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湿发热功能性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66666 发布日期:2020-11-03 浏览:1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吸湿发热功能性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Moisture-absorbing and heating functional fabric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 是由 董勤霞 马仁和 林世芬 于 2020-07-2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湿发热功能性面料及其编织方法,所述面料由下至上依次为起绒层、连接层和表层,所述起绒层、连接层和表层依次交织组成面料主体;所述起绒层由起绒层纱线编织形成,所述起绒层上设置有长度为0.1-0.3mm的绒毛;所述连接层由第一吸湿发热纤维编织形成;所述表层由第一吸湿发热纤维和第二吸湿发热纤维编织形成;所述第一吸湿发热纤维为Porel纤维和氨纶长丝的包芯纱,所述第二吸湿发热纤维为莫代尔纤维和腈纶纤维的混纺纤维纱线。本发明结构简单,吸湿发热效果较好,面料各层面之间的组织结构连接紧密,效果显著,穿着时由于起绒层柔软的贴合人体,且起绒层中的超细旦发热腈纶纤维和长绒棉具有较好的吸湿发热效果。(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oisture-absorbing and heating functional fabric and a weaving method thereof, wherein the fabric sequentially comprises a raising layer, a connecting layer and a surface layer from bottom to top, and the raising layer, the connecting layer and the surface layer are sequentially interwoven to form a fabric main body; the raising layer is formed by weaving raising layer yarns, and piles with the length of 0.1-0.3mm are arranged on the raising layer; the connecting layer is formed by weaving first moisture-absorbing and heat-generating fibers; the surface layer is formed by weaving first moisture-absorbing and heat-generating fibers and second moisture-absorbing and heat-generating fibers; the first moisture absorption heating fiber is a core-spun yarn of Porel fiber and spandex filament, and the second moisture absorption heating fiber is a blended fiber yarn of modal fiber and acrylic fiber. The fabric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good moisture absorption and heating effects, tight connection of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 among all the layers of the fabric, obvious effect, and good moisture absorption and heating effects because the napping layer is soft and is attached to the human body when the fabric is worn, and the superfine denier heating acrylic fibers and the long staple cotton in the napping layer have good moisture absorption and heating effects.)

一种吸湿发热功能性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面料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湿发热功能性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人们对纺织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具备舒适性和保暖性。在秋冬季的面料选择方面,通常要求具有吸湿发热性的功能面料。目前市场上的吸湿发热面料通常采用两种原理:一种是对现有面料进行化学处理,使其具有发热效果;二是利用自身能产生热量的新型纤维混纺而成。两种面料均是在纤维或面料的生产过程中添加化学试剂,可能对人体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且操作过程复杂,不利于面料的推广。目前,通常使用多种具有吸湿、隔热功能的新型纤维混纺制成吸湿发热的面料,但是材料成本较高、工艺较复杂、生产加工成本较高,且吸湿发热效果较差。

目前,通常利用新型纤维混纺制成吸湿发热面料,申请号为201511013733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由正面的纬向组织和反面的毛圈组织依次交织而成,所述纬向组织为全棉纱线,所述毛圈组织为Porel纤维纱线与黏胶纤维的混纺纱线,能快速吸收人体散发的湿气,反面的毛圈组织呈鱼鳞结构,达到既保暖又透湿透气的效果,但是保暖效果较差,且使用了较多的全棉纱线。因此,需要发明一种吸湿发热面料,利用新型的吸湿产热的纤维,编织成不同结构的面料,实现良好的吸湿发热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吸湿发热功能性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实现面料的良好的吸湿发热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吸湿发热功能性面料,所述面料由下至上依次为起绒层、连接层和表层,所述起绒层、连接层和表层依次交织组成面料主体;所述起绒层由起绒层纱线编织形成,所述起绒层上设置有长度为0.1-0.3mm的绒毛;所述连接层由第一吸湿发热纤维编织形成;所述表层由第一吸湿发热纤维和第二吸湿发热纤维编织形成;所述第一吸湿发热纤维为Porel纤维和氨纶长丝的包芯纱,所述第二吸湿发热纤维为莫代尔纤维和腈纶纤维的混纺纤维纱线。

优选地,所述起绒层纱线由超细旦发热腈纶纤维和长绒棉构成。

优选地,所述起绒层上设置有长度为0.2mm的绒毛。

优选地,所述起绒层的厚度为0.1-0.2mm。

优选地,所述连接层的厚度为0.2-0.3mm。

优选地,所述表层的厚度为0.1-0.3mm。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所述的吸湿发热功能性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质量百分比为85-95%的Porel纤维和5-15%的氨纶长丝包覆制成所述第一吸湿发热纤维纱线,所述第一吸湿发热纤维纱线的包覆捻回数为每10公分35-100T;将质量百分比为60%的莫代尔纤维和40%的腈纶纤维混纺制成所述第二吸湿发热纤维纱线,所述第二吸湿发热纤维纱线的捻回数为每10公分40-60T;将质量百分比为45%的超细旦发热腈纶纤维和55%的长绒棉混纺制成起绒层纱线,所述起绒层纱线的捻回数为每10公分30-50T;

(2)采用针织方式,将所述起绒层纱线连接编织作为所述起绒层;

(3)采用针织方式,将所述第一吸湿发热纤维纱线连接编织作为所述连接层;

(4)所述表层是在双面针织大圆机上,采用固定的织针排列、三角排列和穿纱方式将所述第一吸湿发热纤维和第二吸湿发热纤维的纱线编织成鱼鳞结构;

(5)所述起绒层、所述连接层和所述表层一次性通过针织工艺和织物结构连接在一起,得到吸湿发热功能性面料。

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织针排列为罗纹排针,所述三角排列为按照上针盘到下针筒的排列顺序,6路为一个循环,每个循环4织针。

优选地,所述6路中,第1路为集圈组织、浮线组织、集圈组织、浮线组织;第2路为成圈组织、浮线组织、集圈组织、浮线组织;第3路为浮线组织、成圈组织、浮线组织、成圈组织;第4路为集圈组织、浮线组织、成圈组织、浮线组织;第5路为浮线组织、集圈组织、浮线组织、成圈组织;第6路为浮线组织、成圈组织、浮线组织、集圈组织。

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穿纱方式为每路喂入1根第一吸湿发热纤维的纱线和2根第二吸湿发热纤维的纱线,且第一吸湿发热纤维的纱线的进纱张力为5.0-6.0cN,第二吸湿发热纤维的进纱张力为6.0-7.0cN。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三层结构的面料吸湿发热效果较好,面料各层面之间的组织结构连接紧密,效果显著,且维持面料的轻盈,穿着舒适、美观,穿着时由于起绒层柔软的贴合人体,且起绒层中的超细旦发热腈纶纤维和长绒棉具有较好的吸湿发热效果。

2、本发明使用的纤维具有环保、节约棉花资源的效果,具有长远的发展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吸湿发热功能性面料的示意图;

图中的各附图标记为:

1-表层;2-连接层;3-起绒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湿发热功能性面料,面料由下至上依次为起绒层3、连接层2和表层1,起绒层3、连接层2和表层1依次交织组成面料主体;起绒层3由起绒层纱线编织形成,起绒层3上设置有长度为0.1mm的磨毛;连接层2由第一吸湿发热纤维编织形成;表层1由第一吸湿发热纤维和第二吸湿发热纤维编织形成;第一吸湿发热纤维为Porel纤维和氨纶长丝的包芯纱,第二吸湿发热纤维为莫代尔纤维和腈纶纤维的混纺纤维纱线。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起绒层3纱线由超细旦发热腈纶纤维和长绒棉构成;起绒层3的厚度为0.1mm;连接层2的厚度为0.23mm;表层1的厚度为0.1mm。

上述吸湿发热功能性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质量百分比为85%的Porel纤维和15%的氨纶长丝包覆制成所述第一吸湿发热纤维纱线,所述第一吸湿发热纤维纱线的包覆捻回数为每10公分35T;将质量百分比为60%的莫代尔纤维和40%的腈纶纤维混纺制成所述第二吸湿发热纤维纱线,所述第二吸湿发热纤维纱线的捻回数为每10公分40T;将质量百分比为45%的超细旦发热腈纶纤维和55%的长绒棉混纺制成起绒层纱线,所述起绒层纱线的捻回数为每10公分30T;

(2)采用针织方式,将起绒层纱线连接编织作为起绒层3;

(3)采用针织方式,将第一吸湿发热纤维纱线连接编织作为连接层2;

(4)表层1是在双面针织大圆机上,采用固定的织针排列、三角排列和穿纱方式将第一吸湿发热纤维和第二吸湿发热纤维的纱线编织成鱼鳞结构;

(5)起绒层3、连接层2和表层1一次性通过针织工艺和织物结构连接在一起,得到吸湿发热功能性面料。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步骤(4)中,织针排列为罗纹排针,三角排列为按照上针盘到下针筒的排列顺序,6路为一个循环,每个循环4织针。6路中,第1路为集圈组织、浮线组织、集圈组织、浮线组织;第2路为成圈组织、浮线组织、集圈组织、浮线组织;第3路为浮线组织、成圈组织、浮线组织、成圈组织;第4路为集圈组织、浮线组织、成圈组织、浮线组织;第5路为浮线组织、集圈组织、浮线组织、成圈组织;第6路为浮线组织、成圈组织、浮线组织、集圈组织。步骤(4)中,所述穿纱方式为每路喂入1根第一吸湿发热纤维的纱线和2根第二吸湿发热纤维的纱线,且第一吸湿发热纤维的纱线的进纱张力为5.0cN,第二吸湿发热纤维的进纱张力为6.0cN。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湿发热功能性面料,面料由下至上依次为起绒层3、连接层2和表层1,起绒层3、连接层2和表层1依次交织组成面料主体;起绒层3由起绒层纱线编织形成,起绒层3上设置有长度为0.2mm的拉毛;连接层2由第一吸湿发热纤维编织形成;表层1由第一吸湿发热纤维和第二吸湿发热纤维编织形成;第一吸湿发热纤维为Porel纤维和氨纶长丝的包芯纱,第二吸湿发热纤维为莫代尔纤维和腈纶纤维的混纺纤维纱线。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起绒层3纱线由超细旦发热腈纶纤维和长绒棉构成;起绒层3的厚度为0.15mm;连接层2的厚度为0.25mm;表层1的厚度为0.2mm。

上述吸湿发热功能性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质量百分比为90%的Porel纤维和10%的氨纶长丝包覆制成所述第一吸湿发热纤维纱线,所述第一吸湿发热纤维纱线的包覆捻回数为每10公分70T;将质量百分比为60%的莫代尔纤维和40%的腈纶纤维混纺制成所述第二吸湿发热纤维纱线,所述第二吸湿发热纤维纱线的捻回数为每10公分50T;将质量百分比为45%的超细旦发热腈纶纤维和55%的长绒棉混纺制成起绒层纱线,所述起绒层纱线的捻回数为每10公分40T;

(2)采用针织方式,将起绒层纱线连接编织作为起绒层3;

(3)采用针织方式,将第一吸湿发热纤维纱线连接编织作为连接层2;

(4)表层1是在双面针织大圆机上,采用固定的织针排列、三角排列和穿纱方式将第一吸湿发热纤维和第二吸湿发热纤维的纱线编织成鱼鳞结构;

(5)起绒层3、连接层2和表层1一次性通过针织工艺和织物结构连接在一起,得到吸湿发热功能性面料。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步骤(4)中,织针排列为罗纹排针,三角排列为按照上针盘到下针筒的排列顺序,6路为一个循环,每个循环4织针。6路中,第1路为集圈组织、浮线组织、集圈组织、浮线组织;第2路为成圈组织、浮线组织、集圈组织、浮线组织;第3路为浮线组织、成圈组织、浮线组织、成圈组织;第4路为集圈组织、浮线组织、成圈组织、浮线组织;第5路为浮线组织、集圈组织、浮线组织、成圈组织;第6路为浮线组织、成圈组织、浮线组织、集圈组织。步骤(4)中,所述穿纱方式为每路喂入1根第一吸湿发热纤维的纱线和2根第二吸湿发热纤维的纱线,且第一吸湿发热纤维的纱线的进纱张力为5.5cN,第二吸湿发热纤维的进纱张力为6.5cN。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湿发热功能性面料,面料由下至上依次为起绒层3、连接层2和表层1,起绒层3、连接层2和表层1依次交织组成面料主体;起绒层3由起绒层纱线编织形成,起绒层3上设置有长度为0.3mm的拉毛;连接层2由第一吸湿发热纤维编织形成;表层1由第一吸湿发热纤维和第二吸湿发热纤维编织形成;第一吸湿发热纤维为Porel纤维和氨纶长丝的包芯纱,第二吸湿发热纤维为莫代尔纤维和腈纶纤维的混纺纤维纱线。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起绒层3纱线由超细旦发热腈纶纤维和长绒棉构成;起绒层3的厚度为0.2mm;连接层2的厚度为0.3mm;表层1的厚度为0.3mm。

上述吸湿发热功能性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质量百分比为95%的Porel纤维和5%的氨纶长丝包覆制成所述第一吸湿发热纤维纱线,所述第一吸湿发热纤维纱线的包覆捻回数为每10公分100T;将质量百分比为60%的莫代尔纤维和40%的腈纶纤维混纺制成所述第二吸湿发热纤维纱线,所述第二吸湿发热纤维纱线的捻回数为每10公分60T;将质量百分比为45%的超细旦发热腈纶纤维和55%的长绒棉混纺制成起绒层纱线,所述起绒层纱线的捻回数为每10公分50T;

(2)采用针织方式,将起绒层纱线连接编织作为起绒层3;

(3)采用针织方式,将第一吸湿发热纤维纱线连接编织作为连接层2;

(4)表层1是在双面针织大圆机上,采用固定的织针排列、三角排列和穿纱方式将第一吸湿发热纤维和第二吸湿发热纤维的纱线编织成鱼鳞结构;

(5)起绒层3、连接层2和表层1一次性通过针织工艺和织物结构连接在一起,得到吸湿发热功能性面料。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步骤(4)中,织针排列为罗纹排针,三角排列为按照上针盘到下针筒的排列顺序,6路为一个循环,每个循环4织针。6路中,第1路为集圈组织、浮线组织、集圈组织、浮线组织;第2路为成圈组织、浮线组织、集圈组织、浮线组织;第3路为浮线组织、成圈组织、浮线组织、成圈组织;第4路为集圈组织、浮线组织、成圈组织、浮线组织;第5路为浮线组织、集圈组织、浮线组织、成圈组织;第6路为浮线组织、成圈组织、浮线组织、集圈组织。步骤(4)中,所述穿纱方式为每路喂入1根第一吸湿发热纤维的纱线和2根第二吸湿发热纤维的纱线,且第一吸湿发热纤维的纱线的进纱张力为6.0cN,第二吸湿发热纤维的进纱张力为7.0cN。

Porel纤维是一种改性的聚酯短纤维,具有较好的导湿性、速干性、隔热性。莫代尔纤维是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是利用榉木制成的木浆通过专门的纺织工艺加工成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能,生产过程环保。由于目前棉花资源日益紧缺,开发各种新型功能性超仿棉产品已成为重要的技术任务。本发明利用Porel纤维和莫代尔纤维制作吸湿发热面料,不仅具有良好的吸湿发热性能,还具有环保、节约棉花资源的优点。利用集圈工艺将三层面料编织织造在一起,不仅连接牢固,且可以使层与层之间形成空气层,有利于人体散发的湿气的消失,及散发的热量保存,共同实现良好的吸湿发热效果,且维持了面料的轻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蓄热发光保暖针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