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端子及端子连接体

文档序号:958791 发布日期:2020-10-30 浏览:1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连接端子及端子连接体 (Connection terminal and terminal connector ) 是由 金知圣 广濑满 于 2019-02-2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提供一种连接端子及端子连接体,能够将与导体之间的电阻维持得小,并且能够不易从导体脱离,且能够减小体型。连接端子(3)具备与第1导体(2)连接的连接部(31)、圆弧状安装部(32)、一对延设部(33)以及加强弹簧(5)。圆弧状安装部(32)从连接部(31)延设,并且以使弹性变形后的复原力作用的方式安装于第2导体(4)的圆筒状外周面(401)中的超过半周的范围。一对延设部(33)从圆弧状安装部(32)的周向(C)的两端部延设,向与圆弧状安装部(32)弯曲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弯曲。加强弹簧(5)安装于圆弧状安装部(32)的外周,使弹性变形后的复原力作用于圆弧状安装部(32)的外周面。(Provided are a connection terminal and a terminal connection body, which can maintain the resistance between the connection terminal and a conductor to be small,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conductor easily, and can reduce the size. The connection terminal (3)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on section (31) connected to the 1 st conductor (2), an arc-shaped mounting section (32), a pair of extension sections (33), and a reinforcing spring (5). The arc-shaped mounting portion (32) extends from the connecting portion (31) and is mounted on the cylindrical outer peripheral surface (401) of the 2 nd conductor (4) over a half-cycle range so that a restoring force after elastic deformation acts thereon. The pair of extending portions (33) extend from both ends of the arc-shaped mounting portion (32) in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C) and are bent to the side opposite to the side where the arc-shaped mounting portion (32) is bent. The reinforcing spring (5) is attached to the outer periphery of the arc-shaped attachment portion (32), and causes the restoring force after elastic deformation to act on the outer peripheral surface of the arc-shaped attachment portion (32).)

连接端子及端子连接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第1导体和第2导体连接的连接端子及通过连接端子将第1导体和第2导体连接的端子连接体。

背景技术

例如,在将进行电子控制的各种控制机器连接到控制装置时,考虑到组装性等,有时使用连接端子对从控制机器引出的电线和从控制装置引出的电线进行连接。在利用连接端子将电线彼此连接时,有进行螺栓连结的情况、使用压接端子的情况、使用圆形销端子的情况等。另外,使用于连接器等的连接端子可进行利用弹簧特性来保持导通性。

在对连接端子进行螺栓连结的情况下,将在各电线的端部设置的端子部彼此进行螺栓的紧固而连结。另外,在连接端子使用压接端子的情况下,将在各电线的端部设置的端子部彼此压接而连结。另外,在连接端子使用圆形销端子的情况下,将在一方电线的端部设置的阳销压入到在另一方电线的端部设置的阴销而将两销连结。

另外,作为使用于连接器等并利用弹簧特性的连接端子,例如有专利文献1公开的连接端子。在专利文献1的连接端子中进行如下:在一端侧设置电线压接部,并且在另一端侧的顶端面设置与对方构件弹性接触的接触弹簧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1665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使用进行螺栓连结的连接端子的情况下,通过螺栓的紧固,能够使端子部彼此牢固地进行面接触。因此,能够将连接端子中的电阻尽量减小。但是,包括螺栓的连接端子整体的体型变大,还需要确保配置用于将螺栓紧固的工具的空间。

在连接端子使用压接端子的情况下,压接端子部彼此的一部分,端子部彼此接触的点减少。因此,连接端子的电阻变大。另外,在连接端子使用圆形销端子的情况下,阳销和阴销在多个部位部分地线接触,连接端子的电阻变大。另外,在使用利用专利文献1所示的弹簧特性的连接端子的情况下,接触弹簧部与对方构件弹性接触的面积小,连接端子的电阻变大。因此,在这些情况下,有可能连接端子发热,其温度上升。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通过提供如下连接端子及端子连接体而得到:将与导体之间的电阻维持得小,并且能够不易从导体脱离,且能够减小体型。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方式在于一种连接端子,用于连接第1导体和第2导体,具备:

连接部,与所述第1导体连接;

圆弧状安装部,从所述连接部延设,并且使弹性变形后的复原力作用而安装于所述第2导体的圆筒状外周面中的超过半周的范围;

一对延设部,从所述圆弧状安装部的周向的两端部延设,向与所述圆弧状安装部弯曲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弯曲;以及

加强弹簧,安装于所述圆弧状安装部的外周,使弹性变形后的复原力作用于所述圆弧状安装部的外周面。

本发明的其他方式在于一种端子连接体,具备第1导体和第2导体,所述第1导体具有连接端子,所述第2导体与所述连接端子连接,

所述连接端子具有:

连接部,与所述第1导体连接;

圆弧状安装部,从所述连接部延设,并且使弹性变形后的复原力作用而安装于所述第2导体的圆筒状外周面中的超过半周的范围;以及

一对延设部,从所述圆弧状安装部的周向的两端部延设,向与所述圆弧状安装部弯曲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弯曲,

在所述第2导体的顶端部形成有扩径部,所述扩径部防止所述圆弧状安装部从所述圆筒状外周面向轴方向拔出。

发明效果

所述一方式的连接端子具备连接部、圆弧状安装部、一对延设部以及加强弹簧。另外,圆弧状安装部以使弹性变形后的复原力作用的方式安装于第2导体的圆筒状外周面中的超过半周的范围。并且,圆弧状安装部能够与第2导体的圆筒状外周面进行面接触。由此,根据连接端子,能够将与第2导体之间的电阻维持得小,能够将连接端子中的发热量抑制得小。

另外,通过在圆弧状安装部的外周安装有加强弹簧,从而能够将圆弧状安装部的弹簧强度提高,并能够将从圆弧状安装部作用于第2导体的复原力提高。由此,圆弧状安装部能够不易从第2导体脱离。

另外,能够使圆弧状安装部与第2导体的圆筒状外周面紧贴,且一对延设部形成为从圆弧状安装部较小地突出的形状。由此,能够减小连接端子的体型。

另外,关于一对延设部,在将圆弧状安装部安装于第2导体的圆筒状外周面之际,当使圆弧状安装部以扩径的方式弹性变形时,为了将第2导体向圆弧状安装部引导而能够利用一对延设部。另外,一对延设部也能够作为钩住部而利用,该钩住部用于钩住使得圆弧状安装部不从第2导体的圆筒状外周面脱离的构件等。

故此,根据所述一方式的连接端子,能够将与导体之间的电阻维持得小,并且能够不易从导体脱离,且能够减小体型。

所述其他方式的端子连接体是第1导体和第2导体通过连接端子连接的端子连接体,连接端子使用作为所述一方式的连接端子而示出的具有连接部、圆弧状安装部以及一对延设部的结构。并且,根据端子连接体,通过在第2导体的顶端部形成的扩径部,能够防止圆弧状安装部从第2导体的圆筒状外周面向轴方向拔出。

故此,根据所述其他方式的端子连接体,能够将连接端子与导体之间的电阻维持得小,并且能够减小连接端子的体型,且能够防止连接端子从导体向轴方向拔出。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连接端子及端子连接体的立体图。

图2是通过沿着第1导体及第2导体的轴线方向的截面示出实施方式1的连接端子及端子连接体的说明图。

图3是通过与第1导体及第2导体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截面示出实施方式1的连接端子及端子连接体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将第2导体的露出导体部成形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连接端子及端子连接体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连接端子及端子连接体的、与图5所示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立体图。

图7是通过与第1导体及第2导体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截面示出实施方式2的连接端子及端子连接体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前述的连接端子及端子连接体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如图1~图3所示,本方式的连接端子3为了连接第1导体2和第2导体4而使用。连接端子3具备连接部31、圆弧状安装部32、一对延设部33以及加强弹簧5。连接部31是与第1导体2连接的部分。圆弧状安装部32是从连接部31延设、并且使弹性变形后的复原力F作用而安装于第2导体4的圆筒状外周面401中的超过半周的范围的部分。一对延设部33是从圆弧状安装部32的周向C的两端部321延设、并向与圆弧状安装部32弯曲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弯曲的部分。加强弹簧5安装于圆弧状安装部32的外周,使弹性变形后的复原力F作用于圆弧状安装部32的外周面323。

本方式的端子连接体1具备:第1导体2,具有连接端子3;和第2导体4,与连接端子3连接。在第2导体4的顶端部形成有扩径部44,扩径部44防止圆弧状安装部32从圆筒状外周面401向轴方向L拔出。

以下对本方式的连接端子3及端子连接体1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本方式的连接端子3为了在将进行电子控制的控制机器连接到控制装置时对从控制机器引出的第1电线20的第1导体2和从控制装置引出的第2电线40的第2导体4进行连接而使用。另外,也可以为,具有第1导体2的第1电线20从控制装置引出,具有第2导体4的第2电线40从控制机器引出。

控制机器具有作为致动器的电动机、气缸、螺线管等或者各种传感器等。另外,控制机器能够搭载于车辆,在该情况下,控制装置能够设为车辆的电子控制单元(ECU)。

(第1导体2及连接部31)

如图1及图2所示,本方式的第1导体2形成为第1电线20中的导体部。第1电线20是所谓的包覆线,具有导体部及将导体部覆盖的包覆部22。第1电线20是多根线材被捆成束而绞合的绞线。在第1电线20形成有第1电线20的端部的包覆部22被剥掉而露出的作为导体部的露出导体部21。本方式的露出导体部21被进行使用成形模具的冲压加工等而成形为平板状。

第1电线20除了设为绞线以外,也能够设为单线。在该情况下,第1导体2通过在第1电线20的端部露出的实心状的导体部形成。另外,第1导体2除了设为电线的导体部以外,也能够设为母线等实心状的导体。该实心状的导体也可以由例如磁漆树脂(enamel resin)包覆。

(连接端子3的连接部31)

如图1所示,本方式的连接端子3的连接部31形成为板形状。并且,连接部31与第1电线20的露出导体部21面对面,通过进行熔焊、软钎焊等而与露出导体部21接合。另外,连接部31只要是将第1导体2和圆弧状安装部32连接的形状,就能够形成为任何形状。另外,露出导体部21能够形成为沿着连接部31的形状的各种形状。另外,连接部31和露出导体部21也能够通过进行压接、敛紧等而相互接合。

(第2导体4)

如图1及图2所示,本方式的第2导体4形成为第2电线40中的导体部。第2电线40是所谓的包覆线,具有导体部及将导体部覆盖的包覆部42。第2电线40是多根线材被捆成束而绞合的绞线。在第2电线40形成有第2电线40的端部的包覆部42被剥掉而露出的作为导体部的露出导体部41。

如图4所示,露出导体部41被进行使用成形模具7的冲压加工等而形成为圆筒状(圆柱状)。并且,第2导体4的圆筒状外周面401作为成形为圆筒状的外周面而形成。在此,所谓“圆筒状”与圆柱状同义,表示是具有圆形截面的轴形状。露出导体部41能够通过热成形而成形。所谓热成形是指:对构成导体部的多根线材411加热,以使导体部软化的状态成形。另外,关于露出导体部41,能够对导体部施加其他的导体材料412而成形为圆筒状。

(第2导体4的扩径部44)

另外,如图2所示,在进行作为第2导体4的露出导体部41的成形时,使露出导体部41的顶端部比与顶端部相比靠基端侧的部分扩径。然后,在作为第2导体4的露出导体部41的顶端部形成扩径部44。扩径部44与露出导体部41的一般部43相比外径大,作为从一般部43呈台阶状或者锥形扩径的部分而形成。扩径部44形成为圆弧状安装部32能够钩住的径向R的厚度。

(连接端子3的圆弧状安装部32)

如图3所示,圆弧状安装部32形成于第2导体4的绕其中心轴线O的周向C上的、超过180°且300°以下的角度θ的范围内。在此,圆弧状安装部32的形成角度θ设为圆弧状安装部32的内周面322与第2导体4的圆筒状外周面401接触的周向C的角度θ。在该图中,利用附图标记K表示圆弧状安装部32的内周面322中的、与一对延设部33之间的边界位置。

优选的是,圆弧状安装部32为了不易从第2导体4的圆筒状外周面401向径向R脱离而以210°以上的角度θ形成。另外,当考虑从一对延设部33之间的开放部330沿径向R将第2导体4***时,优选圆弧状安装部32以270°以下的角度θ形成。

在制造连接端子3时,安装于第2导体4前的圆弧状安装部32为了在安装于第2导体4时向第2导体4赋予作为复原力F的弹簧力,形成得比第2导体4的圆筒状外周面401的外径小。并且,在圆弧状安装部32弹性变形而安装于第2导体4的圆筒状外周面401时,能够使在使圆弧状安装部32弹性变形后产生的复原力F从圆弧状安装部32作用于圆筒状外周面401。

考虑到导电性高,具备连接部31、圆弧状安装部32以及一对延设部33的连接端子3通过由铜或者铜合金构成的铜材料构成。

(一对延设部33)

如图3所示,一对延设部33从圆弧状安装部32的周向C的端部321弯折成圆弧状而形成。一对延设部33弯曲的方向与圆弧状安装部32弯曲成圆弧状的方向相反。一对延设部33中的、相互对置侧的表面形成为用于使向第2导体4的安装顺利的曲面形状。

(加强弹簧5)

如图1~图3所示,加强弹簧5通过与构成圆弧状安装部32的金属材料相比电阻率大并且弹簧常数大的金属材料构成。另外,加强弹簧5的复原力F与圆弧状安装部32的复原力F成为一体地作用于第2导体4的圆筒状外周面401。

考虑到导电性高,具备连接部31、圆弧状安装部32以及一对延设部33的连接端子3通过由铜或者铜合金构成的铜材料构成。铜材料的导电性良好,但杨氏模量(弹性模量)不那么大,难以提高弹簧常数。因此,在本方式中,使用与铜材料相比能够增大弹簧常数的金属材料,将作为铜材料的弱点的弹簧常数提高。

加强弹簧5是弥补由铜材料构成的圆弧状安装部32的弹簧常数的构件,所以不必考虑导电性。构成加强弹簧5的金属材料除了弹簧钢钢材(SUP材)之外,能够设为高碳钢钢材、合金钢钢材、不锈钢钢材等。另外,也可以在连接端子3的表面形成有考虑到耐久性的镀膜。

加强弹簧5的厚度比圆弧状安装部32的厚度形成薄。通过该结构,即使是设置加强弹簧5的情况,也使得连接端子3的外径尽量不变大。

如图1及图2所示,在加强弹簧5中的周向C的中心部附近形成有沿着周向C的多个凸部(压花)51。该多个凸部51为了将加强弹簧5的强度提高而形成。

(连接端子3的安装)

首先,在圆弧状安装部32的外周安装加强弹簧5。然后,在将圆弧状安装部32安装于第2导体4的圆筒状外周面401时,使第2导体4的圆筒状外周面401抵接于一对延设部33。然后,将第2导体4朝向圆弧状安装部32的内侧压入。此时,一对延设部33的间隔被第2导体4的圆筒状外周面401撑开,圆弧状安装部32及加强弹簧5以将其曲率半径增大的方式弹性变形。

并且,当第2导体4进入到圆弧状安装部32内时,圆弧状安装部32及加强弹簧5的弹性变形的一部分恢复,一对延设部33的间隔缩窄,并且圆弧状安装部32与第2导体4的圆筒状外周面401抵接(紧贴)。此时,圆弧状安装部32及加强弹簧5的弹性变形未完全恢复,圆弧状安装部32及加强弹簧5的弹性变形后的复原力F作用于第2导体4的圆筒状外周面401。由此,能够使得圆弧状安装部32不从第2导体4向径向R脱离。

(作用效果)

本方式的连接端子3具备连接部31、圆弧状安装部32、一对延设部33以及加强弹簧5。另外,圆弧状安装部32以使弹性变形后的复原力F作用的方式安装于第2导体4的圆筒状外周面401中的超过半周的范围。并且,圆弧状安装部32能够与第2导体4的圆筒状外周面401进行面接触。由此,根据连接端子3,能够将与第2导体4之间的电阻维持得小,能够将连接端子3中的发热量抑制得小。

另外,通过在圆弧状安装部32的外周安装有加强弹簧5,从而能够将圆弧状安装部32的弹簧强度提高,能够将从圆弧状安装部32作用于第2导体4的复原力F提高。由此,圆弧状安装部32能够不易从第2导体4脱离。

另外,通过使用加强弹簧5,能够使圆弧状安装部32的导电性及弹簧强度的设计容易。也就是说,通过使用加强弹簧5,也可以不为了提高弹簧强度而将圆弧状安装部32的厚度增大。因此,只要将圆弧状安装部32的厚度设定成为确保导电性所需要的电阻值以下即可,从而能够减少构成圆弧状安装部32的铜材料的使用量。

另外,能够使圆弧状安装部32与第2导体4的圆筒状外周面401紧贴,且一对延设部33形成为从圆弧状安装部32较小地突出的形状。由此,能够减小连接端子3的体型。

另外,关于一对延设部33,在将圆弧状安装部32安装于第2导体4的圆筒状外周面401之际,当使圆弧状安装部32以扩径的方式弹性变形时,为了将第2导体4向圆弧状安装部32引导而能够利用一对延设部33。另外,一对延设部33也能够作为钩住部而利用,该钩住部用于钩住后述的实施方式2所示的、使得圆弧状安装部32不从第2导体4的圆筒状外周面401脱离的防脱构件6等。

故此,根据本方式的连接端子3,能够将与第2导体4之间的电阻维持得小,并且能够不易从第2导体4脱离,且能够减小体型。

另外,本方式的端子连接体1是第1导体2和第2导体4通过连接端子3连接的端子连接体,连接端子3使用具有连接部31、圆弧状安装部32以及一对延设部33的结构。并且,根据端子连接体1,通过在第2导体4的顶端部形成的扩径部44,能够防止圆弧状安装部32从第2导体4的圆筒状外周面401向轴方向L拔出。

故此,根据本方式的端子连接体1,能够将连接端子3与第2导体4之间的电阻维持得小,并且能够减小连接端子3的体型,且能够防止连接端子3从第2导体4向轴方向L拔出。

<实施方式2>

本方式的连接端子3及端子连接体1是对实施方式1所示的结构进一步改进而得到的。在本方式的连接端子3中,在更加可靠地防止圆弧状安装部32从第2导体4脱落上想办法。

如图5~图7所示,在一对延设部33之间配置有防脱构件6,防脱构件6阻止一对延设部33的间隔扩大,从而防止圆弧状安装部32从第2导体4的圆筒状外周面401脱离。本方式的防脱构件6通过架设于一对延设部33之间的夹子而形成。另外,夹子形成为从外周侧保持一对延设部33而阻止一对延设部33的间隔扩大的四边环形。

如图5及图6所示,本方式的一对延设部33在圆弧状安装部32的轴方向L上的多个部位分割地形成。在排列在轴方向L上的延设部33彼此之间形成有圆弧状安装部32的周向C的长度变短的凹陷部331。凹陷部331作为供防脱构件6配置(卡止)的空间而被利用。防脱构件6分别架设于在轴方向L排列的两组一对延设部33。

在本方式中,通过防脱构件6架设于一对延设部33,从而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圆弧状安装部32从第2导体4脱离。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连接端子3从第2导体4脱落。

关于本方式的连接端子3及端子连接体1中的其他结构、作用效果等,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同样。另外,在本方式中,与实施方式1所示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所示的结构要素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同样。

本方式的加强弹簧5仅设置于圆弧状安装部32的外周面323。除此以外,加强弹簧5也可以从圆弧状安装部32的外周面323与一对延设部33的内周面连续地设置。

另外,在本方式中,在连接端子3的圆弧状安装部32设置有加强弹簧5和防脱构件6双方。另一方面,也能够在圆弧状安装部32仅设置加强弹簧5和防脱构件6中的任一方。

本发明并不仅仅限定于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进一步构成不同的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包括各种各样的变形例、等同范围内的变形例等。

1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插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