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等距自动调节装置及等间距支撑设备

文档序号:672991 发布日期:2021-04-30 浏览:2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等距自动调节装置及等间距支撑设备 (Equidistant automatic regulating device and equidistant supporting equipment ) 是由 齐士新 果少朋 于 2020-12-3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等距自动调节装置及等间距支撑设备,涉及玻璃加工设备领域。等间距支撑设备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移动边、第一支撑装置、第二支撑装置以及固定边等距自动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滑轮组以及第二滑轮组;第一滑轮组包括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第三定滑轮、第一动滑轮以及第一传动带;第二滑轮组包括第四定滑轮、第五定滑轮、第六定滑轮、第二动滑轮、第三动滑轮以及第二传动带。在移动边向朝着固定边的方向移动距离S时,第一滑轮组带动第二支撑装置向朝着固定边的方向移动1/3S,第二滑轮组带动第一支撑装置向朝着固定边的方向移动2/3S,由此,第一支撑装置与第二支撑装置依旧是等间距设置在移动边与固定边之间。(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quidistant automatic adjusting device and equidistant supporting equipment, and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glass processing equipment. The equidistant supporting equipment comprises a moving edge, a first supporting device, a second supporting device and a fixed edge equidistant automatic adjusting device which are sequentially arranged at intervals, wherein the fixed edge equidistant automatic adjusting device comprises a first pulley block and a second pulley block; the first pulley block comprises a first fixed pulley, a second fixed pulley, a third fixed pulley, a first movable pulley and a first transmission belt; the second pulley block comprises a fourth fixed pulley, a fifth fixed pulley, a sixth fixed pulley, a second movable pulley, a third movable pulley and a second transmission belt. When the moving edge moves towards the fixed edge by the distance S, the first pulley block drives the second supporting device to move 1/3S towards the fixed edge, and the second pulley block drives the first supporting device to move 2/3S towards the fixed edge, so that the first supporting device and the second supporting device are still arranged between the moving edge and the fixed edge at equal intervals.)

一种等距自动调节装置及等间距支撑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等距自动调节装置及等间距支撑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大尺寸玻璃,为了实现玻璃的正常加工,玻璃深加工设备(如玻璃切割机)玻璃加工台上中间部位均设有玻璃支撑装置,由于玻璃尺寸的大小不一,导致中间支撑的位置需要根据玻璃尺寸的大小进行相应的移动。为更好的固定和支撑玻璃,常规的做法是操作人员在设备宽度进行调整后,进入到设备内部手动移动中间支撑至合适的位置。这样的操作不仅效率低而且操作人员频繁进入到设备内,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常规手工移动设备中间支撑的方式在设备生产零单时由于设备频繁更改尺寸,移动边位置频繁移动,就需要操作人员频繁到内部去移动内部支撑。严重影响了设备加工的生产效率。操作人员频繁进入设备内部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公开号为CN11198204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测量用的位移检测系统,该机构通过电机、滑移组件和智能控制器等实现对测量传感器纵向位移、横向位移的智能化调节,该系统结构复杂,且成本过高。公开号为CN11095934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能够调整播种间距的农业播种机,包括底座、车轮组件、调间距组件、种子仓及开沟组件,其中调间距组件包括丝杆单元和滑座单元,通过伺服电机、铰链和伸缩杆组实现种子仓的等距移动。该装置同样较为复杂,对现有玻璃深加工设备改造难度大且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玻璃支撑装置存在安全隐患且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等距自动调节装置,所述等距自动调节装置应用于等间距支撑设备中,等间距支撑设备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移动边、第一支撑装置、第二支撑装置以及固定边;第一支撑装置以及第二支撑装置间隔设置在移动边与固定边之间;等距自动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滑轮组以及第二滑轮组;

第一滑轮组包括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第三定滑轮、第一动滑轮以及第一传动带;第一定滑轮设置在固定载体上,第二定滑轮以及第三定滑轮均设置在固定边上,第一动滑轮设置在第二支撑装置上;第一传动带的一端与移动边连接,第一传动带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第一动滑轮以及第三定滑轮后与第二支撑装置连接;

第二滑轮组包括第四定滑轮、第五定滑轮、第六定滑轮、第二动滑轮、第三动滑轮以及第二传动带;第四定滑轮设置在固定载体上,第五定滑轮以及第六定滑轮均设置在固定边上,第二动滑轮设置在移动边上,第三动滑轮设置在第一支撑装置上;第二传动带的一端与固定载体连接,第二传动带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二动滑轮、第四定滑轮、第五定滑轮、第三动滑轮以及第六定滑轮后与第一支撑装置连接。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等距自动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一导轨,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第三定滑轮以及第一动滑轮均设置在第一导轨上。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等距自动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二导轨,第四定滑轮、第五定滑轮、第六定滑轮、第二动滑轮以及第三动滑轮均设置在第二导轨上。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第一导轨以及第二导轨固定设置在固定边上。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第一传动带以及第二传动带均为钢丝绳。

通过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在移动边向朝着固定边的方向移动距离S时,第一滑轮组带动第二支撑装置向朝着固定边的方向移动1/3S,第二滑轮组带动第一支撑装置向朝着固定边的方向移动2/3S,由此,第一支撑装置与第二支撑装置依旧是等间距设置在移动边与固定边之间。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等距自动调节装置,所述等距自动调节装置应用于等间距支撑设备中,等间距支撑设备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移动边、第一支撑装置、第二支撑装置以及固定边;第一支撑装置以及第二支撑装置间隔设置在移动边与固定边之间;等距自动调节装置包括第三滑轮组以及第四滑轮组;

第三滑轮组包括第七定滑轮、第八定滑轮、第九定滑轮、第四动滑轮以及第三传送带;第七定滑轮设置在固定边上,第八定滑轮以及第九定滑轮均设置在固定载体上,第四动滑轮设置在第二支撑装置上;第三传送带的一端与移动边连接,第三传送带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七定滑轮、第八定滑轮、第四动滑轮以及第九定滑轮后与第二支撑装置连接;

第四滑轮组包括第十定滑轮、第十一定滑轮、第十二定滑轮、第五动滑轮、第六动滑轮以及第四传送带;第十定滑轮设置在固定边上,第十一定滑轮以及第十二定滑轮均设置在固定载体上,第五动滑轮设置在移动边上,第六动滑轮设置在第一支撑装置上;第三传送带的一端与固定边连接,第三传送带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五动滑轮、第十定滑轮、第十一定滑轮、第六动滑轮以及第十二定滑轮后与第一支撑装置连接。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等距自动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三导轨以及第四导轨,第七定滑轮、第八定滑轮、第九定滑轮以及第四动滑轮均设置在第三导轨上;第十定滑轮、第十一定滑轮、第十二定滑轮、第五动滑轮以及第六动滑轮均设置在第四导轨上。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第三导轨以及第四导轨固定设置在固定边上。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第二传动带以及第三传动带均为钢丝绳。

通过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在移动边向远离固定边的方向移动距离S时,第一滑轮组带动第二支撑装置向远离固定边的方向移动1/3S,第二滑轮组带动第一支撑装置向远离固定边的方向移动2/3S,由此,第一支撑装置与第二支撑装置依旧是等间距设置在移动边与固定边之间。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等间距支撑设备,所述等间距支撑设备包括第一方面和/或第二方面提出的等距自动调节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等距自动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第一支撑装置以及第二支撑装置等间距分布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出的第一支撑装置以及第二支撑装置等间距分布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出的一种等距自动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移动边10、第一支撑装置20、第二支撑装置30、固定边40、第一定滑轮51、第二定滑轮52、第一动滑轮53、第三定滑轮54、第一传动带55、第一导轨56、第二动滑轮61、第四定滑轮62、第五定滑轮63、第三动滑轮64、第六定滑轮65、第二传动带66、第二导轨67、第七定滑轮71、第八定滑轮72、第四动滑轮73、第九定滑轮74、第三传送带75、第三导轨76、第五动滑轮81、第十定滑轮82、第十一定滑轮83、第六动滑轮84、第十二定滑轮85、第四传送带86以及第四导轨8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附图中类似的组件标号代表类似的组件。显然,以下将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发明实施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实施例。如在本发明实施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1提出一种等距自动调节装置。该等距自动调节装置应用于等间距支撑设备中,等间距支撑设备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移动边10、第一支撑装置20、第二支撑装置30以及固定边40。第一支撑装置20以及第二支撑装置30在移动边10与固定边40之间起到支撑玻璃的作用。在移动边10向靠近固定边40的方向移动时,实施例1提出的等距自动调节装置能够自动调整第一支撑装置20以及第二支撑装置30的位置,使得第一支撑装置20以及第二支撑装置30在移动边10与固定边40之间等间距设置。参见图2,在移动边10与固定边40之间的间隔为1500mm时,第一支撑装置20以及第二支撑装置30将移动边10与固定边40之间的间隔划分为三等分,每一等分距离为500mm。或者,参见图3,在一实施例中,在移动边10与固定边40之间的间隔为3000mm时,第一支撑装置20以及第二支撑装置30将移动边10与固定边40之间的间隔划分为三等分,每一等分距离为1000mm。

所述等距自动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滑轮组以及第二滑轮组。

第一滑轮组包括第一定滑轮51、第二定滑轮52、第三定滑轮54、第一动滑轮53以及第一传动带55;第一定滑轮51设置在固定载体(例如支架)上,第二定滑轮52以及第三定滑轮54均设置在固定边40上,第一动滑轮53设置在第二支撑装置30上;第一传动带55的一端与移动边10连接,第一传动带55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定滑轮51、第二定滑轮52、第一动滑轮53以及第三定滑轮54后与第二支撑装置30连接。

第二滑轮组包括第四定滑轮62、第五定滑轮63、第六定滑轮65、第二动滑轮61、第三动滑轮64以及第二传动带66;第四定滑轮62设置在固定载体上,第五定滑轮63以及第六定滑轮65均设置在固定边40上,第二动滑轮61设置在移动边10上,第三动滑轮64设置在第一支撑装置20上;第二传动带66的一端与固定载体连接,第二传动带66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二动滑轮61、第四定滑轮62、第五定滑轮63、第三动滑轮64以及第六定滑轮65后与第一支撑装置20连接。

实施例1提出的等距自动调节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移动边10向朝着固定边40的方向移动距离S时,移动边10拉动第一传动带55,在第一传动带55的带动下,依次带动第一定滑轮51、第二定滑轮52、第一动滑轮53以及第三定滑轮54依次转动,拉动第二支撑装置30和第一动滑轮53共同向朝着固定边40的方向移动1/3S。

同时,移动边10拉动第二传动带66,在第二传动带66的带动下,第二动滑轮61、第四定滑轮62、第五定滑轮63、第三动滑轮64以及第六定滑轮65依次转动,拉动第一支撑装置20和第三动滑轮64共同向朝着固定边40的方向移动2/3S。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1中,由于第一支撑装置20和第二支撑装置30的滑轮组不同,使得移动边10向朝着固定边40的方向移动时,第一支撑装置20移动的距离大于第二支撑装置30移动的距离。

可见,在移动边10向朝着固定边40的方向移动距离S时,第一滑轮组带动第二支撑装置30向朝着固定边40的方向移动1/3S,第二滑轮组带动第一支撑装置20向朝着固定边40的方向移动2/3S,由此,第一支撑装置20与第二支撑装置30依旧是等间距设置在移动边10与固定边40之间。

进一步地,等距自动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一导轨56以及第二导轨67,第一导轨56以及第二导轨67固定设置在固定边40上;第一定滑轮51、第二定滑轮52、第三定滑轮54以及第一动滑轮53均设置在第一导轨56上;第四定滑轮62、第五定滑轮63、第六定滑轮65、第二动滑轮61以及第三动滑轮64均设置在第二导轨67上。通过第一导轨56以及第二导轨67起到导向作用,能够使得第一支撑装置20以及第二支撑装置30能够沿着预定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传动带55以及第二传动带66均为钢丝绳。钢丝绳强度大,不易断裂。

实施例2

参见图4,本发明实施例2提出一种等距自动调节装置。该等距自动调节装置应用于等间距支撑设备中,等间距支撑设备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移动边10、第一支撑装置20、第二支撑装置30以及固定边40。第一支撑装置20以及第二支撑装置30在移动边10与固定边40之间起到支撑玻璃的作用。在移动边10向远离固定边40的方向移动时,实施例2提出的等距自动调节装置能够自动调整第一支撑装置20以及第二支撑装置30的位置,使得第一支撑装置20以及第二支撑装置30在移动边10与固定边40之间等间距设置。具体地,所述等距自动调节装置包括第三滑轮组以及第四滑轮组。

第三滑轮组包括第七定滑轮71、第八定滑轮72、第九定滑轮74、第四动滑轮73以及第三传送带75;第七定滑轮71设置在固定边40上,第八定滑轮72以及第九定滑轮74均设置在固定载体(例如支架)上,第四动滑轮73设置在第二支撑装置30上;第三传送带75的一端与移动边10连接,第三传送带75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七定滑轮71、第八定滑轮72、第四动滑轮73以及第九定滑轮74后与第二支撑装置30连接;

第四滑轮组包括第十定滑轮82、第十一定滑轮83、第十二定滑轮85、第五动滑轮81、第六动滑轮84以及第四传送带86;第十定滑轮82设置在固定边40上,第十一定滑轮83以及第十二定滑轮85均设置在固定载体上,第五动滑轮81设置在移动边10上,第六动滑轮84设置在第一支撑装置20上;第三传送带75的一端与固定边40连接,第三传送带75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五动滑轮81、第十定滑轮82、第十一定滑轮83、第六动滑轮84以及第十二定滑轮85后与第一支撑装置20连接。

实施例2提出的等距自动调节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移动边10向远离固定边40的方向移动距离S时,移动边10拉动第三传送带75,在第三传动带的带动下,第七定滑轮71、第八定滑轮72、第四动滑轮73以及第九定滑轮74依次转动,拉动第二支撑装置30和第四动滑轮73共同向远离固定边40的方向移动1/3S。

同时,移动边10拉动第四传动带,在第四传动带的带动下,第五动滑轮81、第十定滑轮82、第十一定滑轮83、第六动滑轮84以及第十二定滑轮85依次转动,拉动第一支撑装置20和第六动滑轮84共同向远离固定边40的方向移动2/3S。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2中,由于第一支撑装置20和第二支撑装置30的滑轮组不同,使得移动边10向远离固定边40的方向移动时,第一支撑装置20移动的距离大于第二支撑装置30移动的距离。

可见,在移动边10向远离固定边40的方向移动距离S时,第一滑轮组带动第二支撑装置30向远离固定边40的方向移动1/3S,第二滑轮组带动第一支撑装置20向远离固定边40的方向移动2/3S,由此,第一支撑装置20与第二支撑装置30依旧是等间距设置在移动边10与固定边40之间。

进一步地,等距自动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三导轨76以及第四导轨87,第三导轨76以及第四导轨87固定设置在固定边40上;第七定滑轮71、第八定滑轮72、第九定滑轮74以及第四动滑轮73均设置在第三导轨76上;第十定滑轮82、第十一定滑轮83、第十二定滑轮85、第五动滑轮81以及第六动滑轮84均设置在第四导轨87上。通过第三导轨76以及第四导轨87起到导向作用,能够使得第一支撑装置20以及第二支撑装置30能够沿着预定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传动带55以及第二传动带66均为钢丝绳。钢丝绳强度大,不易断裂。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等间距支撑设备(如玻璃切割机),该等间距支撑设备包括实施例1和/或实施例2提出的等距自动调节装置。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该等间距支撑设备可以同时包括实施例1和实施例2提出的等距自动调节装置,其中,第一导轨和第三导轨为同一条导轨;第二导轨和第四导轨为同一条导轨;由此,无论移动边是靠近还是远离固定边运动,均能保证第一支撑装置以及第二支撑装置能够在移动边与固定边之间等间距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撑装置以及第二支撑装置的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尚且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以上所述,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1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环链手拉葫芦用主机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