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冻板

文档序号:1028284 发布日期:2020-10-30 浏览: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解冻板 (Unfreezing plate ) 是由 不公告发明人 于 2019-04-3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一种解冻板,所述解冻板包括换热部件,所述换热部件具有换热功能,所述换热部件包括第一上板部、与所述第一上板部相对设置的第一下板部、连接所述第一上板部和所述第一下板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上板部、所述第一下板部和所诉第一连接部形成至少一条第一流道,至少一条所述第一流道内设有换热介质,所述换热部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流道方向的两个端部,还包括蓄热部件,所述蓄热部件具有蓄热功能,所述换热部件和所述蓄热部件一体成型或者固定连接,可以进一步提高解冻板的解冻效果。(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unfreezing plate, unfreezing plate includes heat transfer part, heat transfer part has the heat transfer function, heat transfer part include first upper plate portion, with relative first lower plate portion, the connection that sets up of first upper plate portion with the first connecting portion of first lower plate portion, first upper plate portion first lower plate portion and the first connecting portion of telling form an at least first runner, at least one be equipped with heat transfer medium in the first runner, heat transfer part includes along two tip of first runner direction still include heat accumulation part, heat accumulation part has the heat accumulation function, heat transfer part with heat accumulation part integrated into one piece or fixed connection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effect of unfreezing plate.)

一种解冻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解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解冻板。

【背景技术】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食用肉类和鱼贝类等食品通常需要冷冻保存,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食品如何快速解冻成为现代人面临的一个问题。

冷冻的食品在常温下解冻或者泡在水中解冻是最为常见的两种方式,其主要原理是食品依靠与空气和水的接触来吸收热量,从而实现食品的解冻。但是这种解冻方式需要的解冻时间较长,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目前,解冻板是一种解冻冷冻食品效果较好的的产品,通常在解冻板内部充注冷媒,依靠冷媒液化放热,通过热交换来实现食品的解冻。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解冻板进一步优化设计,以提高解冻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冻板,以进一步提高解冻板的解冻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解冻板,所述解冻板包括换热部件,所述换热部件具有换热功能,所述换热部件设有第一上板部、与所述第一上板部相对设置的第一下板部、连接所述第一上板部和所述第一下板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上板部、所述第一下板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形成至少一条第一流道,至少一条所述第一流道内设有换热介质;

还包括蓄热部件,所述蓄热部件具有蓄热功能,所述换热部件与所述蓄热部件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解冻板,当换热部件的第一上板部放置有需要解冻的低温食品时,食品较低的温度通过热传导使得第一上板部与食品接触的地方温度降低,由于第一流道内的换热介质(如冷媒)为气液混合状态,且由于气态冷媒与液态冷媒的密度不同,气态冷媒大致位于第一流道的上方,液态冷媒大致位于第一流道的下方,此时,位于第一流道的上方的气态冷媒在受到低温的情况下,会液化成液态冷媒,在液化过程中,同时释放一定的热量,该热量会抑制或减缓第一上板部与食品接触部位温度的降低,从而使得食品与换热部件的热交换更加持续与高效。

但是在第一流道内的气态冷媒并不是无限的,随着越来越多的气态冷媒液化成液态冷媒,第一流道内的气态冷媒含量会逐渐降低,对食品的解冻效果也会随着解冻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本发明提供的解冻板还包括蓄热部件,蓄热部件与换热部件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蓄热部件内的蓄热介质可以为换热部件内的冷媒提供热量,可以相对增加冷媒的蒸发速度,用以补给第一流道内的气态冷媒,以提高解冻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第一种实施例解冻板未密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换热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换热部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换热部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图1中蓄热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解冻板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7为密封的解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二种密封的解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第二种实施例解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第二蓄热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换热部件11:第一上板部12:第一下板部13:第一连接部14:第一流道15:端部2:蓄热部件2A:第一蓄热部件21:第二上板部22:第二上板部23:第二连接部24:第二流道2B:第二蓄热部件25:第三流道26:开口部27:气门芯28:轴向侧壁281:轴向开口部3:端板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7,其中,图1为本发明提供第一种实施例解冻板未密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换热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换热部件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2中换热部件的局部示意图;图5为图1中蓄热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解冻板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7为密封的解冻板的结构示意图;

请具体参考图1至图3,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解冻板主要包括换热部件1和第一蓄热部件2A,其中,换热部件1主要包括第一上板部11和第一下板部12,第一上板部11大致呈板状结构,其大致位于换热部件1的上方,第一下板部12也大致呈板状结构,大致位于换热部件1的下方,同时,第一上板部11与第一下板部12之间还至少设有两个第一连接部13,第一连接部13同时连接换热部件1的第一上板部11和第一下板部12,此时,第一上板部11、第一下板部12和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13之间形成了第一流道14,换热部件1可以由铝材料挤压或者车加工成型,当然,换热部件1也可以采用铜或者不锈钢等导热系数较高的金属。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流道14的数量为多个,具体而言,当第一流道14的数量设置为多个时,在换热部件1的第一上板部11和第一下板部12之间至少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部13,多个第一连接部13依次间隔设置,此时,换热部件1的第一上板部11和第一下板部12以及多个第一连接部13限定的第一流道14的数量也为一个以上。当然,若仅设置一个或者两个第一流道14,也是可行的。

此外,在第一流道14内还设置有换热介质(附图未标注),换热介质可以为冷媒,因此,换热部件1具有换热功能,各第一流道14可以为连通状态,也可以为不连通状态,此外,并非限定有换热介质的流道才为第一流道14,但设有换热介质的第一流道14的数量为一个以上(包括一个)。

请具体参考图6,换热部件1的工作原理大致如下:当换热部件1的第一上板部11放置有需要解冻的低温食品时,食品较低的温度通过热传导使得第一上板部11与食品接触的位置温度降低,由于第一流道14内的冷媒为气液混合状态,且由于气态冷媒与液态冷媒的密度不同,气态冷媒大致位于第一流道14的上方,液态冷媒大致位于第一流道14的下方,此时,位于第一流道14的上方的气态冷媒在受到低温的情况下,会液化成液态冷媒,在液化过程中,会释放一定的热量。

由于低温食品与第一上板部11的温度差的存在,食品与换热部件1的热交换还是会继续进行,气态冷媒液化释放出来的热量会抑制或减缓第一上板部11与食品接触部位温度的降低,从而使得食品与换热部件1的热交换更加持续与高效。

此外,由于第一上板部11与食品接触处的气态冷媒受到低温的影响液化成液态冷媒,此时与第一上板部11与食品接触处位置相对的第一流道14内的气压会相应降低。

由于第一上板部11与食品接触处位置相对的第一流道14内的气压会相应降低,在第一流道14内部的其余气态冷媒会部分流向气压降低处,以达成第一流道14内的气压的动态平衡,在第一流道14内部的气态冷媒流向气压较小处时,使得更多气态冷媒受到低温的影响液化而放热,抑制或减缓第一上板部11与食品接触部位温度的降低,使食品解冻持续进行。

但是在第一流道14内的气态冷媒并不是无限的,随着越来越多的气态冷媒液化成液态冷媒,第一流道14内的气态冷媒含量会逐渐降低,对食品的解冻效果也会随着解冻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因此,可以尝试提高液态冷媒蒸发的速度,用以补给第一流道14内的气态冷媒,降低第一流道14内气态冷媒减少的速度。

请具体参考图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一蓄热部件2A,第一蓄热部件2A主要包括第二上板部21和第二下板部22,第二上板部21大致呈板状结构,其大致位于第一蓄热部件2A的上方,第二下板部22也大致呈板状结构,大致位于第一蓄热部件2A的下方,同时,第二上板部21与第二下板部22之间还至少设有两个第二连接部23,第二连接部23同时连接第一蓄热部件2A的第二下板部22和第二上板部21,此时,第二上板部21、第二下板部2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3之间形成了第二流道24,在第二流道24内,还设有蓄热剂或比热容较高的蓄热介质(附图未标注),在本专利中,蓄热介质的定义为标准状态下比热容比冷媒大的物质,常见的有水、酒精、煤油等。第一蓄热部件2A可以由铝材料挤压或者车加工成型,当然,第一蓄热部件2A也可以采用铜或者不锈钢等导热系数较高的金属。

请具体参考图8,换热部件1与第一蓄热部件2A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具体而言,第一蓄热部件2A位于换热部件1的下方,并且,第一下板部12与第二上板部21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即,换热部件1的第一下板部12也为第一蓄热部件2A的第二上板部21。

当然,请具体参考图7,换热部件1与第一蓄热部件2A也可以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具体而言,第一蓄热部件2A位于换热部件1的下方,并且,第一下板部12与第二上板部21采用焊接或胶水粘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此时,换热部件1的第一下板部12并非为第一蓄热部件2A的第二上板部21。当第一下板部12与第二上板部21采用胶水的方式固定连接时,适宜采用热传导效率较高的胶水。

由于位于第二流道24内的液体的比热容较高,相对于冷媒,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需要吸收更多的热量,降低相同的温度时候,也需要释放更多的热量,此时,在温度较低的食品放置于该解冻板上时,第一流道14内换热介质的温度相对于第二流道24内蓄热介质的温度较低,此时,第一蓄热部件2A内的蓄热剂可以为换热部件1内的换热介质(例如液态冷媒)提供热量,可以相对增加液态冷媒的蒸发速度,提供更多的气态冷媒。

由于液体周围的温度是液体蒸发的快慢的因素之一,本实施例通过第一蓄热部件2A内设置蓄热剂或比热容较高的蓄热介质,为第一流道14内的液态冷媒蒸发提供了热量,相对增加了液态冷媒的蒸发速度。

此外,由于位于第一流道14内的冷媒会进行气液转换,在气液转换时会伴随着换热部件1内的气压的变化,此时多个第一连接部13的设置也可以增强换热部件1的强度,增加解冻板的使用寿命。

当然,也可以在第一蓄热部件2A的第二上板部21和第二下板部22之间设置多个第二连接部23,用以增加蓄热部件的强度,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上板部21和第二下板部22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二接连部23。

此外,请具体参考图8,第一流道14和第二流道24还需要经过密封处理,以使位于第一流道14的换热介质和位于第二流道24内的蓄热介质与外界隔绝,具体的,解冻板位于第一流道14方向和第二流道24方向的两端可以采用挤压的方式使得第一流道14和第二流道24密封。

当然,请具体参考图7,位于第一流道14方向和第二流道24方向的两端的密封也可以采用端板3的形式,具体的,端板3呈板状结构,其形状与解冻板位于第一流道14和第二流道24的端部的形状相适配,该端板3与换热部件1和第一蓄热部件2A可以通过焊接或者胶水粘结的方式固定连接。

当然,在换热部件1的加工成型之初,就可以为其沿着第一流道14方向的一端为封闭的形式,此时,第一流道14仅有一个开口,此时也仅需要对换热部件14一端采用密封,第一蓄热部件2A同理。

此外,请具体参考图4,在第一上板部11朝向第一流道方向14和第一下板部12朝向第一流道14方向设有凸起或者凹槽,该凸起或者凹槽可以增加第一流道14的表面积,从而增加第一流道14内的液态冷媒的蒸发速度。

请参考图9至图10,图9为本发明提供第二种实施例解冻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第二蓄热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对于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中具有相同结构且具有相同作用的部件采用同一附图标记,第一实施例中各部件的描述同样适用于第二实施例,以下针对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加以详细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蓄热部件2为第二蓄热部件2B,并且第二蓄热部件2B设置于换热部件1的端部15,具体而言,换热部件1包括位于其四周边缘的四个端部,第二蓄热部件2B与四个端部中位于第一流道14方向的两个端15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15固定连接,以下以第二蓄热部件2B与第一流道14方向的的两个端部15都固定连接的方式举例说明,此时第二蓄热部件2B的数量为两个,值得说明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若仅设置一个第二蓄热部件2B,连接于换热部件1的第一流道14方向的两个端部15中的一个端部15也是可行的。

在本实施例中,换热部件1主要包括第一上板部11和第一下板部12,第一上板部11大致呈板状结构,其大致位于换热部件1的上方,第一下板部12也大致呈板状结构,大致位于换热部件1的下方,同时,第一上板部11与第一下板部12之间还至少设有两个第一连接部13,第一连接部13同时连接换热部件1的第一下板部12和第一上板部11固定连接,此时,第一上板部11、第一下板部12和连接部13之间形成了第一流道14,换热部件1可以由铝材料挤压或者车加工成型,当然,换热部件1也可以采用铜或者不锈钢等导热系数较高的金属。

第二蓄热部件2B大致呈管状结构,内部设置有第三流道25,在第三流道25内,还填充有蓄热剂或比热容较高(例如水)的蓄热介质。

具体的,第二蓄热部件2B在第三流道25的一端设置有开口部26,该开口部26固定连接有气门芯27,此外,第二蓄热部件2B的轴向侧壁28设置有轴向开口281,该轴向开口281与换热部件1沿第一流道14方向两端的形状相适配。

在具体加工时,可以先将气门芯27与第二蓄热部件2B的开口部26固定连接,然后再将第二蓄热部件2B的轴向开口部281与换热部件1沿着第一流道14的端部15固定连接,以使换热部件1与第二蓄热部件2B固定连接,再通过气门芯27往第三流道25内充注蓄热剂,以该加工方式,换热部件1与第二蓄热部件2B固定连接之前,换热部件1的第一流道14已密封,具体密封方式可以参考第一实施例。

具体的,换热部件1和第二蓄热部件2B可以采用焊接或者胶水粘结等方式固定连接,当然,第二蓄热部件2B也可以采用挤压或者车加工等方式一体成型于换热部件1的第一流道14方向的端部15,当换热部件1和第二蓄热部件2B采用胶水粘结的方式固定连接时,适宜采用热传导效率较高的胶水。

当然,第二蓄热部件2B也可以采用不设置轴向开口部81的形式,即,而直接采用第二蓄热部件2B的轴向侧壁与换热部件1沿第一流道14方向两端固定连接的形式,此时,换热部件1与第二蓄热部件2B固定连接之前,换热部件1的第一流道14的焊接端可以不密封。

值得说明是的,当第二蓄热部件2B仅位于换热部件1沿其第一流道14方向的一端时,换热部件1的沿第一流道14方向的另一端(未与蓄热部件连接)的闭口可以采取挤压、焊接或者粘结端板3等方式,或者在换热部件1的加工成型之初,就采用其沿着第一流道14方向的其中一端闭合的方式。

当然,当换热部件1的加工成型之初,就采用其沿着第一流道14方向的一端闭合的方式,与换热部件1沿着第一流道14方向的两端都设置第二蓄热部件2B的结构并不冲突,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若换热部件在设计之初,就采用沿第一流道14方向,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形式,上述两端同样可以与第二蓄热部件2B的轴向侧壁28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蓄热部件2B同样可以为第一流道14内的冷媒提供热量,从而相对增加液态冷媒的蒸发速度,提供更多的气态冷媒,增加解冻板的解冻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提及的上、下、左、右等方位名词,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作为基准,为便于描述而引入的;以及部件名称中的“第一”、“第二”等序数词,也是为了便于描述而引入的,并不意味着对部件的任何次序作出任何的限定,另外,由于上述两种实施例所提供的各零部件之间的某些部位的功能相同,故本说明书对这些部位采用统一命名的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解冻板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1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红薯粉晾晒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