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式连接器

文档序号:991630 发布日期:2020-10-20 浏览:10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杆式连接器 (Lever-type connector ) 是由 清水徹 于 2018-09-1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杆式连接器(10)构成为具备:阴端子(110);阴壳体(60);接触压力施加构件(20),从嵌合方向前方安装于阴壳体(60),能够在低接触压力位置与高接触压力位置之间移动,低接触压力位置是使阴端子(110)与阳端子(120)以低接触压力接触的位置,高接触压力位置是位于比低接触压力位置靠嵌合方向后方处且通过向阴端子(110)施加接触压力而能够使阴端子(110)与阳端子(120)以高接触压力接触的位置;杆(70),以能够移动的方式安装于阴壳体(60),在嵌合完成后使接触压力施加构件(20)从低接触压力位置向高接触压力位置移动;第一密封件(30),对接触压力施加构件(20)贯通而配置的贯通孔(67)进行防水;及第二密封件(50),对阴壳体(60)与阳壳体(130)的嵌合部分进行防水。(The lever-type connector (10) disclosed by the present specification is configured to include: a female terminal (110); a female housing (60); a contact pressure applying member (20) which is attached to the female housing (60) from the front in the fitting direction and which is movable between a low contact pressure position at which the female terminal (110) and the male terminal (120) are brought into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with a low contact pressure and a high contact pressure position at which the female terminal (110) and the male terminal (120) are brought into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with a high contact pressure by applying a contact pressure to the female terminal (110) and which is located behind the low contact pressure position in the fitting direction; a rod (70) which is movably attached to the female housing (60) and which moves the contact pressure applying member (20) from the low contact pressure position to the high contact pressure position after completion of the fitting; a first seal (30) that prevents water from penetrating a through hole (67) through which the contact pressure applying member (20) is disposed; and a second sealing member (50) which prevents water from entering the fitting portion between the female housing (60) and the male housing (130).)

杆式连接器

技术领域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杆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在连接器的嵌合时通过阳突片与阴端子的弹性接触片滑动接触而引起接点磨损,作为实施了其对策的连接器,已知有日本专利第4496475号公报(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具备具有向前方开口的罩部的阳连接器壳体和能够向罩部内嵌合的阴连接器壳体,在阴连接器壳体设置有能够挠曲的锁定臂。在阴连接器壳体的内部收容有具有弹性接触片的阴端子配件,在锁定臂的下表面以向下方突出的方式设置有按下弹性接触片的接触压力接受部。在锁定臂的上表面设置有锁定突部,当使阴连接器壳体向罩部内嵌合时,锁定突部与罩部的开口部滑动接触,且锁定臂被向下方按下,成为接触压力接受部按下了弹性接触片的状态。若在该状态下阳突片向阴端子配件的方筒部内进入,则阳突片不与弹性接触片接触,因此能够防止接点磨损。

然而,在该连接器中,需要将用于使接触压力接受部插通的开口部设置于阴连接器壳体,若要在开口部设置防水构造,则连接器整体的构造变得复杂,因此难以向防水连接器应用。

于是,作为抑制接点磨损并能够防水的连接器,已知有日本特开2008-218331号公报(下述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与阳壳体的罩部及阴壳体的壳体主体部紧贴的密封构件,能够通过该密封构件而取得阴阳两壳体间的密封。在阳壳体的里壁部设置有向前方突出的一对突出片,在阴端子的接触片的两侧以向侧方突出的方式设置有一对伸出部。在阴阳两壳体的嵌合即刻之前,通过一对伸出部爬上一对突出片而突片成为与接触片的接点部以高接触压力接触的状态,两者以能够导通的方式连接。由此,能够抑制在嵌合中途突片与接触片的接点部滑动接触所引起的接点磨损。

然而,在该连接器中,虽然能够抑制嵌合中途的接点磨损,但在阴阳两壳体的嵌合即刻之前成为高接触压力状态,依然会产生接点磨损,因此难以说能够抑制接点磨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49647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183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关于专利文献1及2的课题如上所述,现状是未实现能够应用于防水连接器且能够抑制接点磨损的连接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杆式连接器构成为具备:阴端子,能够与保持于阳壳体的阳端子接触;阴壳体,将所述阴端子收容于内部,能够与所述阳壳体嵌合;接触压力施加构件,从嵌合方向前方安装于所述阴壳体,能够在低接触压力位置与高接触压力位置之间移动,所述低接触压力位置是使所述阴端子与所述阳端子以低接触压力接触的位置,所述高接触压力位置是位于比所述低接触压力位置靠嵌合方向后方处且通过向所述阴端子施加接触压力而使所述阴端子与所述阳端子以高接触压力接触的位置;杆,以能够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阴壳体,使所述阳壳体在嵌合方向上移动,并且在嵌合完成后使所述接触压力施加构件从所述低接触压力位置向所述高接触压力位置移动;第一密封件,对在所述阴壳体中所述接触压力施加构件贯通而配置的贯通孔进行防水;及第二密封件,对所述阴壳体与所述阳壳体的嵌合部分进行防水。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阴阳两壳体的嵌合完成前接触压力施加构件处于低接触压力位置,阴端子与阳端子以低接触压力接触,因此能够防止接点磨损。在阴阳两壳体的嵌合完成后,伴随于接触压力施加构件通过杆而向高接触压力位置移动,阴端子与阳端子以高接触压力接触。在此期间,阴阳两壳体的嵌合动作保持停止状态,因此即使从低接触压力状态转变为高接触压力状态也能够防止接点磨损。

另外,由于能够利用第一密封件对阴壳体的贯通孔进行防水,能够利用第二密封件对阴阳两壳体的嵌合部分进行防水,所以能够应用于防水连接器。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杆式连接器也可以设为以下的结构。

也可以设为以下结构:所述杆具有凸轮槽,所述凸轮槽具有通过与设置于所述阳壳体的凸轮销卡合来使嵌合动作进行的嵌合用轨道和在嵌合完成后继续使所述杆移动的情况下使嵌合动作保持停止状态的空转轨道。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凸轮槽具有嵌合用轨道和空转轨道,所以即使在通过嵌合用轨道而阴阳两壳体的嵌合完成后继续使杆移动,嵌合动作也不会进行,能够将阴阳两壳体维持为嵌合完成状态。

也可以设为以下结构:所述杆具有驱动轴,所述接触压力施加构件具备设置有驱动用轨道的驱动部和按压所述阴端子来施加接触压力的接触压力施加部,所述驱动用轨道通过与所述驱动轴卡合来使从所述低接触压力位置向所述高接触压力位置的移动进行,所述驱动部贯通配置于所述贯通孔。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在与按压阴端子的接触压力施加部不同的位置配置驱动部,所以能够不受阴端子的配置的制约而设定第一密封件。

也可以设为以下结构:所述阴壳体具有供所述驱动部装配的被装配部,在所述阴壳体与所述阳壳体的嵌合完成后,所述驱动部收容于所述被装配部与所述杆之间。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驱动部收容于被装配部与杆之间,所以能够防止驱动部在从低接触压力位置去往高接触压力位置的中途从被装配部松脱。

发明效果

根据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能够提供能够应用于防水连接器且在嵌合中途维持低接触压力状态并在嵌合后成为高接触压力状态的杆式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杆式连接器的构成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出杆处于转动开始位置的状态的杆式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杆处于转动结束位置的状态的杆式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杆处于转动开始位置的状态的杆式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A-A线剖视图。

图6是示出杆处于转动结束位置的状态的杆式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7是图6的B-B线剖视图。

图8是示出杆处于嵌合完成位置的状态的杆式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9是图8的C-C线剖视图。

图10是示出杆处于转动结束位置的状态的杆式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11是图10的D-D线剖视图。

图12是拆卸了杆的状态且接触压力施加构件处于低接触压力位置的状态下的杆式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13是拆卸了杆的状态且接触压力施加构件处于低接触压力位置的状态下的杆式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14是拆卸了杆的状态且接触压力施加构件处于高接触压力位置的状态下的杆式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15是拆卸了杆的状态且接触压力施加构件处于高接触压力位置的状态下的杆式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16是杆的俯视图。

图17是图16的E-E线剖视图。

图18是杆的侧视图。

图19是示出将阳端子连接于阴端子前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0是示出将阳端子连接于阴端子并使接触压力施加构件位于低接触压力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1是示出将阳端子连接于阴端子并使接触压力施加构件位于高接触压力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2是示出在实施方式2中将阳端子连接于阴端子前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3是示出在实施方式2中将阳端子连接于阴端子并使接触压力施加构件位于低接触压力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4是示出在实施方式2中将阳端子连接于阴端子并使接触压力施加构件位于高接触压力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5是示出在实施方式3中将阳端子连接于阴端子并使接触压力施加构件位于高接触压力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6是示出在实施方式4中通过齿轮驱动而使接触压力施加构件移动的状况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一边参照图1~图21的附图一边说明实施方式1。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1中的杆式连接器10构成为具备一对接触压力施加构件20、一对第一密封件30、前盖40、第二密封件50、阴壳体60、杆70、一对端子盖80、一对屏蔽壳90、一对带端子电线100等。

如图5所示,带端子电线100构成为具备双重包覆的屏蔽电线101、连接于构成屏蔽电线101的内部导体的阴端子110、对构成屏蔽电线101的外部导体91和屏蔽壳90的后端部进行夹持的衬垫环103及压紧环104、紧贴于构成屏蔽电线101的外皮102的外周面的第三密封件105及进行第三密封件的防脱的后保持器106。

如图5所示,阴端子110具备方筒部112和电线连接部114,方筒部112具有弹性接触片111,电线连接部114具有压接于屏蔽电线101的内部导体的桶部113,构成方筒部112的金属板比构成电线连接部114的金属板薄且刚性更高。电线连接部114具有相对于方筒部112从后方***的端子连接部115,该端子连接部115与保持于阳壳体130的阳端子120连接。本实施方式的阳端子120被设为由导电性的金属板材构成的汇流条。

弹性接触片111作为整体而呈山形,被设为呈悬臂状且向前方延伸的形态。详细来说,以从构成方筒部112的周壁部116的后端向前方折返的方式设置有弹性接触片111,在弹性接触片111的前端与周壁部116之间形成有间隙。后述的接触压力施加部23能够从前方向该间隙进入。

端子连接部115被设为与弹性接触片111的顶点部分对向的配置,被设为前后2处***的形状。该***部分成为与阳端子120接触的接点部。前后2处接点部以弹性接触片111的顶点为中心而在前后2处对称配置。

阴端子110收容、保持于端子盖80的内部,端子盖80收容、保持于屏蔽壳90的内部。屏蔽壳90比端子盖80的后端向后方突出,在该突出的部分处连接于屏蔽电线101的外部导体91。具体而言,屏蔽壳90和屏蔽电线101的外部导体91成为一体而被压紧于在屏蔽壳90的内周配置的衬垫环103与在屏蔽壳90的外周配置的压紧环104之间。另外,压紧环104的后端固定于屏蔽电线101的外皮102。

阴壳体60是合成树脂制,具备向前方开口的罩部61和贯通罩部61的里壁62而配置的壳体主体63,壳体主体63具备将端子盖80收容于内部的端子盖收容部64和将第三密封件105收容于内部的第三密封件收容部65。第三密封件105紧贴于屏蔽电线101的外皮102的外周面和第三密封件收容部65的内周面双方,由后保持器106限制了向后方的移动。由此,限制了水从后方向第三密封件收容部65的内部浸入。

在罩部61的内部环绕设置有供第二密封件50嵌装的第二密封件装配壁69。在第二密封件装配壁69的前侧装配有前盖40。由该前盖40限制了第二密封件50从第二密封件装配壁69向前方松脱。当阳壳体130向罩部61与第二密封件装配壁69之间进入时,第二密封件50紧贴于阳壳体130和第二密封件装配壁69双方,限制了水从阴阳两壳体60、130之间向第二密封件装配壁69的内部浸入。

杆70作为整体而呈大致门形,如图16所示,被设为一对凸轮板部71由操作部72连结的形状。如图17所示,在凸轮板部71设置有能够供设置于阳壳体130的凸轮销131进入的凸轮槽73,该凸轮槽73以供设置于阴壳体60的转动轴66嵌合的转动孔74为中心而呈大致圆弧状配置。更详细而言,凸轮槽73由以随着从入口部分朝向里端部近前而接近转动孔74的方式形成的嵌合用轨道73A和与嵌合用轨道73A相连设置且距转动孔74的距离相等的空转轨道73B构成。

如图17及图18所示,在凸轮板部71,在关于转动孔74与凸轮槽73的空转轨道73B相反的一侧突出设置有驱动轴75。驱动轴75位于比操作部72靠转动孔74侧处,被设为一方的凸轮板部71的驱动轴75和另一方的凸轮板部71的驱动轴75互相朝向对方侧突出的形态。

杆70通过一对转动轴66从内侧向一对转动孔74嵌合而相对于阴壳体60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装配。杆70在从图12及图13的双点划线所示的转动开始位置经由图8及图9所示的嵌合完成位置而到达图14及图15的双点划线所示的转动结束位置的期间能够转动。在转动开始位置下,被设为凸轮槽73的入口部分朝向前方的姿势,能够将凸轮销131向凸轮槽73收纳。

在使阴阳两壳体60、130浅浅地嵌合而使凸轮销131向凸轮槽73的入口部分进入后,若使杆70转动至嵌合完成位置,则凸轮销131沿着凸轮槽73的嵌合用轨道73A移动,阴阳两壳体60、130到达嵌合完成状态。若进一步使杆70转动至转动结束位置,则凸轮销131沿着凸轮槽73的空转轨道73B移动,但阴阳两壳体60、130的嵌合动作不推进,换言之,仍然维持嵌合完成状态。

接触压力施加构件20作为整体而呈钩状,如图1所示,构成为具备:驱动部22,设置有通过与驱动轴75卡合而使前后方向的移动进行的驱动用轨道21;接触压力施加部23,按压阴端子110的弹性接触片111来施加接触压力;及连结部24,连结驱动部22与接触压力施加部23。驱动部22和接触压力施加部23均被设为从连结部24的两侧缘向后方突出且互相对向的配置,驱动部22比接触压力施加部23长。

在驱动部22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环绕设置有凸缘25。在凸缘25贯通设置有多个装配孔26,通过设置于第一密封件30的多个装配突起31与多个装配孔26嵌合而第一密封件30固定于凸缘25的后表面。在驱动部22中的凸缘25的后方部分设置有驱动用轨道27。驱动用轨道27被设为从驱动部22的上缘向斜前方延伸的形态。

如图5所示,驱动部22从前方插通于在罩部61的里壁62贯通设置的贯通孔67。如图1所示,从里壁62向后方突出的驱动部22沿着在第三密封件收容部65的外周面的左右两侧设置的被装配部68而装配。被装配部68具备引导驱动部22的移动的L字状的引导壁68A。接触压力施加构件20能够在图5所示的低接触压力位置与图7所示的高接触压力位置之间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另外,接触压力施加构件20的凸缘25收容于端子盖收容部64的外周面与第二密封件装配壁69的内周面之间。另外,第一密封件30紧贴于端子盖收容部64的外周面和第二密封件装配壁69的外周面双方。由此,即使水要从贯通孔67向罩部61的内部浸入,也由第一密封件30进行防水。

如图9所示,在杆70处于嵌合完成位置且接触压力施加构件20处于低接触压力位置时,成为驱动轴75稍微进入到接触压力施加构件20的驱动用轨道21的入口部分的状态。若从此处起使杆70转动至转动结束位置,则通过驱动轴75沿着驱动用轨道21移动而驱动部22被向后方拉入,如图11所示,接触压力施加构件20到达高接触压力位置。

如图7及图14所示,在高接触压力位置下,驱动部22收容于被装配部68与杆70之间,因此能够防止接触压力施加构件20向外侧张开变形等而从阴壳体60松脱。在使杆70从嵌合完成位置转动至转动结束位置的期间,阳壳体130的凸轮销131沿着凸轮槽73的空转轨道73B移动,因此阴阳两壳体60、130的嵌合动作不推进。

如图2所示,在端子盖80的前端部设置有供接触压力施加部23从前方***的接触压力施加部***孔81和供阳端子120从前方***的阳端子***孔82。在低接触压力位置下,如图5所示,接触压力施加部23的顶端通过接触压力施加部***孔81而进入到弹性接触片111的里侧(与端子连接部115相反的一侧)。在高接触压力位置下,如图7所示,接触压力施加部23一边与弹性接触片111的顶端部里侧滑动接触一边将弹性接触片111向端子连接部115侧压入,因此弹性接触片111由接触压力施加部23向端子连接部115侧按压。

详细而言,如图19所示,若在接触压力施加部23处于低接触压力位置的状态下阳端子120通过阳端子***孔82而向弹性接触片111与端子连接部115之间进入,则如图20所示,通过弹性接触片111的弹簧力而阳端子120成为在低接触压力状态下与端子连接部115接触的状态。因而,阳端子120及端子连接部115不会引起接点磨损,发挥基于擦拭效果的异物除去的效果。并且,如图21所示,在接触压力施加部23处于高接触压力位置的状态下,通过经由弹性接触片111的来自接触压力施加部23的按压力而阳端子120成为在高接触压力状态下与端子连接部115接触的状态。这样一来,能够在阴阳两壳体60、130的嵌合动作完全停止的状态下向阳端子120及端子连接部115施加高的接触压力,因此能够不引起接点磨损而通过高的接触压力来降低接触电阻。

如以上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阴阳两壳体60、130的嵌合完成前接触压力施加构件20处于低接触压力位置,阴端子110与阳端子120以低接触压力接触,因此能够防止接点磨损。在阴阳两壳体60、130的嵌合完成后,伴随于接触压力施加构件20通过杆70而向高接触压力位置移动,阴端子110与阳端子120以高接触压力接触。在此期间,阴阳两壳体60、130的嵌合动作处于停止状态,因此即使从低接触压力状态转变为高接触压力状态也能够防止接点磨损。

另外,由于能够利用第一密封件30对阴壳体60的贯通孔67进行防水,能够利用第二密封件50对阴阳两壳体60、130的嵌合部分进行防水,所以能够应用于防水连接器。

也可以设为以下结构:杆70具有凸轮槽73,凸轮槽73具有通过与设置于阳壳体130的凸轮销131卡合而使嵌合动作进行的嵌合用轨道73A和在嵌合完成后继续使杆70移动的情况下使嵌合动作保持停止状态的空转轨道73B。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凸轮槽73具有嵌合用轨道73A和空转轨道73B,所以即使在通过嵌合用轨道73A而阴阳两壳体60、130的嵌合完成后继续使杆70移动,嵌合动作也不会推进,能够将阴阳两壳体60、130维持为嵌合完成状态。

也可以设为以下结构:杆70具有驱动轴75,接触压力施加构件20具备设置有驱动用轨道21的驱动部22和按压阴端子110来施加接触压力的接触压力施加部23,驱动用轨道21通过与驱动轴75卡合来使从低接触压力位置向高接触压力位置的移动进行,驱动部22贯通配置于贯通孔67。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在与按压阴端子110的接触压力施加部23不同的位置配置驱动部22,所以能够不受阴端子110的配置的制约而设定第一密封件30。

也可以设为以下结构:阴壳体60具有供驱动部22装配的被装配部68,在阴壳体60与阳壳体130的嵌合完成后,驱动部22收容于被装配部68与杆70之间。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驱动部22收容于被装配部68与杆70之间,所以能够防止驱动部22在从低接触压力位置去往高接触压力位置的中途从被装配部68松脱。

<实施方式2>

接着,一边参照图22~图24的附图一边说明实施方式2。本实施方式的杆式连接器200变更了实施方式1的杆式连接器10的阴端子110的结构,其他结构相同,因此使用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说明。

如图2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阴端子210具备端子主体211和二次弹簧212,端子主体211具备底壁213、与底壁213对向配置的一次弹簧214及连结底壁213与一次弹簧214的一对连结壁215。一次弹簧214形成为随着从在一对连结壁215的上缘架设的基端部的前缘朝向前方而接近底壁213,一次弹簧214的前端和底壁213的前端在前后方向上被设为大致对齐的位置。

二次弹簧212呈方筒状,被设为将一次弹簧214的前端附近和底壁213的前端附近以遍及整周的方式包围的配置。在二次弹簧212的与一次弹簧214对向的对向壁部设置有突起216。一次弹簧214的前端与底壁213的分离距离比阳端子220的板厚小。然而,在阳端子220的前端设置有引入用的锥部221,因此能够将阳端子220顺利地向底壁213与一次弹簧214之间***。如图23所示,若在接触压力施加部23位于低接触压力位置的状态下阳端子220向底壁213与一次弹簧214之间进入,则通过一次弹簧214挠曲而产生接触压力。因而,阳端子220和阴端子210在接触压力状态下接触,不会引起接点磨损而发挥基于擦拭效果的异物除去的效果。

由于在接触压力施加部230的前端设置有引入用的锥部231,所以能够将接触压力施加部230顺利地向二次弹簧212与一次弹簧214之间***并且能够向一次弹簧214缓慢地施加接触压力。如图24所示,若使接触压力施加部230从低接触压力位置向高接触压力位置移动,则接触压力施加部230被压入于突起216与一次弹簧214之间,一次弹簧214由接触压力施加部230向底壁213侧按压。在该状态下,通过经由一次弹簧214的来自接触压力施加部230的按压力而阳端子220成为在高接触压力状态下与底壁213接触的状态。这样一来,能够在阴阳两壳体60、130的嵌合动作完全停止的状态下向阳端子220及阴端子210施加高的接触压力,因此依然能够不引起接点磨损而通过高的接触压力来降低接触电阻。

<实施方式3>

接着,一边参照图25的附图一边说明实施方式3。本实施方式的杆式连接器300变更了实施方式1的杆式连接器10的接触压力施加部23的结构,其他结构相同,因此使用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接触压力施加部310构成为具备合成树脂制的轴部311和金属制的销钉312。销钉312形成为在从低接触压力位置到达高接触压力位置的区域中供弹性接触片111的顶端部接触。

另外,在接触压力施加部310从低接触压力位置向高接触压力位置移动的期间,弹性接触片111的顶端部与销钉312以强的力滑动接触,但由于销钉312是金属制,所以即使在反复插拔了接触压力施加部310的情况下,也不会如树脂那样磨损,即使在高接触压力位置下长期从弹性接触片111接受强的力,也不会如树脂那样压缩蠕变变形。因此,能够防止由磨损、压缩蠕变变形引起的接触压力下降。

<实施方式4>

接着,一边参照图26的附图一边说明实施方式4。本实施方式的杆式连接器400将实施方式1的杆式连接器10的接触压力施加构件20的驱动方式从凸轮机构变更为了齿条齿轮副的齿轮驱动,其他结构相同,因此使用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接触压力施加构件410具有取代驱动用轨道21而设置有驱动齿轮411的驱动部412。驱动齿轮411被设为笔直地延伸的形态。另一方面,杆420具有在外周设置有小齿轮421的转动轴422。驱动齿轮411与小齿轮421互相啮合,通过使杆420转动,能够使接触压力施加构件410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其他实施方式>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而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也包括以下这样的各种方案。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杆70设置有凸轮槽73,在阳壳体130设置有凸轮销131,但也可以在杆设置凸轮销,在阳壳体设置凸轮槽。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杆70设置有驱动轴75,在接触压力施加构件20设置有驱动用轨道21,但也可以在杆设置驱动用轨道,在接触压力施加构件设置驱动轴。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驱动部22和接触压力施加部23经由连结部24而设置于不同部位的接触压力施加构件20,但也可以设为驱动部和接触压力施加部一体地相连设置的接触压力施加构件。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阴阳两壳体60、130的嵌合完成后驱动部22收容于被装配部68与杆70之间,但也可以是,驱动部在被装配部处向外部露出。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了转动式的杆70,但也可以使用滑动式的杆。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具有方筒部112的箱形的阴端子110,但也可以使用圆筒状的阴端子。

(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件30装配于接触压力施加构件20的凸缘25,但第一密封件30也可以装配于阴壳体60的贯通孔67的开口缘部。

(8)在上述实施方式1~3中,通过杆70的转动而使与阳壳体130的嵌合脱离动作和接触压力施加构件的驱动进行,但也可以与实施方式4同样,通过杆的转动而仅使接触压力施加构件的驱动进行。

标号说明

10、200、300、400…杆式连接器

20、410…接触压力施加构件

21…驱动用轨道

22、412…驱动部

23、230、310…接触压力施加部

30…第一密封件

50…第二密封件

60…阴壳体

67…贯通孔

68…被装配部

70、420…杆

73…凸轮槽

73A…嵌合用轨道

73B…空转轨道

75…驱动轴

110、210…阴端子

120、220…阳端子

130…阳壳体

131…凸轮销。

3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连接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