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体重婴儿用尿布

文档序号:1047498 发布日期:2020-10-09 浏览:4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低体重婴儿用尿布 (Diaper for low-weight baby ) 是由 辻井真纪 山中康弘 坂口智 于 2019-02-1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这种低体重婴儿用尿布(1)包含:相对于吸收性主体(21)布置于非皮肤侧上的外装片(24);以及带构件(30),所述带构件在沿宽度方向的一侧和在沿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上包含锁定构件(31)。所述带构件(30)通过所述一侧上的锁定构件(31)连结至所述外装片(24)的非皮肤侧,并且在所述带构件(30)的所述一侧的区域中设置有附加接合部分(70),所述附加接合部分用于将所述带构件的一部分可拆除地接合至所述外装片(24)。(This diaper (1) for low-weight infants comprises: an exterior sheet (24) arranged on the non-skin side with respect to the absorbent main body (21); and a belt member (30) including a locking member (31) on one side in the width direction and on the other side in the width direction. The belt member (30) is joined to the non-skin side of the exterior sheet (24) by a locking member (31) on the one side, and an additional engaging portion (70) for removably engaging a part of the belt member to the exterior sheet (24) is provided in an area of the one side of the belt member (30).)

低体重婴儿用尿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体重婴儿用尿布。

背景技术

传统上,敞开式一次性尿布已经被广泛地使用。对于敞开式一次性尿布,设置于尿布主体(例如,吸收性主体)的左右两侧上的带构件(例如,紧固条或带条)的两个端部部分被锁定至尿布主体的前侧和后侧,以便穿戴尿布。专利文件1公开一种一次性吸收性服装物品(尿布),所述一次性吸收性服装物品具有设置有可以被可拆除地附接至后侧和前侧的紧固件(锁定构件)的条带(带构件)。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件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H6-218009号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根据专利文献1中的一次性尿布,带构件可以在前侧和后侧上被附接和拆除,从而便于穿戴和脱掉尿布的操作。例如,当父母将这样的尿布穿戴于婴儿上时,不管婴儿是以俯卧姿势还是仰卧姿势睡觉,都可以在前侧或后侧容易地穿戴或脱掉尿布。

然而,在穿戴尿布时,如果设置于带构件上的锁定构件的一部分被从尿布主体剥离,则锁定构件的脱开的部分可能钩在例如婴儿的衣服或垫子(他们睡在上面)上并且与婴儿的衣服或垫子接合,并且所述带构件然后可能与尿布主体完全地分离。特别地在尿布被用于低体重婴儿的情况下,需要使低体重婴儿的身体的移动最小化,以便减轻在穿戴尿布时给低体重婴儿的身体带来的负担,因此,如果所述带构件容易与所述尿布主体分离,则难以穿戴尿布。

本发明鉴于常规问题、比如以上所描述的那些而实现,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低体重婴儿的尿布,所述尿布在被穿戴时抑制带构件与主体部分分离。

问题的解决方案

用于实现上述方面的本发明的主要方面为一种低体重婴儿用尿布,所述低体重婴儿用尿布具有彼此相交的纵向方向和宽度方向,

所述低体重婴儿用尿布包含:

相对于吸收性主体布置于非皮肤侧上的外装片;以及

带构件,所述带构件在沿宽度方向的一侧上包含一侧锁定构件并且在沿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上包含另一侧锁定构件,

所述带构件通过所述一侧锁定构件锁定至所述外装片的非皮肤侧,

在所述带构件的所述一侧的区域中设置有附加接合部分,所述附加接合部分为将所述带构件的一部分可拆除地接合至所述外装片的部分。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本说明书的描述,本发明的除了上述特征以外的特征将变得清楚。

本发明的有利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用于低体重婴儿的尿布,所述尿布在被穿戴时抑制带构件与主体部分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处于展开和拉伸状态中的尿布1的平面图。

图2A为尿布1的后部分7的示意性截面的说明性分解图。图2B为尿布1的胯部部分5的示意性截面的说明性分解图。

图3A和3B为示出处于穿戴状态中的尿布1的图。

图4A和4B为说明将根据比较示例的尿布100穿戴于低体重婴儿上的操作的图。

图5为说明附加接合部分70的布置的放大平面图。

图6为说明将尿布1穿戴于低体重婴儿上的操作的图。

图7A至7C为附加接合部分70的变型的平面示意图。

图8为附加接合部分70沿宽度方向设置于内锁定构件31A外部的情况的平面示意图。

图9为处于展开和拉伸状态中的尿布2的平面图。

图10为尿布2的后部分7的说明性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本说明书的描述和附图,至少以下内容将变得清楚。

一种低体重婴儿用尿布,所述低体重婴儿用尿布具有彼此相交的纵向方向和宽度方向,

所述低体重婴儿用尿布包括:

相对于吸收性主体布置于非皮肤侧上的外装片;以及

带构件,所述带构件在沿宽度方向的一侧上包含一侧锁定构件并且在沿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上包含另一侧锁定构件,

所述带构件通过所述一侧锁定构件锁定至所述外装片的非皮肤侧,

在所述带构件的所述一侧的区域中设置有附加接合部分,所述附加接合部分为将所述带构件的一部分可拆除地接合至所述外装片的部分。

根据该低体重婴儿用尿布,通过所述附加接合部分加强所述带构件至所述外装片的锁定,并且因此当将尿布穿戴于低体重婴儿上时,所述锁定构件不易于被从所述外装片剥离,并且容易抑制所述带构件与所述尿布的主体部分(外装片)分离。

在这样的低体重婴儿用尿布中,期望的是,

所述附加接合部分相对于所述带构件的中心沿纵向方向在外侧设置。

根据该低体重婴儿用尿布,当将尿布***于垫子等与睡在其上的低体重婴儿的身体之间时,前端部部分的区域在***期间不易于被剥离,并且抑制所述带构件的卷曲。因此,这使得可以进一步抑制所述带构件的分离。

在这样的低体重婴儿用尿布中,期望的是,

所述附加接合部分设置于与所述一侧锁定构件重叠的位置处。

根据该低体重婴儿用尿布,所述锁定构件(带构件)至所述外装片的锁定变得更牢固,从而使得可以进一步抑制所述带构件与所述尿布的主体部分分离。

在这样的低体重婴儿用尿布中,期望的是,

一对所述附加接合部分分别设置于所述一侧锁定构件的两个宽度方向端部部分中。

根据该低体重婴儿用尿布,所述锁定构件的拐角部分至所述外装片的锁定变得更牢固。因此,当将尿布穿戴于低体重婴儿上时,可以抑制所述锁定构件的拐角部分成为剥离起点的情况,并且可以抑制所述带构件的分离。

在这样的低体重婴儿用尿布中,期望的是,

所述附加接合部分设置于与所述一侧锁定构件的纵向外端部和所述一侧锁定构件的两个宽度方向端部重叠的位置处。

根据该低体重婴儿用尿布,不易于在所述锁定构件的拐角处在所述锁定构件与所述外装片之间形成间隙,并且因此所述拐角不易于成为所述锁定构件的剥离起点。这使得可以进一步抑制所述带构件与所述尿布的主体部分分离。

在这样的低体重婴儿用尿布中,期望的是,

所述附加接合部分设置于不与所述一侧锁定构件重叠的位置处。

根据该低体重婴儿用尿布,抑制所述锁定构件的表面处的钩由于焊接而被损坏或压碎的情况。因此,即使所述带构件被从所述尿布的外装片剥离并且被接着再次锁定至所述外装片,锁定强度也不易于降低。

在这样的低体重婴儿用尿布中,期望的是,

所述附加接合部分中的一个相对于所述一侧锁定构件的内端部沿宽度方向在内侧设置,以及

所述附加接合部分中的另一个相对于所述一侧锁定构件的外端部沿宽度方向在外侧设置。

根据该低体重婴儿用尿布,所述带构件和所述外装片在所述锁定构件的两个宽度方向侧端部附近接合,因此当将尿布穿戴于低体重婴儿上时,所述锁定构件不易于被从所述外装片剥离。因此,这使得可以进一步抑制所述带构件与所述尿布的主体部分分离。

在这样的低体重婴儿用尿布中,期望的是,

关于处于所述一侧锁定构件的内端部的内侧的附加接合部分的中心位置,

沿宽度方向,所述带构件的内端部与所述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一侧锁定构件的内端部与所述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

根据该低体重婴儿用尿布,在沿宽度方向更靠近于所述锁定构件的内端部的位置处设置用于使所述带构件和所述外装片接合的接合部分(附加接合部分)。因此,当将尿布穿戴于低体重婴儿上时,所述锁定构件的内端部部分不易于被从所述外装片剥离。因此,这使得可以进一步抑制所述带构件与所述尿布的主体部分分离。

在这样的低体重婴儿用尿布中,期望的是,

关于处于所述一侧锁定构件的外端部的外侧的附加接合部分的中心位置,

沿宽度方向,所述外装片的外端部与所述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一侧锁定构件的外端部与所述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

根据该低体重婴儿用尿布,在沿宽度方向更靠近于所述锁定构件的外端部的位置处设置用于使所述带构件和所述外装片接合的接合部分(附加接合部分)。因此,当将尿布穿戴于低体重婴儿上时,所述锁定构件的外端部部分不易于被从所述外装片剥离。因此,这使得可以进一步抑制所述带构件与所述尿布的主体部分分离。

在这样的低体重婴儿用尿布中,期望的是,

所述附加接合部分沿纵向方向在所述带构件中所占据的总长度小于所述附加接合部分沿宽度方向在所述带构件中所占据的总长度。

根据该低体重婴儿用尿布,所述带构件的通过所述附加接合部分接合的纵向区域较小,从而使得能够在沿着宽度方向拉动所述带构件时将所述附加接合部分容易地剥离。另一方面,所述带构件的被所述附加接合部分所占据的宽度方向区域较大,从而在沿着纵向方向拉动所述带构件时抑制所述附加接合部分的剥离。因此,即使在穿戴尿布时沿着纵向方向受到力,所述带构件也不易于与所述尿布的主体部分分离,而当在脱掉尿布时沿着宽度方向受到力时,所述带构件容易与所述尿布的主体部分分离。

在这样的低体重婴儿用尿布中,期望的是,

对于每个附加接合部分,所述附加接合部分的纵向长度短于所述附加接合部分的宽度方向长度。

根据该低体重婴儿用尿布,所述附加接合部分在所述带构件被沿宽度方向拉动时均被容易地剥离,但是在所述带构件被沿纵向方向拉动时不易于被剥离。因此,即使在穿戴尿布时沿着纵向方向受到力,所述带构件也更不易于与所述尿布的主体部分分离,而当在脱掉尿布时沿着宽度方向受到力时,所述带构件也更容易与所述尿布的主体部分分离。

实施例

一次性尿布1的基本构造

本实施例的一次性尿布1(以下也被简称为尿布1)为低体重婴儿用一次性尿布,所述低体重婴儿用一次性尿布主要用于新生儿或婴儿,并且有利于由低体重婴儿(他们的体重为3000g或更小)使用,并且特别地有利于由低出生体重婴儿(他们的体重小于2500g)使用。注意,低体重婴儿的概念不仅包含低出生体重婴儿(具有小于2500g的体重),而且包含极低出生体重婴儿(具有小于1500g的体重)以及超低出生体重婴儿(具有小于1000g的体重)。

图1为处于展开和拉伸状态中的尿布1的平面图。图2A为尿布1的后部分7的示意性截面的说明性分解图。图2B为尿布1的胯部部分5的示意性截面的说明性分解图。注意,尿布1的展开和拉伸状态指的是尿布1已经被展开和拉伸以使得尿布1中的褶皱大致上不再可见的状态,也就是说,尿布1已经被拉伸以使得尿布1的组成构件(例如,后述的顶片22等)的长度与构件自身的尺寸一致或接近于构件自身的尺寸的状态。

本实施例的尿布1为所谓的敞开式一次性尿布,并且如图1中所示,包含前部分3、胯部部分5、以及后部分7。前部分3为位于穿戴者的前部侧(前侧,前腰侧)上的部分。而且,后部分7为位于穿戴者的后部侧(后侧,后腰侧)上的部分。注意,为了方便起见,以这种方式限定前部分3和后部分7,但是当使用(穿戴)尿布1时,可以切换前部分3和后部分7。换句话说,后部分7可以位于穿戴者的前侧上,并且前部分3可以位于穿戴者的后侧上。胯部部分5为位于前部分3与后部分7之间的部分。

如图1中所示,按如下方式限定在以下描述中所使用的方向。从前部分3朝向后部分7的方向为“纵向方向”,并且“宽度方向”为与纵向方向正交的方向。图1中的线CL表示指示尿布1的沿纵向方向的中心的线。而且,如图2中所示,“厚度方向”为与纵向方向和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并且沿该方向,对应于穿戴者的皮肤的侧为“皮肤侧”,并且与之相对的侧为“非皮肤侧”。

尿布1包含主体部分10和带构件30。

主体部分10

主体部分10为吸收并且保持穿戴者所***的比如尿的流体的部分,并且如图1中所示,由前部分3、胯部部分5以及后部分7组成,并且在平面图中为大致矩形。主体部分10主要包含吸收性主体21、顶片22、防漏片23、背片24以及侧片26(参见图2A和2B)。

吸收性主体21包含由可以吸收比如尿的***物的液体吸收性材料的层组成的吸收性芯21a,并且被布置成在前部分3、胯部部分5以及后部分7上延伸。图1中的斑点区域表示吸收性芯21a所占据的区域。本实施例的吸收性主体21(吸收性芯21a)为大致矩形并且沿纵向方向伸长。注意,吸收性主体21的形状不限于图1中所示的形状,并且仅仅需要设置于至少胯部部分5中。另外,吸收性主体21可以被构造成使得吸收性芯21a被芯包裹片21b覆盖。

本实施例的吸收性主体21被布置成被沿厚度方向夹在顶片22与防漏片23之间。组成吸收性主体21的液体吸收性材料可以由比如纸浆纤维的液体吸收性纤维或比如超吸收性聚合物的液体吸收性颗粒物质制成。液体吸收性材料可以包含除了液体吸收性纤维和液体吸收性颗粒物质以外的液体吸收性材料。

顶片22为布置于吸收性主体21的皮肤侧上的可渗透液体的构件,并且例如由无纺布制成。防漏片23为布置于吸收性主体21的非皮肤侧上的不可渗透液体的构件,并且例如由树脂膜片组成。背片24为组成尿布1的非皮肤侧的外部的构件(外装片),并且例如由无纺布制成。背片24布置于防漏片23的非皮肤侧上(参见图2A和2B)。

主体部分10的至少胯部部分5设置有腿部弹性构件25(例如,弹性绳;参见图2B),所述腿部弹性构件可以沿纵向方向拉伸和收缩并且布置于侧片26与背片24(在图2B中,顶片22)之间。腿部弹性构件25为在胯部部分5中给予主体部分10拉伸性的构件。在本实施例中,腿部弹性构件25以被沿纵向方向拉伸的状态附接。腿部弹性构件25因此沿纵向方向给予主体部分10收缩力。当穿戴尿布1时,胯部部分5沿着纵向方向收缩,并且因此主体部分10三维地变形为沿着穿戴者的身体弯曲的圆状形状,主体部分10的两个宽度方向侧部分收缩,并且围绕穿戴者的腿部形成腿部褶皱。因此,主体部分10被保持成包裹在穿戴者的胯部周围的形状,从而改善尿布1的贴合性。这还有助于抑制***物从穿戴者的腿部周围泄漏至尿布1的外部的情况。

侧片26为相对于顶片22沿厚度方向设置于皮肤侧上以及两个宽度方向侧上的一对构件,并且例如由无纺布制成。在宽度方向上的外端部区域中,侧片26沿厚度方向接合至顶片22和背片24。另外,如图2A和2B中所示,侧片26在宽度方向上的内端部26ei处向外折叠,以使得折叠部分沿厚度方向重叠于其上。沿厚度方向在折叠的侧片26的部分之间,设置有可以沿纵向方向拉伸和收缩的LSG弹性构件27(例如,弹性绳)。LSG弹性构件27为在胯部部分5中给予侧片26拉伸性的构件。在本实施例中,LSG弹性构件27以沿纵向方向被拉伸的状态附接,并且LSG弹性构件27沿纵向方向具有收缩力。当穿戴尿布1时,LSG弹性构件27沿纵向方向收缩,并且因此侧片26的未接合至顶片22(背片24)的部分朝向穿戴者的皮肤上升,并且侧片26充当抑制***物等的侧向泄漏的防漏壁。

带构件30

带构件30分别在尿布1的后部分7(后侧)中布置于主体部分10的两个宽度方向侧部分处(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带构件30在宽度方向的一侧(内侧)或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外侧)上均包含锁定构件31,并且锁定构件31可以被锁定至尿布1的外装片(背片24)。锁定构件31为具有沿厚度方向凸出的钩的构件,并且由钩和环紧固件等组成。锁定构件31的钩(未示出)被钩在组成尿布1的外装片(背片24)的无纺布的表面处的纤维上,并且因此带构件30经由锁定构件31锁定至主体部分10(外装片)。

如图1和2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带构件30在宽度方向的一侧(内侧)和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外侧)上均包含锁定构件31。因此,可以将带构件30的两个宽度方向侧部锁定至尿布1的外装片(背片24)。以下,设置于宽度方向内侧上的锁定构件31也将被称为内锁定构件31A,并且设置于宽度方向外侧上的锁定构件31也将被称为外锁定构件31B。在图2中,通过布置于宽度方向内侧上的内锁定构件31A将带构件30锁定至背片24(外装片)的非皮肤侧。并且,带构件30和背片24(外装片)通过附加接合部分70接合。稍后将详细描述附加接合部分70。

当穿戴尿布1时,将布置于宽度方向外侧上的外锁定构件31B锁定至主体部分10的前部分3(前侧)中的背片24(外装片)的非皮肤侧,从而形成尿布1的腰部开口和一对腿部开口,并且因此尿布1的位置可以固定于穿戴者的身体(腰部)上(参见图3A和3B)。注意,尿布1的前部分3可以在这样的区域中设置有用于促进外锁定构件31B的锁定的目标条(未示出):该区域在背片24的宽度方向中心部分中沿厚度方向处于非皮肤侧上。另外,这样的构造为可能的:在该构造中,当穿戴尿布1时,通过将宽度方向的一侧的带构件30的外锁定构件31B锁定至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带构件30的非皮肤侧表面而形成腰部开口。

本实施例的用于低体重婴儿的尿布1的纵向产品长度(在产品被沿纵向方向拉伸以便消除褶皱的状态中的尺寸)在170mm至330mm的范围内。例如,在用于具有小于2500g的体重的低出生体重婴儿的情况下,尿布1的产品长度为310mm,在用于具有小于1500g的体重的极低出生体重婴儿的情况下,尿布1的产品长度为270mm,并且在用于具有小于1000g的体重的超低出生体重婴儿的情况下,尿布1的产品长度为170mm。

另外,本实施例的用于低体重婴儿的尿布1的腰部尺寸在160mm至295mm的范围内。注意,腰部尺寸为在带构件30中的一个的宽度方向外端部部分与另一个带构件30的宽度方向内端部部分对准并且产品被拉伸以消除褶皱的状态中的尺寸。换句话说,腰部尺寸是产品被沿宽度方向拉伸的状态中的尺寸。例如,在用于低出生体重婴儿的情况下,尿布1的腰部尺寸为273.5mm,而在用于具有小于1500g的体重的极低出生体重婴儿的情况下,尿布1的腰部尺寸为220mm。

穿戴尿布1的操作

下面描述在将尿布1穿戴于为预期的穿戴者的低体重婴儿上时的操作。图3A和图3B为示出处于穿戴状态中的尿布1的图。

在穿戴比如尿布1的敞开式一次性尿布时,首先,将处于未折叠状态中的尿布1的后部分7布置于预期的穿戴者的背部处,紧靠穿戴者的胯部放置胯部部分5,并且抵靠穿戴者的腹部放置前部分3。然后,将在后部分7(后侧)中被锁定至主体部分1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一对带构件30从后侧朝向前侧包裹在穿戴者的腰部周围,并且将外锁定构件31B锁定至前部分3的非皮肤侧(前侧),以便围绕穿戴者的腰部固定尿布1。因此,可以将尿布1穿戴于预期的穿戴者上,如图3A中所示。相反,在脱掉尿布1时,以与穿戴时的操作相反的操作执行操作,也就是说,将在前部分3(前侧)中被锁定至背片24(外装片)的外锁定构件31B剥离以释放腰部部分,并且因此可以容易地将尿布1脱掉。

注意,作为本实施例的尿布1的预期的穿戴者的低体重婴儿通常被放置于保育箱中以在医院等中成长。为此,在穿戴或脱掉用于低体重婴儿的尿布时,工作者(将尿布穿戴于低体重婴儿上或脱掉尿布的人)需要将他们的手伸过设置于保育箱中的操作窗并且在较小的空间中进行操作。另外,通常将低体重婴儿以俯卧姿势放置于保育箱中,在俯卧姿势中,他们的背部弯曲成C形并且他们的腿部急剧地弯曲成M形,如图3B中所示。该姿势也将被称为“定位姿势”,所述定位姿势为接近于在母亲的子宫中所采取的姿势(胎儿状的弯曲姿势)的姿势并且为安抚姿势。当低体重婴儿处于定位姿势中时,外锁定构件31B位于穿戴者(低体重婴儿)的腹部下方,如图3B中所示。

因此,常规上,当在处于保育箱中的定位姿势中的低体重婴儿上执行更换尿布的任务时,工作者需要在较小的空间内部将他们的手放在低体重婴儿的腹部下方并且剥离带构件30的外锁定构件31B。与之相对地,通过本实施例的尿布1,可以将带构件30的内锁定构件31A从背片24(外装片)剥离。为此,如图3B中所示,工作者可以容易地剥离低体重婴儿的后侧上的内锁定构件31A。因此,例如,可以在不使低体重婴儿承受姿势的改变的负担的情况下更换尿布。此外,本实施例的尿布1可以被相反地穿戴,以使得前部分3处于后侧上并且后部分7处于前侧上,因此无论低体重婴儿在睡觉时的姿势如何,都可以容易地穿戴或脱掉尿布1,而无需移动低体重婴儿的身体,从而使尿布1有利于低体重婴儿。

并且,在尿布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在该结构中,如尿布1那样,使用宽度方向的两侧上的锁定构件将带构件锁定至主体部分,有时带构件由于锁定至主体部分的锁定构件在穿戴尿布时被意外地剥离而从主体部分脱落。图4A和4B为说明将根据比较示例的尿布100穿戴于低体重婴儿上的操作的图。比较示例的尿布100不包含用于将带构件30接合至主体部分10的附加接合部分70。具体地,带构件30通过使用内锁定构件31A(其为钩和环紧固件等)而简单地锁定至外装片(背片24),并且带构件30(内锁定构件31A)可以被容易地从外装片剥离。除了附加接合部分70之外,比较示例的尿布100的构造与本实施例的尿布1的构造相似。

图4A为将尿布100穿戴于面朝上睡在垫子上的低体重婴儿上的情况的侧视图。首先,将尿布100的后部分7布置于低体重婴儿的背部处。具体地,展开的尿布100的后部分7通过被***于低体重婴儿的胯部下方而被布置于低体重婴儿的身体与垫子之间。此时,为了减轻给低体重婴儿的身体带来的负担,在将尿布100的后部分7***于低体重婴儿的背部与垫子之间时,不是抬起低体重婴儿的身体,而是朝向垫子向下(亦即,竖直地向下)按压尿布100。

由于尿布100被按压抵靠垫子,所以摩擦力有可能在带构件30与垫子之间起作用,并且锁定构件31(内锁定构件31A)的部分有时由于带构件30的外端部沿纵向方向卷曲而被从背片24(外装片)剥离,如图4B中所示。存在如下风险:被从外装片剥离的内锁定构件31A然后与垫子接合,并且在尿布100被进一步***于低体重婴儿的背部下方时,内锁定构件31A被从背片24完全地剥离,并且带构件30与主体部分10完全地分离。如果带构件30分离,则需要将锁定构件31重新锁定至主体部分10(背片24),并且需要再次执行图4A中所示的步骤,从而给低体重婴儿的身体带来负担。

附加接合部分70

与之相对地,在本实施例的尿布1中,在带构件30与主体部分10的背片24(外装片)之间设置附加接合部分70,从而使得可以在穿戴尿布1时抑制带构件30与主体部分10分离。图5为说明附加接合部分70的布置的放大平面图。

通过使用已知的焊接方法(例如,热密封或声波密封)形成附加接合部分70,以将带构件30的部分接合至背片24(外装片)。在图5中,一对附加接合部分71(其被显示为黑色的圆圈)设置于这样的位置处:该位置相对于带构件30的中心沿纵向方向位于外侧并且处于内锁定构件31A的两个宽度方向端部部分中。在图5中,所述一对附加接合部分71为大致圆形(点状)并且具有彼此大致相等的纵向长度L71和宽度方向长度W71。另外,所述一对附加接合部分71沿纵向方向布置于相同的位置处。注意,所述一对附加接合部分71的形状不限于此,并且它们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另外,所述一对附加接合部分71的位置沿纵向方向也不需要相同。

注意,在图5中,在相对于带构件30的中心沿纵向方向内侧的位置处设置两个附加接合部分72,其被显示为白色的圆圈。除了附加接合部分71之外,设置附加接合部分72使得可以在穿戴尿布1时进一步抑制带构件30的分离,但是不一定需要设置附加接合部分72。

设置附加接合部分70抑制在穿戴尿布1时带构件30被从主体部分10的外装片(背片24)剥离。图6为说明将本实施例的尿布1穿戴于低体重婴儿上的操作的图,并且对应于说明穿戴比较示例的尿布100的操作的图4B。

在将尿布1穿戴于以仰卧姿势睡觉的低体重婴儿上的情况下,与使用图4A所描述的情况类似,处于展开状态中的尿布1的后部分7通过被***于低体重婴儿的胯部下方而布置于低体重婴儿的身体与垫子之间。此时,由于带构件30和主体部分10在带构件30的纵向外侧位置(亦即,在***尿布1的操作中的前端部部分附近的位置)处通过附加接合部分71接合,所以抑制带构件30的纵向外端部的在图4B中所示的卷曲。因此,内锁定构件31A不易于被从外装片(背片24)剥离,从而在穿戴尿布1的操作期间抑制带构件30与主体部分10分离。注意,尽管附加接合部分70(71)在图5中相对于带构件30的中心沿纵向方向在外侧设置,但是即使附加接合部分70(例如,图5中的附加接合部分72)沿纵向方向设置于其中心或其内侧处,也获得抑制带构件30与主体部分10分离的效果。

并且,由于附加接合部分71(70)在图5中被设置成与内锁定构件31A重叠,所以内锁定构件31A至外装片(背片24)的锁定变得更牢固,并且带构件30的分离被更进一步抑制。

并且,期望的是,设置有附加接合部分70的位置尽可能地靠近于内锁定构件31A的外周边边缘。当内锁定构件31A从外装片(背片24)剥离时,剥离极有可能在内锁定构件31A的外周边边缘的拐角部分处开始,特别是在内锁定构件31A为矩形的情况下。因此,加强这样的部分处的锁定使得可以进一步抑制带构件30的分离。在本实施例中,两个附加接合部分71分别设置于处于内锁定构件31A的两个宽度方向端部部分和纵向外端部部分中的位置处,因此在内锁定构件31A的拐角部分中,内锁定构件31A至外装片(背片24)的锁定为牢固的,因此易于抑制带构件30的分离。

此外,进一步期望的是,附加接合部分70形成于拐角31Ac1和31Ac2处,所述拐角为内锁定构件31A的纵向外端部与内锁定构件31A的两个宽度方向端部之间的相交部。换句话说,期望的是,内锁定构件31A的拐角31Ac1和31Ac2接合至外装片(背片24)。根据该构造,在拐角31Ac1和31Ac2处,内锁定构件31A和外装片(背片24)沿厚度方向无间隙地接合,从而抑制剥离起点的形成,并且进一步抑制带构件30的分离。

注意,在尿布1中,如上所述,带构件30可以被自由地附接至主体部分10的前部分3和后部分7以及被从主体部分的前部分和后部分拆除,从而防止在穿戴和脱掉尿布1时给低体重婴儿的身体带来负担。因此,将内锁定构件31A接合至外装片(背片24)的附加接合部分70需要能够通过人的力量被容易地剥离。换句话说,附加接合部分70需要将带构件30可拆除地接合至外装片(背片2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中所示,两个点状的附加接合部分71设置于每个内锁定构件31A的一个部分中。在穿戴尿布时(参见图6),这些附加接合部分70(71)不易于被与在带构件30与垫子之间所生成的摩擦力相当的力剥离。然而,在脱掉尿布时,当人用力地拉动带构件30时,这些附加接合部分可以被容易地剥离。

注意,当要从主体部分10的后部分7拆除带构件30时,用一只手抓住主体部分10,用另一只手抓住带构件30的宽度方向端部部分,并且沿宽度方向将所抓住的部分拉离彼此,从而将锁定构件31(内锁定构件31A)剥离。因此,期望的是,当沿着宽度方向受到力时,附加接合部分70被容易地剥离。另一方面,当按照使用图6所描述的那样穿戴尿布1时,锁定构件31(内锁定构件31A)沿着纵向方向受到力,因此期望的是,当沿着纵向方向受到力时,附加接合部分70不易于被剥离。

有鉴于此,在尿布1中,附加接合部分70被形成为使得附加接合部分70在带构件30中所占据的宽度方向长度的总和值σW70大于附加接合部分70所占据的纵向长度的总和值σL70(σW70>σL70)。在图5中的示例中,所述一对附加接合部分71沿宽度方向所占据的长度的总和值σW71(=2W71)大于所述一对附加接合部分71沿纵向方向所占据的长度的总和值σL71(=L71)(σW71>σL71)。

根据该构造,带构件30的被附加接合部分70所占据的纵向区域较小,因此使得能够在沿着宽度方向拉动带构件30时容易地剥离附加接合部分70。另一方面,带构件30的被附加接合部分70所占据的宽度方向区域较大,因此在沿着纵向方向拉动带构件30时抑制附加接合部分70的剥离。

图7A至7C为附加接合部分70的变型的平面示意图。

在图7A中,具有与图5中的附加接合部分71相同的形状的附加接合部分73沿着宽度方向并排设置。在图7A中所示的情况下,同样,附加接合部分73在带构件30中所占据的宽度方向长度的总和值σW73大于附加接合部分73所占据的纵向长度的总和值σL73(σW73>σL73)。因此,在穿戴尿布1时,当沿着纵向方向受到力时,带构件30的附加接合部分73不易于被剥离。另一方面,当脱掉尿布1时,当带构件30沿着宽度方向受到力时,这些附加接合部分被容易地剥离。

在图7B中,与图5中的附加接合部分71相比,两个附加接合部分74大致上被成形为沿宽度方向伸长的椭圆形。在图7B中所示的情况下,同样,附加接合部分74在带构件30中所占据的宽度方向长度的总和值σW74大于附加接合部分74所占据的纵向长度的总和值σL74(σW74>σL74)。此外,对于每个附加接合部分74,同样,沿宽度方向所占据的长度W74大于沿纵向方向所占据的长度L74(W74>L74),因此当穿戴尿布1时,当沿着纵向方向受到力时,带构件30的附加接合部分74更不易于被剥离。

在图7C中,仅仅存在一个附加接合部分75,所述附加接合部分大致上被成形为椭圆形,所述椭圆形沿宽度方向比图7B中的附加接合部分74长。在图7C中所示的情况下,同样,附加接合部分75在带构件30中所占据的宽度方向长度的总和值σW75大于附加接合部分75所占据的纵向长度的总和值σL75(σW75>σL75)。此外,类似于图7B,对于附加接合部分75本身,沿宽度方向所占据的长度W75大于沿纵向方向所占据的长度L75(W75>L75)。因此,当穿戴尿布1时,当沿着纵向方向受到力时,带构件30的附加接合部分75更不易于被剥离。

另外,尽管在上述示例中,附加接合部分70设置于与带构件30中的内锁定构件31A重叠的位置处,但是附加接合部分70可以设置于不与内锁定构件31A重叠的位置处。图8为附加接合部分70沿宽度方向设置于内锁定构件31A外侧的情况的平面示意图。

在图8中,附加接合部分76(其被显示为黑色的圆圈)设置于这样的位置处:该位置相对于带构件30的中心沿纵向方向位于外侧并且相对于内锁定构件31A的内端部31Aei沿宽度方向位于内侧。类似地,附加接合部分77(其被显示为黑色的圆圈)设置于这样的位置处:该位置相对于带构件30的中心沿纵向方向位于外侧并且相对于内锁定构件31A的外端部31Aeo沿宽度方向位于外侧。注意,尽管图8中所示的附加接合部分76和附加接合部分77具有相同的形状,但是它们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

如图8中所示,即使附加接合部分70设置于不与内锁定构件31A重叠的位置处,也可以获得与使用图5和6所描述的附加接合部分71的那些效果类似的效果。换句话说,在将尿布1穿戴于低体重婴儿上的情况下,即使在将尿布1***于低体重婴儿的身体与垫子之间时,内锁定构件31A也不易于被从外装片(背片24)剥离,并且可以抑制带构件30与主体部分10分离。另外,内锁定构件31A的表面处的钩(未示出)不易于由于焊接而被损坏或压碎。因此,这抑制在内锁定构件31A被从外装片(背片24)剥离并且被接着再次锁定时的锁定强度的降低。

并且,附加接合部分76和附加接合部分77在带构件30中所占据的宽度方向长度的总和值W76+W77大于附加接合部分76和附加接合部分77所占据的纵向长度的总和值L76(≈L77)。因此,与上述情况类似,在穿戴尿布1时,当沿纵向方向受到力时,附加接合部分76和附加接合部分77不易于被剥离,但是在脱掉尿布1时,当沿着宽度方向受到力时,容易被剥离。

注意,即使附加接合部分70设置于不与内锁定构件31A重叠的位置处,也期望附加接合部分70被布置成尽可能靠近于内锁定构件31A的外周边边缘。相对于图8中的宽度方向,处于内锁定构件31A内侧的附加接合部分76被布置成与距带构件30的内端部相比更靠近于内锁定构件31A的内端部。换句话说,相对于宽度方向,带构件30的内端部30ei与附加接合部分76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L1大于附加接合部分76的中心位置与内锁定构件31A的内端部31Aei之间的距离L2(L1>L2)。因此,当穿戴尿布1时,内锁定构件31A的内端部31Aei(拐角31Ac1)不易于被剥离,并且带构件30与主体部分10的分离被抑制。

类似地,相对于宽度方向,处于内锁定构件31A外侧的附加接合部分77被布置成与距带构件30的外端部相比更靠近于内锁定构件31A的外端部。换句话说,相对于宽度方向,背片24(外装片)的外端部24eo与附加接合部分77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R1大于附加接合部分77的中心位置与内锁定构件31A的外端部31Aeo之间的距离R2(R1>R2)。因此,当穿戴尿布1时,内锁定构件31A的外端部31Aeo(拐角31Ac2)不易于被剥离,并且带构件30与主体部分10的分离被抑制。

尿布的变型

尽管在以上实施例中描述了其中尿布1的主体部分10如图1中所示为大致矩形的示例,但是可以按如下方式改变尿布1的构造。图9为作为尿布1的变型的处于展开和拉伸状态中的尿布2的平面图。图10为尿布2的后部分7的说明性分解图。

尿布2的主体部分10具有中心带状区域12和侧翼14。中心带状区域12为由前部分3、胯部部分5以及后部分7组成的并且沿宽度方向位于中心部分中的带状区域。中心带状区域12为与尿布1中的主体部分10相对应的区域。中心带状区域12主要包含吸收性主体21、顶片22、防漏片23以及背片24(外装片)。

侧翼14为位于中心带状区域12的两个宽度方向侧部分的部分。侧翼14在前部分3、胯部部分5以及后部分7上延伸。侧翼14的在胯部部分5中的宽度方向长度(宽度)小于侧翼14的在前部分3和后部分7中的宽度方向长度(宽度)。侧翼14主要由侧片26和背片24(参见图10)组成。

一对侧翼14各自设置有沿纵向方向拉伸和收缩的侧翼弹性构件15。侧翼弹性构件15为沿纵向方向拉伸和收缩的比如弹性绳的弹性构件,并且为在穿戴尿布2时给予腿部开口拉伸性的构件。换句话说,侧翼弹性构件15为使尿布2的腿部开口部分能够贴合在穿戴者的腿部周围的腿部弹性构件。另外,腿部褶皱由给予胯部部分5中的侧片26和背片24可拉伸性的侧翼弹性构件15构成。

在尿布2中,带构件30在尿布2的后部分7中布置于侧翼14的两个宽度方向侧部分处(参见图9)。与尿布1中的构造类似,带构件30各自沿宽度方向在相应的侧上包含由钩和环紧固件等组成的锁定构件31(31A,31B),并且带构件30通过布置于宽度方向内侧上的内锁定构件31A锁定至侧翼14的非皮肤侧,也就是说,锁定至背片24(外装片)。带构件30和侧翼14(背片24)的部分通过附加接合部分70接合。

附加接合部分70的构造和功能与尿布1中的那些构造和功能类似。换句话说,由于设置附加接合部分70,在将尿布2穿戴于低体重婴儿上时,如使用图4B所描述的带构件30的外端部的沿纵向方向的卷曲被抑制。因此,内锁定构件31A不易于被从外装片(背片24)剥离,并且在穿戴尿布2的操作期间抑制带构件30与侧翼14分离。

其它实施例

尽管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本公开的以上实施例仅仅是为了促进对本公开的理解,并且绝不以任何方式被解释为限制本公开。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情况下,本公开可以被以各种方式改变或更改,并且涵盖其等同形式。

附图标记列表

1 一次性尿布(尿布),

2 一次性尿布(尿布),

3 前部分,5胯部部分,7后部分,

10 主体部分,

12 中心带状区域,

14 侧翼,

15 侧翼弹性构件,

21 吸收性主体,21a吸收性芯,21b芯包裹片,

22 顶片,23防漏片,

24 背片(外装片),

25 腿部弹性构件,

26 侧片

27 LSG弹性构件,

30 带构件,

31 锁定构件,

31A 内锁定构件,31B 外锁定构件,

70 附加接合部分,

71-77 附加接合部分,

100 一次性尿布(比较示例)

2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具有柔软非卷曲纺粘纤维网的弹性体层合体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