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

文档序号:991321 发布日期:2020-10-20 浏览: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散热器 (Heat radiator ) 是由 竹中聪 于 2019-03-0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冷却性能的提高和腐蚀的抑制的散热器。散热器(100)具备并列配置的多个管(1)以及与多个管(1)的两端连结的一对箱体(4、5),通过设置在箱体(5)的内部的分隔构件(8)划分为下游层(5b)和上游层(5a)。在分隔构件(8)上形成有通孔(9),作为供气泡从下游层(5b)向上游层(5a)流通的气泡流路。(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radiator capable of improving cooling performance and inhibiting corrosion. A radiator (100)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tubes (1) arranged in parallel and a pair of cases (4, 5) connected to both ends of the plurality of tubes (1), and is divided into a downstream layer (5b) and an upstream layer (5a) by a partition member (8) provided inside the case (5). The partition member (8) is formed with through holes (9) as bubble flow paths through which bubbles flow from the downstream layer (5b) to the upstream layer (5 a).)

散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散热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搭载于车辆的散热器(热交换器),已知有如下散热器,即,在与多个管的两端连结的两个箱体之一中设置分隔构件,从而使冷却液蜿蜒流动的散热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979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散热器中,有可能因气泡积聚在分隔构件附近而导致散热器的冷却性能降低或规定的构件(例如,分隔构件和箱体的内壁)腐蚀。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冷却性能的提高和腐蚀的抑制的散热器。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散热器具备并列配置的多个管以及与所述多个管的两端连结的一对箱体,通过设置在所述一对箱体中的至少一个箱体的内部的分隔构件将该内部划分为下游层和上游层,该散热器中,具有供气泡从所述下游层向所述上游层流通的气泡流路。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冷却性能的提高和腐蚀的抑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散热器的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A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通孔附近的放大图。

图2B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通孔附近的放大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散热器的结构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散热器的结构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散热器的结构的一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使用图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散热器100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散热器100的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散热器100是搭载于车辆的横流式散热器,通过在大气与从内燃机(或者,也可以是电子部件)吸热后的冷却液(作为传热介质的一例)之间进行热交换,使冷却液冷却。

如图1所示,散热器100具有多个管1、多个散热片2、第一箱体4以及第二箱体5。

多个管1和多个散热片2交替层叠。将该层叠部分称为芯部。

管1是供冷却液流动的扁平状的管,被并列配置。

第一箱体4与多个管1的一端连结,第二箱体5与多个管1的另一端连结。

第二箱体5上设置有入口管6和出口管7,该入口管6例如供从内燃机吸热后的冷却液流入散热器100内,该出口管7供经冷却的冷却液流出散热器100外。应予说明,入口管6和出口管7的设置位置不限于图1所示的位置。

入口管6与储液罐(省略图示)连接,当散热器100的温度升高时,由于热膨胀而从散热器100溢出的冷却液被输送到该储液罐。

另外,在第二箱体5的内部设置有平板状的分隔构件8。通过该分隔构件8,第二箱体5的内部被划分为上游层5a和下游层5b。

在分隔构件8上形成有使上游层5a和下游层5b连通的通孔9(作为气泡流路的一例)。该通孔9作为使滞留在下游层5b的气泡(空气)从下游层5b向上游层5a流通的流路发挥功能。关于气泡的滞留,将在后面说明。

应予说明,通孔9的形成位置不限于图1所示的位置。此外,也可以形成多个通孔9。

下面,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散热器100中的冷却液的流动进行说明。

首先,冷却液从入口管6流入第二箱体5的上游层5a。接着,冷却液从上游层5a流入多个管1中的处于比分隔构件8的位置更靠上侧的位置的各管1,并向箭头A的方向流动。

接着,冷却液流入第一箱体4。然后,冷却液从第一箱体4流入多个管1中的处于比分隔构件8的位置更靠下侧的位置的各管1,并向箭头B的方向(与箭头A相反的方向)流动。

接着,冷却液流入第二箱体5的下游层5b,并从出口管7向散热器100外流出。

然而,向散热器100流入的冷却液有时会含有例如在散热器100外产生的气泡。而且,该气泡有时会滞留在下游层5b中的分隔构件8附近。

例如,当在管1的长度方向(换言之,冷却液在管1中流动的方向)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状态下将散热器100安装到车辆上时,气泡容易滞留。

另外,例如,即使在以使管1的长度方向为水平的方式将散热器100安装到车辆上的情况下,若成为车体倾斜的状态,则气泡也容易滞留。

气泡的滞留会导致散热器100的冷却性能的降低以及下游层5b的内壁面和分隔构件8的下游层5b侧的面的腐蚀。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分隔构件8上形成了通孔9。由此,流入至下游层5b的气泡通过通孔9,并流入上游层5a,然后从入口管6送向散热器100外(例如,储液罐)。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抑制散热器100内(下游层5b处)的气泡的滞留。其结果,能够实现冷却性能的提高和腐蚀的抑制。

应予说明,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变形而实施。下面,对各变形例进行说明。应予说明,在各附图中,对与图1相同的构成要素标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对这些构成要素适当省略说明。

[变形例1]

在实施方式中,以仅设置一个分隔构件8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设置多个分隔构件8。

例如,也可以是,当如图1所示在第二箱体5中设置分隔构件8之后,进一步地在第一箱体4中的、比第二箱体5中设置的分隔构件8的位置更靠下方的位置设置分隔构件8。在该情况下,优选地,在设置于第一箱体4中的分隔构件8上也形成通孔9。应予说明,在该情况下,不将出口管7设置于第二箱体5上,而将其设置于第一箱体4的下部。

[变形例2]

为了使气泡容易通过通孔9,也可以在下游层5b中的气泡容易滞留的位置处设置通过搅拌使气泡变小的搅拌装置。或者,也可以在冷却液中混入消泡剂。

[变形例3]

根据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通孔9的大小和数量,有可能大量的冷却液经由通孔9从上游层5a流入下游层5b,从而在整个散热器100中的冷却液的流动中产生扰动并影响冷却性能。

因此,也可以设置能够使通孔9开闭的阀体,从而抑制冷却液流动的扰动。下面,使用图2A和图2B对该例进行说明。图2A和图2B是示意性地表示通孔9附近的放大图。

如图2A和图2B所示,在上游层5a中设置有球形的阀体10,在分隔构件8的上游层5a侧的面上形成有供阀体10嵌合的漏斗状的阀座8a。阀体10具有当从下游层5b侧受到规定值以上的压力时可向图中上方移动的重量。

由此,当气泡未在分隔构件8的下游层5b侧的面附近滞留,且阀体10未从下游层5b侧受到规定值以上的压力时,如图2A所示,阀体10关闭通孔9。

之后,当由于气泡流入分隔构件8的下游层5b侧的面附近,从而阀体10经由通孔9从下游层5b侧受到规定值以上的压力时,如图2B所示,阀体10向图中上方移动,打开通孔9。由此,气泡通过通孔9。

这样,在本例中,当气泡未滞留时,通孔9被关闭,所以能够抑制冷却液流动的扰动。

[变形例4]

作为使通孔9开闭的开闭部,例如也可以设置由ECU(Electr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等控制装置电气控制的阀。下面,对其具体例进行说明。

例如,可以是,阀被控制为以规定的时间间隔反复打开和关闭通孔9。

或者,例如,阀也可以被控制为:当由气泡检测传感器(利用光对液体中的气泡的尺寸进行检测的传感器)检测出的下游层5b的气泡的体积小于规定的体积时,关闭通孔9;当检测出的下游层5b的气泡的体积为规定的体积以上时,打开通孔9。

或者,例如,阀也可以被控制为:当由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散热器(也可以是车身)的倾斜角度小于规定的角度时,关闭通孔9;当检测出的散热器的倾斜角度为规定的角度以上时,打开通孔9。

[变形例5]

在实施方式中,以使气泡从下游层5b流入上游层5a的气泡流路是在分隔构件8上形成的通孔9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气泡流路不限于此。下面,使用图3对气泡流路的其它例子进行说明。

图3是横流式散热器101的主视图。应予说明,在图3中省略了图1所示的管1和散热片2的图示(后面的图4和图5也同样)。

图3所示的散热器101具有板状的分隔构件8b和配管11。在分隔构件8b上未形成图1所示的通孔9。配管11是连结下游层5b和上游层5a的配管,设置于第二箱体5的外部。

在该结构中,已流入下游层5b的气泡通过配管11并流入上游层5a。

应予说明,在本例中,以在分隔构件8b上未形成通孔9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在设置配管11之后,进一步地在分隔构件8b上形成通孔9。

[变形例6]

在实施方式中,以横流式散热器10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纵流式散热器。下面,使用图4对该例进行说明。图4是纵流式散热器200的主视图。

在图4所示的散热器200中,图中上方的第二箱体12与多个管1的一端连结,图中下方的第一箱体13与多个管1的另一端连结。

第二箱体12上设置有入口管6和出口管7。入口管6与储液罐(省略图示)连接。

另外,第二箱体12的内部被板状的分隔构件8划分为上游层12a和下游层12b。

作为气泡流路的一例,在分隔构件8上形成有使上游层12a和下游层12b连通的通孔9(气泡流路的一例)。

下面,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散热器200中的冷却液的流动进行说明。

首先,冷却液从入口管6流入第二箱体12的上游层12a。接着,冷却液从上游层12a流入多个管1中的处于比分隔构件8的位置更靠图中左侧的位置的各管1,并向箭头C的方向流动。

接着,冷却液流入第一箱体13。然后,冷却液从第一箱体13流入多个管1中的处于比分隔构件8的位置更靠图中右侧的位置的各管1,并向箭头D的方向(与箭头C相反的方向)流动。

接着,冷却液流入第二箱体12的下游层12b,并从出口管7向散热器200外流出。此时,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已流入下游层12b的气泡通过分隔构件8的通孔9并移动至上游层12a后,从入口管6向散热器200的外部(例如,储液罐)移动。

[变形例7]

在实施方式中,以为了抑制气泡的滞留而使气泡从下游层5b向上游层5a流通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通过其它手段来抑制气泡的滞留。下面,使用图5对该具体例进行说明。图5是横流式散热器102的主视图。

图5所示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结构相比,不同之处在于设置了板状的分隔构件14和15来代替分隔构件8。

为了使冷却液容易从上游层5a流入多个管1,分隔构件14为弯曲的形状。为了使冷却液容易从多个管1流入下游层5b,分隔构件15为弯曲的形状。

通过这种结构,散热器102中的冷却液的流动变得更顺畅,因此能够抑制下游层5b中的气泡的滞留。

应予说明,虽然在图5中将分隔构件14和15作为不同的个体进行了图示,但分隔构件14和15也可以一体地形成。

应予说明,在图5中,以分隔构件14和15为弯曲的形状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形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图1所示的平板状的分隔构件8倾斜配置。

以上,对各变形例进行了说明。应予说明,也可以将各变形例适当组合来实施。

本申请基于在2018年3月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8-040835),其内容在此作为参照而引入。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散热器可以应用于将箱体内部划分为多层而使流体蜿蜒流通的技术。

附图标记说明

1:管

2:散热片

4、13:第一箱体

5、12:第二箱体

5a、12a:上游层

5b、12b:下游层

6:入口管

7:出口管

8、8b、14、15:分隔构件

8a:阀座

9:通孔

10:阀体

11:配管

100、101、102、200:散热器

12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圆形质量加速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