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装置

文档序号:968801 发布日期:2020-11-03 浏览: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制冷装置 (Refrigerating device ) 是由 田中勝 平良繁治 配川知之 清水義喜 于 2017-01-2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制冷装置(100)包括热源单元(10)、利用单元(20A)、液态制冷剂配管(31)以及气态制冷剂配管(32)。利用单元(20A)具有利用单元内部管路(29a~29c)。液态制冷剂配管(31)和气态制冷剂配管(32)连接热源单元(10)和利用单元内部管路(29a~29c)。制冷剂在热源单元(10)、利用单元(20A)、液态制冷剂配管(31)以及气态制冷剂配管(32)中循环。制冷剂包括由具有一个以上的碳-碳不饱和键的分子式表示的化合物。在液态制冷剂配管(31)、气态制冷剂配管(32)以及利用单元内部管路(29a~29c)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内表面涂敷有对制冷剂的歧化反应进行抑制的歧化反应抑制剂。(A refrigeration device (100) is provided with a heat source unit (10), a use unit (20A), a liquid refrigerant pipe (31), and a gas refrigerant pipe (32). The use unit (20A) has use unit internal pipelines (29 a-29 c). A liquid refrigerant pipe (31) and a gas refrigerant pipe (32) connect the heat source unit (10) and the usage unit internal pipelines (29 a-29 c). The refrigerant circulates through the heat source unit (10), the usage unit (20A), the liquid refrigerant pipe (31), and the gas refrigerant pipe (32). The refrigerant includes a compound represented by a formula having one or more carbon-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The inner surfaces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liquid refrigerant pipe (31), the gaseous refrigerant pipe (32), and the use unit internal pipes (29 a-29 c) are coated with a disproportionation reaction inhibitor that inhibits disproportionation reaction of the refrigerant.)

制冷装置

本发明专利申请是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7/002767,国际申请日为2017年01月26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号为201780008218.3,名称为“制冷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制冷装置中,从抑制全球变暖的观点出发,如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5-007257号公报)公开的那样,采用氢氟烯烃(HFO)作为制冷剂。由于HFO容易被大气中的OH自由基分解,因而该HFO的温室效应系数较小。作为HFO的例子,例如能够列举1,1,2-三氟乙烯(HFO-1123)以及2,3,3,3-四氟丙烯(HFO-1234yf)。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用于制冷装置的制冷剂中,为了具有较低的热稳定性,上述制冷剂在规定条件下容易发生被称为歧化反应的自分解反应。歧化反应是指下述化学反应:同一种类的两个以上分子由于相互反应等原因而转变成两种种类以上的不同种类的物质。

歧化反应的一例是HFO-1123制冷剂的聚合。由于HFO-1123是由具有一个以上的碳-碳不饱和键的分子式表示的化合物,因此该HFO-1123容易在高温和高压下进行聚合反应。聚合反应是指通过多个单体聚合而生成分子量较大的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作为由聚合反应生成的化合物的聚合物通常具有10000以上的分子量。

同样地,由于HFO-1234yf在其组成中具有双键,因此该HFO-1234yf容易通过高温等条件产生聚合。

若由于歧化反应而使制冷剂的一部分变质,则在制冷剂回路中循环的制冷剂的有效量将减少,从而引起制冷剂回路的性能降低。此外,根据情况,歧化反应的生成物可能在制冷剂回路的管路中阻塞,从而阻碍制冷剂的循环。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在采用制冷剂的制冷装置中抑制制冷剂的歧化反应的发生。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观点的制冷装置包括热源单元、利用单元、液态制冷剂配管和气态制冷剂配管以及制冷剂。利用单元具有利用单元内部管路。液态制冷剂配管和气态制冷剂配管连接热源单元和利用单元内部管路。制冷剂在热源单元、利用单元、液态制冷剂配管以及气态制冷剂配管中循环。制冷剂包括由具有一个以上的碳-碳不饱和键的分子式表示的化合物。在液态制冷剂配管、气态制冷剂配管以及利用单元内部管路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内表面涂敷有对制冷剂的歧化反应进行抑制的歧化反应抑制剂。

根据上述结构,歧化反应抑制剂涂敷于上述液态制冷剂配管、上述气态制冷剂配管以及上述利用单元内部管路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内表面。因此,由于在制冷剂回路中循环的制冷剂与歧化反应抑制剂接触,因而不容易产生制冷剂的歧化反应。

在第一观点所述的制冷装置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第二观点的制冷装置中,歧化反应抑制剂是对制冷剂的聚合进行抑制的聚合抑制剂。

根据上述结构,歧化反应抑制剂对制冷剂的聚合进行抑制。因此,能够对由聚合的生成物引起的制冷剂回路的性能降低进行抑制。

在第一观点或第二观点所述的制冷装置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第三观点的制冷装置中,歧化反应抑制剂包括稳定剂、抗氧化剂以及脱氧剂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上述结构,对歧化反应抑制剂的具体的内容进行指定。

在第三观点所述的制冷装置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第四观点的制冷装置中,歧化反应抑制剂包括稳定剂。稳定剂包括耐氧化性增强剂、耐热性增强剂以及金属减活剂中的至少一个。耐氧化性增强剂以及耐热性增强剂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个:N,N’-二苯基苯二胺、对辛基二苯胺、p,p’-二辛基二苯胺、N-苯基-1-萘胺、N-苯基-2-萘胺、N-(对十二烷基)苯基-2-萘胺、二-1-萘胺、二-2-萘胺、N-烷基吩噻嗪、6-(叔丁基)苯酚、2,6-二-(叔丁基)苯酚、4-甲基-2,6-二-(叔丁基)苯酚、4,4’-亚甲基双(2,6-二-叔丁基苯酚)。金属减活剂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个:咪唑、苯并咪唑、2-巯基苯并噻唑、2,5-二巯基噻二唑、亚水杨基-丙二胺、吡唑、苯并***、甲苯***、2-甲基苯并咪唑、3,5-二甲基吡唑、亚甲基双-苯并***、有机酸或其酯、脂肪族伯胺、脂肪族仲胺或脂肪族叔胺、有机酸或无机酸的铵盐、杂环式含氮化合物、烷基酸磷酸酯的铵盐或其衍生物。

根据上述结构,提出了作为歧化反应抑制剂的成分的稳定剂的具体的组成。

在第三观点或第四观点所述的制冷装置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第五观点的制冷装置中,歧化反应抑制剂包括抗氧化剂。抗氧化剂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个:二硫代酸锌、有机硫化合物、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2,6-二-叔丁基-4-乙基苯酚、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苯基-α-萘胺、N,N’-二-苯基-对苯二胺、N,N’-二亚水杨基-1,2-二氨基丙烷。

根据上述结构,提出了作为歧化反应抑制剂的成分的抗氧化剂的具体的组成。

在第三观点至第五观点中任一观点所述的制冷装置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第六观点的制冷装置中,歧化反应抑制剂包括脱氧剂。

脱氧剂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个:2-乙基己基缩水甘油醚、苯基缩水甘油醚、环氧化环己基甲醇、二(烷基苯基)碳二亚胺、β-蒎烯。

根据上述结构,提出了作为歧化反应抑制剂的成分的脱氧剂的具体的组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一观点的制冷装置,不容易发生制冷剂的歧化反应。

根据本发明第二观点的制冷装置,能够对由聚合的生成物引起的制冷剂回路的性能降低进行抑制。

根据本发明第三观点至第六观点的制冷装置,对歧化反应抑制剂的具体的内容进行指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100的制冷剂回路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制冷装置100的利用单元20A和制冷剂连通配管30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采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制冷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的制冷装置的具体结构并不限于下述实施方式,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更。

(1)整体结构

图1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100。制冷装置100例如是空调装置。制冷装置100包括热源单元10、利用单元20A、20B、制冷剂连通配管30以及制冷剂。

(2)详细结构

(2-1)热源单元10

热源单元10用于产生温热或冷热。热源单元10具有压缩机11、四通换向阀12、热源单元热交换器13、热源单元风扇14、热源单元膨胀阀15、热源单元液体通路端口17、热源单元气体通路端口18以及热源单元内部管路19a~19g。

(2-1-1)压缩机11

压缩机11将低压气态制冷剂吸入并压缩成高压气态制冷剂,并且使上述高压气态制冷剂沿箭头的方向排出。

(2-1-2)四通换向阀12

四通换向阀12对冷热利用运转和温热利用运转进行切换。四通换向阀12在冷热利用运转时构成实线所示的制冷剂路径,在温热利用运转时构成虚线所示的制冷剂路径。

(2-1-3)热源单元热交换器13

热源单元热交换器13进行制冷剂和热源单元10的周围的空气的热交换。在冷热利用运转的情况下,热源单元热交换器13作为冷凝器起作用,向空气中释放制冷剂的热量。另一方面,在温热利用运转的情况下,热源单元热交换器13作为蒸发器起作用,使制冷剂吸取空气中的热量。

(2-1-4)热源单元风扇14

热源单元风扇14对热源单元热交换器13的热交换进行促进。

(2-1-5)热源单元膨胀阀15

热源单元膨胀阀15是能够进行开度调节的阀,并且作为制冷剂的减压装置起作用。

(2-1-6)储罐16

储罐16对在压缩机11的前段未蒸发的液态制冷剂进行积蓄,并且供气态制冷剂流过。

(2-1-7)热源单元液体通路端口17

热源单元液体通路端口17用于连接液态制冷剂配管31。在热源单元液体通路端口17内置有在未打算长期使用制冷装置100等情况下手动将液态制冷剂主要流动的路径封闭的阀。

(2-1-8)热源单元气体通路端口18

热源单元液体通路端口17用于连接气态制冷剂配管32。在热源单元液体通路端口17内置有在未打算长期使用制冷装置100等情况下手动将气态制冷剂主要流动的路径封闭的阀。

(2-1-9)热源单元内部管路19a~19g

热源单元内部管路19a~19g连接热源单元10的多个构成元件,即连接压缩机11、四通换向阀12、热源单元热交换器13、热源单元膨胀阀15、热源单元液体通路端口17以及热源单元气体通路端口18,并且上述热源单元内部管路19a~19g有助于上述构成元件之间的制冷剂的交换。

(2-2)利用单元20A、20B

为了方便用户,利用单元20A、20B利用由热源单元10产生的温热或冷热。利用单元20A具有利用单元膨胀阀21、利用单元热交换器22、利用单元风扇23、利用单元液体通路端口27、利用单元气体通路端口28以及利用单元内部管路29a~29c。利用单元20B的结构与利用单元20A的结构相同。

以下对利用单元20A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并且省略对利用单元20B的结构进行说明。

(2-2-1)利用单元膨胀阀21

利用单元膨胀阀21是能够进行开度调节的阀,并且作为气态制冷剂的减压装置或流量调节装置起作用。

(2-2-2)利用单元热交换器22

利用单元热交换器22进行制冷剂和利用单元20A的周围的空气的热交换。在冷热利用运转的情况下,利用单元热交换器22作为蒸发器起作用,使制冷剂吸取空气中的热量。另一方面,在温热利用运转的情况下,利用单元热交换器22作为冷凝器起作用,向空气中释放制冷剂的热量。

(2-2-3)利用单元风扇23

利用单元风扇23对利用单元热交换器22的热交换进行促进。

(2-2-4)利用单元液体通路端口27

利用单元液体通路端口27是用于连接液态制冷剂配管31的部位。

(2-2-5)利用单元气体通路端口28

利用单元液体通路端口28是用于连接气态制冷剂配管32的部位。

(2-2-6)利用单元内部管路29a~29c

利用单元内部管路29a~29c连接利用单元20A的多个构成元件,即连接利用单元膨胀阀21、利用单元热交换器22、利用单元液体通路端口27以及利用单元气体通路端口28,并且上述利用单元内部管路29a~29c有助于上述构成元件之间的制冷剂的交换。

(2-3)制冷剂连通配管30

制冷剂连通配管30用于连接热源单元10和利用单元20A以构成制冷剂回路。制冷剂连通配管30具有液态制冷剂配管31和气态制冷剂配管32。液态制冷剂配管31连接热源单元液体通路端口17和利用单元液体通路端口27。气态制冷剂配管32连接热源单元气体通路端口18和利用单元气体通路端口28。

(2-4)制冷剂

制冷剂在热源单元10、利用单元20A、20B以及制冷剂连通配管30中循环。制冷剂包括由具有一个以上的碳-碳不饱和键的分子式表示的化合物。制冷剂例如是氢氟烯烃(HFO)。

(2-5)歧化反应抑制剂40

图2表示图1所示的制冷装置100的利用单元20A和制冷剂连通配管30。在液态制冷剂配管31、气态制冷剂配管32以及利用单元内部管路29a~29c的至少一部分的内表面涂敷有歧化反应抑制剂40。歧化反应抑制剂40是抑制歧化反应的发生和进行的物质。较为理想的是,歧化反应抑制剂40是对制冷剂的聚合进行抑制的聚合抑制剂。

歧化反应抑制剂40包括稳定剂、抗氧化剂以及脱氧剂中的至少一个。

(2-5-1)稳定剂

稳定剂包括耐氧化性增强剂、耐热性增强剂以及金属减活剂中的至少一个。

耐氧化性增强剂以及耐热性增强剂包括下述列举的物质中的至少一种。

(耐氧化性增强剂、耐热性增强剂)

N,N’-二苯基苯二胺、对辛基二苯胺、p,p’-二辛基二苯胺、N-苯基-1-萘胺、N-苯基-2-萘胺、N-(对十二烷基)苯基-2-萘胺、二-1-萘胺、二-2-萘胺、N-烷基吩噻嗪、6-(叔丁基)苯酚、2,6-二-(叔丁基)苯酚、4-甲基-2,6-二-(叔丁基)苯酚、4,4’-亚甲基双(2,6-二-叔丁基苯酚)。

金属减活剂包括下述列举的物质中的至少一种。

(金属减活剂)

咪唑、苯并咪唑、2-巯基苯并噻唑、2,5-二巯基噻二唑、亚水杨基-丙二胺、吡唑、苯并***、甲苯***、2-甲基苯并咪唑、3,5-二甲基吡唑、亚甲基双-苯并***、有机酸或其酯、脂肪族伯胺、脂肪族仲胺或脂肪族叔胺、有机酸或无机酸的铵盐、杂环式含氮化合物、烷基酸磷酸酯的铵盐或其衍生物。

(2-5-2)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包括下述列举的物质中的至少一种。

(抗氧化剂)

二硫代酸锌、有机硫化合物、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2,6-二-叔丁基-4-乙基苯酚、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苯基-α-萘胺、N,N’-二-苯基-对苯二胺、N,N’-二亚水杨基-1,2-二氨基丙烷。

(2-5-3)脱氧剂

脱氧剂包括下述列举的物质中的至少一种。

(脱氧剂)

2-乙基己基缩水甘油醚、苯基缩水甘油醚、环氧化环己基甲醇、二(烷基苯基)碳二亚胺、β-蒎烯。

(3)基本动作

(3-1)冷热运转

在冷热运转中,四通换向阀12构成图1的实线所示的制冷剂路径。压缩机11沿图1的箭头的方向将高压气态制冷剂排出。高压气态制冷剂流过四通换向阀12后到达热源单元热交换器13。热源单元热交换器13作为冷凝器起作用,使高压气态制冷剂成为高压液态制冷剂。高压液态制冷剂在热源单元膨胀阀15、液态制冷剂配管31以及利用单元膨胀阀21中减压成气液两相制冷剂,并到达利用单元热交换器22。利用单元热交换器22作为蒸发器起作用,在使气液两相制冷剂成为低压气态制冷剂的过程中从周围的空气吸收热量,藉此使周围的空气变冷。低压气态制冷剂依次流过气态制冷剂配管32和四通换向阀12后,经由储罐16被吸入至压缩机11。

(3-2)温热运转

在温热运转中,四通换向阀12构成图1的虚线所示的制冷剂路径。压缩机11沿图1的箭头的方向将高压气态制冷剂排出。高压气态制冷剂依次流过四通换向阀12和气态制冷剂配管32后到达利用单元热交换器22。利用单元热交换器22作为冷凝器起作用,在使高压气态制冷剂变成高压液态制冷剂的过程中释放热量,从而使周围的空气变暖。高压液态制冷剂在利用单元膨胀阀21、液态制冷剂配管31以及热源单元膨胀阀15中减压成气液两相制冷剂,并到达热源单元热交换器13。热源单元热交换器13作为蒸发器起作用,使气液两相制冷剂成为低压气态制冷剂。随后,低压气态制冷剂流过四通换向阀12后,经由储罐16被吸入至压缩机11。

(4)设置步骤

在设置制冷装置100时,在屋外设置热源单元10,并且在屋内设置利用单元20A、20B。在上述设置工序中,在热源单元10预先以液体的状态封入有整个制冷装置100所需要的量的制冷剂。接着,设置连接热源单元10和利用单元20A、20B的制冷剂连通配管30,并由此完成制冷装置100的制冷剂回路。最后,向制冷剂回路释放封入于热源单元10的制冷剂,使制冷剂朝向利用单元20A、20B流动。此时,在歧化反应抑制剂40涂敷于液态制冷剂配管31或气态制冷剂配管32的内表面的情况下,制冷剂与歧化反应抑制剂40接触。因此,流过液态制冷剂配管31或气态制冷剂配管32的制冷剂的歧化反应不容易产生。接着,到达利用单元液体通路端口27和利用单元气体通路端口28的制冷剂向利用单元20A的各部分浸透。此时,在歧化反应抑制剂40涂敷于利用单元内部管路29a~29c的内表面的情况下,制冷剂与歧化反应抑制剂40接触。因此,流过利用单元内部管路29a~29c的制冷剂的歧化反应不容易产生。

(5)特征

(5-1)

歧化反应抑制剂40涂敷于液态制冷剂配管31、气态制冷剂配管32以及利用单元内部管路29a~29c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内表面。因此,由于在制冷剂回路中循环的制冷剂与歧化反应抑制剂40接触,因而不容易产生制冷剂的歧化反应。

(5-2)

歧化反应抑制剂40可以是对制冷剂的聚合进行抑制的聚合抑制剂。根据上述结构,歧化反应抑制剂40对制冷剂的聚合进行抑制。因此,能够对由聚合的生成物引起的制冷剂回路的性能降低进行抑制。

(5-3)

本发明提出各种发现以作为歧化反应抑制剂40的组成。也就是说,歧化反应抑制剂40可以包括稳定剂、抗氧化剂以及脱氧剂中的至少一个。稳定剂可以包括耐氧化性增强剂、耐热性增强剂以及金属减活剂中的至少一个。此外,在本说明书的第(2-4)部分中列举了耐氧化性增强剂、耐热性增强剂、金属减活剂、抗氧化剂以及脱氧剂的各种可能的组成。根据上述发现提出歧化反应抑制剂40的具体组成,从而能够制造和准备上述歧化反应抑制剂40。

(6)变形例

(6-1)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用于制冷装置100的制冷剂包括由具有一个以上的碳-碳不饱和键的分子式表示的化合物。作为其替代,具体而言,制冷剂也可以是以HFO和HFC为主要成分的混合制冷剂。此外,用于制冷装置100的制冷机油可以是以烷基芳香族烃和含氧烃为主要成分的制冷机油。

HFO是氢氟烯烃。HFO是由具有一个以上的碳-碳不饱和键的分子式表示的化合物。HFO例如是1,1,2-三氟乙烯(HFO-1123)以及2,3,3,3-四氟丙烯(HFO-1234yf)。由于HFO容易被大气中的OH自由基分解,因而该HFO的温室效应系数较小。

HFC是氢氟烃。HFC例如是由分子式C2H2F4表示的R134a、由分子式CH2F2表示的R32以及作为混合制冷剂的R410A和R407c。由于HFC不包括氯离子,因此与氯氟烃(CFC)以及氢氯氟烃(HCFC)相比,上述HFC对臭氧层的破坏效果较小。

烷基芳香族烃是烷基与苯和萘等芳香族烃键合而成的化合物。烷基芳香族烃例如是甲苯和乙苯等烷基苯。

含氧烃是酯化合物、醚化合物、或者酯化合物和醚化合物的混合物。含氧烃例如是聚乙烯基醚和多元醇酯。

在上述制冷装置中,作为混合制冷剂中HFO的混合比率(重量比,以下相同)的HFO制冷剂比、作为混合制冷剂中HFC的混合比率的HFC制冷剂比、作为制冷机油中烷基芳香族烃的混合比率的烷基芳香族油比、以及作为制冷机油中含氧烃的混合比率的含氧油比表现出下述倾向。

具体而言,在使用HFO制冷剂比大于HFC制冷剂比的混合制冷剂的情况下,使用烷基芳香族油比大于含氧油比的制冷机油。此外,与此相反的是,在使用HFO制冷剂比小于HFC制冷剂比的混合制冷剂的情况下,使用烷基芳香族油比小于含氧油比的制冷机油。例如,在HFO制冷剂比为70%并且HFC制冷剂比为30%的情况下,烷基芳香族油比为80%,并且含氧油比为20%。另外,较为理想的是,HFO制冷剂比与烷基芳香族油比相等,并且HFC制冷剂比与含氧油比相等。此外,较为理想的是,HFO制冷剂比为40%~60%,HFC制冷剂比为60%~40%,烷基芳香族油比为40%~60%,含氧油比为60%~40%。例如,在HFO制冷剂比为40%并且HFC制冷剂比为60%的情况下,较为理想的是,烷基芳香族油比为40%,并且含氧油比为60%。

上述制冷装置采用HFO和HFC的混合制冷剂作为温室效应系数较小的制冷剂。由于HFO1123等HFO具有碳-碳不饱和键,因此在压缩机的内部空间等高温的环境下,上述HFO可能产生聚合反应。此外,在采用R32作为HFC的情况下,较为理想的是,采用醚化合物和酯化合物作为与制冷剂的相容性较好的制冷机油。不过,醚化合物和酯化合物作为具有碳-碳不饱和键的HFO的聚合反应的引发剂起作用。由HFO的聚合反应生成的聚合物附着于制冷装置的配管等,从而成为制冷剂流路阻塞的原因。

不过,能够通过添加规定量的、不容易作为聚合反应的引发剂起作用的烷基芳香族烃以作为制冷机油的主要成分,从而确保HFC和制冷机油的相容性,并且抑制HFO的聚合反应。因此,较为理想的是,随着作为混合制冷剂中HFO的混合比率的HFO制冷剂比变高,作为制冷机油中烷基芳香族烃的混合比率的烷基芳香族油比变高。

(6-2)特征

(6-2-1)变形例的第一观点

变形例的第一观点的制冷装置100使用以HFO和HFC为主要成分的混合制冷剂以及以烷基芳香族烃和含氧烃为主要成分的制冷机油。含氧烃包括醚和酯中的至少一方。混合制冷剂的HFO的重量混合比率为第一制冷剂比率,并且HFC的重量混合比率为第二制冷剂比率。制冷机油的烷基芳香族烃的混合比率为第一油比率,并且含氧烃的混合比率为第二油比率。在第一制冷剂比率大于第二制冷剂比率的情况下,第一油比率大于第二油比率。在第一制冷剂比率小于第二制冷剂比率的情况下,第一油比率小于第二油比率。

根据上述结构,制冷机油包括烷基芳香族烃。HFO制冷剂具有碳-碳不饱和键,并且上述HFO制冷剂为HFO1123等容易在高温下聚合的制冷剂。另一方面,作为与R32等HFC制冷剂的相容性较好的制冷机油,醚化合物和酯化合物是合适的。不过,醚化合物和酯化合物具有作为具有碳-碳不饱和键的HFO的聚合反应的引发剂起作用的倾向。由聚合反应生成的聚合物附着于制冷装置的配管等,从而成为制冷剂流路阻塞的原因。不过,能够通过添加规定量的烷基芳香族烃以作为制冷机油的主要成分,从而确保HFC制冷剂和制冷机油的相容性,并且抑制HFO制冷剂的聚合反应。因此,第一观点的制冷装置能够提供一种对由制冷剂的聚合反应生成的聚合物的阻塞进行抑制且安全性较高的制冷装置。

(6-2-2)变形例的第二观点

在变形例的第一观点所述的制冷装置的基础上,在变形例的第二观点的制冷装置100中,HFO可以是HFO1123,HFC可以是R32。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添加规定量的烷基芳香族烃以作为制冷机油的主要成分,从而确保与作为HFC制冷剂的R32的相容性,并且抑制作为HFO制冷剂的HFO1123的聚合反应。

(6-2-3)变形例的第三观点

在变形例的第一观点或第二观点所述的制冷装置的基础上,在变形例的第三观点的制冷装置100中,第一制冷剂比率与第一油比率相等,第二制冷剂比率与第二油比率相等。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添加规定量的烷基芳香族烃以作为制冷机油的主要成分,从而确保与HFC制冷剂的相容性,并且抑制HFO制冷剂的聚合反应。

(6-2-4)变形例的第四观点

在变形例的第一观点至第三观点中任一观点所述的制冷装置的基础上,在变形例的第四观点的制冷装置100中,第一制冷剂比率为40%~60%,第二制冷剂比率为60%~40%,第一油比率为40%~60%,第二油比率为60%~40%。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确保HFC制冷剂和制冷机油的相容性,并且更进一步地抑制HFO制冷剂的聚合反应。

符号说明

10 热源单元;

19a~19g 热源单元内部管路;

20A、20B 利用单元;

29a~29c 利用单元内部管路;

30 制冷剂连通配管;

31 液态制冷剂配管;

32 气态制冷剂配管;

40 歧化反应抑制剂;

100 制冷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5-007257号公报。

1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冷媒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空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