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塞

文档序号:752020 发布日期:2021-04-02 浏览:3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火花塞 (Spark plug ) 是由 岛田大辉 吉田治树 原田直弥 于 2020-06-2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提供能够难以破坏绝缘体的火花塞。绝缘体具备:圆筒状的第一部;圆筒状的第二部,位于第一部的后端侧,自身的前端的外径F比第一部的外径小;圆筒状的第三部,位于第一部的前端侧,自身的后端的外径D比第一部的外径及第二部的前端的外径F小;第一倾斜部,将第一部与第二部之间连接,随着朝向后端侧而外径变小;及第二倾斜部,将第一部与第三部之间连接,随着朝向前端侧而外径变小,第二倾斜部的轴线方向的长度A及第一倾斜部的轴线方向的长度B满足2.0≤A/B≤3.9,满足0.50≤D/F≤0.88。(Provided is a spark plug wherein an insulator is hardly broken. The insulator is provided with: a cylindrical first portion; a cylindrical second portion located at the rear end side of the first portion, the outer diameter F of the front end of the second portion being smaller than the outer diameter of the first portion; a cylindrical third portion located on the front end side of the first portion, the outer diameter D of the rear end of the third portion being smaller than the outer diameter of the first portion and the outer diameter F of the front end of the second portion; a first inclined portion connecting the first portion and the second portion, the first inclined portion having an outer diameter that decreases toward the rear end side; and a second inclined portion connecting the first portion and the third portion, wherein the outer diameter decreases toward the distal end side, the length A in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second inclined portion and the length B in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first inclined portion satisfy 2.0. ltoreq. A/B.ltoreq.3.9, and satisfy 0.50. ltoreq. D/F.ltoreq.0.88.)

火花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筒状的绝缘体的火花塞。

背景技术

为了使在火花塞中使用的筒状的绝缘体难以破坏,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绝缘体的某部位的壁厚除以该部位的外径而得到的值设定为某范围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558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该技术中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为了响应该要求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绝缘体难以破坏的火花塞。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该目的,本发明的火花塞具备形成有从前端侧向后端侧沿着轴线延伸的轴孔的绝缘体,绝缘体具备:圆筒状的第一部;圆筒状的第二部,位于第一部的后端侧,自身的前端的外径F比第一部的外径小;圆筒状的第三部,位于第一部的前端侧,自身的后端的外径D比第一部的外径及第二部的前端的外径F小;第一倾斜部,将第一部与第二部之间连接,随着朝向后端侧而外径变小;及第二倾斜部,将第一部与第三部之间连接,随着朝向前端侧而外径变小,第二倾斜部的轴线方向的长度A及第一倾斜部的轴线方向的长度B满足2.0≤A/B≤3.9,满足0.50≤D/F≤0.88。

发明效果

根据方案1记载的火花塞,若向绝缘体施加弯曲载荷,则应力向与轴线垂直的截面的形状变化的第一倾斜部及第二倾斜部集中,第一倾斜部及第二倾斜部容易成为破坏的起点。尤其是,由于第二倾斜部相连的第三部的后端的外径D比第一倾斜部相连的第二部的前端的外径F及第一部的外径小,所以第二倾斜部容易比第一倾斜部先破裂。但是,第二倾斜部的轴线方向的长度A及第一倾斜部的轴线方向的长度B在0.50≤D/F≤0.88时满足2.0≤A/B≤3.9,因此能够减小容易成为破坏的起点的第二倾斜部的应力。由此,能够使绝缘体难以破坏。

根据方案2记载的火花塞,满足0.50≤D/F≤0.58。因而,第二倾斜部的强度下降,容易破裂。但是,由于满足2.0≤A/B≤3.9,所以能够抑制第二倾斜部的应力而显著地抑制第二倾斜部的破裂。

根据方案3记载的火花塞,在将对第三部的轴线方向的长度加上第二倾斜部的轴线方向的长度A而得到的长度设为Z时,满足2.2D+7.8≤Z≤34且4.5≤D≤8。在方案1或2的效果的基础上,能够使绝缘体更难以破坏。

根据方案4记载的火花塞,由于满足24≤Z≤34,所以在方案3的效果的基础上,能够使绝缘体进一步难以破坏。

根据方案5记载的火花塞,由于主体配件的阳螺纹的标称直径为12mm以下,所以配置于主体配件的内侧的绝缘体细,容易破坏。但是,通过应用本发明,能够使绝缘体难以破坏。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火花塞的单侧剖视图。

图2是将图1的II所示的部分放大的火花塞的剖视图。

图3是将火花塞的一部分放大的单侧剖视图。

图4是将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火花塞的一部分放大的剖视图。

图5是冲击试验的示意图。

图6是A/B=2.0的样本的冲击试验的结果。

图7是A/B=1.9的样本的冲击试验的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火花塞10的以轴线O为界的单侧剖视图。在图1中,将纸面下侧称作火花塞10的前端侧,将纸面上侧称作火花塞10的后端侧(在图2~图4中也相同)。如图1所示,火花塞10具备绝缘体11及主体配件30。

绝缘体11是由高温下的绝缘性、机械特性优异的氧化铝等形成的筒状的构件。沿着轴线O的延伸的轴孔12贯通绝缘体11。轴孔12的与轴线O垂直的截面是圆形。绝缘体11具备位于轴线方向的中央的圆筒状的第一部13、位于第一部13的后端侧的圆筒状的第二部14及位于第一部13的前端侧的圆筒状的第三部15。第二部14在后端侧形成有波纹14a。

第一部13遍及轴线方向的全长而外径相同。第二部14除了波纹14a之外,遍及轴线方向的全长而外径大致相同。第三部15遍及轴线方向的全长而外径相同。在第三部15的前端侧设置有圆锥状的缩径部16。缩径部16的外周面随着朝向前端侧而缩径。在缩径部16的前端侧相连有前端部17。

中心电极24是插入于轴孔12的前端侧且沿着轴线O而保持于绝缘体11的棒状的电极。中心电极24的前端比绝缘体11的前端部17的前端向前端侧突出。在中心电极24中,热传导性优异的芯材埋设于母材。母材利用由以Ni为主体的合金或Ni构成的金属材料形成,芯材利用铜或以铜为主成分的合金形成。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省略芯材。

端子配件25是与高压电缆(未图示)连接的棒状的构件,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例如低碳钢等)形成。端子配件25的前端侧配置于绝缘体11的轴孔12中。端子配件25通过配置于轴孔12内的电阻体26等而与中心电极24电连接。端子配件25的后端比绝缘体11的后端向后端侧突出。

主体配件30是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例如低碳钢等)形成的大致圆筒状的构件。主体配件30配置于绝缘体11的外周侧。主体配件30具备在外周面形成有阳螺纹32的圆筒状的主干部31、与主干部31的后端侧相连的座部35、与座部35的后端侧相连的连结部36、与连结部36的后端侧相连的工具卡合部37及与工具卡合部37的后端侧相连的后端部38。

阳螺纹32向发动机(未图示)的螺纹孔螺合。主干部31的向径向的内侧伸出的搁板部33遍及整周而形成。搁板部33的后端面随着朝向前端侧而缩径。在绝缘体11的缩径部16与搁板部33之间夹设有密封件34。密封件34是由比构成主体配件30的金属材料软质的软钢板等金属材料形成的圆环状的板材。

座部35是用于堵住发动机(未图示)的螺纹孔与阳螺纹32之间的间隙的部位,外径形成为比主干部31大。连结部36是在将主体配件30向绝缘体11组装时塑性变形成弯曲状的部位。工具卡合部37是在向发动机的螺纹孔紧固阳螺纹32时使扳手等工具卡合的部位。后端部38是朝向径向的内侧弯曲的部位,位于比绝缘体11的第一部13靠后端侧处。遍及绝缘体11的第二部14的外周的整周而在第一部13与后端部38之间设置有填充有滑石等粉末的密封部45。

主体配件30的搁板部33位于比绝缘体11的缩径部16靠前端侧处。若向绝缘体11组装主体配件30,则主体配件30的从搁板部33到后端部38为止的部分经由密封件34及密封部45而向绝缘体11的第一部13及第三部15施加轴线方向的压缩载荷。搁板部33将缩径部16从前端侧卡定。其结果,主体配件30保持绝缘体11。

接地电极43是接合于主体配件30的主干部31的棒状的金属制(例如镍基合金制)的构件。在接地电极43与中心电极24之间形成火花间隙。在主体配件30的主干部31与座部35之间配置有垫圈46。垫圈46在主体配件30安装于发动机(未图示)时使发动机的螺纹孔与座部35之间的气密性提高。

图2是将图1的II所示的部分放大的火花塞10的包括轴线O的剖视图。在绝缘体11中,随着朝向后端侧而外径变小的第一倾斜部18将第一部13与第二部14之间连接。第一倾斜部18的外周面在包括轴线O的截面中向前端侧凸出。第一部13的外径E遍及轴线方向的全长而相同,因此外径变化的地方是第一部13与第一倾斜部18的交界即第一部13的后端13a。在第二部14的前端14b附近,第二部14的外径相同,因此外径变化的地方是第二部14与第一倾斜部18的交界即第二部14的前端14b。第二部14与第一倾斜部18的交界(第二部14的前端14b)的外径是F。第二部14的前端14b及第一部13的后端13a位于主体配件30的工具卡合部37的内侧。

在绝缘体11中,随着朝向前端侧而外径变小的第二倾斜部19将第一部13与第三部15之间连接。第二倾斜部19的外周面20在包括轴线O的截面中,在第一部13的附近向前端侧凸出,在第三部15的附近向后端侧凸出。外径变化的地方是第一部13与第二倾斜部19的交界。第一部13与第二倾斜部19的交界即第二倾斜部19的后端21的外径是E。第三部15的外径D遍及轴线方向的全长而相同,因此外径变化的地方是第三部15与第二倾斜部19的交界即第三部15的后端15a。外径D与第三部15和第二倾斜部19的交界(第三部15的后端15a)的外径相等。第二倾斜部19的后端21位于主体配件30的连结部36的内侧,第三部15的后端15a位于主体配件30的座部35的内侧。

在第一倾斜部18、第一部13及第二倾斜部19中,与轴线O垂直的轴孔12的截面积相同。在绝缘体11中,第二倾斜部19的轴线方向的长度A及第一倾斜部18的轴线方向的长度B满足2.0≤A/B≤3.9。另外,第三部15与第二倾斜部19的交界的外径D及第二部14与第一倾斜部18的交界的外径F满足0.50≤D/F≤0.88。

若向绝缘体11施加弯曲载荷,则应力向与轴线O垂直的截面的形状变化的第一倾斜部18及第二倾斜部19集中,第一倾斜部18及第二倾斜部19容易成为破坏的起点。详细而言,容易成为破坏的起点的是第一倾斜部18与第二部14的交界附近、第二倾斜部19与第三部15的交界附近。第二倾斜部19相连的第三部15比第一倾斜部18相连的第二部14细,因此,通过因弯曲载荷而产生的拉伸应力,第二倾斜部19容易比第一倾斜部18先破裂。但是,由于在0.50≤D/F≤0.88时满足2.0≤A/B≤3.9,所以能够减小容易成为破坏的起点的第二倾斜部19的应力。

图3是将火花塞10的一部分放大的包括轴线O的单侧剖视图。绝缘体11的缩径部16与第三部15的前端15b相邻。第三部15的前端15b是在包括轴线O的截面中第三部15的外周面23相对于轴线O的倾斜度与缩径部16的外周面相对于轴线O的倾斜度不同的地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包括轴线O的截面中,第三部15的外周面23与轴线O平行。长度Z是第三部15的前端15b与第二倾斜部21的后端21之间的轴线方向的距离。长度Z与对第三部15的轴线方向的长度加上第二倾斜部21的长度A(参照图2)而得到的长度相等。

绝缘体11满足2.2D+7.8≤Z≤34且4.5≤D≤8。D(参照图2)是第三部15的后端15a的外径。由此,能够使绝缘体11更难以破坏。

参照图4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绝缘体11的第三部15的外径遍及轴线方向的全长而相同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相对于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绝缘体51的第三部53的外径随着朝向前端侧而变小的情况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分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标号而省略以下的说明。图4是将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火花塞50的一部分放大的剖视图。图4与图2同样,是图1的II所示的部分的放大图。

火花塞50具备绝缘体51和将绝缘体51从外周侧保持的主体配件52。在绝缘体51中,随着朝向前端侧而外径变小的第二倾斜部19将第三部53与第一部13之间连接。第三部53的外周面54是随着朝向前端侧而缩径的圆锥面。在包括轴线O的截面中,外周面54相对于轴线O的倾斜度恒定。绝缘体51的缩径部16与第三部53的前端(未图示)相邻。

第三部53与第二倾斜部19的交界(第三部53的后端53a)是在包括轴线O的截面中第三部53的外周面54相对于轴线O的倾斜度与第二倾斜部19的外周面20相对于轴线O的倾斜度不同的地方。第三部53的后端53a的外径D是第三部53与第二倾斜部19的交界的外径。第三部53的前端(未图示)是在包括轴线O的截面中第三部53的外周面54相对于轴线O的倾斜度与缩径部16的外周面相对于轴线O的倾斜度不同的地方。

绝缘体51满足2.0≤A/B≤3.9,满足0.50≤D/F≤0.88。绝缘体51满足2.2D+7.8≤Z≤34且4.5≤D≤8。由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火花塞50中也能够实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实施例】

虽然通过实施例来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该实施例。

(评价1)

制作了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火花塞10同样的样本1-24。在样本1-24中,尺寸彼此相同的主体配件30保持尺寸不同的各种绝缘体11。样本1-24的绝缘体11使轴线方向的全长、第一部13的外径E及第三部15的后端15a的外径D恒定,使第二倾斜部19的轴线方向的长度A、第一倾斜部18的轴线方向的长度B及第二部14的前端14b的外径F不同。在表1中记载了样本1-24的A、B、A/B、D、F、D/F。样本1-24的第一部13的外径E是14mm。各样本的绝缘体使A、B、D、F以外的各部的尺寸相同。各样本通过调整密封部45的大小而将尺寸彼此相同的主体配件30组装于绝缘体。关于各样本准备了多个相同尺寸的样本。

【表1】

图5是评价了样本1-24的冲击试验的示意图。试验装置60具备形成有螺纹孔62的台61和锤子63。在台61的螺纹孔62紧固各样本的主体配件30的阳螺纹32。在各样本的主体配件30拧入于台61时,绝缘体11从台61向铅垂方向的上方突出。主体配件30向台61拧入的长度由主体配件30的座部35及垫圈46限制。锤子63是钢制,安装于臂64。臂64在位于绝缘体11的轴线O上的轴65的周围回旋。臂64的长度是330mm,锤子63的质量是1.13kg。

在冲击试验中,将锤子63相对于轴线O抬起角度θ,如钟摆那样使锤子63自由落下,使锤子63与绝缘体11的波纹14a中的从后端侧起的第一峰碰撞。通过渗透探伤试验调查了绝缘体11的破裂的有无,将在绝缘体11产生了破裂时的锤子63的抬起角度θ中的最小的角度(其中,θ是1°刻度)记载于表1。

关于锤子63的抬起角度θ小于30°的强度低的样本,将破裂的位置记载于表1。在第二倾斜部19附近产生了破裂的样本记为A,在第一倾斜部18附近产生了破裂的样本记为B。

从表1明显可知,在0.50≤D/F≤0.88的样本1-24中,A/B<2.0(A/B=1.9)的样本1、2、9、10、17、18是:绝缘体11的弯曲强度低,抬起角度θ<30°,在第二倾斜部19与第三部15的交界附近产生了破裂。另外,A/B>3.9(A/B=4.0)的样本7、8、15、16、23、24也是:绝缘体11的弯曲强度低,抬起角度θ<30°,在第一倾斜部18与第二部14的交界附近产生了破裂。

但是,2.0≤A/B≤3.9的样本3-6、11-14、19-22是:绝缘体11的弯曲强度高,抬起角度θ≥30°。因此,可以明确:通过满足2.0≤A/B≤3.9且0.50≤D/F≤0.88,能够确保第一倾斜部18及第二倾斜部19的弯曲强度,使绝缘体11难以破坏。

另外,在D/F=0.88的样本17-24中,A/B=1.9(样本17、18)时的抬起角度θ是25°,2.0≤A/B≤3.9(样本19-22)时的抬起角度θ是40°-46°。A/B=1.9时的角度θ与2.0≤A/B≤3.9时的角度θ之差是15-21°。

另一方面,在0.50≤D/F≤0.58的样本1-16中,A/B=1.9(样本1、2、9、10)时的抬起角度θ是15°,2.0≤A/B≤3.9(样本3-6、11-14)时的抬起角度θ是40°-46°。A/B=1.9时的角度θ与2.0≤A/B≤3.9时的角度θ之差是25-31°。

从该结果可知,0.50≤D/F≤0.58的样本1-16与D/F=0.88的样本17-24相比,能够扩大A/B=1.9时的角度θ与2.0≤A/B≤3.9时的角度θ之差。也就是说,可知:在0.50≤D/F≤0.58时,在2.0≤A/B≤3.9时,第二倾斜部19难以破裂。因此,可以明确:在满足0.50≤D/F≤0.58时第二倾斜部19的强度下降而容易破裂,但通过满足2.0≤A/B≤3.9,能够抑制第二倾斜部19的应力,显著地抑制第二倾斜部19的破裂。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试验中,样本1-24设为了D=6.0mm,但绝缘体11例如能够设定为4.5≤D≤10.0mm。同样,绝缘体11能够设定为2.00≤A≤7.80mm、0.51≤B≤2.0mm、6.8≤F≤12.0mm。

(评价2)

在图5所示的冲击试验中,各样本是一端固定于台61的所谓悬臂梁。悬臂梁的挠曲与梁的长度的三次方成正比,与梁的截面二次矩成反比。

如表1所示,A/B=1.9的样本在第二倾斜部19附近产生了破裂。绝缘体11由于缩径部16支承于主体配件30的搁板部33,所以将从产生了破裂的第二倾斜部19到与缩径部16相邻的第三部15的前端15b为止的长度Z假定为梁的长度。由于长度Z中的第三部15的长度的比例比第二倾斜部19的长度A的比例大,所以将第三部15的截面二次矩假定为梁的截面二次矩。这样一来,悬臂梁的挠曲与长度Z的三次方成正比,与第三部15的外径D的四次方成反比。在悬臂梁中,挠曲越小则越难以损坏,因此,在绝缘体11中,Z越小则越难以损坏,D越大则越难以损坏。

为了调查绝缘体11的A/B、D及Z与绝缘体11的破坏之间的关系,与评价1同样地制作了A/B、D及Z不同的各种样本,进行了与评价1同样的冲击试验。图6是A/B=2.0的样本的冲击试验的结果。图7是A/B=1.9的样本的冲击试验的结果。

图6及图7在横轴上取D(mm),在纵轴上取Z(mm)。坐标示出各样本的D及Z。图6所示的区域66是4.5≤D≤8、24≤Z≤34及Z≥2.2D+7.8重叠的区域。区域67是D≥4.5、Z≤24及Z≥2.2D+7.8重叠的区域。图6所示的白圆表示在绝缘体11产生了破裂时的锤子63的抬起角度θ中的最小的角度(其中,θ是1°刻度)为30°以上。图7所示的黑圆表示抬起角度θ小于30°。

如图6所示,在A/B=2.0时,区域66、67中包含的样本的抬起角度θ为30°以上。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在A/B=1.9时,满足Z≥2.2D+7.8的样本的抬起角度θ小于30°。从表1明显可知,在2.0≤A/B≤4.0时能够抑制第二倾斜部19的破裂。由此,可知:在Z=2.2D+7.8存在破裂的交界。因此,可以明确:在满足2.0≤A/B≤3.9、0.50≤D/F≤0.88、2.2D+7.8≤Z≤34及4.5≤D≤8的区域66、67中包含的样本中,绝缘体11难以破裂。

(评价3)

与评价1同样地制作了各种样本25-48,进行了与评价1同样的冲击试验(参照图5)。在表2中记载了样本25-48的D/F、A/B、Z及在绝缘体11产生了破裂时的锤子63的抬起角度θ中的最小的角度(其中,θ是1°刻度)。样本25-48的第一部13的外径E是14mm。各样本的绝缘体使A、B、D、F、Z以外的各部的尺寸相同。

【表2】

样本25-32在阳螺纹32的标称直径为12mm的主体配件30的内侧配置了绝缘体。样本33-40在阳螺纹32的标称直径为10mm的主体配件30的内侧配置了绝缘体11。样本41-48在阳螺纹32的标称直径为8mm的主体配件30的内侧配置了绝缘体11。根据主体配件30的主干部31的内径而调整了各样本的第三部15的外径D,并调整了第二部14的外径。

在A/B=2.0且0.50≤D/F≤0.84的样本25-28、33-36、41-44中,绝缘体11的弯曲强度高,抬起角度θ≥30°。另一方面,在A/B=1.9且0.50≤D/F≤0.84的样本29-32、37-40、45-48中,绝缘体11的弯曲强度低,抬起角度θ<30°。

D/F及Z相同且A/B不同的样本(例如样本25和29)中的A/B=2.0的样本的抬起角度θ相对于A/B=1.9的样本的抬起角度θ的倍率(参照表2)在Z=23mm时是1.6倍,在23<Z≤34(mm)时是1.6-1.9倍。

从该结果可知:A/B=2.0且23<Z≤34(mm)的样本26-28、34-36、42-44与A/B=1.9的样本29-32、37-40、45-48相比,能够使A/B=2.0时的角度θ相对于A/B=1.9时的角度θ的倍率成为同等以上。也就是说,可知:在24≤Z≤34(mm)时,在A/B=2.0时,第二倾斜部19难以破裂。

从表1可以明确:在2.0≤A/B≤4.0时能够抑制第二倾斜部19的破裂。由此,可以明确:满足2.0≤A/B≤3.9、0.50≤D/F≤0.88、2.2D+7.8≤Z≤34、4.5≤D≤8及Z≥24的区域66(参照图6)中包含的样本的绝缘体11进一步难以破裂。

以上,虽然基于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丝毫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容易地猜想: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良变形。

在实施方式中,对在主体配件30配置垫圈45的火花塞10进行了说明,但未必限定于此。在火花塞10是锥形密封型(锥形座型)的情况下,能够省略垫圈45。

在实施方式中,对在绝缘体11的轴孔12内中心电极24和端子配件25经由电阻体26而电连接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未必限定于此。当然能够省略电阻体26并将中心电极24和端子配件25在绝缘体11的轴孔12内电连接。

在实施方式中,对在绝缘体11的第一部13与主体配件30的后端部38之间夹设密封部45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未必限定于此。当然能够省略密封部45并将主体配件30的后端部38压接固定于绝缘体11的第一部13。

在实施方式中,对在绝缘体11的轴孔12内配置将中心电极24和端子配件25电连接的电阻体26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未必限定于此。当然能够省略电阻体26并利用导体将端子配件25连接于中心电极24。

标号说明

10、50 火花塞

11、51 绝缘体

12 轴孔

13 第一部

14 第二部

14b 第二部的前端

15、53 第三部

15a、53a 第三部的后端

16 缩径部

18 第一倾斜部

19 第二倾斜部

30 主体配件

32 阳螺纹

33 搁板部

A 第二倾斜部的长度

B 第一倾斜部的长度

D 第三部的后端的外径

E 第一部的外径

F 第二部的前端的外径

Z 对第三部的长度加上第二倾斜部的长度而得到的长度

O 轴线

1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多相开关设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