯部20a,并朝向A轴承部19a开口。供油孔31是贯通第一叉部21的一部分的孔。供油孔31也被称作叉部孔。在本实施方式中,供油孔31由在中途交叉而连接的两个孔构成。供油孔31的一端朝向杯部20a的凸部25开口,另一端在供油孔31的外表面的一部分31a开口。在该另一端的开口连接有配管34a。

横杯部孔32是贯通杯部20a所具有的筒部51的直线状的孔。横杯部孔32的一端在杯部20a的凸部25开口,另一端在筒部51的内周面开口。供油孔31和横杯部孔32经由短管状的连接构件33而连接。也就是说,横杯部孔32与供油孔31连通。从配管34a向供油孔31供给润滑脂。横杯部孔32朝向A轴承部19a开口。通过以上的结构,若从配管34a向供油孔31供给润滑脂,则该润滑脂通过连接构件33及横杯部孔32而向A轴承部19a供给。

C轴承部19c用的第一供油结构R1B具有:第二供油孔31,设置于第一叉部21,被供给润滑脂;及横杯部孔32,与该供油孔31连通,并且贯通C轴部17c用的杯部20c,并朝向C轴承部19c开口。供油孔31的一端朝向杯部20c的凸部25开口,在供油孔31的另一端的开口连接有配管34c。如前所述,C轴承部19c用的第一供油结构R1B与A轴承部19a用的第一供油结构R1B以中心线C1为基准而对称,但为相同的结构,关于C轴承部19c用的第一供油结构R1B的详细的说明,在此省略。

对第二驱动轴10B中的第二供油结构R2B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B轴承部19b用的第二供油结构R2B具有贯通A轴部17a的杯部20a的纵杯部孔35、设置于A轴部17a的轴部中继孔36、与纵杯部孔35连通的供给管30及设置于B轴部17b的轴部出口孔38。图9是示出A轴部17a的轴部中继孔36、供给管30及其周围的放大剖视图。

在图7、图8及图9中,纵杯部孔35是贯通杯部20a所具有的圆板状的底部52的孔。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底部52在其一部分具有其他构件52a,在该其他构件52a形成有纵杯部孔35。纵杯部孔35的中心线(孔的中心线)与A轴部的中心线K1一致。纵杯部孔35朝向A轴部17a的轴端面55a开口。在纵杯部孔35开口的杯部20a的外侧面上连接有配管34b。

A轴部17a的轴部中继孔36的中心线与A轴部17a的中心线K1一致。轴部中继孔36在A轴部17a的轴端面55a开口。如图8所示,轴部中继孔36未贯通,其里部侧的端部36a位于十字轴15的中心Q的近前。

供给管30是用于从纵杯部孔35向轴部中继孔36供给润滑脂的管材。供给管30具有连结管37。连结管37是细长的管状的构件,在其内部具有贯通状的流路。连结管37的一端连接于纵杯部孔35,连结管37具有与纵杯部孔35连通的内部流路37a(参照图9)。连结管37设置于轴部中继孔36内。以使连结管37的末端部37b到达轴部中继孔36的里侧的方式,连结管37朝向中心Q延伸设置。向纵杯部孔35供给且通过连结管37的润滑脂在轴部中继孔36内被排出。

在图8中,B轴部17b的轴部出口孔38以在B轴部17b的轴端面55b开口的方式设置。为了将B轴部17b的轴部出口孔38和A轴部17a的轴部中继孔36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十字轴15的胴部16设置有第一连结用孔39a。如图7所示,第一连结用孔39a在其里部的一部分处与B轴部17b的轴部出口孔38连接,在其里部的其他部分处与A轴部17a的轴部中继孔36连接。第一连结用孔39a是不贯通胴部16的孔,在其开口安装有栓56。

通过连结管37而排出到A轴部17a的轴部中继孔36内的润滑脂通过第一连结用孔39a而向B轴部17b的轴部出口孔38流动。在图8中,通过了B轴部17b的轴部出口孔38的润滑脂通过杯部20b的底部52与B轴部17b的轴端面55b之间而向B轴承部19b供给。

在本实施方式中(参照图9),在第二供油结构R2B中,供给管30还具有圆筒状的套筒40。套筒40是具有与连结管37大致相同的长度的构件。套筒40具有直径比轴部中继孔36大且与轴端面55a接触的凸缘部58和设置于轴部中继孔36与连结管37之间的筒主体部59。凸缘部58设置于轴端面55a与杯部20a的底部52之间。套筒40的末端40b与连结管37的末端部37b一起位于轴部中继孔36的里侧。

在筒主体部59的凸缘部58侧的外周面形成有周槽59a。在该周槽59a安装有O型圈作为第一密封件61。通过第一密封件61,润滑脂不能通过套筒40与轴部中继孔36之间。在连结管37的末端部37b形成有周槽37c。在该周槽37c安装有O型圈作为第二密封件62。通过第二密封件62,润滑脂不能通过套筒40与连结管37之间。在套筒40与连结管37之间稍微设置有间隙。由此,即使在杯部20a与A轴部17a之间产生小的倾斜,也能够避免套筒40与连结管37强烈接触而两者互相被束缚。

这样,B轴承部19b用的第二供油结构R2B还具有套筒40、第一密封件61及第二密封件62。套筒40设置于轴部中继孔36与连结管37之间。套筒40的末端40b与连结管37的末端部37b一起位于轴部中继孔36的里侧。并且,第一密封件61设置于轴部中继孔36的开口侧,对套筒40与轴部中继孔36之间进行密封。第二密封件62设置于套筒40的末端40b侧,对套筒40与连结管37之间进行密封。

在图7中,为了向A轴承部19a供给润滑脂,从杯部20a的横杯部孔32供给到A轴承部19a的润滑脂除了沿着A轴部17a的外周流动之外,还能够沿着A轴部17a的轴端面55a流动。在该轴端面55a处,A轴部17a的轴部中继孔36开口。因此,根据套筒40、第一密封件61及第二密封件62,能够避免供给到A轴承部19a的润滑脂通过A轴部17a的轴部中继孔36而向B轴部17b的轴部出口孔38侧供给。也就是说,根据套筒40、第一密封件61及第二密封件62,能够使用于向A轴承部19a供油的流路和用于向B轴承部19b供油的流路独立。

第一密封件61是O型圈。在该情况下,需要降低轴部中继孔36中的O型圈所接触的部分的面粗糙度。通过机械加工来降低轴部中继孔36的里侧的面粗糙度是困难的。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密封件61位于轴部中继孔36的开口侧,所以将其开口侧通过机械加工而降低面粗度是比较容易的。第二密封件62是O型圈。在该情况下,需要降低套筒40中的O型圈所接触的部分的面粗糙度。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密封件62位于套筒40的末端40b侧,对套筒40的末端40b侧通过机械加工而降低面粗糙度即可。该机械加工由于是套筒40开口的末端40b侧,所以比较容易。

在图8中,如前所述,以上这样的B轴承部19b用的第二供油结构R2B与D轴承部19d用的第二供油结构R2B对称,但为相同的结构。即,D轴承部19d用的第二供油结构R2B具有贯通C轴部17c的杯部20c的纵杯部孔35、设置于C轴部17c的轴部中继孔36、具有与纵杯部孔35连通的内部流路的连结管37及设置于D轴部17d的轴部出口孔38。

在纵杯部孔35开口的杯部20c的外侧面上连接有配管34d。杯部20c的纵杯部孔35朝向C轴部17c的轴端面55c开口,并且从配管34d被供给润滑脂。该纵杯部孔35的中心线与C轴部17c的中心线K1一致。C轴部17c的轴部中继孔36在C轴部17c的轴端面55c开口。轴部中继孔36的中心线与C轴部17c的中心线K1一致。连结管37以使其末端部37b到达轴部中继孔36内的里侧的方式设置。连结管37能够在轴部中继孔36内排出润滑脂。

D轴部17d的轴部出口孔38与C轴部17c的轴部中继孔36连接并且在D轴部17d的轴端面55d开口。在十字轴15的胴部16设置有第二连结用孔39b。第二连结用孔39b在其里部的一部分处与D轴部17d的轴部出口孔38连接,在其里部的其他部分处与C轴部17c的轴部中继孔36连接。

关于D轴承部19d用的第二供油结构R2B,也与图9所示的形态同样,具有圆筒状的套筒40、第一密封件61及第二密封件62。套筒40设置于C轴部17c的轴部中继孔36与连结管37之间。第一密封件61设置于轴部中继孔36的开口侧,对套筒40与轴部中继孔36之间进行密封。第二密封件62设置于套筒40的末端40b侧,对套筒40与连结管37之间进行密封。

如前所述,D轴承部19d用的第二供油结构R2B与B轴承部19b用的第二供油结构R2B以中心线C1为基准而对称,但为相同的结构,关于D轴承部19d用的第二供油结构R2B的详细的说明,在此省略。

如以上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第二驱动轴10B具备A轴部17a及C轴部17c各自的轴承部19用的第一供油结构R1B和B轴部17b及D轴部17d各自的轴承部19用的第二供油结构R2B。

关于第二驱动轴10B

如前所述,A轴承部19a用的第一供油结构R1B(参照图7)具有第一供油孔31和与该第一供油孔31连通的第一横杯部孔32。C轴承部19c用的第一供油结构R1B具有第二供油孔31和与该第二供油孔31连通的第二横杯部孔32。根据这样的第一供油结构R1B,分别供给到两个供油孔31的润滑脂通过横杯部孔32而向A轴承部19a及C轴承部19c分别供给。

如前所述,B轴承部19b用的第二供油结构R2B(参照图8)具有杯部20a的纵杯部孔35、A轴部17a的轴部中继孔36、与纵杯部孔35连通且设置于轴部中继孔36的连结管37及B轴部17b的轴部出口孔38。D轴承部19d用的第二供油结构R2B具有杯部20c的纵杯部孔35、C轴部17c的轴部中继孔36、与纵杯部孔35连通且设置于轴部中继孔36的连结管37及D轴部17d的轴部出口孔38。

根据这样的第二供油结构R2B,供给到在杯部20a、20c分别设置的纵杯部孔35的润滑脂经过连结管37、轴部中继孔36,从B轴部17b及D轴部17d各自的轴部出口孔38流出。该润滑脂向B轴承部19b及D轴承部19d分别供给。

关于供油流路的整体

第二驱动轴10B(参照图7)具备:第一供油流路41B,包括用于向A轴承部19a进行供油的孔;第二供油流路42B,包括用于向B轴承部19b进行供油的孔;第三供油流路43B,包括用于向C轴承部19c进行供油的孔;及第四供油流路44B,包括用于向D轴承部19d进行供油的孔。

在第一供油流路41B中(参照图7),包括形成于第一叉部21的一部分的第一供油孔31及与该供油孔31连接的横杯部孔32,并且包括与该供油孔31连接的配管34a。在第二供油流路42B中(参照图7及图8),包括与B轴部17b的轴部出口孔38通过连结用孔39a、A轴部17a的轴部中继孔36、连结管37而连接的纵杯部孔35,并且包括与该纵杯部孔35连接的配管34b。在第三供油流路43B中(参照图7),包括形成于第一叉部21的其他部分的第二供油孔31及与该供油孔31连接的横杯部孔32,并且包括与该供油孔31连接的配管34c。在第四供油流路44B中(参照图7及图8),包括与D轴部17d的轴部出口孔38通过连结用孔39b、C轴部17c的轴部中继孔36、连结管37而连接的纵杯部孔35,并且包括与该纵杯部孔35连接的配管34d。

如图1所示,四个配管34a、34b、34c、34d汇集于一个供油块48。供油块48具有四个供油口48a,各供油口48a与配管34a、34b、34c、34d分别一对一地连接。通过各供油口48a而供给润滑脂,从而分别通过配管34a、34b、34c、34d而向各轴承部19供给润滑脂。这样,第二驱动轴10B具备供油块48作为将第一供油流路41B的配管34a、第二供油流路42B的配管34b、第三供油流路43B的配管34c及第四供油流路44B的配管34d汇集的汇集部。

根据具备供油块48的结构,通过在该供油块48中对四个供油流路41B、42B、43B、44B依次进行润滑脂的供给,能够向四个轴承部19a、19b、19c、19d分别供油。也就是说,通过在中间轴部12的一个部位处进行润滑脂的供给,能够向四个轴承部19a、19b、19c、19d供油。

根据以上,在第二驱动轴10B中,虽然十字轴15以A轴部17a及C轴部17c的共同的中心线K1为中心相对于第一叉部21摆动,但能够从设置于中间轴部12的外周的一个供油块48分别向四个轴承部19a、19b、19c、19d进行供油。润滑脂的供给分别对万向联轴节14的轴承部19a、19b、19c、19d可靠地进行,能够长期维持第二驱动轴10B的润滑性能。

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而非限制性的内容。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记载的结构均等的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2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自动供油的十字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