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文档序号:821746 发布日期:2021-03-30 浏览:9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Liquid ejecting head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是由 渡边英一郎 大西祐纪 于 2020-09-25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公开提供一种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在液体喷射头中,具备:喷嘴板,其具备使液体向第一方向喷射的喷嘴;第一流道部件,其相对于喷嘴板而被配置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侧,且设置有向喷嘴供给液体的流道;液体导入部,其相对于第一流道部件而被配置在第二方向侧,且从外部向流道导入液体,第一流道部件具有:围绕壁,其被直立设置在第二方向侧的表面上,并将液体导入部包围;排出通道,其从表面向第一流道部件的外部排出液体,并且,在表面上设置有朝向第二方向开口的排出通道的第一开口,围绕壁中的沿着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被配置的第一壁部与第一开口的边缘的距离为,在第一开口内可配置的最大的线段的长度的1/2以下。(The present disclosure provides a liquid ejecting head and a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The liquid ejecting head includes: a nozzle plate provided with nozzles for ejecting liquid in a first direction; a first flow path member that is arranged on a second direction side opposite to the first direc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nozzle plate and that is provided with a flow path that supplies liquid to the nozzle; a liquid introduction portion that is disposed on a second direction side with respect to the first channel member and introduces liquid from outside into the channel, the first channel member including: a surrounding wall that is provided upright on a surface on the second direction side and surrounds the liquid introduction portion; and a discharge passage that discharges the liquid from the surface to the outside of the first flow path member, and a first opening of the discharge passage that opens in the second direction is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and a distance between a first wall portion of the surrounding wall that is arranged in a third direction orthogonal to the first direction and an edge of the first opening is 1/2 or less of a length of a maximum line segment that can be arranged within the first opening.)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存在一种在由形成液体流道的一部分的流道部件的起立壁所包围的范围内具备油墨排出口的油墨头单元(专利文献1)。在该油墨头单元中,在墨盒与油墨头单元的连接部处发生了漏墨的情况下,油墨会从油墨排出口向油墨头单元外被排出。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并没有对起立壁与油墨排出口的位置关系进行充分考虑。因此,在发生漏墨时,或者在此之后油墨头单元发生了倾斜的情况下,油墨会被捕捉至流道部件的起立壁与底面相连接的角部中的、位于下方的部分处,以致油墨并没有从被设置在底面上的油墨排出口被排出。在此之后,如果油墨进一步泄漏,则存在油墨超越起立壁向外部漏出并附着在电路板或连接器等上而导致引发短路的情况。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337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液体喷射头。在该液体喷射头中,具备:喷嘴板,其具备使液体向第一方向喷射的多个喷嘴;第一流道部件,其相对于所述喷嘴板而被配置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即第二方向侧,且在内部设置有向所述喷嘴供给液体的流道;液体导入部,其相对于所述第一流道部件而被配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侧,且从所述液体喷射头的外部向所述流道导入液体,所述第一流道部件具有:围绕壁,其从所述第一流道部件的所述第二方向侧的表面起向所述第二方向被直立设置,并将所述液体导入部包围;排出通道,其从所述表面向所述第一流道部件的外部排出液体,在所述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为所述排出通道的一部分且朝向所述第二方向而开口,所述围绕壁具有第一壁部,所述第一壁部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被配置,所述第一开口的边缘与所述第一壁部的最小的距离为,在所述第一开口内可配置的最大的线段的长度的1/2以下。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具备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头200的液体喷射装置100的概要结构的说明图。

图2为表示支架210的结构要素的液体喷射头200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表示第一密封部件220、电路基板230、致动器单元240和壳体250的、液体喷射头200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表示振动板260、流道形成部件270、喷嘴板280和罩290的、液体喷射头200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沿着第一方向D1对支架210的主体部215进行观察时的俯视图。

图6为表示过滤器213和密封件211与支架210的主体部215重叠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7为表示相对于图6的子组件而进一步重叠了安装部214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8为表示电路基板230、致动器单元240、壳体250、振动板260、流道形成部件270、喷嘴板280和罩290重叠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9为表示支架210、电路基板230、致动器单元240、壳体250、振动板260、流道形成部件270、喷嘴板280和罩290重叠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0为表示沿着第二方向D2对被安装在滑架116上的液体喷射头200进行观察时的俯视图。

图11为表示主体部215上的排出通道Ex1的第一开口Op11与第一壁部W11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12为表示由金属模具来铸造主体部215上的排出通道Ex1的第一开口Op11和第一壁部W11的结构时的、金属模具的空腔Cv的一部分的图。

图13为表示主体部215上的排出通道Ex2的第一开口Op21与第一壁部W21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14为表示主体部215上的排出通道Ex3的第一开口Op31与第一壁部W31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15为表示主体部215上的排出通道Ex4的第一开口Op41与第一壁部W41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16为表示主体部215上的排出通道Ex5的第一开口Op51与第一壁部W51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17为表示具备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头200a的液体喷射装置100a的概要结构的说明图。

图18为表示压力调节阀的详细结构的剖视图。

图19为表示阻尼器170的详细结构的剖视图。

图20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2中的软管160、油墨供给针205以及支架210a的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A.第一实施方式:

A1.液体喷射装置的结构:

图1为表示具备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头200的液体喷射装置100的概要结构的说明图。液体喷射装置100为喷射油墨的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射装置100从作为并未在图1中示出的液体喷射控制装置的计算机接收图像数据。液体喷射装置100将图像数据转换为表示印刷介质P上的点的开启、关闭(ON、OFF)的印刷数据。液体喷射装置100基于印刷数据而在印刷介质P上喷射油墨,通过在印刷介质P上的各种各样的位置处形成点,从而在印刷介质P上对图像进行印刷。

液体喷射装置100具备液体喷射头200、滑架116、十个墨盒117、滑架电机118、输送电机119、驱动带114、柔性扁平电缆113、压印板115、控制部110和箱体112。

液体喷射头200被搭载于滑架116上。液体喷射头200经由柔性扁平电缆113而与控制部110电连接。在液体喷射头200中具备向与印刷介质P对置的面喷出油墨的多个喷嘴282。多个喷嘴282构成了十列喷嘴列281。从墨盒117被供给至液体喷射头200的油墨以液滴的形态而从喷嘴282被喷射至印刷介质P上。

墨盒117对作为向液体喷射头200供给的液体的油墨进行贮留。十个墨盒117分别对相互不同颜色的油墨进行收纳。这十个墨盒117被安装在滑架116上。

滑架116对液体喷射头200进行保持并使之移动。滑架116被安装在并未在图1中示出的滑架引导件上。滑架116能够沿着滑架引导件而在主扫描方向X上进行往返移动。滑架116经由驱动带114而与滑架电机118连接。滑架116伴随着滑架电机118的旋转而沿着主扫描方向X进行往返移动。

在图1中,示出了相互正交的X轴、Y轴以及Z轴。Z轴为与铅直方向的上方一致的轴。X轴为沿着主扫描方向X的轴。Y轴为与X轴以及Z轴正交的方向的轴。也将Y轴方向称为“副扫描方向Y”。在这些方向中,以“+”来表示箭头标记所指示的方向,并以“-”来表示与箭头标记所指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在本说明书中,也将-Z方向称为第一方向D1,将+Z方向称为第二方向D2,将+X方向称为第三方向D3,将+Y方向称为第四方向D4。在图2以下的附图中被示出的X轴、Y轴以及Z轴与在图1中所示的X轴、Y轴以及Z轴一致。

输送电机119为,用于对从喷嘴282被喷射出的油墨所喷落的印刷介质P进行输送的电机。输送电机119根据来自控制部110的控制信号而进行工作。通过使输送电机119的动力被传递至压印板115的辊上,从而使得印刷介质P沿着副扫描方向Y而被输送。

压印板115对被输送的印刷介质P进行支承。在压印板115上,沿着主扫描方向X而设置有油墨吸收部Ab1。油墨吸收部Ab1对多孔质部件进行收纳,并向Z方向而开口。关于油墨吸收部Ab1将在之后进行说明。

箱体112对液体喷射头200、滑架116、十个墨盒117、滑架电机118、输送电机119、驱动带114、柔性扁平电缆113和压印板115进行收纳。在图1中,为使箱体112的内侧的结构可见,而并没有对箱体112的一部分进行表示。在图1中,控制部110被配置在箱体112的外部。然而,也可以将箱体112设为对控制部110进行收纳的形态。

控制部110具备一个或多个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辑门阵列)等的处理电路、和半导体存储器等的存储电路,并对输送电机119以及滑架116进行控制。具体而言,当印刷数据的生成完成时,控制部110对输送电机119进行驱动,以将印刷介质P输送至副扫描方向Y上的印刷开始位置处。控制部110对滑架电机118进行驱动,以将滑架116移动至主扫描方向X上的印刷开始位置处。控制部110根据印刷数据而交替地实施在使滑架116沿着主扫描方向X而移动的同时从液体喷射头200向印刷介质P喷射油墨的控制、和用于在作为印刷方向的副扫描方向Y上对印刷介质P进行输送的输送电机119的控制。其结果为,在印刷介质P上印刷了图像。

A2.液体喷射头的结构:

图2、图3以及图4为表示液体喷射头200的概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液体喷射头200沿着第一方向D1而依次具备支架210、第一密封部件220、电路基板230、致动器单元240、壳体250、振动板260、流道形成部件270、喷嘴板280和罩290。液体喷射头200通过使这些各结构部件被层压并利用四个螺丝293、294、295以及296而使它们结合,从而被构成。

图2为表示支架210的结构要素的液体喷射头200的分解立体图。支架210在对滑架116(参照图1)进行保持的同时对墨盒117进行保持。支架210使从墨盒117被供给的油墨向壳体250(参照图3)流入。支架210具备安装部214、过滤器213、密封件211和主体部215。

安装部214为安装有墨盒117的部件。安装部214具备十根油墨供给针205。一个油墨供给针205被插入至向液体喷射头200供给油墨的一个墨盒117中。油墨供给针205在内部具备第二流道219的一部分。油墨供给针205作为从墨盒117将油墨向液体喷射头200导入的液体导入部而发挥功能。

安装部214由聚苯醚和其他树脂的聚合物合金而构成。安装部214的表面上的、墨盒117所收纳着的各油墨的接触角为20°以下。即,安装部214的表面相对于油墨的润湿性较高。

过滤器213为,将从墨盒117被供给的油墨中所包含的气泡和异物去除的部件。过滤器213以在安装部214与密封件211之间对第二流道219进行堵塞的方式被配置。过滤器213具有圆盘形状。作为过滤器213,能够使用通过细致地编织金属或树脂等的纤维而形成了多个细微孔的薄片状的物质、或者使多个细微孔贯穿金属或树脂等的板状部件的物质等。

密封件211为板状部件,且具备在Z方向上贯穿的十个贯穿孔。密封件211对安装部214与主体部215之间液密性地进行密封。经由密封件211上被设置的贯穿孔,从而使得油墨从安装部214的油墨供给针205内的第二流道219向主体部215内的第二流道219流通。

在主体部215的内部设置有向喷嘴282供给油墨的第二流道219的一部分。主体部215的内部的第二流道219由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沟槽部、和与沟槽部连接的贯穿孔而构成。在沿着第一方向D1对主体部215进行观察时,主体部215为,将第三方向D3设为长边方向并将第四方向D4设为短边方向的大致长方形。主体部215由聚苯醚和其他树脂的聚合物合金而构成。主体部215的表面与墨盒117进行收纳的各油墨的接触角为20°以下。即,主体部215的表面相对于油墨的润湿性较高。

主体部215具备底板面Ts和围绕壁W10。底板面Ts为主体部215的第二方向D2一侧的表面。也将底板面Ts标记为“表面Ts”。底板面Ts为平面。围绕壁W10为,从底板面Ts向第二方向D2被直立设置的壁部。在对安装部214、过滤器213、密封件211和主体部215进行了组合时,围绕壁W10包围油墨供给针205。主体部215还具有从底板面Ts向主体部215的外部排出油墨的排出通道Ex1。排出通道Ex1为,沿着第一方向D1呈直线状贯穿主体部215的贯穿孔。排出通道Ex1并未在图2中示出。关于主体部215的详细的结构,将在之后进行说明。

在支架210中,油墨供给针205内的第二流道219使从墨盒117被供给的油墨流入支架210内。油墨在过滤器213处被过滤,并穿过密封件211的贯穿孔而到达主体部215内的第二流道219。主体部215内的第二流道219将油墨配送至第一密封部件220(参照图3)的油墨导入口221处。

图3为示出了第一密封部件220、电路基板230、致动器单元240和壳体250的、液体喷射头200的分解立体图。第一密封部件220被配置在支架210(参照图2)与壳体250之间,并对支架210与壳体250之间液密性地进行密封。第一密封部件220为在X方向上狭长的大致长方形的板状的部件。第一密封部件220例如通过橡胶、弹性体这样的弹性部件而被构成。

在第一密封部件220上形成有十个油墨导入口221。油墨导入口221为在Z方向上贯穿第一密封部件220的贯穿孔。经由第一密封部件220的油墨导入口221,从而使得油墨从支架210的主体部215的第二流道219(参照图2)向壳体250内的第一流道253流通。

壳体250被设置在支架210的主体部215与振动板260以及流道形成部件270(参照图4)之间。壳体250将从支架210接收到的油墨配送至流道形成部件270。此外,壳体250在与支架210之间对电路基板230和致动器单元240进行保持。壳体250例如通过聚丙烯等的合成树脂而形成。

壳体250具备五个收纳空间255和十个流道管FP。收纳空间255分别通过沿着Y方向被设置并向第二方向D2开口的凹部而被形成。收纳空间255对致动器单元240进行收纳。五个收纳空间255在X方向上被排列设置。

流道管FP为,从壳体250的底面起向第二方向D2突出的圆筒状的部件。在沿着第一方向D1对壳体250进行观察时,十个流道管FP分别被配置在与五个收纳空间255不重叠的位置处。流道管FP将第一密封部件220的油墨导入口221、和振动板260所具备的油墨导入口261连通。流道管FP作为使从墨盒117被供给的油墨向油墨导入口261流入的第一流道253而发挥功能。

电路基板230为,在X方向上狭长的大致长方形的板状的部件。更加具体而言,在沿着第一方向D1对电路基板230进行观察时,电路基板230的外形为,将第三方向D3设为长边方向并将第四方向D4设为短边方向的大致长方形。电路基板230被配置在支架210与壳体250之间。电路基板230与第一密封部件220的第一方向D1一侧邻接。电路基板230通过粘合剂而被固定在壳体250的第二方向D2一侧的面上。

电路基板230具备用于对液体喷射头200进行驱动的电路。更加具体而言,电路基板230为,集成了用于对致动器单元240所具备的压电体243进行驱动的配线以及电路元件等的电子基板。电路基板230具备十个第一贯穿孔231、十组连接端子Ct和两个连接器单元Cn。

第一贯穿孔231为,在Z方向上贯穿电路基板230的贯穿孔。在沿着第二方向D2对电路基板230进行观察时,第一贯穿孔231分别被设置在与第一密封部件220的油墨导入口221重叠的位置处。在沿着第一方向D1对电路基板230进行观察时,第一贯穿孔231被设置在与壳体250的流道管FP重叠的位置处。在对第一密封部件220、电路基板230、致动器单元240和壳体250进行了组合时,壳体250的流道管FP贯穿电路基板230的第一贯穿孔231,并与第一密封部件220的油墨导入口221连接。

一对连接器单元Cn、Cn被设置在第三方向D3上的电路基板230的两端处。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从而能够整体上缩短从连接器单元Cn至电路基板230上的各电路的距离。一个连接器单元Cn在电路基板230的一方的面和另一方的面上分别具备一个连接器。即,电路基板230具备四个连接器。

在连接器单元Cn上连接有柔性扁平电缆113。电路基板230经由柔性扁平电缆113而与控制部110(参照图1)电连接。

致动器单元240具备COF(Chip on Film,覆晶薄膜)基板242、固定板241和压电体243。固定板241被固定在对收纳空间255进行划分的壳体250的壁面上。在COF基板242上,设置有用于对压电体243进行驱动的驱动电路。COF基板242的第一方向D1一侧的端部与压电体243连接。COF基板242的第二方向D2一侧的端部被插入至电路基板230的开口233中,并与电路基板230的连接端子Ct连接。

压电体243构成利用了压电效应的无源元件、即压电元件。压电元件根据来自控制部110的驱动信号而进行驱动。压电体243以第一方向D1一侧的端部成为自由端的方式而被固定在振动板260的支承板上。压电体243以第二方向D2一侧的端部成为固定端的方式而被固定在固定板241的第一方向D1一侧的端部处。

图4为示出了振动板260、流道形成部件270、喷嘴板280和罩290的、液体喷射头200的分解立体图。振动板260为,在X方向上狭长的大致长方形的板状的部件。振动板260被设置在壳体250与流道形成部件270之间。振动板260作为对流道形成部件270的第二方向D2一侧的面上所设置的开口进行堵塞的壁面而发挥功能。振动板260通过致动器单元240的压电体243而被弹性变形。由此,使得油墨从流道形成部件270的压力室经由喷嘴282而被喷射。

振动板260例如通过层压有由树脂薄膜等的弹性部件构成的弹性膜、和用于对弹性膜进行支承的由不锈钢(SUS)等金属材料构成的支承板,从而被形成。弹性膜通过与支承板的-Z方向侧的面接合从而被支承。

振动板260具备油墨导入口261。油墨导入口261为,在Z方向上贯穿振动板260的贯穿孔。油墨导入口261与壳体250的流道管FP和流道形成部件270的第三流道273连通,从而使从墨盒117被供给的油墨向第三流道273流入。

流道形成部件270为,具有与振动板260的外形一致的外形形状的板状的部件。流道形成部件270被设置在壳体250(参照图3)与喷嘴板280之间。流道形成部件270具备第三流道273。虽然并未进行图示,但流道形成部件270具备压力室。在本实施方式中,流道形成部件270例如由硅(Si)而形成。另外,也可以将流道形成部件270设为层压有多个基板的结构。

喷嘴板280为,具有与振动板260以及流道形成部件270的外形一致的外形形状的薄板状的部件。喷嘴板280被设置在流道形成部件270的第一方向D1一侧。喷嘴板280具备使液体向第一方向D1喷射的多个喷嘴282。更加具体而言,喷嘴板280具备十个喷嘴列281,所述喷嘴列281分别由沿着Y方向而排列的多个喷嘴282构成。十个喷嘴列281在X方向上被排列配置。

喷嘴282为,在Z方向上贯穿喷嘴板280的贯穿孔。流道形成部件270的压力室内的油墨穿过喷嘴282而相对于印刷介质P被喷射。各喷嘴282被设置在与流道形成部件270的压力室相对应的位置处。喷嘴板280作为在未设置有喷嘴282的部分处对流道形成部件270的第一方向D1的面上所设置的开口进行堵塞的壁面而发挥功能。喷嘴板280例如由不锈钢(SUS)、硅(Si)等而形成。

壳体250、振动板260、流道形成部件270以及喷嘴板280各自通过粘合剂而被固定(参照图3以及图4)。具体而言,喷嘴板280的第二方向D2一侧的面和流道形成部件270的第一方向D1一侧的面通过粘合剂而被粘贴在一起。此外,流道形成部件270的第二方向D2一侧的面和振动板260的第一方向D1一侧的面通过粘合剂而被粘贴在一起。振动板260的第二方向D2一侧的面和壳体250的第一方向D1一侧的面通过粘合剂而被粘贴在一起。粘合剂也可以被涂覆在各结构部件250、260、270以及280上。

罩290为,对振动板260、流道形成部件270以及喷嘴板280进行收纳的框体。在罩290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在振动板260、流道形成部件270以及喷嘴板280被收纳至罩290中时,使喷嘴板280的第一方向D1一侧的面露出。在罩290上设置有供螺丝293、294、295以及296插入的四个贯穿孔291。罩290通过螺丝293、294、295以及296而以使壳体250以及电路基板230介于其间的方式被固定在支架210上。

上述的液体喷射头200的各结构部件(参照图2~图4)被层压,并通过四个螺丝293、294、295以及296而被结合。四个螺丝293、294、295以及296例如由全螺丝而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全螺丝”是指,在螺丝的除了头部之外的部分的侧面上被实施了螺纹切口的螺丝。螺丝293、294、295以及296被插入至预先形成于壳体250上的螺纹孔中,并通过被螺丝紧固而在支架210的主体部215上形成螺纹槽,从而对支架210、壳体250和罩290进行结合。具体而言,以使承受由结合所产生的载荷的螺丝293、294、295以及296的底座面与罩290的贯穿孔291的周围抵接并将壳体250夹在罩290与支架210之间的方式,来对支架210、壳体250和罩290进行固定。

A3.主体部上的排出通道的结构:

图5为沿着第一方向D1对支架210的主体部215(参照图2)进行观察时的俯视图。主体部215的围绕壁W10具备多个壁部W11~W18。更加具体而言,围绕壁W10具备第一壁部W11、第二壁部W12、第三壁部W13、第四壁部W14、第五壁部W15、第六壁部W16、第七壁部W17以及第八壁部W18。

第一壁部W11沿着第三方向D3被配置。第二壁部W12隔着第二流道219而与第一壁部W11对置并且沿着第三方向D3被配置。第三壁部W13沿着第四方向D4被配置。第四壁部W14隔着第二流道219而与第三壁部W13对置并且沿着第四方向D4被配置。这些第一壁部W11~第四壁部W14构成了沿着第一方向D1对主体部215进行观察时的主体部215的大致长方形的外形的四条边。

第五壁部W15为对第一壁部W11和第三壁部W13进行连接的壁部。第五壁部W15相对于第一壁部W11而位于-Y方向侧。第五壁部W15相对于第三壁部W13而位于-X方向侧。第六壁部W16为对第二壁部W12和第四壁部W14进行连接的壁部。第六壁部W16相对于第二壁部W12而位于+Y方向侧。第六壁部W16相对于第四壁部W14而位于+X方向侧。

第七壁部W17为对第二壁部W12和第三壁部W13进行连接的壁部。第七壁部W17相对于第二壁部W12而位于+Y方向侧。第七壁部W17相对于第三壁部W13而位于-X方向侧。第八壁部W18为对第一壁部W11和第四壁部W14进行连接的壁部。第八壁部W18相对于第一壁部W11而位于-Y方向侧。第八壁部W18相对于第四壁部W14而位于+X方向侧。

如上文所述,在构成围绕壁W10的多个壁部W11~W18中,包括有在第四方向D4上被设置于相互不同的位置处的壁部。第一壁部W11为,在第四方向D4上位于多个壁部W11~W18中的最外侧、即第四方向D4侧的壁部。

在主体部215的表面Ts上设置有第一开口Op11,所述第一开口Op11为排出通道Ex1的一部分、且朝向第二方向D2而开口(参照图5的下段中央部)。在沿着第一方向D1对主体部215进行观察时,第一开口Op11被设置在第一壁部W11的附近处。在包括第一开口Op11在内的预定的范围内,第一壁部W11的内面为平面。由于底板面Ts也是平面,因此第一壁部W11和底板面Ts的连接部分为直线状。在与ZY平面平行的截面上,第一壁部W11和底板面Ts的连接部分构成两个平面以90°被连接的凹状的角部。也将第一壁部W11和底板面Ts的连接部分称为第一壁部W11和底板面Ts的“边界”。

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从而能够通过毛细管力而将存在于主体部215的第二方向D2一侧的表面Ts和第一壁部W11的连接部分处的液体、和朝向其连接部分移动的油墨保持在表面Ts和第一壁部W11的边界处,并将之向排出通道Ex1引导,以使之经由排出通道Ex1而向主体部215的外部的预先确定的部位排出。因此,能够降低从墨盒117和支架210的油墨供给针205的连接部位处漏出的油墨超越围绕壁W10向外部漏出进而致使不良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第一壁部W11为,在第四方向D4上位于多个壁部W11~W18中的最外侧、即第四方向D4侧的壁部。因此,在液体喷射头200向包含以与第三方向D3平行的方向作为中心的旋转成分在内的朝向发生了倾斜的情况下,液体会朝向主体部215的表面Ts和第一壁部W11的连接部分而流动。其结果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215,能够将那样的油墨导入至第一开口Op11中,以使之向主体部215的外部排出。

图6为表示过滤器213和密封件211与支架210的主体部215重叠的状态的俯视图(参照图2)。在将主体部215、过滤器213和密封件211重叠时,第一开口Op11被设置在与过滤器213以及密封件211不重叠的位置处(参照图6的下段中央部)。

图7为表示安装部214进一步相对于图6所示的子组件重叠的状态的俯视图(参照图2)。在将安装部214、主体部215、过滤器213和密封件211重叠时,第一开口Op11被设置在与安装部214不重叠的位置处(参照图7的下段中央部)。

在沿着第一方向D1对主体部215和安装部214进行观察时,主体部215的第二壁部W12与安装部214之间的最小距离C12、第三壁部W13与安装部214之间的最小距离C13、以及第四壁部W14与安装部214之间的最小距离C14均为0.5mm。在沿着第一方向D1对主体部215和安装部214进行观察时,第一开口Op11的边缘与安装部214之间的最小距离C11为10mm。第二方向D2上的、主体部215与安装部214之间的最小距离为0.5mm。

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从而在液体喷射头200向第二壁部W12成为与第一壁部W11相比靠下的朝向发生了倾斜的情况下,油墨会被保持在第二壁部W12与安装部214之间(参照图7的C12)。在液体喷射头200向第三壁部W13成为与第四壁部W14相比靠下的朝向发生了倾斜的情况下,油墨会被保持在第三壁部W13与安装部214之间(参照图7的C13)。在液体喷射头200向第四壁部W14成为与第三壁部W13相比靠下的朝向而发生了倾斜的情况下,油墨会被保持在第四壁部W14与安装部214之间(参照图7的C14)。其结果为,在那些情况下,能够降低油墨附着在其他部件上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在液体喷射头200向第一壁部W11成为与第二壁部W12相比靠下的朝向而发生了倾斜的情况下,液体并不会被保持在第一壁部W11与安装部214之间,而是能够从底板面Ts的第一开口Op11向外部的预先确定的部位排出。

图8为表示电路基板230、致动器单元240、壳体250、振动板260、流道形成部件270、喷嘴板280和罩290重叠的状态的俯视图(参照图3以及图4)。在将它们进行了组合的状态下,壳体250的流道管FP贯穿了电路基板230的第一贯穿孔231。

图9为表示支架210、电路基板230、致动器单元240、壳体250、振动板260、流道形成部件270、喷嘴板280和罩290在滑架116上重叠的状态的俯视图(参照图2~图4)。在图9中,由于电路基板230位于安装部214的背后,因此并没有被示出。另一方面,在图9中,在安装部214的周围示出了构成主体部215的大致长方形的外形的第一壁部W11~第四壁部W14。即,主体部215的外形为包括电路基板230在内的大致长方形。

图10为表示沿着第二方向D2对被安装在滑架116上的液体喷射头200进行观察时的俯视图。在图10中,在被罩290包围的喷嘴板280的第一方向D1一侧的面上示出了十个喷嘴列281。

在图10中,示出了支架210的主体部215的排出通道Ex1中的、与第一开口Op11(参照图5)相反的一端的开口Op12。在滑架116的底面上,设置有与排出通道Ex1的开口Op12连通的第二开口Opc。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从而能够使油墨穿过第二开口Opc并向滑架116外部排出。

在沿着第一方向D1对主体部215进行观察时,开口Op12在主体部215上被设置在与电路基板230不重叠的位置处(参照图8~图10)。在图10中,由虚线来表示电路基板230所占据的范围的概要形状。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从而能够降低从排出通道Ex1向第一方向D1被排出的油墨附着在电路基板230上的可能性。

此外,在沿着第一方向D1对主体部215进行观察时,开口Op12在第四方向D4上被配置在电路基板230所处的范围之外,在作为电路基板230的长边方向的第三方向D3上被配置在一对连接器单元Cn、Cn之间(参照图8~图10)。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从而能够降低从排出通道Ex1被排出的油墨附着在某一方的连接器单元Cn、Cn上的可能性。

在液体喷射装置100的压印板115上设置有油墨吸收部Ab1,当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往返移动的范围的至少一部分处存在滑架116时,所述油墨吸收部Ab1相对于第二开口Opc而位于第一方向D1侧,并对从第二开口Opc被排出的液体进行吸收(参照图1)。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从而能够在不使从主体部215被排出并被排出至滑架116外的油墨附着在其他结构上的条件下对之进行回收。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开口Opc为,在沿着第二方向D2对滑架116进行观察时,使开口Op12以及喷嘴板280露出的那样的较大的开口。然而,也可以将第二开口Opc的大小设为,在不使喷嘴板280露出的条件下使开口Op12露出的较小的开口。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另外准备用于使喷嘴板280露出的较大的开口。

图11为表示主体部215上的排出通道Ex1的第一开口Op11与第一壁部W11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参照图5的下段中央部)。图11为用于使技术上的理解较为容易的说明图,而并不是准确地表示主体部215的各部分的尺寸的图。

在沿着第一方向D1对支架210的主体部215进行观察时,第一开口Op11的外形为直径Ld的圆。更加具体而言,Ld为1.0mm。第一壁部W11具有第一壁部W11的内周面朝向第一壁部W11的外周面凹进的凹部W11r。换而言之,凹部W11r为,第一壁部W11中的、第四方向D4上的厚度变薄的部分(参照图5的下段中央部)。在沿着第一方向D1对支架210的主体部215进行观察时,凹部W11r的外形为圆弧。在沿着第一方向D1对主体部215进行观察时,主体部215以连结凹部W11r的两端的直线SL1与第一开口Op11重叠的方式被构成。另外,在像本实施方式那样第一壁部在凹部的两侧具备直线部的方式中,凹部的端为凹部和直线部的连接部分。连结凹部W11r的两端的直线SL1的长度与在凹部的两侧被设置的第一壁部的直线部的长度相比而较短。

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从而能够将存在于主体部215的表面Ts和第一壁部W11的连接部分处的油墨导入至第一开口Op11中,以使之向主体部215的外部排出。另外,表面Ts和第一壁部W11的连接部分在图11中由表示第一壁部W11的外边缘的圆弧(参照W11r)和其两侧的直线来表示。

凹部W11r的内周面与第一开口Op11的边缘之间的最短距离Lop为0.2mm。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从而能够将存在于主体部215的表面Ts和第一壁部W11的连接部分处的油墨导入至第一开口Op11中,以使之向主体部215的外部排出。

第一开口Op11的边缘与第一壁部W11的最小的距离Lop为,作为在第一开口Op11内可配置的最大的线段的、第一开口Op11的直径的长度Ld的1/5。第一开口Op11的形状以及大小在对油墨的粘度以及油墨和主体部215的素材的润湿性等进行考虑的条件下被确定。因此,通过将第一开口Op11的边缘与第一壁部W11的最小的距离Lop设为这样的尺寸,从而能够将存在于主体部215的表面Ts和第一壁部W11的连接部分处的油墨、和朝向该连接部分移动的油墨,经由排出通道Ex1而向主体部215的外部的预先确定的部位排出。因此,能够降低从墨盒117和支架210的油墨供给针205的连接部位处漏出的油墨超越围绕壁W10向外部漏出进而致使不良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图12为表示由金属模具来铸造主体部215上的排出通道Ex1的第一开口Op11和第一壁部W11的结构时的、金属模具的空腔Cv的一部分的图。图12为用于使技术上的理解较为容易的说明图,而并不是准确地表示第一开口Op11以及第一壁部W11的尺寸的图。

在金属模具的空腔Cv内安装有销Pn,所述销Pn用于构成沿着第一方向D1贯穿主体部215的直线状的流道、即排出通道Ex1。由虚线来表示被安装在金属模具中的状态的销Pn位置。被安装在金属模具中的销Pn从金属模具的空腔Cv的图12中的上表面起而突出,该突出的部分具有形成排出通道Ex1的作用。另外,实际上,在图12所示的空腔Cv的一部分的右侧以及其上侧处配置有用于构成主体部215的底部以及第一壁部W11的空腔。

通过将排出通道Ex1的第一开口Op11以及第一壁部W11设为像图11所示的那样的结构,从而无需将销Pn以与金属模具的端相接的方式安装在金属模具中。因此,在将销Pn安装在金属模具中时,难以使销Pn和金属模具损坏。其结果为,能够通过利用模具的铸造而很容易地制造主体部215。

也将本实施方式中的主体部215称为“第一流道部件”。也将油墨供给针205称为“供给针”或者“液体导入部”。也将安装部214称为“第二流道部件”。也将墨盒117称为“液体贮留部”。也将输送电机119称为“输送部”。

A4.排出通道的第一开口和第一壁部的变形例:

在下文中,对图11所示的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主体部215上的排出通道Ex1的第一开口Op11、和第一壁部W11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在以下的变形例中,关于排出通道的第一开口和第一壁部的结构以外的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1)变形例1:

图13为表示变形例1中的、主体部215上的排出通道Ex2的第一开口Op21与第一壁部W21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主体部215上的排出通道Ex2的第一开口Op21的位置与图5的下段中央部处所示的主体部215上的排出通道Ex1的第一开口Op11大致相同。另外,图13为用于使技术上的理解较为容易的说明图,而并不是准确地表示主体部215的各部分的尺寸的图。

在沿着第一方向D1对支架210的主体部215进行观察时,第一开口Op21的外形为直径Ld的圆。第一壁部W21沿着第三方向D3被配置为直线状。第一壁部W21并不具有像图11所示的那样的凹部W11r。在沿着第一方向D1对主体部215进行观察时,第一开口Op21的边缘和第一壁部W21相接。

作为这样的方式,也能够将存在于主体部215的表面Ts和第一壁部W21的连接部分处的油墨导入至第一开口Op21中,以使之向主体部215的外部排出。另外,表面Ts和第一壁部W21的连接部分在图13中由表示第一壁部W21的外边缘的直线来表示。

(2)变形例2:

图14为表示变形例2中的、主体部215上的排出通道Ex3的第一开口Op31与第一壁部W31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主体部215上的排出通道Ex3的第一开口Op31的位置与图5的下段中央部处所示的主体部215上的排出通道Ex1的第一开口Op11大致相同。另外,图14为用于使技术上的理解较为容易的说明图,而并不是准确地表示主体部215的各部分的尺寸的图。

在沿着第一方向D1对支架210的主体部215进行观察时,第一开口Op31的外形为直径Ld的半圆。第一壁部W31沿着第三方向D3被配置为直线状。第一壁部W31并不具有图11所示的凹部W11r。在变形例2中,表面Ts与第一壁部W31的边界线对第一开口Op31的边缘的一部分进行划分。更加具体而言,在沿着第一方向D1对支架210的主体部215进行观察时,具有半圆形状的第一开口Op31的直线部分与第一壁部W31的内面一致。

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能够将附着在主体部215的表面Ts与第一壁部W31的连接部分处的油墨导入至第一开口Op31中,以使之向主体部215的外部排出。另外,在变形例2中,当称为“表面Ts与第一壁部W31的连接部分”时,表面Ts包括位于伴随着实体的表面Ts的延长线上且堵塞第一开口Op31的假想的平面。其结果为,表面Ts与第一壁部W31的连接部分、即边界线在图14中由表示第一壁部W31的外边缘的直线来表示。

(3)变形例3:

图15为表示变形例3中的、主体部215上的排出通道Ex4的第一开口Op41与第一壁部W41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主体部215上的排出通道Ex4的第一开口Op41的位置与图5的下段中央部处所示的主体部215上的排出通道Ex1的第一开口Op11大致相同。另外,图15为用于使技术上的理解较为容易的说明图,而并不是准确地表示主体部215的各部分的尺寸的图。

在沿着第一方向D1对支架210的主体部215进行观察时,第一开口Op41的外形为直径Ld的圆。第一壁部W41沿着第三方向D3被配置。第一壁部W41具有第一壁部W41的内周面朝向第一壁部W41的外周面凹进的凹部W41r。

在变形例3中,在沿着第一方向D1对主体部215进行观察时,其以连结凹部W41r的两端的直线SL4与第一开口Op41重叠的方式被构成。而且,主体部215的表面Ts与第一壁部W41的边界线对第一开口Op41的边缘的一部分进行划分。更加具体而言,在沿着第一方向D1对支架210的主体部215进行观察时,具有圆形的第一开口Op41的圆弧的一部分与第一壁部W41的凹部W41r的内面一致。

作为这样的结构,也能够将附着在主体部215的表面Ts与第一壁部W41的连接部分处的油墨导入至第一开口Op41中,以使之向主体部215的外部排出。另外,在变形例3中,当称为“表面Ts与第一壁部W41的连接部分”时,表面Ts包括位于伴随有实体的表面Ts的延长线上且堵塞第一开口Op41的假想的平面。其结果为,表面Ts与第一壁部W41的连接部分、即边界线在图15中由表示第一壁部W41的外边缘的、圆弧(参照W41r)和其两侧的直线来表示。

(4)变形例4:

图16为表示变形例4中的、主体部215上的排出通道Ex5的第一开口Op51与第一壁部W51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主体部215上的排出通道Ex5的第一开口Op51的位置与图5的下段中央部处所示的主体部215上的排出通道Ex1的第一开口Op11大致相同。另外,图16为用于使技术上的理解较为容易的说明图,而并不是准确地表示主体部215的各部分的尺寸的图。

在沿着第一方向D1对支架210的主体部215进行观察时,第一开口Op51的外形为直径Ld的圆。第一壁部W51沿着第三方向D3被配置。第一壁部W51具有第一壁部W51的内周面朝向第一壁部W51的外周面凹进的凹部W51r。

在变形例4中,在沿着第一方向D1对主体部215进行观察时,第一开口Op51超过连结凹部W51r的两端的直线SL5而不存在于凹部W51r的内侧。更加具体而言,在沿着第一方向D1对主体部215进行观察时,第一开口Op51的边缘与连结凹部W51r的两端的直线SL5相接。

作为这样的结构,也能够通过利用了模具的铸造(参照图12)而很容易地制造主体部215。

在变形例4中,凹部W51r的内周面与第一开口Op51的边缘之间的最短距离Lop为0.4mm。距离Lop为,作为在第一开口Op51内可被配置的最大的线段的、第一开口Op51的直径的长度Ld的40%。作为这样的结构,也能够将存在于主体部215的表面Ts与第一壁部W51的连接部分处的油墨导入至第一开口Op51中,以使之向主体部215的外部排出。另外,表面Ts与第一壁部W51的连接部分在图16中由表示第一壁部W51的外边缘的圆弧(参照W51r)和其两侧的直线来表示。

A5.油墨吸收部的变形例:

在下文中,对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油墨吸收部Ab1的变形例来进行说明(参照图1)。在以下的变形例中,关于油墨吸收部的结构以外的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1)变形例1:

在变形例1中,代替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被设置在压印板115上的油墨吸收部Ab1而在滑架116上设置有油墨吸收部Ab2。更加具体而言,在滑架116上,在图10中由虚线所示的部分处安装有具备多孔质部件的油墨吸收部Ab2。油墨吸收部Ab2的多孔质部件对从排出通道Ex1被排出的油墨进行吸收。作为这样的结构,也能够由多孔质部件来回收从液体喷射头200被排出的液体。

(2)变形例2:

在变形例2中,并不具备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被设置在压印板115上的油墨吸收部Ab1。在变形例2中,在沿着第一方向D1对液体喷射装置100进行观察时,当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往返移动的范围的至少一部分处具有滑架116时,排出通道Ex1的开口Op12以及滑架116的第二开口Opc被配置在与通过输送电机119被输送的印刷介质P的轨迹重叠的位置处。另外,“被输送的印刷介质P的轨迹”是指,印刷介质P通过输送而可能占据的区域。

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从而从第二开口Opc被排出的油墨会附着在输送路径上的印刷介质P上。其结果为,能够迅速地向用户报知漏墨。

另外,与通过输送电机119被输送的印刷介质P的轨迹重叠的位置也可以为,与压印板115所具备的、对印刷介质进行输送的辊重叠的位置。在这样的方式中,通过使附着在辊上的油墨被转印在印刷介质上,从而能够使用户注意到漏墨。

B.第二实施方式:

图17为表示具备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头200a的液体喷射装置100a的概要结构的说明图。液体喷射装置100a在如下的几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装置100有所不同,即,代替箱体112而具备箱体112a的这一点、代替墨盒117而具备油墨罐150以及压力调节阀50的这一点、和追加具备软管160的这一点。液体喷射头200a在代替支架210而具备具有油墨供给针205的支架210a的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头200有所不同。由于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它们的详细的说明。另外,在图17中,通过虚线来表示液体喷射装置100a的内部结构。此外,在图17中,示出了能够向油墨罐150注入油墨的状态

箱体112a为大致长方体形状。箱体112a具备前表面、背面、左侧面、右侧面、上表面和底面,并通过六个面而构成了作为液体喷射装置100a的外壳的箱体112a。

油墨罐150对作为向液体喷射头200a供给的液体的油墨进行贮留。油墨罐150被收纳于设置在液体喷射装置100a的前表面的右侧部分处的收纳机构140中。收纳机构140具有构成箱体112a的前表面的一部分的板状的壳体142。壳体142为矩形形状,且在其下部设置有铰链141,所述铰链141用于将壳体142固定在箱体112a上并且能够以下部为支点而在箭头标记YR方向上旋转。油墨罐150以可拆装的方式而被安装在壳体142上。收纳机构140在液体喷射装置100a的使用状态下被收纳于箱体112a的内部,利用者在向油墨罐150注入油墨时,通过使壳体142的上部在箭头标记YR方向上旋转,从而使油墨罐150向液体喷射装置100a的外部露出。另外,油墨罐150也可以为,不被收纳于箱体112a的内部而是被设置在箱体112a的外部的结构。

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00a具备四个油墨罐150。各油墨罐150对不同颜色的油墨进行收纳。各油墨罐150沿着X方向而被排列配置。油墨罐150具备:液体注入口153,其用于向内部注入油墨;大气开放口151,其伴随着油墨的消耗而向内部导入空气;液体导出部155,其与软管160连接,并用于朝向液体喷射头200a而导出油墨。另外,也能够采用在油墨罐150上不设置液体注入口153的方式。

软管160作为向液体喷射头200a供给油墨罐150内的油墨的供给流道而发挥功能。油墨罐150通过软管160而与被设置在支架210a与油墨罐150之间的压力调节阀50连接。压力调节阀50与对各颜色的油墨进行收纳的各油墨罐150分别相对应地被设置有四个。关于压力调节阀50的详细的结构,将在下文中进行叙述。软管160由合成橡胶等具有挠性的部件而形成。

图18为表示压力调节阀的详细结构的剖视图。图18示出了以X-Z平面而将软管160、压力调节阀50以及支架210a切断时的截面。另外,在图18中,对在支架210a上设置有油墨供给针205的部分进行放大表示,且省略了除该部分以外的结构的图示。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压力调节阀50的结构基本上相同,因此着眼于任意一个压力调节阀50来进行说明。

压力调节阀50被设置在油墨罐150与油墨供给针205之间,并对向液体喷射头200a供给的油墨的压力进行调节。压力调节阀50对从油墨罐150经由软管160而被供给的油墨进行暂时贮留,且被暂时贮留在压力调节阀50中的油墨被供给至液体喷射头200a。压力调节阀50通过支架210a以及滑架116而被固定。另外,压力调节阀50也可以仅通过支架210a而被固定。虽然在图18中省略了图示,但在被配置于与压力调节阀50相比靠上游侧的油墨罐150或者软管160的中途等处,设置有朝向液体喷射头200a而压送油墨罐150的油墨的压送单元。作为压送单元,例如可列举出从外部对油墨罐150进行按压的按压单元、或加压泵等。另外,也可以设为,作为压送单元而利用对液体喷射头200a与油墨罐150的重力方向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而产生的水位压差。

在支架210a上,于过滤器213上设置有油墨供给针205(参照图2)。油墨供给针205被插入至压力调节阀50中。从压力调节阀50被供给的油墨在穿过油墨供给针205的内部并于过滤器213中被去除了异物之后,向喷嘴282被供给。

压力调节阀50由被设置在流通有油墨的流道的中途处并对该流道进行开闭的阀而构成。压力调节阀50具备外壳51、和被设置在外壳51内的阀体55。

在外壳51内设置有主腔室511和次腔室512,所述主腔室511经由软管160而与油墨罐150连通,从而从油墨罐150被供给油墨,所述次腔室512与支架210a的第二流道219连通。主腔室511与次腔室512通过隔壁513而被隔开。主腔室511与次腔室512经由贯穿隔壁513而被设置的连通流道514而连通。

主腔室511通过由盖部件515对被形成于外壳51的一个面上的凹部进行封闭从而被形成。主腔室511经由被设置在外壳51上的流入通道516而与软管160连接。次腔室512具有在外壳51的与主腔室511相反的一侧的侧面开口的凹形状。在次腔室512所开口的面上粘贴有具有挠性的薄膜517,次腔室512的开口通过薄膜517而被封闭。作为薄膜517的材料,例如可列举出高密度聚乙烯薄膜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在次腔室512上连通有流出通道518的一端,且在流出通道518中的与连通于次腔室512的一端部为相反侧的另一端部处设置有密封部件519。上述的油墨供给针205被插入至密封部件519中并与流出通道518连接。

薄膜517中的构成次腔室512的壁面的一部分的部分成为隔膜517a。在隔膜517a的次腔室512一侧的面上设置有受压板520。受压板520具有成为与隔膜517a相比而较小的外形的圆盘形状。受压板520为了避免对连通流道514进行开闭的阀体55直接与薄膜517抵接而被设置。作为受压板520,例如可以使用树脂及金属等的与薄膜517相比而刚性较高的材料。

外壳51例如通过对与薄膜517相比而刚性较高的树脂材料进行成形从而被形成。在隔壁513的主腔室511侧的开口的周围设置有阀体55所抵接的阀座52。在连通流道514中插穿有阀体55。阀体55具备阀体主体550和抵接部件560。阀体主体550具备被插穿至连通流道514中的轴部551、和被设置在轴部551的主腔室511内的端部处的凸缘部552。

轴部551具有与连通流道514相比而略小的外径。轴部551的端部中的、被配置在次腔室512内的一端部与受压板520的中央部抵接。轴部551的与抵接于受压板520的一端部为相反侧的另一端部被配置在主腔室511内,且与凸缘部552被一体地形成。阀体主体550能够向+X方向以及-X方向进行移动。

凸缘部552由圆形的板状部件构成。在凸缘部552上固定有抵接部件560。抵接部件560由橡胶或弹性体等的弹性材料而形成,并具有遍及轴部551的周围而被连续地设置的环形形状。在凸缘部552与对主腔室511进行划分的盖部件515之间设置有弹簧56,阀体55通过弹簧56的施力而向+X方向被施力。即,凸缘部552作为供弹簧56的一端抵接的弹簧支撑件而发挥功能。通过凸缘部552被弹簧56施力,从而使抵接部件560与阀座52抵接,且使连通流道514被封堵,即,使压力调节阀50被闭阀。

通过使次腔室512内的油墨向下游流动而使得次腔室512内与大气压相比而被减压为负压的压力,从而使隔膜517a向-X方向移动,且受压板520克服弹簧56的施力而对阀体55进行按压,由此会在阀体55的抵接部件560与阀座52之间产生缝隙,以使连通流道514被开放,即,使压力调节阀50被开阀。通过利用压力调节阀50的开阀而使得油墨从主腔室511被供给至次腔室512内,从而次腔室512内的减压被消除,且隔膜517a通过弹簧56的施力而返回至原始位置,由此使连通流道514通过阀体55而被堵塞,进而使压力调节阀50被闭阀。如此,压力调节阀50能够对从油墨罐150向液体喷射头200a供给的油墨的压力进行调节。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头200a,可以实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此外,由于在油墨罐150与支架210a之间具备对向液体喷射头200a供给的油墨的压力进行调节的压力调节阀50,因此能够使从油墨罐150向液体喷射头200a的油墨的供给稳定化。

在这样的方式中,当从液体喷射装置100a上卸下液体喷射头200a时,有时也会出现在软管160与压力调节阀50之间或压力调节阀50与油墨供给针205之间油墨漏出的情况。然而,通过应用本公开的技术,从而能够使所漏出的油墨经由排出通道Ex1而向主体部215的外部的预先确定的部位排出。

也将本实施方式中的软管160称为“供给流道”。也将油墨罐150称为“液体贮留部”。

C.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1:

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1中的液体喷射装置在代替压力调节阀50而具备阻尼器170的这一点上,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装置100a有所不同。由于其他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它们的详细的说明。

图19为表示阻尼器170的详细结构的剖视图。在图19中,示出了以X-Z平面而将阻尼器170切断时的截面。另外,在图19中,对在支架210a上设置有油墨供给针205的部分进行放大表示,且省略了该部分以外的结构的图示。

如图19所示,阻尼器170被设置在软管160与支架210a之间,并被固定在支架210a上。阻尼器170也可以表述为被设置在油墨罐150与油墨供给针205之间。阻尼器170对由于滑架116的移动而产生的油墨的压力变动进行吸收。阻尼器170具备外壳171和具有挠性的膜173。外壳171例如由橡胶或弹性体等的弹性材料而形成。膜173例如由以高密度聚乙烯薄膜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构成的薄膜部件而形成。

在外壳171上设置有流入口174、流出口175和阻尼器室172。阻尼器室172通过利用膜173而从+X方向一侧覆盖被设置于外壳171的内部的向-X方向凹进的凹部形状的空间,从而被划分出。即,阻尼器室172被设置在油墨罐150与油墨供给针205之间。流入口174为,向+X方向贯穿外壳171的外表面的贯穿孔。流入口174使软管160与阻尼器室172连通。流出口175为,向-Z方向贯穿外壳171的外表面的贯穿孔。流出口175的内径与油墨供给针205的外径大致相同,且通过向流出口175插入油墨供给针205,从而使阻尼器室172与油墨供给针205连通。

如上文所述,从油墨罐150被供给的油墨经由软管160而被供给至阻尼器室172。被供给至阻尼室172的油墨经由油墨供给针205而向支架210a的第二流道219被供给。由于对阻尼室172进行划分的壁面的一部分通过具有挠性的膜173而构成,因此能够通过膜173发生位移来对向液体喷射头200a所供给的油墨的压力进行吸收。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1,由于液体喷射头在油墨罐150与支架210a之间具备阻尼器室172,且阻尼器室172具有挠性的膜173,因此能够缓和液体喷射头的流道内的压力变动。

在这样的方式中,当从液体喷射装置100a上卸下液体喷射头200a时,也有时会出现在软管160与阻尼器170之间或阻尼器170与油墨供给针205之间油墨漏出的情况。然而,通过应用本公开的技术,从而能够使所漏出的油墨经由排出通道Ex1而向主体部215的外部的预先确定的部位排出。

D.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2:

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2中的液体喷射装置在省略压力调节阀50的这一点上,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装置100a有所不同。由于其他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它们的详细的说明。

图20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2中的软管160、油墨供给针205以及支架210a的结构的剖视图。在图20中,示出了以X-Z平面而将软管160以及支架210a切断时的截面。另外,在图20中,对在支架210a上设置有油墨供给针205的部分进行放大表示,且省略了除该部分以外的结构的图示。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2中,软管160作为向液体喷射头200a的油墨供给针205供给油墨罐150内的油墨的供给流道而发挥功能。如图20所示,油墨供给针205被插入至软管160中,从而软管160与油墨供给针205嵌合。即,软管160与油墨供给针205被直接连接。因此,油墨罐150与支架210a的第二流道219经由软管160而被连接。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2,由于具备向支架210a的第二流道219供给油墨罐150内的油墨的作为供给流道的软管160,因此能够将油墨罐150内的油墨供给至支架210a。

此外,由于在支架210a上具有用于向第二流道219导入从软管160被供给的油墨的油墨供给针205,因此能够对软管160与第二流道219进行连接。因此,能够从油墨罐150向液体喷射头供给油墨。

在这样的方式中,当从液体喷射装置100a上卸下液体喷射头200a时,也有时会出现在软管160与油墨供给针205之间油墨漏出的情况。然而,通过应用本公开的技术,从而能够使所漏出的油墨经由排出通道Ex1而向主体部215的外部的预先确定的部位排出。

E.其他方式:

E1.其他方式1: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墨盒117和油墨罐150以如下的方式而对油墨进行收纳,即,液体的油墨与空气在容器内主要于一个界面、即液面处相接。然而,对向液体喷射头供给的液体进行贮留的液体贮留部也可以将液体保持在多孔质部件中。在这样的方式中,液体在不经由油墨供给针205(参照图2)的条件下从液体贮留部被供给至液体喷射头。例如,在这种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喷射头中,在被插入至液体贮留部内的筒状部的顶端处设置有过滤器(参照图2的213)。被保持在液体贮留部内的液体经由过滤器而被供给至液体喷射头。将这种方式的液体喷射头称为“烟道型(chimney型)”。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排出通道Ex1为,沿着第一方向D1而呈直线状贯穿主体部215的贯穿孔(参照图5~图7、图9、图10)。然而,从表面Ts向主体部215的外部排出液体的排出通道也可以为在中途处屈曲的流道。

(3)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压印板115上,沿着主扫描方向X而设置有油墨吸收部Ab1(参照图1)。然而,对从排出通道Ex1被排出的液体进行吸收的多孔质部件也可以被设置在,滑架116可移动的主扫描方向X的范围内的、滑架116位于待机的位置处时与排出通道Ex1的开口Op12以及滑架116的第二开口Opc相对应的位置处。在这样的方式中,也可以不在其他部位处设置有油墨吸收部。

(4)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Op11的外形为直径Ld的圆(参照图11)。然而,第一开口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圆形,而能够像图14所示的那样设为半圆、椭圆形、多角形、其他的形状等任意的形状。例如在第一开口的形状为长方形的情况下,在第一开口Op11内可配置的最大的线段为长方形的对角线。在第一开口的形状为三角形的情况下,在第一开口Op11内可配置的最大的线段为三角形的三条边中的最长的边。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一个连接器单元Cn在电路基板230的一个面和另一个面上分别具备一个连接器(参照图3以及图8)。而且,电路基板230具备四个连接器。然而,一个连接器单元Cn也可以为一个连接器。但是,优选为,电路基板在第三方向D3上的电路基板230的两端处分别具备连接器。

(6)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Op11的边缘与第一壁部W11的最小的距离Lop为,作为在第一开口Op11内可配置的最大的线段的、第一开口Op11的直径的长度Ld的1/5(参照图11)。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中,凹部W51r的内周面与第一开口Op51的边缘之间的最短距离Lop为,作为在第一开口Op51内可配置的最大的线段的、第一开口Op51的直径的长度Ld的40%(参照图16)。然而,第一开口的边缘与第一壁部的最小的距离也能够设为在第一开口内可配置的最大的线段的长度的1/3、2/5等其他的值。例如,也可以像图13~图15所示的那样,使第一开口的边缘与第一壁部相接。但是,优选为,第一开口的边缘与第一壁部的最小的距离为在第一开口内可配置的最大的线段的长度的1/2以下。

(7)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从喷嘴282被喷射的液体也可以为油墨以外的其他液体。例如也可以为:

(i)在液晶显示器等的图像显示装置用的滤色器的制造中所使用的颜色材料;

(ii)在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FieldEmission Display、FED)等的电极形成中所使用的电极材料;

(iii)包含在生物芯片制造中所使用的生物体有机物的液体;

(iv)作为精密移液管的样品;

(v)润滑油;

(vi)树脂液;

(vii)用于形成在光通信元件等中所使用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的、紫外线固化树脂液等的透明树脂液;

(viii)为了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喷射酸或碱等蚀刻液的液体;

(ix)其他任意的微小量的液滴。

另外,“液滴”是指,从液体喷射装置100、100a被喷射的液体的状态,也包括粒状、泪状、丝状后拉出尾状物的状态。此外,此处所说的“液体”只需为能够被液体喷射装置100、100a消耗的这样的材料即可。例如,“液体”只需是物质为液相时的状态下的状态的材料即可,粘性较高或较低的液体状态的材料、以及溶胶、凝胶水、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这样的液体状态的材料也被包含在“液体”中。此外,不仅是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在溶剂中溶解、分散或混合有由颜色材料或金属粒子等的固态物所构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的物质等也被包含在“液体”中。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的示例,可列举出油墨或液晶等。在此,油墨是指,包括一般性的水性油墨、油性油墨、以及凝胶油墨、热熔性油墨等的各种液体组合物的油墨。在这些结构中,也可以实现与各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8)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多个壁部W11~W18而构成了围绕壁W10。然而,也可以设为,不设置壁部W15~W18,而仅通过壁部W11~W14来构成围绕壁W10的结构。

E2.其他方式2:

(1)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流道部件的主体部215以连结凹部W11r的两端的直线SL1与第一开口Op11重叠的方式被构成(参照图11)。然而,第一流道部件也可以以不使连结凹部的两端的直线与第一开口重叠的方式被构成。即,第一开口也可以被设置在从连结凹部的两端的直线分离的位置处。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连结凹部的两端的直线与第一开口重叠”这样的情况包含连结凹部的两端的直线与第一开口的外边缘相接的方式(参照图16)。

(2)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凹部W11r的外形为圆弧(参照图11)。然而,凹部W11r的外形能够设为椭圆形、多角形、其他的形状等任意的形状。但是,优选为,凹部W11r的外形为相对于第一开口的形状而具有一定的距离的形状。具体而言,优选为,凹部W11r的外形为与第一开口的形状的一部分相似的形状。

E3.其他方式3: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中,第一开口Op51超过连结凹部W51r的两端的直线SL5而不存在于凹部W51r的内侧(参照图16)。然而,第一开口Op51也可以超过连结凹部W51r的两端的直线SL5而存在于凹部W51r的内侧(参照图11以及图15)。

E4.其他方式4: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凹部W11r的内周面与第一开口Op11的边缘之间的最短距离Lop为0.2mm。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中,凹部W51r的内周面与第一开口Op51的边缘之间的最短距离Lop为0.4mm。然而,凹部的内周面与第一开口的边缘之间的最短距离也可以为0.6mm、0.8mm、1.0mm、1.3mm等其他的尺寸。

E5.其他方式5: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中,表面Ts与第一壁部W31的边界线对第一开口Op31的边缘的一部分进行划分(参照图14)。然而,也能够设为表面与第一壁部的边界线并不对第一开口的边缘的一部分进行划分的方式(参照图11、以及图16)。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表面与第一壁部的边界线对第一开口的边缘的一部分进行划分”这样的情况包含表面与第一壁部的边界线与第一开口的边缘相接的方式(参照图13)。

E6.其他方式6: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壁部W11为,多个壁部W11~W18中的、在第四方向D4上位于最外侧即第四方向D4侧的壁部(参照图5)。然而,第一壁部也可以为,多个壁部中的、在与第一方向以及第三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并非位于最外侧的壁部的壁部。例如,也可以在与第一壁部W11相比更靠近第二壁部W12~第四壁部W14中的某一方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开口Op11。但是,优选为,在与第二壁部W12~第四壁部W14相比更靠近第一壁部W11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开口Op11。

E7.其他方式7: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沿着第一方向D1对主体部215进行观察时,开口Op12在主体部215上被设置于与电路基板230不重叠的位置处(参照图8~图10)。然而,排出通道中的与第一开口相反的一端的开口也可以被设置在与电路基板重叠的位置处。

E8.其他方式8: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沿着第一方向D1对主体部215进行观察时,开口Op12在第四方向D4上被配置于电路基板230所处的范围之外,且在电路基板230的长边方向、即第三方向D3上,被配置于一对连接器单元Cn、Cn之间(参照图8~图10)。然而,开口Op12也可以在第三方向上被配置于一对连接器的外侧处。

E9.其他方式9: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具备作为液体导入部的油墨供给针205的安装部214、和作为第一流道部件的主体部215被分体地构成(参照图2)。然而,液体导入部和第一流道部件也可以被一体地制造。

E10.其他方式10:

(1)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主体部215的第二壁部W12与安装部214之间的最小距离C12、第三壁部W13与安装部214之间的最小距离C13、以及第四壁部W14与安装部214之间的最小距离C14均为0.5mm(参照图7)。然而,这些尺寸也可以为0.7mm、1.0mm等其他的尺寸。此外,这些尺寸也可以为相互不同的尺寸。但是,优选为,这些尺寸为0.7mm以下。

(2)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Op11的边缘与安装部214之间的最小距离C11为10mm(参照图7)。然而,第一开口Op11的边缘与安装部214之间的最小距离C11也可以为3mm、7mm、12mm等其他的尺寸。但是,优选为,第一开口的边缘与第二流道部件之间的最小距离为5mm以上。

E11.其他方式11: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以具备液体喷射头200和墨盒117的方式来对液体喷射装置100进行了说明(参照图1)。然而,液体喷射装置100能够以不具备墨盒117的方式而进行制造以及销售。此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以具备液体喷射头200a和油墨罐150的方式来对液体喷射装置100a进行了说明(参照图17)。然而,液体喷射装置100a能够以不具备油墨罐150的方式而进行制造以及销售。

E12.其他方式12: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具备向液体喷射头200a供给油墨罐150内的油墨的、作为供给流道而发挥功能的软管160的液体喷射装置100a进行了说明(参照图17)。然而,液体喷射装置也能够像第一实施方式那样,设为不具备向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导入部供给液体贮留部内的液体的供给流道的方式(参照图1)。

E13.其他方式13: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2中,供给流道由与作为液体导入部的油墨供给针205嵌合的软管160而构成(参照图20)。然而,供给流道也可以由刚体管来构成其一部分。此外,也可以像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以及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1那样,供给流道被连接于压力调节阀或阻尼器等的液体导入部以外的结构(参照图18以及图19)。

E14.其他方式14:

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00a具备压力调节阀50,所述压力调节阀50被设置在作为液体贮留部的油墨罐150与作为液体导入部的油墨供给针205之间,并对向液体喷射头200a供给的液体的压力进行调节。然而,液体喷射装置也能够像第一实施方式以及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1、2那样,设为不具备压力调节阀的方式。例如,液体喷射装置100a也可以代替压力调节阀50而具备临时性地贮留油墨的中间罐。

E15.其他方式15:

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00a具备阻尼器室172,所述阻尼器室172被设置在作为液体贮留部的油墨罐150与作为液体导入部的油墨供给针205之间,且配置有挠性的膜173。然而,液体喷射装置也能够像第一实施方式以及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2那样,设为不具备阻尼器室的方式。

E16.其他方式16: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中,在滑架116上设置有油墨吸收部Ab2(参照图10)。然而,也能够像第一实施方式那样,设为在滑架上不具备对从排出通道被排出的液体进行吸收的多孔质部件的方式(参照图1)。

E17.其他方式17:

(1)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滑架116的底面上设置有与排出通道Ex1的开口Op12连通的第二开口Opc(参照图10)。然而,在例如于滑架内具备对从作为第一流道部件的主体部215被排出的液体进行吸收的油墨吸收部的方式中,滑架也可以不具备与排出通道的开口连通的第二开口。

(2)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滑架116的底面上设置有与排出通道Ex1的开口Op12连通的第二开口Opc(参照图10)。然而,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并不在从第二方向D2进行观察时与排出通道Ex1的开口Op12重叠的位置处设置滑架116的底面的第二开口Opc,而是在滑架上设置与排出通道Ex1的开口Op12连通的排出通道。根据这样的结构,从而能够通过滑架上所设置的排出通道而将从排出通道Ex1的开口Op12被排出的油墨排出至任意的地方。

E18.其他方式18: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液体喷射装置100的压印板115上设置有油墨吸收部Ab1,所述油墨吸收部Ab1相对于通过滑架116进行往返移动的第二开口Opc而被配置在第一方向D1侧,并对从第二开口Opc被排出的液体进行吸收(参照图1)。然而,在例如于滑架内具备对从作为第一流道部件的主体部215被排出的液体进行吸收的油墨吸收部的方式中,滑架也可以不具备那样的多孔质部件。

E19.其他方式19: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中,排出通道Ex1的开口Op12以及滑架116的第二开口Opc被配置在与被输送的印刷介质P的轨迹重叠的位置处。然而,在例如多孔质部件被设置在滑架116可移动的主扫描方向X的范围内的、滑架116位于待机的位置时与排出通道Ex1的开口Op12以及滑架116的第二开口Opc相对应的位置处的方式中,开口Op12以及第二开口Opc也可以不被配置在与被输送的印刷介质P的轨迹重叠的位置处。

F.另外的方式:

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其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各样的结构来实现。例如,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达成上述的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能够对与在发明内容部分所记载的各方式中的技术特征相对应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特征适当地进行替换或组合。此外,只要在本说明书中并未将该技术特征作为必要技术特征来进行说明,则能够适当地删除。

(1)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液体喷射头。在该液体喷射头中,具备:喷嘴板,其具备使液体向第一方向喷射的多个喷嘴;第一流道部件,其相对于所述喷嘴板而被配置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即第二方向侧,且在内部设置有向所述喷嘴供给液体的流道;液体导入部,其相对于所述第一流道部件而被配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侧,且从所述液体喷射头的外部向所述流道导入液体,所述第一流道部件具有:围绕壁,其从所述第一流道部件的所述第二方向侧的表面起向所述第二方向被直立设置,并将所述液体导入部包围;排出通道,其从所述表面向所述第一流道部件的外部排出液体,在所述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为所述排出通道的一部分,且朝向所述第二方向而开口,所述围绕壁具有第一壁部,所述第一壁部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被配置,所述第一开口的边缘与所述第一壁部的最小的距离为,在所述第一开口内可配置的最大的线段的长度的1/2以下。

在这样的方式中,排出通道的第一开口相对于第一壁部而被设置于,在第一开口内可配置的最大的线段的长度的1/2以下的距离的范围内。因此,能够从排出通道向第一流道部件的外部的预先确定的部位排出存在于第一流道部件的第二方向侧的表面与第一壁部的连接部分处的液体、以及朝向该连接部分移动的液体的可能性较高。因此,能够降低液体超越围绕壁而向外部漏出进而致使不良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2)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射头中,能够设为如下方式,即,所述第一壁部具有凹部,所述凹部为所述第一壁部的内周面朝向所述第一壁部的外周面凹进的凹部,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对所述第一流道部件进行观察时,所述第一流道部件以连结所述凹部的两端的直线与所述第一开口重叠的方式而被构成。

如果设为这样的方式,则能够将存在于第一流道部件的第二方向侧的表面与第一壁部的连接部分处的液体导入至第一开口中,以使之向第一流道部件的外部排出。

(3)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射头中,能够设为如下方式,即,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对所述第一流道部件进行观察时,所述第一开口超过连结所述凹部的两端的所述直线而不存在于所述凹部的内侧。

如果设为这样的方式,则能够通过利用了模具的铸造而容易地制造第一流道部件。

(4)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射头中,能够设为如下方式,即,所述凹部的内周面与所述第一开口的边缘之间的最短距离为0.5mm以下。

如果设为这样的方式,则能够将存在于第一流道部件的第二方向侧的表面与第一壁部的连接部分处的液体导入至第一开口中,以使之向第一流道部件的外部排出。

(5)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射头中,能够设为如下方式,即,所述表面与所述第一壁部的边界线对所述第一开口的边缘的一部分进行划分。

如果设为这样的方式,则能够将附着在第一流道部件的第二方向侧的表面与第一壁部的连接部分处的液体导入至第一开口中,以使之向第一流道部件的外部排出。

(6)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射头中,能够设为如下方式,即,所述围绕壁具有多个壁部,所述多个壁部包括所述第一壁部且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被设置在不同的位置处,所述第一壁部为,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方向正交的所述方向上所述多个壁部中的位于最外侧的壁部。

在这样的方式中,在液体喷射头向包含以与第三方向平行的方向作为中心的旋转成分在内的朝向而发生了倾斜的情况下,液体会朝向第一流道部件的第二方向侧的表面与第一壁部的连接部分而流动。因此,能够将那样的液体导入至第一开口中,以使之向第一流道部件的外部排出。

(7)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射头中,能够设为如下方式,即,在所述喷嘴板与所述第一流道部件之间,具备用于对所述液体喷射头进行驱动的电路基板,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对所述第一流道部件进行观察时,所述排出通道中的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反一端的开口被设置在与所述电路基板不重叠的位置处。

通过设为这样的方式,从而能够降低从排出通道被排出的液体附着在电路基板上的可能性。

(8)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射头中,能够设为如下方式,即,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对所述电路基板进行观察时,所述电路基板的外形为,将所述第三方向设为长边方向、且将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短边方向的大致长方形,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对所述第一流道部件进行观察时,所述第一流道部件的外形为包括所述电路基板在内的大致长方形,且为将所述第三方向设为长边方向、且将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方向正交的所述方向设为短边方向的大致长方形,所述电路基板具有被设置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两端处的一对连接器,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对所述第一流道部件进行观察时,所述相反一端的所述开口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方向正交的所述方向上被配置于所述电路基板所处的范围之外、且在所述第三方向上被配置于所述一对连接器之间。

在这样的方式中,电路基板在长边方向的两端处具有一对连接器。因此,能够整体上缩短从连接器至电路基板上的各电路的距离。而且,排出通道中的与第一开口相反的一端的开口在与第一方向以及第三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被配置于电路基板所处的范围之外、且在第三方向上被配置于一对连接器之间。因此,能够降低从排出通道被排出的液体附着在某一方的连接器上的可能性。

(9)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射头中,能够设为如下方式,即,具备第二流道部件,所述第二流道部件具有作为所述液体导入部且被插入至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供给液体的结构中的供给针。

如果设为这样的方式,则能够经由具有供给针的第二流道部件而向液体喷射头内部供给液体。

(10)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射头中,能够设为如下方式,即,所述多个壁部具有:第二壁部,其与所述第一壁部对置并且沿着所述第三方向被配置;第三壁部,其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方向正交的方向被配置;第四壁部,其与所述第三壁部对置并且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方向正交的所述方向被配置,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对所述第一流道部件以及所述第二流道部件进行观察时,所述第二壁部与所述第二流道部件之间的最小距离、所述第三壁部与所述第二流道部件之间的最小距离、以及所述第四壁部与所述第二流道部件之间的最小距离均为0.7mm以下,所述第一开口的边缘与所述第二流道部件之间的最小距离为5mm以上。

在液体喷射头向第二壁部成为与第一壁部相比靠下的朝向而发生了倾斜的情况下,液体会被保持在第二壁部与第二流道部件之间。在液体喷射头向第三壁部成为与第四壁部相比靠下的朝向而发生了倾斜的情况下,液体会被保持在第三壁部与第二流道部件之间。在液体喷射头向第四壁部成为与第三壁部相比靠下的朝向而发生了倾斜的情况下,液体会被保持在第四壁部与第二流道部件之间。其结果为,在那些情况下,能够降低液体附着在其他部件上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液体喷射头向第一壁部成为与第二壁部相比靠下的朝向而发生了倾斜的情况下,液体并不会被保持在第一壁部与第二流道部件之间,而是能够从第一开口向外部的预先确定的部位排出。

(11)根据本公开的其他方式,提供了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具备: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射头;液体贮留部,其对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供给的液体进行贮留。

如果设为这样的方式,则能够向液体喷射头供给液体。

(12)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中,能够设为如下方式,即,具备供给流道,所述供给流道向所述液体喷射头的所述液体导入部供给所述液体贮留部内的液体。

如果设为这样的方式,则能够向液体喷射头供给液体。

(13)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中,能够设为如下方式,即,所述供给流道通过与所述液体导入部嵌合的软管而被构成。

如果设为这样的方式,则即使液体在进行软管和液体导入部的插拔时泄漏,也能够使该液体从排出通道排出。

(14)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中,能够设为如下方式,即,具备压力调节阀,所述压力调节阀被设置在所述液体贮留部与所述液体导入部之间并对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供给的液体的压力进行调节。

如果设为这样的方式,则能够稳定地向液体喷射头供给液体。此外,在例如将作为向液体喷射头供给液体的结构的压力调节阀插入至作为液体导入部的供给针中或从中拔出的结构中,即使液体在进行该插拔时发生泄漏,也能够使液体从排出通道排出。

(15)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中,能够设为如下方式,即,具备阻尼器室,所述阻尼器室被设置在所述液体贮留部与所述液体导入部之间且被配置有挠性的膜。

如果设为这样的方式,则能够通过阻尼器室来缓和向液体喷射头供给的液体的压力变动。

(16)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中,能够设为如下方式,即,具备滑架,所述滑架对所述液体喷射头进行保持并使所述液体喷射头移动、且具备对从所述排出通道被排出的液体进行吸收的多孔质部件。

如果设为这样的方式,则能够由多孔质部件来对从液体喷射头被排出的液体进行回收。

(17)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中,能够设为如下方式,即,具备滑架,所述滑架对所述液体喷射头进行保持并使所述液体喷射头移动,所述排出通道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一流道部件的贯穿孔,在所述滑架的底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排出通道连通的第二开口。

如果设为这样的方式,则能够使液体穿过第二开口而向滑架外部排出。

(18)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中,能够设为如下方式,即,具备多孔质部件,所述多孔质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开口而被配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侧并对从所述第二开口被排出的液体进行吸收。

如果设为这样的方式,则能够对被排出至滑架外的液体进行回收。

(19)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中,能够设为如下方式,即,具备输送部,所述输送部对从所述喷嘴被喷射的液体所喷落的介质进行输送,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对所述液体喷射装置进行观察时,所述第二开口被配置在通过所述输送部而被输送的介质的轨迹与所述第二开口重叠的位置处。

通过从第二开口被排出的液体附着在输送路径上的介质上,从而能够迅速地向用户报知漏液。

本公开也能够以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以外的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实现。例如,能够以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制造方法或控制方法、实现该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记录有该计算机程序的非临时性记录介质等的方式来实现。

上述的本公开的各个方式所具有的多个结构要素并非全部都是必要的结构要素,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达成本说明书中所记载的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能够对所述多个结构要素的一部分的结构要素适当地进行变更、删除、和新的其他结构要素的替换、限定内容的一部分删除。此外,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达成本说明书中所记载的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还能够将上述的本公开的一个方式中所包括的技术特征的一部分或全部与上述的本公开的其他方式中所包括的技术特征的一部分或全部进行组合,以作为本公开的独立的一个方式。

符号说明

Ab1…油墨吸收部;Ab2…油墨吸收部;C11…最小距离;C12…最小距离;C13…最小距离;C14…最小距离;Cn…连接器单元;Ct…连接端子;Cv…空腔;D1…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D3…第三方向;D4…第四方向;Ex1…排出通道;Ex2…排出通道;Ex3…排出通道;Ex4…排出通道;Ex5…排出通道;FP…流道管;Ld…直径;Lop…第一壁部与第一开口的边缘之间的最短距离;Op11…第一开口;Op12…开口;Op21…第一开口;Op31…第一开口;Op41…第一开口;Op51…第一开口;Opc…第二开口;P…印刷介质;Pn…销;SL1…连结凹部W11r的两端的直线;SL4…连结凹部W41r的两端的直线;SL5…连结凹部W51r的两端的直线;Ts…底板面(表面);W10…围绕壁;W11…第一壁部;W11r…凹部;W12…第二壁部;W13…第三壁部;W14…第四壁部;W15…第五壁部;W16…第六壁部;W17…第七壁部;W18…第八壁部;W21…第一壁部;W31…第一壁部;W41…第一壁部;W41r…凹部;W51…第一壁部;W51r…凹部;X…主扫描方向;Y…副扫描方向;50…压力调节阀;51…外壳;52…阀座;55…阀体;56…弹簧;100…液体喷射装置;100a…液体喷射装置;110…控制部;112…箱体;112a…箱体;113…柔性扁平电缆;114…驱动带;115…压印板;116…滑架;117…墨盒;118…滑架电机;119…输送电机;140…收纳机构;141…铰链;142…壳体;150…油墨罐;151…大气开放口;153…液体注入口;155…液体导出部;160…软管;170…阻尼器;171…外壳;172…阻尼器室;173…膜;174…流入口;175…流出口;200…液体喷射头;200a…液体喷射头;205…油墨供给针;210…支架;210a…支架;211…密封件;213…过滤器;214…安装部;215…主体部;219…第二流道;220…第一密封部件;221…油墨导入口;230…电路基板;231…第一贯穿孔;233…开口;240…致动器单元;241…固定板;242…COF基板;243…压电体;250…壳体;253…第一流道;255…收纳空间;260…振动板;261…油墨导入口;270…流道形成部件;273…第三流道;280…喷嘴板;281…喷嘴列;282…喷嘴;290…罩;291…贯穿孔;293…螺丝;511…主腔室;512…次腔室;513…隔壁;514…连通流道;515…盖部件;516…流入通道;517…薄膜;517a…隔膜;518…流出通道;519…密封部件;520…受压板;550…阀体主体;551…轴部;552…凸缘部;560…抵接部件。

4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数码印花设备用墨站及其工作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