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性聚丙烯腈纤维

文档序号:825186 发布日期:2021-03-30 浏览:1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改性聚丙烯腈纤维 (Modified polyacrylonitrile fiber ) 是由 王艳军 陈昊 于 2020-11-1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化纤纺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改性聚丙烯腈纤维,改性聚丙烯腈纤维的制备中所采用的搅拌机包括搅拌筒、搅拌单元、牵引单元和控制器;搅拌筒包括筒体和筒盖;搅拌单元包括转动轴、套筒、搅动杆和支撑块,牵引单元包括圆形框体、一号钢绳、一号齿轮、二号齿轮、滑轮、一号横杆、二号横杆、一号竖杆、二号竖杆、一号齿条、二号齿条、一号导轨和二号导轨;本发明通过转动轴的转动实现搅动杆对原料的均匀搅拌,通过一号齿轮和二号齿轮与一号钢绳的配合,实现圆形框体的移动,同时通过摆动杆与推块的配合,实现原料的自主定量添加,使得原料间混合更加充分,提高了原料的均匀混合程度。(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chemical fiber spinning, in particular to a modified polyacrylonitrile fiber, wherein a stirrer adopted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e modified polyacrylonitrile fiber comprises a stirring cylinder, a stirring unit, a traction unit and a controller; the mixing drum comprises a drum body and a drum cover; the stirring unit comprises a rotating shaft, a sleeve, a stirring rod and a supporting block, and the traction unit comprises a circular frame body, a first steel rope, a first gear, a second gear, a pulley, a first transverse rod, a second transverse rod, a first vertical rod, a second vertical rod, a first rack, a second rack, a first guide rail and a second guide rail; according to the invention, the stirring rod can uniformly stir the raw materials by rotating the rotating shaft, the first gear, the second gear and the first steel rope are matched to realize the movement of the circular frame body, and meanwhile, the swing rod is matched with the push block to realize the autonomous quantitative addition of the raw materials, so that the raw materials are more fully mixed, and the uniform mixing degree of the raw materials is improved.)

一种改性聚丙烯腈纤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纤纺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改性聚丙烯腈纤维。

背景技术

由美国杜邦公司研制成的聚丙烯腈在我国被叫做腈纶,所谓腈纶纤维是指在纤维重量百分率中含有不少于85%的丙烯腈的共聚体。腈纶在合成纤维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并且在中国的发展速度最快,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开始了对腈纶进行研究。腈纶纤维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很多方面的性能和羊毛相似,甚至超过了羊毛,因此素有“人造羊毛”之称。腈纶的优点是手感柔软、压缩弹性好、保暖性好,具有鲜艳的色泽、蓬松的外观、以及优异的强度,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成型加工性能,在工程塑料、纤维材料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关于改性聚丙烯腈纤维的制备方法,如申请号为CN2017107633174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改性聚丙烯腈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通过将聚丙烯腈、聚乙烯醇、纳米碳酸钙、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有机溶剂混合,得到纺丝原液;纺丝原液进行纺丝,得到混合纤维;然后将混合纤维进行水洗,水洗后在壳聚糖/醋酸溶液中处理,然后再进行水洗,最终将水洗后的混合纤维拉伸,卷曲,干燥上油,得到改性聚丙烯腈纤维;本发明显著改善了聚丙烯腈的吸水性和吸湿性,且耐洗涤性好,作用效果持久,但是针对原料的混合没有合适的制备方式,得到的混合纤维质量不稳定,混合不均匀,每种原料之间的成分比例难以控制,造成原料的浪费,增加成本。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改性聚丙烯腈纤维,通过对原料进行机械化搅拌,采用机械方式对原料的比例定量控制,实现自主添加原料,加强对原料的均匀混合,从而提高产品质量一致性。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的原料混合不均匀,各原料之间的的投放比例难以控制,通过对搅拌机的设计,使得各原料在搅拌机内的混合均匀,提高生产出的混合物的稳定,本发明提供一种改性聚丙烯腈纤维。

本发明所述一种改性聚丙烯腈纤维,主要由下述原料组成:

聚丙烯腈纤维本体、珍珠粉、淀粉、牛奶;

所述的改性聚丙烯腈纤维的制备通过以下步骤:

S1:在空气湿度30%~60%,室温10~40℃下启动搅拌机,将聚丙烯腈纤维本体、淀粉按6:4比例混合投入搅拌机搅拌10~60min,搅拌机的运转使得上述原料充分混合均匀,最终得到混合物A;

S2:将S1中得到的混合物A与聚乙烯醇、纳米碳酸钙、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合,得到纺丝原液;将纺丝原液进行纺丝,得到混合纤维;将纺丝得到的混合纤维在40~78℃水洗40~80h,再将水洗后的混合纤维在壳聚糖/醋酸溶液中50~90℃处理3~55h;

S3:将S2处理后的混合纤维再次进行水洗,水洗条件为18~45℃水洗20min~4h,然后对水洗后的混合纤维拉伸,卷曲,干燥上油,得到改性聚丙烯腈纤维;

S1所述搅拌机包括搅拌筒、搅拌单元、牵引单元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搅拌机的工作;所述搅拌筒包括筒体和筒盖,所述筒盖通过螺栓与筒体连接,所述筒盖上分别设有进料口和正反转电机,且筒体的侧壁设有出料口;所述正反转电机安装在筒盖的中间位置,且正反转电机的输出轴伸入到筒体内;所述搅拌单元位于筒体内,且搅拌单元包括转动轴、套筒、搅动杆和支撑块;所述转动轴端部与正反转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且转动轴的外圈上套设有套筒,且套筒不随转动轴转动;所述套筒的外壁上均匀设有一组支撑块;每个所述支撑块下方设有搅动杆,且每个搅动杆端部固连在转动轴上,通过正反转电机实现搅动杆的转动;所述牵引单元位于筒体内,且牵引单元包括圆形框体、一号钢绳、一号齿轮、二号齿轮、滑轮、一号横杆、二号横杆、一号竖杆、二号竖杆、一号齿条、二号齿条、一号导轨和二号导轨;所述一号齿轮套设在转动轴上,且一号齿轮位于套筒上方;所述一号齿条的数量为二,两一号齿条分别与一号齿轮啮合传动,且两一号齿条相互平行;每个所述一号齿条滑动安装在一号导轨上,且一号导轨的两端在筒体的内壁上;所述一号横杆的数量为二,两一号横杆分别安装在一号齿条上,且两一号横杆沿一号齿轮中心对称;每个一号横杆上连接有一号竖杆,一号竖杆与转动轴平行且与一号横杆垂直;所述二号齿轮位于一号齿轮上方,且二号齿轮套设在转动轴上;所述二号齿条的数量为二,两二号齿条分别与二号齿轮啮合传动,且两二号齿条相互平行;每个所述二号齿条滑动安装在二号导轨上,且二号导轨的两端在筒体的内壁上,两二号导轨沿两一号导轨转动九十度设置;所述二号横杆的数量为二,两二号横杆分别安装在二号齿条上,且两二号横杆沿二号齿轮中心对称;每个二号横杆上连接有二号竖杆,二号竖杆与转动轴平行且与二号横杆垂直;所述圆形框体位于转动轴下方,且圆形框体分别通过一号钢绳与一号竖杆和二号竖杆连接,且圆形框体通过一号弹簧与筒体底部连接,且一号钢绳通过固连在筒体内壁上的滑轮过渡,通过滑轮、一号横杆、二号横杆、一号竖杆、二号竖杆、一号齿轮、二号齿轮、一号齿条、二号齿条和一号钢绳间的相互配合,实现圆形框体在筒体内往复运动;使用时,将称重好的原料通过进料口投入到筒体内,由于原料会逐渐沉积在筒体底部,此时控制器控制搅拌机上的正反转电机,通过正反正电机的输出轴控制转动轴的转动,使得转动轴上的搅动杆对原料进行搅拌,使得原料之间均匀混合;通过正反转电机的正转,使得搅动杆顺时针进行转动,同时转动轴的转动带动一号齿轮和二号齿轮进行转动,使得一号竖杆、二号竖杆同步向转动轴一侧水平移动,且一号钢绳在一号竖杆与二号竖杆的牵引下,使得与一号钢绳另一端连接的圆形框体向上运动,使得圆形框体内底部处于静止状态下的原料受到圆形框体的作用力在筒体内向四周运动,进一步加强对原料的混合;通过正反转电机的反转,使得搅动杆逆时针进行转动,且搅动杆的两次相反转动产生的力相互碰撞,使得原料进一步混合;同时一号钢绳处于放松状态,与圆形框体相连的一号弹簧在圆形框体上升的过程中,逐渐达到受力临界点,此时一号弹簧拉动圆形框体,带动圆形框体向下运动;通过圆形框体的往复上下运动,使得圆形框体带动筒体内的原料进行运动,且运动中的淀粉更容易附着到聚丙烯腈纤维本体上,进一步加强筒体内原料的均匀混合;当圆形框体在上升的过程中出现不均匀的拉力,且圆形框体出现倾斜,使得圆形框体内原料输出,使得圆形框体内与筒体内的原料互相碰撞接触,进一步加强了原料之间的混合。

优选的,所述圆形框体的外壁均匀设有一组永磁体A;与每个所述永磁体A相对应位置的筒体的内壁上设有永磁体B;所述永磁体B的长度是永磁体A长度的二倍,且永磁体A与永磁体B之间相互排斥,通过永磁体A与永磁体B间的相互配合,使得圆形框体始终与转动轴在同一竖直方向上移动;使用时,由于圆形框体只受到一号钢绳的向上的拉力,使得圆形框体在上升过程中出现倾斜,且圆形框体保持在倾斜状态运动,圆形框体内的原料在不均匀的状态下持续输出到筒体内,导致筒体内的原料混合不均匀,且随着圆形框体被一号弹簧拉回到初始位置的过程中,使得圆形框体的侧壁碰撞到筒体底部,影响搅拌机的运转;通过在圆形框体的外壁上均匀设有一组永磁体A,且在每个永磁体A相对应位置的筒体的内壁上设有永磁体B,永磁体A与永磁体B之间相互排斥,使得圆形框体外圈保持着相互平衡的作用力;由于永磁体A在圆形框体在上升的过程中会与永磁体B形成高度差,使得永磁体A与永磁体B之间的斥力减弱,使得圆形框体出现倾斜;通过增加永磁体A的长度,且永磁体A的长度是永磁体B的长度的两倍,使得在圆形框体运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永磁体A与永磁体B之间的斥力不变,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圆形框体在上升的过程中保持稳定。

优选的,所述转动轴下端固连有螺杆;所述圆形框体内的底部中间位置转动安装有底座,底座外壁均匀设有一组叶片,且底座中部位置开设有一号通道,一号通道内壁上开设有螺旋槽,且螺旋槽内设置有滚珠,通过螺杆、螺旋槽和滚珠间的相互配合,实现叶片的转动;使用时,由于圆形框体内的原料难以被搅拌,使得原料在圆形框体内容易形成堆积,且堆积的原料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难以输出到圆形框体外部,会导致后续原料的混合比例与实际投放比例不一致,影响原料的混合均匀;通过在圆形框体的内部转动安装底座,且在底座的外壁上均匀设置一组叶片;此时转动轴上的螺杆随着圆形框体的上升逐渐接触到螺旋槽,通过螺杆、螺旋槽和滚珠的相互配合,使得底座转动并且带动底座外壁上的叶片进行转动,实现叶片对圆形框体内原料的搅拌;通过叶片的转动,圆形框体内的原料受到向上的升力,使得原料在混合均匀后能够输出到圆形框体外部;同时圆形框体外的原料在叶片旋转的风力吹动下,进一步加强了原料的混合。

优选的,所述底座由圆台和凸形柱组成,且圆台的外壁设有绞龙,通过绞龙作用,实现圆形框体内的原料的输出;使用时,由于圆形框体内的叶片的在转动过程中容易被原料缠绕附着,使得叶片的转动力减弱,使得叶片转动形成的向上的升力,不足以完全将圆形框体内的原料混合均匀并将原料输出到圆形框体外部,使得筒体内的原料不能得到充分的混合;通过在底座上的圆台外壁设置绞龙,使得绞龙在底座的带动下转动,绞龙在转动产生离心力,使得圆形框体内的原料贴向圆形框体内壁的一侧,在圆形框体中间位置形成隔离空间,降低原料对叶片的缠绕附着,加强叶片的搅拌能力;同时在绞龙和叶片的共同作用下,进一步加强原料的混合。

优选的,所述支撑块上设有清理单元,清理单元包括软轴、清理块和推块;所述软轴一端与推块连接,且软轴上套设有二号弹簧,软轴另一端贯穿支撑块与清理块连接,且清理块最大行程只能与搅动杆上表面接触;通过一号竖杆和二号竖杆推动推块,使得清理块向靠近搅动杆上表面运动,实现对搅动杆的清理;使用时,由于原料投放到筒体内后容易呈现团絮状态,使得搅动杆在搅拌过程中,原料容易在搅动杆的表面缠绕,使得搅动杆的搅拌能力减弱,影响对原料的搅拌效果,且缠绕在搅动杆上的原料难以混合均匀,使得后续原料的混合比例与实际比例不符;通过一号竖杆和二号竖杆对推块的推动,使得推块向靠近转动轴的一侧运动,同时与推块连接的软轴随着推块的运动逐渐被推出,且与软轴另一端连接的清理块在软轴带动下,向靠近搅动杆上表面的一侧运动,使得清理块对搅动杆进行清理,搅动杆上缠绕的原料被清理掉,提高了搅动杆的转动效率,进而使得原料的混合更加的均匀;由于推块被推向转动轴的一侧后,推块在没有外力下不能恢复到初始状态,使得推块不能进行连续循环运动,降低清理单元对搅动杆的清理效果,且为了避免清理块移动到搅动杆下方时,干涉到搅动杆的转动;通过在软轴与推块连接的一端套设的二号弹簧,使得推块在向转动轴一侧运动中,推块渐挤压二号弹簧,使得在达到二号弹簧的受力临界点时,二号弹簧拉动推块回到初始位置,且清理块移动的最大距离只与搅动杆的上表面接触,使得清理单元实现连续循环工作,进一步加强了搅动杆的清理能力,提高了原料的混合。

优选的,所述推块的截面形状为V形;所述支撑块远离转动轴的一端且沿支撑块外圈对称设有摆动杆,每个摆动杆与支撑块转动安装,且转动处套设有扭簧;通过推块向靠近摆动杆的一侧运动,实现摆动杆的摆动;使用时,由于清理块在清理过程中容易使得清理块上缠绕原料,使得清理块随着时间的增加降低清理能力;通过在支撑块的外圈设置摆动杆,使得截面形状为V形的推块在运动的过程中推动摆动杆,通过摆动杆受到推块的推力向转动轴的一侧运动,使得摆动杆触碰软轴,使得软轴上连接的清理块受到震动,造成清理块上缠绕的原料的脱落;此时摆动杆被推块推到最大行程时,使得摆动杆在不能再次返回到初始位置进行重复摆动;通过在摆动杆转动处设置扭簧,扭簧在摆动杆摆动过程中逐渐达到受力临界点,在扭簧的作用下将摆动杆拉回到初始位置;通过摆动杆在回复的过程中的不断摆动,使得摆动杆不断推动软轴,使得软轴上的清理块受到更加频繁的震动,进一步使得清理块上缠绕原料的脱落;同时摆动杆的往复运动形成震动的作用力,进一步加强了筒体内原料的均匀混合。

优选的,所述一号竖杆和二号竖杆远离一号横杆和二号横杆的一端分别固连有储存罐,储存罐上开有通过橡胶塞密封的入料口,且储存罐内装有牛奶;所述储存罐底部设有出口,且出口处转动安装有挡板,转动处设有扭簧,且远离扭簧一侧的挡板的一端设有二号钢绳;所述二号钢绳另一端贯穿储存罐并与支撑块上侧的摆动杆连接,通过摆动杆和二号钢绳间相互配合,实现挡板转动并实现牛奶添加到筒体内;使用时,由于将牛奶一次性投入到筒体内,使得筒体内的原料形成严重的堆积,且难以对原料进行充分的搅拌;通过在筒体内设置储存罐,且储存罐内存放着牛奶,在搅拌的过程中逐步将牛奶加入到筒体内,使得原料的得到均匀的混合;由于原料是从筒盖上的进料口投入到筒体内,为了避免原料中的聚丙烯腈纤维本体和淀粉落入到储存罐内,在储存罐内形成粘稠物堵塞储存罐底部的出口,在储存罐上开有入料口的位置设置密封塞;通过储存罐的一侧与远离横杆一端的竖杆固连,且储存罐底部出口处转动安装有挡板,远离挡板转动的一侧设有二号钢绳;通过二号钢绳贯穿储存罐并与支撑块上的摆动杆连接,此时摆动杆受到推块的作用力向转动轴的一侧运动,同时带动二号钢绳移动,且挡板受到钢绳的拉力逐渐打开,储存罐内的牛奶随着出口的打开流入到筒体内;同时储存罐出口处的挡板被二号钢绳拉起后,由于牛奶经过出口流出,挡板难以自行恢复到初始状态,使得牛奶实现定量添加;通过在挡板转动处设置扭簧,在挡板转动的过程中,扭簧达到受力临界点,使得扭簧将挡板拉回到初始位置,截断牛奶的流出;通过对牛奶流出的定量控制,使得筒体内原料能够逐步混合,进一步加强了筒体内原料的均匀混合。

优选的,位于所述支撑块上方的摆动杆与套筒间设有珍珠粉囊,且珍珠粉囊连接在套筒上;通过摆动杆挤压珍珠粉囊,实现珍珠粉囊内的珍珠粉喷出;使用时,由于珍珠粉一次投入到筒体内,难以在筒体内混合均匀,通过在支撑块上方的摆动杆与套筒间设置珍珠粉囊,使得推块推动支撑块上方的摆动杆向转动轴的一侧运动,通过摆动杆对珍珠粉囊施加的压力,使得珍珠粉囊中的珍珠粉喷出到筒体内进行充分的混合;同时珍珠粉囊的出口设置为圆锥形,在摆动杆挤压珍珠粉囊的过程中,珍珠粉囊受到挤压收缩,向外喷出气流,使得筒体内的原料在气流的冲击下四散运动,进一步加强了筒体内原料的均匀混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改性聚丙烯腈纤维,通过正反转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带动搅动杆对筒体内的原料进行混合,同时转动轴上的一号齿轮和二号齿轮随着转动轴的转动,带动二号钢绳拉动圆形框体向上移动,保证筒体内的原料保持运动,使得原料得到充分的混合。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改性聚丙烯腈纤维,通过在圆形框体内设置转动安装的底座,通过底座外壁上设置绞龙和叶片,利用绞龙旋转中产生的离心力和叶片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的向上的吹力,避免圆形框体内原料的堆积,进而加强原料的均匀混合,提高了原料通过出料口输出的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所采用的搅拌机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所采用的搅拌机的内部图;

图4是本发明所采用的搅拌机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4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筒体1、出料口11、永磁体B12、筒盖2、进料口21、正反转电机22、搅拌单元3、转动轴31、螺杆311、套筒32、搅动杆33、支撑块34、牵引单元4、圆形框体41、永磁体A411、底座412、叶片413、一号通道414、滚珠415、绞龙416、一号弹簧417、一号钢绳42、一号齿轮43、一号横杆431、一号竖杆432、一号齿条433、一号导轨434、二号齿轮44、二号横杆441、二号竖杆442、二号齿条443、二号导轨444、滑轮45、清理单元5、软轴51、二号弹簧511、清理块52、推块53、储存罐6、橡胶塞61、挡板62、二号钢绳63、珍珠粉囊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改性聚丙烯腈纤维,由下述原料制备而成:

聚丙烯腈纤维纤维本体、珍珠粉、淀粉、牛奶;

所述的改性聚丙烯腈纤维的制备通过以下步骤:

S1:在空气湿度30%~60%,室温10~40℃下启动搅拌机,将聚丙烯腈纤维本体、淀粉按6:4比例混合投入搅拌机搅拌10~60min,搅拌机的运转使得上述原料充分混合均匀,最终得到混合物A;

S2:将S1中得到的混合物A与聚乙烯醇、纳米碳酸钙、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合,得到纺丝原液;将纺丝原液进行纺丝,得到混合纤维;将纺丝得到的混合纤维在40~78℃水洗40~80h,再将水洗后的混合纤维在壳聚糖/醋酸溶液中50~90℃处理3~55h;

S3:将S2处理后的混合纤维再次进行水洗,水洗条件为18~45℃水洗20min~4h,然后对水洗后的混合纤维拉伸,卷曲,干燥上油,得到改性聚丙烯腈纤维;

S1所述搅拌机包括搅拌筒、搅拌单元3、牵引单元4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搅拌机的工作;所述搅拌筒包括筒体1和筒盖2,所述筒盖2通过螺栓与筒体1连接,所述筒盖2上分别设有进料口21和正反转电机22,且筒体1的侧壁设有出料口11;所述正反转电机22安装在筒盖2的中间位置,且正反转电机22的输出轴伸入到筒体1内;所述搅拌单元3位于筒体1内,且搅拌单元3包括转动轴31、套筒32、搅动杆33和支撑块34;所述转动轴31端部与正反转电机22的输出轴连接,且转动轴31的外圈上套设有套筒32,且套筒32不随转动轴31转动;所述套筒32的外壁上均匀设有一组支撑块34;每个所述支撑块34下方设有搅动杆33,且每个搅动杆33端部固连在转动轴31上,通过正反转电机22实现搅动杆33的转动;所述牵引单元4位于筒体1内,且牵引单元4包括圆形框体41、一号钢绳42、一号齿轮43、二号齿轮44、滑轮45、一号横杆431、二号横杆441、一号竖杆432、二号竖杆442、一号齿条433、二号齿条443、一号导轨434和二号导轨444;所述一号齿轮43套设在转动轴31上,且一号齿轮43位于套筒32上方;所述一号齿条433的数量为二,两一号齿条433分别与一号齿轮43啮合传动,且两一号齿条433相互平行;每个所述一号齿条433滑动安装在一号导轨434上,且一号导轨434的两端在筒体1的内壁上;所述一号横杆431的数量为二,两一号横杆431分别安装在一号齿条433上,且两一号横杆431沿一号齿轮43中心对称;每个一号横杆431上连接有一号竖杆432,一号竖杆432与转动轴31平行且与一号横杆431垂直;所述二号齿轮44位于一号齿轮43上方,且二号齿轮44套设在转动轴31上;所述二号齿条443的数量为二,两二号齿条443分别与二号齿轮44啮合传动,且两二号齿条443相互平行;每个所述二号齿条443滑动安装在二号导轨444上,且二号导轨444的两端在筒体1的内壁上,两二号导轨444沿两一号导轨434转动九十度设置;所述二号横杆441的数量为二,两二号横杆441分别安装在二号齿条443上,且两二号横杆441沿二号齿轮44中心对称;每个二号横杆441上连接有二号竖杆442,二号竖杆442与转动轴31平行且与二号横杆441垂直;所述圆形框体41位于转动轴31下方,且圆形框体41通过一号弹簧417与筒体1底部连接,且圆形框体41通过一号钢绳42分别与一号竖杆432和二号竖杆442连接,且一号钢绳42通过固连在筒体1内壁上的滑轮45过渡,通过滑轮45、一号横杆431、二号横杆441、一号竖杆432、二号竖杆442、一号齿轮43、二号齿轮44、一号齿条433、二号齿条443和一号钢绳42间的相互配合,实现圆形框体41在筒体1内往复运动;使用时,将称重好的原料通过进料口21投入到筒体1内,由于原料会逐渐沉积在筒体1底部,此时控制器控制搅拌机上的正反转电机22,通过正反正电机22的输出轴控制转动轴31的转动,使得转动轴31上的搅动杆33对原料进行搅拌,使得原料之间均匀混合;通过正反转电机22的正转,使得搅动杆33顺时针进行转动,同时转动轴31的转动带动一号齿轮43和二号齿轮44进行转动,使得一号竖杆432、二号竖杆442同步向转动轴31一侧水平移动,且一号钢绳42在一号竖杆432与二号竖杆442的牵引下,使得与一号钢绳42另一端连接的圆形框体41向上运动,使得圆形框体41内底部处于静止状态下的原料受到圆形框体41的作用力在筒体1内向四周运动,进一步加强对原料的混合;通过正反转电机22的反转,使得搅动杆33逆时针进行转动,且搅动杆33的相反的转动产生的力相互碰撞,使得原料进一步混合;同时一号钢绳42处于放松状态,与圆形框体41相连的一号弹簧417在圆形框体41上升的过程中,逐渐达到受力临界点,此时一号弹簧417拉动圆形框体41,带动圆形框体41向下运动;通过圆形框体41的往复上下运动,使得圆形框体41带动筒体1内的原料进行运动,且运动中的淀粉更容易附着到聚丙烯腈纤维本体上,进一步加强筒体1内原料的均匀混合;当圆形框体41在上升的过程中出现不均匀的拉力出现倾斜时,使得圆形框体41内原料输出,且圆形框体41内与筒体1内的原料互相碰撞接触,进一步加强了原料的混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圆形框体41的外壁均匀设有一组永磁体A411;与每个所述永磁体A411相对应位置的筒体1的内壁上设有永磁体B12;所述永磁体B12的长度是永磁体A411长度的二倍,且永磁体A411与永磁体B12之间相互排斥,通过永磁体A411与永磁体B12间的相互配合,使得圆形框体41始终与转动轴31在同一竖直方向上移动;使用时,由于圆形框体41只受到一号钢绳42的向上的拉力,使得圆形框体41在上升过程中出现倾斜,且随着圆形框体41的倾斜时间增加,使得圆形框体41内的原料在不均匀的状态下持续输出到筒体1内,使得筒体1内的原料混合不均匀,且随着圆形框体41被一号弹簧417拉回到初始位置的过程中,使得圆形框体41的侧壁碰撞到筒体1底部,影响搅拌机的运转;通过在圆形框体41的外壁上均匀设有一组永磁体A411,且每个永磁体A411相对应位置的筒体1的内壁上设有永磁体B12,永磁体A411与永磁体B12之间相互排斥,使得圆形框体41外部周围保持着相互平衡的作用力;由于永磁体A411在圆形框体41在上升的过程中会与永磁体B12形成高度差,使得永磁体A411与永磁体B12之间的斥力减弱,导致圆形框体41出现倾斜;通过增加永磁体A411的长度,且永磁体A411的长度是永磁体B12的长度的两倍,使得在圆形框体41运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永磁体A411与永磁体B12之间的斥力不变,进一步加强了圆形框体41在上升的过程中保持稳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转动轴31下端固连有螺杆311;所述圆形框体41内的底部中间位置转动安装有底座412,底座412外壁均匀设有一组叶片413,且底座412中部位置开设有一号通道414,一号通道414内壁上开设有螺旋槽,且螺旋槽内设置有滚珠415,通过螺杆311、螺旋槽和滚珠415间的相互配合,实现叶片413的转动;使用时,由于圆形框体41内的原料难以被搅拌,使得原料在圆形框体41内容易形成堆积,且堆积的原料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难以输出到圆形框体41外部,会导致后续原料的混合比例与实际投放比例不一致,影响原料的混合均匀;通过在圆形框体41的内部转动安装底座412,且在底座412的外壁上均匀设置一组叶片413;此时转动轴31上的螺杆311随着圆形框体41的上升逐渐接触到螺旋槽,通过螺杆311、螺旋槽和滚珠415的相互配合,使得底座412转动并且带动底座412外壁上的叶片413进行转动,实现叶片413对圆形框体41内原料的搅拌;通过叶片413的转动,圆形框体41内的原料受到向上的升力,使得原料在混合均匀后能够输出到圆形框体41外部;同时圆形框体41外的原料在叶片413旋转的风力吹动下,进一步加强了原料的混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底座412由圆台和凸形柱组成,且圆台的外壁设有绞龙416,通过绞龙416作用,实现圆形框体41内的原料的输出;使用时,由于圆形框体41内的叶片413的在转动过程中容易被原料缠绕,使得叶片413的转动力减弱,且叶片413转动形成的向上的升力,不足以完全将圆形框体41内的原料混合均匀并将原料输出到圆形框体41外部;通过在底座412上的圆台外壁设置绞龙416,使得绞龙416在底座412的带动下转动,绞龙416在转动产生离心力,使得圆形框体41内的原料贴向圆形框体41内壁的一侧,在圆形框体41中间位置形成隔离空间,降低原料对叶片413的缠绕,加强叶片413的搅拌能力;同时在绞龙416和叶片413的共同作用下,进一步加强原料的混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支撑块34上设有清理单元5,清理单元5包括软轴51、清理块52和推块53;所述软轴51一端与推块53连接,且软轴51上套设有二号弹簧511,软轴51另一端贯穿支撑块34与清理块52连接,且清理块52最大行程只能与搅动杆33上表面接触;通过一号竖杆432和二号竖杆442推动推块53,使得清理块52向靠近搅动杆33上表面运动,实现对搅动杆33的清理;使用时,由于原料投放到筒体1内后容易呈现团絮状态,使得搅动杆33在搅拌过程中,原料容易在搅动杆33的表面缠绕,使得搅动杆33的搅拌能力减弱,影响对原料的搅拌效果,且缠绕在搅动杆33上的原料难以混合均匀,使得后续原料的混合比例与实际比例不符;通过一号竖杆432和二号竖杆442对推块53的推动,使得推块53向靠近转动轴31的一侧运动,同时与推块53连接的软轴51随着推块53的运动逐渐被推出,且与软轴51另一端连接的清理块52在软轴51带动下,向靠近搅动杆33上表面的一侧运动,使得清理块52对搅动杆33进行清理,搅动杆33上缠绕的原料被清理掉,提高了搅动杆33的转动效率,进而使得原料的混合更加均匀;由于推块53被推向转动轴31的一侧后,推块53在没有外力下不能恢复到初始状态,使得推块53不能进行连续循环运动,降低清理单元5对搅动杆33的清理效果,且为了避免清理块52移动到搅动杆33下方时,干涉到搅动杆33的转动;通过在软轴51与推块53连接的一端套设的二号弹簧511,使得推块53在向转动轴31一侧运动中,推块53渐挤压二号弹簧511,使得在达到二号弹簧511的受力临界点时,二号弹簧511拉动推块53回到初始位置,且清理块52移动的最大距离只与搅动杆33的上表面接触,使得清理单元5实现连续循环工作,进一步加强了搅动杆33的清理能力,提高了原料的混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推块53的截面形状为V形;所述支撑块34远离转动轴31的一端且沿支撑块34外圈对称设有摆动杆341,每个摆动杆341与支撑块34转动安装,且转动处套设有扭簧;通过推块53向靠近摆动杆341的一侧运动,实现摆动杆341的摆动;使用时,由于清理块52在清理过程中容易缠绕原料,使得清理块52随着时间的增加降低清理能力;通过在支撑块34的外圈设置摆动杆341,使得截面形状为V形的推块53在运动的过程中推动摆动杆341,通过摆动杆341受到推块53的推力向转动轴31的一侧运动,使得摆动杆341触碰软轴51,使得软轴51上连接的清理块52受到震动,导致清理块52上缠绕的原料的脱落;当摆动杆341被推块53推到最大行程时,摆动杆341不能再次返回到初始位置进行重复摆动工作;通过在摆动杆341转动处设置扭簧,扭簧在摆动杆341摆动过程中逐渐达到受力临界点,在扭簧的作用下将摆动杆341拉回到初始位置;通过摆动杆341在回复的过程中的不断摆动,使得摆动杆341不断推动软轴51,使得软轴51上的清理块52受到更加频繁的震动,进一步使得清理块52上缠绕原料的脱落;同时摆动杆341的往复运动形成震动的作用力,进一步加强了筒体1内原料的均匀混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一号竖杆432和二号竖杆442远离一号横杆431和二号横杆441的一端分别固连有储存罐6,储存罐6上开有通过橡胶塞61密封的入料口,且储存罐6内装有牛奶;所述储存罐6底部设有出口,且出口处转动安装有挡板62,转动处设有扭簧,且远离扭簧一侧的挡板62的一端设有二号钢绳63;所述二号钢绳63另一端贯穿储存罐6并与支撑块34上侧的摆动杆341连接,通过摆动杆341和二号钢绳63间相互配合,实现挡板62转动并实现牛奶添加到筒体1内;使用时,由于将牛奶一次性投入到筒体1内,使得筒体1内的原料形成堆积,且难以对原料进行充分的搅拌;通过在筒体1内设置储存罐6,且储存罐6内存放着牛奶,在搅拌的过程中逐步将牛奶加入到筒体1内,使得原料的得到均匀的混合;由于原料是从筒盖2上的进料口21投入到筒体1内,为了避免原料中的聚丙烯腈纤维本体和淀粉落入到储存罐6内,在储存罐6内形成粘稠物堵塞底部的出口,在储存罐6上开有入料口的位置设置橡胶塞61;通过储存罐6的一侧与远离一号横杆431和二号横杆441的一端的一号竖杆432和二号竖杆442固连,且储存罐6底部出口处转动安装有挡板62,远离挡板62转动的一侧设有二号钢绳63;通过二号钢绳63贯穿储存罐6并与支撑块34上的摆动杆341连接,此时摆动杆341受到推块53的作用力向转动轴31的一侧运动,同时带动二号钢绳63移动,且挡板62受到二号钢绳63的拉力逐渐打开,储存罐6内的牛奶经过出口流入到筒体1内;由于挡板62被二号钢绳63拉起后,挡板62难以自行恢复到初始状态,使得牛奶不能实现定量添加;通过在挡板62转动处设置扭簧,使得在挡板62转动的过程中,扭簧达到受力临界点,利用扭簧将挡板62拉回到初始位置,阻断牛奶持续流出,实现对牛奶流出的定量控制,使得筒体1内原料能够逐步混合,进一步加强了筒体1内原料的均匀混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位于所述支撑块34上方的摆动杆341与套筒32间设有珍珠粉囊7,且珍珠粉囊7连接在套筒32上;通过摆动杆341挤压珍珠粉囊7,实现珍珠粉囊7内的珍珠粉喷出;使用时,当珍珠粉一次投入到筒体1内,难以在筒体1内混合均匀;通过在支撑块34上方的摆动杆341与套筒32间设置珍珠粉囊7,使得推块53推动支撑块34上方的摆动杆341向转动轴31的一侧运动,且摆动杆341对珍珠粉囊7施加的压力,使得珍珠粉囊7中的珍珠粉喷出到筒体1内进行充分的混合;同时珍珠粉囊7的出口设置为圆锥形,在摆动杆341挤压珍珠粉囊7的过程中,珍珠粉囊7受到挤压收缩,向外喷出气流,使得筒体1内的原料在气流的冲击下向周围运动,进一步加强筒体1内原料的混合。

使用时,将称重好的原料通过进料口21投入到筒体1内,通过控制器控制搅拌机上的正反转电机22的运转,进而控制转动轴31的转动,使得转动轴31上的搅动杆33对原料进行搅拌;通过正反转电机22的正转,使得搅动杆33顺时针转动,且一号齿轮43和二号齿轮44的转动带动一号钢绳42牵引圆形框体41向上移动,使得圆形框体41内底部处于沉淀状态的原料受到圆形框体41的作用力在筒体1内向四周运动,加强对原料的混合;通过正反转电机22的反转,使得搅动杆33逆时针转动,且搅动杆33的两次相反转动形成的力相互碰撞,使得原料进一步混合,此时一号钢绳42处于放松状态,使得一号弹簧417拉动圆形框体41向下运动;通过圆形框体41的往复上下运动,进一步加强筒体1内原料的混合,当圆形框体41在上升的过程中出现不均匀的拉力,使得圆形框体41出现倾斜,造成圆形框体41内原料输出,使得圆形框体41内与筒体1内的原料互相混合,进一步加强原料的混合;当圆形框体41受到一号钢绳42的向上的拉力,使得圆形框体41在上升过程中出现倾斜,且随着倾斜时间增加,使得圆形框体41内的原料在不均匀的状态下持续输出到筒体1内,使得筒体1内的原料混合不均匀,且在圆形框体41被一号弹簧417拉回到初始位置的过程中,使得圆形框体41的侧壁碰撞到筒体1底部,影响搅拌机的运转;通过在圆形框体41的外壁上均匀设有一组永磁体A411,且在每个永磁体A411相对应位置的筒体1的内壁上设有永磁体B12,通过永磁体A411与永磁体B12相互排斥,使得圆形框体41保持平衡;为了避免永磁体A411与永磁体B12之间的斥力随圆形框体41的上升减弱,使得圆形框体41出现倾斜;通过增加永磁体A411的长度,进一步加强圆形框体41在上升的过程中保持稳定;由于圆形框体41内的原料不能被搅动杆33搅拌导致形成堆积物,且堆积的原料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难以输出到圆形框体41外部,导致后续原料的混合比例与实际投放比例不一致;通过在圆形框体41的内部转动安装底座412,且在底座412的外壁上均匀设置一组叶片413;通过螺杆311与螺旋槽配合连接,使得底座412转动并且带动底座412外壁上的叶片413进行转动,实现叶片413对圆形框体41内原料的搅拌;在叶片413的转动下,圆形框体41内的原料受到向上的升力,使得原料在混合均匀后能够输出到筒体1内,进一步加强筒体1内原料的混合;由于圆形框体41内的叶片413在转动过程中容易被原料缠绕,导致叶片413的搅拌能力减弱;通过在底座412上的圆台外壁设置绞龙416,使得绞龙416在转动中产生离心力,使得圆形框体41内的原料向圆形框体41内壁的一侧靠近,同时在圆形框体41中间位置形成隔离空间,降低原料对叶片413的缠绕附着,加强叶片413的搅拌能力,同时在绞龙416和叶片413的共同作用下,进一步加强原料的混合;由于原料投放到筒体1内后容易呈现团絮状态,使得搅动杆33在搅拌过程中,原料容易在搅动杆33的表面附着缠绕,使得搅动杆33的搅拌能力减弱,影响原料的均匀混合;通过推块53向靠近转动轴31的一侧运动,使得与推块53连接的软轴51被推出,且软轴51另一端连接的清理块52在软轴51的带动下,向靠近搅动杆33上表面的一侧运动,使得清理块52对搅动杆33进行清理,提高了搅动杆33的转动效率,进而使得原料的混合更加的充分;由于推块53被推向转动轴31的一侧后,推块53不能进行连续循环运动,降低清理单元5对搅动杆33的清理效果;通过在软轴51与推块53连接的一端套设的二号弹簧511,使得二号弹簧511拉动推块53回到初始位置,实现清理单元5的连续循环工作,进一步加强清理单元5对搅动杆33的清理能力,提高原料的混合;由于清理块52上在清理过程中会逐渐缠绕原料,降低清理能力;通过在支撑块34的外圈设置摆动杆341,使得推块53推动摆动杆341向转动轴31的一侧运动,且摆动杆341触碰软轴51,使得软轴51上连接的清理块52受到震动,达到清理块52上原料脱落的效果;此时在摆动杆341转动处设置扭簧,在扭簧的作用下将摆动杆341拉回初始位置,实现摆动杆341的不断摆动,且摆动杆341不断推动软轴51,进而使得清理块52受到更加频繁的震动,提高使得清理块52的清理效果,同时摆动杆341的往复运动形成震动的作用力,进一步加强筒体1内原料的均匀混合;当牛奶一次性投入到筒体1内,引起筒体1内的原料形成严重的堆积,且难以被充分的搅拌;通过在筒体1内设置储存牛奶的储存罐6,在搅拌的过程中自主将牛奶加入到筒体1内,保证原料的均匀混合;为了避免原料中的聚丙烯腈纤维本体和淀粉在投放时落入到储存罐6内,导致储存罐6底部出口堵塞,在储存罐6的入料口位置设置橡胶塞61;通过储存罐6底部出口处转动安装的挡板62上的二号钢绳63,且二号钢绳63另一端贯穿储存罐6并与支撑块34上的摆动杆341连接;通过摆动杆341带动二号钢绳63移动,使得储存罐6内的牛奶随着挡板62的打开流入到筒体1,且在挡板62转动处设置扭簧,使得扭簧将挡板62拉回,截断牛奶的流出,实现牛奶流出的定量控制,使得筒体1内原料能够逐步混合,进一步加强了筒体1内原料的均匀混合;通过在支撑块34上方的摆动杆341与套筒32间设置珍珠粉囊7,且推块53推动支撑块34上方的摆动杆341对珍珠粉囊7施加的压力,使得珍珠粉囊7中的珍珠粉喷出到筒体1内进行混合,且摆动杆341的往复摆动实现珍珠粉的定量加入,同时珍珠粉囊7的出口设置为圆锥形,在摆动杆341挤压珍珠粉囊7的过程中,珍珠粉囊7受到挤压收缩,向外喷出气流,使得筒体1内的原料在气流的冲击下向周围运动,进一步加强了筒体1内原料的均匀混合。

上述前、后、左、右、上、下均以说明书附图中的图2为基准,按照人物观察视角为标准,装置面对观察者的一面定义为前,观察者左侧定义为左,依次类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2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不定岛海岛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