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肟醚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文档序号:628011 发布日期:2021-05-11 浏览:59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肟醚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Oxime ether compoun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 是由 程学明 于海波 陈亮 吴鸿飞 孙庚� 郭春晓 徐利保 徐靖博 孙宁宁 于 2020-11-0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构新颖的肟醚类化合物,结构如通式I所示,式中各取代基的定义见说明书。通式I化合物具有优异的杀菌活性,对植物细菌病害和真菌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本发明包括通式I化合物在农业和其它领域中用作杀菌剂的用途。(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oxime ether compound with a novel structure, which has a structure shown as a general formula I, wherein the definition of each substituent group is shown in the specification.)

一种肟醚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农用杀菌剂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肟醚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肟醚衍生物是一类具有广谱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在农药中被广泛应用于杀虫剂、除草剂及杀菌剂。自从1974年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的第一个商品化肟醚杀菌剂霜脲氰(Cymoxan)问世以来,不断有新的商品化品种出现。

专利CN106916084A公开了如下化合物CK1、CK2和CK3(分别为CN106916084A表1中化合物编号:107、115和116),该类化合物对细菌病害和真菌病害有良好的活性。

现有技术中,如本发明所示的肟醚类化合物及其杀菌活性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肟醚类化合物,它可用于制备农业和其它领域中防治病菌的药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肟醚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化合物如通式I所示:

式中:

X选自硫或氧;

Z选自氢、未取代或被任意个下述基团取代的C1-C6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卤素、氰基、三氟甲基、三氟甲氧基、羟基、硝基、氨基;

A选自CN、(C=O)OR1、(C=O)NHR2或(C=O)NHNH2

R1选自C1-C8烷基;

R2选自氢或C1-C8烷基;

W选自氢、乙腈、C1-C8烷基、C1-C8卤代烷基、C3-C6环烷基、C2-C8烯基、C2-C8卤代烯基、C2-C8炔基、C2-C8卤代炔基、C1-C8烷氧基C1-C8烷基、C(=O)R3、C(=O)CH2R3、C(=O)CH2OR3、NO2、OR4、S(O)2R5、N(R6)R7或N=C(R8)R9

Q选自氢、乙腈、C1-C8烷基、C1-C8卤代烷基、C3-C6环烷基、C2-C8烯基、C2-C8卤代烯基、C2-C8炔基、C2-C8卤代炔基、C1-C8烷氧基C1-C8烷基或C(=O)R3

或,Q、N和N相连的W形成3-6元饱和或不饱和环,所述饱和或不饱和环含有0-2个N-R10、O、S或氧化的S,同时该环还可被R11取代或与苯环形成并环;

R3选自氢、C1-C8烷基、C1-C8卤代烷基、C3-C6环烷基、C2-C8烯基、C2-C8卤代烯基、C2-C8炔基、C2-C8卤代炔基、C1-C8烷氧基C1-C8烷基、N(R12)R13、任意取代的芳基或任意取代的杂芳基;

R4选自氢、C1-C8烷基、C1-C8卤代烷基或C3-C6环烷基;

R5选自C1-C2烷基、C1-C2卤代烷基、C3-C6环烷基、C1-C4烷氧基、C1-C4烷基取代的苯基或N(R12)R13

R6选自氢或C1-C8烷基;

R7选自氢或C1-C8烷基;

R8选自氢、C1-C8烷基、C1-C8卤代烷基、未取代的或被下述基团任意取代的苯基,其中,下述基团为氢、卤素、氰基、硝基、C1-C4烷基或C1-C4卤代烷基;

R9选自C1-C8烷基、C1-C8卤代烷基、未取代的或被下述基团任意取代的苯基,其中,下述基团为氢、卤素、氰基、硝基、C1-C4烷基或C1-C4卤代烷基;

R10为氢、C1-C2烷基、C1-C2卤代烷基、C1-C2烷基羰基或C1-C2烷氧基羰基;

R11为H、卤素、CN、NO2、C1-C2烷基、C1-C2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C1-C2卤代烷氧基、任意取代的芳基或S(O)nR14,其中n为0、1或2;

R12选自C1-C8烷基;

R13选自C1-C8烷基;

R14为氢、C1-C2烷基、C1-C2卤代烷基、C3-C6环烷基或C1-C4烷氧基;

或通式I化合物的盐。

本发明中较可选的化合物为:通式I中

X选自硫或氧;

Z选自氢、未取代或被任意个下述基团取代的C1-C3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卤素、氰基、三氟甲基、三氟甲氧基、羟基、硝基、氨基;

A选自CN、(C=O)OR1、(C=O)NHR2或(C=O)NHNH2

R1选自C1-C4烷基;

R2选自氢或C1-C4烷基;

W选自氢、乙腈、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3-C6环烷基、C2-C4烯基、C2-C4卤代烯基、C2-C4炔基、C2-C4卤代炔基、C1-C4烷氧基C1-C4烷基、C(=O)R3、C(=O)CH2R3、C(=O)CH2OR3、NO2、OR4、S(O)2R5、N(R6)R7或N=C(R8)R9

Q选自氢、乙腈、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3-C6环烷基、C2-C4烯基、C2-C4卤代烯基、C2-C4炔基、C2-C4卤代炔基、C1-C4烷氧基C1-C4烷基或C(=O)R3

或,Q、N和N相连的W形成3-6元饱和或不饱和环,所述饱和或不饱和环含有0-2个N-R10、O、S或氧化的S,同时该环还可被R11取代或与苯环形成并环;

R3选自氢、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3-C6环烷基、C2-C4烯基、C2-C4卤代烯基、C2-C4炔基、C2-C4卤代炔基、C1-C4烷氧基C1-C4烷基、N(R12)R13或选自未取代的或被下述基团任意取代的苯基、吡啶基、吡唑基、噻唑基、异噻唑基或噻二唑基,其中,下述基团为氢、卤素、氰基、硝基、羟基、巯基、氨基、醛基、C(=O)NH2、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3-C6环烷基、C1-C3烷氧基、C1-C3卤代烷氧基、C1-C3烷硫基、C1-C3卤代烷硫基、C1-C3烷基氨基、C1-C3二烷基氨基、C3-C6环烷基氨基、C1-C3烷氧基羰基、C1-C3烷基磺酰基、C1-C3烷基氨基羰基、C1-C3烷基氨基磺酰基、未取代或被下述基团任意取代的苯基或吡啶基,下述基团为氢、卤素、氰基、硝基、C1-C4烷基或C1-C4卤代烷基;

R4选自氢、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3-C6环烷基;

R5选自C1-C2烷基、C1-C2卤代烷基、C3-C6环烷基、C1-C4烷氧基、C1-C4烷基取代的苯基或N(R12)R13

R6选自氢或C1-C4烷基;

R7选自氢或C1-C4烷基;

R8选自氢、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未取代的或被下述基团任意取代的苯基,其中,下述基团为氢、卤素、氰基、硝基;

R9选自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未取代的或被下述基团任意取代的苯基,其中,下述基团为氢、卤素、氰基、硝基;

R10为氢、C1-C2烷基、C1-C2卤代烷基、C1-C2烷基羰基或C1-C2烷氧基羰基;

R11为H、卤素、CN、NO2、C1-C2烷基、C1-C2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C1-C2卤代烷氧基、任意取代的芳基或S(O)nR14,其中n为0、1或2;

R12选自C1-C4烷基;

R13选自C1-C4烷基;

R14为氢、C1-C2烷基、C1-C2卤代烷基、C3-C6环烷基或C1-C4烷氧基;

或通式I化合物的盐。

本发明中进一步可选的化合物为:通式I中

X选自氧或硫;

Z选自氢、甲基或乙基;

A选自CN、(C=O)OR1、(C=O)NHR2或(C=O)NHNH2

R1选自甲基或乙基;

R2选自氢、甲基或乙基;

W选自氢、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3-C6环烷基、C(=O)R3、OR4、S(O)2R5、N(R6)R7或N=C(R8)R9

Q选自氢、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3-C6环烷基或C(=O)R3

或,Q、N和N相连的W形成3-6元饱和或不饱和环,所述饱和或不饱和环含有0-2个N-R10、O、S或氧化的S,同时该环还可与苯环形成并环;

R3选自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3-C6环烷基、N(R12)R13、未取代的或被下述基团任意取代的苯基、吡啶基、吡唑基、噻唑基、异噻唑基或噻二唑基:下述基团为氢、卤素、氰基、硝基、C(=O)NH2、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3-C6环烷基、C1-C3烷氧基、C1-C3卤代烷氧基、C1-C3烷硫基、C1-C3卤代烷硫基、C1-C3烷基氨基、C1-C3二烷基氨基、C3-C6环烷基氨基、C1-C3烷氧基羰基、C1-C3烷基磺酰基、C1-C3烷基氨基羰基、C1-C3烷基氨基磺酰基、未取代或被以下基团任意取代的苯基、吡啶基:以下基团为氢、卤素、氰基、硝基、C1-C4烷基或C1-C4卤代烷基;

R4选自氢、C1-C4烷基或C1-C4卤代烷基;

R5选自C1-C2烷基、C1-C2卤代烷基、甲基取代的苯基或N(R11)R12

R6选自氢、甲基或乙基;

R7选自氢、甲基或乙基;

R8选自甲基、乙基、三氟甲基、未取代或被下述基团任意取代的苯基:下述基团为氢、卤素、氰基、硝基;

R9选自甲基、乙基、三氟甲基、未取代或被下述基团任意取代的苯基:下述基团为氢、卤素、氰基、硝基;

R12选自甲基或乙基;

R13选自甲基或乙基。

或通式I化合物的盐。

本发明中进一步可选的化合物为:通式I中

X选自氧或硫;

Z选自氢;

A选自CN、(C=O)OR1或(C=O)NH2

R1选自甲基或乙基;

W选自氢、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3-C6环烷基、C(=O)R3、S(O)2R5、N(R6)R7或N=C(R8)R9

Q选自氢、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3-C6环烷基或C(=O)R3

R3选自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3-C6环烷基、N(R12)R13、未取代的或被下述基团任意取代的苯基、吡啶基、吡唑基、噻唑基、异噻唑基或噻二唑基:下述基团为氢、卤素、氰基、硝基、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C1-C4卤代烷氧基、C1-C4烷硫基或C1-C4卤代烷硫基;

R5选自C1-C2烷基、C1-C2卤代烷基、对甲基苯基或N(R12)R13

R6选自氢、甲基或乙基;

R7选自氢、甲基或乙基;

R8选自甲基、乙基、三氟甲基、未取代或被下述基团任意取代的苯基:下述基团为氢、卤素、氰基、硝基;

R9选自甲基、乙基、三氟甲基、未取代或被下述基团任意取代的苯基:下述基团为氢、卤素、氰基、硝基;

R12选自甲基或乙基;

R13选自甲基或乙基;

或通式I化合物的盐。

本发明中更进一步可选的化合物为:通式I中

X选自硫;

Z选自氢;

A选自CN或(C=O)NH2

W选自氢、C1-C4烷基、C3-C6环烷基、C(=O)R3或N=C(R8)R9

Q选自氢、C1-C4烷基、C3-C6环烷基或C(=O)R3

R3选自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3-C6环烷基、未取代的或被下述基团任意取代的苯基、吡啶基、吡唑基、噻唑基、异噻唑基或噻二唑基:下述基团为氢、卤素、氰基、硝基、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C1-C4卤代烷氧基、C1-C4烷硫基或C1-C4卤代烷硫基;

R8选自甲基、乙基、三氟甲基、未取代或被下述基团任意取代的苯基:下述基团为氢、卤素、氰基、硝基;

R9选自甲基、乙基、三氟甲基、未取代或被下述基团任意取代的苯基:下述基团为氢、卤素、氰基、硝基;

或通式I化合物的盐。

本发明中再进一步可选的化合物为:通式I中

X选自硫;

Z选自氢;

A选自CN或(C=O)NH2

W选自氢、C1-C4烷基或C(=O)R3

Q选自氢、C1-C4烷基或C(=O)R3

R3选自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3-C6环烷基、K1-K10所示任意一个基团、未取代或被下述基团任意取代的苯基或吡啶基:下述基团为卤素、氰基、硝基、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C1-C4卤代烷氧基、C1-C4烷硫基或C1-C4卤代烷硫基;

K1-K10表示如下:

或通式I化合物与盐酸、氢溴酸、硫酸、磷酸、甲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三氟乙酸、草酸、丙二酸、甲磺酸、4-甲苯磺酸、苹果酸、富马酸、乳酸、马来酸、水杨酸、酒石酸或柠檬酸形成的盐。

上面给出的通式化合物的定义中,汇集所用术语一般代表如下取代基:

未取代表示所有取代基都为氢。

卤素:指氟、氯、溴或碘。

烷基:直链或支链烷基,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或不同的丁基、戊基或己基异构体。

卤代烷基:直链或支链烷基,在这些烷基上的氢原子可部分或全部被卤素所取代,例如氯甲基、二氯甲基、三氯甲基、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七氟异丙基等。

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状烷基,例如环丙基、环戊基或环己基;取代基如甲基、卤素等。

烯基:包括直链或支链烯类,例如乙烯基、1-丙烯基、2-丙烯基和不同的丁烯基、戊烯基和己烯基异构体;烯基还包括多烯类如1,2-丙二烯基和2,4-己二烯基。

卤代烯基:可被卤原子取代至少一个或多个氢原子的烯基。

炔基:包括直链或支链炔类,如乙炔基、1-丙炔基和不同的丁炔基、戊炔基和己炔基异构体;炔基还包括由多个三键组成的基团,例如2,5-己二炔基。

卤代炔基:可被卤原子取代至少一个或多个氢原子的炔基。

烷氧基:直链或支链烷基,经氧原子键连接到结构上,例如甲氧基、乙氧基、叔丁氧基等。

卤代烷氧基:直链或支链烷氧基,在这些烷氧基上的氢原子可部分或全部被卤素所取代,例如氯甲氧基、二氯甲氧基、三氯甲氧基、氟甲氧基、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氯氟甲氧基、三氟乙氧基等。

烷硫基:直链或支链烷基,经硫原子键连接到结构上,例如甲硫基、乙硫基等。

卤代烷硫基:直链或支链烷硫基,在这些烷硫基上的氢原子可部分或全部被卤素所取代,例如二氟甲硫基、三氟乙硫基等。

烷基氨基:直链或支链烷基,经氮原子键连接到结构上,例如甲基氨基、乙基氨基、正丙基氨基、异丙基氨基或同分异构的丁基胺。

二烷基氨基:两个相同或不同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经氮原子键连接到结构上,例如二甲基氨基、甲基乙基氨基等。

环烷基氨基:环烷基-NH-,例如环丙氨基。

烷基氨基羰基:烷基-NH-CO-,例如CH3NHCO-。

烷基氨基磺酰基:烷基-NH-S(O)2-,例如CH3NH S(O)2-。

烷氧基烷基:烷基-O-烷基-,例如CH3OCH2-。

卤代烷氧基烷基:直链或支链烷氧基烷基,在这些烷氧基烷基上的氢原子可部分或全部被卤素所取代,例如氯甲氧基甲基、二氯甲氧基甲基、三氯甲氧基甲基、氟甲氧基甲基、二氟甲氧基甲基、三氟甲氧基甲基、氯氟甲氧基甲基、三氟乙氧基甲基等。

烷氧基烷氧基:烷基-O-烷基-O-,例如CH3OCH2O-。

烷氧基羰基:烷基-O-(C=O)-,例如CH3O(C=O)-。

烷基磺酰基:烷基-S(O)2-,例如甲基磺酰基。

芳基:具有6-20个碳原子的单环或多环芳族基团,例如苯基、萘基。

杂芳基:具有1-20个碳原子、1-4个选自N、S、O杂原子的单环或多环杂芳族基团,例如吡咯基、呋喃基、噻吩基、咪唑基、吡唑基、噁唑基、噻唑基、异噁唑基、异噻唑基、吡啶基、嘧啶基、哒嗪基、哒嗪酮基、吲哚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噁唑基、苯并噻吩基、苯并噻唑基、苯并异噁唑基、苯并异噻唑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吡唑基、喹喔啉基等。

C1-C4烷基取代的苯基:指苯基可被1-5个不同或相同的C1-C4烷基取代,例如4-甲基苯基、2-甲基-3乙基苯基。

任意取代的芳基:芳基任意位上可由任意个取代基取代。

被任意取代的C1-C6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1-C6的直链或支链烷基上各个C原子可由任意个取代基进行取代。

本发明部分通式I化合物如表1所示,但本发明绝非仅限于这些化合物。

表1

部分化合物的1H NMR及物化性质如下:

表2

本发明的通式I化合物可按照以下方法制备,除另有注明外,式中各基团的定义同前。

方法一:

通式II化合物与通式III化合物在适宜的溶剂中,在温度从-10℃到溶剂沸点下反应0.5-48小时制得通式I化合物。

含有氨基的通式IV化合物与W和Q在适宜的溶剂中,在温度从-10℃到溶剂沸点下反应0.5-48小时制得通式II化合物,反应可在碱存在或非存在下进行。

方法二:

含有氨基通式化合物V与W和Q在适宜的溶剂中,在温度从-10℃到溶剂沸点下反应0.5-48小时制得通式I化合物,反应可在碱存在或非存在下进行。

通式IV化合物与通式III化合物在适宜的溶剂中,在温度从-10℃到溶剂沸点下反应0.5-48小时制得通式V化合物。

上述制备方法中:LG表示离去基团,合适的离去基团可选自卤素或其它常规的离核基团,例如甲磺酸基或甲苯磺酸基等。M表示阳离子,例如Na+、K+、CS+、Ag+或NH4 +等。适宜的溶剂可可为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类,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酮等酮类,氯仿、二氯甲烷等卤代芳烃类,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等酯类,四氢呋喃、二噁烷、二乙醚、1,2-二甲氧基乙烷等醚类,水、乙腈、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亚砜等极性溶剂或上述溶剂的混合溶剂;碱可为三乙胺、吡啶、DBU、DMAP等有机碱,氢化钠、氢化钾等碱金属氢化物,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碱金属氢氧化物,氢氧化钙等碱土类金属氢氧化合物,碳酸钠、碳酸钾等碱金属碳酸盐,碳酸氢钠等碱金属碳酸氢盐,甲醇钠、乙醇钾等金属醇盐。

通式III化合物可以购买或按公知方法(例如:CN103804321、WO2008139481、US20130096098或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of Pakistan,33(3),324-332,2011等)制备。

通式IV化合物可以通过购买或按公知的方法(例如:CN 101885708A或Journal ofMedicinal Chemistry,59(21),9686-9720;2016)制备。

本发明的化合物或其盐用于控制植物病害的用途,可用于防治在多种作物上由卵菌纲、担子菌纲、子囊菌和半知菌类等多种真菌引起的病害,例如在较低剂量下对黄瓜霜霉病、黄瓜灰霉病、黄瓜炭疽病、黄瓜白粉病、番茄早疫病、番茄晚疫病、辣椒疫病、葡萄霜霉病、葡萄白腐病、苹果轮纹病、苹果斑点落叶病、水稻纹枯病、水稻稻瘟病、小麦锈病、小麦叶斑病、小麦白粉病、油菜菌核病、玉米小斑病等病害都有着很好的防效。

本发明化合物还具有很好的杀细菌活性,可用于防治多种植物细菌性病害,例如青枯病、细菌性疫病、溃疡病、软腐病、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条斑病、叶枯病、野火病和细菌性疮痂病等,具体包括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基腐病、水稻细菌性褐条病、水稻细菌性褐斑病、马铃薯青枯病、马铃薯软腐病、马铃薯黑胫病、马铃薯环腐病、柑桔溃疡病、梨根癌病、梨火疫病、桃细菌性穿孔病、猕猴桃溃疡病、核桃黑斑病、果树细菌性根癌病、西瓜细菌性青枯病、西瓜细菌性果腐病、茄科蔬菜青枯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甜瓜细菌性角斑病、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细菌性黑腐病、细菌性黑斑病、花卉类细菌性病害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杀菌组合物,该组合物中含有通式I的化合物或其盐和农业上可接受的载体,以通式I所示化合物或其盐为活性组分,组合物中活性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1-9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实施例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意味着限制本发明。

合成实施例

实施例1:化合物34的制备

在50毫升反应瓶中加入((2-氨基噻唑-4-基)甲氧基)亚氨基酰亚胺二氰化物(0.5克,2.41毫摩尔)、三乙胺(0.37克,3.66毫摩尔)、DMAP(0.3克,2.46毫摩尔)和20毫升二氯甲烷,然后开动搅拌,然后将2.4-二氯苯甲酰氯(0.5克,2.39毫摩尔)溶于10毫升二氯甲烷中,冰浴条件下,向反应瓶中滴加酰氯溶液,滴毕继续室温搅拌反应,TLC(乙酸乙酯:石油醚=1:5)监测,待反应完成后,减压蒸除溶剂,残余物柱色谱(乙酸乙酯:石油醚=1:5作洗脱剂,青岛海洋生物化工厂分厂生产的100-140目硅胶)纯化得黄色固体0.42克,产率46%。

实施例2:化合物47的制备

中间体4-(氯甲基)噻唑-2-氨基盐酸盐的制备

在100毫升反应瓶中加入硫脲(6.49克,85.26毫摩尔)和甲醇40毫升,然后将1,3-二氯丙酮(10.83克,85.26毫摩尔)溶于30毫升丙酮中,冰浴条件下将1,3-二氯丙酮溶液缓慢滴加到硫脲溶液中,滴毕撤去冰浴继续搅拌,室温搅拌过夜,旋干除去溶剂,然后将20毫升丙酮加入到残余物中,剧烈搅拌直至固体析出,然后抽滤晾干得白色固体13.5克,产率86%。

在50毫升反应瓶中加入4-(氯甲基)噻唑-2-氨基盐酸盐(0.5克,2.7毫摩尔)、丙二腈肟醚钠盐(0.32克,2.7毫摩尔)、三乙胺(0.28克,2.77毫摩尔)和15毫升乙腈,升温至60℃搅拌反应,TLC(乙酸乙酯:石油醚=1﹕1)监测,待反应完成后,减压蒸除溶剂,残余物柱色谱(乙酸乙酯:石油醚=1:2作洗脱剂,青岛海洋生物化工厂分厂生产的100-140目硅胶)纯化得黄色固体0.21克,产率37%。

实施例3:化合物97的制备

在50毫升反应瓶中加入((2-氨基噻唑-4-基)甲氧基)亚氨基酰亚胺二氰化物(0.27克,1.30毫摩尔)、三乙胺(0.19克,1.88毫摩尔)、DMAP(0.16克,1.31毫摩尔)和20毫升二氯甲烷,然后开动搅拌,然后将4-叔丁基苯甲酰氯(0.25克,1.27毫摩尔)溶于10毫升二氯甲烷中,冰浴条件下,向反应瓶中滴加酰氯溶液,滴毕继续室温搅拌反应,TLC(乙酸乙酯:石油醚=1:5)监测,待反应完成后,减压蒸除溶剂,残余物柱色谱(乙酸乙酯:石油醚=1:5作洗脱剂,青岛海洋生物化工厂分厂生产的100-140目硅胶)纯化得黑色油状物0.22克,产率47%。

实施例4:化合物179的制备

在50毫升反应瓶中加入4-(氯甲基)噻唑-2-氨基盐酸盐(0.45克,2.43毫摩尔)、氰基乙酰胺肟醚(0.28克,2.48毫摩尔)、碳酸钾(1.01克,7.29毫摩尔)和25毫升乙腈,65℃搅拌反应8个小时,待反应液冷却后用硅藻土过滤得到澄清溶液,然后减压除去溶剂,残余物经过二氯甲烷洗涤得到黄色固体0.22克,产率40%。

实施例5:化合物361的制备

在50毫升反应瓶中加入4-氟苯乙酮(2克,14.48毫摩尔)、氨基硫脲(1.32克,14.48毫摩尔)、醋酸0.2毫升和35毫升乙醇,加热回流反应8个小时,待反应液冷却后有白色固体析出,然后过滤得到目标物2.2克,产率72%。

将上一步得到缩合产物(1.2克,5.68毫摩尔)、1,3-二氯丙酮(0.72克,5.68毫摩尔)加入单口瓶中,然后加入50毫升乙醇,加热至60度反应8个小时,TLC(乙酸乙酯:石油醚=1:5)监测,待反应完成后,减压蒸除溶剂,残余物柱色谱(乙酸乙酯:石油醚=1:5作洗脱剂,青岛海洋生物化工厂分厂生产的100-140目硅胶)纯化得黑色油状物0.66克,产率41%。

在50毫升反应瓶中加入上一步得到的氯化物(0.4克,1.41毫摩尔)、丙二腈肟醚钠盐(0.17克,1.41毫摩尔)和15毫升乙腈,升温至60℃搅拌反应,TLC(乙酸乙酯:石油醚=1﹕3)监测,待反应完成后,减压蒸除溶剂,残余物柱色谱(乙酸乙酯:石油醚=1:3作洗脱剂,青岛海洋生物化工厂分厂生产的100-140目硅胶)纯化得黑色油状物0.18克,产率37%。

实施例6:化合物363的制备

在50毫升反应瓶中加入((2-氨基噻唑-4-基)甲氧基)亚氨基酰亚胺二氰化物(0.21克,1.01毫摩尔)、三乙胺(0.16克,1.58毫摩尔)、DMAP(0.13克,1.06毫摩尔)和20毫升二氯甲烷,然后开动搅拌,然后将4-甲酸甲酯苯甲酰氯(0.20克,1.01毫摩尔)溶于10毫升二氯甲烷中,冰浴条件下,向反应瓶中滴加酰氯溶液,滴毕继续室温搅拌反应,TLC(乙酸乙酯:石油醚=1:5)监测,待反应完成后,减压蒸除溶剂,残余物柱色谱(乙酸乙酯:石油醚=1:5作洗脱剂,青岛海洋生物化工厂分厂生产的100-140目硅胶)纯化得黄色固体0.18克,产率48%。

实施例7:化合物364的制备

在50毫升反应瓶中加入4-(氯甲基)噻唑-2-氨基盐酸盐(0.4克,2.16毫摩尔)、三乙胺(0.54克,5.34毫摩尔)、DMAP(0.26克,2.13毫摩尔)和20毫升二氯甲烷,然后开动搅拌。将邻乙氧基苯甲酰氯(0.39克,2.11毫摩尔)溶于10毫升二氯甲烷,然后冰浴条件下,向反应瓶中滴加酰氯,滴加完毕继续室温搅拌反应,TLC(乙酸乙酯:石油醚=1:5)监测,待反应完成后,减压除去溶剂,残余物柱色谱(乙酸乙酯:石油醚=1:5作洗脱剂,青岛海洋生物化工厂分厂生产的100-140目硅胶)纯化得白色固体0.46克,产率73%。

在50毫升反应瓶中加入N-(4-(氯甲基)噻唑-2-基)-2-乙氧基苯甲酰胺(0.45克,1.52毫摩尔)、丙二腈肟醚钠盐(0.18克,1.54毫摩尔)和15毫升乙腈,升温至60℃搅拌反应,TLC(乙酸乙酯:石油醚=1:3)监测,待反应完成后,减压蒸除乙腈,残余物柱色谱(乙酸乙酯:石油醚=1:3作洗脱剂,青岛海洋生物化工厂分厂生产的100-140目硅胶)纯化得黄色固体0.25克,产率46%。

按照上述实施例的记载以及发明内容中通式I的合成路线,将原料进行替换即可获得通式I所示的其它化合物。

生物活性测定

实施例8:对植物细菌病害防治效果的测定

用本发明的化合物对多种植物细菌性病害进行了防效测定,针对不同的细菌性病害,试验程序如下:

甜瓜果斑病,将待测化合物用少量N,N二甲基甲酰胺溶解,用水稀释至所需要的浓度。将培养至稳定生长期的病原细菌与定量化合物溶液混合均匀,将经过催芽的甜瓜种子放入菌液与化合物的混合液中浸泡半小时,再将种子播种于蚯蚓土培养杯中,放入温室中保湿培养,一般培养两周时间,待对照充分发病后进行防效调查。

大白菜软腐病,切取2厘米见方的白菜叶片,放入垫有双层滤纸的玻璃培养皿中。将用N,N二甲基甲酰胺溶解,并用水稀释至所需浓度的化合物喷雾于白菜叶片表面,于通风橱内晾干白菜叶片表面药液后,使用接种针在白菜叶片表面针刺造成伤口,将培养至稳定生长期的大白菜软腐病菌取5微升加入伤口内,进行接种。最后将试材放入培养箱中避光培养48小时,待对照充分发病后进行防效调查。

测试结果如下:

400mg/L时,如化合物4、5、6、20、22、23、34、36、45、47、65、74、86、87、95、97、99、104、117、118、119、123、134、179、228、253、361、366、367对大白菜软腐病防效为100%。

400mg/L时,如化合物4、5、6、20、22、23、34、36、45、47、65、74、86、87、95、97、99、104、117、118、119、123、134、179、228、253、361、366、367对甜瓜果斑病防效为100%。

实施例9:对植物真菌病害防治效果的测定

采用活体盆栽测定方法即将带测的化合物样品用少量溶剂(溶剂的种类如丙酮、甲醇、DMF等,依据其对样品的溶解能力而选择,溶剂量与喷液量的体积比等于或小于0.05。)溶解,用含有0.1%的吐温80的水稀释,配制成所需浓度的待测液。用本发明化合物按照设计浓度进行叶面喷雾处理。另设喷清水的空白对照,3次重复,处理后第二天进行病害接种,接种后将植物放在人工气候室中保湿培养(温度:昼25℃、夜20℃,相对湿度95-99%)。试验材料培养24小时后,移置温室培养,将不需要保湿培养的植物直接在温室内接种并培养。待对照充分发病后(通常为一周时间)进行化合物防治效果评估,结果调查参照美国植病学会编写的《A Manual of Assessment Keys for Plant Diseases》,用100-0来表示,用“100”级代表无病和“0”级代表最严重的发病程度。

对大豆锈病防效:

部分供试的化合物,下列化合物在浓度为400ppm时,如化合物10、16、19、20、22、23、34、36、47、57、65、86、87、95、98、100、117、179、363、364、365对大豆锈病防治效果较好,防效≥80%。

按照以上方法,选取化合物10、23、47、179和365与已知化合物CK1进行防治大豆锈病平行比较,试验结果见表3

表3

对黄瓜霜霉病防效:

部分供试的化合物,下列化合物在浓度为400ppm时,如化合物10、16、19、20、22、23、36、45、47、57、65、86、87、95、97、98、100、117、123、134、179、365对黄瓜霜霉病防治效果较好,防效≥80%,

按照以上方法,选取化合物20、45、97和117与已知化合物CK1、CK2及CK3进行防治黄瓜霜霉病平行比较,试验结果见表4

表4

实施例10: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田间试验

从上述化合物中选择化合物47和97进行田间验证试验,防治对象为黄瓜细菌性角斑病(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供试药剂处理剂量为400mg/L,对照药剂CK2处理剂量为700mg/L,试验药剂和对照药剂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5m2,3次重复。施药方式为全株喷雾处理,共施药三次,间隔7天,最后一次施药后7天进行防效调查。调查时,每小区5点取样,调查全部叶片,以每叶片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百分率分级,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结果见表5

表5

32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含碘化合物及其在抗真菌中的应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