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层形成装置、盖板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98433 发布日期:2021-05-28 浏览: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印刷层形成装置、盖板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Print layer forming apparatus, cover glas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cover glass ) 是由 崔汎奎 沈柄烈 于 2020-09-08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提供一种印刷层形成装置、盖板玻璃及其制造方法。印刷层形成装置包括:移印器,包括第一主体部以及撑挡部,所述撑挡部形成在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一面上,并具有比所述第一主体部窄的厚度且具有向一方向凸出的形状;以及清除器,包括第二主体部以及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及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主体部连接而彼此隔开相对,以使得形成被插入所述撑挡部的槽部。(Provided are a printing layer forming device, cover glass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he printing layer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es: a pad printer including a first main body portion and a stopper portion formed on one surface of the first main body portion, having a thickness narrower than the first main body portion, and having a shape protruding in one direction; and a remover including a second body portion and first and second sidewalls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body portion to be spaced apart from and opposite to each other so as to form a groove portion inserted into the stopper portion.)

印刷层形成装置、盖板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印刷层形成装置、盖板玻璃及利用其的盖板玻璃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多媒体的发展,显示装置的重要性正在增加。顺应于此,正在使用有机发光显示装置(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OLED)、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Display,LCD)等之类的多种显示装置。这样的显示装置以各种移动电子设备,例如智能电话、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等为中心,其适用例正在多样化。

另一方面,在用于移动设备的各种显示装置中,在显示面板的前方配置构成为透明的盖板玻璃,以使用户能够看到平坦部。显示面板划分为显示实际图像的显示区域和定义为除显示区域之外的区域的非显示区域,盖板玻璃也可以根据显示面板划分为与显示区域对应的透光区域和与非显示区域对应的不透明的遮光区域。在盖板玻璃的不透明的遮光区域中,为了局部性阻断从显示面板射出的光,也可以配置遮光部件或者印刷预定的墨。

另一方面,最近,具有一部分区域倾斜或圆形的显示面的显示装置的重要性正在增大。例如,将形成显示装置的外观的前盖板玻璃表面局部性形成为圆形,从而能够提高显示装置的审美感和用户的抓握感。

发明内容

本公开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印刷层形成装置,所述印刷层形成装置具有能够在基底部件的一面上形成印刷层的形状,所述基底部件具有彼此隔开相对的平坦面和连接它们的弯曲的面。

另外,本公开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利用了所述印刷层形成装置的盖板玻璃的制造方法及盖板玻璃。

本公开的课题不限于以上提及的课题,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从以下记载清楚地理解未提及的其它技术课题。

用于解决所述课题的根据一实施例的印刷层形成装置包括:移印器,包括第一主体部以及撑挡部,所述撑挡部形成在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一面上,并具有比所述第一主体部窄的厚度且具有向一方向凸出的形状;以及清除器,包括第二主体部以及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及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主体部连接而彼此隔开相对,以使得形成被插入所述撑挡部的槽部。

可以是,所述槽部具有与所述撑挡部的外面对应的形状的内壁。

可以是,所述清除器的所述槽部具有比所述撑挡部的厚度大的宽度。

可以是,所述撑挡部以所述撑挡部的外面与所述槽部的内壁隔开的状态插入到所述清除器的槽部。

可以是,所述槽部在被插入所述撑挡部的状态下隔开包围所述撑挡部的外面中一部分,所述撑挡部的外面中一部分暴露成与所述槽部的内壁不相对。

可以是,所述撑挡部若在插入到所述清除器的槽部的状态下被加压时,则所述外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槽部的内壁接触。

可以是,所述撑挡部的外面的面积大于所述槽部的内壁的面积。

可以是,所述撑挡部的凸出的端部具有圆形形状。

可以是,所述撑挡部具有沿所述一方向测定的第一长度,所述第一侧壁构成的所述槽部的第一外壁具有沿所述一方向测定的第二长度,所述第二长度短于所述第一长度。

可以是,所述第二侧壁构成的所述槽部的第二外壁具有沿所述一方向测定的第三长度,并且所述第三长度短于所述第二长度。

可以是,所述第二侧壁构成的所述槽部的第二外壁具有沿所述一方向测定的第四长度,并且所述第四长度与所述第二长度相同。

用于解决所述课题的根据一实施例的盖板玻璃的制造方法包括:将墨转印到移印器的步骤,所述移印器包括第一主体部以及撑挡部,所述撑挡部形成在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一面上且具有向一方向凸出的形状;使所述移印器与形成有被插入所述撑挡部的槽部的清除器接触而去除转印在所述移印器的墨中至少一部分的步骤;以及使所述移印器与基底部件接触而在所述基底部件的一面上形成印刷层的步骤。

可以是,在转印所述墨的步骤中,所述墨仅转印到所述撑挡部的外面。

可以是,在去除所述墨中至少一部分的步骤中,所述撑挡部以插入到所述清除器的所述槽部的状态被加压而所述撑挡部的外面中一部分与所述槽部的内壁接触,所述墨是转印在所述撑挡部的外面中边缘的墨被留剩。

可以是,所述基底部件包括第一平坦部、与所述第一平坦部隔开相对的第二平坦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平坦部和所述第二平坦部且具有向一方向弯折的形状的弯折部。

可以是,在形成所述印刷层的步骤中,所述撑挡部向所述基底部件的所述第一平坦部和所述第二平坦部所隔开而成的空间插入而与所述基底部件的一面接触,留剩在所述撑挡部的墨被印刷到所述基底部件的一面上。

可以是,所述印刷层形成在所述基底部件的一面中的与所述第一平坦部、所述第二平坦部以及所述弯折部所包围的空间相对的一面的边缘。

可以是,所述移印器的所述撑挡部具有比所述第一主体部窄的厚度,所述清除器的所述槽部具有比所述撑挡部的厚度大的宽度。

可以是,所述撑挡部以所述撑挡部的外面与所述槽部的内壁隔开的状态插入到所述清除器的槽部。

用于解决所述课题的根据一实施例的盖板玻璃包括显示区域以及包围所述显示区域的外廓部的遮光区域,所述盖板玻璃包括:基底部件,包括第一平坦部、与所述第一平坦部隔开相对的第二平坦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平坦部和所述第二平坦部且向一方向弯折的弯折部;以及印刷层,配置在所述基底部件的一面中的所述遮光区域,所述印刷层配置在所述基底部件的一面中的与所述第一平坦部、所述第二平坦部以及所述弯折部所包围的空间相对的一面的边缘。

其它实施例的具体事项包括在详细的说明及附图中。

(公开的效果)

根据一实施例的印刷层形成装置包括:移印器,对应于对象物体的形状而具有向一方向凸出的形状;清除器,形成有槽部,以使得移印器的凸出的部分能够插入。若在移印器的凸出的部分转印墨,则移印器的凸出的部分插入到清除器的槽部而能够去除所述墨中的一部分。在印刷层形成装置中,移印器及清除器能够对应于形成印刷层的对象物体的形状及配置印刷层的位置而具有特定形状。

另外,本公开能够利用所述印刷层形成装置来制造在基底部件上形成有印刷层的盖板玻璃,所述基底部件包括弯曲的弯折部和平坦的平坦部。即使基底部件具有包围特定空间的形状,印刷层形成装置的移印器能够插入到所述被包围的空间,并能够在基底部件的一面中的与所述包围的空间相对的一面上形成印刷层。

根据实施例的效果不限于以上例示的内容,更多种效果包括在说明书中。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盖板玻璃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盖板玻璃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盖板玻璃的背视图。

图4及图5是图1的盖板玻璃的截面图。

图6是根据一实施例的印刷层形成装置的概要图。

图7是根据一实施例的包括在印刷层形成装置中的移印器的截面图。

图8是根据一实施例的包括在印刷层形成装置中的清除器的截面图。

图9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移印器插入到清除器的状态的概要图。

图10是示出图9的移印器插入到清除器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1是示出图9的移印器插入到清除器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2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移印器插入到清除器之后被加压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3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盖板玻璃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盖板玻璃的制造工艺中一步骤的概要图。

图15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盖板玻璃的制造工艺中一步骤的概要图。

图16是示出图15的盖板玻璃的制造工艺中一步骤的截面图。

图17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盖板玻璃的制造工艺中一步骤的截面图。

图18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盖板玻璃的制造工艺中一步骤的截面图。

图19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盖板玻璃的制造工艺中去除转印在移印器的墨中一部分的概要图。

图20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盖板玻璃的制造工艺中一步骤的概要图。

图21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盖板玻璃的概要图。

图22是图21的盖板玻璃的俯视图。

图23是图21的盖板玻璃的截面图。

图24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印刷层形成装置的概要图。

图25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移印器插入到清除器的状态的概要图。

图26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盖板玻璃的制造工艺中去除转印在移印器的墨中一部分的概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基底部件 20:印刷层

100:盖板玻璃

300:移印器

310:第一主体部 350:撑挡部

500:清除器

510:第一侧壁 520:第二侧壁

550:第二主体部

1000:印刷层形成装置

SP1、SP2:平坦部 BP:弯折部 BL:弯折线

DA:显示区域 NDA:遮光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与所附附图一起详细后述的实施例,本公开的优点和特征以及实现它们的方法会变得清楚。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下面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实现为彼此不同的各种形式,本实施例仅仅是为了使本公开的公开完整且为了将公开的范畴完整地传达给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的人而提供,本公开仅通过权利要求书的范畴来限定。

指称为元件(elements)或者层在其它元件或者层“上(on)”是包括直接在其它元件之上或者在中间隔有其它层或其它元件的所有情况。贯穿整个说明书,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称相同构成要件。

虽然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叙述各种构成要件而使用,但显然这些构成要件并不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区分一个构成要件与其它构成要件而使用。因此,在下面提及的第一构成要件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显然也可以是第二构成要件。

下面,参照所附附图说明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盖板玻璃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盖板玻璃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盖板玻璃的背视图。

图2是在上方方向,即第三方向(Z轴方向)观察图1的盖板玻璃100的俯视图,图3是在下方方向,即第三方向(Z轴方向)的相反方向观察图1的盖板玻璃100的背视图。

在本说明书中,“上方”、“顶”、“上面”是指Z轴方向,“下方”、“底”、“底面”是指Z轴方向的相反方向。另外,“左”、“右”、“上”、“下”是指在平面上观察盖板玻璃100时的方向。例如,“左”是指X轴方向的相反方向,“右”是指X轴方向,“上”是指Y轴方向,“下”是指Y轴方向的相反方向。

参照图1至图3,盖板玻璃100可以具有平面上矩形形态,并且具有一部分向下方方向弯折而彼此相对的形态。根据一实施例的盖板玻璃100可以包括第一平坦部SP1、第二平坦部SP2以及作为连接它们且弯折的区域的弯折部BP。盖板玻璃100可以包括弯折部BP而第一平坦部SP1和第二平坦部SP2彼此隔开相对,盖板玻璃100可以具有整体上第一平坦部SP1和第二平坦部SP2包围隔开而成的空间的形状。

盖板玻璃100可以具有向第一方向(X轴方向)及第二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边,向第一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边向下方方向弯折。可以是,向盖板玻璃100的一方向延伸的边构成各平坦部SP1、SP2,所述边中的向下方方向弯折的边构成盖板玻璃100的弯折部BP。例如,盖板玻璃100可以包括向第一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第一长边LS1及第二长边LS2、向第二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第一短边SS1及第二短边SS2。可以是,盖板玻璃100的第一长边LS1和第二长边LS2分别沿着弯折线BL向下方方向弯折,向第二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边中的任一个,例如第二短边SS2位于盖板玻璃100的一面下方。

具体地,第一平坦部SP1和第二平坦部SP2可以形成盖板玻璃100的平坦的面。可以是,第一平坦部SP1包括向第二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第一短边SS1,第二平坦部SP2包括向第二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第二短边SS2。向第一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第一长边LS1及第二长边LS2可以如上所述那样以弯折线BL为基准向下方方向弯折,跨第一平坦部SP1和第二平坦部SP2来存在。

即,第一平坦部SP1和第二平坦部SP2可以分别具有平面上矩形的形状且彼此隔开相对。可以是,第一平坦部SP1包括朝向上方方向的一面和朝向下方方向的另一面,第二平坦部SP2包括朝向下方方向的一面和朝向上方方向的另一面。第一平坦部SP1的另一面可以与第二平坦部SP2的另一面彼此相对。在附图中,各长边LS1、LS2中相当于第二平坦部SP2的部分形成为长度比相当于第一平坦部SP1的部分短,从而示出第二平坦部SP2仅与第一平坦部SP1的一部分区域相对。即,盖板玻璃100可以具有第一平坦部SP1和第二平坦部SP2非对称的形状。但是,不限于此,各长边LS1、LS2也可以形成为在第一平坦部SP1和第二平坦部SP2分别具有相同长度而第二平坦部SP2在第一平坦部SP1的前面相对。

另外,在附图中示出第一平坦部SP1和第二平坦部SP2中各长边LS1、LS2和各短边SS1、SS2相交的棱角形成为直角,但不限于此。在几个实施例中,盖板玻璃100的各长边LS1、LS2和各短边SS1、SS2相交的棱角可以形成为圆形以使得具有预定的曲率。但是,盖板玻璃100的平面形态不限于矩形,可以形成为其它多边形、圆形或椭圆形。

弯折部BP可以是盖板玻璃100的平坦的面以弯折线BL为基准向第三方向(Z轴方向)弯折的区域。即,弯折部BP可以连接第一平坦部SP1和第二平坦部SP2,形成与它们不同地弯曲的面。盖板玻璃100可以具有平坦部SP1、SP2和弯折部BP包围平坦部SP1、SP2所隔开相对而成的空间的形状。

另外,盖板玻璃100可以包括透光区域DA和形成于透光区域DA的外廓部的遮光区域NDA。可以是,透光区域DA是从外部或盖板玻璃100的内侧入射的光透过而在外部显示的区域,遮光区域NDA是所述光被吸收或被阻断透过的区域。这种遮光区域NDA可以是如后述那样对应于配置有盖板玻璃100的印刷层(图4的“20”)的区域而形成的。

可以是,透光区域DA大致位于盖板玻璃100的中心部,遮光区域NDA位于盖板玻璃100的边缘而形成为包围透光区域DA。透光区域DA可以包括位于第一平坦部SP1的第一透光区域DA1、位于第二平坦部SP2的第二透光区域DA2以及位于弯折部BP的第三透光区域DA3。透光区域DA是除位于盖板玻璃100的边缘的遮光区域NDA之外的区域,从而位于平坦部SP1、SP2的第一透光区域DA1和第二透光区域DA2形成平坦的面,位于弯折部BP的第三透光区域DA3可以弯折而形成弯曲的面。在根据一实施例的盖板玻璃100中,在平坦部SP1、SP2及弯折部BP分别形成透光区域DA,光可以在平坦的面和弯曲的面透过。

遮光区域NDA可以包括与第一短边SS1相邻设置的第一遮光区域NDA1、与第二短边SS2相邻设置的第二遮光区域NDA2、沿着第一长边LS1设置的第三遮光区域NDA3以及沿着第二长边LS2设置的第四遮光区域NDA4。可以是,各遮光区域NDA与盖板玻璃100的长边LS1、LS2及短边SS1、SS2相邻设置,透光区域DA与长边LS1、LS2及短边SS1、SS2隔开而位于平坦部SP1、SP2和弯折部BP的中心部。沿着各长边LS1、LS2及短边SS1、SS2形成的遮光区域NDA可以对应于各边的长度而具有彼此不同的长度。另外,与第一长边LS1和第二长边LS2相邻设置的第三遮光区域NDA3和第四遮光区域NDA4可以包括在弯折部BP上一部分弯折的部分。

盖板玻璃100的第一平坦部SP1、第二平坦部SP2以及弯折部BP分别包括透光区域DA和遮光区域NDA,从盖板玻璃100的内侧行进的光可以在第一平坦部SP1、第二平坦部SP2以及弯折部BP分别显示。如后述那样,盖板玻璃100包括由透明性材质构成的基底部件(图4的“10”)和配置在基底部件10的一面上的印刷层(图4的“20”),配置有印刷层20的区域分别形成遮光区域NDA,在除此之外的区域形成透光区域DA。

以下,再参照其它附图,对盖板玻璃10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4及图5是图1的盖板玻璃的截面图。

图4是在一侧面,即第二方向(Y轴方向)观察盖板玻璃100的主视图,图5是将图1的盖板玻璃100的中心部沿第一方向(X轴方向)截取的截面图,图5示出横穿第一遮光区域NDA1、第一透光区域DA1、第三透光区域DA3、第二透光区域DA2以及第二遮光区域NDA2的截面。

结合图1至图3来参照图4及图5,盖板玻璃100可以包括基底部件10和配置在基底部件10上至少一部分区域的印刷层20。

基底部件10可以是构成盖板玻璃100的基本骨架的基材。基底部件10可以由透明材质的物质构成,作为一例,基底部件10可以包括玻璃或塑料来构成。当盖板玻璃100的基底部件10包括塑料材质时,盖板玻璃100可以具有柔性(Flexible)的性质。

作为可以适用于基底部件10的塑料的例子,虽然不是限于此,但可举出聚酰亚胺(polyimide)、聚丙烯酸酯(poly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naphthalate,PEN)、聚偏二氯乙烯(polyvinylidene chloride)、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difluoride,PVDF)、聚苯乙烯(polystyrene)、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thylenevinylalcohol copolymer)、聚醚砜(polyethersulphone,PES)、聚醚酰亚胺(polyetherimide,PEI)、聚苯硫醚(polyphenylene sulfide,PPS)、聚芳酯(polyarylate)、三乙酰纤维素(tri-acetyl cellulose,TAC)、醋酸丙酸纤维素(cellulose acetatepropionate,CAP)等。

当基底部件10包括塑料时,可以还包括配置于塑料的上下面的涂层(未图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涂层可以是包括包含丙烯酸酯化合物等的有机层和/或有机无机复合层的硬涂层。所述有机层可以包括丙烯酸酯化合物。所述有机无机复合层可以是在丙烯酸酯化合物之类有机物质中分散有氧化硅、氧化锆、氧化铝、氧化钽、氧化铌、玻璃珠等无机物质的层。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涂层可以包括金属氧化物层。所述金属氧化物层可以包括钛、铝、钼、钽、铜、铟、锡、钨等的金属氧化物,但不限于此。

可以是,基底部件10具有实质上与盖板玻璃100相同的形状,配置在基底部件10上的部件与基底部件10一起构成一个盖板玻璃100。作为一例,基底部件10可以构成为平面上矩形的形态,并包括彼此相对的两个平坦部SP1、SP2和将它们相互连接且具有弯折的形状的弯折部BP。基底部件10可以具有平坦部SP1、SP2及弯折部BP包围平坦部SP1、SP2所隔开而成的空间的形态。对基底部件10的形状的说明与参照图1至图3而上述的盖板玻璃100的形状实质上相同,省略详细的说明。

印刷层20可以配置在基底部件10的第三方向(Z轴方向)的一面,即与基底部件10所包围的空间相对的一面上。印刷层20包括将朝向基底部件10行进的光吸收或者阻断透过的物质,从而可以阻断朝向印刷层20入射的光。在附图中示出印刷层20由一个层构成,但不限于此。在几个实施例中,印刷层20也可以具有层叠具有彼此不同宽度的多个层的结构。在此情况下,具有彼此不同宽度的印刷层20可以是其宽度的差异具有15μm至20μm的范围。另外,印刷层20可以是其厚度具有3μm至7μm的范围,但不限于此。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是,印刷层20沿着基底部件10的外廓部配置,在基底部件10上的配置有印刷层20的区域形成盖板玻璃100的遮光区域NDA。图4中示出的印刷层20可以形成与盖板玻璃100的第二长边LS2相邻设置的第四遮光区域NDA4,图5中示出的印刷层20可以形成与盖板玻璃100的各短边SS1、SS2相邻设置的第一遮光区域NDA1及第二遮光区域NDA2。平坦部SP1、SP2和弯折部BP可以在未配置印刷层20的区域中分别形成透光区域DA。

即,盖板玻璃100在基底部件10上沿着印刷层20的配置定义遮光区域NDA,朝向基底部件10的光可以通过透光区域DA来显示。对印刷层20的配置的说明与参照图1至图3而上述的对盖板玻璃100的遮光区域NDA的说明相同,省略详细的说明。

另一方面,这种印刷层20可以通过将构成印刷层20的墨(图14的“Ink”)转印或印刷在基底部件10的一面上的工艺方法来形成。作为一例,盖板玻璃100可以由通过移印(Pad-Printing)工艺方法形成印刷层20的方法来制造,所述移印工艺方法将包含吸收光或阻断光透过的物质的墨转印在印头(Pad)上,并将其印刷在基底部件10的一面上。移印工艺方法是以墨通过被印刷墨的对象物体与印头(Pad)之间的接触而转印到对象物体的方式印刷墨的工艺方法。在印头与对象物体接触的区域中,转印在印头的墨根据印头-墨与对象物体-墨之间的表面能量而能够印刷到对象物体。

在此,为了将转印在印头的墨印刷到基底部件10的一面上,要求印头与基底部件10之间接触。但是,如图1至图5所示,当基底部件10或盖板玻璃100包括彼此隔开相对的平坦部SP1、SP2和连接它们且弯折的弯折部BP而具有包围特定空间的形状时,会需要具有能够插入到所述空间的形态的印头。盖板玻璃100的印刷层20形成在基底部件10的一面中的与基底部件10所包围的空间相对的一面上,用于印刷墨的印头插入到所述空间内而可以与基底部件10的所述一面接触。即,如上所述,为了在具有平坦部SP1、SP2及弯折部BP的基底部件10的一面上形成印刷层20,会需要具有与其对应的形状的移印器。根据一实施例,用于形成盖板玻璃100的印刷层20的印刷层形成装置可以包括具有撑挡部的移印器,所述撑挡部具有一定厚度且是凸出的形状,以使得在基底部件10的彼此隔开相对的平坦部SP1、SP2上能够形成印刷层20。以下,对根据一实施例的印刷层形成装置进行说明。

图6是根据一实施例的印刷层形成装置的概要图。图7是根据一实施例的包括在印刷层形成装置中的移印器的截面图。图8是根据一实施例的包括在印刷层形成装置中的清除器的截面图。

参照图6至图8,印刷层形成装置1000可以包括移印器300和清除器500。根据一实施例的印刷层形成装置1000可以包括具有特定形状的移印器300和去除转印在移印器300的墨的一部分的清除器500。移印器300可以具有与被印刷墨的对象物体的形状对应的形态,清除器500可以选择性地去除转印在移印器300的墨中的与不被印刷到对象物体的区域相应的墨。根据一实施例,利用印刷层形成装置1000能够形成具有图1中示出的形状的盖板玻璃100的印刷层20。

移印器300可以包括第一主体部310及与第一主体部310连接且被转印墨的撑挡部350。

第一主体部310可以是移印器300中形成有撑挡部350且能够与其它移动部件结合的部分。虽然图中未示出,但移印器300可以是第一主体部310附着于预定的移动部件且随着移动部件的活动向一方向移动。移印器300可以通过结合有第一主体部310的移动部件的活动,重复沿一方向往返的动作并将墨转印或印刷到对象物体。

第一主体部310的形状不受大的限制。附图中示出第一主体部310具有平面上矩形的形状,但不限于此,可以具有多种形状。第一主体部310可以根据被印刷墨的对象物体的大小或形状而具有多种大小及形状。另外,如后述那样,第一主体部310的沿一方向测定的长度(图6的“LT”)可以大于清除器500的沿所述一方向测定的长度(图6的“LC”)。

撑挡部350形成在第一主体部310的一面上。撑挡部350可以是移印器300中被转印墨且与对象物体接触的部分。被转印在撑挡部350上的所述墨可以通过撑挡部350与对象物体的接触而被印刷到对象物体。在此,撑挡部350可以具有对应于所接触的对象物体的形状而能够使接触顺畅的形状。例如,当移印器300与参照图1而上述的盖板玻璃100的基底部件10接触时,移印器300的撑挡部350可以对应于基底部件10的形状而具有特定形状,以使得能够与基底部件10的配置印刷层20的区域接触。

根据一实施例,撑挡部350可以在第一主体部310的一面上具有比第一主体部310窄的厚度且具有凸出的形状。如图1所示,当盖板玻璃100的基底部件10具有包围预定空间的形状时,移印器300的撑挡部350可以具有能够插入到基底部件10所包围的空间内的形状。如后述那样,在利用印刷层形成装置1000的盖板玻璃100的制造工艺中,撑挡部350可以插入到基底部件10所包围的空间内,并与基底部件10的一面接触来印刷印刷层20。

具体说明的话,撑挡部350可以具有比第一主体部310窄的厚度WT,并延伸第一长度HT程度。另外,撑挡部350可以具有与第一主体部310的沿一方向测定的长度LT相同的宽度。撑挡部350的宽度、厚度WT和长度HT可以根据被印刷墨的对象物体的形状而不同。具有从第一主体部310凸出的形状的撑挡部350可以插入到后述的清除器500的槽部HP,在转印有墨的状态下,可以插入到对象物体的特定空间或区域内而与对象物体接触。

移印器300在被转印墨时可以仅在撑挡部350的外面被转印墨。撑挡部350可以包括第一面STA1和第二面STA2以及凸出的端部,第一面STA1和第二面STA2形成平坦的面,所述凸出的端部可以具有圆形形状。移印器300的撑挡部350可以对应于图1的盖板玻璃100的基底部件10而具有特定形状。根据一实施例,撑挡部350可以包括对应于基底部件10的平坦部SP1、SP2的第一面STA1和第二面STA2,并包括对应于基底部件10的弯折部BP而具有圆形形状的端部。在盖板玻璃100的制造工艺中,移印器300在撑挡部350的第一面STA1、第二面STA2以及圆形端部被转印墨,若撑挡部350与基底部件10接触,则所述墨中的一部分被印刷到基底部件10而能够形成印刷层20。

在此,移印器300可以由具有弹性的材料或软质材料构成,以使得当与对象物体接触时,形状可以在外部的外力下变化。例如,移印器300可以由硅树脂、明胶、乳胶、合成橡胶、弹性聚氨酯之类材料构成。但是,不限于此。

另一方面,在基底部件10上配置的印刷层20可以仅配置在基底部件10的一面中边缘。为此,当移印器300的撑挡部350与基底部件10接触时,在转印在撑挡部350的墨中,可以仅留剩与被配置印刷层20的区域对应的部分,而去除其它墨。根据一实施例的印刷层形成装置1000可以包括能够选择性地去除转印在撑挡部350的墨中的一部分的清除器500。

清除器500可以具有形成有被插入移印器300的撑挡部350的槽部HP的形状。清除器500可以包括第二主体部550以及与第二主体部550连接并彼此隔开相对的第一侧壁510和第二侧壁520,第一侧壁510和第二侧壁520可以形成被插入撑挡部350的槽部HP。清除器500可以由一体化的一个部件形成,第二主体部550和第一侧壁510及第二侧壁520可以在一体化的一个部件中指称一部分。

根据一实施例的清除器500可以形成有能够插入移印器300的撑挡部350的槽部HP,槽部HP包括与撑挡部350的外面对应的形状的内壁HA1、HA2。即,槽部HP可以包括具有如撑挡部350的第一面STA1和第二面STA2那样平坦的面的第一内壁HA1和第二内壁HA2,并对应于撑挡部350的端部而具有圆形部分。但是,槽部HP可以具有比撑挡部350的厚度WT大的宽度WC,以使得能够插入具有一定厚度WT的撑挡部350。

撑挡部350若以转印有墨的状态插入到清除器500的槽部HP,向撑挡部350施加压力,则其厚度WT变化的同时能够与清除器500的槽部HP接触。若撑挡部350和清除器500接触,则转印在撑挡部350的墨中的一部分可以被清除器500去除。由此,移印器300能够在撑挡部350的外面仅留剩印刷至对象物体的墨。

如上所述,为了形成图1中示出的盖板玻璃100的印刷层20,根据一实施例的印刷层形成装置1000可以如移印器300的撑挡部350那样具有特定形状。与此相同地,清除器500的情况也可以具有特定形状,以使得在撑挡部350上仅留剩与盖板玻璃100的印刷层20对应的墨。图1的盖板玻璃100是第一平坦部SP1和第二平坦部SP2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面积,与基底部件10接触的撑挡部350可以对应于配置在第一平坦部SP1及第二平坦部SP2的印刷层20而在特定位置被转印墨。

为此,根据一实施例的清除器500是第一侧壁510和第二侧壁520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长度HC1、HC2,在槽部HP的第一内壁HA1和第二内部HA2的情况也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深度HCP1、HCP2。即使墨被转印在撑挡部350的整个外面,清除器500也能够对应于被印刷墨的对象物体的形状而仅去除一部分的墨。即,清除器500的第一侧壁510和第二侧壁520可以对应于盖板玻璃100的平坦部SP1、SP2的形状而具有彼此不同的长度HC1、HC2,形成于清除器500的槽部HP也可以第一内壁HA1和第二内壁HA2具有彼此不同的长度HCP1、HCP2。

清除器500形成有与盖板玻璃100的透光区域DA对应形状的槽部HP,若移印器300的撑挡部350插入到清除器500的槽部HP,则能够选择性地去除与盖板玻璃100的透光区域DA对应部分的墨。撑挡部350可以仅在与盖板玻璃100的遮光区域NDA对应的位置被转印墨。

图9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移印器插入到清除器的状态的概要图。图10是示出图9的移印器插入到清除器的状态的截面图。图11是示出图9的移印器插入到清除器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2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移印器插入到清除器之后被加压的状态的截面图。

参照图9至图12而对印刷层形成装置1000的动作进行说明的话,移印器300是具有向一方向凸出的形状的撑挡部350可以插入到清除器500的槽部HP。撑挡部350的厚度WT可以小于槽部HP的宽度WC,以使得撑挡部350能够顺畅地插入。撑挡部350以与清除器500的槽部HP隔开的状态插入,撑挡部350若被加压则能够其形状变化的同时与清除器500的槽部HP接触。

在此,清除器500的槽部HP是第一内壁HA1和第二内壁HA2具有与盖板玻璃100的透光区域DA对应的形状,撑挡部350能够在与盖板玻璃100的透光区域DA对应的区域被去除墨。

例如,撑挡部350可以是第一面STA1与基底部件10的第一平坦部SP1接触,第二面STA2与基底部件10的第二平坦部SP2接触。在此情况下,清除器500可以是槽部HP的第一内壁HA1具有与第一透光区域DA1相同的面积,以使得在撑挡部350的第一面STA1中与第一透光区域DA1接触的部分能够去除墨。与此相同地,清除器500的槽部HP可以是第二内部HA2具有与第二透光区域DA2相同的面积。若在撑挡部350的整个外面被转印墨之后与清除器500接触,则在撑挡部350的外面中与盖板玻璃100的透光区域DA对应的部分被去除墨,可以仅在与遮光区域NDA对应的部分留剩墨。

另外,撑挡部350的第一面STA1和第二面STA2可以具有比槽部HP的第一内壁HA1和第二内壁HA2更大的面积,以使得对应于盖板玻璃100的配置印刷层20的区域,能够在撑挡部350留剩墨。如图10及图11所示,可以是,撑挡部350的沿一方向测定的长度LT长于清除器500的沿所述一方向测定的长度LC,撑挡部350的延伸的第一长度HT长于槽部HP的内壁HA1、HA2所具有的深度HCP1、HCP2。即使撑挡部350插入到清除器500的槽部HP,撑挡部350的外面中一部分也可以暴露成与槽部HP的内壁HA1、HA2不相对。

如上所述,移印器300可以由被施加压力就能够变形的材质构成。根据一实施例的撑挡部350若在插入到清除器500的槽部HP的状态下被加压,则其厚度(图12的WT')变化的同时能够与清除器500的槽部HP的内壁HA1、HA2接触。

如图12所示,若撑挡部350被加压,则撑挡部350的外面可以与清除器500的槽部HP接触。撑挡部350的第一面STA1与槽部HP的第一内壁HA1接触而形成第一接触面CA1,第二面STA2与槽部HP的第二内壁HA2接触而形成第二接触面CA2,撑挡部350的圆形端部与具有与其对应的形状的槽部HP的圆形部分接触而形成第三接触面CA3。转印在撑挡部350的墨中转印在第一接触面CA1、第二接触面CA2以及第三接触面CA3上的墨可以被清除器500去除。如上所述,清除器500的槽部HP可以具有与盖板玻璃100的透光区域DA对应的形状,撑挡部350的外面中被去除墨的部分与基底部件10的透光区域DA接触。

另一方面,撑挡部350的第一面STA1和第二面STA2可以具有比槽部HP的内壁HA1、HA2宽的面积,并在与它们不相对且暴露的部分形成非接触面NCA1、NCA2。即,在撑挡部350的第一面STA1中与槽部HP不接触的第一非接触面NCA1以及第二面STA2中与槽部HP不接触的第二非接触面NCA2可以留剩墨。在撑挡部350的第一非接触面NCA1和第二非接触面NCA2留剩的墨可以在与盖板玻璃100的遮光区域NDA对应的位置留剩,并与基底部件10接触而能够形成印刷层20。另外,虽然图中未示出,也可以在撑挡部350的圆形端部留剩一部分墨,它们能够对应于位于盖板玻璃100的弯折部BP的遮光区域NDA而形成印刷层20。

如以上所说明,印刷层形成装置1000可以包括具有与形成印刷层的对象物体的形状对应的形态的移印器300及清除器500。可以是,移印器300包括与对象物体接触的撑挡部350,清除器500形成有被插入撑挡部350的槽部HP。根据一实施例,如图1那样具有包围预定空间的形态的盖板玻璃100可以通过利用图6的印刷层形成装置1000的移印器300在基底部件10的一面上形成印刷层20来制造。

以下,对根据一实施例的利用印刷层形成装置1000在基底部件10上形成有印刷层20的盖板玻璃10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图13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盖板玻璃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13,根据一实施例的盖板玻璃100的制造方法可以包括将墨转印到移印器300的撑挡部350上的步骤(S1)、使撑挡部350与清除器500接触而去除转印在撑挡部350的墨中一部分的步骤(S2)以及使撑挡部350与基底部件10接触而将留剩在撑挡部350的墨印刷到基底部件10的步骤(S3)。在去除转印在撑挡部350的墨中一部分的步骤(S2)中,撑挡部350可以插入到清除器500的槽部HP,在将墨印刷到基底部件10的步骤(S3)中,撑挡部350可以插入到基底部件10所包围的预定空间内。印刷层形成装置1000的移印器300通过分别插入到清除器500和基底部件10的工艺,能够在基底部件10的一面上形成印刷层20。

图14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盖板玻璃的制造工艺中一步骤的概要图。

首先,参照图14,在印刷层形成装置1000的移印器300转印墨Ink(S1),准备形成有槽部HP的清除器500。在此,根据一实施例,墨Ink可以仅转印在移印器300的撑挡部350。墨Ink可以转印在包括撑挡部350的作为平坦的面的第一面STA1及第二面STA2,乃至圆形端部BAT上。在例示性的实施例中,在移印器300的撑挡部350转印墨Ink的工艺可以通过浸渍(Dipping)工艺或喷涂(Spray)工艺等来执行。但是,不限于此。转印在撑挡部350的外面的墨Ink可以在后续工艺中被清除器500去除一部分。

图15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盖板玻璃的制造工艺中一步骤的概要图。图16是示出图15的盖板玻璃的制造工艺中一步骤的截面图。

接着,参照图15及图16,将转印有墨Ink的移印器300的撑挡部350插入到清除器500的槽部HP。如上所述,清除器500形成有能够插入移印器300的撑挡部350的槽部HP。清除器500的槽部HP可以具有比撑挡部350的厚度WT宽的宽度WC,以使得能够顺畅地插入撑挡部350。转印有墨Ink的撑挡部350可以以与清除器500的槽部HP隔开的状态插入。如图16所示,转印在撑挡部350的外面的墨Ink可以与清除器500的槽部HP内壁HA1、HA2隔开相对。

图17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盖板玻璃的制造工艺中一步骤的截面图。

接着,参照图17,对插入在清除器500中的移印器300加压而使撑挡部350的外面中一部分与槽部HP的内壁HA1、HA2接触。移印器300可以由具有弹性的材料构成以使得在外部的压力下能够变形,并且若以插入到清除器500的槽部HP的状态被加压,则撑挡部350的厚度变化的同时能够与槽部HP的内壁HA1、HA2接触(图17的350’)。撑挡部350’可以与槽部HP的内壁HA1、HA2接触而形成第一接触面CA1、第二接触面CA2及第三接触面CA3。另外,由于撑挡部350’的第一面STA1和第二面STA2具有比清除器500槽部HP的内壁HA1、HA2宽的面积,撑挡部350’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可以形成与槽部HP不接触的非接触面NCA1、NCA2。如图所示,撑挡部350’可以形成有第一面STA1中与槽部HP不接触的第一非接触面NCA1以及第二面STA2中与槽部HP不接触的第二非接触面NCA2。可以是,转印在撑挡部350’的外面中与槽部HP接触的接触面CA1、CA2、CA3的墨Ink被清除器500去除,转印在非接触面NCA1、NCA2的墨Ink留剩在撑挡部350的外面。

但是,如上所述,清除器500可以形成有与形成印刷层20的对象物体的形状对应的形态的槽部HP,清除器500是第一侧壁510和第二侧壁520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高度。根据一实施例,撑挡部350’的外面和槽部HP不接触的非接触面NCA1、NCA2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面积。例如,清除器500是第一侧壁510的长度HC1或第一内壁HA1的深度HCP1可以比第二侧壁520的长度HC2或第二内壁HA2的深度HCP2更大。即,槽部HP的第一内壁HA1可以具有大于第二内壁HA2的面积,撑挡部350’的第一非接触面NCA1可以具有小于第二非接触面NCA2的面积。但是,不限于此。印刷层形成装置1000可以是移印器300或清除器500的形状根据形成印刷层20的对象物体的形状而不同。在几个实施例中,清除器500可以是第一侧壁510和第二侧壁520具有相同的形状并具有对称结构的形态。在此情况下,撑挡部350’的非接触面NCA1、NCA2可以具有相同的面积。

图18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盖板玻璃的制造工艺中一步骤的截面图。图19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盖板玻璃的制造工艺中去除转印在移印器的墨中一部分的概要图。

接着,参照图18及图19,从清除器500分离移印器300,去除转印在撑挡部350上的墨Ink中一部分(S3)。墨Ink当与清除器500的引力更大于与撑挡部350的引力时,在撑挡部350与清除器500的槽部HP接触时能够向清除器500的槽部HP的内壁HA1、HA2转印。可以是,转印在撑挡部350的墨Ink中,一部分留剩在撑挡部350的非接触面NCA1、NCA2上(图18的“Ink1”),转印在与槽部HP接触的接触面CA1、CA2、CA3上的墨向清除器500的槽部HP内壁HA1、HA2转印(图18的“Ink2”)。留剩在撑挡部350的墨Ink1可以对应于对象物体的形成印刷层20的位置而留剩在撑挡部350上。举例说明图1的盖板玻璃100的话,在撑挡部350上仅留剩除中心部以外转印在边缘的墨Ink1。可以是,留剩在撑挡部350上的墨Ink1是在基底部件10上对应于遮光区域NDA而留剩在撑挡部350上的,与透光区域DA对应的区域的墨是被清除器500去除的。但是,留剩在撑挡部350上的墨Ink1和被去除的墨Ink2的位置可以根据对象物体的形状及印刷层20的位置等而多样地变形。

图20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盖板玻璃的制造工艺中一步骤的概要图。

接着,参照图20,使在撑挡部350上留剩一部分墨Ink1的移印器300与对象物体接触而形成印刷层20。作为一例,当对象物体为构成图1的盖板玻璃100的基底部件10时,如图20所示,移印器300的撑挡部350可以插入到基底部件10的平坦部SP1、SP2及弯折部BP所包围的区域内。留剩在撑挡部350的外面的墨Ink1可以与基底部件10的一面接触,墨Ink1可以被转印到基底部件10的一面上并形成印刷层20。在此,撑挡部350的第二非接触面NCA2可以是仅一部分区域与基底部件10的第二平坦部SP2接触。可以是,留剩在第二非接触面NCA2的墨Ink1中,仅与第二平坦部SP2的边缘接触的墨Ink1被转印,其它墨Ink1留剩在撑挡部350。另外,虽然图中未示出,可以对应于基底部件10的弯折部BP而在撑挡部350的圆形端部BAT也留剩一部分墨Ink1,这些可以转印到基底部件10的弯折部BP的边缘而形成印刷层20。

印刷层20可以配置在与基底部件10的第一平坦部SP1、第二平坦部SP2以及弯折部BP所包围的空间相对的一面上,并且形成在所述一面的边缘。如上所述,印刷层20可以形成盖板玻璃100的遮光区域NDA,未被配置印刷层20的区域可以是盖板玻璃100的透光区域DA。

通过以上工艺,根据一实施例的印刷层形成装置1000能够制造在基底部件10上配置有印刷层20的盖板玻璃100。印刷层形成装置1000可以包括具有与形成印刷层20的对象物体,例如基底部件10的形状对应的形态的移印器300及清除器500。转印在移印器300的墨Ink能够被清除器500局部性去除,留剩在移印器300的墨Ink通过与对象物体接触而能够形成印刷层20。

另一方面,印刷层形成装置1000的移印器300及清除器500可以具有与对象物体的形状对应的形态。与图1不同,当盖板玻璃100具有第一平坦部SP1及第二平坦部SP2,并且第一平坦部SP1和第二平坦部SP2具有彼此对称的结构时,印刷层形成装置1000的清除器500也可以具有第一侧壁510和第二侧壁520对称的结构。

图21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盖板玻璃的概要图。图22是图21的盖板玻璃的俯视图。图23是图21的盖板玻璃的截面图。

参照图21至图23,根据一实施例的盖板玻璃100_1可以是第二平坦部SP2和第一平坦部SP1具有相同的面积。即,盖板玻璃100_1可以具有第一平坦部SP1和第二平坦部SP2对称的结构。本实施例与图1的实施例区别在于第二平坦部SP2的形状不同。以下,省略重复的说明,以区别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21至图23的盖板玻璃100_1可以是各长边LS1_1、LS2_2中与第一平坦部SP1相应的部分和与第二平坦部SP2相应的部分具有相同的长度。由此,第二平坦部SP2可以与第一平坦部SP1整体上隔开相对,第一短边SS1_1和第二短边SS2_2也可以彼此相对。由此,盖板玻璃100_1可以是透光区域DA中第二透光区域DA2_1具有更宽的面积。除此之外,包括第一透光区域DA1_1及第三透光区域DA3_1,乃至第一遮光区域NDA1_1、第二遮光区域NDA2_1、第三遮光区域NDA3_1及第四遮光区域NDA4_1可以具有实质上相同的面积。

图21的盖板玻璃100_1可以是基底部件10_1以弯折线BL为基准具有对称结构,在与基底部件10_1所包围的空间相对的一面上可以配置有印刷层20_1。随着基底部件10_1的第一平坦部SP1_1及第二平坦部SP2_1具有相同的面积且第二透光区域DA2_1的面积变大,留剩在印刷层形成装置1000的移印器300的墨Ink的位置会改变。作为一例,在印刷层形成装置1000中,对应于盖板玻璃100_1的透光区域DA_1,清除器500的槽部HP可以是第一内壁HA1和第二内壁HA2具有相同的面积。

图24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印刷层形成装置的概要图。

参照图24,根据一实施例的印刷层形成装置1000可以是清除器500_1的第一侧壁510_1和第二侧壁520_2具有相同的长度HC1、HC2。由此,清除器500_1的槽部HP可以是第一内壁HA1和第二内壁HA2具有相同的面积。本实施例与图6的实施例区别在于清除器500_1的第二侧壁520_1具有更高的高度。以下,省略重复的说明,以区别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图24的印刷层形成装置1000中,清除器500_1可以具有第一侧壁510_1和第二侧壁520_1具有相同的高度并以槽部HP为基准对称的形态。在清除器500_1中,随着第一侧壁510_1和第二侧壁520_1具有相同的形状并且第二侧壁520_1形成为更高,槽部HP的第一内壁HA1和第二内壁HA2可以分别具有相同的深度HCP1、HCP2。

这种清除器500_1的形状可以是与图21的盖板玻璃100_1的透光区域DA对应的形状。当撑挡部350插入到清除器500_1的槽部HP时,撑挡部350与清除器500_1的槽部HP接触而形成的接触面CA1、CA2、CA3可以是与盖板玻璃100_1的透光区域DA对应的区域。

图25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移印器插入到清除器的状态的概要图。图26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盖板玻璃的制造工艺中去除转印在移印器的墨中一部分的概要图。

首先,参照图25及图26,移印器300的撑挡部350’若在插入到清除器500_1的槽部HP的状态下被加压,则撑挡部350’的外面与槽部HP接触而能够形成接触面CA1、CA2、CA3。与图17不同,清除器500_1由于第二侧壁520_1的深度HCP2更高,撑挡部350’与槽部HP的第二内壁HA2接触的第二接触面CA2的面积可以变更大。

相反,在撑挡部350’与槽部HP不接触而暴露的非接触面NCA1、NCA2中,第二非接触面NCA2可以具有更窄的面积。由此,仅留剩在撑挡部350的边缘的墨Ink可以对应于图21的盖板玻璃100_1的遮光区域NDA而在基底部件10_1的一面上形成印刷层20。除由于清除器500_1的形状不同而留剩在撑挡部350的墨Ink的位置不同之处以外,与上述相同。除此之外,省略重复的说明。

以上,参照所附附图说明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在本公开所属的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的人员应理解的是,在不变更本公开的其技术构思或必要特征的情况下可以以其它具体方式实施。因此,应理解为以上叙述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是例示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

4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瓦楞纸板制备与印刷自动连接系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