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梳联智能生产线及其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940523 发布日期:2020-10-30 浏览:20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清梳联智能生产线及其生产方法 (Blowing-carding-drawing intelligent production lin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 是由 卢四清 于 2020-08-0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梳联智能生产线,包括抓棉装置;重物分离装置;精开棉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除尘仓及与除尘仓连通的第一储棉仓,除尘仓将原棉初步开棉并强力除尘,第一储棉仓对原棉进行精开棉;多仓混棉装置对原棉进行混合,包括具有多个并列的子仓体的第二储棉仓及混棉仓,原棉经多个子仓体进入混棉仓;梳棉装置包括梳棉装置本体及抽真空装置,梳棉装置本体与混棉仓连通,梳棉装置对原棉进行梳理;混合原棉在混棉仓与梳棉装置本体之间压力差的作用下导入梳棉装置本体内。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清梳联智能生产线,结构设计更为合理、安全性能高、生产连续性更强且易于零件的检修与更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清梳联智能生产线的生产方法。(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lowing-carding-drawing intelligent production line, which comprises a cotton grabbing device; a weight separation device; the fine opening device comprises dust removal bins which are communicated with each other and a first cotton storage bin which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dust removal bins, the dust removal bins are used for preliminarily opening and powerfully removing dust from the raw cotton, and the first cotton storage bin is used for finely opening the raw cotton; the multi-bin cotton mixing device is used for mixing raw cotton and comprises a second cotton storage bin with a plurality of parallel sub-bin bodies and a cotton mixing bin, and the raw cotton enters the cotton mixing bin through the plurality of sub-bin bodies; the cotton carding device comprises a cotton carding device body and a vacuumizing device, the cotton carding device body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cotton mixing bin, and the cotton carding device is used for carding raw cotton; the mixed raw cotton is led into the cotton carding device body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press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tton mixing bin and the cotton carding device body.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blowing-carding-drawing intelligent production line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more reasonable structural design, high safety performance, stronger production continuity and easiness in part maintenance and replacement. The invention also provides a production method of the blowing-carding-drawing intelligent production line.)

清梳联智能生产线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梳联智能生产线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清梳联是棉纺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棉纺工程实现自动化、连续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清梳联不是清棉与梳棉的简单连接,而是把两者在新的条件下重新组合成一条新的生产线。简单来说,现有技术的清梳联系统的工艺流程为:原棉经抓棉机抓取,通过梳棉管道,依次经过重物分离器、单轴流(双轴流)开棉机、多仓混棉机、主除杂机和除微尘机,最后到梳棉机进行梳棉。

然而,现有技术的清梳联系统中,往往通过主除杂机与除微尘机的组合清理原棉纤维中的灰尘,然而,主除杂机及除微尘机往往都是单体设计,即与其他结构无固定连接关系,导致结构不够稳定,进而容易振动产生极强的噪音污染,工作人员在厂房内工作时间较长,嘈杂的环境易于对工作人员的生理及心理造成不可逆的破坏性影响;同时,在多仓混棉装置内,往往通过帘子或钉角帘运输混棉仓内的原棉纤维,即原棉纤维是被传动中的帘子运输的,如此一来,帘子的放置容易在所述出棉仓内制造死角,原棉纤维在进入混棉仓后,容易在死角处堆积,时间久了,一方面容易将帘子卡死,产生维修更换成本;另一方面,堆积的棉纤维将帘子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收集,具有安全隐患。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结构设计更为合理、安全性能高、生产连续性更强且易于零件的检修与更换的清梳联智能生产线及其生产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结构设计更为合理、安全性能高、生产连续性更强且易于零件的检修与更换的清梳联智能生产线及其生产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清梳联智能生产线,包括

抓棉装置,所述抓棉装置用于抓取棉堆的原棉;

重物分离装置,所述重物分离装置与所述抓棉装置连接并用于将原棉中的金属杂质、石块及大棉团筛除;

精开棉装置,所述精开棉装置包括除尘仓及与所述除尘仓连通的第一储棉仓,所述除尘仓将经所述重物分离装置除杂后的原棉初步开棉并强力除尘,所述第一储棉仓对原棉进行精开棉;

多仓混棉装置,所述多仓混棉装置对经过精开的原棉进行混合,所述多仓混棉装置包括具有多个并列的子仓体的第二储棉仓及与多个所述子仓体连通的混棉仓,原棉经多个所述子仓体进入所述混棉仓;及

梳棉装置,所述梳棉装置包括梳棉装置本体及设置于所述梳棉装置本体内的抽真空装置,所述梳棉装置本体与所述混棉仓连通,所述梳棉装置对经所述多仓混棉装置混合后的原棉进行梳理;

混合原棉在所述混棉仓与所述梳棉装置本体之间压力差的作用下导入所述梳棉装置本体内。

优选的,所述抓棉装置包括吸棉机主体、设置于所述吸棉机主体底端的吸棉通道及设置于所述吸棉通道两侧的滑行轨道,所述吸棉机主体与所述滑行轨道滑动连接,所述吸棉机主体包括主机及设置于所述主机沿所述吸棉通道两侧并与所述主机连通的两个吸棉臂,两个所述吸棉臂分别抓取位于所述吸棉通道两侧的两个原棉堆的原棉。

优选的,所述吸棉臂包括底端开口的壳体、固定于所述壳体底端的第一罗拉杆及抓棉装置,所述第一罗拉杆的设置于所述抓棉装置的前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储棉仓包括与所述除尘仓连通的储棉仓本体部、设置于所述储棉仓本体部一侧的储棉仓工作部及沿所述储棉仓工作部至所述储棉仓本体部方向***所述储棉仓本体部的罗拉组件,所述罗拉组件的一端位于所述储棉仓工作部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储棉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储棉仓工作部内的至少两个传感器,多个所述传感器沿所述除尘仓至所述储棉仓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储棉仓本体部内棉层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罗拉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储棉仓工作部内的挡板及靠近所述挡板设置的至少两根喂棉罗拉,所述挡板将所述储棉仓本体部分隔为靠近所述除尘仓的第一储棉仓及远离所述除尘仓的第二储棉仓,所述第二储棉仓与所述储棉仓工作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多仓混棉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储棉仓远离所述混棉仓一端的给棉仓,所述给棉仓包括底壁、与所述底壁相对设置的顶壁、连接所述底壁与所述顶壁的侧壁及开设于所述底壁的棉导开关,所述棉导开关的数量与所述子仓体的数量相同,且一所述棉导开关对应一所述子仓体设置。

一种利用清梳联智能生产线的生产方法,提供如前述的清梳联智能生产线,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利用运棉车将打包完成的棉堆运输至吸棉通道的两侧,并将棉堆沿所述吸棉通道的长度方向堆码,保证每条所述棉堆的水平高度保持一致,所述抓棉装置沿所述吸棉通道往复运动,同时对所述吸棉通道两侧的棉堆进行抓取;

步骤S20、经所述抓棉装置抓取的原棉经管道进入所述重物分离装置,所述重物分离装置将所述原棉中的金属杂质与石块筛除,除去大质量杂质后的原棉运输至所述精开棉装置;

步骤S30、经过除杂后的原棉在所述除尘仓内进行进一步除尘,除去原棉中的小质量杂质与灰尘后进入所述第一储棉仓,原棉在所述第一储棉仓内进行精开;

步骤S40、精开后的原棉均匀分布于多个所述子仓体内,并通过所述子仓体进入所述混棉仓内,在所述混棉仓与所述梳棉装置本体之间压力差的作用下导入所述梳棉装置本体内,所述梳棉装置本体对原棉纤维进行梳理。

优选的,所述重物分离装置包括与所述吸棉通道连通的进棉管道、与所述进棉管道垂直并连通的出棉管道及设置于所述进棉管道与所述出棉管道连接处的勾爪轮组件,

步骤S20中,所述抓棉装置抓取的原棉进入所述进棉管道,并由所述进棉管道的一端向另一端运动,所述勾爪轮组件将原棉的棉纤维勾取并运输至所述出棉管道内,原棉中的金属杂质、石块及大块原棉继续运动并经所述进棉管道的另一端离开所述进棉管道。

优选的,所述勾爪轮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进棉管道内的第一爪盘组及设置于所述出棉管道内的第二爪盘组,所述第一爪盘组包括设置于所述进棉管道与所述出棉管道的连接处的第一转轴及沿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爪盘,所述第二爪盘组包括设置于所述出棉管道内并与所述第一转轴平行的第二转轴及沿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爪盘,

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的旋转方向相反,且沿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多个所述第一爪盘与多个所述第二爪盘依次交叉设置。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清梳联智能生产线,通过在所述精开棉装置内设置所述除尘仓及与所述除尘仓连通的第一储棉仓,使得所述除尘仓与所述第一储棉仓一体化设计,取代现有技术中分开设置主除杂机及除微尘机的方式,一方面节约了厂房的空间,增加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稳固了所述除尘仓的结构,使其在除尘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最小化;所述多仓混棉装置中,通过在所述混棉仓内免去帘子的设置,同时利用所述抽真空装置在所述梳棉装置本体与所述混棉仓之间制造压力差,使得所述混棉仓内的原棉纤维在压力的作用下向所述梳棉装置本体移动,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混棉仓中存在死角的问题,避免了因帘子或钉角帘卡死而产生的维护成本,且安全性能更高,同时,更大的混棉仓更利于原棉纤维的混合,使得原棉纤维自进入所述多仓混棉装置起,分别在所述给棉仓、所述第二储棉仓及所述混棉仓内进行三次混合,混合效果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清梳联智能生产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清梳联智能生产线中抓棉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清梳联智能生产线中重物分离装置的剖面视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清梳联智能生产线中精开棉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精开棉装置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清梳联智能生产线中多仓混棉装置的剖视图。

图中,100、清梳联智能生产线;10、抓棉装置;11、吸棉机主体;111、主机;112、吸棉臂;1121、壳体;1122、第一罗拉杆;12、吸棉通道;13、滑行轨道;20、重物分离装置;21、进棉管道;22、出棉管道;23、勾爪轮组件;231、第一爪盘组;2311、第一转轴;2312、第一爪盘;232、第二爪盘组;2321、第二转轴;2322、第二爪盘;30、精开棉装置;31、除尘仓;311、除尘仓本体部;312、第一管道;313、第二管道;32、第一储棉仓;321、储棉仓本体部;3211、第一储棉空间;3212、第二储棉空间;322、储棉仓工作部;323、罗拉组件;3231、挡板;3232、喂棉罗拉;324、传感器;40、多仓混棉装置;41、第二储棉仓;411、子仓体;42、混棉仓;43、给棉仓;431、底壁;432、顶壁;433、侧壁;434、棉导开关;50、梳棉装置;51、梳棉装置本体;52、抽真空装置;101、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下述实验例和实施例用于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本发明。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清梳联智能生产线100,所述清梳联智能生产线100包括抓棉装置10、重物分离装置20、精开棉装置30、多仓混棉装置40及梳棉装置50。

所述抓棉装置10用于抓取棉堆的原棉。具体的,所述抓取装置10包括吸棉机主体11、设置于所述吸棉机主体11底端的吸棉通道12及设置于所述吸棉通道12两侧的滑行轨道13。其中,所述吸棉机主体11与所述滑行轨道滑动13连接。

所述吸棉机主体11包括主机111及设置于所述主机111沿所述吸棉通道12两侧并与所述主机11连通的两个吸棉臂112。两个所述吸棉臂112分别抓取位于所述吸棉通道12两侧的两个原棉堆的原棉。通过两个所述吸棉臂112同时抓取,提升了所述抓棉装置10的抓取效率。

具体的,所述吸棉臂112包括底端开口的壳体1121、固定于所述壳体1121底端的第一罗拉杆1122及抓棉装置(图未示)。其中,所述第一罗拉杆1122设置于所述抓棉装置的前端。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所述吸棉机主体11在所述滑行轨道13往复滑行,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罗拉杆11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罗拉杆1122分别设置于所述吸棉臂112运行方向的前后两端。如此一来,无论所述吸棉臂112正向或反向运行,始终存在一所述第一罗拉杆1122位于所述吸棉装置1123的前端,利用所述罗拉杆1122将棉堆压紧与压实,当所述吸棉装置1123与棉堆接触抓棉时,使得单次抓取棉花的量保持一定,保证了混棉的均匀性。

同时,两个所述吸棉臂112分别与所述主机111滑动连接,使得所述吸棉臂112能够根据剩余棉层的高度调整自身高度,以适应棉层高度的变化,加强了所述清梳联智能生产线100的生产连续性。

所述重物分离装置20与所述抓棉装置10连接并用于将原棉中的金属杂质、石块及大棉团筛除。具体的,所述重物分离装置20包括与所述吸棉通道12连通的进棉管道21、与所述进棉管道21垂直并连通的出棉管道22及设置于所述进棉管道21与所述出棉管道22连接处的勾爪轮组件23。

所述进棉管道21与所述吸棉通道12连接,用于接收并导入所述抓棉装置10抓取的原棉。

所述勾爪轮组件23包括设置于所述进棉管道21内的第一爪盘组231及设置于所述出棉管道22内的第二爪盘组232。其中,所述第一爪盘组231包括设置于所述进棉管道21与所述出棉管道22的连接处的第一转轴2311及沿所述第一转轴2311的轴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爪盘2312;所述第二爪盘组232包括设置于所述出棉管道22内并与所述第一转轴2311平行的第二转轴2321及沿所述第二转轴2321的轴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爪盘2322。

具体的,所述第一转轴2311与所述第二转轴2321的旋转方向相反,且沿所述第一转轴2311的轴向,多个所述第一爪盘2312与多个所述第二爪盘2322依次交叉设置。也就是说,所述第二爪盘2322向所述第一爪盘2312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如此设置,在所述清梳联智能生产线100的工作过程中,所述抓棉装置10抓取的原棉进入所述进棉管道21后,原棉在外力(推力或重力)的作用下由所述进棉管道21的一端向另一端移动,多个所述第一爪盘2312勾住原棉纤维,使得原本包裹于所述原棉纤维内的金属杂质、石块或大棉团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在所述进棉管道21内移动,所述第一爪盘2312将勾取的棉纤维由所述进棉管道21运输至所述出棉管道22。

更具体的,所述第二转轴2321的转动速度为所述第一转轴2311的转动速度的2-3倍。在所述出棉管道22内,所述第二爪盘2322伸入相邻所述第一爪盘2312之间的间隙内,利用所述第二转轴2321与所述第一转轴2311的转速差将所述第一爪盘2312勾取的棉纤维带落。

所述精开棉装置30包括除尘仓31及与所述除尘仓31连通的第一储棉仓32。其中,所述除尘仓31将经所述重物分离装置20除杂后的原棉初步开棉并强力除尘,所述第一储棉仓32对原棉进行精开棉。

具体的,所述除尘仓31包括除尘仓本体部311及与所述除尘仓本体部311连通的第一管道312与第二管道313。所述第一管道312与所述出棉管道22连接,用于接收所述重物分离装置20内的原棉纤维,所述除尘仓本体部311对原棉纤维进行强力除尘,除去原棉纤维中的小颗粒尘埃及短纤维,所述第二管道313将杂质导出并由外部收集装置收集。

所述第一储棉仓32包括与所述除尘仓31连通的储棉仓本体部321、设置于所述储棉仓本体部321一侧的储棉仓工作部322、沿所述储棉仓工作部322至所述储棉仓本体部321方向***所述储棉仓本体部321的罗拉组件323及设置于所述储棉仓工作部322内的至少两个传感器324。其中,所述罗拉组件323的一端位于所述储棉仓工作部322内。

优选的,在所述储棉仓工作部322与所述储棉仓本体部321共有的侧壁上,所述罗拉组件323可拆卸连接。如此一来,当所述精开棉装置30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所述储棉仓工作部322观察出现故障的部位,当需要更换所述罗拉组件323时,可直接通过所述储棉仓工作部322进行更换,检修方便且便于更换与修理。

多个所述传感器324沿所述除尘仓31至所述储棉仓32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传感器324用于感应所述储棉仓本体部321内棉层的高度。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传感器324的数量为两个,一所述传感器324设置于所述除尘仓本体部311与所述储棉仓本体部321的连接处,另一所述传感器324设置于所述储棉仓本体部321的中间部分。

所述罗拉组件323包括设置于所述储棉仓工作部322内的挡板3231及靠近所述挡板3231设置的至少两根喂棉罗拉3232。所述挡板3231将所述储棉仓本体部321分隔为靠近所述除尘仓31的第一储棉空间3211及远离所述除尘仓31的第二储棉空间3212,所述第二储棉空间3212与所述储棉仓工作部322连通。

在所述清梳联智能生产线100的工作过程中,在所述除尘仓31经过强力除尘的原棉纤维进入所述第一储棉空间3211,原棉纤维在所述第一储棉空间3211内堆积,堆积的原棉纤维在所述喂棉罗拉3232的作用下精开并进入所述第二储棉空间3212,所述第二储棉空间3212内的原棉纤维被与所述第二储棉空间3212连通的管道101经所述储棉仓工作部322导出。将所述储棉仓本体部321分隔为所述第一储棉空间3211与所述第二储棉空间3212并设置多个所述传感器324感应棉层的高度,使得原棉纤维能够在所述第一储棉空间3211内存积,当除所述精开棉装置30的其他装置出现故障警报而停止生产时,因所述精开棉装置30内预存了部分原棉纤维(预存量由多个传感器共同感应控制),在短时间内所述精开棉装置30任然能够继续工作,给工作人员一部分时间解除警报,保证了所述清梳联智能生产线100的生产连续性。

所述多仓混棉装置40对经过精开的原棉进行混合。具体的,所述多仓混棉装置40包括具有多个并列的子仓体411的第二储棉仓41、与多个所述子仓体411连通的混棉仓42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储棉仓41远离所述混棉仓42一端的给棉仓43。原棉经多个所述子仓体411进入所述混棉仓42。

所述给棉仓43与所述管道101连通并接收经所述精开棉装置30精开的原棉纤维。具体的,所述给棉仓43包括底壁431、与所述底壁431相对设置的顶壁432、连接所述底壁431与所述顶壁432的侧壁433及开设于所述底壁431的棉导开关434。所述棉导开关434的数量与所述子仓体411的数量相同,且一所述棉导开关434对应一所述子仓体411设置。

优选的,在所述管道101连接所述给棉仓43的端部,沿所述精开棉装置30至所述多仓混棉装置40方向,所述管道101的内壁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通过设置所述管道101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使得原棉纤维在导入所述给棉仓43前被初步挤压,并在进入所述给棉仓43后充分混合,将强了原棉的混合效果,同时,这样的设计也能够避免原棉回流,即避免进入所述给棉仓43的原棉再次返入所述管道101。

所述棉导开关434控制原棉纤维依次进入多个所述子仓体411,并保证多个所述子仓体411内的原棉纤维量保持一致。在所述第二储棉仓41与所述混棉仓42的连通处设置有打手与罗拉,储存于所述第二储棉仓41内的原棉纤维在所述打手与罗拉的作用下进入所述混棉仓42。

所述梳棉装置50对经所述多仓混棉装置40混合后的原棉进行梳理。具体的,所述梳棉装置50包括梳棉装置本体51及设置于所述梳棉装置本体51内的抽真空装置52。其中,所述梳棉装置本体51与所述混棉仓42连通。如此一来,通过所述抽真空装置52使所述梳棉装置本体51与所述混棉仓42之间存在压力差,所述混棉仓42内的原棉纤维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进入所述梳棉装置本体51内。如此一来,免去了现有技术中在所述混棉仓42内设置帘子的结构,避免了帘子被原棉纤维卡死现象的发生,同时,所述混棉仓42内不存在死角,无需打开仓门打扫,且安全性能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抽真空装置52可以根据所述子仓体411的数量不同,调节所述梳棉装置本体51与所述混棉仓42之间的压力差,以保证每一所述子仓体411内的原棉纤维在进入所述混棉仓42后均在压力作用下向所述梳棉装置本体51移动,以适应不同型号的所述第二储棉仓41。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清梳联智能生产线的生产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利用运棉车将打包完成的棉堆运输至吸棉通道的两侧,并将棉堆沿所述吸棉通道的长度方向堆码,保证每条所述棉堆的水平高度保持一致,所述抓棉装置沿所述吸棉通道往复运动,同时对所述吸棉通道两侧的棉堆进行抓取;

步骤S20、经所述抓棉装置抓取的原棉经管道进入所述重物分离装置,所述重物分离装置将所述原棉中的金属杂质与石块筛除,除去大质量杂质后的原棉运输至所述精开棉装置;

具体的,在本步骤中,所述抓棉装置抓取的原棉进入所述进棉管道,并由所述进棉管道的一端向另一端运动,所述勾爪轮组件将原棉的棉纤维勾取并运输至所述出棉管道内,原棉中的金属杂质、石块及大块原棉继续运动并经所述进棉管道的另一端离开所述进棉管道。

步骤S30、经过除杂后的原棉在所述除尘仓内进行进一步除尘,除去原棉中的小质量杂质与灰尘后进入所述第一储棉仓,原棉在所述第一储棉仓内进行精开;

步骤S40、精开后的原棉均匀分布于多个所述子仓体内,并通过所述子仓体进入所述混棉仓内,在所述混棉仓与所述梳棉装置本体之间压力差的作用下导入所述梳棉装置本体内,所述梳棉装置本体对原棉纤维进行梳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清梳联智能生产线,通过在所述精开棉装置内设置所述除尘仓及与所述除尘仓连通的第一储棉仓,使得所述除尘仓与所述第一储棉仓一体化设计,取代现有技术中分开设置主除杂机及除微尘机的方式,一方面节约了厂房的空间,增加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稳固了所述除尘仓的结构,使其在除尘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最小化;所述多仓混棉装置中,通过在所述混棉仓内免去帘子的设置,同时利用所述抽真空装置在所述梳棉装置本体与所述混棉仓之间制造压力差,使得所述混棉仓内的原棉纤维在压力的作用下向所述梳棉装置本体移动,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混棉仓中存在死角的问题,避免了因帘子或钉角帘卡死而产生的维护成本,且安全性能更高,同时,更大的混棉仓更利于原棉纤维的混合,使得原棉纤维自进入所述多仓混棉装置起,分别在所述给棉仓、所述第二储棉仓及所述混棉仓内进行三次混合,混合效果更强。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细纱机紧密纺风箱内变频器定向散热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