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新型导针片的对筒机及对筒机的编织方法

文档序号:658775 发布日期:2021-04-27 浏览:3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具有新型导针片的对筒机及对筒机的编织方法 (Cylinder aligning machine with novel guide pin and knitting method of cylinder aligning machine ) 是由 幸友成 郑加新 李小兰 于 2020-12-2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提花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新型导针片的对筒机及对筒机的编织方法。该对筒机包括双头针、两组针筒、两组出针组件,出针组件包括导针片、护针三角、翘片三角,双头针两端分别设有钩针部,导针片上设有置钩缺口,置钩缺口前端设有凹陷形成的弯钩部,双头针的钩针部由置钩缺口处进出,护针三角与翘片三角配合使导针片绕转动支点翘起或复位。通过护针三角和翘片三角配合带动导针片绕转动支点摆动,实现对导针片主动式的置钩动作与脱钩动作,由于双头针的钩针部扣接入弯钩部内,因此两者间的接触点处于固定位置接触,受力时不产生相对滑动,因此几乎不会产生磨损,即避免了“稀路”问题。(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jacquard machines, in particular to a cylinder aligning machine with a novel slider and a knitting method of the cylinder aligning machine. This to a section of thick bamboo machine includes double-ended needle, two sets of cylinders, two sets of needle subassemblies that go out, and the needle subassembly that goes out includes the slider, protects needle triangle, fin triangle, and the double-ended needle both ends are equipped with crochet hook portion respectively, are equipped with on the slider to put the hook breach, put the hook breach front end and are equipped with the crotch portion of sunken formation, and the crochet hook portion of double-ended needle is by putting hook breach business turn over, protects needle triangle and fin triangle cooperation and makes the slider revolute and move the fulcrum perk or reset. The guide pin is driven to swing around the rotating pivot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of the needle protection triangle and the fin triangle, active hooking action and unhooking action of the guide pin are achieved, the hooked needle part of the double-ended needle is buckled into the bent hook part, so that a contact point between the hooked needle part and the bent hook part is in fixed position contact, relative sliding is not generated during stress, abrasion is hardly generated, and the problem of &#39;thin road&#39; is avoided.)

一种具有新型导针片的对筒机及对筒机的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提花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新型导针片的对筒机及对筒机的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对筒机包括两组上下设置针筒,针筒的外周面上密布有针槽,针槽上设有导针片,双头针活动设于两组针筒对应的针槽中,一双头针由两针筒对应的两个导针片带动上下移动的进行编织动作;编织过程中,涉及到双头针的脱钩,现有的双头针与导针片的脱钩方式为,双头针在被一侧导针片拉动时使另一侧导针片翘起实现与另一侧导针片的脱钩动作,为实现脱钩,因此在导针片在钩针缺口前端需设计有倾斜面,但由于导针片在向后拉动收针时,导针片与双头针的作用点亦为上述倾斜面,由于导针片的宽度要小于针槽底与针带间的距离,所以在收针时该对接触点会有小幅的滑动摩擦,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这一对接触部位均会不同程度的磨损,由此造成的结果是不同针槽内的双头针和导针片在收针时的深度会不一致,反映到布面上就是不同纵列的线圈大小不一致,也就是俗称的“稀路”。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新型导针片的对筒机及对筒机的编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新型导针片的对筒机,包括双头针、两组针筒、两组出针组件,两组针筒上下同轴布置且同步转动,两组出针组件分别对应设于两组针筒上,针筒的外周面密布设有针槽,双头针设于两组针筒对应的针槽中且可在两组针筒之间活动,所述出针组件包括导针片、出针三角,所述导针片活动配置于针筒的针槽中,出针三角带动导针片上下移动,两组针筒上导针片位置一一对应设置,且对应的两导针片的前端相向布置,一双头针由两针筒对应的两个导针片带动上下移动的进行编织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针组件还包括护针三角、翘片三角,所述双头针两端分别设有钩针部,所述导针片上设有置钩缺口,置钩缺口后端形成有推针面,前端设有凹陷形成的弯钩部,双头针的钩针部由置钩缺口处进出,导针片通过推针面推动钩针部使双头针向前移动,导针片通过钩针部与弯钩部相扣拉动双头针向后移动,所述针筒的针槽内设有一转动支点,导针片中段位置抵住转动支点,护针三角和翘片三角相对转动支点前后两侧布置且对应导针片,通过护针三角与翘片三角配合使导针片绕转动支点翘起或复位,导针片翘起使双头针的钩针部从置钩缺口内脱离,导针片复位使双头针的钩针部进入置钩缺口内。

进一步的,出针三角上形成有限位贯穿孔,所述翘片三角前端穿过限位贯穿孔后与导针片相作用,限位贯穿孔限制翘片三角无法进行周向转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两组鞍座,两组鞍座分别对应设于两组针筒外侧,所述护针三角和翘片三角设于对应的鞍座上。

进一步的,翘片三角包括阶梯轴、弹簧、调节螺母,所述鞍座上开设有阶梯孔,所述弹簧套设于阶梯轴外且作用于阶梯轴与鞍座之间,使翘片三角具有一朝向针筒方向的弹力,阶梯轴后端穿过阶梯孔,调节弹簧设于阶梯轴后端,以调节翘片三角的进出量。

一种对筒机的编织方法,编织动作过程中,双头针由一组针筒的出针组件带动移动时,需要双头针一端的钩针部处于与对应出针组件的导针片的置钩缺口内,并且需要双头针另一端的钩针部与另一组针筒的出针组件的导针片的置钩缺口内脱钩,因此需要涉及置钩动作、脱钩动作;其特征在于:基于上述任意一项所述一种具有新型导针片的对筒机,其包括

置钩动作:一组针筒出针组件的导针片将双头针推动至另一组针筒内,另一组针筒的出针组件对应的导针片处于翘起状态,随着针筒的转动,护针三角和翘片三角配合使该导针片复位,进而使双头针的钩针部进入导针片的置钩缺口内;使出针三角通过带动导针片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双头针上下移动进行编织动作;

脱钩动作:一组针筒出针组件的导针片将双头针推动至另一组针筒内,双头针的一钩针部处于该组针筒的出针组件对应的导针片的置钩缺口内,随着针筒的转动,护针三角和翘片三角配合使该导针片翘起,进而双头针的钩针部从导针片的置钩缺口内脱离;因此使双头针可由另一组针筒出针组件的导针片带动移动。

进一步的,双头针的钩针部处于导针片的置钩缺口内状态下,导针片向后拉动双头针时,钩针部进入置钩缺口前端的弯钩部,形成稳固扣接状态。

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有新型导针片的对筒机及对筒机的编织方法,通过护针三角和翘片三角配合带动导针片绕转动支点摆动,实现对导针片主动式的置钩动作与脱钩动作。因此可将导针片的前端设置出弯钩部,在导针片带动双头针移动时,由于双头针的钩针部扣接入弯钩部内,因此两者间的接触点处于固定位置接触,受力时不产生相对滑动,因此几乎不会产生磨损,即避免了“稀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现有的双头钩针及导针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具有新型导针片的对筒机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双头针及一组针筒与对应出针组件工作状态示意图一。

图4为本发明图3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双头针及一组针筒与对应出针组件工作状态示意图二。

图6为本发明图5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出针三角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识对应如下:1.双头针、11.钩针部、2.针筒、21.针槽、22.转动支点、3.出针组件、31.导针片、311.置钩缺口、312.推针面、313.弯钩部、32.出针三角、321.限位贯穿孔、33.护针三角、34.翘片三角。341.阶梯轴、342.弹簧、343.调节螺母、4.鞍座、41.阶梯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2至图7所示,一种具有新型导针片的对筒机,包括双头针1、两组针筒2、两组出针组件3、两组鞍座4,两组针筒2上下同轴布置且同步转动,两组出针组件3分别对应设于两组针筒2上,针筒2的外周面密布设有针槽21,双头针1设于两组针筒2对应的针槽21中且可在两组针筒2之间活动,出针组件3包括导针片31、出针三角32,导针片31活动配置于针筒2的针槽21中,出针三角32带动导针片31上下移动,两组针筒2上导针片31位置一一对应设置,且对应的两导针片31的前端相向布置,一双头针1由两针筒2对应的两个导针片31带动上下移动的进行编织动作;

出针组件3还包括护针三角33、翘片三角34,双头针1两端分别设有钩针部11,导针片31上设有置钩缺口311,置钩缺口311后端形成有推针面312,前端设有凹陷形成的弯钩部313,双头针1的钩针部11由置钩缺口311处进出,导针片31通过推针面312推动钩针部11使双头针1向前移动,导针片31通过钩针部11与弯钩部313相扣拉动双头针1向后移动,针筒2的针槽21内设有一转动支点22,导针片31中段位置抵住转动支点22,护针三角33和翘片三角34相对转动支点22前后两侧布置且对应导针片31,通过护针三角33与翘片三角34配合使导针片31绕转动支点22翘起或复位,导针片31翘起使双头针1的钩针部11从置钩缺口311内脱离,导针片31复位使双头针1的钩针部11进入置钩缺口311内。

出针三角32上形成有限位贯穿孔321,翘片三角34前端穿过限位贯穿孔321后与导针片31相作用,限位贯穿孔321限制翘片三角34无法进行周向转动。两组鞍座4分别对应设于两组针筒2外侧,护针三角33和翘片三角34设于对应的鞍座4上。翘片三角34包括阶梯轴341、弹簧342、调节螺母343,鞍座4上开设有阶梯孔41,弹簧342套设于阶梯轴341外且作用于阶梯轴341与鞍座4之间,使翘片三角34具有一朝向针筒2方向的弹力,阶梯轴341后端穿过阶梯孔41,调节弹簧342设于阶梯轴341后端,以调节翘片三角34的进出量。

一种对筒机的编织方法,

编织动作过程中,双头针1由一组针筒2的出针组件3带动移动时,需要双头针1一端的钩针部11处于与对应出针组件3的导针片31的置钩缺口311内,并且需要双头针1另一端的钩针部11与另一组针筒2的出针组件3的导针片31的置钩缺口3111内脱钩,因此需要涉及置钩动作、脱钩动作;

置钩动作:一组针筒2出针组件3的导针片31将双头针1推动至另一组针筒2内,另一组针筒2的出针组件3对应的导针片31处于翘起状态,随着针筒2的转动,护针三角33和翘片三角34配合使该导针片31复位,进而使双头针1的钩针部11进入导针片31的置钩缺口311内完成置钩动作;使出针三角32通过带动导针片31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双头针1上下移动进行编织动作;

脱钩动作:一组针筒2出针组件3的导针片31将双头针1推动至另一组针筒2内,双头针1的一钩针部11处于该组针筒2的出针组件3对应的导针片31的置钩缺口311内,随着针筒2的转动,护针三角33和翘片三角34配合使该导针片31翘起,进而双头针1的钩针部11从导针片31的置钩缺口311内脱离;因此使双头针1可由另一组针筒2出针组件的导针片31带动移动。

双头针1的钩针部11处于导针片31的置钩缺口311内状态下,导针片31向后拉动双头针1时,钩针部11进入置钩缺口311前端的弯钩部313内,形成稳固扣接状态。

该对筒机,通过护针三角33和翘片三角34配合带动导针片31绕转动支点22摆动,实现对导针片31主动式的置钩动作与脱钩动作。因此可将导针片31的前端设置出弯钩部313,在导针片31带动双头针1移动时,由于双头针1的钩针部11扣接入弯钩部313内,因此两者间的接触点处于固定位置接触,受力时不产生相对滑动,因此几乎不会产生磨损,即避免了“稀路”问题。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1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可控电磁式张力调节针织机用排线机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