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气压变化的气膜保温结构及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63766 发布日期:2021-10-01 浏览:2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适应气压变化的气膜保温结构及施工方法 (Air film heat insulation structure adapting to air pressure chang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 是由 周茂亦 劳歆淇 朱立立 于 2021-06-1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应气压变化的气膜保温结构,包括气膜,所述气膜的边沿密封于基体上限定出建筑空间;还包括隔热贴层,所述隔热贴层贴设于所述气膜的内壁;第一压差传感器,测量气膜内的气体压强与气膜外大气压强的压差;第一加压设备,所述第一加压设备与所述建筑空间连接,向建筑空间充气;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第一压差传感器以及第一加压设备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根据第一压差传感器测量的数值控制第一加压设备向建筑空间内充气的速度,使气膜内的气体压强与气膜外的大气压强始终维持在预设压差下。本发明能够保证气膜对建筑主体的支撑。(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air film heat-insulating structure adapting to air pressure change, which comprises an air film, wherein the edge of the air film is sealed on a base body to define a building space; the air film is characterized by also comprising a heat insulation adhesive layer, wherein the heat insulation adhesive layer is adhered to the inner wall of the air film; the first differential pressure sensor is used for measuring the differential pressure between the gas pressure in the gas film and the atmospheric pressure outside the gas film; a first pressure device connected to the building space for inflating the building space; the control system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differential pressure sensor and the first pressurizing equipment; the control system controls the speed of the first pressurizing equipment for inflating the building space according to the numerical value measured by the first differential pressure sensor, so that the gas pressure in the gas film and the atmospheric pressure outside the gas film are always kept at the preset differential pressure. The invention can ensure the support of the air film to the building main body.)

一种适应气压变化的气膜保温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膜建筑,特别是涉及一种适应气压变化的气膜保温机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体育场馆、仓库、工业厂房、冷库等场景,常采用气膜作为建筑外壳,配备一套智能化的机电设备,在气膜内部的建筑空间提供正压,将建筑主体支撑起来。

利用气膜作为建筑外壳时,需要保证气膜内部的建筑空间的压强大于外界的大气压强,否则无法撑起建筑主体。但是在一些极端环境中,温度变化将引起压强变化,从而导致气膜内部的建筑空间内的压强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强,使气膜无法将建筑主体支撑起来。

公告号为CN211774577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气膜建筑保温结构,包括气膜主体,所述气膜主体的外侧连接有第一粘接层,第一粘接层的外侧连接有外保温层,气膜主体的内侧连接有第二粘接层,第二粘接层的内侧连接有内保温层,气膜主体、第一粘接层、外保温层、第二粘接层和内保温层均与地面紧密接触,外保温层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板,侧板的底部与地面紧密接触,侧板的两侧均设有埋设在地面内的多个预埋件,预埋件的顶部焊接有连接件,侧板的顶部开设有多个连接孔,连接件与连接孔相卡装,两个侧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安装有滑板,两个滑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焊接有牵引板,两个牵引板相互靠近的一侧顶部均焊接有多个限位板,两个牵引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焊接有弹簧,两个弹簧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焊接于两个侧板相互远离的一侧,位于同一水平轴线上的两个连接件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板与限位槽相卡装。

在该专利中,气膜主体包括多个粘接层、以及与粘接层连接的内、外保温层,当外界气压变化时,容易导致各个粘接层,以及内外保温层收缩或膨胀,当膨胀或收缩过度时,很容易导致各层之间因变形程度不一而分离,且膨胀或收缩过度难以保证对建筑主体的支撑。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根据气压变化调节气膜内部的建筑空间压强的气膜保温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包括如何解决当温度变化导致压强发生变化时,保证气膜内部建筑空间的压强大于外界的大气压强这一技术问题,使气膜能够维持对建筑主体的支撑。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适应气压变化的气膜保温结构,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适应气压变化的气膜保温结构,包括

气膜,所述气膜的边沿密封于基体上限定出建筑空间;

还包括隔热贴层,所述隔热贴层贴设于所述气膜的内壁;

第一压差传感器,测量气膜内气体压强与气膜外大气压强的压差;

第一加压设备,所述第一加压设备与所述建筑空间连接,向建筑空间充气;

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第一压差传感器以及第一加压设备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根据第一压差传感器测量的数值控制第一加压设备向建筑空间内充气的速度,使气膜内的气体压强与气膜外的大气压强始终维持在预设压差下。

进一步的,还包括保护膜,所述保护膜的边沿密封于基体上,所述保护膜位于所述气膜内侧将建筑空间分为隔热腔与活动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气膜保温结构还包括第二压差传感器,测量隔热腔内气体压强与活动空间内气体压强的压差;

第二加压设备,所述第二加压设备与所述隔热腔连接,向隔热腔内充气;所述第二压差传感器和第二加压设备分别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根据第一压差传感器、第二压差传感器测量的数值,控制第二加压设备向隔热腔内充气的速度使气膜外的大气压强、隔热腔内的气体压强、活动空间内的气体压强始终维持在预设压差下。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贴层包括多个柔性隔热片材,相邻两个所述柔性隔热片材之间形成拼贴缝,所述拼贴缝内填充有填缝粘接剂。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贴层背离所述气膜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密封帘;每个所述密封帘覆盖一相邻两排所述柔性隔热片材之间的拼贴缝,且每个所述密封帘与所述隔热贴层之间限定出充气腔。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帘具有相对的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所述第一边沿粘接于相邻两排所述柔性隔热片材中的一排上,所述第二边沿粘接于相邻两排柔性隔热片材中的另一排上。

进一步的,所述充气腔内充入惰性气体。

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所述柔性隔热片材中的一个的拼接边上沿延伸凸出形成第一搭接部,相邻两个所述柔性隔热片材中的另一个的拼接边下沿延伸凸出形成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一搭接部搭接在所述第二搭接部上。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构建上述任一项气膜保温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

将气膜的边沿密封固定至基体并限定出建筑空间;

向建筑空间内充气,使气膜膨胀,在气膜的内壁贴设隔热贴层。

进一步的,贴设隔热贴层之前先向建筑空间内充气使建筑空间内与建筑空间外的压差大于预设压差;然后在气膜的内壁上依次贴设多个柔性隔热片材,形成隔热贴层;最后减小建筑空间内压强,使气膜内外的压差维持在预设压差状态下。

有益效果:1.本发明所提供的气膜保温结构,根据第一压差传感器所测量的气膜外大气压强与气膜内气体压强的压差,调节第一加压设备向建筑空间内充气,使气膜内外的压差始终维持在预设压差内,即保证建筑空间内的气体压强始终大于建筑空间外的大气压强,从而使得气膜能够适应外界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压强变化,始终维持对建筑主体的支撑;并且气膜内外的压差始终维持在预设压差内,能够避免气膜反复膨胀和收缩,减少对气膜疲劳寿命的影响,保证气膜能够长时间使用。

2.本发明所提供的气膜保温结构,在气膜的内壁贴设一种由多个柔性隔热片材形成的隔热贴层,相邻隔热贴层之间的拼贴缝通过填缝粘接剂填充,隔热贴层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能够避免相邻柔性隔热片材之间出现保温材料缺失等问题,保证隔热贴层的隔热效果;并且通过保证建筑空间内外的压差维持在于预设压差下,避免隔热贴层反复膨胀和收缩,减少对隔热贴层疲劳寿命的影响,保证隔热贴层能够长时间的使用。

3.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施工方法,在贴设隔热贴层之前,向建筑空间内充气,使建筑空间内与建筑空间外的压差大于预设压差,此时气膜的膨胀程度相对于正常状态下更大,然后再在气膜上贴设柔性隔热片材,形成隔热贴层,最后减小建筑空间内压强,使气膜内外的压差维持在预设压差状态下;由于气膜的弹性系数远大于柔性隔热片材的弹性系数,气膜先充气,再贴设柔性隔热片材,最后维持预设压差,使柔性隔热片材在正常状态下保持一定的收缩,避免气膜过度膨胀影响柔性隔热片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气膜保温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进一步改进的气膜保温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a-g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柔性隔热片材7种拼贴方式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中A区域另一种拼贴缝的放大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拼贴缝处加设密封帘的气膜保温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6b为图6a中C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拼贴缝处加设自粘式保温胶带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1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1中B区域另一种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气膜表面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气膜表面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钢索网的部分俯视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沿A-A的剖视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改进方式的固定组件及短钢索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1、基体;2、气膜;3、第一压差传感器;5、第一加压设备;6、钢索网;7、地面隔热层;8、拼贴缝;9、隔热腔;10、建筑空间;11、柔性隔热片材;12、第二压差传感器;13、第二加压设备;14、活动空间;15、第一搭接部;16、第二搭接部;17、密封帘;18、自粘式保温胶带;19、压板;20、预埋杆;21、锁紧螺母;22、铝卡槽件;23、防腐木;24、凹点;25、槽道;26、固定组件;27、短钢索;28、弹簧;29、端盖;30、充气腔;31、第一边沿;32、第二边沿;33、保护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适应气压变化的气膜保温结构,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气膜保温结构包括气膜2、第一压差传感器3、第一加压设备5以及控制系统。

具体来说,地面上预先成型有基体1,该基体1可是通过混凝土浇筑形成,也可以是配重物体,气膜2的边沿密封于基体1上在气膜2下方限定出建筑空间10。

第一压差传感器3安装于气膜2上,其一根气管连通气膜2内部,一根气管连通气膜2外部,用于测量气膜2内气体压强和气膜2外大气压强的压差;第一加压设备5与建筑空间10连接,用于向建筑空间10内部充气;第一压差传感器3与控制系统连接,向控制系统传递所测量的压差数值;控制系统还与第一加压设备连接,控制系统根据第一压差传感器3测量的压差数值,控制系统控制第一加压设备5向建筑空间10内充气的速度,使气膜内外的压差保持在预设压差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系统可以是MCU(Microcontroller Unit,单片微型计算机),也可以是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控制器)。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适应气压变化的气膜保温结构,通过第一压差传感器3测量气膜2内外的压差,控制系统控制第一加压设备5向建筑空间10内充气的速度,使气膜2内外的压差始终维持在预设压差内。这样使得气膜2能够终保持膨胀,即使外界气压变化依然能够对建筑主体保持支撑,并且由于气膜2外内外的压差始终维持在预设压差内,气膜2不会因外界的压强变化而反复膨胀或收缩,提高气膜2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压差为一个压差范围,可以根据气膜2膨胀的影响因素,环境的压强变化范围等多方因素确定,在本实施例中,预设压差为250Pa~500Pa,即建筑空间10内的气体压强始终比建筑空间10外的气体压强大250Pa~500Pa。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气膜保温结构还包括保护膜33,所述保护膜33的边沿密封于基体1上,所述保护膜33位于所述气膜2内侧将建筑空间10分为隔热腔9与活动空间14。

在所述保护膜33上安装有第二压差传感器12,第二压差传感器12的一根气管与隔热腔9连通,另一根气管与活动空间14连通;通过第二压差传感器12测量隔热腔9内气体压强与活动空间14内气体压强的差压;隔热腔9还连接有向隔热腔9内充气的第二加压设备13;所述第二压差传感器12与控制系统连接,向控制系统传递所测量的压差数值;所述控制系统还与第二加压设备13连接,根据第一压差传感器3、第二压差传感器12所测量的数值控制第二加压设备13向隔热腔9内充气的速度,使隔热腔9内的气体压强始终大于建筑空间10外的大气压强、小于活动空间14内的气体压强,并维持在预设压差下。

通过保护膜33对气膜2进行保护,能够避免气膜2受到损害。在气膜2与保护膜33之间形成了隔热腔9,隔热腔9为密封状态,通过隔热腔9进一步提高气膜保温结构的隔热效果。当外界的大气压强发生变化时,利用隔热腔9作为缓冲,在气膜2保持对建筑主体支撑、避免气膜2过度膨胀和收缩的条件下,尽可能的减少活动空间14内的气体压强所需要的变化,保证活动空间14内气体压强的稳定,避免对活动空间14内的人或设备造成影响。

具体来说,所述气膜2外界与隔热腔9之间的预设压差为200~300Pa,隔热腔9与活动空间14内的压差为100~200Pa。假设某一时刻气膜2外界与隔热腔9之间的压差为250Pa,隔热腔9与活动空间14内的压差为150Pa,若外界气压上升150Pa,则隔热腔9内气压需要上升100Pa才能维持气膜2外界与隔热腔9之间的预设压差,保证气膜2对建筑主体进行支撑、减少收缩的变化量;而此时仅需要将活动空间14内的压强上升50Pa即可维持隔热腔9与活动空间14的压差,保证保护膜33膨胀,因此,当外界气压变化时,利用隔热腔9作为缓冲,活动空间14内的压强所需的变化小,保证活动空间14内人的体感变化小,以及对设备的影响小。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热腔9内可以充入惰性气体,形成惰性气体隔热层,提高隔热保温效果,并将第二加压设备13与装有惰性气体的容器连接,从而使隔热腔9内始终充满惰性气体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气膜保温结构还包括钢索网6,所述钢索网6束缚在所述气膜2外,所述钢索网6的下周沿固定在所述基体1上。

本实施例中,气膜2外部可以加设钢索网6,利用钢索网6罩住气膜2,钢索网6对气膜2具有束缚作用,可以提高气膜2的抗拉强度,使得气膜2能够应用于大跨度的气膜2建筑,例如大跨度的冷库等气膜2建筑。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如图12、图13所示,所述钢索网6包括多个固定组件26、以及用于连接相邻固定组件26的短钢索27;所述固定组件26包括至少两个套管,每个套管内分别设置有弹簧28,所述弹簧28的一端与短钢索27连接,另一端与固定组件26的中心连接。

具体来说,当每个固定组件26包括两个套管时,相邻的固定组件26通过短钢索27连接,形成多个平行的长钢索组件,对气膜2进行束缚,上述结构的钢索网6适用于柱状的气膜保温结构。为了适应其他形状的气膜保温结构、提高对气膜2的束缚效果,每个固定组件26还可以包括多个三个、四个、或多个套管;图12示出了当每个固定组件26包括四个套管时的部分钢索网6结构示意图,四个套管内分别设置有弹簧28,钢索网6的中心设置有用于与弹簧28连接的中心柱,弹簧28的一端与中心柱连接,另一端短钢索27连接,多个固定组件26分别通过短钢索27连接形成了横纵交错布置的钢索网6。

若直接常用长钢索绑扎形成钢索网6,所形成的钢索网6紧能够对特定膨胀体积的气膜2进行束缚,当气膜2过大时容易导致钢索断裂,当气膜2过小时,钢索网6无法对气膜2进行很好的束缚;气膜2在使用过程中,当外界压强变化时,调节气膜2内外压强需要一定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气膜2难免发生膨胀或收缩,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钢索网6,利用短钢索27与固定组件26组成钢索网6,当气膜2发生膨胀和收缩的过程中,钢索网6能够相应的产生一定膨胀和收缩来适应气膜2的变化,保证对气膜2表面的张紧,同时避免气膜2过度膨胀而导致钢索断裂。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如图14所示,每个所述套管的端部分别螺纹连接有一个端盖29,所述端盖29中部开设有容纳短钢索27通过的通孔,所述短钢索27穿过端盖29后再套管内绕成一绳结,利用绳结限制弹簧28的最大拉伸长度。通过调节端盖29在套管上旋进的长度,能够调节弹簧28的最大拉伸长度。调节钢索网6中不同位置弹簧28的最大拉伸长度,能够改变不同位置气膜2的最大膨胀程度;钢索网6仅覆盖在气膜2外,当不同位置的气膜2的最大膨胀程度被限制后,气膜2可以朝向其它位置进行膨胀,从而能够对气膜2膨胀的形状进行微调,适应不同的建筑具体结构。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气膜保温结构还包括隔热贴层,所述隔热贴层贴设于气膜2的内壁,优选贴设于气膜2内壁,分别由气膜2与保护膜33对隔热贴层进行保护;所述隔热贴层包括多个柔性隔热片材11,相邻两个所述柔性隔热片材11之间形成拼贴缝8,在拼贴缝8内填充有填缝粘接剂。

需要说明的是,隔热贴层可以采用低导热系数的柔性隔热材料,例如柔性橡塑隔热材料等,其质量轻,并且,柔性材料有弹性能弯曲,方便以粘贴方式施工,此外,导热系数低,隔热效果好。

采用多片柔性隔热片材11贴设在气膜2上,便于隔热贴层与气膜2贴合,保证隔热贴层能够完全覆盖气膜2,避免相邻隔热片材之间出现保温材料缺失的问题。在外界气压变化时,即使控制对活动空间14内以及隔热腔9内充气来维持隔热腔9与外界的预设压差,但是气压变化具有一定的过程,依然无法完全避免气膜2的膨胀或收缩,采用多片柔性隔热片材11形成隔热贴层,当气膜2存在一定的膨胀或收缩时,由于柔性隔热片材11之间存在拼贴缝8以及柔性隔热片材11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使隔热贴层能够均匀的膨胀或收缩,从而避免隔热贴层变形不均匀,保证隔热贴层的隔热效果和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参照图1、图2以及图3a-g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隔热贴层中各柔性隔热片材11按照预设规则沿预设的方向依次通过粘接剂粘贴固定在所述气膜2的内壁。较佳地,每一片柔性隔热片材11尺寸为:长2米至5米,宽0.5米至2米,如此,通过依次拼贴,使得气膜2的内壁被柔性隔热片材11均匀完全覆盖,并且,也方便于施工。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柔性隔热片材11拼贴方向和拼贴规则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选择,例如可以沿纵向、横向依次拼贴,多排并排排列等,此外,在三维拱形面及转角等不规则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裁剪形状的柔性隔热片材11并呈不规则排列布置,如图3a至图3g所示,示出了7种不同拼贴方式。

参照图3a至3b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柔性隔热片材11在所述气膜2上呈多排排列布置;每排柔性隔热片材11由多个所述柔性隔热片材11沿纵向和横向中的一个方向依次拼贴,多排所述柔性隔热片材11沿纵向和横向中的另一个方向依次拼贴,相邻两排柔性隔热片材11上的拼贴缝8错位布置。

也就是说,多个柔性隔热片材11先沿纵向和横向中的一个方向依次拼贴形成一排柔性隔热片材11,再沿纵向和横向中的另一个方向依次拼贴出多排柔性隔热片材11,例如同一排中的多个柔性隔热片材11沿纵向依次拼贴,而多排柔性隔热片材11沿横向依次拼贴,如此,可以拼贴形成隔热贴层,且该隔热贴层完全覆盖在气膜2的内壁上。此外,相邻两排柔性隔热片材11上的拼贴缝8错位布置。可以使得拼贴缝8分散在不同位置,提高抗拉性能。可以理解的是,柔性隔热片材11的拼贴方向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横向或纵向拼接,也可以采用其他任意拼接方向,对此,柔性隔热片材11的拼贴方向不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相邻两个柔性隔热片材11之间的拼贴缝8可以是不同形状,例如可以是“一”字形拼贴缝8(如图4所示)、“Z”型或台阶状拼贴缝8(如图5所示)。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参照图5所示,相邻两个所述柔性隔热片材11中的一个的拼接边上沿延伸凸出形成第一搭接部15,相邻两个所述柔性隔热片材11中的另一个的拼接边下沿延伸凸出形成第二搭接部16,所述第一搭接部15搭接在所述第二搭接部16上,并形成“Z”字形拼贴缝8。

本实施例中,利用第一搭接部15与第二搭接部16相搭接形成的“Z”字形拼贴缝8,一方面,可以确保相邻两个柔性隔热片材11之间连接时,接触面积更大,填缝粘接剂填充时,连接更加牢固可靠,另一方面,在气膜2膨胀时,即使相邻两个柔性隔热片材11之间相对运动距离较大,拼贴缝8不会完全断裂,因此,提高了柔性隔热贴料层整体的抗拉性能,确保隔热效果更加可靠。

参照图1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该气膜保温结构还包括地面隔热层7,所述地面隔热层7铺设在所述建筑空间10内的地面上,所述地面隔热层7的边缘沿所述基体1的表面延伸,并与所述隔热贴层无缝连接。

本实施例中,地面隔热层7从基体1的表面向上延伸,而柔性隔热贴料层的下周沿与地面隔热层7向上延伸的部分无缝连接,例如,通过粘接剂粘接等,如此,可以使得整体气膜2的建筑空间10被隔热材料(柔性隔热贴料层及地面隔热层7)完全包裹,使得相接处不存在间隙,进而可以避免可能出现的冷桥现象,提高隔热保温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如图6a和图6b所示所述隔热贴层背离所述气膜2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密封帘17;每个所述密封帘17覆盖一相邻两排所述柔性隔热片材11之间的拼贴缝8,且每个所述密封帘17与所述隔热贴层之间限定出充气腔30。

具体来说,各排柔性隔热片材11中任意相邻的两排柔性隔热片材11之间形成了一拼贴缝8,该拼贴缝8安装预设规则按某一预定方向延伸;密封帘17的数量与各排柔性隔热片材11之间所形成的拼贴缝8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每个密封帘17具有相对的第一边沿31和第二边沿32,其中第一边沿31粘接于相邻两排所述柔性隔热片材11中的一排上,所述第二边沿32粘接于相邻两排柔性隔热片材11的另一排上,密封帘17与柔性隔热片材11之间限定出充气腔30,且充气腔30的延伸方向与拼贴缝8的延伸方向一致,使得拼贴缝8被密封在充气腔30内,充气腔30内充入惰性气体。

在拼贴缝8处通过密封帘17进行密封,可以确保拼贴缝8处的连接密封效果更好,提高隔热保温效果。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气膜2建筑的使用中,气膜2可能会发生高度和形态的变化,进而造成气膜2受到横向和纵向上的拉力,在此情况下,相邻两排隔性隔热片材也有受到拉力。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采用在拼贴缝8中填充填缝粘接剂以及隔热保温材料自身的压缩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能够有效防止拼贴缝8开裂等问题,但是,在长久使用后,柔性隔热片材11老化,拼贴缝8仍然存在可能开裂的可能性,在开裂后,会导致隔热保温效果降低,而通过在拼贴缝8处设置密封帘17,可以使得即便是在拼贴缝8开裂的情况下,由于该拼贴缝8被密封帘17密封,并且,其内部的充气腔30充入有惰性气体,所以,仍然可以保持其良好的隔热保温效果,提高气膜保温结构的隔热保温效果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另外,利用密封帘17与相邻两排的柔性隔热片材11形成跨接结构,当柔性隔热片材11受到拉力时,密封帘17可以起到加强连接强度的作用,避免开裂。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改进,如图7所示,所述隔热贴层背离所述气膜2的一侧还可以用自粘式保温胶带18对拼贴缝8进行粘贴覆盖,如此,通过自粘式保温胶带18对拼贴缝8进行加强保护,既可以提高拼贴处的连接强度,也可以提高拼贴处的隔热保温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柔性隔热片材11一般选用柔性隔热材料,例如具有闭泡结构的柔性发泡橡塑隔热材料,其具有很好的弹性及180°弯折性能,不会出现折断、弯裂的情况,而且具有低导热系数(λ≤0.034W/m·K)和优秀的防火性能(B1等级),应用温度范围为-50℃-105℃,易于安装、安全环保、不吸水、防霉抗菌。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参照图8所示,气膜2的边沿通过压紧组件压紧密封于所述基体1。

也就是说,气膜2的边沿通过一个压紧组件压紧密封于基体1上,例如气膜2的边沿通过压紧组件压紧密封于基体1的顶面,如此,气膜2能够与基体1形成密封,利用压紧组件对气膜2边沿的压紧作用,可以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提高气膜2的气密性。

示例性地,压紧组件均可以包括压板19、预埋杆20及锁紧螺母21,所述压板19位于所述气膜210的边沿的上方;预埋杆20的下端埋设于所述基体1内,预埋杆20的上端自所述基体1伸出并依次穿过所述气膜2的边沿及压板19,锁紧螺母21与所述预埋杆20的上端螺纹配合,并对所述压板19施加压力而将所述气膜2的边沿压紧密封在所述基体1上,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密封效果好。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改进,参照图9所示,气膜2的边沿通过预埋铝槽挤压密封固定于所述基体1。在基体1中预埋铝卡槽件22,铝卡槽件22的顶部具有开口,气膜2的下边沿置于铝卡槽件22中,并从开口处插入防腐木23,利用防腐木23将气膜2的下边沿卡紧在铝卡槽件22中,实现气膜2的下边沿与基体1的密封固定,其结构简单,施工简单方便,并且,密封效果更好。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膜2与所述隔热贴层贴合的一面为粗糙面,利用粗糙面可以使柔性隔热片材11与气膜2的粘接效果更加牢固,避免长时间使用后柔性隔热片材11从气膜2上脱落。

可选的,如图10所示,所述气膜2与所述隔热贴层贴合的一面可以设置有梅花状布置的凹点24;所述隔热贴层与气膜2贴合的一面设置有与凹点24的形状、大小适配的凸点,通过凹点24与凸点的配合,避免气膜2与隔热贴层之间相对移动,保证气膜2与隔热贴层之间粘接牢靠。

可选的,如图11所示,所述气膜2与所述隔热贴层贴合的一面可以设置有间隔排列的槽道25;所述隔热贴层与气膜2贴合的一面设置有与槽道25配合的凸条,通过槽道25与凸条的配合,避免气膜2与隔热贴层之间相对移动,保证气膜2与隔热贴层之间粘接牢靠。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构建实施例中所述气膜保温结构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

先将气膜2的边沿密封固定至基体1并限定出建筑空间10;

然后向建筑空间10内充气,使气膜2膨胀,在气膜2的内壁贴设隔热贴层。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贴设隔热贴层之前先向建筑空间10内充气使建筑空间10内与建筑空间10外的压差大于预设压差;然后在气膜2的内壁上依次贴设多个柔性隔热片材11,形成隔热贴层,最后减小建筑空间10内压强,使建筑空间10内与建筑空间10外的压差维持在预设压差状态下。

在贴设隔热贴层之前,先使建筑空间10内与建筑空间10外的压差大于预设压差,此时气膜2相对于正常状态下膨胀的体积更大;由于气膜2本身的弹性要大于柔性隔热片材11的弹性,在气膜2的正常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膨胀,在气膜2膨胀体积更大的情况下贴设柔性隔热片材11,贴设完毕后使气膜2恢复至正常状态,这样使柔性隔热片材11本身预留有一定的伸长量,避免柔性隔热片材11过度拉长而产生裂纹。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在在气膜2的内壁上依次贴设多个柔性隔热片材11,包括:

先对所述气膜2的内壁进行净化处理。

再在所述气膜2的内壁涂刷膜面处理剂基层,以及在所述膜面处理剂基层上涂刷粘接剂层。

最后,将柔性隔热片材11铺贴至气膜2的内壁,以使所述柔性隔热片材11通过所述粘接剂层与所述气膜2的内壁粘接固定。

其中,通过净化处理,使得气膜2的内壁表面没有灰尘等杂质,方便于涂刷膜面处理剂基层,而膜面处理剂基层可以提高粘接剂层的结合力,使得粘接的柔性绝缘片材不易脱落,粘贴更加牢固可靠。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而且性能或用途相同,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2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类新型三十杆球形张拉整体结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