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塞

文档序号:690272 发布日期:2021-04-30 浏览:1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火花塞 (Spark plug ) 是由 伴谦治 后泽达哉 于 2020-06-2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提供能够减小从主体配件起的盖构件的轴线方向的长度的偏差的火花塞。火花塞具备:筒状的主体配件;中心电极,绝缘保持于主体配件;接地电极,与中心电极形成火花间隙;及盖构件,接合于主体配件且形成副室。盖构件具有:重叠面,与主体配件沿着轴线方向重叠;内侧对向面,位于比重叠面靠副室侧处且与主体配件在轴线方向上对向;及外侧对向面,位于比重叠面靠外周侧处且与主体配件在轴线方向上对向,盖构件中的比重叠面靠副室侧的部分与主体配件分离,主体配件和盖构件在外侧对向面及重叠面的至少一方处接合。(Provided is a spark plug which can reduce the variation of the length of a cover member in the axial direction from a main body metal fitting. The spark plug is provided with: a cylindrical main body fitting; a center electrode insulated and held by the main body member; a ground electrode forming a spark gap with the center electrode; and a cover member joined to the main fitting and forming the sub-chamber. The cover member has: an overlapping surface overlapping the main body fitting in the axial direction; an inner facing surface located closer to the sub-chamber than the overlapping surface and facing the metal shell in the axial direction; and an outer facing surface located on the outer peripheral side of the overlapping surface and facing the metal shell in the axial direction, wherein a portion of the cover member on the sub-chamber side is separated from the metal shell, and the metal shell and the cover member are joined to each other at least at one of the outer facing surface and the overlapping surface.)

火花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发动机的燃烧室形成副室的火花塞。

背景技术

已知有接合于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的圆筒状的主体配件的盖构件向发动机的燃烧室露出而形成副室的火花塞(专利文献1)。这种火花塞对通过盖构件的贯通孔而从燃烧室流入到副室的可燃混合气进行点火,利用通过可燃混合气的燃烧而产生的膨胀压力,将包括火焰的气流从贯通孔向燃烧室喷射。通过该火焰的喷流而燃烧室内的可燃混合气燃烧,因此燃烧室内的副室的位置会对燃烧室内的燃烧的不均造成影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303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火花塞由于在主体配件的轴线方向上接合的盖构件向燃烧室露出,所以为了抑制燃烧室内的燃烧的不均而要求减小从主体配件起的盖构件的轴线方向的长度的偏差。

本发明为了响应该要求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小从主体配件起的盖构件的轴线方向的长度的偏差的火花塞。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该目的,本发明的火花塞具备:筒状的主体配件,从前端侧向后端侧沿着轴线延伸;中心电极,绝缘保持于主体配件的内周侧;接地电极,与主体配件电连接,在中心电极与自身的端部之间形成火花间隙;及盖构件,接合于主体配件,将中心电极和接地电极的端部从前端侧覆盖而形成副室,并且形成有贯通孔,盖构件具有:重叠面,与主体配件的前端部沿着轴线方向重叠;内侧对向面,位于比重叠面靠副室侧处,与主体配件在轴线方向上对向;及外侧对向面,位于比重叠面靠外周侧处,与主体配件在轴线方向上对向,盖构件中的比重叠面靠副室侧的部分与主体配件分离,主体配件和盖构件在外侧对向面及重叠面的至少一方处接合。

发明效果

根据方案1记载的火花塞,盖构件的重叠面与主体配件的前端部沿着轴线方向重叠。位于比重叠面靠副室侧处的盖构件的内侧对向面与主体配件在轴线方向上对向,位于比重叠面靠外周侧处的盖构件的外侧对向面与主体配件在轴线方向上对向。主体配件和盖构件在外侧对向面及重叠面的至少一方处接合。

由于盖构件中的比重叠面靠副室侧的部分与主体配件分离,所以在制造火花塞时,能够在将盖构件的比重叠面靠外侧的部位抵碰于主体配件的状态下向主体配件接合盖构件。将盖构件的外侧的部位抵碰于主体配件的状态在向主体配件接合盖构件时能够从盖构件的外侧确认,因此能够以抵碰于主体配件的部位为基准来管理从主体配件起的盖构件的轴线方向的长度。因此,与在向主体配件接合盖构件时以无法从盖构件的外侧确认的盖构件的内侧对向面为基准来进行盖构件的定位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从主体配件起的盖构件的轴线方向的长度的偏差。

根据方案2记载的火花塞,由于内侧对向面位于比外侧对向面靠轴线方向后端处,重叠面与主体配件相接,所以在向主体配件接合盖构件时,盖构件在重叠面与主体配件互相摩擦的同时向主体配件插入。由此,能够通过摩擦而将盖构件临时固定于主体配件。

在将盖构件向主体配件插入时,盖构件的内侧对向面与重叠面相交的角会与主体配件摩擦而产生切屑,若该切屑进入副室内则成为提前点火的火种。但是,由于对盖构件的内侧对向面与重叠面相交的角进行了倒角,所以能够通过倒角而做出能够收容切屑的空间。其结果,即使产生切屑也能够使切屑难以进入副室内,因此,在方案1的效果的基础上,能够抑制切屑成为火种的提前点火的发生。

根据方案3记载的火花塞,由于对盖构件的内侧对向面与重叠面相交的角实施R倒角,所以在向主体配件插入盖构件时难以产生切屑。由此,在方案2的效果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抑制切屑成为火种的提前点火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火花塞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将图1的II所示的部分放大的火花塞的剖视图。

图3是将图2的III所示的部分放大的火花塞的剖视图。

图4是形成焊接部前的主体配件及盖构件的剖视图。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火花塞的剖视图。

图6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火花塞的剖视图。

图7是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火花塞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一实施方式中的火花塞10的局部剖视图。在图1中图示了火花塞10的前端侧的部位的包括轴线O的截面。在图1中,将纸面下侧称作火花塞10的前端侧,将纸面上侧称作火花塞10的后端侧(在图2~图7中也相同)。图2是将图1的II所示的部分放大的火花塞10的包括轴线O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火花塞10具备绝缘体11、中心电极13、主体配件20、接地电极40及盖构件50。

绝缘体11是形成有沿着轴线O的轴孔12的大致圆筒状的构件,由机械特性、高温下的绝缘性优异的氧化铝等陶瓷形成。在绝缘体11的轴孔12的前端侧配置有中心电极13。中心电极13在轴孔12内与端子配件14电连接。端子配件14是与高压电缆(未图示)连接的棒状的构件,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例如低碳钢等)形成。端子配件14固定于绝缘体11的后端。

主体配件20是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例如低碳钢等)形成的大致圆筒状的构件。主体配件20具备在外周面形成阳螺纹22的前端部21、与前端部21的后端侧相邻的座部23及形成于座部23的后端侧的工具卡合部24。阳螺纹22与发动机1的螺纹孔2螺合。座部23是用于堵住发动机1的螺纹孔2与阳螺纹22的之间的间隙的部位,外径形成为比阳螺纹22的外径大。工具卡合部24在向发动机1的螺纹孔2紧固阳螺纹22时供扳手等工具卡合。

接地电极40是由以Pt等为主成分的金属材料形成的棒状的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地电极40配置于阳螺纹22的位置,贯通前端部21而向前端部21的内侧突出。接地电极40的端部41(参照图2)与中心电极13对向。在主体配件20的前端部21连接有盖构件50。需要说明的是,接地电极40的主成分元素不限于此,当然能够以其他元素为主成分。作为其他元素,例如可举出Ni、Ir。

盖构件50是将中心电极13及接地电极40的端部41(参照图2)从前端侧覆盖的半球状的构件。盖构件50由以Fe等为主成分的金属材料形成。在盖构件50的比接地电极40靠前端侧处形成有贯通孔51。在通过阳螺纹22而向发动机1的螺纹孔2安装了火花塞10的状态下,盖构件50向发动机1的燃烧室3露出。贯通孔51将盖构件50形成的副室52和燃烧室3连通。需要说明的是,盖构件50的主成分元素不限于此,当然能够以其他元素为主成分。作为其他元素,例如可举出Ni、Cu。

如图2所示,在主体配件20的前端部21,在阳螺纹22的部位形成有朝向径向的内侧凹陷的凹部25。在前端部21,在凹部25的径向的内侧形成有比凹部25细的孔26。孔26在径向上贯通前端部21。插入于孔26的接地电极40通过焊接部27而接合于前端部21。在接地电极40的端部41与中心电极13之间形成火花间隙42。接地电极40接合于主体配件20的阳螺纹22的部位,因此接地电极40的热从阳螺纹22向发动机1传递。

图3是将图2的III所示的部分放大的火花塞10的剖视图。盖构件50的内表面53面向副室52,盖构件50的外表面54面向燃烧室3。盖构件50具备与主体配件20的前端部21沿着轴线方向(图3上下方向)对向的重叠面55、与主体配件20的前端部21在轴线方向上对向并且位于比重叠面55靠副室52处的内侧对向面56及与主体配件20的前端部21在轴线方向上对向并且位于比重叠面55靠外侧(燃烧室3侧)处的外侧对向面58。

盖构件50通过焊接部59接合于主体配件20。焊接部59通过盖构件50和主体配件20熔融而成。焊接部59遍及主体配件20及盖构件50的整周而形成。

重叠面55是盖构件50的朝向外侧的圆筒状的面,遍及盖构件50的整周而形成。重叠面55与主体配件20的朝向内侧的圆筒状的第一面28相接。盖构件50的内表面53与重叠面55之间的距离例如是0.2mm~0.6mm。

内侧对向面56是朝向后端侧的圆环状的面,遍及盖构件50的整周而形成。内侧对向面56与盖构件50的内表面53相交。内侧对向面56与主体配件20的朝向前端侧的圆环状的第二面29分离。盖构件50的内侧对向面56与主体配件20的第二面29之间的轴线方向的距离(间隙的大小)例如是0.02mm~0.8mm左右。

对盖构件50的重叠面55与内侧对向面56相交的角实施了倒角,结果,角被斜着切除后的倾斜面57遍及盖构件50的整周而形成。倾斜面57与重叠面55及内侧对向面56相交。

外侧对向面58是朝向后端侧的圆环状的面,遍及盖构件50的整周而形成。外侧对向面58与盖构件50的外表面54相交。内侧对向面56位于比外侧对向面58靠后端侧处。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对向面58全部是焊接部59与盖构件50的界面。

图4是形成焊接部59前的主体配件20及盖构件50的包括轴线O的剖视图。图4是将图2的III所示的部分放大的火花塞10的形成焊接部59前的包括轴线O的剖视图。

在火花塞10的制造工序中形成焊接部59(参照图2)时,盖构件50直到盖构件50的外侧对向面60与主体配件20的第三面30抵碰为止,在盖构件50的重叠面55与主体配件20的第一面28互相摩擦的同时向主体配件20插入。盖构件50的外侧对向面60是盖构件50的设置于比重叠面55靠外侧处的朝向后端侧的圆环状的面。主体配件20的第三面30是主体配件20的设置于比第一面28靠外侧处的朝向前端侧的圆环状的面。

在盖构件50的外侧对向面60与主体配件20的第三面30抵碰的状态下,内侧对向面56及倾斜面57与主体配件20的第二面29分离。盖构件50通过重叠面55与主体配件20的第一面28的摩擦而临时固定于主体配件20。在该状态下,例如通过激光束的照射而将盖构件50的外侧对向面60及主体配件20的第三面30及其周边熔融,形成焊接部59(参照图2),盖构件50接合于主体配件20。

内侧对向面56无法从盖构件50的外侧确认,但将盖构件50的外侧对向面60抵碰于主体配件20的第三面30的状态能够从盖构件50的外侧确认。通过在管理了主体配件20的第三面30及盖构件50的外侧对向面60的位置精度的基础上,从盖构件50的外侧确认在第三面30与外侧对向面60之间不夹设异物等,能够以抵碰于第三面30的外侧对向面60为基准来管理从主体配件20起的盖构件50的轴线方向的长度。因此,与以无法从盖构件50的外侧确认的内侧对向面56为基准来进行接合前的盖构件50的轴线方向的定位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从主体配件20起的盖构件50的轴线方向的长度的偏差。

需要说明的是,在盖构件50向主体配件20的第一面28的内侧插入时,重叠面55与倾斜面57相交的角57a会与主体配件20的第一面28摩擦,因此有可能产生切屑。若产生的切屑进入副室52内,则成为提前点火的火种。但是,由于对盖构件50的内侧对向面56与重叠面55相交的角进行了倒角,所以能够在倾斜面57与主体配件20之间做出能够收容切屑的空间57b。其结果,即使产生切屑也能够使切屑难以进入副室52内,因此能够抑制切屑成为火种的提前点火的发生。

参照图5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在盖构件50的重叠面55与内侧对向面56相交的角形成斜着切除而得到的倾斜面57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相对于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向重叠面55与内侧对向面56相交的角实施了R倒角的盖构件71的情况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分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标号而省略以下的说明。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火花塞70的剖视图。与图3同样,图5是将图2的III所示的部分放大的火花塞70的包括轴线O的剖视图(在图6及图7中也相同)。

火花塞70在主体配件20的前端部21通过焊接部48而接合有盖构件71。对盖构件71的重叠面55与内侧对向面56相交的角实施了R倒角,与重叠面55及内侧对向面56平滑地相连的弯曲面72形成于盖构件71。

在火花塞70的制造工序中形成焊接部59时,盖构件71向主体配件20的第一面28的内侧插入。在盖构件71的外侧对向面60(参照图4)与主体配件20的第三面30抵碰而无法进一步插入的状态下,内侧对向面56及弯曲面72与主体配件20分离。盖构件71通过重叠面55与主体配件20的第一面28的摩擦而临时固定于主体配件20。

在盖构件71向主体配件20的第一面28的内侧插入时,重叠面55和弯曲面72相连的部位会与主体配件20的第一面28摩擦,但由于重叠面55和弯曲面72平滑地相连,所以能够使得难以产生切屑。由于难以产生成为提前点火的火种的切屑,所以能够抑制提前点火的发生。即使假设产生切屑,由于能够在弯曲面72与主体配件20之间做出能够收容切屑的空间73,所以也能够使切屑难以进入副室52内。由此,能够抑制切屑成为火种的提前点火的发生。

参照图6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向盖构件50、71的重叠面55与内侧对向面56相交的角实施倒角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相对于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对省略盖构件81的重叠面55与内侧对向面56相交的角的倒角的情况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分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标号而省略以下的说明。图6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火花塞80的剖视图。

火花塞80在主体配件20的前端部21通过焊接部59而接合有盖构件81。盖构件81的内侧对向面56和主体配件20的第二面29分离。由此,通过在管理了主体配件20的第三面30(参照图4)及盖构件81的外侧对向面60的位置精度的基础上,从盖构件81的外侧确认在第三面30与外侧对向面60之间不夹设异物等,能够以抵碰于第三面30的外侧对向面60为基准来管理从主体配件20起的盖构件81的轴线方向的长度。因此,与以无法从盖构件81的外侧确认的内侧对向面56为基准来进行接合前的盖构件81的轴线方向的定位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从主体配件20起的盖构件81的轴线方向的长度的偏差。

需要说明的是,在盖构件81向主体配件20的第一面28的内侧插入时,重叠面55与内侧对向面56相交的角82会与主体配件20的第一面28摩擦,因此有可能产生切屑。但是,通过将盖构件81的内侧对向面56与主体配件20的第二面29之间的间隙缩窄为0.02mm~0.8mm左右,气体难以在间隙中流动,因此间隙中的切屑难以移动。即使产生切屑也能够使切屑难以进入副室52内,因此能够抑制切屑成为火种的提前点火的发生。

参照图7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中,对盖构件50、71、81的内侧对向面56位于比外侧对向面58靠后端侧处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相对于此,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对盖构件95的内侧对向面99位于比外侧对向面100靠前端侧处的情况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分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标号而省略以下的说明。图7是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火花塞90的剖视图。

火花塞90在主体配件91的前端部21通过焊接部101而接合有盖构件95。盖构件95的内表面96面向副室52,盖构件95的外表面97面向燃烧室3(参照图1)。焊接部101通过盖构件95和主体配件91熔融而成。焊接部101遍及主体配件91及盖构件95的整周而形成。

盖构件95具备与主体配件91的前端部21沿着轴线方向(图7上下方向)对向的重叠面98、与主体配件91的前端部21在轴线方向上对向并且位于比重叠面98靠副室52处的内侧对向面99及与主体配件91的前端部21在轴线方向上对向并且位于比重叠面98靠外侧(燃烧室3侧)处的外侧对向面100。

重叠面98是盖构件95的朝向内侧的圆筒状的面,遍及盖构件95的整周而形成。重叠面98与主体配件91的朝向外侧的圆筒状的第一面92相接。内侧对向面99是朝向后端侧的圆环状的面,遍及盖构件95的整周而形成。内侧对向面99与盖构件95的内表面96相交。内侧对向面99与主体配件91的朝向前端侧的圆环状的第二面93分离。盖构件95的内侧对向面99与主体配件91的第二面93之间的轴线方向的距离(间隙的大小)例如是0.02mm~0.8mm左右。

外侧对向面100是朝向后端侧的圆环状的面,遍及盖构件95的整周而形成。外侧对向面100与盖构件95的外表面97相交。外侧对向面100位于比内侧对向面99靠后端侧处。

通过对主体配件91的第一面92与第二面93相交的角实施的倒角,角被斜着切除后的倾斜面93a遍及主体配件91的整周而形成。通过形成于主体配件91的倾斜面93a,能够容易将主体配件91向盖构件95的重叠面98的内侧插入。

在火花塞90的制造工序中形成焊接部101时,主体配件91直到盖构件95的外侧对向面100与主体配件91的第三面94抵碰为止,在主体配件91的第一面92与盖构件95的重叠面98互相摩擦的同时向盖构件95插入。盖构件95通过重叠面98与主体配件91的第一面92的摩擦而临时固定于主体配件91。在该状态下例如通过激光束的照射而将盖构件95及主体配件91熔融,形成焊接部101,盖构件95接合于主体配件91。

内侧对向面99无法从盖构件95的外侧确认,但将盖构件95的外侧对向面100抵碰于主体配件91的第三面94的状态能够从盖构件95的外侧确认。通过在管理了主体配件91的第三面94及盖构件95的外侧对向面100的位置精度的基础上,从盖构件95的外侧确认在第三面94与外侧对向面100之间不夹设异物等,能够以抵碰于第三面94的外侧对向面100为基准来管理从主体配件91起的盖构件95的轴线方向的长度。因此,与以无法从盖构件95的外侧确认的内侧对向面99为基准来进行接合前的盖构件95的轴线方向的定位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从主体配件91起的盖构件95的轴线方向的长度的偏差。

以上,虽然基于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丝毫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容易地猜想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良变形。例如,盖构件50、71、81、95的形状、贯通孔51的数量、形状、大小等是一例,它们能够适当设定。

在实施方式中,对将贯通主体配件20、91的前端部21的接地电极40设置于阳螺纹22的位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未必限定于此。例如,当然能够使主体配件20、91的第二面29、93的内侧的部分比盖构件50、71、81、95的内表面53、96向内侧突出,在第二面29、93的突出部分连接接地电极。接地电极的形状可以是直线状也可以弯曲。也可以在盖构件接合接地电极。

在实施方式中,对接地电极40的端部41配置于中心电极13的前端侧且在中心电极13的前端侧形成火花间隙4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未必限定于此。例如,当然能够以与中心电极13的侧面隔离的方式配置接地电极40的端部41,在中心电极13的侧面与接地电极40的端部41之间形成火花间隙42。另外,当然能够配置多个接地电极40而设置多个火花间隙42。

在实施方式中,对盖构件50、71、81、95的重叠面55、98与主体配件20、91的第一面28、92相接的情况(嵌合公差是过盈配合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未必限定于此。当然能够通过使第一面28、92与重叠面55、98的嵌合公差成为间隙配合、中间配合的关系而非过盈配合的关系而在第一面28、92与重叠面55、98之间设置间隙。

在实施方式中,对通过激光焊接来形成焊接部59、10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未必限定于此。当然能够通过其他手段来形成焊接部59、101。作为其他手段,例如可举出电弧焊接、电子束焊接。

在实施方式中,对形成焊接部59、101而将主体配件20、91和盖构件50、71、81、95接合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未必限定于此。例如,当然能够使主体配件20、91与盖构件50、71、81、95的嵌合公差成为过盈配合的关系,以不形成焊接部59、101的方式将盖构件50、71、81、95接合(固定)于主体配件20、91。

在实施方式中,对主体配件20及盖构件50、71、81的外侧对向面60(参照图3)的整体熔融而形成焊接部59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未必限定于此。例如,当然能够将激光束与轴线O(参照图1)大致垂直地向比盖构件50、71、81的外侧对向面60靠后端侧的主体配件20照射,将盖构件50、71、81的重叠面55熔融而形成焊接部。盖构件50、71、81的外侧对向面60也可以一部分或全部熔融成焊接部。在盖构件50、71、81的外侧对向面60的一部分熔融成焊接部的情况下,在盖构件50、71、81混合存在焊接部59的界面即外侧对向面58和未熔融的外侧对向面60。

另外,当然能够将激光束相对于轴线O斜着向比盖构件50、71、81的外侧对向面60靠前端侧的盖构件50、71、81照射,将盖构件50、71、81的外侧对向面60及重叠面55熔融而形成焊接部。在该情况下,盖构件50、71、81的外侧对向面60也可以一部分或全部熔融成焊接部。在盖构件50、71、81的外侧对向面60的一部分熔融成焊接部的情况下,在盖构件50、71、81混合存在焊接部48的界面即外侧对向面58和未熔融的外侧对向面60。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对在主体配件91的第一面92与盖构件95的重叠面98之间形成焊接部10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未必限定于此。当然能够形成主体配件91的第三面94及盖构件95的外侧对向面100熔融而成的焊接部。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对在主体配件91的第一面92与第二面93相交的角形成倾斜面93a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未必限定于此。当然能够取代倾斜面93a而对该角实施R倒角。另外,当然能够为了容易将主体配件91向盖构件95插入而对盖构件95的重叠面98与外侧对向面100相交的角实施倒角。

在实施方式中,对向盖构件50、71的重叠面55与内侧对向面56相交的角实施倒角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当然能够在盖构件50、71的倒角的基础上或者不对盖构件50、71实施倒角而在主体配件20的第一面28与第二面29相交的角落设置凹陷。通过在主体配件20设置凹陷,能够在主体配件20与盖构件50、71、81之间做出能够收容切屑的空间(凹陷),因此能够使切屑难以向副室52侧移动。尤其是,优选在角落的第二面29侧设置凹陷。这是因为,通过形成于第二面29的凹陷,能够使从凹陷通过第二面29与内侧对向面56之间而向副室52相连的路径弯曲,因此收容于凹陷的切屑难以向副室52侧进入。

标号说明

10、70、80、90 火花塞

13 中心电极

20、91 主体配件

21 主体配件的前端部

40 接地电极

41 接地电极的端部

42 火花间隙

50、71、81、95 盖构件

51 贯通孔

52 副室

55、98 重叠面

56、99 内侧对向面

57 倾斜面(倒角)

58、60、100 外侧对向面

72 弯曲面(R倒角)

O 轴线

1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供电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