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层建筑施工测量定位放线法

文档序号:904159 发布日期:2021-02-26 浏览: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高层建筑施工测量定位放线法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measurement positioning pay-off method ) 是由 徐吉 邱智昊 王文敬 张剑 程家鹏 班建军 何芝翠 于 2020-11-0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施工测量定位放线的方法。通过将两个原始测量控制点分别引测至拟建建筑周边已有高层建筑的适当位置,保证引测点高程≥拟建建筑平面高程,标记为第一引测点和第二引测点;同时根据目测,在拟建建筑平面上将仪器临时架设点尽量架设在两个引测点形成的连线上,通过仪器在目测的临时架设点处先对准其中一个引测点,再在打倒镜中观测十字丝的实际对准点,目测各个点之间的距离,计算得到临时架设点距离两个引测点形成的连线的垂直距离,通过移动仪器,保证仪器最终位于两个引测点连接的直线上,再将两个引测点引测至拟建建筑施工楼层平面上,从而实现控制线的放线工作。本发明具有操作简便、测量效率高、测量成果准确的特点。(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measuring, positioning and paying off in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Respectively guiding and measuring two original measurement control points to proper positions of existing high-rise buildings at the periphery of a to-be-built building, ensuring that the elevation of the guiding and measuring point is not less than the elevation of a plane of the to-be-built building, and marking the height of the guiding and measuring point as a first guiding and measuring point and a second guiding and measuring point; meanwhile, according to visual measurement, temporarily erecting an instrument erection point on a plane of the building to be built as much as possible on a connecting line formed by two guide points, aligning one of the guide points at the visually-measured temporary erection point by the instrument, observing the actual alignment point of the cross wire in a pouring mirror, visually measur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points, calculating the vertical distance between the temporarily erection point and the connecting line formed by the two guide points, moving the instrument to ensure that the instrument is finally positioned on a straight line connecting the two guide points, and then guiding and measuring the two guide points to the plane of the building construction floor to be built, thereby realizing the paying-off work of the control line. The inven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mple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high measurement efficiency and accurate measurement result.)

一种高层建筑施工测量定位放线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层建筑施工测量定位放线法,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领域测量定位方法中,目前常用的有内控法和外控法。内控法目前常用于高层建筑,需在每层预留若干传递孔将控制点投测至其他楼层,传递孔的预留和后期填补相对较为麻烦。外控法随着楼层的升高,可能需要多次引测控制桩,容易造成误差,且项目施工场地有限,引测控制桩至远处平地相当困难;另一方面,测量人员测量时需携带仪器至各个控制桩进行测量,楼层越高,控制桩越远,则测量人员在路程上浪费的时间就越多,导致测量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层建筑施工测量定位放线的方法。本发明具有操作简便、测量效率高、测量成果准确的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高层建筑施工测量定位放线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A.当拟建建筑施工楼层平面高度高于拟建建筑的第一原始控制点和第二原始控制点时,将第一原始控制点和第二原始控制点分别引测至拟建建筑周边已有高层建筑的便于观察位置,分别标记为第一引测点和第二引测点、并在引测点处设置标识,第一原始控制点、第二原始控制点、第一引测点和第二引测点均位于同一个竖直平面上,且第一引测点和第二引测点高程≥拟建建筑施工楼层平面高程;

B.通过目测,在拟建建筑施工楼层平面上选取1个点作为仪器的临时架设点,使临时架设点尽量靠近第一引测点和第二引测点形成的直线;

C.将仪器在临时架设点处先对准第一引测点,再在仪器的打倒镜中观测十字丝的实际对准点的位置,目测第一引测点分别至临时架设点和实际对准点的直线距离,实际对准点至第二引测点的直线距离、估算出实际对准点至第二引测点的垂直距离L1,通过相似三角形原理计算出临时架设点至第一引测点和第二引测点的连线的垂直距离L2;

D.将仪器向第二引测点方向垂直移动距离L2,然后调整仪器先对准第一引测点,再在仪器的打倒镜中观测十字丝对准的位置是否为第二引测点,若是则进行下一步骤;若不是则重复步骤C,直至仪器对准第一引测点后,仪器的打倒镜中观测十字丝对准的位置为第二引测点,此时仪器的架设点为最终架设点,最终架设点位于第一引测点和第二引测点连接的直线上;

E.在最终架设点处将第一引测点和第二引测点分别投射至拟建建筑施工楼层平面上标记为第三引测点和第四引测点,第三引测点和第四引测点位于第一引测点和第二引测点连接的直线上,通过第三引测点和第四引测点即可进行拟建建筑施工楼层平面的控制线放线工作。

前述的高层建筑施工测量定位放线法中,所述第一引测点和第二引测点位于拟建建筑周边已有高层建筑的外墙体上,且便于固定标识位置处。

前述的高层建筑施工测量定位放线法中,第一引测点和第二引测点的标识包括有1个圆环,圆环内部设有1个等腰钝角三角形,等腰钝角三角形长边中点与圆环的圆心重合。

前述的高层建筑施工测量定位放线法中,第二引测点应尽量靠近所在高层建筑的竖直中心线。

前述的高层建筑施工测量定位放线法中,所述最终架设点距离拟建建筑的轴线与第一引测点和第二引测点的连线交点0.5~1.0m。

前述的高层建筑施工测量定位放线法中,所述步骤E中,控制线放线完成后,借助相邻轴线上已有的构件作为参照物,在放线图纸上标记仪器架设的最终架设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在施工场地有限的情况下,由于原始控制点高程低于拟建建筑施工楼层高程,导致原始控制点难以直接引测至拟建建筑施工楼层平面上,因此本方法中将原始控制点先进行水平向+竖向引测至项目周边已有高层建筑的适当位置,在拟建建筑平面上将仪器架设点尽量架设在引测点之间形成的连线上。通过仪器在目测的临时架设点处先对准第一引测点,再打倒镜中观测十字丝对准的实际对准点,目测第一引测点分别至临时架设点和实际对准点的直线距离、实际对准点与第二引测点之间的距离,从而计算出仪器架设点至2个引测点连线的垂直距离,通过多次移动仪器,使得仪器最终架设点位于引测点连接的直线上,然后再将两个引测点再次引测至拟建建筑施工楼层平面上,即可在拟建建筑上进行放线工作。本发明避免因施工场地有限而造成测量工作的不便,并且通过更简便、准确的选择仪器架设位置,使测量工作比常规测量方法更加高效。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平面示意图;

附图2是图1的A-A向剖面图;

附图3是仪器定位原理示意图;

附图4是仪器架设方向原理示意图;

附图5是引测点标记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第一引测点,2-第一原始控制点,3-最终架设点,3’-临时架设点,4-第二原始控制点,5-第二引测点,5’-实际对准点,6-第三引测点,7-第四引测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依据。

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高层建筑施工测量定位放线法,如附图1-5所示,包括有以下步骤:

A.根据总平面图和结构施工图,结合周边实际情况,根据总平面图的坐标,确定基坑施工阶段需要的第一原始控制点2和第二原始控制点4位置,通过第一原始控制点2和第二原始控制点4从而初步确定控制线的位置。控制线应尽量位于拟建建筑的中心位置,在放样过程中,可以尽可能满足各个位置的构件定位,同时由于控制线位置居中,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由测量工具产生的系统误差范围也比较统一,更便于控制误差带来的不确定性,使放样结果更具可靠性。

当拟建建筑施工楼层平面高度高于拟建建筑的第一原始控制点2和第二原始控制点4时,此时仪器放置在拟建建筑施工楼层以后,并不能同时观测到2个原始控制点,也就无法通过第一原始控制点2和第二原始控制点4来确定控制线的位置了。

因此将第一原始控制点2和第二原始控制点4分别引测至拟建建筑周边已有已有高层建筑A和已有高层建筑B的便于观察位置,便于观察位置即为站在拟建建筑施工楼层平面上即可观察到设置在已有高层建筑A和已有高层建筑B上的第一引测点1和第二引测点5的标识。该便于观察位置一般为已有高层建筑A和已有高层建筑B面朝拟建建筑的外墙体。将第一原始控制点2的引测点标记为第一引测点1,第二原始控制点4的引测点标记为第二引测点5、并在各个引测点处固定设置有1个标识。引测过程中,应保证第一原始控制点2、第二原始控制点4、第一引测点1和第二引测点5均位于同一个竖直平面上,这样可以保证第一原始控制点2、第二原始控制点4、第一引测点1和第二引测点5的竖直投影均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第一引测点1和第二引测点5高程≥拟建建筑施工楼层平面高程。这样才能保证架设在拟建建筑施工楼层平面上的仪器同时同时观测到第一引测点1和第二引测点5。

B.通过目测,在拟建建筑施工楼层平面上选取1个点作为仪器的临时架设点3’,使临时架设点3’尽量靠近第一引测点1和第二引测点5形成的直线。因为后续需要将第一引测点1和第二引测点5再次引测至拟建建筑施工楼层平面上,这样才能通过第二次引测的两个点确认控制线的位置。由于第二次引测时,必须保证仪器的架设位置位于第一引测点1和第二引测点5的连线上,故实施该步骤B。最理想的情况就是一次选择就使得仪器的临时临时架设点3’位于第一引测点1和第二引测点5的连线上,但是这样的机率非常小。故初次选择的临时架设点3’尽量靠近第一引测点1和第二引测点5形成的直线,这样可以减少仪器的调整次数。

C.将仪器在临时架设点3’处先对准第一引测点1,再在仪器的打倒镜中观测十字丝的实际对准点5’的位置,该实际对准点5’最好与第二引测点5位于同一建筑上,这样便于后续目测两点之间的距离。然后目测第一引测点1分别至临时架设点3’和实际对准点5’的直线距离,实际对准点5’至第二引测点5的直线距离、通过实际对准点5’至第二引测点5的直线距离估算出实际对准点5’至第二引测点5的垂直距离L1,从临时架设点3’向第一引测点1和第二引测点5的连线做垂线,该垂线与第一引测点1和第二引测点5的连线交点即为仪器的最终架设点3,然后通过相似三角形原理计算出临时架设点3’至最终架设点3的垂直距离L2。

D.然后将仪器向第二引测点5方向垂直移动距离L2,接着调整仪器的十字丝先对准第一引测点1,再在仪器的打倒镜中观测十字丝对准的位置是否为第二引测点5,若是则进行下一步骤E。若不是则重复步骤C,直至仪器对准第一引测点1后,在仪器的打倒镜中观测十字丝对准的位置为第二引测点5。此时仪器的架设点为最终架设点3,最终架设点3位于第一引测点1和第二引测点5连接的直线上。

由于使用目测的方式估计各个点之间的距离,故目测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会存在差异,因此虽然理论计算出临时架设点3’至最终架设点3的垂直距离L2,但是将仪器向第二引测点5方向垂直移动距离L2后,并不能保证其一定能够位于最终架设点3处,故需要重复多次步骤C和D。

仪器的架设点定位原理可参照图3,图3a为一种较为理想的状态,即已有建筑B的外墙面刚好与第一引测点1和第二引测点5的连线垂直,此时第二引测点5至实际对准点5’的直线距离刚好等于实际对准点5’至第一引测点1和第二引测点5的连线的垂直距离L1。

假设线段13’的长度为S1,线段15’的长度为S2,由于线段55’的长度刚好等于实际对准点5’至第一引测点1和第二引测点5的连线的垂直距离L1,根据相似三角形原理,15’:13’=55’:33’,由此可以推算出线段33’的长度L2=S1*L1/S2,只要目测得到S1、S2以及L1的大小,即可计算出临时架设点3’至最终架设点3的垂直距离L2的大小。

实际运用过程中,已有建筑B的外墙面多数情况下与第一引测点1和第二引测点5的连线并不是垂直状态,正如图3b所示,此时线段55’的长度大于实际对准点5’至第一引测点1和第二引测点5的连线的垂直距离L1,此时可以根据目测的线段55’长度大小,以及目测已有建筑B的倾斜角度,估算出一个数值,该数值即为实际对准点5’至第一引测点1和第二引测点5的连线的垂直距离L1,然后在根据相似三角形原理计算得到临时架设点3’至最终架设点3的垂直距离L2的大小。

由于使用目测以及估算各个点之间距离的方式,故估计值与实际值会存在偏差,这就需要在拟建建筑施工楼层平面上多次移动仪器,使得实际对准点5’逐渐靠近第二引测点5。虽然通过直接测定各个点距离的方式可以使得仪器一次即可移动到位,但是直接测定各个点距离本身就非常困难,故该方式根本不可行。

E.然后将仪器架设在最终架设点3处,将仪器的十字丝对准第一引测点1后,其打倒镜中十字丝刚好对准第二引测点5。接着调整仪器,将第一引测点1和第二引测点5分别投射至拟建建筑施工楼层平面上标记为第三引测点6和第四引测点7,该第三引测点6和第四引测点7位于第一引测点1和第二引测点5连接的直线上,通过第三引测点6和第四引测点7即可进行拟建建筑施工楼层平面的控制线放线工作。

所述第一引测点1和第二引测点5位于拟建建筑周边已有高层建筑的外墙体上,且便于固定标识位置处。这样方便在仪器中观测到第一引测点1和第二引测点5。第一引测点1和第二引测点5设置在外墙体的便于固定标识位置处,这样方便标识的固定。

第一引测点1和第二引测点5的标识包括有1个圆环,圆环内部设有1个等腰钝角三角形,等腰钝角三角形长边中点与圆环的圆心重合。该标识易于绘制且便于观测,有利于提高前期准备工作和测量放线工作的效率。当仪器中的十字丝的其中三个端点分别对准等腰三角形的三个端点时,则说明仪器已经对准该引测点。

第二引测点5应尽量靠近所在高层建筑的竖直中心线,该设置主要是为了使得实际对准点5’与第二引测点5均位于同一高层建筑的外墙面上,这样便于目测实际对准点5’至第二引测点5的直线距离。若第二引测点5标识靠近所在高层建筑的竖直中心线固定时,仪器观测到的实际对准点5’并未在同一高层建筑的外墙面上,则说明选择的临时架设点3’位置距离最终架设点3较远,则需要另外选取临时架设点3’。

所述最终架设点3距离拟建建筑的轴线与第一引测点1和第二引测点5的连线交点0.5~1.0m,当第一引测点1和第二引测点5的连线中点位于拟建建筑施工楼层平面时,仪器最终架设点3尽量架设在第一引测点1和第二引测点5的连线中点处,但最好不与拟建建筑物的轴线重合,距离0.5m~1m为宜。因为作业工程中需将仪器架设于施工作业面上,但轴线上通常有结构构件。该设置就可以避开结构构件处,有利于仪器的架设和观测放线工作的进行,提高仪器架设的效率。

整个方法中步骤B中,通过目测,在拟建建筑施工楼层平面上选取1个点作为仪器的临时架设点3’,使临时架设点3’尽量靠近第一引测点1和第二引测点5形成的直线。具有以下几点好处:

1.便于计算仪器的移动距离。仪器的架设是根据目测,不可能一次就正好位于第一引测点1和第二引测点5组成的直线上,而是位于图3的临时架设点3’上,此时用目镜对准第一引测点1,打倒镜对准的点为实际对准点5’。通过步骤C的方法,根据相似三角形原理即可计算出临时架设点3’距离第一引测点1和第二引测点5形成的直线的垂直距离。

2.便于高效的观测。实际操作中,需进行多次的仪器位置调整方可使得仪器正好位于第一引测点1和第二引测点5的连线上,临时架设点3’越靠近第一引测点1和第二引测点5的连线,则每次正倒镜调节目镜焦距消耗的时间就越短,可以节省不少时间,使得观测更加高效。

步骤E中,具体包括有以下步骤:

E1:首先调整仪器位置,仪器整体尽量居中,整平脚螺旋a、b尽量垂直于第一引测点1和第二引测点5组成的直线上,如图4所示。a、b、c点分别代表三个整平脚螺旋的位置,目的在于进行调平工作时,只需将仪器的管状水准器部分平行于a、b脚螺旋形成的直线并垂直于脚螺旋c与最终架设点3形成的直线,即可保证调平过程中仪器正好旋转90度,提高初次调平的效率。

E2:接着用粗瞄器从正反两面初步观察仪器是否在第一引测点1和第二引测点5形成的直线上,根据偏差情况大小,考虑移动三脚架或移动仪器。

E3:初步对准后,开始调平,先使直线方向上的管状水准器平行于脚螺旋,旋转脚螺旋a、b使气泡居中;然后,将照准部旋转90度,旋转脚螺旋c使管状水准器中的气泡居中,当管状水准器中的气泡在两个方向都居中时,代表调平工作完成。

E4:然后将仪器转回,使用粗瞄器观察,尽量对准测量点位置,再使用目镜观察,先将十字丝在水平方向上接近如附图5所示引测点标记的圆心部分,扭紧水平制动螺旋,使仪器在水平方向上固定,再使用水平微动螺旋进行微调,直至十字丝中心正好与引测点标记中的等腰钝角三角形长边中点重合。

E5:使用打倒镜观察另一引测点,将目镜沿垂直方向旋转,再次使用粗瞄器观察,调整垂直方向接近引测点,然后使用目镜观察。

E6:若十字丝在水平方向上与测量点标记中心重合,说明此时仪器已在两第一引测点3和第二引测点5形成的直线上,可以进行放线操作;若十字丝在水平方向上偏离测量点,则根据偏离方向及步骤C中介绍的相似三角形原则,适当向其反方向移动仪器,若偏离较远则考虑移动三脚架,移动完成后重新进行以上步骤E1-E4,直至十字丝在水平方向上与第一引测点3和第二引测点5重合,此时仪器处于第一引测点3和第二引测点5形成的直线上,可进行第一引测点1和第二引测点5方向的放线工作。

所述步骤E中,控制线放线完成后,借助相邻轴线上已有的构件作为参照物,在放线图纸上标记仪器架设的最终架设点3的具体位置。以便于后续另一方向和其他楼层的放线工作。

楼面另一方向上的测量定位放线工作与本方法相同。放线完成后仪器架设点的位置应该与步骤A中在图纸上确定的控制线的交点位置坐标一致。

1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测绘平台、背带式测绘装置以及推车式测绘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