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输送装置及处理装置

文档序号:598478 发布日期:2021-05-28 浏览:1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介质输送装置及处理装置 (Medium conveying device and processing device ) 是由 金丸真二 高桥大辉 佐佐木恵亮 于 2020-11-25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公开涉及介质输送装置及处理装置。在可拆装部相对于具有介质输送路径的装置主体的一部分可安装和拆卸的结构中,可能存在用户的操作繁琐,装置主体尺寸大的问题。本公开的介质输送装置具有主体部、反转单元及扩展单元。主体部具有片材的第二手动馈送路径。反转单元设置为相对于主体部可安装和分离,当安装于主体部时覆盖第二手动馈送路径,当从主体部分离时使第二手动馈送路径的一部分露出。扩展单元设置为相对于反转单元可安装和拆卸,在反转单元分离的状态下,通过将其从反转单元拆卸并且安装到主体部,第二手动馈送路径被沿片材的输送方向扩展。(The present disclosure relates to a medium conveyance device and a processing device. In a structure in which a detachable part is attachable to and detachable from a part of an apparatus main body having a medium conveying path, there is a problem that an operation by a user is troublesome and the apparatus main body is large in size. The medium conveying device of the present disclosure includes a main body, a reversing unit, and an expanding unit. The main body has a second manual feed path for the sheets. The reversing unit is provided to be attachable to and detachable from the main body, covers the second manual feeding path when attached to the main body, and exposes a part of the second manual feeding path when detached from the main body. The expanding unit is provided to be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with respect to the reversing unit, and the second manual feeding path is expanded in the conveying direction of the sheet by detaching and attaching it from the reversing unit to the main body portion in a state where the reversing unit is separated.)

介质输送装置及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介质的介质输送装置、以及对所输送的介质进行处理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为释放卡纸而打开后面板的结构,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其中的一例。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打印装置中,导纸器与后面板集成在一起。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2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顺便提及,存在可拆装部被配置为可从具有介质输送路径的装置主体的一部分拆装的介质输送装置。在该装置中,通过将可拆装部从所述装置主体分离,使输送路径露出,从而可以将介质送入该输送路径。然而,由于除去了安装有可拆装部的部分,导致供给介质时的该输送路径变短,因此需要扩展该输送路径的路径扩展部。

但是,在为了抑制装置主体的尺寸增大而将路径扩展部收纳于介质输送装置的外侧的结构中,用户必须寻找路径扩展部,用户操作可能变得麻烦。另外,在将专用于路径扩展部的收纳部安装到装置主体的结构中,装置主体的尺寸可能会增大。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涉及的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装置主体,具有介质的输送路径;可拆装部,设置为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能够安装并且至少一部分能够分离,当安装于所述装置主体时覆盖所述输送路径,当至少一部分从所述装置主体分离时使所述输送路径的一部分露出;以及路径扩展部,相对于所述可拆装部能够安装和拆卸;在所述可拆装部分离的状态下,通过将所述路径扩展部从所述可拆装部拆卸并且安装于所述装置主体,所述输送路径被沿着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扩展。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机的整体结构的侧剖视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机中的纸张输送路径的侧剖视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机的打印头的移动状态的概略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机的背面侧的输送路径的露出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机的输送路径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机中的传感器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安装有实施方式涉及的扩展单元的反转单元的立体图。

图8是将实施方式涉及的扩展单元拆下后的反转单元的立体图。

图9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反转单元的侧部的立体图。

图10是实施方式涉及的扩展单元的立体图。

图1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扩展单元的端部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从实施方式涉及的反转单元拆下扩展单元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在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机的输送路径的一部分上安装有扩展单元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在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机的输送路径的一部分上安装有扩展单元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符号说明

10…打印机、12…主体部、13…框体、14…收容部、15…介质支撑部、15A…支撑部件、16…操作面板、17…主体框架、18…扫描部、19…侧壁、20…信息记录部、21…倾斜壁、22…打印头、23…切口部、24…移动单元、24A…可移动部、24B…底座部、26…传感器、26A…发射部、26B…受光部、27…下侧引导部件、27A…上壁部、27B…纵壁部、27C…下壁部、28…控制单元、29…切口部、30…纸张输送部、31…单元检测传感器、33…被卡合部、34…输送辊、35…引导部件、40…反转单元、41…引导部件、42…主体部件、44…反转辊、44A…轴部、44B…旋转部、45…辅助圆板、46…上引导部件、48…基座部件、49…倾斜面、52…底部、53…上表面、53A…贯通孔、54…侧部、54A…侧壁、54B…凸缘、54C…贯通孔、55…被检测部、55A…平坦部、55B…倾斜部、56…可动爪部、58…后盖、58A…窗部、60…扩展单元、62…基部、62A…上表面、63…狭缝、64…伸出部、64A…上表面、66…卡合部、67…臂部、68…爪部、69…按捏部、72…抓握部、74…突出部、76…边缘导向器、d1…厚度、d2…间隔、D3…厚度、E…空间部、K1…第一路径、K2…第二路径、K3…第一手动馈送路径、K4…第二手动馈送路径、K5…反转路径、k5a…直线部、k5b…曲线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进行简要说明。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装置主体,具有介质的输送路径;可拆装部,设置为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安装并且至少一部分可分离,当安装于所述装置主体时覆盖所述输送路径,当至少一部分从所述装置主体分离时使所述输送路径的一部分露出;以及路径扩展部,相对于所述可拆装部可安装和拆卸;在所述可拆装部分离的状态下,通过将所述路径扩展部从所述可拆装部拆卸并且安装于所述装置主体,将所述输送路径沿着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扩展。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将所述路径扩展部安装于所述可拆装部的状态下,所述可拆装部可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拆装。所述路径扩展部作为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可拆装的所述可拆装部的一部分使用,因此无需在所述装置主体中确保专用于所述路径扩展部的收纳空间,从而能够抑制所述装置主体的尺寸增大。

进而,在所述可拆装部从所述装置主体分离的状态下,所述路径扩展部从所述可拆装部拆卸。通过将从所述可拆装部拆卸的所述路径扩展部安装到所述装置主体,在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上扩展所述输送路径。由此,通过将所述路径扩展部安装到所述可拆装部,省去了用户寻找所述路径扩展部的麻烦,从而用户容易进行将所述路径扩展部安装到所述装置主体上的操作。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所述可拆装部相对于具有所述输送路径的所述装置主体进行拆装的结构中,既能够提高用户扩展所述输送路径的作业性,又能够抑制所述装置主体的尺寸增大。

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可拆装部是使所述介质的正面和背面反转的反转部。

根据本实施方式,与仅输送正面或背面的情况相比具有变长的路径长度的反转部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可拆装,因此,当在所述反转部中停止输送所述介质时,能够容易地将所述介质从所述输送路径中去除。

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所述反转部安装至所述装置主体而形成的反转路径的一部分也兼作为所述输送路径的一部分。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所述反转路径的一部分也兼作为所述输送路径的一部分,因此,与二者分别独立存在的结构相比,减少了配置所述输送路径及所述反转路径所需要的空间,从而能够减小所述介质输送装置的尺寸。

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的任一项中,在所述装置主体上形成有被卡合部,所述路径扩展部具有在弹性变形的同时与所述被卡合部卡合的卡合部。

根据本实施方式,当将所述路径扩展部安装到所述装置主体时,通过将所述卡合部推向所述被卡合部,使得所述卡合部在弹性变形的同时与所述被卡合部卡合。由此,通过将所述路径扩展部朝一个方向按压,可以将所述路径扩展部安装到所述装置主体上,从而可以方便地进行所述路径扩展部的安装作业。

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的任一项中,所述路径扩展部具有引导部,沿所述输送方向引导所述介质的与所述输送方向相交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

根据本实施方式,当在通过所述路径扩展部扩展的所述输送路径中输送所述介质时,所述介质通过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端部与所述引导部接触而被沿着所述引导方向引导。由此,能够抑制从所述路径扩展部进入所述输送路径的所述介质的偏斜。

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介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五实施方式的任一项中,所述可拆装部具有基座部,该基座部形成有在与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安装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倾斜面,所述路径扩展部以与所述倾斜面接触的状态安装至所述基座部,并且可从所述基座部拆卸。

根据本实施方式,当将所述可拆装部安装到所述装置主体时,外力沿所述安装方向作用于所述可拆装部。在此,当由于该外力的作用而导致所述路径扩展部沿所述安装方向被按压时,通过将所述路径扩展部与所述倾斜面接触并倾斜配置,与所述路径扩展部垂直的结构相比,使所述安装方向上的外力不易集中到所述路径扩展部的一部分。由此,能够抑制所述路径扩展部的变形。

第七实施方式涉及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六实施方式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介质输送装置;以及处理部,对所述输送路径上输送的所述介质进行处理。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六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输送装置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八实施方式涉及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七实施方式中,具备:移动部,使所述处理部沿与所述输送方向相交的方向移动;检测部,检测所述可拆装部从所述装置主体的分离;以及控制部,当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所述可拆装部的分离时,执行控制以使所述移动部向所述处理部相对于所述输送路径退避的一侧移动。

根据本实施方式,当所述可拆装部从所述装置主体分离时,所述检测部检测到该分离。该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执行控制,以使所述移动部向所述处理部相对于所述输送路径退避的一侧移动。由此,所述处理部从所述输送路径退避。由此,由于所述处理部与所述输送路径之间的距离随着所述可拆装部的分离而变大,因此,在所述输送路径上可以输送较厚的介质并且由所述处理部对该介质进行处理。

第九实施方式涉及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七实施方式或第八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部是基于接收的信息在所述介质上记录信息的记录部。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与第七实施方式或第八实施方式所述的处理装置相同的作用效果。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介质输送装置和处理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各图中示出的X-Y-Z坐标系中,关于稍后描述的打印机10,X轴方向是装置宽度方向,Y轴方向是装置纵深方向,Z轴方向是装置高度方向。

在装置宽度方向上,在对从正面观察时的左侧和右侧进行区分的情况下,将右侧称为+X侧,将左侧称为-X侧。在装置纵深方向上,在对近前侧和背面侧进行区分的情况下,将近前侧称为+Y侧,将背面侧称为-Y侧。在装置高度方向上,在对上侧和下侧进行区分的情况下,将上侧称为+Z侧,将下侧称为-Z侧。

打印机的概要

图1示出了处理装置的一例和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例的打印机10。打印机10在作为介质的一例的纸张P或片材S(图14的下图)上记录各种信息。记录于纸张P上的各种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和图像信息。

作为一例,纸张P是普通纸。作为片材S的一例,其厚度比纸张P厚,构成为树脂板材,并且形成有未图示的凹陷部。作为一例,在该凹陷部中放置记信息的DVD(DigitalVersatile Disc:数字多功能光盘)。

另外,打印机10具备主体部12、以及载置于主体部12的+Z侧的扫描部18。在打印机10中,可获得与稍后描述的纸张输送部30相同的作用效果。

扫描部18读取未图示的原稿的信息。将所读取的原稿的信息发送到稍后描述的控制单元28。

主体部12是装置主体的一例,构成为包括:收容打印机10的各部的框体13;收容纸张P的收容部14;进行打印机10的各种设定的操作面板16;以及由设置在框体13内的多个金属板构成的主体框架17。在框体13的内部,形成有输送纸张P或片材S(图14的下图)的稍后描述的多个路径。

如图2所示,在主体部12中的-Y侧端部设有介质支撑部15。作为一例,介质支撑部15具有板状的支撑部件15A、15B及15C。支撑部件15A、15B及15C在未使用时被收纳于主体部12的-Y侧端部,并形成主体部12的-Y侧的后壁部分。此外,介质支撑部15配置于稍后描述的后盖58的-Y侧,并从-Y侧覆盖后盖58。

支撑部件15A、15B及15C在使用时朝+Z侧展开并倾斜,从而支撑被馈送到稍后描述的第一手动馈送路径K3中的纸张P(图1)。

另外,如图1所示,主体部12具有:在纸张P或片材S上记录信息的信息记录部20;以及朝向信息记录部20输送纸张P或片材S的纸张输送部30。

信息记录部

图1所示的信息记录部20基于接收到的信息,例如由扫描部18读取的原稿的信息或从外部输入的信息,在稍后描述的第二路径K2及第二手动馈送路径K4(图2)中输送的纸张P或片材S上记录信息。具体地,作为一例,信息记录部20构成为包括打印头22、移动单元24、传感器26(图3)、及控制单元28。

打印头22是处理部和记录部的一例,构成为所谓的喷墨式记录头,作为处理的一例,其通过将作为液体的一例的油墨喷出到纸张P或片材S上,以将各种信息记录到纸张P或片材S上。在打印头22的-Z侧,设有形成稍后描述的第二路径K2(图2)的底面的引导部件41。另外,在相对于打印头22的-Z侧,设有朝着打印头22输送纸张P或片材S的输送辊34。在相对于输送辊34的+Z侧,设有引导部件35。

图3所示的移动单元24是移动部的一例。另外,移动单元24具有沿Z轴方向移动的可移动部24A、以及可移动地保持可移动部24A的底座部24B。在可移动部24A上固定有打印头22。另外,可移动部24A基于稍后描述的控制单元28的控制,相对于基准位置可朝+Z侧或-Z侧移动。基准位置根据纸张P而设置。

由此,移动单元24构成为:使打印头22朝着与纸张P的输送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的一例、即Z轴方向移动。

此外,将纸张P的厚度设为d1〔mm〕,将打印头22的-Z侧的下表面与引导部件41的+Z侧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隔设为d2〔mm〕。另外,将厚度大于纸张P的片材S的厚度设为d3〔mm〕(图14)。在此,厚度d1、间隔d2、厚度d3的大小关系为d2>d3>d1。

图6所示的主体框架17的一部分包括在稍后描述的纸张输送部30中。另外,在主体框架17的一部分设有沿着Y-Z面的侧壁19。侧壁19在相对于主体部12的X轴方向的中央的+X侧与-X侧之间隔着间隔配置。在一对侧壁19之间,配置有稍后描述的反转单元40(图1)。另外,从X轴方向观察时,侧壁19形成为斜边位于+Y侧的三角形。

另外,在主体框架17的一部分设有倾斜壁21。倾斜壁21倾斜,使得+Y侧端部相对于-Y侧端部位于-Z侧。另外,倾斜壁21在X轴方向上连接着一对侧壁19的斜边部分。而且,倾斜壁21在Y轴方向上划分配置反转单元40的空间部、以及稍后描述的第一手动馈送路径K3(图2)的空间部。

在侧壁19的一部分形成有在X轴方向上贯通侧壁19且朝着-Y侧开口的切口部23。在相对于切口部23的-X侧设有传感器26。

传感器26构成为光学传感器,其具备在Z轴方向上发射光的发射部26A、以及接收从发射部26A发射而来的光的受光部26B。当在受光部26B接收的光量小于设定量时,传感器26检测到反转单元40处于安装状态。另外,当在受光部26B接收到的光量在设定量以上时,传感器26检测到反转单元40从主体部12分离。由传感器26检测到的有无反转单元40的信息被发送到控制单元28(图1)。

图1所示的控制单元28构成为包括:未图示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及存储器。另外,控制单元28构成为不仅控制打印头22的动作,还控制打印机10中纸张P或片材S的输送。另外,控制单元28基于从操作面板16输入的信息,来控制打印机10中的各种动作。

进而,当在传感器26(图6)中检测到反转单元40分离时,控制单元28控制移动单元24,使得打印头22朝着相对于稍后描述的第二手动馈送路径K4(图2)退避的一侧(+Z侧)移动。

纸张等的输送路径

如图2所示,在打印机10中形成有输送纸张P或片材S的多条路径。具体地,主体部12具有第一路径K1、第二路径K2、第一手动馈送路径K3、第二手动馈送路径K4、及反转路径K5。多条路径构成为包括未图示的多个辊和引导部件。此外,第二路径K2及第二手动馈送路径K4相当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输送路径的一例。

纸张P可以通过前述的所有路径进行输送。

片材S仅可通过第二路径K2及第二手动馈送路径K4进行输送。

第一路径K1从收容部14的-Y侧端部朝向+Z侧,经由稍后描述的反转辊44的+Z侧的外周面,延伸至输送辊34。第一路径K1中从反转辊44到输送辊34的部分形成为沿Y轴方向的直线状。在该直线状的部分中,纸张P或片材S通过构成路径下部的下侧引导部件27进行支撑。

第二路径K2从输送辊34经由相对于打印头22(图1)的-Z侧,沿着Y轴方向朝向+Y侧呈直线状延伸。

第一手动馈送路径K3从相对于主体部12的中央的-Y侧、且为+Z侧的部位,斜向下延伸至输送辊34。

第二手动馈送路径K4在使稍后描述的反转单元40相对于主体部12分离的状态下,从相对于主体部12的中央的-Y侧的部位,朝向+Y侧沿着Y轴方向呈直线状延伸至输送辊34。

通过将反转单元40安装在主体部12上,形成反转路径K5。另外,反转路径K5具有:直线部k5a,从输送辊34沿着Y轴方向呈直线状延伸至反转辊44;以及曲线部k5b,从直线部k5a的-Y侧端经由反转辊44的-Z侧的外周面与第一路径K1汇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路径K1的直线状的部分、第二手动馈送路径K4的一部分以及直线部k5a形成为一条路径。也就是,反转路径K5的一部分兼作为第二路径K2及第二手动馈送路径K4的一部分。

图5示出了反转单元40(图1)从主体部12分离的状态下的下侧引导部件27及周边部。下侧引导部件27构成为包括沿X-Y面扩展的板状的上壁部27A、从上壁部27A的-Y侧端部朝-Z侧延伸的纵壁部27B、以及从纵壁部27B的-Z侧端部朝-Y侧延伸的下壁部27C。

在上壁部27A的X轴方向的中央部、且作为Y轴方向的-Y侧端部的部位,形成有朝向+Y侧的切口部29(图13)。

纵壁部27B在Z轴方向上的高度与稍后描述的扩展单元60的基部62(图10)的高度大致相同。由此,当扩展单元60放置在下壁部27C上时,上壁部27A的+Z侧的上表面的高度与基部62的上表面的高度大致对准同一高度。

扩展单元60位于下壁部27C的+Z侧。另外,在下壁部27C的一部分上设有单元检测传感器31。

作为一例,单元检测传感器31构成为反射式光学传感器。另外,单元检测传感器31具备发射光的发射部、以及接收光的受光部。而且,单元检测传感器31构成为,当扩展单元60(图10)位于下壁部27C的+Z侧时,通过受光部接收由扩展单元60的未图示的反射部件反射的光,来检测是否安装了扩展单元60。由单元检测传感器31检测到的有无扩展单元60的信息被发送到控制单元28(图1)。

在主体框架17的Z轴方向的中央的-Z侧的部位、且在相对于下壁部27C的X轴方向的两端部位于-Y侧的部位上形成有被卡合部33。

被卡合部33是朝向X轴方向的外侧凹陷的部位,并且形成为使得被卡合部件可以在X轴方向上插入以及在Z轴方向上卡合。

纸张输送部

图2所示的纸张输送部30是介质输送装置的一例,具有前述的主体部12的一部分、反转单元40、以及扩展单元60。

反转单元

图4所示的反转单元40是可拆装部及反转部的一例,设置为相对于主体部12可安装和分离。图4的上图示出了反转单元40安装在主体部12上、第二路径K2及第二手动馈送路径K4(图2)被覆盖的状态。图4的下图示出了反转单元40从主体部12分离、第二手动馈送路径K4的一部分露出的状态。另外,反转单元40具有使纸张P或片材S的正面和背面反转的功能。

如图7所示,反转单元40构成为包括主体部件42、反转辊44、辅助圆板45、上引导部件46、基座部件48、后盖58及可动爪部56。此外,图7中示出了扩展单元60安装在基座部件48上的状态。

主体部件42形成为以X轴方向为轴向的棱柱状。另外,主体部件42从X轴方向观察时形成为梯形形状。主体部件42的+Y侧的部分朝向近前侧下方(+Y侧且-Z侧)倾斜,形成有多个贯通孔。主体部件42的-Y侧的部分在Z方向上直立。

反转辊44具有沿X轴方向延伸的轴部44A(图2)、以及在轴部44A的X轴方向的中央部形成的圆柱状的旋转部44B。在反转单元40安装到主体部12(图2)的状态下,从X轴方向观察时,反转辊44的外周面面向第一路径K1及反转路径K5(图2)。另外,反转辊44由未图示的电机旋转驱动,使纸张P正反旋转。

辅助圆板45以X轴方向轴向,相对于旋转部44B在+X侧与-X侧之间隔着间隔配置,并与轴部44A一体化。

上引导部件46与主体部件42的+Z侧且+Y侧的部分相对配置,并与主体部件42一起形成第一路径K1(图2)的一部分。

后盖58形成为以Y轴方向为厚度方向的板状,并安装到主体部件42的-Y侧部分。另外,在后盖58上,形成有在Y轴方向上贯通的窗部58A(图4的上图)。

可动爪部56在主体部件42中设置成可沿X轴方向相对移动,并通过未图示的弹簧对X轴方向的外侧施力。另外,可动爪部56可通过窗部58A而被操作,以朝向X轴方向的中央移动。另外,可动爪部56通过与形成在主体部12上的、未图示的凹陷部卡合,来限制反转单元40相对于主体部12的移动。

图8所示的基座部件48是基座部的一例,形成为X轴方向较长的部件。此外,在图8中示出了扩展单元60(图7)从基座部件48拆卸的状态。在基座部件48的+Y侧形成有倾斜面49。倾斜面49朝向近前侧下方倾斜,以使+Y侧部分相对于-Y侧部分位于-Z侧。换言之,倾斜面49沿着与反转单元40安装到主体部12(图1)的安装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延伸。作为一例,倾斜面49相对于Y轴方向的倾斜角度设为50°左右。

在基座部件48的+Y侧端部,形成有从倾斜面49朝向+Y侧呈板状突出的底部52。底部52具有+Z侧的面、即上表面53。在上表面53的X轴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贯通孔53A。倾斜面49及上表面53在扩展单元60(图7)安装到基座部件48的状态下,对扩展单元60进行支撑。

另外,在基座部件48中,在相对于倾斜面49的+X侧及-X侧形成有侧部54。侧部54具有沿Y-Z面的侧壁54A、以及凸缘54B。在凸缘54B上形成有贯通孔54C。

如图9所示,在-X侧的侧壁54A上形成有被检测部55。被检测部55从侧壁54A向-X侧突出。另外,作为一例,被检测部55具有沿Y轴方向延伸的平坦部55A、以及从平坦部55A的-Y侧的端部斜向延伸的倾斜部55B。平坦部55A在反转单元40安装到主体部12(图1)的状态下,配置在发射部26A与受光部26B(图6)之间,对光进行阻挡。

扩展单元

图10所示的扩展单元60被设置为可安装到反转单元40的基座部件48(图8)上并可拆卸。具体地,作为一例,扩展单元60具有基部62、伸出部64、卡合部66、按捏部69、抓握部72、突出部74、及边缘导向器76。在扩展单元60中,作为一例,边缘导向器76以外的部位一体成形。

此外,作为一例,基部62、伸出部64、卡合部66、按捏部69及抓握部72在+X侧与-X侧相对于X轴方向的中央对称地形成。因此,在下面的描述中,基本上对扩展单元60的+X侧部分进行描述,而可能省略对-X侧部分的描述。

基部62是形成为以Z轴方向为厚度方向的板状的部位。另外,当从Z轴方向观察时,基部62形成为X轴方向较长、Y轴方向较短的矩形形状。在基部62的一部分形成有X轴方向较长的狭缝63。

伸出部64从基部62的-Y侧端部朝向-Y侧呈X轴方向较长的板状而伸出。伸出部64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的长度比基部62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的长度短。另外,伸出部64的上表面64A配置在与基部62的上表面62A的高度位置相比位于-Z侧的高度位置。

如图11所示,作为一例,卡合部66具有臂部67和爪部68。臂部67从伸出部64的+X侧的端部朝向-Z侧呈以X轴方向为厚度方向的板状延伸。另外,臂部67能够在X轴方向上弹性变形。

爪部68从臂部67的-Z侧端部朝向+X侧突出。另外,从Y轴方向观察时,爪部68形成为倒三角形。爪部68的大小设为可与前述被卡合部33和贯通孔54C(图8)的缘部卡合的大小。

按捏部69从臂部67的-Z侧端部进而朝向-Z侧呈以X轴方向为厚度方向的板状延伸。在用户按捏按捏部69的状态下,通过按捏部69向+X侧或-X侧移动,以使臂部67弹性变形。

抓握部72从基部62的+X侧端部且作为+Z侧端部的部位以Z轴方向为厚度方向而朝向+X侧呈板状伸出。当扩展单元60相对于主体部12或反转单元40(图1)安装和拆卸时,抓握部72被用户抓握。

如图10所示,突出部74从基部62的X轴方向的中央的+Y侧端部朝向+Y侧突出。另外,突出部74形成为以Z轴方向为厚度方向的板状。突出部74的形状和大小设为可插入前述切口部29(图13)和贯通孔53A(图8)的形状和大小。通过突出部74与切口部29的内壁面接触,由此限制扩展单元60向+X侧或-X侧的移动、以及向+Y侧的移动。

边缘导向器76是引导部的一例,在+X侧和-X侧各设有一个。一组边缘导向器76通过狭缝63与已知的齿轮齿条机构连接,其中一方可移动地跟随另一方。而且,一组边缘导向器76将片材S(图14的下图)在X轴方向上的两端部沿Y轴方向引导。由此,扩展单元60具有将与片材S的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的端部沿输送方向引导的功能。

实施方式的动作和效果的描述

在图2所示的打印机10中,当使反转单元40相对于主体部12分离时,支撑部件15A、15B及15C被朝向+Z侧拉出。

由此,如图4的上图所示,反转单元40的-Y侧部分露出。从而,通过借助窗部58A操作前述可动爪部56(图7),使得反转单元40相对于主体部12向-Y侧分离。

如图4的下图所示,通过反转单元40的分离,第二手动馈送路径K4露出。

在此,如图3所示,传感器26检测到反转单元40(图4的上图)的分离。该情况下,控制单元28使移动单元24动作,使打印头22向+Z侧移动。由此,由于打印头22向+Z侧退避,从而可以在与打印头22相对置的区域中输送片材S。

如图12的上图所示,在分离的反转单元40上安装有扩展单元60。具体地,在基部62与倾斜面49接触的状态下,突出部74插入贯通孔53A,爪部68与贯通孔54C(图8)的缘部卡合,从而扩展单元60被安装到基座部件48上。由此,由于扩展单元60安装在反转单元40上,因此,在反转单元40从主体部12(图1)分离的情况下,用户容易注意到扩展单元60,并且容易准备扩展单元60,从而防止了用户的繁琐作业。

在此,如图12的下图所示,通过将按捏部69向X轴方向的中央侧移动,臂部67弹性变形,爪部68与贯通孔54C(图8)的缘部之间的卡合被解除。而且,通过将扩展单元60向+Z侧抬升,扩展单元60被从基座部件48拆卸。

如图13所示,通过将突出部74插入切口部29、并且将卡合部66的爪部68与被卡合部33进行卡合,扩展单元60被安装到主体部12上。在扩展单元60安装到主体部12上的状态下,上壁部27A的上表面的高度与基部62的上表面62A的高度保持在大致相同的高度。

由此,在反转单元40(图7)从主体部12分离的状态下,通过将扩展单元60从反转单元40拆卸并安装到主体部12上,第二手动馈送路径K4沿片材S的输送方向扩展。

如图14的上图所示,在扩展单元60(图10)未安装到主体部12上的状态下,第二手动馈送路径K4在Y轴方向上的长度较短。

另一方面,如图14的下图所示,在扩展单元60安装到主体部12上的状态下,第二手动馈送路径K4在Y轴方向上的长度变长,支撑所输送片材S的区间变长,因此,片材S的输送状态稳定。

接着,对将扩展单元60收容到主体部12的顺序进行描述。

在图13所示的扩展单元60安装到主体部12的状态下,通过操作按捏部69解除卡合部66与被卡合部33的卡合状态,将扩展单元60从主体部12拆卸。

如图12的上图所示,扩展单元60通过将爪部68与贯通孔54C(图8)的周缘部卡合而安装到基座部件48上。通过可动爪部56与主体部12的未图示的凹陷部卡合,安装有扩展单元60的反转单元40被安装到主体部12上。

如图2所示,扩展单元60配置在相对于第一手动馈送路径K3的-Y侧、且相对于反转辊44的+Z侧的空间部E。在此,空间部E原本是未使用的空间部(死角空间),因此即使收容扩展单元60,也不会增大主体部12的尺寸。

(1)综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将扩展单元60安装于反转单元40的状态下,反转单元40可相对于主体部12安装和拆卸。扩展单元60作为相对于主体部12可安装和拆卸的反转单元40的一部分使用,因此无需在主体部12中确保专用于扩展单元60的收纳空间,从而能够抑制主体部12的尺寸增大。

进而,在反转单元40从主体部12分离的状态下,将扩展单元60从反转单元40拆卸。通过将从反转单元40拆卸的扩展单元60安装到主体部12,以在片材S的输送方向上扩展第二手动馈送路径K4。由此,通过将扩展单元60安装到反转单元40,省去了用户寻找扩展单元60的麻烦,从而使用户更容易将扩展单元60安装到主体部12上。

也就是,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将反转单元40相对于具有第二手动馈送路径K4的主体部12进行安装和拆卸的结构中,既能够提高用户扩展第二手动馈送路径K4的作业性,又能够抑制主体部12的尺寸增大。

(2)根据本实施方式,与仅输送正面或背面的情况相比,路径长度变长的反转单元40相对于主体部12可安装和拆卸,因此,当在反转单元40中停止输送纸张P时,能够容易将纸张P从第一手动馈送路径K3等中去除。

(3)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反转路径K5的一部分也兼作为第二手动馈送路径K4的一部分,因此,与二者分别独立存在的结构相比,减少了配置第二手动馈送路径K4及反转路径K5所需的空间,从而能够减小纸张输送部30的尺寸。

(4)根据本实施方式,当将扩展单元60安装到主体部12时,通过将卡合部66推向被卡合部33,使得卡合部66在弹性变形的同时与被卡合部33卡合。由此,通过将扩展单元60朝一个方向按压,可以将扩展单元60安装到主体部12上,从而可以方便地进行扩展单元60的安装作业。

(5)根据本实施方式,当在通过扩展单元60扩展的第二手动馈送路径K4中输送片材S时,片材S通过宽度方向的端部与边缘导向器76接触而被沿着作为引导方向的Y轴方向进行引导。由此,能够抑制从扩展单元60进入第二手动馈送路径K4的片材S相对于输送方向朝+X侧或-X侧偏斜。

(6)根据本实施方式,当将反转单元40安装到主体部12时,外力沿作为安装方向的Y轴方向作用于反转单元40。在此,当由于该外力的作用而导致扩展单元60沿Y轴方向被按压时,通过将扩展单元60与倾斜面49接触并倾斜配置,与扩展单元60在Z轴方向上垂直的结构相比,Y轴方向的外力不易集中到扩展单元60的一部分。由此,能够抑制扩展单元60的变形。

(7)根据本实施方式,当反转单元40从主体部12分离时,传感器26检测到该分离。该情况下,控制单元28执行控制,以使移动单元24朝着打印头22相对于第二路径K2退避的一侧移动。由此,打印头22从第二路径K2退避。由此,由于打印头22与第二路径K2之间的距离随着反转单元40的分离而变大,因此,在第二路径K2中可以输送比纸张P更厚的片材S,并且由打印头22在片材S上进行处理。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纸张输送部30及打印机10基本上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当然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改变或省略部分结构。

打印机10不限于喷墨式,也可以是电子照相方式。介质不限于纸张P或片材S,也可以是片状的膜。

处理装置不限于如打印机10的记录装置,作为一例,也可以是打印头22被图像读取部替代的扫描器(信息读取装置)。

在纸张输送部30中,相对于主体部12可安装和拆卸的部件不限于形成反转路径K5的反转单元40,例如也可以是构成第一路径K1的一部分、且使第二手动馈送路径K4露出的单元。

另外,虽然未图示,相对于主体部12可安装和拆卸的部件也可以是形成设置在收容部14上部的第二收容部的单元。作为一例,第二收容部包括例如送纸盒等相对于装置主体大部分被拉出而一部分保持在装置主体中的部件。由此,可拆装部只要设置成相对于装置主体至少一部分可分离的结构即可。

反转路径K5的一部分也可以不兼作为第二手动馈送路径K4的一部分。

扩展单元60安装到主体部12的部位也可以没有弹性变形。例如,扩展单元60的安装到主体部12的部位也可以由金属销构成,通过将该销插入主体部12的孔部而与主体部12卡合。

在纸张输送部30中,扩展单元60也可以不具备边缘导向器76。另外,边缘导向器76不限于可动式,也可以与基部62一体地形成。

基座部件48不限于具有倾斜面49,也可以是在沿X-Y面的上表面或沿X-Z面的侧面上安装扩展单元60。

打印机10不限于打印头22在Z轴方向上移动,也可以是引导部件41在Z轴方向上移动。另外,介质支撑部15也可以单独设置,并且反转单元40的后盖58构成打印机10的-Y侧的侧面。

2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用于数码印花机电晕处理的板材厚度自动适应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