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距变化装置,设有节距变化装置的成型装置及成型方法

文档序号:704263 发布日期:2021-04-13 浏览:2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节距变化装置,设有节距变化装置的成型装置及成型方法 (Pitch changing device, forming device provided with pitch changing device and forming method ) 是由 坂部祐二 于 2019-06-2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适用于执行预制件(P)的注射成型和预制件(P)的吹塑成型中的至少一种的成型装置(I)设置有节距变换装置(70),该节距变换装置(70)包括:N(至少等于2的整数)个保持部(71),所述保持部(71)能够保持预制件(P)并在规定方向上以规定节距布置;联接部(75),所述联接部(75)能够将相邻的保持部(71)联接以变换其节距;用于生成规定驱动力的驱动部(76);以及驱动力传递部(77),所述驱动力传递部(77)使驱动力在所述规定方向上传递到N个联接的保持部(71)的一个端侧(71a)和另一个端侧(71b)的每一个,其中,通过所述驱动力使所述一个端侧(71a)和所述另一个端侧(71b)在所述规定方向上被驱动以转换节距。(A molding device (I) adapted to perform at least one of injection molding of preforms (P) and blow molding of preforms (P) is provided with a pitch transforming device (70), the pitch transforming device (70) comprising: n (an integer at least equal to 2) holding portions (71), the holding portions (71) being capable of holding preforms (P) and being arranged at a prescribed pitch in a prescribed direction; a coupling portion (75), the coupling portion (75) being capable of coupling adjacent holding portions (71) to change a pitch thereof; a drive unit (76) for generating a predetermined drive force; and a driving force transmitting portion (77) that transmits a driving force in the prescribed direction to each of one end side (71a) and the other end side (71b) of the N coupled holding portions (71), wherein the one end side (71a) and the other end side (71b) are driven in the prescribed direction by the driving force to switch pitches.)

节距变化装置,设有节距变化装置的成型装置及成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距变化装置,一种具有该节距变化装置的成型装置以及一种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成型装置大致分为热型坯法(也称为一阶段法)和冷型坯法(也称为两阶段法),在热型坯法中,注射成型装置和吹塑成型装置处于在线状态,并且利用注射成型的预制件的余热进行吹塑成型;在冷型坯法中,将注射成型装置和吹塑成型装置处于离线状态,自然冷却至室温左右的预制件被再加热并进行吹塑成型。

近年来,还提出了冷型坯法(也称为1.5阶段法)的成型装置,其中,注射成型装置和吹塑成型装置处于在线状态,并且X(X:等于或大于2的整数)个注射成型的预制件分为Y个操作,并且在每个操作中一次吹塑成型Z个(Z=X/Y)预制件(例如,参考PTL1)。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日本专利No.5,563,095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如果这种类型的一个成型装置可以灵活地改变X、Y和Z的每个的数目,则可以实现更适合客户需求的容器的制造,这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了实现这一点,根据在从用于注射成型的模具转移预制件的过程、将预制件输送到各单元的过程、将预制件转移到用于吹塑成型的模具的过程等的每一个过程的最终成型产品的外观、其生产量、用于注射成型的模具的配置等,必须使预制件之间的节距(距离)不同。出于该原因,对于这种类型的成型装置,期望改善与各种节距的相容性,即通用性。

注意,在1阶段法、1.5阶段法和2阶段法的任何注射吹塑成型装置中都存在上述问题。另外,除了注射吹塑成型装置之外,在注射成型装置和吹塑成型装置的任何装置中都存在上述问题。

鉴于以上情况做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距变化装置、一种具有该节距变化装置的成型装置以及一种成型方法,其能够解决预制件之间的不同节距以提高通用性。

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成型装置的一个方面是一种适于执行预制件的注射成型和预制件的吹塑成型中的至少一种的成型装置,成型装置包括:

节距变化装置,节距变化装置包括:

N个保持单元,该N个保持单元能够保持预制件并在预定方向上以预定节距布置,并且N是等于或大于2的整数;

联接单元,该联接单元将彼此相邻的保持单元联接,使得节距是可变的;

驱动单元,稿驱动单元配置成用于生成预定的驱动力;和

驱动力传递单元,该驱动力传递单元配置成在预定方向上将驱动力传递到所联接的N个保持单元的一个端侧和另一个端侧中的每一个,

其中,一个端侧和另一个端侧配置成通过驱动力在预定方向上运动,以改变节距。

这里,在预定方向上布置的n个预制件优选地能够一次注射成型,n是等于或大于2且小于或等于N的整数。

此外,n个预制件优选能够一次吹塑成型,n是等于或大于2且等于或小于N的整数。

优选地,联接单元包括:旋转部,旋转部连接到保持单元,以便能够绕着保持单元为轴心而旋转;和轴杆构件,轴杆构件配置成枢转地支撑彼此相邻的旋转部,使得相邻的旋转部是能够旋转的。

优选地,驱动力传递单元包括环形构件,该环形构件设置在所联接的N个保持单元周围,并且该环形构件连接到一个端侧和另一个端侧中的每一个,并且,该环形构件配置成通过驱动力而发生旋转,以改变节距。

优选地,当环形构件和驱动单元分别设定为第一环形构件和第一驱动单元时,成型装置还包括:第二环形构件,第二环形构件连接到彼此相邻的保持单元,保持单元构成用于将N个保持单元划分为N1个保持单元的组和N2个保持单元的组的边界,N1和N2各自独立地等于或大于1并且N1+N2=N;和第二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配置成用于生成预定的驱动力,并且第二环形构件通过从第二驱动单元生成的驱动力而发生旋转,以改变构成边界的相邻的保持单元的节距。

优选地,成型装置是被配置成用于执行注射成型和吹塑成型的注射吹塑成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节距变化装置的一方面是一种用于成型装置的节距变化装置,成型装置适于执行预制件的注射成型和预制件的吹塑成型中的至少一种,节距变化装置包括:

N个保持单元,该N个保持单元能够保持预制件并在预定方向上以预定节距布置,N是等于或大于2的整数;

联接单元,该联接单元将彼此相邻的保持单元联接,以使得节距是可变的;

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配置成用于生成预定的驱动力;和

驱动力传递单元,该驱动力传递单元配置成在预定方向上将驱动力传递到所联接的N个保持单元的一个端侧和另一个端侧中的每一个,

其中,一个端侧和另一个端侧配置成通过驱动力在预定方向上运动,以改变节距。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成型方法的一方面是一种适于预制件的注射成型和预制件的吹塑成型中的至少一种的成型方法,成型方法包括:在预定方向上将驱动力传递到保持单元的一个组的一个端侧和另一个端侧中的每一个,其中,配置成用于保持预制件的保持单元被联接以能够改变节距;以及,通过驱动力使一个端侧和另一个端侧在预定方向上运动,以改变预制件之间的节距。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解决预制件之间的不同节距,从而提高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注射吹塑成型装置的配置示例的总体视图。

图2A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单元的第一节距变化装置的配置示例。

图2B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单元的第一节距变化装置的配置示例。

图2C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型单元的第一节距变化装置的配置示例。

图3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吹塑成型单元的第二节距变化装置的配置示例。

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节距变化装置的配置示例的平面图。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节距变化装置的配置示例的侧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节距变化装置(N=8)的配置示例的平面图。

图7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节距变化装置(N=8)的配置示例的平面图。

图8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节距变化装置(N=8)的配置示例的平面图。

图9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节距变化方法的示例的概念视图。

图10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节距变化方法的示例的概念视图。

图11A示出了以8行×3列获得的预制件之间的节距变化的示例。

图11B示出了以8行×3列获得的预制件之间的节距变化的示例。

图11C示出了以8行×3列获得的预制件之间的节距变化的示例。

图11D示出了以8行×3列获得的预制件之间的节距变化的示例。

图12A示出了以4行×3列获得的预制件之间的节距变化的示例。

图12B示出了以4行×3列获得的预制件之间的节距变化的示例。

图12C示出了以4行×3列获得的预制件之间的节距变化的示例。

图12D示出了以4行×3列获得的预制件之间的节距变化的示例。

图13A示出了以12行×3列获得的预制件之间的节距变化的示例。

图13B示出了以12行×3列获得的预制件之间的节距变化的示例。

图13C示出了以12行×3列获得的预制件之间的节距变化的示例。

图13D示出了以12行×3列获得的预制件之间的节距变化的示例。

图14A示出了以6行×3列获得的预制件之间的节距变化的示例。

图14B示出了以6行×3列获得的预制件之间的节距变化的示例。

图14C示出了以6行×3列获得的预制件之间的节距变化的示例。

图14D示出了以6行×3列获得的预制件之间的节距变化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构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适当地省略其描述。在附图中,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方便地设置相应部件的比例和形状。

(第一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1.5阶段法的注射吹塑成型装置(成型装置I)的总体配置的示例。成型装置I包括注射成型单元10(注射成型装置),冷却单元20,加热单元30,转移单元40,吹塑成型单元50(吹塑成型装置)和输送单元60。此处,根据该实施方式,注射成型单元10和吹塑成型单元50均具有节距变化装置70(注射成型单元10的第一节距变化装置70A或吹塑成型单元50的第二节距变化装置70B)。也就是说,注射成型单元10包括第一节距变化装置70A,而吹塑成型单元50包括第二节距变化装置70B。

图2A至图2C示出了成型装置I的第一节距变化装置70A的具体配置示例和操作示例。图3示出了第二节距变化装置70B的具体配置示例和操作示例。图4和图5示出了与第一节距变化装置70A和第二节距变化装置70B两者有关的基本配置示例,特别地,与第一节距变化装置70A有关的基本配置示例。参考这些附图描述了该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注射成型单元10包括用于注射成型的模具11(例如,模具包括布置在上方的型芯和布置在下方的型腔,它们可以彼此合模夹紧)。树脂材料填充到由用于注射成型的模具11限定的注射空间12中,使得分别具有一个端侧开口的有底圆柱形预制件P(制成为颈部)进行注射成型。注射空间12由在预定方向(N-行方向;图1所示的Y轴方向)上在预定节距处的N(等于或大于2的整数)行×在预定方向(M-列方向;图1所示的X轴方向)上在预定节距处的M(等于或大于2的整数)列形成。

根据最终成型产品的外观、其生产量、用于注射成型的模具11的配置等,一次注射成型的预制件P的数量可以是不同的。通过改变用于注射成型的模具11,更具体地,通过改变用于注射成型的模具11的注射空间12的数量,在注射成型单元10中可以一次注射成型小于N行×M列的n(n:等于或大于2且等于或小于N的整数)行×m(m:等于或大于1且等于或小于M的整数)的预制件P。也就是说,注射吹塑成型装置(成型装置I)可以一次注射成型最多N行×M列的预制件P,并且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注射成型较少数量的n行×m列的预制件P。

N行×M列例如是8行×3列。在这种情况下,一次可以注射成型最多24个预制件P(N=8,M=3,n=8,m=3)。通过将N行的数目减半(即4行×3列)以小于N行×M列,也可以一次注射成型12个预制件P(N=8,M=3,n=4,m=3)。通过在N-行方向上扩大一行的注射空间12,可以根据用途改变预制件或瓶子的尺寸以及同时成型的数量。

N行×M列是例如12行×3列。在这种情况下,一次最多可以注射成型36个预制件P(N=12,M=3,n=12,m=3)。如上所述,通过将N行的数量减半(即6行×3列)以小于N行×M列,也可以一次注射成型18个预制件P(N=12,M=3,n=6,m=3)。然而,N,M,n和m的数量不限于上述情况。注意,下文描述了在成型装置I中成型的预制件P的最大数量是N行×M列,并且在成型装置I中成型的预制件P的实际数量是n行×m列。

如图2A至图2C所示,注射成型的预制件P从用于注射成型的模具11以颈部朝上的竖立状态转移至罐13。罐13形成有对应于用于注射成型的模具的凹陷部14。在保持用于注射成型的模具11的注射空间12的布置的情况下,n行×m列的注射成型的预制件P容纳在罐的凹陷部14中。此时,罐13位于第一位置。罐13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以将预制件P转移到节距变化装置70(第一节距变化装置70A)。

第一节距变化装置70A包括凸起部72A。凸起部72A的数量对应于n行×m列。凸起部72A可以保持预制件P的颈部。注意,凸起部72A设置在N行的保持单元71A中(参照图4),这将在下文描述。也就是说,在最大数量为N行×M列(=12行×3)列的预制件P可以一次注射成型的装置中,当实际上一次注射成型的预制件的数量为n行×m列(=6行×3列)时,凸起部72A为6个,保持单元71A为12个。凸起部72A分别设置在保持单元71A中。第一节距变化装置70A相对于罐13向下移动,使得保持单元71A的凸起部72A夹持(保持)预制件P的颈部。然后,保持单元71A的凸起部72A适当地吸住并保持预制件P,并且第一节距变化装置70A相对于罐13向上移动,使得预制件P从罐13向上牵引。也就是说,在保持该布置的情况下,由第一节距变化装置70A将容纳在罐13中的n行×m列的预制件P从罐13滑动到第二位置一次取出。

第一节距变化装置70A沿着轨道74在X轴方向上水平移动,以在保持预制件P远离注射成型单元10的同时靠近冷却单元20。也就是说,从罐13取出的n行×m列的预制件P通过第一节距变化装置70A同时被转移到冷却单元20。此时(即,在转移预制件P时),通过第一节距变化装置70A,保持单元71A沿着轨道74a在Y轴方向上水平移动,使得预制件P在N(n)-行方向上的节距改变为预定节距。

返回图1,描述了冷却单元20。冷却单元20以竖立状态接收从第一节距变化装置70A转移的预制件P,保持所接收的预制件P,并且将预制件P冷却至预制件未达到室温的程度,从而释放预制件温度的不均匀度。然后,在保持预制件P的同时,冷却单元20进行倒置并且降低(即,预制件P处于其中颈部面向下方的倒置状态),并将n行×m列的预制件P同时转移至输送夹具(jigs)61。注意,在保持最大N个预制件P在线的同时,一个输送夹具61在输送单元60中移动。因此,当从冷却单元20接收预制件P时,至少m列,优选为M列的输送夹具61在冷却单元20的正下方对齐站立。

输送夹具61设置有用于保持预制件P的颈部的凸起部(未示出)。冷却单元20降低,使得预制件P的颈部由凸起部保持。由冷却单元20所保持的预制件P的保持状态被释放,并且冷却单元20相对于输送夹具61向上移动,使得预制件P转移至输送夹具61。

在沿着输送线62输送预制件P的同时,加热单元30将在冷却单元20中冷却的预制件P加热到适于吹塑成型的温度。通过在加热单元30中加热预制件P,在使预制件P旋转的同时,可以将整个预制件P均匀地加热。另外,转移单元40从输送夹具61上一次取下且倒置由加热单元30加热并保持倒置状态的预定数量(例如,n)个预制件P。注意,该状态是指竖立状态。将处于竖立状态的预制件P从转移单元40转移到包括在吹塑成型单元中的节距变化装置70(第二节距变化装置70B)。

第二节距变化装置70B具有n行×1列的凸起部(卡盘部)72B(参照图3)。凸起部72B能够夹持预制件P的颈部。注意,凸起部72B设置在N个保持单元71B中(参照图6)。也就是说,在一次最多吹塑成型N行(=12行)的预制件P的装置中,当从输送夹具61一次取出n行(=6行)的预制件时,凸起部72B是6(六)个,并且保持单元71B是12(十二)个。凸起部72B分别设置在保持单元71B中。当转移单元40相对于第二节距变化装置70B向上移动时,预制件P的颈部被保持单元71B的凸起部72B夹持(保持)。然后,转移单元40相对于第二节距变化装置70B向下移动,使得预制件P与转移单元40分离,从而转移预制件P。

如图3所示,第二节距变化装置70B配置成在通过凸起部72B保持从转移单元40转移的预制件P(预制件的颈部)的同时,使预制件P沿着轨道52在X轴方向上朝向用于吹塑成型单元50的吹塑成型的模具51滑动。此时(即,在使预制件P滑动时),通过第二节距变化装置70B(在图3中,为方便起见,一起示出了节距变化前后的第二节距变化装置70B),预制件P在N(n)-行方向上的节距变成预定节距(吹塑腔的中心之间的节距)。

返回图1,吹塑成型单元50被配置成对预制件P进行吹塑成型,通过用于吹塑成型的模具51,该预制件P在N(n)-行方向上的节距已经改变。由此,获得最终的成型产品。将最终的成型产品保持在用于取出的卡盘构件上(未示出),并且沿着预定轨道将最终的成型产品输送到取出单元(未示出)(即,将最终成型产品取出到成型装置I的外部)。

在吹塑成型单元50中,例如,待注射成型的X个预制件P分为Y(Y:等于或大于2的整数)个操作,并且Z(Z:自然数,Z=X/Y)个预制件在每次操作中可以一次吹塑成型。如上所述,在冷却单元20中,将注射成型的预制件P冷却至预制件P未达到室温的程度。因此,当预制件划分为Y个操作并且一次吹塑成型Z个预制件时,容易使每个操作中的成型温度差变小。然而,本发明并不一定需要包括冷却单元20,并且不限于1.5阶段法的成型装置I。注意,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X对应于M×N(m×n),Y对应于M(m),并且Z对应于N(n)。

在如上所述的注射吹塑成型装置I中,通过输送单元60将预制件P输送到每个单元。输送单元60包括彼此联接的多个输送夹具61,并驱动链轮63与输送夹具61接合,从而沿输送线62依次输送输送夹具61。输送线62包括一对输送轨道(外部输送轨道和内部输送轨道),并经由冷却单元20、加热单元30和转移单元40循环。

也就是说,输送夹具61在保持预制件P的同时沿着输送线62从冷却单元20被输送到加热单元30,并且从加热单元30被输送到转移单元40。然后,空的输送夹具61在将预制件P转移到转移单元40之后从转移单元40被输送到初始位置(冷却单元20)。然后,输送夹具61再次保持预制件P,并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沿着输送线62被输送。

这里,在成型装置I中,在注射成型时,当在预定方向(例如,N-行方向)上彼此相邻的注射空间12的节距不同时,从用于注射成型的模具11转移的预制件P的在N-行方向上的节距相应地不同。在注射成型期间,预制件P的节距可以不是恒定的。例如,当将在N-行方向上的n个预制件P依次表示为l1,l2…时,第(l+k)个预制件和第(l+k+1)个预制件之间的节距可以变得比在一些情况下在注射成型期间的其他节距(节距图案A)更宽。

作为示例,存在一种情况,其中,N-行方向上的中心节距比其他节距宽。在图1中,在N=8的情况下,第四预制件和第五预制件之间在N-行方向上的节距比彼此相邻的其他预制件之间的节距更宽。当在N-行方向上对12个预制件P进行注射成型时,第六预制件和第七预制件之间在N-行方向上的节距可以比彼此相邻的其他预制件之间的节距更宽。

在吹塑成型期间,N-行方向上的节距需要设定为还确保预制件P的吹塑量(鼓出量)的节距(节距图案B)。当由于吹气引起的鼓出较大(即,待成型的容器的尺寸较大)时,优选将N-行方向上的节距指定得更宽。

此外,为了容易地实现各种装置的精简,每设备面积的生产率的提高等,在某些情况下,输送单元60中的预制件P的节距(节距图案C,即输送单元60的输送夹具61的节距)可以比注射成型期间的节距(节距图案A)和吹塑成型期间的预制件P的节距(节距图案B)更窄。

也就是说,根据最终成型产品的外观、其生产量、用于注射成型的模具11和用于吹塑成型的模具51等,预制件P在N-行方向上的节距可以是不同的。对于这种类型的成型装置,期望改善与各种节距的相容性,即,通用性。在这方面,注射成型单元10和吹塑成型单元50均具有本实施例的节距变化功能(节距变化装置70)。

如图4和图5所示,节距变化装置70包括在预定方向(N-行方向)上的至少N个保持单元71。保持单元71能够保持预制件P。保持单元71包括:用于保持预制件P的颈部的凸起部72;以及基部73,该基部73是使保持单元71沿着在N-行方向上延伸的轨道74a滑动的基础。轨道74a固定到基板90。也就是说,设置有N个保持单元71,并且凸起部72设置在设于沿N-行方向延伸的轨道74a上的至少N个基部73上(即,m个凸起部72设置在n个基部73中)。在第一节距变化装置70A中,三个凸起部72可以相对于基部73的纵向方向(X轴方向)以相等的间隔设置,使得它们的轴心从基部73竖起。另外,在第二节距变化装置70B(参照图3)中,一个凸起部72可以设置在一个端部处,使得其轴心是沿着纵向方向的。特别地,图4和图5示出了从基部73竖起相对于基部73的纵向方向以相等间隔设置的三个凸起部72的示例。

在注射成型单元10中,可一次注射成型的在N-行方向上的预制件P的最大数量为N。此外,在吹塑成型单元50中,可一次吹塑成型的在N-行方向上的预制件P的最大数量为N。在注射成型单元10和吹塑成型单元50之间的上述数目不一定要求是相同的。此外,注射成型单元10中的每一行的最大可成型数量和吹塑成型单元50中的最大可成型数量不一定要求是N。但是,节距变化装置70包括在N-行方向上的至少N个保持单元71,使得能够有利地保持从用于注射成型的模具11转移的所有的预制件P或向用于吹塑成型的模具51输送的预制件P,以及能够改变预制件的节距。

节距变化装置70包括联接单元75,驱动单元76和驱动力传递单元77。联接单元75联接彼此相邻的保持单元71,使得节距是可变化的。驱动单元76被配置成生成预定的驱动力。驱动力传递单元77在预定方向上将驱动力传递到联接的N个保持单元71的一个端侧71a和另一个端侧71b中的每一个(即,在N-行方向上,联接的保持单元71的一个组在一个端侧71a处的保持单元71和在另一个端侧71b处的保持单元71)。在节距变化装置70中,一个端侧71a和另一个端侧71b通过驱动力在N-行方向上移动以改变节距。注意,图4和图5示出了联接单元75和驱动单元76设置在基部73(保持单元71)的表面上的示例,其中基部73的表面相对于其上方设置有凸起部72的表面(面)。

节距变化装置70包括如上所述的联接单元75、驱动单元76和驱动力传递单元77。因此,通过在N-行方向上移动联接的保持单元71的一个组的一个端侧71a和另一个端侧71b,相应地,在一个端侧71a和另一个端侧71b之间的保持单元71可以移动而不将驱动力传递到保持单元71的每一个。因此,可以容易地改变联接的保持单元71的一个组的节距。

联接单元75是诸如连杆机构的构件,并且包括连接到保持单元71的旋转部78(例如,旋转部78连接到保持单元71的凸起部72)以绕保持单元71的一个点为轴心是可旋转的,并且轴杆构件79枢转地支撑彼此相邻的旋转部78,使得相邻的旋转部是可旋转的。从而,容易使旋转部78围绕每个保持单元71的一个点(例如,一个点是设置在每个保持单元71中的轴承)稳定地旋转并且稳定地改变联接的保持单元71的一个组的节距。

旋转部78例如是链节,并且具有预定的通孔。轴承的外周部插入通孔中,使得旋转部78与保持单元71连接。然而,旋转部78和保持单元71的连接方式不限于轴承的外周部被插入这种配置。

旋转部78还具有在其一个端侧和另一个端侧上形成的通孔,并且在其中相邻的旋转部78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彼此表面接触的状态下,固定到保持单元71的轴杆构件79经由轴承插入到通孔中。当在N-行方向上观看时,旋转部78被布置成使得将与旋转部78的上表面接触的旋转部和与旋转部78的下表面接触的旋转部进行交替布置。由此,确保了结构平衡,使得易于稳定地改变联接的保持单元71的一个组的节距。

具体地,第(l+k)个旋转部78的一个端侧(第(l+k+1)-侧)的上表面在N-行方向上被枢转地支撑,并与第(l+k+1)个旋转部78的另一个端侧(第(l+k)-侧)上的下表面接触;并且,第(l+k+1)个旋转部78的一个端侧(第(l+k+2)-侧)上的下表面在N-行方向上被枢转地支撑,,并与第(l+k+2)个旋转部78的另一个端侧(第(l+k+1)-侧)上的上表面接触。然而,旋转部的枢转支撑方面不限制于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保持单元71之间的节距变窄时(当相邻的保持单元71之间的距离变小时),相邻的旋转部78之间的角度变小。注意,当保持单元71之间的节距变宽时(当相邻的保持单元71之间的距离变大时),相邻的旋转部78之间的角度变大。通过联接单元75将彼此相邻的N个保持单元71全部联接。以这种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谓的单侧缩放机构由旋转部78和轴杆构件79构成,并且N-行方向上的节距可以基于该机构而改变。注意,除了单侧缩放机构之外,联接单元75还可以由连杆机构(例如,通常的缩放机构,平行连杆机构,X连杆机构等)来进行配置。

对于驱动单元76,可以使用能够生成预定驱动力的公知的伺服电机。尽管在注射成型单元10的第一节距变化装置70A和吹塑成型单元50的第二节距变化装置70B中使用相同类型的电机,但是根据驱动单元76所需的驱动力和驱动量,优选地使用不同的电机。

驱动力传递单元77包括环形构件80。环形构件80设置在联接的N个保持单元71的周围(即,围绕联接的保持单元71的一个组),并且连接到一个端侧71a和另一个端侧71b中的每一个。在该配置中,与环形构件80接合的辊81通过由驱动单元76生成的驱动力来引导环形构件80并使之旋转,以改变保持单元71在N-行方向上的节距。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定的连接单元82分别设置在保持单元71的一个端侧71a上的基部73和保持单元71的另一个端侧71b上的基部73中的每一个中,并且,环形构件80在连接单元82处连接到保持单元71。

图6示出了将上述配置应用于其中N=8的节距变化装置70的示例。图6所示的结构能够容易地应用于第二节距变化装置70B,用于将预制件P输送至用于吹塑成型的模具51。在图6中,当旋转环形构件80使得环形构件80在预定方向上循环时,连接到环形构件80和一个端侧71a的连接单元82以及连接到环形构件80和另一个端侧71b的连接单元82彼此远离。因此,一个端侧71a和另一个端侧71b之间的距离变大,使得夹在一个端侧71a和另一个端侧71b之间并且通过联接单元75联接的六个保持单元71的节距相应地变宽。

注意,当环状构件80沿与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以循环时,连接到环状构件80和一个端侧71a的连接单元82以及连接到环状构件80和另一个端侧71b的连接单元82彼此靠近。因此,一个端侧71a和另一个端侧71b之间的距离变小,使得夹在一个端侧71a和另一个端侧71b之间并且通过联接单元75联接的六个保持单元71的节距相应地变窄。通过这种类型的机构,根据驱动单元76的驱动力和驱动量,可以改变一个端侧71a和另一个端侧71b之间的距离。由此,容易任意地改变由联接单元75联接的N个保持单元71的节距。

这里,如图7所示,当将驱动力传递单元77(环形构件80)和驱动单元76分别设定为第一驱动力传递单元77a(第一环形构件80a)和第一驱动单元76a时,驱动力传递单元77(环形构件80)和驱动单元76还可分别包括第二驱动力传递单元77b(第二环形构件80b)和第二驱动单元76b。在图7中,当第一环形构件80a连接到一个端侧71a上的保持单元71和另一个端侧71b上的保持单元71中的一个时(例如,第一环形构件80a连接到一个端侧71a上的保持单元),则第二环形构件80b连接到一个端侧71a上的保持单元71和另一个端侧71b上的保持单元71中的另一个(例如,第二环形构件80b连接到另一个端侧71b上的保持单元71)。注意,对于图7所示的基本配置,图6中所示的配置可以适当地使用。

在图7所示的配置的情况下,第一驱动单元76a被止动并且仅第二驱动单元76b被驱动,使得在一个端侧71a固定的情况下仅另一个端侧71b在N-行方向上移动,从而改变了保持单元71的节距。而且,第二驱动单元76b被止动并且仅第一驱动单元76a被驱动,使得在另一个端侧71b固定的情况下仅一个端侧71a在N-行方向上移动,从而改变保持单元71的节距。第一驱动单元76a和第二驱动单元76b也可以被驱动。以这种方式,可以增加实现节距变化的变型。当吹塑成型同时可成型的数量不同时,出现输送夹具61的长度和止动位置略有不同的现象。然而,设置了第一驱动单元76a和第二驱动单元76b的驱动单元的两个类型,所以可以灵活地解决该现象,因为可以在接收预制件P时改变顶端位置。

作为与上述有关的方面(特别是,可以容易地应用于第一节距变化装置70A的方面,其中预制件P从用于注射成型的模具11输送至第一节距变化装置70A),如图8所示,第二环形构件80b可以连接到彼此相邻的保持单元71,这些保持单元71构成用于将联接的N个保持单元71划分为N1个保持单元的组和N2个保持单元的组(N1和N2各自独立地是等于或大于1的整数;N1+N2=N)的边界。在这个方面,作为边界的彼此相邻的保持单元71没有进行联接。也就是说,构成边界的相邻的保持单元71的旋转部78(即,N1组和N2组的最外侧的保持单元71)没有被轴杆构件79枢转地支撑。在作为边界的保持单元71的基部73中设置的连接单元82b处,第二环形构件80b可以连接到彼此相邻并构成边界的保持单元71。注意,第一环形构件80a经由连接单元82a联接到N1组和N2组的最外侧的每个基部73,并且因此可以连接到保持单元71。

在该方面中,当第二环形构件80b通过从第二驱动单元76b生成的驱动力而发生旋转时,彼此相邻并构成边界的保持单元71的节距被改变。根据该配置,可以进一步增加实现节距变化的变型,并且,彼此相邻并且是边界的保持单元71的节距(N-行方向上的中心节距),以及另一节距(限定所联接的N个保持单元71的整个宽度的节距)可以单独地改变。

图8的示例示出了节距变化之前的状态,以从成型装置I接收预制件P并将预制件P输送至冷却单元20。第一节距变化装置70A包括联接的八个保持单元71(N=8,N1=4,N2=4)。第四预制件和第五保持单元71之间的在N-行方向上的节距比彼此相邻的保持单元71之间的节距更宽。N1和N2的数目不限于上述数目,并且也不一定要求是N1=N2。当在N-行方向上的中心节距比其他节距宽的状态下从用于注射成型的模具11输送预制件P时,可以适当地改变N1和N2的数目,以对应于节距。

描述了基于上述节距变化功能的节距变化方法的示例。图9和图10是示出节距变化方法的示例的概念视图。图9示出了可以容易地应用于吹塑成型单元50的节距变化方法(通过第二节距变化装置70B的节距变化方法),而图10示出了可以容易地应用于注射成型单元10的节距变化方法(通过第一节距变化装置70A的节距变化方法)。

例如,图9示出了使用图7所示的节距变化装置70(第二节距变化装置70B)的操作示例。第一驱动单元76a和第二驱动单元76b分别被驱动,以使环形构件80(80a和80b)循环,从而使得保持单元71的一个端侧71a和另一个端侧71b在同一方向上移动(这里,保持单元71的一个端侧71a和另一个端侧71b将朝向另一个端侧71b移动)。注意,当使第一驱动单元76a和第二驱动单元76b的驱动量不同时(例如,当使第二驱动单元76b的驱动量大于第一驱动单元76a的驱动量时),对于预定的时间,保持单元71的一个端侧71a通过第一驱动单元76a在N-行方向上朝着另一个端侧71b仅移动距离A,但是保持单元71的另一个端侧71b在N-行方向上朝向另一个端侧71b移动等于或大于距离A的距离B(即,距离B>距离A)。

通过这样做,保持单元71的另一个端侧71b进一步移动第一驱动单元76a和第二驱动单元76b的相对驱动量之间的差,即距离B和距离A之间的差。另一个端侧71b进一步移动,使得在N-行方向上联接的保持单元71相应地移动,并且因此节距变宽。

以这种方式,在吹塑成型期间,还可以确保预制件P的吹塑量(鼓出量),并且根据最终成型产品的外观、其生产量、用于吹塑成型的模具51的配置等,可以改变预制件P在N-行方向上的节距。预制件P的节距可以从适合于输送单元60的输送夹具61的节距(加热时的节距)的节距图案C(图9中的两个上图)改变为适于吹塑成型的节距图案B(图9中的两个下图)。

第一驱动单元76a的驱动量也可以被设定为大于第二驱动单元76b的驱动量,并且第一驱动单元76a和第二驱动单元76b也可以分别被驱动为使得保持单元71的一个端侧71a和另一个端侧71b在相反的方向上移动。即使在这种配置中,在吹塑成型期间,也可以有利地改变预制件P在N-行方向上的节距。

图10中示出了使用图8所示的节距变化装置70(第一节距变化装置70A)的操作示例。通过驱动第一驱动单元76a以使N1组的最外侧的保持单元71朝向一个端侧71a移动,环形构件80循环使得N2组的最外侧的保持单元71朝向另一个端侧71b移动距离A(即,使得N1组和N2组的最外侧的保持单元71彼此远离)。同时,通过驱动第二驱动单元76b以使N1组的最内侧的保持单元71朝向另一个端侧71b移动,环形构件80循环使得N2组的最内侧的保持单元71朝向一个端侧71a移动距离B(即,使得N1组和N2组的最内侧的保持单元71彼此靠近)。通过调节第一驱动单元76a和第二驱动单元76b的驱动量并使保持单元71在N-行方向上相应地移动,N1组的保持单元71的节距和N2组的保持单元71的节距变得相等(即,可以使所有预制件P在N-行方向上的节距相等)。

以这种方式,在注射成型期间,可以解决N-行方向的中心节距比其他节距宽的情况,并且根据最终成型产品的外观、其生产量、用于注射成型的模具11的配置等,可以有利地改变预制件P在N-行方向上的节距。预制件P的节距可以从适合于注射成型的节距图案A(图10中的两个上图)改变为适合于输送单元60的输送夹具61的节距(加热时的节距)的节距图案C(图10中的两个下图)。注意,注射成型单元10和吹塑成型单元50的N(n)-行方向可以是不同的。例如,从图1可以看出,注射成型单元10的N(n)-行方向可以设定为Y轴方向,吹塑成型单元50的N(n)-行方向可以设定为X轴方向,并且其N(n)-行方向可以被设定为彼此正交。

(示例)

在下文中,结合实施例并参考图11A至14D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注意,在成型装置I中,当改变注射成型单元10中的一行的最大可成型的数量N时(具体地,当改变N=8和N=12的行图案时),输送夹具61上的预制件P的最大可保持数量N也改变(改变为N=8或N=12的参数)。然而,由于输送夹具61的基本配置和长度保持不变,因此用于设置改变的工作负荷较小。注意,在图11A至图14B中,节距图案A和C中所示的圆圈指示预制件的截面的形象布置,节距图案B中所示的圆圈指示容器的截面的形象布置。图11A至图11D示出了一次最多注射成型8行×3列的24个预制件P的示例,图12A至图12D示出了以相同方式一次最多注射成型4行×3列的12个预制件P的示例。在图11A至图11D以及图12A至图12D中,使用具有相同配置和长度(例如480mm)的输送夹具61。

在注射成型期间,关于预制件P的节距,中心节距比其他节距宽(图11A和图12A)。在通过第一节距变化装置70A一次保持N行×M列的预制件P并将预制件P输送到冷却单元时,使N-行方向上的节距相等(图11B和图12B)。在图11C的示例中,输送单元60的输送夹具61全部被使用,在图12C的示例中,输送单元60的输送夹具61每隔一个被使用。

此后,在通过已经接收了预制件P的第二节距变化装置70B将预制件P输送到用于吹塑成型的模具51时,节距改变为适合于吹塑成型的相等节距。由于这样的节距也确保了预制件P的吹塑量(鼓出量),因此该节距比适于输送单元60的输送夹具61的节距(加热时的节距)的节距更宽(图11D和图12D)。在图12A至图12D的示例中,在N-行方向上的预制件P的数量小于图11A至图12D的示例,使得更容易获得较大(较大直径)的成型产品。

类似地,图13A至图13D示出了一次最多注射成型12行×3列的36个预制件P的示例,图14A至图14D示出了以相同方式一次最多注射成型6行×3列的18个预制件P的示例。在图13A至图13D以及图14A至图14D中,使用具有相同配置和长度(例如480mm)的输送夹具61。

在注射成型期间,关于预制件P的节距,中心节距比其他节距更宽(图13A和图14A)。在通过第一节距变化装置70A一次保持N行×M列的预制件P并将其输送到冷却单元时,使N-行方向上的节距相等(图13B和图14B)。在图13C的示例中,输送单元60的输送夹具61全部被使用。在图14C的示例中,输送单元60的输送夹具61每隔一个被使用。

此后,在通过已接收预制件P的第二节距变化装置70B将预制件P输送到用于吹塑成型的模具51时,将节距改变为适合于吹塑成型的相等节距。由于这样的节距也确保了预制件P的吹塑量(鼓出量),因此该节距比适于输送单元60的输送夹具61的节距(加热时的节距)的节距更宽(图13D和图14D)。在图14A至图14D的示例中,在N-行方向上的预制件P的数量小于图13A至图13D的示例,使得更容易获得更大(更大直径)的成型产品。

(其他实施方式)

尽管已经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节距变化装置、具有该节距变化装置的成型装置以及以及成型方法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本发明可以应用于配置成进行注射成型的注射成型装置,配置成进行吹塑成型的吹塑成型装置,以及配置成既进行注射成型又进行吹塑成型的注射吹塑成型装置中的任何一个。另外,当应用于注射吹塑成型装置时,本发明可以应用于1阶段法、1.5阶段法和2阶段法的任何装置。

本申请基于2018年6月2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8-125212,其内容适当地并入本文。

2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热成型、注塑成型和/或包覆成型的微流控结构及其制造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