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灶机头和集成灶

文档序号:529740 发布日期:2021-06-01 浏览:1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集成灶机头和集成灶 (Integrated kitchen range head and integrated kitchen range ) 是由 陈权明 彭小康 杨飞 王建宇 刘星 于 2021-01-2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集成灶机头和集成灶,包括:机座;承放台,设于机座上,承放台用于放置餐具;加热台,设于机座上,且加热台位于承放台用于放置餐具的一侧;加热件,设于加热台上靠近承放台的一侧。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加热件可以直接对餐具内的食材进行加热,不需要通过台面、碗碟进行传热,从而可以减少热量传递的损耗,提升加热效率,节省能源。而且相对开放的承放台和加热台,对于碗碟的尺寸限制小,有利于提升集成灶机头对碗碟的适应能力。(The application provides an integrated kitchen aircraft nose and integrated kitchen, include: a machine base; the bearing platform is arranged on the machine base and used for placing tableware; the heating table is arranged on the machine base and is positioned on one side of the bearing platform for placing the tableware; the heating piece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close to the bearing platform, of the heating platform. Through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is application, the heating member can directly heat the edible material in the tableware, need not transmit heat through mesa, bowl dish to can reduce heat transfer&#39;s loss, promote heating efficiency, the energy can be saved. And the relatively open holding platform and the heating platform have small size limit on the dishes, and are beneficial to improving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integrated stove head to the dishes.)

集成灶机头和集成灶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灶机头和集成灶。

背景技术

烹饪过程中如果要烧多个菜,时间很长,前面烧过的菜放在灶台上容易口感变差和变凉,故引申出菜保温功能。市场上的集成灶机头保温功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在机头的上台面底部粘贴发热膜,利用发热膜产生的热量传递到上台面,再传递到碗碟,最终传递到食物上。另一种是在机头上部设置保温柜,柜内设置发热元件对食物进行加热保温。

在前一种方案中,需要由发热膜往面板、碗碟到食物逐步传热,碗碟底部的形状不同差异,导致与上台面板接触面积不同,最终造成传热保温效果差异。且逐步传热的热传递效率低。后一种方案中,保温柜的容积固定,对于碗碟的适应能力差。

发明内容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旨在至少改善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灶机头。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灶机头,包括:机座;承放台,设于机座上,承放台用于放置餐具;加热台,设于机座上,且加热台位于承放台用于放置餐具的一侧;加热件,设于加热台上靠近承放台的一侧。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灶,包括:灶台;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集成灶机头,与灶台相连。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集成灶机头,在承放台上放置餐具的一侧设置了加热台,加热台上靠近承放台的一侧设置了加热件,这样,加热件可以直接对餐具内的食材进行加热,不需要通过台面、碗碟进行传热,从而可以减少热量传递的损耗,提升加热效率,节省能源。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承放台和加热台,这样的结构相对开放,相对于保温柜结构而言,对于碗碟的尺寸限制小,有利于提升集成灶机头对碗碟的适应能力。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集成灶机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集成灶机头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集成灶机头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集成灶机头的局部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集成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集成灶机头,100机座,102承放台,104加热台,106加热件,108升降装置,110电动推杆,112固定座,114操作面板,20集成灶,200灶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但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灶机头10,包括机座100、承放台102、加热台104和加热件106。承放台102和加热台104分别设于机座100上。承放台102用于放置餐具。加热台104位于承放台102用于放置餐具的一侧,或者说加热台104位于承放台102的上方。加热件106设于加热台104上靠近承放台102的一侧,也就是设于承放台102的底部,从而加热件106可以直面承放台102。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集成灶机头10,在承放台102上放置餐具的一侧设置了加热台104,加热台104上靠近承放台102的一侧设置了加热件106,这样,加热件106可以直接对餐具内的食材进行加热,不需要通过台面、碗碟进行传热,从而可以减少热量传递的损耗,提升加热效率,节省能源。具体而言,承放台102的上方设置了加热台104,而加热台104的底部设置了加热件106。在餐具放置到承放台102上后,餐具里的食材就直接和加热台104底部的加热件106相对。这样,在加热件106进行加热时,热量直接向与其相对的食材传递,一方面减少了热量传递的损耗,另外也不需要对碗碟、承放台102台面进行加热,多方面地节省了能源。另外,由于加热件106设置在加热台104的底部,而用户一般仅仅是从承放台102取放餐具,极少触摸到加热台104底部,因此还可以减少烫伤等事故的发生。承放台102不再被加热,相应地也可以减少烫伤事故。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承放台102和加热台104,这样的结构不需要设置侧壁,相对于保温柜结构而言,是一种更加开放的结构,其对于碗碟的尺寸限制小,有利于提升承放台102对碗碟的适应能力。另外,本实施例的承放台102和加热台104,由于不需要设置侧壁,还可以节省材料,简化结构。在取放餐具时,由于没有侧壁的限制,不仅限于从承放台102的正面取放餐具,提升了设备使用的便利性。另外,由于没有侧壁的限制,承放台102、加热台104也更容易打扫,有利于减少卫生死角,有利于提升厨房卫生条件。

实施例2

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灶机头10,包括机座100、承放台102、升降装置108、加热台104和加热件106。承放台102和加热台104分别设于机座100上。承放台102用于放置餐具。加热台104位于承放台102用于放置餐具的一侧,或者说加热台104位于承放台102的上方,升降装置108的一端和机座100连接,升降装置108还包括固定座112,固定座112用于安装加热台104。升降装置108用于升降加热台104。加热件106设于加热台104上靠近承放台102的一侧,也就是设于承放台102的底部,从而加热件106可以直面承放台102。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集成灶机头10,在承放台102上放置餐具的一侧设置了加热台104,加热台104上靠近承放台102的一侧设置了加热件106,这样,加热件106可以直接对餐具内的食材进行加热,不需要通过台面、碗碟进行传热,从而可以减少热量传递的损耗,提升加热效率,节省能源。具体而言,承放台102的上方设置了加热台104,而加热台104的底部设置了加热件106。在餐具放置到承放台102上后,餐具里的食材就直接和加热台104底部的加热件106相对。这样,在加热件106进行加热时,热量直接向与其相对的食材传递,一方面减少了热量传递的损耗,另外也不需要对碗碟、承放台102台面进行加热,多方面地节省了能源。另外,由于加热件106设置在加热台104的底部,而用户一般仅仅是从承放台102取放餐具,极少触摸到加热台104底部,因此还可以减少烫伤等事故的发生。承放台102不再被加热,相应地也可以减少烫伤事故。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承放台102和加热台104,这样的结构不需要设置侧壁,相对于保温柜结构而言,是一种更加开放的结构,其对于碗碟的尺寸限制小,有利于提升承放台102对碗碟的适应能力。另外,本实施例的承放台102和加热台104,由于不需要设置侧壁,还可以节省材料,简化结构。在取放餐具时,由于没有侧壁的限制,不仅限于从承放台102的正面取放餐具,提升了设备使用的便利性。另外,由于没有侧壁的限制,承放台102、加热台104也更容易打扫,有利于减少卫生死角,有利于提升厨房卫生条件。

通过升降装置108的设置,使得加热台104可以相对于承放台102进行升降,从而提升集成灶机头10对于不同形状、尺寸的餐具的适应性。在餐具的高度较高时,可以升起加热台104,增加加热台104和承放台102之间的距离,以便于餐具能够顺利地放到承放台102上。在餐具的高度较低时,可以通过升降装置108,降低加热台104的高度,使得加热件106不会距离餐具太远而导致热量在长距离的传递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损耗。

另外,无论餐具的高低,在取放时,都可以先升起加热台104,增大加热台104和承放台102之间的距离,为取放餐具留出适当的操作空间,这样便于取放,还可以减少用户的手与加热件106接触的可能,从而减少烫伤事故的发生。在对餐具中的食材进行加热前,可以通过升降装置108降低加热台104的高度,缩短加热台104和承放台102之间的距离,相应地也就缩短了加热件106和食材之间的距离,然后再进行加热,这样有利于加热件106在近距离加热食材,从而进一步地减少热量的损耗,提升加热效率和保温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装置108包括电动推杆110。电动推杆110是一种将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推杆的直线往复运动的电力驱动装置。采用电动推杆110便于对升降装置108进行远距离控制、集中控制或自动控制。

进一步地,电动推杆110可以采用滚珠丝杠、行星滚珠丝杠、梯形丝杠中的任意一种。电动推杆110的减速机构可以采用蜗轮蜗杆或齿轮齿条结构。电动推杆110的电机可以采用直流电机、交流电机、步进电机等。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升降装置108包括电动缸。电动缸将伺服电机与丝杠一体化设计,采用电动缸,有利于精确控制加热台104升降的高度。

升降装置108还可以采用直线电机或者气缸等。

可以理解,集成灶机头10还包括操作面板114,操作面板114设置在机座100上。操作面板114用于操控升降装置108。当然,操作面板114并不仅限于设置在机座100上,也可以设置在承放台102上。

实施例3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灶机头10,包括机座100、承放台102、升降装置108、加热台104和加热件106。承放台102和加热台104分别设于机座100上。承放台102用于放置餐具。加热台104位于承放台102用于放置餐具的一侧,或者说加热台104位于承放台102的上方,升降装置108的一端和机座100连接,升降装置108的另一端包括固定座112,固定座112用于安装承放台102。升降装置108用于升降承放台102。加热件106设于加热台104上靠近承放台102的一侧,也就是设于承放台102的底部,从而加热件106可以直面承放台102。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集成灶机头10,在承放台102上放置餐具的一侧设置了加热台104,加热台104上靠近承放台102的一侧设置了加热件106,这样,加热件106可以直接对餐具内的食材进行加热,不需要通过台面、碗碟进行传热,从而可以减少热量传递的损耗,提升加热效率,节省能源。具体而言,承放台102的上方设置了加热台104,而加热台104的底部设置了加热件106。在餐具放置到承放台102上后,餐具里的食材就直接和加热台104底部的加热件106相对。这样,在加热件106进行加热时,热量直接向与其相对的食材传递,一方面减少了热量传递的损耗,另外也不需要对碗碟、承放台102台面进行加热,多方面地节省了能源。另外,由于加热件106设置在加热台104的底部,而用户一般仅仅是从承放台102取放餐具,极少触摸到加热台104底部,因此还可以减少烫伤等事故的发生。承放台102不再被加热,相应地也可以减少烫伤事故。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承放台102和加热台104,这样的结构不需要设置侧壁,相对于保温柜结构而言,是一种更加开放的结构,其对于碗碟的尺寸限制小,有利于提升承放台102对碗碟的适应能力。另外,本实施例的承放台102和加热台104,由于不需要设置侧壁,还可以节省材料,简化结构。在取放餐具时,由于没有侧壁的限制,不仅限于从承放台102的正面取放餐具,提升了设备使用的便利性。另外,由于没有侧壁的限制,承放台102、加热台104也更容易打扫,有利于减少卫生死角,有利于提升厨房卫生条件。

通过升降装置108的设置,使得承放台102可以相对于加热台104进行升降,从而提升集成灶机头10对于不同形状、尺寸的餐具的适应性。在餐具的高度较高时,可以降下承放台102,增加加热台104和承放台102之间的距离,以便于餐具能够顺利地放到承放台102上。在餐具的高度较低时,可以通过升降装置108,升高承放台102的高度,使得加热件106不会距离餐具太远而导致热量在长距离的传递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损耗。

另外,无论餐具的高低,在取放时,都可以先降下承放台102,增大加热台104和承放台102之间的距离,为取放餐具留出适当的操作空间,这样便于取放,还可以减少用户的手与加热件106接触的可能,从而减少烫伤事故的发生。在对餐具中的食材进行加热前,可以通过升降装置108升高承放台102的高度,缩短加热台104和承放台102之间的距离,相应地也就缩短了加热件106和食材之间的距离,然后再进行加热,这样有利于加热件106在近距离加热食材,从而进一步地减少热量的损耗,提升加热效率和保温效果。

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主要区别在于,本申请是对承放台102进行升降。除了上述有益效果之外,对承放台102进行升降还具有更加便于用户取放餐具的特点。具体而言,在取放菜品,尤其是一些汤类菜品时,通过降低承放台102的高度,使得用户不需要将餐具举高就能将餐具放到承放台102上,既可以降低劳动强度,又可以避免将餐具举高而带来的操作不便,还可以降低对用户的身高要求。另外,承放台102的高度可以降低,还有利于在完成菜品制作之后,降低承放台102高度,使承放台102贴近灶台200,直接利用灶台200的预热进行短时间的保温,而不需要使用加热件106进行加热保温,从而进一步地降低了能源的消耗。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装置108包括电动推杆110。电动推杆110是一种将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推杆的直线往复运动的电力驱动装置。采用电动推杆110便于对升降装置108进行远距离控制、集中控制或自动控制。

进一步地,电动推杆110可以采用滚珠丝杠、行星滚珠丝杠、梯形丝杠中的任意一种。电动推杆110的减速机构可以采用蜗轮蜗杆或齿轮齿条结构。电动推杆110的电机可以采用直流电机、交流电机、步进电机等。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升降装置108包括电动缸。电动缸将伺服电机与丝杠一体化设计,采用电动缸,有利于精确控制加热台104升降的高度。

升降装置108还可以采用直线电机或者气缸等。

可以理解,集成灶机头10还包括操作面板114,操作面板114设置在机座100上。操作面板114用于操控升降装置108。当然,操作面板114并不仅限于设置在机座100上,也可以设置在承放台102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成灶机头10包括遥控器,遥控器用于操控升降装置108。

实施例4

如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灶机头10,包括机座100、承放台102、加热台104和加热件106。承放台102和加热台104分别设于机座100上。承放台102用于放置餐具。加热台104位于承放台102用于放置餐具的一侧,或者说加热台104位于承放台102的上方。加热件106设于加热台104上靠近承放台102的一侧,也就是设于承放台102的底部,从而加热件106可以直面承放台102。加热台104的顶部设计为平板。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集成灶机头10,在承放台102上放置餐具的一侧设置了加热台104,加热台104上靠近承放台102的一侧设置了加热件106,这样,加热件106可以直接对餐具内的食材进行加热,不需要通过台面、碗碟进行传热,从而可以减少热量传递的损耗,提升加热效率,节省能源。具体而言,承放台102的上方设置了加热台104,而加热台104的底部设置了加热件106。在餐具放置到承放台102上后,餐具里的食材就直接和加热台104底部的加热件106相对。这样,在加热件106进行加热时,热量直接向与其相对的食材传递,一方面减少了热量传递的损耗,另外也不需要对碗碟、承放台102台面进行加热,多方面地节省了能源。另外,由于加热件106设置在加热台104的底部,而用户一般仅仅是从承放台102取放餐具,极少触摸到加热台104底部,因此还可以减少烫伤等事故的发生。承放台102不再被加热,相应地也可以减少烫伤事故。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承放台102和加热台104,这样的结构不需要设置侧壁,相对于保温柜结构而言,是一种更加开放的结构,其对于碗碟的尺寸限制小,有利于提升承放台102对碗碟的适应能力。另外,本实施例的承放台102和加热台104,由于不需要设置侧壁,还可以节省材料,简化结构。在取放餐具时,由于没有侧壁的限制,不仅限于从承放台102的正面取放餐具,提升了设备使用的便利性。另外,由于没有侧壁的限制,承放台102、加热台104也更容易打扫,有利于减少卫生死角,有利于提升厨房卫生条件。

将加热台104的顶部设置为平板,便于在加热台104的顶部放置物品,例如装盛酱油、醋等调料的容器,从而便于用户随时取用,提升了集成灶机头10使用的便利性。

进一步地,一些加热台104的顶部设有容纳部,容纳部可以呈槽状、套筒状,以便于各类调料瓶罐的放置,而且不易掉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成灶机头10还包括升降装置108,升降装置108用于升降加热台104。这样不仅便于用户在承放台102上取放餐具,也便于用在加热台104上取放调料。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集成灶机头10包括两套升降装置108。一套升降装置108连接机座100和加热台104,以控制加热台104的升降。另一套升降装置108连接机座100和承放台102,以控制承放台102的升降。

实施例5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灶机头10,包括机座100、承放台102、加热台104和加热件106。承放台102和加热台104分别设于机座100上。承放台102用于放置餐具。加热台104位于承放台102用于放置餐具的一侧,或者说加热台104位于承放台102的上方。加热台104的顶部设计为平板。

加热件106设于加热台104上靠近承放台102的一侧,也就是设于承放台102的底部,从而加热件106可以直面承放台102。加热件106设置为膜状。或者说加热件106为加热膜。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集成灶机头10,在承放台102上放置餐具的一侧设置了加热台104,加热台104上靠近承放台102的一侧设置了加热件106,这样,加热件106可以直接对餐具内的食材进行加热,不需要通过台面、碗碟进行传热,从而可以减少热量传递的损耗,提升加热效率,节省能源。具体而言,承放台102的上方设置了加热台104,而加热台104的底部设置了加热件106。在餐具放置到承放台102上后,餐具里的食材就直接和加热台104底部的加热件106相对。这样,在加热件106进行加热时,热量直接向与其相对的食材传递,一方面减少了热量传递的损耗,另外也不需要对碗碟、承放台102台面进行加热,多方面地节省了能源。另外,由于加热件106设置在加热台104的底部,而用户一般仅仅是从承放台102取放餐具,极少触摸到加热台104底部,因此还可以减少烫伤等事故的发生。承放台102不再被加热,相应地也可以减少烫伤事故。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承放台102和加热台104,这样的结构不需要设置侧壁,相对于保温柜结构而言,是一种更加开放的结构,其对于碗碟的尺寸限制小,有利于提升承放台102对碗碟的适应能力。另外,本实施例的承放台102和加热台104,由于不需要设置侧壁,还可以节省材料,简化结构。在取放餐具时,由于没有侧壁的限制,不仅限于从承放台102的正面取放餐具,提升了设备使用的便利性。另外,由于没有侧壁的限制,承放台102、加热台104也更容易打扫,有利于减少卫生死角,有利于提升厨房卫生条件。

将加热台104的顶部设置为平板,便于在加热台104的顶部放置物品,例如装盛酱油、醋等调料的容器,从而便于用户随时取用,提升了集成灶机头10使用的便利性。

进一步地,一些加热台104的顶部设有容纳部,容纳部可以呈槽状、套筒状,以便于各类调料瓶罐的放置,而且不易掉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成灶机头10还包括升降装置108,升降装置108用于升降加热台104。这样不仅便于用户在承放台102上取放餐具,也便于用在加热台104上取放调料。

加热件106设置为加热膜,其具有更大的加热面积,便于均匀地对菜品进行加热。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加热件106包括加热管或加热丝。

实施例6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灶机头10,包括机座100、承放台102、加热台104和加热件106。承放台102和加热台104分别设于机座100上。承放台102用于放置餐具。加热台104位于承放台102用于放置餐具的一侧,或者说加热台104位于承放台102的上方。加热台104的顶部设计为平板。

加热件106设于加热台104上靠近承放台102的一侧,也就是设于承放台102的底部,从而加热件106可以直面承放台102。加热件106为电加热件106,例如热敏电阻。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集成灶机头10,在承放台102上放置餐具的一侧设置了加热台104,加热台104上靠近承放台102的一侧设置了加热件106,这样,加热件106可以直接对餐具内的食材进行加热,不需要通过台面、碗碟进行传热,从而可以减少热量传递的损耗,提升加热效率,节省能源。具体而言,承放台102的上方设置了加热台104,而加热台104的底部设置了加热件106。在餐具放置到承放台102上后,餐具里的食材就直接和加热台104底部的加热件106相对。这样,在加热件106进行加热时,热量直接向与其相对的食材传递,一方面减少了热量传递的损耗,另外也不需要对碗碟、承放台102台面进行加热,多方面地节省了能源。另外,由于加热件106设置在加热台104的底部,而用户一般仅仅是从承放台102取放餐具,极少触摸到加热台104底部,因此还可以减少烫伤等事故的发生。承放台102不再被加热,相应地也可以减少烫伤事故。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承放台102和加热台104,这样的结构不需要设置侧壁,相对于保温柜结构而言,是一种更加开放的结构,其对于碗碟的尺寸限制小,有利于提升承放台102对碗碟的适应能力。另外,本实施例的承放台102和加热台104,由于不需要设置侧壁,还可以节省材料,简化结构。在取放餐具时,由于没有侧壁的限制,不仅限于从承放台102的正面取放餐具,提升了设备使用的便利性。另外,由于没有侧壁的限制,承放台102、加热台104也更容易打扫,有利于减少卫生死角,有利于提升厨房卫生条件。

将加热台104的顶部设置为平板,便于在加热台104的顶部放置物品,例如装盛酱油、醋等调料的容器,从而便于用户随时取用,提升了集成灶机头10使用的便利性。

进一步地,一些加热台104的顶部设有容纳部,容纳部可以呈槽状、套筒状,以便于各类调料瓶罐的放置,而且不易掉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成灶机头10还包括升降装置108,升降装置108用于升降加热台104。这样不仅便于用户在承放台102上取放餐具,也便于用在加热台104上取放调料。

加热件106设置为电加热件106,直接利用电能进行加热,使用方便,结构简单,也便于进行智能化控制和远程控制。

加热件106并不仅限于电加热件106,也可以是红外加热件106或微波加热件106。

实施例7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灶机头10,包括机座100、承放台102、加热台104和加热件106。承放台102和加热台104分别设于机座100上。承放台102用于放置餐具。加热台104位于承放台102用于放置餐具的一侧,或者说加热台104位于承放台102的上方。加热台104的顶部设计为平板。

加热件106设于加热台104上靠近承放台102的一侧,也就是设于承放台102的底部,从而加热件106可以直面承放台102。加热件106设置为膜状。或者说加热件106为加热膜。

进一步地,加热件106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加热件106间隔设置。每个加热件106设有独立的开关。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集成灶机头10,在承放台102上放置餐具的一侧设置了加热台104,加热台104上靠近承放台102的一侧设置了加热件106,这样,加热件106可以直接对餐具内的食材进行加热,不需要通过台面、碗碟进行传热,从而可以减少热量传递的损耗,提升加热效率,节省能源。具体而言,承放台102的上方设置了加热台104,而加热台104的底部设置了加热件106。在餐具放置到承放台102上后,餐具里的食材就直接和加热台104底部的加热件106相对。这样,在加热件106进行加热时,热量直接向与其相对的食材传递,一方面减少了热量传递的损耗,另外也不需要对碗碟、承放台102台面进行加热,多方面地节省了能源。另外,由于加热件106设置在加热台104的底部,而用户一般仅仅是从承放台102取放餐具,极少触摸到加热台104底部,因此还可以减少烫伤等事故的发生。承放台102不再被加热,相应地也可以减少烫伤事故。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承放台102和加热台104,这样的结构不需要设置侧壁,相对于保温柜结构而言,是一种更加开放的结构,其对于碗碟的尺寸限制小,有利于提升承放台102对碗碟的适应能力。另外,本实施例的承放台102和加热台104,由于不需要设置侧壁,还可以节省材料,简化结构。在取放餐具时,由于没有侧壁的限制,不仅限于从承放台102的正面取放餐具,提升了设备使用的便利性。另外,由于没有侧壁的限制,承放台102、加热台104也更容易打扫,有利于减少卫生死角,有利于提升厨房卫生条件。

将加热台104的顶部设置为平板,便于在加热台104的顶部放置物品,例如装盛酱油、醋等调料的容器,从而便于用户随时取用,提升了集成灶机头10使用的便利性。

进一步地,一些加热台104的顶部设有容纳部,容纳部可以呈槽状、套筒状,以便于各类调料瓶罐的放置,而且不易掉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成灶机头10还包括升降装置108,升降装置108用于升降加热台104。这样不仅便于用户在承放台102上取放餐具,也便于用在加热台104上取放调料。

加热件106设置为加热膜,其具有更大的加热面积,便于均匀地对菜品进行加热。

将加热件106的数量设置为多个,且相互间隔设置,便于对不同的菜品单独进行加热保温。可以理解,完成的菜品并不一定能够摆满承放台102,或者说可能需要加热保温的菜品并不多。这样就不需要设置太大的加热件106来对整个承放台102进行加热。设置多个加热件106,并通过各自的开关单独控制,从而可以对每个餐具进行单独加热,承放台102上没有餐具的地方,所对应的加热件106就不需要启动,从而可以进一步地节省能源,减少浪费。加热件106之间间隔设置,相应地可以使承放台102上的餐具间隔摆放,从而便于用户进行餐具的取放。

可以理解,餐具有大有小,尺寸各不相同。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两个加热件106的尺寸不同。这样,小餐具或者少量菜品需要加热保温时,则将其放置到承放台102上与较小的加热件106相对应的位置,采用较小的加热件106进行加热保温,从而进一步地减少能源的消耗。大餐具,菜品数量多时,将其将其放置到承放台102上与较大的加热件106相对应的位置,采用较大的加热件106进行加热保温,确保保温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加热件106尺寸不同,放置餐具时,则需要对加热件106的大小进行辨识。但加热件106设置在加热台104的底部,观察不方便。在一些实施例中,承放台102上还设有与每个加热件106对应的定位标记。例如承放台102上和大加热件106对应的位置处,设置尺寸较大的定位标记,承放台102上和小加热件106对应的位置处,设置尺寸较小的定位标记。通过设置定位标记,便于用户对应放置餐具,进一步提升了设备使用的便利性。

实施例8

如图5所示,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灶20,包括灶台200和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实施例的集成灶机头10,集成灶机头10与灶台200相连。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实施例的集成灶机头10,从而具有了上述技术方案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通过集成灶机头10和灶台200连接,便于利用灶台200余热对菜品进行保温。另外,还便于用户在完成菜品制作后,直接将菜品放置到集成灶机头10的承放台102上,提升了设备使用的便利性。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成灶还包括操作面板114,操作面板114设置在灶台200上,当然,操作面板114也可以设置在集成灶机头10上。

实施例9

根据本申请提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集成灶机头10,利用机头分层可升降结构,在机头上层,也就是加热台104上布置发热管或发热膜作为加热件106,通过热传递或热辐射直接给食材加热保温。同时可根据食材的大小调节合适的升降高度,提高加热效率。加热保温时,机头上层可放置油盐酱醋等配料,取拿方便。

具体地,一种集成灶机头10,包括机座100、承放台102、加热台104、加热件106、升降装置108等。

如图2和图3所示,集成灶机头10包括作为固定部分的承放台102和作为活动部分的加热台104,以及升降装置108。升降装置108通过操作面板114进行操控,以便于根据不同食材高度需求来控制加热台104的升降高度。

如图2所示,升降装置108包括电动推杆110和固定座112,电动推杆110固定在机座100上,固定座112固定在加热台104上,通过电动推杆110使得加热台104上下升降。

如图4所示,食物放置在承放台102和加热台104之间,通过加热件106给食物进行热传递或热辐射加热保温,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加热承放台102和碗碟的方式来传热给食物,提高了加热效率。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通过上述实施例,加热件可以直接对餐具内的食材进行加热,不需要通过台面、碗碟进行传热,从而可以减少热量传递的损耗,提升加热效率,节省能源。而且相对开放的承放台和加热台,对于碗碟的尺寸限制小,有利于提升集成灶机头对碗碟的适应能力。

在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根据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1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家用组合式吸烟电磁一体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