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控管滤波组件、磁控管以及家用电器

文档序号:636189 发布日期:2021-05-11 浏览:1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磁控管滤波组件、磁控管以及家用电器 (Magnetron filtering component, magnetron and household appliance ) 是由 刘洪颐 罗良敏 张昀 邱炳兴 施志雄 王贤友 唐相伟 侯俊峰 于 2020-12-3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申请涉及磁控管技术领域,公开了磁控管滤波组件、磁控管以及家用电器。该磁控管滤波组件包括屏蔽盒和穿心电容组件;其中,磁控管的阴极接线端贯穿设置于屏蔽盒的底部,阴极接线端的一端连接磁控管的阴极;穿心电容组件贯穿设置于屏蔽盒的侧壁,穿心电容组件包括向屏蔽盒内引出的引出线、以及向屏蔽盒外引出的阴极线,引出线的一端连接阴极接线端的另一端,引出线的另一端连接阴极线,阴极线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其中,阴极线呈线圈状设置。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减小磁控管的体积。(The applica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agnetrons and discloses a magnetron filtering component, a magnetron and a household appliance. The magnetron filtering component comprises a shielding box and a feedthrough capacitor component; wherein, the cathode terminal of the magnetron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hielding box in a penetrating way, and one end of the cathode terminal is connected with the cathode of the magnetron; the feedthrough capacitor assembly penetrates through the side wall of the shielding box and comprises a lead-out wire led out into the shielding box and a cathode wire led out of the shielding box, one end of the lead-out wire is connected with the other end of the cathode wiring terminal, the other end of the lead-out wire is connected with the cathode wire, and the cathode wire is used for being connected with an external power supply; wherein, the cathode wire is arranged in a coil shape. Through the mode, the size of the magnetron can be reduced.)

磁控管滤波组件、磁控管以及家用电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磁控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磁控管滤波组件、磁控管以及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磁控管是产生微波的真空电子管,目前用于磁控管的普通滤波装置都是由屏蔽盒及安装在屏蔽盒内的滤波组件组成,屏蔽盒为起屏蔽作用的金属盒,滤波组件由电容和电感连接组成。该滤波装置可以有效地防止从真空管的端子传出的杂波沿供电线路传播或向屏蔽盒外辐射。

由于磁控管本身的工作特性,在正常工作时,磁控管滤波组件上接有负高压,为防止滤波组件与屏蔽组件之间产生打火,在设计时需要保证滤波组件与屏蔽组件之间的相对距离。随着磁控管的不断升级以及家用微波炉精细化需求,磁控管的尺寸也渐渐朝小型化方向发展,因此对屏蔽组件的尺寸优化也显得格外重要。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磁控管滤波组件、磁控管以及家用电器,能够减小磁控管的体积。

本申请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磁控管滤波组件,该磁控管滤波组件包括:屏蔽盒,磁控管的阴极接线端贯穿设置于屏蔽盒的底部,阴极接线端的一端连接磁控管的阴极;穿心电容组件,穿心电容组件贯穿设置于屏蔽盒的侧壁,穿心电容组件包括向屏蔽盒内引出的引出线、以及向屏蔽盒外引出的阴极线,引出线的一端连接阴极接线端,引出线的另一端连接阴极线,阴极线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其中,阴极线呈线圈状设置。

其中,阴极接线端包括第一阴极接线端和第二阴极接线端,第一阴极接线端和第二阴极接线端分别连接阴极的两端;引出线包括第一引出线和第二引出线,第一引出线的一端连接第一阴极接线端,第二引出线的一端连接第二阴极接线端。

其中,阴极线包括第一阴极线和第二阴极线,第一阴极线的一端连接第一引出线的另一端,第二阴极线的一端连接第二阴极接线端的另一端;其中,第一阴极线和第二阴极线双绞,呈线圈状设置。

其中,阴极线还包括第三阴极线,第三阴极线接地;其中,第一阴极线、第二阴极线和第三阴极线三绞,呈线圈状设置。

其中,穿心电容组件还包括:内壳体,设置于屏蔽盒内,形成第一容纳腔;外壳体,设置于屏蔽盒外,形成第二容纳腔;第一电容,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一阴极线,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电容,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二阴极线,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其中,磁控管滤波组件还包括消耗介质,消耗介质套设于阴极接线端,用于消耗沿阴极接线端的电磁波,或消耗介质套设于引出线,用于消耗沿引出线的电磁波。

其中,阴极线上设置有磁芯,磁芯穿设于呈线圈状设置的阴极线的容置空间。

其中,磁控管滤波组件还包括扼流线圈,扼流线圈的一端连接阴极接线端的另一端;引出线的一端连接扼流线圈的另一端,引出线的另一端连接阴极线。

本申请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磁控管,该磁控管包括:磁控管主体;磁控管滤波组件,磁控管滤波组件设置于磁控管主体上,用于消耗磁控管主体内传出的电磁波,磁控管滤波组件如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磁控管滤波组件。

本申请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家用电器,该家用电器包括磁控管,该磁控管如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磁控管。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的一种磁控管滤波组件,该磁控管滤波组件包括:该磁控管滤波组件包括:屏蔽盒,磁控管的阴极接线端贯穿设置于屏蔽盒的底部,阴极接线端的一端连接磁控管的阴极;穿心电容组件,穿心电容组件贯穿设置于屏蔽盒的侧壁,穿心电容组件包括向屏蔽盒内引出的引出线、以及向屏蔽盒外引出的阴极线,引出线的一端连接阴极接线端,引出线的另一端连接阴极线,阴极线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其中,阴极线呈线圈状设置。通过上述方式,磁控管滤波组件通过将阴极线设置为线圈状,从而使穿心电容组件和线圈状的阴极线成的LC谐振电路,对磁控管产生的高频电磁波进行抑制、消耗,使得在屏蔽盒内部无需设置扼流线圈也能实现滤波,能够节省制作扼流线圈的材料成本,另一方面,使得在设置屏蔽盒的体积时,无需考虑扼流线圈与屏蔽盒会发生放电打火的现象而必须保证两者之间距离的问题,进而能够减小屏蔽盒的体积,最终减小磁控管的体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磁控管滤波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磁控管滤波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磁控管滤波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磁控管滤波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磁控管滤波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磁控管滤波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磁控管滤波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磁控管滤波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图8中的消耗介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磁控管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家用电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磁控管技术领域,磁控管的发射腔产生的电磁波主要为需要的基波(2450MHZ),同时也包括其他频率的电磁波(包括第二高频谐波(4900MHZ)、第三高频谐波(7350MHZ)、第四高频谐波(9.8GHZ)、第五高频谐波(12.5GHZ)等),一部分通过天线进入到指定的工作区域,比如微波炉的烹调室,另一部分,沿着进入发射腔的中心引线与边侧引线方向向外泄露,对周围器件产生电磁波干扰,成为骚扰波。为了减少骚扰波沿着中心引线以及边侧引线方向向外泄露,相关技术中,中心引线与边侧引线穿过屏蔽腔再进入发射腔,屏蔽腔采用扼流线圈与穿心电容构成谐振系统,并利用屏蔽腔的屏蔽外壳,可以部分消除从发射腔引入的骚扰波。

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磁控管滤波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磁控管滤波组件10包括屏蔽盒11、扼流线圈12以及穿心电容13。其中,扼流线圈12设置于屏蔽盒11内,扼流线圈12的一端连接磁控管的阴极接线端14。穿心电容13贯穿设置于屏蔽盒11的侧壁,穿心电容13的引出线与扼流线圈12的另一端连接。因此,穿心电容13与扼流线圈12所组成的电路结构对磁控管发出的电磁波进行滤波。

如图1所示,屏蔽盒11包括第一侧壁111、第二侧壁112、第三侧壁113和第四侧壁114。穿心电容13贯穿设置于屏蔽盒11的第一侧壁111,此时,第一侧壁111和第三侧壁113之间的距离为L,第二侧壁112和第四侧壁114之间的距离为M。

磁控管在一些家用电器(例如微波炉)的应用中,由于磁控管体积过大,从而导致家用电器内腔空间占有率小,而屏蔽盒体积过大,则是磁控管体积难以缩小的重要原因。基于此,提出以下实施例:

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磁控管滤波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磁控管滤波组件20包括屏蔽盒21和穿心电容组件22。

屏蔽盒21内部为容置腔,用于容置部分穿心电容组件22。

磁控管滤波组件20设置于磁控管主体上,磁控管主体包括阴极接线端23和阴极,阴极接线端23从磁控管主体引出并贯穿设置于屏蔽盒21的底部,阴极接线端23的一端连接阴极。阴极接线端23贯穿屏蔽盒21的底部后,另一端设置于屏蔽盒21的容置腔中。

穿心电容组件22贯穿设置于屏蔽盒21的侧壁,穿心电容组件22包括向屏蔽盒21内引出的引出线221以及向屏蔽盒21外引出的阴极线222,引出线221的一端连接阴极接线端23的另一端,引出线221的另一端连接阴极线222,阴极线222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其中,阴极线222呈线圈状设置,能够在不增加成本的条件下,抑制沿阴极线222的电磁波。在一些实施例中,呈线圈状设置的阴极线222上设置有磁芯,该磁芯穿设于呈线圈状设置的阴极线222的容置空间。可以理解,阴极线222呈线圈状设置时为空芯线圈,设置磁芯后为磁芯线圈。该磁芯线圈可以是铁氧体线圈、铁芯线圈或铜芯线圈中任一种。

具体地,阴极接线端23包括第一阴极接线端231和第二阴极接线端232,第一阴极接线端231和第二阴极接线端232分别连接阴极的两端。

引出线221包括第一引出线2211和第二引出线2212,第一引出线2211的一端连接第一阴极接线端231的另一端,第二引出线2212的一端连接第二阴极接线端232的另一端。

阴极线222包括第一阴极线2221和第二阴极线2222,第一阴极线2221的一端连接第一引出线2211的另一端,第二阴极线2222的一端连接第二引出线2212的另一端;其中,第一阴极线2221和第二阴极线2222双绞,呈线圈状设置,能够在不增加成本的条件下,抑制沿阴极线222的电磁波。具体地,第一阴极线2221和第二阴极线2222双绞的绞合周期应尽量密一些,以提高抑制差模辐射干扰的能力。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阴极线2221和第二阴极线2222分别呈线圈状设置。

在相关技术中,第一阴极线和第二阴极线较长且间距较大,因此差模电流回路面积大,导致差模辐射较强。其中,阴极线上存在来自磁控管内部、电流方向相反的差模噪声电流。此时,第一阴极线和第二阴极线所包围的面积较大,则阴极线上的差模电流将向空中辐射出较强的电磁干扰,这种干扰称为磁控管的差模辐射。而本实施例将第一阴极线2221和第二阴极线2222双绞后,差模电流回路面积接近零,因此差模电磁辐射显著下降。

进一步,将第一阴极线2221和第二阴极线2222双绞呈线圈状设置形成空芯电感和穿心电容组件22构成滤波器,对共模噪声电流进行抑制,从而降低共模电磁辐射。在由磁控管、磁控管滤波组件20及电源构成的电路中,阴极线上存在来自磁控管内部、电流方向相同的共模噪声电流。此时,第一阴极线和第二阴极线与地线所形成的环路会向空中辐射出较强的电磁干扰,这种干扰称为磁控管的共模辐射。

通过上述方式,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将阴极线222呈线圈状设置,增大了共模回路的阻抗,使共模辐射降低,从而可以使磁控管滤波组件20的元件参数变小,降低磁控管滤波组件20的成本与技术要求。

具体的,对比图1和图2,图2中取消了扼流线圈的设置。在设置侧壁时,第一侧壁211和第三侧壁213之间的距离减小,即图2中的第一侧壁211和第三侧壁213之间的距离N小于图1中的第一侧壁111和第三侧壁113之间的距离L;第二侧壁212和第四侧壁214之间的距离减小,即图2中的第二侧壁212和第四侧壁214之间的距离O小于图1中的第二侧壁112和第四侧壁114之间的距离M。通过上述方式,在不增加成本的条件下,将第一阴极线2221和第二阴极线2222双绞呈线圈状设置,能够抑制电磁波,进而节省制作扼流线圈的材料成本,减小屏蔽盒21的体积。

在本实施例中,磁控管滤波组件20通过将阴极线222设置为线圈状,从而使穿心电容组件22和线圈状的阴极线222构成LC谐振电路,对磁控管产生的高频电磁波进行抑制、消耗,一方面在阴极线222能够抑制电磁波的条件下,使得在屏蔽盒内部无需设置扼流线圈也能实现滤波,能够节省制作扼流线圈的材料成本,另一方面,使得在设置屏蔽盒21的体积时,无需考虑扼流线圈与屏蔽盒21会发生放电打火的现象而必须保证两者之间距离的问题,进而能够减小屏蔽盒21的体积,最终减小磁控管的体积。

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磁控管滤波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磁控管滤波组件30包括屏蔽盒31、穿心电容组件32、消耗介质33。

屏蔽盒31内部为容置腔,用于容置部分穿心电容组件32和消耗介质33。

磁控管滤波组件30设置于磁控管主体上,磁控管主体包括阴极接线端34和阴极,阴极接线端34从磁控管主体引出并贯穿设置于屏蔽盒31的底部,阴极接线端34的一端连接阴极。阴极接线端34贯穿屏蔽盒31的底部后,另一端设置于屏蔽盒31的容置腔中。

穿心电容组件32贯穿设置于屏蔽盒31的侧壁,部分穿心电容组件32设置于屏蔽盒31的容置腔中。其中,穿心电容组件32包括向屏蔽盒31内引出的引出线321以及向屏蔽盒31外引出的阴极线322,引出线321连接阴极接线端34,阴极线322一端连接引出线321。如图3所示,屏蔽盒31包括第一侧壁311、第二侧壁312、第三侧壁313和第四侧壁314。穿心电容组件32贯穿设置于屏蔽盒31的第一侧壁311,此时,第一侧壁311和第三侧壁313之间的距离为N,第二侧壁312和第四侧壁314之间的距离为O。

消耗介质33套设于引出线321,用于消耗沿引出线321的电磁波。具体的,阴极接线端34包括第一阴极接线端341和第二阴极接线端343,第一阴极接线端341和第二阴极接线端342分别连接磁控管的阴极的两端。引出线321包括第一引出线3211和第二引出线3212,第一引出线3211的一端连接第一阴极接线端341,第二引出线3212的一端连接第二阴极接线端342。因引出线321直接连接阴极接线端34,舍弃了原本连接阴极接线端34与引出线321的扼流线圈,则扼流线圈在屏蔽盒31所占空间得以释放,从而使得在设置屏蔽盒31的体积时,无需考虑扼流线圈与屏蔽盒31会发生放电打火的现象而必须保证两者之间距离的问题,进而能够减小屏蔽盒31的体积。

具体地,消耗介质33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引出线3211穿设于第一通孔,第二引出线3213穿设于第二通孔。此时,第一引出线3211和第二引出线3212与消耗介质33形成电感,此电感同时具备差模电感和共模电感的特性,可在磁控管滤波组件30工作时,消耗沿引出线321的电磁波。

阴极线322包括第一阴极线3221和第二阴极线3222,第一阴极线3221的一端连接第一引出线3211的另一端,第二阴极线3222的一端连接第二引出线3212的另一端;其中,第一阴极线3221和第二阴极线3222双绞,呈线圈状设置,能够在不增加成本的条件下,抑制沿阴极线322的电磁波。具体地,第一阴极线3221和第二阴极线3222双绞的绞合周期应尽量密一些,以提高抑制差模辐射干扰的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整个磁控管滤波组件30利用套设于引出线321的消耗介质33、穿心电容组件32以及阴极线322呈线圈状设置所构成的LCL谐振电路,对磁控管产生的高频电磁波进行抑制、消耗,以使得屏蔽盒内部无需设置扼流线圈也能实现滤波,从而使得在设置屏蔽盒31的体积时,无需考虑扼流线圈与屏蔽盒31会发生放电打火的现象而必须保证两者之间距离的问题,进而能够减小屏蔽盒31的体积,最终减小磁控管的体积。

可选地,消耗介质33可以是由铁氧体材料制成,作为主成分,含有规定量的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锌以及氧化镍的NiCuZn系的铁氧体材料,作为辅助成分,含有规定量的氧化铋、氧化硅、氧化镁、氧化钴,以此构成铁氧体材料。消耗介质33还可以是非晶磁体。。

在其他实施例中,消耗介质33还可以为各种不同材质的绝缘、磁导率高、磁损较大的材料。并且,消耗介质33可以呈环状或者圆柱状,可以对消耗介质33的形状在长度、宽度上做相应的调整。

在满足一定滤波条件的情况下,本实施例提供的磁控管滤波组件30中的消耗介质33以及穿心电容组件32在屏蔽盒31所占空间能够设置得尽可能地小,从而可以相应减小屏蔽盒31的体积。例如,为了减小屏蔽盒31的体积,可以选择吸收电磁波能力较大的消耗介质33。相应的,因阴极线322设置于屏蔽盒31外部,可以选择将阴极线322设置为吸收电磁波能力较大的线圈,来消耗更多电磁波,从而能够减少消耗介质33的负担,则可以减小消耗介质33的体积,从而可以相应减小屏蔽盒31的体积。

对穿心电容组件32进行说明:

穿心电容组件32还包括:内壳体323、外壳体324、第一电容(图未示)和第二电容(图未示)。内壳体323设置于屏蔽盒31内,形成第一容纳腔;外壳体324设置于屏蔽盒31外,形成第二容纳腔;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一阴极线3221的另一端,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二阴极线3222的另一端,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其中,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可容置于外壳体324的第二容纳腔,通过这种方式,尽可能减小内壳体323在屏蔽盒31内所占空间,以减小屏蔽盒31的体积。消耗介质33可部分嵌设于内壳体323。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减小屏蔽盒31的体积,消耗介质33的外部与内壳体323贴合,第一引出线3211和第二引出线3212与消耗介质33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内侧贴合,在引出线321的体积一定的情况下,使消耗介质33与引出线321贴合,可最大程度的控制消耗介质33的体积,进而控制内壳体323的体积,从而减小屏蔽盒31的体积。

此外,采用铁氧体材料的消耗介质33,由于消耗介质33充当了一部分的滤波器,使得磁控管滤波组件30的高频干扰抑制要求降低,磁控管滤波组件30的参数选择具有更大的自由性,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无需设置线圈也可以进行正常水平的滤波处理,在保证磁控管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电磁兼容性)性能的同时,线圈的取消使得屏蔽盒31的体积减小,从而最终减小磁控管的体积,并且避免了线圈与屏蔽盒31发生放电打火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安全保障。其次,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取消了常规线圈的设置,因此可以避免线圈设置空芯段和磁芯段时,存在两端线圈匝间距不一样的问题,简化了工艺程序。

具体地,对比图1和图3,图3所示的磁控管滤波组件30在取消了图1中扼流线圈13后,图3中第一侧壁311和第三侧壁313之间的距离N小于图1中第一侧壁111和第三侧壁113之间的距离L,第二侧壁312和第四侧壁314之间的距离O小于图1中第二侧壁112和第四侧壁114之间的距离M,进而整个屏蔽盒31的体积减小。在其他实施例中,因取消了扼流线圈,因此屏蔽盒31的高度也可相应的减小。进而整个屏蔽盒31的体积减小。

在本实施例中,磁控管滤波组件30通过利用套设于引出线的消耗介质33、穿心电容组件32以及阴极线322呈线圈状设置所构成的LCL谐振电路,对磁控管产生的高频电磁波进行抑制、消耗,以使得在屏蔽盒内部无需设置扼流线圈也能实现滤波,从而使得在设置屏蔽盒31的体积时,无需考虑扼流线圈与屏蔽盒31会发生放电打火的现象而必须保证两者之间距离的问题,进而能够减小屏蔽盒31的体积,最终减小磁控管的体积。且通过取消扼流线圈和减少屏蔽盒31的体积,可相应节省制作扼流线圈和屏蔽盒31的材料,减少磁控管滤波组件30的生产成本。

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磁控管滤波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磁控管滤波组件40包括屏蔽盒41、穿心电容组件42、消耗介质43。

屏蔽盒41内部为容置腔,用于容置部分穿心电容组件42和消耗介质43。

磁控管滤波组件40设置于磁控管主体上,磁控管主体包括阴极接线端44和阴极,阴极接线端44从磁控管主体引出并贯穿设置于屏蔽盒41的底部,阴极接线端44的一端连接阴极。阴极接线端44贯穿屏蔽盒41的底部后,另一端设置于屏蔽盒41的容置腔中。

穿心电容组件42贯穿设置于屏蔽盒41的侧壁,部分穿心电容组件42设置于屏蔽盒41的容置腔中。其中,穿心电容组件42包括向屏蔽盒41内引出的引出线421以及向屏蔽盒41外引出的阴极线422,引出线421连接阴极接线端,阴极线422一端连接引出线421。如图4所示,屏蔽盒41包括第一侧壁411、第二侧壁412、第三侧壁413和第四侧壁414。穿心电容组件42贯穿设置于屏蔽盒41的第一侧壁411,此时,第一侧壁411和第三侧壁413之间的距离为P,第二侧壁412和第四侧壁414之间的距离为Q。

消耗介质43套设于阴极接线端44,用于消耗沿阴极接线端44的电磁波。具体的,阴极接线端44包括第一阴极接线端441和第二阴极接线端442,第一阴极接线端441和第二阴极接线端442分别连接磁控管的阴极的两端。消耗介质43设置有一通孔,第一阴极接线端441和第二阴极接线端442穿设于该通孔。

在其他实施例中,消耗介质43设置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第一阴极接线端441穿设于第三通孔,第二阴极接线端442穿设于第四通孔。此时,第一阴极接线端441和第二阴极接线端442与消耗介质43形成电感,此电感同时具备差模电感和共模电感的特性,可在磁控管滤波组件40工作时,消耗沿阴极接线端44的电磁波。

具体的,引出线421包括第一引出线4211和第二引出线4212,第一引出线4211的一端连接第一阴极接线端441,第二引出线4212的一端连接第二阴极接线端442。因引出线421直接连接阴极接线端44,舍弃了原本连接阴极接线端44与引出线421的扼流线圈,则扼流线圈在屏蔽盒41所占空间得以释放,从而使得在设置屏蔽盒41的体积时,无需考虑扼流线圈与屏蔽盒41会发生放电打火的现象而必须保证两者之间距离的问题,进而能够减小屏蔽盒41的体积。

阴极线422包括第一阴极线4221和第二阴极线4222,第一阴极线4221的一端连接第一引出线4211的另一端,第二阴极线4222的一端连接第二引出线4212的另一端;其中,第一阴极线4221和第二阴极线4222双绞,呈线圈状设置,能够在不增加成本的条件下,抑制沿阴极线422的电磁波。具体地,第一阴极线4221和第二阴极线4222双绞的绞合周期应尽量密一些,以提高抑制差模辐射干扰的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整个磁控管滤波组件40利用套设于阴极接线端44的消耗介质43、穿心电容组件42以及阴极线422呈线圈状设置所构成的LCL谐振电路,对磁控管产生的高频电磁波进行抑制、消耗,以使得在屏蔽盒41内部无需设置扼流线圈也能实现滤波,从而使得在设置屏蔽盒41的体积时,无需考虑扼流线圈与屏蔽盒41会发生放电打火的现象而必须保证两者之间距离的问题,进而能够减小屏蔽盒41的体积,最终减小磁控管的体积。

具体地,对比图1和图4,图4所示的磁控管滤波组件40在取消了图1中扼流线圈12后,图4中第一侧壁411和第三侧壁413之间的距离P小于图1中第一侧壁111和第三侧壁113之间的距离L,第二侧壁412和第四侧壁414之间的距离Q小于图1中第二侧壁112和第四侧壁114之间的距离M,进而整个屏蔽盒41的体积减小。在其他实施例中,因取消了扼流线圈,因此屏蔽盒41的高度也可相应的减小。进而整个屏蔽盒41的体积减小。

在一个实际场景中,当磁控管滤波组件40进行通电时,磁控管内的阴极在大约2000K温度下放射热电子,热电子在其作用空间内进行旋转,从而产生2440MHZ左右的电场,使得热电子在作用空间内电场和磁场的作用下变成谐波,并使谐波通过天线发射至外部,在作用空间内产生的不仅有用于烹调的基本波,还有基本波频率整倍数的高频谐波,而对于该部分高频谐波,通常则是通过连接阴极的阴极接线端44,穿过该消耗介质43向外部空间进行辐射,而将原本套设阴极接线端44的材料(例如陶瓷)替换为消耗介质43后,消耗介质43相当于一个阴极绝缘支撑柱,也即相当于给阴极接线端44增加了一个低通滤波器,该低通滤波器能够抑制阴极接线端44所引出的高频电磁波干扰,同时,铁氧体材料由于其材料的性质,能够起到屏蔽消耗的作用,减小高频干扰穿透消耗介质43向空间辐射的分量,达到从源头进行滤波的效果,滤波效果更加稳定。

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磁控管滤波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磁控管滤波组件50包括屏蔽盒51、穿心电容组件52和消耗介质53。

屏蔽盒51内部为容置腔,用于容置部分穿心电容组件52、消耗介质53以及磁控管的绝缘支撑柱54。

磁控管滤波组件50设置于磁控管主体上,磁控管主体包括阴极接线端55、阴极和绝缘支撑柱54,阴极接线端55从磁控管主体引出并贯穿设置于屏蔽盒51的底部,阴极接线端55的一端连接阴极。阴极接线端55贯穿屏蔽盒51的底部后,另一端设置于屏蔽盒51的容置腔中。具体地,阴极接线端55穿设于绝缘支撑柱54。

穿心电容组件52贯穿设置于屏蔽盒51的侧壁,部分穿心电容组件52设置于屏蔽盒51的容置腔中。其中,穿心电容组件52包括向屏蔽盒51内引出的引出线521以及向屏蔽盒51外引出的阴极线522,引出线521连接阴极接线端55,阴极线522一端连接引出线521。如图5所示,屏蔽盒51包括第一侧壁511、第二侧壁512、第三侧壁513和第四侧壁514。穿心电容组件52贯穿设置于屏蔽盒51的第一侧壁511,此时,第一侧壁511和第三侧壁513之间的距离为R,第二侧壁512和第四侧壁514之间的距离为S。

消耗介质53套设于绝缘支撑柱54,绝缘支撑柱54套设于阴极接线端55,消耗介质53用于消耗沿穿设于绝缘支撑柱54的阴极接线端55的电磁波。具体的,阴极接线端55包括第一阴极接线端551和第二阴极接线端552,第一阴极接线端551和第二阴极接线端552分别连接磁控管的阴极的两端。绝缘支撑柱54上设置有一通孔,第一阴极接线端551和第二阴极接线端552穿设于该通孔。

此时,第一阴极接线端551、第二阴极接线端552与消耗介质53形成电感,可在磁控管滤波组件50工作时,消耗沿阴极接线端55的电磁波。

具体的,引出线521包括第一引出线5211和第二引出线5212,第一引出线5211的一端连接第一阴极接线端551,第二引出线5212的一端连接第二阴极接线端552。因引出线521直接连接阴极接线端55,舍弃了原本连接阴极接线端55与引出线521的扼流线圈,则扼流线圈在屏蔽盒51所占空间得以释放,从而使得在设置屏蔽盒51的体积时,无需考虑扼流线圈与屏蔽盒51会发生放电打火的现象而必须保证两者之间距离的问题,进而能够减小屏蔽盒51的体积。

阴极线522呈线圈状设置,并用于连接电源,用于消耗沿阴极线522的电磁波。具体地,阴极线522包括第一阴极线5221和第二阴极线5222,第一阴极线5221的一端连接第一引出线5211的另一端,第二阴极线5222的一端连接第二引出线5212的另一端。第一阴极线5221和第二阴极线5222双绞,呈线圈状设置。

具体地,对比图1和图5,图5所示的磁控管滤波组件50在取消了图1中扼流线圈12后,图5中第一侧壁511和第三侧壁513之间的距离R小于图1中第一侧壁111和第三侧壁113之间的距离L,第二侧壁512和第四侧壁514之间的距离S小于图1中第二侧壁112和第四侧壁114之间的距离M,进而整个屏蔽盒51的体积减小。在其他实施例中,因取消了扼流线圈,因此屏蔽盒51的高度也可相应的减小。进而整个屏蔽盒51的体积减小。

通过这种方式,整个磁控管滤波组件50利用套设于磁控管的绝缘支撑柱54的消耗介质53、穿心电容组件52以及第一阴极线5221和第二阴极线5222双绞,呈线圈状所构成的LCL谐振电路,对磁控管产生的高频电磁波进行抑制、消耗,以使得在屏蔽盒51内部无需设置扼流线圈也能实现滤波,从而使得在设置屏蔽盒51的体积时,无需考虑扼流线圈与屏蔽盒51会发生放电打火的现象而必须保证两者之间距离的问题,进而能够减小屏蔽盒51的体积,最终减小磁控管的体积。

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磁控管滤波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磁控管滤波组件60包括屏蔽盒61、扼流线圈62和穿心电容组件63。

屏蔽盒61内部为容置腔,用于容置扼流线圈62和部分穿心电容组件63。

磁控管滤波组件60设置于磁控管主体上,磁控管主体包括阴极接线端64和阴极,阴极接线端64从磁控管主体引出并贯穿设置于屏蔽盒61的底部,阴极接线端64的一端连接阴极。阴极接线端64贯穿屏蔽盒61的底部后,另一端设置于屏蔽盒61的容置腔中。

扼流线圈62设置于屏蔽盒61内,扼流线圈62的一端连接阴极接线端64的另一端。

穿心电容组件63贯穿设置于屏蔽盒61的侧壁,穿心电容组件63包括向屏蔽盒61内引出的引出线631以及向屏蔽盒61外引出的阴极线632,引出线631的一端连接扼流线圈62的另一端,引出线631的另一端连接阴极线632,阴极线632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其中,阴极线632呈线圈状设置,能够在不增加成本的条件下,抑制沿阴极线632的电磁波。在一些实施例中,呈线圈状设置的阴极线632上设置有磁芯,该磁芯穿设于呈线圈状设置的阴极线632的容置空间。可以理解,阴极线632呈线圈状设置时为空芯线圈,设置磁芯后为磁芯线圈。该磁芯线圈可以是铁氧体线圈、铁芯线圈或铜芯线圈中任一种。

具体地,阴极接线端64包括第一阴极接线端641和第二阴极接线端642,第一阴极接线端641和第二阴极接线端642分别连接阴极的两端。

扼流线圈62包括第一扼流线圈261和第二扼流线圈622,第一扼流线圈261的一端连接第一阴极接线端641,第二扼流线圈622的一端连接第二阴极接线端642。

引出线631包括第一引出线6311和第二引出线6312,第一引出线6311的一端连接第一扼流线圈261的另一端,第二引出线6312的一端连接第二扼流线圈622的另一端。

阴极线632包括第一阴极线6321和第二阴极线6322,第一阴极线6321的一端连接第一引出线6311的另一端,第二阴极线6322的一端连接第二引出线6312的另一端;其中,第一阴极线6321和第二阴极线6322双绞,呈线圈状设置,能够在不增加成本的条件下,抑制沿阴极线632的电磁波。具体地,第一阴极线6321和第二阴极线6322双绞的绞合周期应尽量密一些,以提高抑制差模辐射干扰的能力。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阴极线6321和第二阴极线6322分别呈线圈状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阴极线632还包括第三阴极线,第三阴极线接地;其中,第一阴极线6321、第二阴极线6322和第三阴极线三绞,呈线圈状设置。能够在不增加成本的条件下,抑制沿阴极线632的电磁波。

在相关技术中,第一阴极线和第二阴极线较长且间距较大,因此差模电流回路面积大,导致差模辐射较强,而本申请实施例将第一阴极线6321和第二阴极线6322双绞后,差模电流回路面积接近零,因此差模电磁辐射显著下降。其中,阴极线632上存在来自磁控管内部、电流方向相反的差模噪声电流。此时,第一阴极线6321和第二阴极线6322所包围的面积较大,则阴极线632上的差模电流将向空中辐射出较强的电磁干扰,这种干扰称为磁控管的差模辐射。

进一步,将第一阴极线6321和第二阴极线6322双绞呈线圈状设置形成空芯电感,与扼流线圈62和穿心电容组件63共同构成T型滤波器,对共模噪声电流进行抑制,从而降低共模电磁辐射。在由磁控管、磁控管滤波组件60及电源构成的电路中,阴极线上存在来自磁控管内部、电流方向相同的共模噪声电流。此时,第一阴极线6321和第二阴极线6322与地线所形成的环路会向空中辐射出较强的电磁干扰,这种干扰称为磁控管的共模辐射。通过上述方式,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将阴极线632呈线圈状设置,增大了共模回路的阻抗,使共模辐射降低,从而可以使磁控管滤波组件60的元件参数变小,降低磁控管滤波组件60的成本与技术要求。

具体的,对比图1和图6,图6中的扼流线圈62的匝数为4,图1中的扼流线圈12的匝数为5,则图6中的扼流线圈62的匝数减小。相应的,在设置侧壁时,第一侧壁611和第三侧壁613之间的距离减小,即图6中的第一侧壁611和第三侧壁613之间的距离T小于图1中的第一侧壁111和第三侧壁113之间的距离L。通过上述方式,在不增加成本的条件下,将阴极线632双绞且呈线圈状设置,能够抑制电磁波,进而减小扼流线圈62的匝数,节省扼流线圈62的材料成本。在一些实施例中,因阴极线632呈线圈状设置,消耗了部分电磁波,则可以将扼流线圈62的线圈直径减小,使扼流线圈62在屏蔽盒61所占空间减小,相应的,在设置侧壁时,第二侧壁612和第四侧壁614之间的距离减小,即图6中的第二侧壁612和第四侧壁614之间的距离U小于图1中的第二侧壁112和第四侧壁114之间的距离M。

在本实施例中,磁控管滤波组件60通过将阴极线632设置为线圈状,从而使扼流线圈62、穿心电容组件63和线圈状的阴极线632构成LCL谐振电路,对磁控管产生的高频电磁波进行抑制、消耗,一方面在阴极线632能够抑制电磁波的条件下,能够减小屏蔽盒61内扼流线圈62的匝数,节省扼流线圈62的材料成本,且在扼流线圈62匝数减少的条件下,简化了扼流线圈62的制作工艺;另一方面,在扼流线圈62匝数减小的条件下,扼流线圈62与屏蔽盒61之间的安全距离也可相应减小,进而能够减小屏蔽盒61的体积,最终减小磁控管的体积。

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磁控管滤波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磁控管滤波组件70包括屏蔽盒71、扼流线圈72和穿心电容组件73,还包括设置于屏蔽盒71底部的磁控管的阴极接线端74,具体地,磁控管的阴极接线端74贯穿设置于屏蔽盒71的底部,阴极接线端74的一端连接磁控管的阴极。

其中,扼流线圈72设置于屏蔽盒71内,屏蔽盒71包括第一侧壁711、第二侧壁712、第三侧壁713和第四侧壁714,第一侧壁711、第二侧壁712、第三侧壁713和第四侧壁714围设形成一容置空间,其中,第一侧壁711和第三侧壁713相对设置,第二侧壁712与第四侧壁714相对设置。扼流线圈72的一端连接阴极接线端74;穿心电容组件73贯穿设置于屏蔽盒71的第一侧壁711,穿心电容组件73包括向屏蔽盒71内引出的引出线731,以及向屏蔽盒71外引出的阴极线732。引出线731的一端连接扼流线圈72的另一端,引出线731的另一端连接阴极线732,阴极线732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其中,阴极线732呈线圈状设置。

可选地,可以基于阴极接线端74在屏蔽盒71内的贯穿位置作与第一侧壁711平行面Z,将屏蔽盒71的腔体划分为第一腔体A和第二腔体B。其中,第一腔体A设置为靠近穿心电容组件73,第二腔体B设置为远离穿心电容组件73,而扼流线圈72则设置于第一腔体A内。第一腔体A的体积大于第二腔体B的体积。相较于相关技术,本实施例的扼流线圈72因为阴极线732呈线圈状设置能够进行电磁波消耗,则扼流线圈72的匝数可以小于相关技术的扼流线圈72的匝数,则扼流线圈72在屏蔽盒71中的投影长度减小,则在设置侧壁时,第三侧壁713与第一侧壁711之间的间距能够减小,进而使得屏蔽盒71的体积减小。

具体的,对比图1和图7,图7中的扼流线圈72的匝数为4,图1中的扼流线圈12的匝数为5,则图7中的扼流线圈72的匝数减小。相应的,在设置侧壁时,第一侧壁711和第三侧壁713之间的距离减小,即图7中的第一侧壁711和第三侧壁713之间的距离V小于图1中的第一侧壁111和第三侧壁113之间的距离L。通过上述方式,在不增加成本的条件下,将阴极线732双绞且呈线圈状设置,能够抑制电磁波,进而减小扼流线圈72的匝数,节省扼流线圈72的材料成本。在一些实施例中,因阴极线732呈线圈状设置,消耗了部分电磁波,则可以将扼流线圈72的线圈直径减小,使扼流线圈72在屏蔽盒71所占空间减小,相应的,在设置侧壁时,第二侧壁712和第四侧壁714之间的距离减小,即图7中的第二侧壁712和第四侧壁714之间的距离W小于图1中的第二侧壁112和第四侧壁114之间的距离M。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对于屏蔽盒71内腔体的划分,可以利用阴极接线端74在屏蔽盒71内的贯穿位置,与穿心电容组件73贯穿于屏蔽盒71的第一侧壁711相平行的一个平面,将屏蔽盒71划分为两个腔体,例如为两个长方体状的腔体。

在本实施例中,将线圈匝数较少的扼流线圈72限制在屏蔽盒71的第一腔体A内,使得扼流线圈72位于第一腔体A内,进而可以通过缩小第二腔体B的体积达到减小屏蔽盒71体积的目的。

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通过将阴极线732设置为线圈状,可以消耗沿阴极线732的电磁波,进而扼流线圈72可以减小线圈匝数后,设置在屏蔽盒71中。进一步,因扼流线圈72的线圈匝数减小,则扼流线圈72在屏蔽盒71中所占的空间减小,进而屏蔽盒71的侧壁与扼流线圈72的距离增加,且大于安全距离,则可以通过对侧壁进行调整,使侧壁与扼流线圈72的距离保持在安全距离,此时,屏蔽盒71的体积减小。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或者厂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扼流线圈72和穿心电容组件73的空间占有率,在此不做过多叙述。

可选地,阴极接线端74包括第一阴极接线端741和第二阴极接线端742,第一阴极接线端741和第二阴极接线端742分别连接阴极的两端,具体是扼流线圈72通过阴极接线端74连接阴极。扼流线圈72包括第一扼流线圈721和第二扼流线圈722,第一扼流线圈721的一端连接第一阴极接线端741,第二扼流线圈722的一端则是连接第二阴极接线端742;引出线731包括第一引出线7311和第二引出线7312,第一引出线7311的一端连接第一扼流线圈721的另一端,第二引出线7312的一端连接第二扼流线圈722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穿心电容组件73还包括内壳体733、外壳体734、第一电容(图未示)和第二电容(图未示)。其中,内壳体733设置于屏蔽盒71内,形成第一容纳腔;外壳体734设置于屏蔽盒71外,形成第二容纳腔。具体地,内壳体733设置于第一侧壁711朝向屏蔽盒71内部一侧,外壳体734设置于第一侧壁711远离屏蔽盒71内部一侧。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一阴极线7321,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二阴极线7322,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本实施例可以在传统磁控管结构的基础上,将扼流线圈72设置为空芯线圈,由于仅保留了空芯段,使得线圈匝间的距离相同,加工工艺即可变得更为简单,且一致性更好。

同样的,可以基于阴极接线端74在屏蔽盒71内的贯穿位置,将屏蔽盒71划分为第一腔体A和第二腔体B,阴极接线端74与穿心电容组件73的位置一经确定,扼流线圈72则处于靠近穿心电容组件73一侧的腔体内,即第一腔体A内,在扼流线圈72每两匝线圈的匝间距离一定的情况下,能够确定扼流线圈72的匝数,进而确定扼流线圈72在轴向上的长度。因此,在将穿心电容组件73设置于屏蔽盒71的第一侧壁711后,因扼流线圈72长度固定,若阴极接线端74的位置固定,则在扼流线圈72与屏蔽盒71的安全距离的基础上,能够减小阴极接线端74到第三侧壁713的垂直距离,即第三侧壁713相对于相关技术更加靠近阴极接线端74,即第二腔体B的体积减小。此时,屏蔽盒71的体积减小。

进一步,若扼流线圈72长度小于相关技术中阴极接线端74到第一侧壁711的垂直距离,则在将穿心电容组件73设置于屏蔽盒71的第一侧壁711后,因扼流线圈72长度固定,则阴极接线端74到第一侧壁711的垂直距离减小,此时扼流线圈72在轴向上的长度可等同于阴极接线端74到第一侧壁711的垂直距离,即第一侧壁711相对于相关技术更加靠近阴极接线端74,相应的在扼流线圈72与屏蔽盒71的安全距离的基础上,能够减小阴极接线端74到第三侧壁713的垂直距离,即第三侧壁713相对于相关技术更加靠近阴极接线端74。此时,屏蔽盒71的体积减小。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还可以将消耗介质75设置于穿心电容组件73的引出线731上,此时消耗介质75能够吸收阴极接线端74向屏蔽盒71内所传播的电磁波,因此,该消耗介质75的存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扼流线圈72的线圈匝数,进而能够减小屏蔽盒71的体积,最终减小磁控管的体积。

具体地,参阅图9,消耗介质75上设置有第一通孔751和第二通孔752,第一引出线7311穿设于第一通孔751,第二引出线7312穿设于第二通孔752。此时,第一引出线7311和第二引出线7312与消耗介质75形成电感,此电感同时具备差模电感和共模电感的特性,可在磁控管滤波组件70工作时,消耗沿引出线731的电磁波。

可选地,消耗介质75至少部分嵌设于内壳体733内,也即消耗介质75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容纳腔,具体地,消耗介质75的至少部分外壁与内壳体733的至少部分内壁贴合。例如,通过过盈配合或者焊接的方式将至少部分消耗介质75紧固于第一容纳腔内。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至少部分消耗介质75设置于内壳体733的第一容纳腔,穿心电容组件73与消耗介质75至少部分重叠,能够在不占屏蔽盒71内部空间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小扼流线圈72线圈匝数,进而减小扼流线圈72在屏蔽盒71所占空间,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小屏蔽盒71的体积。

由于磁控管本身的工作特性,在正常工作时,磁控管滤波组件70上接有负高压,为防止磁控管滤波组件70里的扼流线圈72与屏蔽盒71之间产生放电打火现象,在设计时需要保证扼流线圈72和穿心电容组件73两者与屏蔽盒71之间的安全距离。现有技术中是利用空气作为绝缘介质,以避免出现尖端放电现象,其存在的缺点是由于利用空气作为绝缘介质,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屏蔽盒71的体积过大,以致增加磁控管的整体体积,从而造成微波炉等家用电器的体积庞大,有效使用面积小。另外,由于该结构是使用空气做介质,所以当空气潮湿时,可能会造成耐电压测试不通过,使测试人员对产品安全性能产生误判。

可选地,可以在屏蔽盒71内设置绝缘材料(图未示),在本实施例中,绝缘材料可以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呈现。例如,若利用六氟化硫等气体作为绝缘材料时,可以均匀地将该绝缘气体均匀地填充至屏蔽盒71内,或者当利用固体或者液体的绝缘材料时,可以使固体或者液体绝缘材料包裹于扼流线圈72等器件上,或者将固体或者液体绝缘材料附在屏蔽盒71内壁上,常见地液体绝缘材料有天然矿物油、天然植物油和合成油等等,常见的固体绝缘材料有绝缘漆、绝缘胶、纤维制品、橡胶、塑料及其制品、玻璃、陶瓷制品、云母、石棉及其制品等等。

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磁控管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磁控管100包括磁控管主体101和磁控管滤波组件102。其中,磁控管滤波组件102设置于磁控管主体101上,用于消耗磁控管主体101内传出的电磁波,磁控管滤波组件102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磁控管滤波组件。上述磁控管滤波组件通过将阴极线设置为线圈状,从而使扼流线圈、穿心电容组件和线圈状的阴极线成的LCL谐振电路,对磁控管产生的高频电磁波进行抑制、消耗,一方面在阴极线能够抑制电磁波的条件下,能够减小屏蔽盒内扼流线圈的匝数,节省扼流线圈的材料成本,且在扼流线圈匝数减少的条件下,简化了扼流线圈的制作工艺;另一方面,在扼流线圈匝数减小的条件下,扼流线圈与屏蔽盒之间的安全距离也可相应减小,进而能够减小屏蔽盒的体积,最终减小磁控管的体积。

参阅图11,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家用电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家用电器110包括磁控管111。其中,磁控管111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磁控管,因上述实施例的磁控管中存在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磁控管滤波组件,则家用电器110的体积会因为磁控管滤波组件的体积减小而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家用电器110可以是微波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2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磁控管滤波组件、磁控管以及家用电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